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湖北省电力公司
配变设备监测终端招标技术条件
二零零七年九月
目 次
1 总则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结构及工艺要求 1
4 技术性能 2
5 功能要求 3
附 录 A 湖北省电力公司配变设备监测终端增补规约 9
A.1 总及分相电能示值 9
A.2 月电压合格率统计数据 9
A.3 持续时间参数设置 10
A.4 不平衡度电流门限 10
A.5 日无功补偿装置投、 切累计总次数 10
A.6 当前无功补偿装置投切状态 10
A.7 无功补偿装置故障事件 11
附 录 B 差异表 11
B.1 差异表 11
1 总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招标技术条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招标技术条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招标技术条件, 然而, 鼓励根据本招标技术条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招标技术条件。
Q/GDW 129-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Q/GDW 130-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GB/T 17215 1级和2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能表
JJG 596 电子式电能表
GB/T 15464 仪器仪表包装用通用技术条件
GB 4208-93外壳防护等级( IP代码)
DL/T 614 多功能电能表
DL/T 645《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湖北省电力公司静止式电能表订货技术条件》
《湖北省电力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 试行) 》
3 结构及工艺要求
3.1 型号后应标明”GW”, G表示网络, W表示带无功补偿装置监测功能。
3.2 终端具有光电隔离无源校验脉冲输出, 脉冲宽度为80ms±20ms。
3.3 具有红外通信口( 调制型红外光) 及2个RS-485通信口。
3.4 机壳采用密封防尘、 有一定强度、 抗变形、 抗腐蚀、 抗老化的阻燃材料制成, 端子座应有足够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 并阻燃、 耐热; 机壳密封防护等级符合GB4208中IP54。
3.5 终端铭牌标志清晰, 耐阳光照射, 寿命期内不褪色变形, 铭牌上应按订货方的要求, 印制条形码和终端通信地址, 条码的表号信息必须与终端出厂编号一致, 终端的条形码按湖北省电力公司条形码标准编码规则进行编码。
3.6 终端内所有元器件和金属紧固件均能防锈蚀、 防氧化, 紧固点牢靠, 端钮盒电流接线采用嵌入式双螺钉旋紧。
3.7 端子座内所有螺钉为”一字”、 ”十字”两用螺钉, 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导线同端子的固定方式应确保充分和持久的接触, 以免松动和过度发热。
3.8 终端对外的连接线应经过出线端子, 端子排的绝缘物不应被与其接触的带电部分的热过载引燃; 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的1.5~2.5mm2引出线配合。
3.9 终端的出线端子应有单独的盖板, 它应能盖住引出导线的绝缘部分末端, 并应具有与外壳同样的机械强度。
3.10 端钮盒盖上应有清晰、 耐久的电路接线图, 在接入引线后与交流接线螺钉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3mm。
3.11 电流采样器件如采用仪用互感器, 准确度必须在0.1级及以上。
