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习近平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论述的人学意蕴_宋江雪.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9345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近平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论述的人学意蕴_宋江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习近平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论述的人学意蕴_宋江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习近平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论述的人学意蕴_宋江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政治研究】习近平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论述的人学意蕴宋江雪,周建姿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论述具有深邃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以“现实的人”为价值起点、以“主体实践的人”为价值方法、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论述的人学意蕴,有助于溯清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的教学误区,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革创新,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价值。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意蕴中图分类号:D641文献标识码:A文

2、章编号:2095-7637(2022)04-0055-05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一项铸魂育人的关键工程,要求“学生都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生的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1,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系列重要论述,指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始终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回应学生,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马克思

3、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以“人的现实存在性为逻辑起点、以人的主体实践性为逻辑方法、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对于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理论内核人的本质思想不仅是古今中外哲学家孜孜探求的主要问题,也是贯穿马克思主义思想始终的重要问题。早在 1835 年,马克思就在其中学毕业论文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展现出人学思想的自觉和高尚的人学追求。马克思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

4、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2其后,马克思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 中首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 2021 年度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项目“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的学理研究”(项目编号:JSZM2021090)的部分研究成果。收稿日期:2022-11-01作者简介:宋江雪(1992),女,山西晋城人,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周建姿(1969),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第 36 卷第 4 期山 西 青 年 职 业 学 院 学 报Vo

5、l.36No.42022 年 12 月Journal of Shan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Dec.,202255次提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观点和通过共产主义运动实现人的解放的思想。随后,马克思又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系统阐释,提出了人的现实存在第一属性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本质的回归等基本观点。“现实的个人”从此成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前提和首要观点,与以往人学思想区别开来。1845 年后,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中对费尔巴哈等以往哲学家“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

6、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3499的人学思想进行了批判,并指出“现实的个人”不是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要从实践的、一定社会关系中去把握。这标志着一种崭新的人学思想的初步形成。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著作 德意志意识形态 的发表,标志着彻底的唯物主义人学思想的正式形成。在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 和马克思的晚年思想中,“现实的个人”的人学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批判和东方国家人的解放等论述进一步论证了人的本质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至此,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得以彰显。唯物主义科学的人学思想得以完善。马克思立足“现实的个人”,以历史唯物史

7、观为考察视角,对以往的人学理论进行批判反思,从人的“现实存在性”本质、人的主体实践性方法特点、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归宿的三重逻辑,构筑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理论大厦。这也成为考察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石。二、现实的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人学起点(一)“人的现实存在性”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价值起点人的现实存在性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现实存在的人具有两方面的深刻含义。其一,现实存在的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马克思认为,人和动物一样都来源于自然界,有“吃穿住用行”等生存需要,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其二,“现实存在的人”具有社会历史性。人不是抽象的、

8、孤立的存在物,从一开始便打上了社会历史的烙印,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得不与社会交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简言之,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看来,“人的现实存在性”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是马克思“人的现实存在性”人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以往哲学关于人的思想的积极成果,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的本质,为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奠定了科学基础。”4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而言,“以人为本”指的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正视、肯定、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和价值传授中学会正确对待需求。只有立足“现实存在的

9、人”的现实诉求,才能真正践行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三大规律,有效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育人功能。(二)“人的现实存在性”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的价值批判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人的基本属性,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效不尽人意。第一,对受教育者精神属性理解片面。由于马克思理论教育偏向理论层面,传统的灌输和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往往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引导和情感培育,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偏见与误解,教学成效有待提升。第二,弱化了教育工作中对人的“现实需要”属性的关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涉及的课程内容较宏观抽象,对受教

10、育者的现实诉求、现实关切的直观指导意义不明显,且教材内容未能向教学内容转化,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学习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现实存在的人”的人学观点,与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创新“八个相统一”的切实要求不相符。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需要立足“现实存在的个人”本质属性,在批判中扬弃,在扬弃中发展。(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人的现实存在性”的价值回归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一门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宣传活动,如何看待人、看待教育对象是提高理论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基础。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立足“人的现实存在性”本质,坚持以学生为本,将受教

