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思考_刘晓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8446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思考_刘晓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思考_刘晓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思考_刘晓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22卷 第3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3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思考刘晓雯【内容摘要】分析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校企文化相互渗透、开展多种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平台、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途径,促进工匠精神品质的养成与提升,同时指出了培育途径实施中的困难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旨在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推动我国制造品质革命提供强大的“匠人”。【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技术技能人才

2、;工匠精神【基金项目】本文为 2020 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课题一般项目(编号:JRS 2020 3170)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刘晓雯(1983 8),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工匠精神”在本质上是一种职业精神,由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引导其行为,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职业品质和职业能力三个方面1。中国制造 2025 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变革尤为重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其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需随之变革,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一、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我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3、,落实在产品质量的提升上,而究其本质在于高素质人才的培育2。经调研发现,目前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如下问题。(一)我国制造产业的从业人员众多,但却无法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究其根本,在于我国从事制造产业的人员在校学习的时间不足。经调研和统计,我国制造产业从业者受教育的时间比美国要短 4 年左右3。制造产业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养不高的现状,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无法起到“领军”的作用,不足以支撑并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二)“产学研用”的联合协作不够紧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学生的课程缺少面向企业实际需求的实践环节,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理论联

4、系实际能力差,缺乏主动发现问题、合理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从事的科学研究没有以市场为目标,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离的现状,使其多年的科研成果无法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三)在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养中,企业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现有制造企业用于员工培训的费用较少,大部分一线操作工人和技术研发人员没能得到阶段性的技能关注,并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其积极自主学习计算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而计算机课程涉及面积广,因此,教师应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灵活性,利用情境教育法、任务驱动法、问题教育法、合作式学习等教育模式,引导学生

5、围绕相关任务展开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加强对抽象问题的正确认知。以数据交换与路由课程为例,虽然数据交换与路由课程相对简单,但知识点构成十分繁琐。因此,教师可立足于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发展需要,将其知识点进行分解,并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以此促进班级内形成良好的教与学氛围,并帮助学生完善知识架构,提升其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四、结语围绕学生发展需要促进计算思维教学改革与优化,是新工科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加强对新工科的深入认知和了解,基于计算思维教学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模式,可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深入理解新工科内涵后,加强对计算思维价值与意义的认知,可探索全新人

6、才培养途径,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智慧化校园,推动计算思维惠及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参考文献】1 文雪巍,葛雷,单晓光 程序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2123 2 王飞,马宇昊 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20(6):107 108 3 周立亚,段文贵,何熙璞,刘丽,许雪棠,徐远金,王凡,陈培灿,郑礼婷,李香,王艺频,杨红“新工科”背景下广西大学化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大学化学,2021,11:1 4132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3期Industrial

7、&Science Tribune2023(22)3培训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四)制造业大环境下,具有一定技术、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待遇有待提高,社会认同感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技术、高技能、高素质领军人才的发展道路不畅通,导致很多年轻人不能正确看待“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宏观视野下,中国制造由“大国”迈向“强国”,由“制造”走向“智造”,需要“工匠精神”的价值回归;中观视野下,为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素质养成,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育模式的全面转变呼吁“工匠精神”;微观视野下,集体与个人的全方位发展亟须“工匠精神”的支撑。二、“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培育“工匠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从以下五种途

8、径开展。(一)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熏陶作用。首先,学生需要明确什么是“工匠精神”,为什么要具备“工匠精神”的问题。“工匠精神”并不是一个新的名字和概念。2016 年的“两会”使这一名词和概念上升到了国家态度4。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呢?通过对某学院试点班 41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将“工匠精神”的概念窄化,其中 52%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仅仅是“手艺人”“工艺大师”等手工劳作者需要具备的精神品质;46%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32%的学生认为本科院校的学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工匠精神”应放

9、在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中。高校以育人为本,育人则应以德育为先5。帮助学生走出对“工匠精神”理解的误区,可利用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将“思政”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例如,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精密加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等课程中,通过讲解一些鲜活的典型事迹、国内外机械设计及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典型机械产品等实际的例子,为学生解惑,解答什么是“工匠精神”、为什么要具备“工匠精神”的问题。同时,在传授专业知识、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合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导并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二)以校企文化相互渗透为抓手,培育“工匠精神”的知

10、行合一。校园文化活动主要以体现和培育学生的精神文化为目标,具有学生参与面和影响面广泛、育人于潜移默化之中的特点,可发挥陶冶情操、磨砺意志、塑造健康且健全的人格和寓教于乐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与“工匠精神”具有内在契合性。2016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6。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出发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多种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工匠精神”的知行合一。“工匠精神”源自企业,应用型本科院校机

11、械类学生是制造业转型的主力军,该专业大部分学生的“工匠精神”也将用之于企业。将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渗入校园文化,使形成的校企文化具有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学生在校企文化的熏陶下,在校期间便从专业、技能、心理、能力等多个方面做好从业准备,以一名优秀执业者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适应企业的升级转型,避免与社会及企业脱节、不协调。具体实施措施如下。1 与企业人员座谈交流,针对课程设置、专业知识、企业文化、大学生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每个企业管理理念、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都不尽相同,故教师可深入企业,了解优秀、典型企业的文化来源,在日常教学中生动、形象地讲给学生,并引导学生