3.12 PCB板基板须用耐氧化、 耐腐蚀的双面敷铜板或多层线路板, 并具有生产厂家的标识( 型号或厂名等) 。
3.13 电路板制作应使用SMT技术( 电源器件除外) 和波峰焊焊接工艺。
3.14 终端盖封印具有防伪性能, 厂家印模应清晰。
3.15 通讯模块和内置天线应安装在终端机壳内。
3.16 主CPU芯片应采用知名品牌的工业级CPU芯片; 通信芯片应采用西门子、 索爱、 三星或性能与其相同或更好的专用通信芯片。
4 技术性能
4.1 接线方式: 三相四线制。
4.2 电压电流: 3×220/380V、 3×1.5( 6) A。
4.3 脉冲常数: 8000imp/kWh( imp/kvar) 。
4.4 启动电流为: 0.004Ib, 且应具有防潜动逻辑电路。
4.5 工作电压
工作电压在参比电压的70%~120%范围内,终端能正常工作, 在接地故障情况下, 应能承受1.9倍额定电压4h不损坏, 在任一相供电情况下能正常工作。
4.6 终端内部电池
4.6.1 终端内部应安装两块环保锂电池, 分别用于内部时钟芯片工作及停电使用, 不得共用。
4.6.2 内部时钟芯片工作电池寿命大于 , 电池连续工作时间大于5年。
4.6.3 用于停电作用的工作电池应安装在方便更换的位置, 该电池电压过低而影响工作时,终端应有报警功能。
4.6.4 停电时, 显示可经过手动或红外光唤醒, 具有停电抄表功能; 且至少具有与主站通信一次( 上报停电时刻的日期、 时间) 的能力。
4.7 存储器
采用非易失的数据存储器, 工作电源失电后, 终端应有数据和时钟保持措施, 数据不应丢失, 且数据保持时间不少于1年。
4.8 通信接口
4.8.1 红外通信距离不小于4m, 角度不小于15º, 通信波特率默认为1200bps。
4.8.2 RS-485接口电路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具有瞬变电压抑制功能, 能防雷电和静电放电冲击, 能承受持续时间2min的交流380V电压不损坏。
4.8.3 编程设置应经过红外( 调制型红外光) 通信口和RS-485通信口进行, 红外通信和RS-485通信在物理层必须独立, 一种通信信道的损坏不得影响另一信道。
4.8.4 2个RS-485通信接口: 其中端口号1具有表计被抄和数据转发功能; 端口2具有与无功补偿控制器进行通信功能, 详见5.11; 表计被抄功能和数据转发功能, 两功能可经过硬件或软件进行选择设置, 表计被抄功能通信规约必须符合DL/T 645《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和《湖北省电力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 试行) 》中台区考核总表通信规约要求, 数据转发功能能够转发级联设备的通讯规约。
4.9 显示屏
LCD显示屏的工作温度为: -25~+70℃, 储存温度为: -30~+80℃, 寿命大于10万h, LCD显示屏具备抗8000V静电能力、 防紫外线辐射能力, LCD具有背光功能。
4.10 功耗
在守候状态下( 不与主站通信的状态) , 终端的消耗功率应不大于20VA。
4.11 气候环境
4.11.1 终端在置于温度70℃、 相对湿度95%环境条件下4h后, 电压线路加参比电压、 电流线路加标定电流, 终端应有正常不受干扰的脉冲输出, 且误差应不超过±2%, RS-458通信口应正常工作。
4.11.2 终端在置于温度-25℃环境条件下4h后, 电压线路加参比电压、 电流线路加标定电流, 终端应有正常不受干扰的脉冲输出, 且误差应不超过±2%, RS-458通信口应正常工作。
4.11.3 终端除满足本技术条件的4.11.1和4.11.2外, 还应满足Q/GDW 129-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5.3气候影响试验要求。
4.12 电磁兼容
终端应能经受脉冲电压和交流电压试验, 试验时不应出现电弧放电或击穿, 并应准确工作, 同时满足Q/GDW 129-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4.3.11电磁兼容性要求。
4.13 可靠性要求
平均使用寿命> ,年运行故障率≤0.5%。
5 功能要求
5.1 电能量计量、 存储功能