11、育者看成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社会存在物,而不是抽象的异己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提出要求:“要深入研究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了解青年优势和弱点,为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5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要从受教育客体原56有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出发,关心现实的学生个体的成长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重要平台,了解学生需求和困惑,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到备课与备学生相统一、备知识与备方法相统一,通过完善理论育人工作体系,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育人成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立足“人的现实存在性”本质,关注学生精神诉求。在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化、

12、社会高度信息化、利益追求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正确看待现实存在的个体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在教育实践中,关注学生的精神需要,加强理论教育的人文关怀,“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过解决实际困难吸引人、团结人”6,培育具有健康、理性、平和心态的社会公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能否真正把握现实的受教育主体的成长诉求和发展需要,直接关系到理论教育的有效性,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大问题。三、主体实践的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人学方法(一)“人的主体实践性”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价值方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和首要观点。实践性把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同以往任何人学思想彻

13、底区分开来。马克思提出“现实存在的人”具有社会历史性,也指出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3531。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首要活动。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表现,人只有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认识和改造自己,也只有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才会成为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力量。马克思指出,实践中的人展现出极大的主体性自觉和需要的属性。人“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7实践中的人不是被动的,而是时刻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意志构建理想的世界,推动事物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也体现出其能够指导实践、推动实践。

14、马克思主义人学强调自由自觉的活动和活动的自主能动性是人的类本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效的高低依赖于人的实践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主体施教和客体受教,主体教授和客体学习相统一、相转化、相提升的过程;也是教育者主导地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和教学内容选择、接受、内化的过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三大规律”、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和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理论特质,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提供了方法指导和原则遵循。(二)“人的主体实践性”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的价值批判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立足实践,关注作为现

15、实存在的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实践性。而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中,存在着弱化人的主动性和实践性的现象,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价值目标的达成。其一,传统守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弱化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将教育者主导地位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分裂开来。主要表现为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困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单向的理论灌输式、讲授式和应试式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创造性;受教育者受到多元网络舆论、西方思想文化、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影响,面对许多现实生活困惑,但在教育活动中能得不到充分回应。其二,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割裂开来,在实践活动中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之外,部分校内

16、外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参与感、活动缺乏创新性和教育意义,背离了实践教育、劳动教育等的初衷。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中,人的主体和实践性能否得到关注,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育人目标能否达成。(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人的主体实践性”的价值回归实践性是人作为类本质存在物的根本属性,具有主动性、自由性、非异化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原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立足实践,要躬身实践,知行合一。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含的实践特质相一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的概念,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

17、能动性,躬身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造、在实践中升华。“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8331为加强生活实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做到关注社会和潜心问道相统一,学生要做到读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相统一。“学到的东57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9实践的观点成为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重要基点。引导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广阔事业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价值归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立足实践,在实践

18、中强化价值养成和理想信念培育。习近平总书记将“理想信念”比喻为人的“精神之钙”,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喻为“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对于受教育者的价值养成,早在 2014 年浙江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实践中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坚持榜样引领的示范教育法,推动大学生养成健康的道德品质。以人学思想为指导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成效,不仅要立足宏观的实践需要,也要在微观层面注重理论教育的生活化、个体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将价值实践落小落细落实,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育人效果。对于如何帮助学生培育正确理性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1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发挥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8330。全体育人工作者都要守好责任渠、种好责任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立足实践,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创造性,运用新媒体、新手段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起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的信息媒介不仅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推动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受教育者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对新事物接受度高,受互联网影响深。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需要不断加强互动交流方式革新。“要推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

20、吸引力”9,增强教育手段与受教育者的空间融合、话语契合,回应困惑,引领思想。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人学归宿(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价值归宿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考察,阐明了人学思想的最高目的是通过组成自由人的联合体最终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建设共产主义新世界。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社会形态的历史考察,从人的依赖性出发将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大阶段。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0马克思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作为完整的人,把自己的全部的本

21、质据为己有。”3217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满足和精神境界的提高,人的能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丰富等意蕴。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本质力量的充分发展,是人多元化发展本质的回归。“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在于促进人在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思想政治的最高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0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观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拥护党和国家的领导;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育人成效,需要关注“全面

22、自由发展的人”本质。(二)“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对片面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的价值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中,一定程度上存在背离“人的全面发展”的现象。一方面,忽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原目的的做法,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主张社会本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重视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视为政治统治和价值约束的工具,忽视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合理诉求,不利于促进人在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最高目的,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高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