12、思考、讨论、总结,最终形成学生自己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使学生树立道德理念、价值观、从业理念,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创新精神等。2 和本地企业联合共建产学研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以了解企业实际用人的需求,从而树立更为切近实际的学习和奋斗目标;学生通过参观、实习,可以接触并进一步了解课堂中讲解的机械设备,弥补校内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枯燥、理解上具有一定局限性的不足;学生通过与厂内工作人员学习、交流,可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学生在企业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子主动追求“工匠精神”的可贵品质;通过学生走进企业和请企业人员进校参与学生的主题班会,可使学生感受

13、到不同企业深厚的企业文化,而这些企业文化虽然看似不同,但归根结底,是“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和本地企业联合共建产学研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还可以服务地方企业,为企业员工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理论知识水平;针对企业存在的技术难题进行科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企业的创利增收。很显然,校企文化相互渗透具有互补性。学校层面,将企业文化渗入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育的全过程,丰富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勇于创新和团队合作的意识,推动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知行合一;企业层面,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养成满足社会、企业

14、需求的“工匠精神”,成为更加适应企业转型升级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减少了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成本支出,真正实现了校企“共赢”。(三)以开展多种职业道德培育活动为突破口,厚植“工匠”情怀,培育职业精神。新时代背景下,赋予了“工匠精神”新的内涵。对于学生“匠心”和“匠技”的培养,要以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为突破口,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工匠精神”不是一种个人荣誉,而是一个人在学业和工作岗位上对于高品质和高技能的不断追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匠”情怀,使学生不论日后在任何岗位上,从事任何职业,都应该踏踏实实工作,尽心尽力完成工作任务,力求精益求精。具体实施措

15、施如下:通过校园宣传栏、日常广播、读书学会、主题班会、歌唱比赛、朗诵比赛、道德讲堂等多种渠道,鼓励在校学生讲“匠人”故事、诵古今“匠人”精神、歌唱红歌、学习礼仪,厚植“工匠”情怀,宣扬“工匠精神”。此外,将职业道德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学生日常的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以达到入脑、入心并化于行的效果。2322023年第22卷 第3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3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四)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协同平台,推进“工匠精神”的融入。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手工业者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和追求完美的职业精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赋予“工匠精

16、神”新的内涵,呼吁从业者具备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品格的同时,还需不断挖掘创新意识并养成创新品格。服务地方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连接“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的纽带,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更是责任重大。教师可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融入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创业趋势和创业政策、树立创业目标和创业意识、理解创新和创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全身心投入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点燃学习热情和创新灵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育学生做事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宝贵品质。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课外活动和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使学生专心钻研专业技能,在提升自

17、身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感悟“工匠精神”的内涵与魅力,体会专心做事的快乐、感受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成就感,培养团结协作的踏实能力和踏实认真、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进而促使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传承“工匠精神”,为我国成为技能人才强国夯实基础。(五)以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支撑,确保“工匠精神”的实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工匠精神”。而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深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践行。所以,向一线教师渗入“工匠精神”也尤为重要。1 学校内部建立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以及履行匠人精神方面的行为准则。对教

18、师违反行为准则的行为按相应的规范进行处理,对师德师风方面以及履行匠人精神方面表现优异的教师,建立相应的奖赏机制。这样不仅可以约束教师的不良行为,也对教师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教师的职责不仅包括教好书,还包括育好人。教师是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学业和职业方面的引领者,起着以身立教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将良好的“工匠精神”传输给学生,首先自身要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集中学习、分散学习等方式,加强师风和师德建设,加深教师对“工匠精神”认识的深度和理解的维度,确保在教学、辅导以及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中,正确、有效地将“工匠精神”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专业知识水平、专

19、业技术能力显著提升,职业素养逐渐养成。2 鼓励青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教师深入企业感受企业文化的熏染、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了解行业现状及相关技术。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工匠意识”,才能做好言传身教。3 聘请企业相关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来学校做专题讲座。企业相关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承担相关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这种产教融合的方式,不仅为学生带来了企业生产中所需的专业知识,促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可更好地启发教师不断修改和完善课堂上的授课内容,真正实现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和企业对接,使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出的学生真正符合企

20、业和社会的需求。4 建立群众监督机制。教师行为接受其他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监督,防止教师发生违反师德的行为,或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或出现有悖“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的行为。通过建立健全的群众监督机制,可及时发现教师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将问题在刚出现苗头的时候便加以制止,防患于未然。对于在“工匠精神”及师德师风方面践行优秀的教师,宣扬其优秀的事迹,树立榜样。三、培育途径实施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案第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本科大学生对所能支配的经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包括赴兄弟院校进行调研所需要的差旅费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大赛所需要的材料费和参赛

21、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经费、教师和学生赴企业参观、实习费用等。故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本科大学生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第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本科大学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师们需要积极走访、联系各个企业、科研院所,创建产学研实习基地和合作企业。第三,需要积极不断拓展能够达成长期合作的企业和科研院所。第四,五条实施路径间具有交叉性。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各门课程、学生的校园生活与日常学习、学生的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各具体实施板块间等多方面、多途径间的有效整合。四、结语本文分析了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究了中国制

22、造 2025 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匠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通过工匠教育树立匠心、培育匠人,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提供了新思路和有价值的参考,同时指出了培育途径实施中的困难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为推进中国制造产业革命提供动力,为产业品质升级助力,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参考文献】1 薛栋 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 职教论坛,2013,34 2 黄健 寻回并发扬“工匠精神”N 北京日报,2016 0321(14)3 张立新 培养大国工匠是时代使命N 中国劳动保障报,2016 04 09(3)4 袁保华 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J 林区教学,2021,7:24 26 5 黄思华“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与策略研究 J 作家天地,2021,13:156 157 6 尹茵“工匠精神”融入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J 课程教育研究,2018,27:3533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