5.1.1 准确度: 有功计量准确度等级为1级, 无功计量准确度等级为2级, 在参比条件下, 误差应小于JJG 596中规定的1级电能表误差限的60%。
5.1.2 具有测量和记录正向有功、 正向无功、 Ⅰ、 Ⅳ象限无功电能量的功能, 正向无功为Ⅰ+Ⅳ象限。
5.1.3 具有分相计量功能, 即能测量和记录A、 B、 C三相分相有功电能。
5.1.4 能够存储上一个抄表周期的数据, 数据转存分界时间为00:00(该日刚结束或前1日结束)的时刻或其它抄表日( 1~28) 的任意时刻。
5.1.5 能存储前6个月的电能量( 按月为核算单位) , 表内存储计量数据满足可靠性、 安全性要求。参数编程设置时, 必须拆除封印、 配合编程按键并输入相应等级密码才能有效设置。
5.2 计量功能事件记录
5.2.1 至少记录上月及上上月的编程总次数以及最近一次编程的时间和日期。
5.2.2 记录故障期间累计的安时数、 失压总次数、 各相失压累计时间及上次失压起止日期和时间。
5.2.3 记录故障期间的运行电量、 失流总次数、 各相失流累计时间及上次失流起止日期和时间。
5.2.4 记录停电总次数、 最后停电及来电的日期和时间。
5.2.5 出现反向功率时, 显示器应有提示并记录反向电能。
5.2.6 记录数据备份电池使用时间( 如电压过低, 显示器有标识) ; 最后编程日期和时间; 参数状态( 数据备份电池和停电抄表电池电压等) 。
5.3 编程设置基本内容
5.3.1 密码分为两级: 0级密码权限为0, 能够清零( 使用”C119”同时将有功、 无功及历史电量清零) , 具备下级密码所有功能, 能够修改下一级密码; 1级密码权限为1, 能够进行除清零外的所有编程。电能表出厂的初始密码均为000000。
5.3.2 当前日期和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
5.3.3 表编号、 用户号码和设备地址( 缺省地址低6位同表号, 高6位为零) 。
5.3.4 按月设定用电结算日。
5.3.5 电量起始读数清零。
5.3.6 显示方式和显示周期。
5.3.7 终端与主站通信参数: 包括主站IP地址和端口号、 APN、 虚拟专网用户名、 密码、 终端地址及行政区划码等。
5.4 显示功能
5.4.1 显示器的显示应分A、 B屏; A屏显示为供电人员抄表所需计量数据, B屏显示记录的各项事件记录和终端通信信息, 显示内容和顺序均可分别设置; A、 B屏显示转换采用光触发或按键触发, A、 B屏显示的内容和顺序应能任意设置。
5.4.2 显示器应采用汉字显示要求的数据信息, 必须采用LCD显示器, 显示模式采用正极性, 全透液晶屏, 带背光, 6点钟方向, 视角范围不小于48度, 占空比不小于1/4, 计量单位功率为kW(kvar), 电能为kWh(kvarh)。
5.4.3 能显示实时总及分相有功功率、 总及分相无功功率、 功率方向、 三相电压、 电流、 总及分相功率因数等,当前\上月\上上月正向有功、 正向无功、 Ⅰ、 Ⅳ、 Ⅰ+Ⅳ象限无功电能量、 A、 B、 C三相分相有功电能量等。
5.4.4 有显示各种方向电能量和功率等识别符号, 有脉冲输出指示。
5.4.5 有自检功能的报警信息码, 报警码应在正常循环显示项目中第一项显示电池低电压。
5.4.6 有自检功能的出错信息码, 出错故障一旦出现, 显示器必须立即停滞在该出错信息码上:
——电池使用时间的极限;
——因干扰引起的内部程序出错;
——时钟晶振频率错误;
——存储器故障或损坏;
——硬件故障。
5.4.7 测量值显示位数: 不小于8位, 小数位可经过编程选定, 默认为2位小数。
5.4.8 能显示表编号、 用户号码和设备地址、 当前日期和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 按月设定的用电结算日、 485通信参数等。
5.4.9 B屏显示主要信息包括:
( 1) 能显示5.2中记录的各项事件; 主要包括失压次数、 失流事件、 断相事件等记录、 无功补偿装置当前状态、 无功补偿装置投、 切总次数、 无功补偿故障事件发生时间等。
( 2) 能显示与主站通信信息, 主要包括: 主站IP地址和端口号、 APN、 虚拟专网用户名、 密码、 终端地址及行政区划码、 通信状态( 与主站连接状态、 信号强弱等) 、 终端软件版本号等。
5.5 对终端设置功能