23、会主义道路;还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约束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和行为习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1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价值旨归不能偏离,育人导向不能偏离。(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回归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价值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指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要坚持价值旨归不变质、不变味。58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知识性和价值性培育相统一。政治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要提高和培育受教育者

24、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心怀国之大者,在大是大非面前明是非、敢亮剑,成为“两个维护”“四个认同”的坚定捍卫者、自觉遵守者。学理性和价值性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特性、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通过生命教育、情感教育、价值教育、心理教育等塑造具有健康人格、积极心态、思想理性的时代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的品德,又要有真才实学。”9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统筹“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完善立德树人机制。首先,在受教育对象的系统化统筹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育人“三大规律”,提出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推动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建设。其次,在育人力量层

25、面,习近平总书记倡导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开展理论教育,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部门共同管理、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和全社会协同配合的育人格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是一条线的简单工作,而是全方位育人力量的协同配合,需久久为功。最后,要统筹各方育人力量。新时代以来,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等多份纲领性文件的出台,要求所有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专业课程充分挖掘育人的资源,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坚持“五育并举”的育人导向,深化教学体系建设。进入新时代

26、,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分别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等文件,要求“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8332。围绕怎样培养人、怎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到“六个下功夫”,这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导。五、结 语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成效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社会事业事业发展全局。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传承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摆在意识形态

27、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民族复兴全局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举旗帜、聚人心、育新人的传统优势需要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育人内容需要更新、育人方式需要创新。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人学意蕴,把握人的现实存在论、主体实践论和自由全面发展目标论,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价值。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人民日报,2016-12-09(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M.2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3 马克

28、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 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M.北京:中共中央出版社,2006:14.5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 激励广大青年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N.人民日报,2019-04-21(1).6 习近平在全国宗教会议上强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 N.人民日报,2016-04-24(1).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 M.2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06.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9 习近平.在

29、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8-05-03(1).1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9.(下转第 76 页)59(上接第 59 页)The Anthrop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Xi Jinping 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Marxist Theory Education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ONG Jiang-xue,ZHOU Jian-zi(School of Marxism,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

30、re,Fuzhou 350000,China)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 significant statement on Marxist theor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profound Marxist anthropological implications:the value of“real human being”as the starting point,the value of“humanbeing in practice”as the value method,a

31、nd the value of“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as thevalue objective.The value of“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being”is the value of the starting point.A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anthrop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President Xi Jinping s critical remarks on Marxist

32、theory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help to clear the teaching misunderstandings of the traditional Marxist theoryeducation model,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Marxist theor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bring intoplay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Marxist theory educa

33、tion in nurturing people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Keywords:Marxist theory education;important discourse;Marxist anthropological thought;implications(责任编辑:王志芳)5 申卫星.从“居住有其屋”到“住有所居”J.现代法学,2018,40(2):105-118.6 席志国.居住权的法教义学分析 J.南京社会科学,2020(9):89-97.7 郑玉波.民法总则 M.台北:三民书局,1995:34.8 尹田.论意思自治原则 J.政治与法律,

34、1995(3):38-41.9 郭明瑞.民法: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1.10 王利明.物权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 J.求是,2007(10):27-29.11 屈然.论我国居住权的设立方式与登记效力 J.法学杂志,2020,41(12):90-99.12 汪洋.民法典意定居住权与居住权合同解释论 J.比较法研究,2020(6):105-119.13 房绍坤.论民法典中的居住权 J.现代法学,2020,42(4):83-98.Inspe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Habitatio in Civil CodeZHAO Jia-fen

35、g(Institute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Studie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Abstract:The civil code established the system of the habitatio,but the academics still argue about the functions andorientations of the habitatio.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

36、e market economy,the habitatio shouldnot be complacent and limited by the personal servitude attribute at the beginning of its creation,which is no need to tanglewith the fact that there is no personal servitude system in China.We should return to the realistic context of China,give fullplay to the

37、critical value of autonomy of will in civil law,and render the investment habitati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prosperity of the market economy.As a new type of real right for usufruct in civil code,the way of establishment,the scopeof subject and object,the legal effect and the cause of extinction of the habitatio need to be explained in the context ofincomplete written law.Keywords:habitatio;personal servitude;real right for usufruct;civil code;autonomy of will(责任编辑:王媛君)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