主站经过公网信道或本地对终端进行参数设置, 通信规约详见Q/GDW 130-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中5.5, 不需要对抄表间隔进行设置, 实时数据即为当前数据。主要设置参数如下:
终端通信参数设置、 主站IP地址和端口、 终端抄表日设置、 终端事件记录配置设置、 终端配置数量表、 终端电能表/交流采样装置配置参数( 默认测量点1为交采) 、 虚拟专网用户名、 密码、 测量点基本参数、 测量点限值参数、 测量点数据冻结参数、 测量点功率因数分段限值、 持续时间、 不平衡度电流门限、 电能表异常判别阈值设定、 虚拟专网工作方式、 定时发送1类数据任务设置、 定时发送2类数据任务设置、 定时发送1类数据任务启动/停止设置、 定时发送2类数据任务启动/停止设置等。
5.6 与主站通信数据采集、 存储功能
以下提到的总及分相电能示值数据帧需增补, 数据格式详见附录A.1, 以下提到的”电能表”是指的终端交采本身; 终端应能满足以下数据的采集及存储要求。
5.6.1 实时数据
终端运行数据: 版本信息、 日历时钟、 参数状态、 通信状态、 事件计数器当前值、 告警事件标志状态等;
测量点数据: 当前三相电流、 电压、 当前三相及总有/无功功率、 功率因数、 当前正向有/无功电能示值、 一/四象限无功电能示值、 当前有功总及分相电能示值、 断相统计数据及最近一次断相记录、 电能表日历时钟及电能表状态信息、 当前无功补偿装置投切状态。
5.6.2 日统计数据
终端能将采集的数据在日末零点形成以下历史日数据, 并保存最近10天数据。
终端运行状态数据: 终端日供电时间、 日复位累计次数。
测量点数据: 日正向有/无功电能示值、 一/四象限无功电能示值、 日有功总及分相电能示值、 日电压统计数据( 按设置的电压合格上、 下限值、 电压断相门限、 上上限、 下下限, 统计每日电压的合格、 越上限、 上上限、 下限、 下下限累计时间、 最大、 最小电压值及发生时间、 日断相总次数及断相累计时间、 最近一次断相起始时刻等) 、 日不平衡度越限累计时间(计算时间时, 电流需超过设定的不平衡度事件设定的门限值)、 日电流越限统计、 日视在功率越限累计时间、 日电能表断相数据、 日功率因数区段累计时间、 日总及分相最大有功功率及发生时间、 无功补偿装置投、 切累计总次数。
曲线数据: 间隔默认每15min一个数据,曲线间隔可设置; 主要包括三相及总有/无功功率曲线、 三相电压/电流曲线、 总及三相功率因数曲线、 有功/无功电能示值曲线等。
曲线数据要求能够根据起始时间、 数据密度、 数据点数召测当天已冻结的曲线数据, 如: 00点30分时, 能够召测到当天00点15分时冻结的数据。
5.6.3 月统计数据
终端能将采集的数据在月末零点形成以下各种历史月数据, 并保存最近2个月的数据。
终端运行状态数据: 终端月供电时间、 月复位累计次数。
测量点数据: 月正向有/无功电能示值、 一/四象限无功电能示值、 月总及分相电能示值、 月电压统计数据、 月电流越限统计、 月不平衡度越限累计时间(计算时间时, 电流需超过设定的不平衡度事件设定的门限值)、 月视在功率越累计时间、 月电能表断相数据、 月功率因数区段累计时间、 月总及分相最大有功功率及发生时间, 月电压合格率统计数据。
月电压合格率统计数据需增补, 详见附录A.2。
5.6.4 事件记录
终端应能依据主站设置要求, 对各类事件设置为重要事件和一般事件, 事件可经过主站召测和主动上报两种方式上传至主站。终端应能保存最近255条事件记录, 对于同一事件, 当连续发生时, 上报三次后, 不再形成事件上报; 当事件发生时, 应马上形成记录, 对于重要事件应立即主动上报, 时间不超过10min, 主要事件记录包括:
电流越限记录、 视在功率越限记录、 终端停/上电事件、 电压越限记录、 电流不平衡越限记录、 无功补偿装置故障事件、 相序异常、 电流回路异常、 电压回路异常、 数据初始化和版本变更记录、 参数丢失记录、 参数变更记录、 电能表参数变更记录、 电表故障信息、 终端故障记录等。
终端出厂时, 默认值的重要事件有: 电流越限记录、 视在功率越限记录、 电流不平衡越限记录、 无功补偿装置故障事件、 终端停/上电事件。
判定电流越限、 电压越限、 视在功率越限、 不平衡度越限、 电压断相、 电压失压等事件的发生或恢复时, 需持续一定时间才有效, 要求该持续时间可设置, 该参数设置需增补, 详见附录A.3, 持续时间为在1~60min范围内可设, 默认值为5min。
判定电流不平衡度事件发生, 需有一定的电流值才有效, 该参数设置需增补, 详见附录A.4, 默认为2%In。
5.7 终端对时功能
终端应能接收主站时钟召测和对时命令, 对时误差应不超过1s; 终端时钟8h内走时误差应小于1s, 即8h内显示误差不得大于2s; 终端应只保持一个时钟, 不分计量时钟和终端时钟, 终端的对时安全性经过主站来保证。
5.8 定时任务上报功能
终端能够根据需要, 对终端的定时1类和定时2类数据任务进行配置, 经过设置允许终端主动上报命令, 及时上报或召测定时1类和定时2类数据任务。
定时1类数据任务根据参数项F65: 定时发送1类数据任务进行设置并主动上报, 要求发送基准时间、 定时发送周期等能够设置, 且要求上报前1分钟采集的实时数据; 如基准时间设置为: 00点01分, 定时发送周期为15分钟, 则00点16分时应上报数据, 上报数据采集时间应为00点15分的数据, 且此时上报的数据与00点15冻结的数据保持一致。
定时2类数据任务根据参数项F66: 定时发送2类数据任务设置并主动上报, 要求发送基准时间、 定时发送周期等能够设置; 当设置为曲线类数据任务时, 要求上报当天已冻结的曲线数据; 如: 基准时间设置为: 00点00分, 定时发送周期为15分钟, 则00点15分时应上报当天00点00分时冻结的曲线数据, 00点30分时应上报当天00点15分时冻结的曲线数据。
5.9 复位功能
终端可根据需要, 主站经过公网或本地按钮对终端的通信模块进行硬件初始化, 对终端与主站通信的数据区进行初始化( 不能对终端计量数据初始化) , 对终端与主站通信设置的参数进行初始化, 详见Q/GDW 130-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中5.2复位命令。
5.10 终端维护
5.10.1 本地维护
当通信发生故障或不方便操作终端面板时, 能够用手持抄表器等本地调试设备设置终端参数、 抄读终端数据。
5.10.2 软件下载功能
终端软件可经过远程通信信道实现在线软件下载, 自动完成软件版本切换、 升级, 终端支持在系统编程( ISP) 和在线编程( IAP) 两种软件可再编程方式。
远程升级时, 终端厂家需提供终端软件升级程序, 并经过通信前置机对终端程序进行远程升级。
5.11 无功补偿装置监测功能
无功补偿装置监测功能的实现方式为无功补偿控制器从终端中读取运行数据进行判断, 从而进行无功投切, 控制器将投、 切累计次数、 电容器组投切状态主动上传给终端, 终端保存投、 切累计次数、 电容器组当前投切状态。
当无功补偿装置发生故障不能投切时, 无功补偿控制器应及时将该事件主动上报给终端, 形成无功补偿装置故障事件。
5.11.1 终端与控制器通信规约
通信接口为RS-485, 端口为2, 通信规约组帧格式遵循DL/T 645-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通信波特率默认为1200bps, 能够修改。
终端提供给无功补偿控制器数据准确度有功数据为1级, 无功数据为2级。
控制器为主动站, 终端为从动站, 控制器与终端通讯时的地址为广播地址, 即H。
5.11.1.1 控制器采集终端瞬时数据
数据标识项DI1DI0为D310H, 数据项: 瞬时总及三相有/无功功率、 三相电压、 三相电流、 总及三相功率因数、 无功功率方向。
请求帧
帧头
01H
02H
10H( 43H)
D3H( 06H)
CS
16
BCD码个位
应答帧
帧头
81H
2EH
10H( 43H)
D3H( 06H)
数据包1
CS
16
数据包1内容如下( 以下未加特别说明, 均为无符号BCD码)
数据内容
数据格式
单位
字节数
总有功功率
××.××××
kW
3
A相有功功率
××.××××
kW
3
B相有功功率
××.××××
kW
3
C相有功功率
××.××××
kW
3
总无功功率
××.××
kvar
2
A相无功功率
××.××
kvar
2
B相无功功率
××.××
kvar
2
C相无功功率
××.××
kvar
2
A相电压
×××
V
2
B相电压
×××
V
2
C相电压
×××
V
2
A相电流
××.××
A
2
B相电流
××.××
A
2
C相电流
××.××
A
2
总功率因数
×.×××
2
A相功率因数
×.×××
2
B相功率因数
×.×××
2
C相功率因数
×.×××
2
总无功功率方向
0/1
1
A相无功功率方向
0/1
1
B相无功功率方向
0/1
1
C相无功功率方向
0/1
1
无功功率方向用0和1表示,0-Ⅰ象限无功功率(即感性); 1-Ⅳ象限无功功率(即容性)。
5.11.1.2 控制器读取终端日期和时钟
控制器能够根据DL/T 645-1997中的数据标识项C010和C011读取终端的日期和时钟, 控制器可根据终端日期和时钟对自身的日期和时钟进行对时工作。
5.11.1.3 无功补偿装置投、 切累计总次数统计
该数据由控制器统计, 每天23点30分~23点59分期间由控制器主动传给终端, 终端接收并冻结成日无功补偿装置投、 切总累计次数。
数据标识项DI1DI0为D311H, 数据项为无功补偿装置投、 切的总累计次数。
传输格式为
帧头
81H
0AH
11H(44H)
D3H( 06H)
数据包2
CS
16
数据包2内容如下( 以下未加特别说明, 均为无符号BCD码)
数据内容
数据格式
单位
字节数
累计总投入次数
BIN
次
4
累计总切除次数
BIN
次
4
终端收到数据需给控制器回复应答帧;
正常应答帧传输格式为
帧头
81H
01H
00H
CS
16
异常应答帧传输格式为
帧头
C1H
01H
ERR
CS
16
其中ERR为错误状态字, 详见DL/T 645-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附录错误信息字ERR。
5.11.1.4 无功补偿装置投切状态
当无功补偿装置发生投或切时, 控制器主动上报给终端, 终端随时接收, 终端接收后形成实时数据。
数据标识项DI1DI0为D312H, 数据项为电容器投切时间、 投切标志、 当前电容器投切状态。
传输格式为
帧头
81H
09H
12H(45H)
D3H( 06H)
数据包3
CS
16
数据包3内容为如下( 以下未加特别说明, 均为无符号BCD码)
数据内容
数据格式
单位
字节数
投切时间
MMDDhhmm
分时日月
4
投切标志
BIN(0~2)
1
当前电容器投切状态
BS16
2
投切标志: 0-切, 1-投, 2-投和切同时发生。
当前电容器投切状态: D0~D15按顺序对位分别表示电容器1~16组的投切状态, 置”1”表示投入; 置”0”表示切除。
终端收到数据需给控制器回复应答帧;
正常应答帧传输格式为
帧头
81H
01H
00H
CS
16
异常应答帧传输格式为
帧头
C1H
01H
ERR
CS
16
其中ERR为错误状态字, 详见DL/T 645-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附录错误信息字ERR。
5.11.1.5 无功补偿装置故障事件
该事件由控制器主动上报给终端, 终端随时接收, 接收后形成无功补偿故障事件。
数据标识项DI1DI0为D313H, 数据项为发生故障时间。
传输格式为
帧头
81H
06H
13H( 46H)
D3H( 06H)
数据包4
CS
16
数据包4内容为如下( 以下未加特别说明, 均为无符号BCD码)
数据内容
数据格式
单位
字节数
发生故障时间
MMDDhhmm
月日时分
4
终端收到数据需给控制器回复应答帧;
正常应答帧传输格式为
帧头
81H
01H
00H
CS
16
异常应答帧传输格式为
帧头
C1H
01H
ERR
CS
16
其中ERR为错误状态字, 详见DL/T 645-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附录错误信息字ERR。
5.11.2 终端与主站通信规约增补
数据传输格式遵循Q/GDW 130-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根据5.11.1.2~5.11.1.4中控制器提供给终端的数据形成相关的实时数据, 日数据和事件数据, 这些数据需增补, 详见附录A5~A7, 其中无功补偿故障事件要求终端能够长时间保存( 至少一个月) 。
附 录 A
湖北省电力公司配变设备监测终端增补规约
A.1 总及分相电能示值
A.1.1 实时数据: 请求1类数据( AFN=0CH) Fn和Pn增补定义如下:
Fn
名称及说明
pn
组7
F50
当前有功总及分相电能示值
测量点
F50: 当前有功总及分相电能示值, 数据单元格式见下表。
数据内容
数据格式
单位
字节数
终端抄表时间
数据格式15
分时日月年
5
当前有功总电能示值
数据格式14
kWh
5
当前U相有功电能示值
数据格式14
kWh
5
当前V相有功电能示值
数据格式14
kWh
5
当前W相有功电能示值
数据格式14
kWh
5
A.1.2 历史数据: 请求2类数据( AFN=0DH) Fn和Pn增补定义如下:
Fn
名称及说明
pn
数据时标
冻结类型
F13
有功总及分相电能示值
测量点号
Td-d
日冻结
F15
有功总及分相电能示值
测量点号
Td-m
月冻结
F13: 日冻结有功总及分相电能示值, 数据单元格式见下表:
数据内容
数据格式
单位
字节数
日冻结类数据时标Td_d
见5.10.1.3.3条
日月年
3
终端抄表时间
数据格式15
分时日月年
5
有功总电能示值
数据格式14
kWh
5
U相有功电能示值
数据格式14
kWh
5
V相有功电能示值
数据格式14
kWh
5
W相有功电能示值
数据格式14
kWh
5
F15:月冻结有功总及分相电能示值, 数据单元格式见下表:
数据内容
数据格式
单位
字节数
月冻结类数据时标Td_m
见5.10.1.3.3条
月年
2
终端抄表时间
数据格式15
分时日月年
5
有功总电能示值
数据格式14
kWh
5
U相有功电能示值
数据格式14
kWh
5
V相有功电能示值
数据格式14
kWh
5
W相有功电能示值
数据格式14
kWh
5
A.2 月电压合格率统计数据
请求2类数据( AFN=0DH) Fn和Pn增补定义如下:
Fn
名称及说明
pn
数据时标
冻结类型
F39
月电压合格率
测量点号
Td-m
月冻结
数据单元格式见下表:
数据内容
数据格式
单位
字节数
月冻结类数据时标Td_m
见5.10.1.3.3条
月年
2
月电压合格率
数据格式05
%
2
A.3 持续时间参数设置
设置参数( AFN=04H) Fn和Pn增补定义如下:
Fn
名称及说明
pn
F29
持续时间
测量点号
数据单元格式见下表:
数据内容
数据格式
单位
字节数
持续时间
BIN
min
1
持续时间取值范围: 1min~60min。
A.4 不平衡度电流门限
设置参数( AFN=04H) Fn和Pn增补定义如下:
Fn
名称及说明
pn
F30
不平衡度电流门限
测量点号
数据单元格式见下表:
数据内容
数据格式
单位
字节数
不平衡度电流门限
BIN
%
1
不平衡度电流门限取值范围: 1% Ib~200% Ib。
A.5 日无功补偿装置投、 切累计总次数
历史日数据: 请求2类数据( AFN=0DH) Fn和Pn增补定义如下:
Fn
名称及说明
pn
数据时标
冻结类型
F68
无功补偿装置投、 切累计总次数
测量点号
Td-d
日冻结
F68日无功补偿装置投、 切累计总次数
数据内容
数据格式
单位
字节数
日冻结数据时标Td_d
见5.10.1.3.3
日月年
3
累计总投入次数
BIN
次
4
累计总切除次数
BIN
次
4
A.6 当前无功补偿装置投切状态
实时数据: 请求1类数据( AFN=0CH) Fn和Pn增补定义如下:
Fn
名称及说明
pn
组7
F65
当前无功补偿装置投切状态
测量点
F65: 当前无功补偿投切状态
数据内容
数据格式
单位
字节数
投切时间
MMDDhhmm
分时日月
4
投切标志
BIN ( 0~2)
1
当前电容器投切状态
BS16
2
投切标志: 0-切, 1-投, 2-投和切同时发生。
当前电容器投切状态: D0~D15按顺序对位分别表示电容器1~16组的投切状态, 置”1”表示投入; 置”0”表示切除。
A.7 无功补偿装置故障事件
ERC31: 无功补偿装置故障事件
注: 故障时间中的”年”为终端接收该事件时, 终端时间对应的”年”份。
数据内容
数据格式
单位
字节数
ERC=31
BIN
1
长度Le
BIN
1
发生时间: 分时日月年
数据格式15
5
D7~D6: 备用
D5~D0: pn( 测量点号)
BIN
1
故障时间
数据格式15
5
附 录 B
差异表
B.1 差异表
序
招 标 文 件
投 标 文 件
号
条 目
简 要 内 容
条 目
简 要 内 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