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服装综合楼框架结构计算书.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684262 上传时间:2024-10-09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3.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综合楼框架结构计算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本文档共85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第1章 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杭州好运来服装公司综合楼位于杭州七堡,建筑面积约2500m2,共3层,底层高4.6m,二到三层层高4.2m。 (1)工程地质情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指出,场地分层情况从上至下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粘土和灰岩,无不良地质现象和软弱下卧层,地下水埋深较大可不考虑,建议采用粉质粘土作为浅基础持力层(见图)。粉质粘土层中,、。 图1-1 土层分布图 (2)梁纵向钢筋采用HRB335钢筋;柱采用HRB335钢筋;箍筋和基础采用HPB235钢筋。 (3)活荷载标准值:上人屋面2.0kN/m2,办公室2.0kN/m2,会议室5.0kN/m2,厕所2.5kN/m2,楼梯、走廊2.5kN/m2; (4)基本风压为,地面粗糙度为B类; (5)该建筑采用独立柱基,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层,基础埋置深度d=2.6m三级抗震,场地为Ⅱ级。 液化指数0.75,孔隙比为0.85。 第2章 框架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根据该房屋的使用功能及建筑设计要求,进行了建筑平面、立面及剖面设计,主体结构房屋层高有变化,填充墙采用200厚的浆砌普通砖砌筑。 楼盖及屋面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基础选用独立基础,基础埋深取2.6m 框架平面柱网布置如图2-1所示。 图2-1框架平面柱网布置 2.1 估计板、柱、梁的截面尺寸 主梁: 取h=750mm 取b=300mm 拟定主梁尺寸为 次梁: 取h=500mm 取b=250mm 拟定次梁尺寸为 横向梁:以最长跨度7.8米计算 主梁: 取h=750mm 取b=300mm 拟定主梁尺寸为 次梁: 取h=500mm 取b=250mm 拟定次梁尺寸为 即:主梁截面尺寸均为:次梁截面尺寸均为:。 板: 双向板:根据及规范要求,取h=120mm 柱: 框架柱截面一般采用矩形或方型截面。 根据柱的轴压比限值公式: N=β×F×gE×n 以及进行柱截面估算。 式中:为按简支状态计算的柱的负载面积; 为折算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在此近似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12kN/m2~m2 为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压力增大系数,边柱取1.3,不等跨内柱取1.25,等跨内柱取1.2; 为验算截面以上楼层层数; 为柱截面面积;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取14.3MPa; 在抗震等级为三级的情况下轴压比限值[μN]=0.8。 故:取柱截面为正方形,取值为: 建筑物平均面荷载: 中柱的实际荷载: 〈250000 2 所选柱子可用 第三章 荷载计算 3.1恒荷载计算 3.1.1 楼面、屋面 屋面(不上人): 屋面荷载(不上人) 30mm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0.03×22=0.06 kN/ m2 三毡四油防水层 0.40 kN/m2 150mm厚水泥保温层 0.15×5=0.75 kN/m2 120mm厚钢筋混凝土板 0.12×25=3.0 kN/m2 吊顶 0.25kN/m2 合 计: 5.46kN/m2 楼面: 大理石楼面(总厚73mm) 1.59kN/m2 120厚钢筋混凝土(现浇层) 0.12×25=3.0 kN/m2 吊顶 0.25kN/m2 合 计 4.84kN/m2 3.1.2 梁、柱 梁、柱可根据截面尺寸、材料容重及粉刷等计算出单位长度的重力荷载。设容重为;为考虑梁柱粉刷层重力荷载而对其重力荷载的增大系数;计算出的构件单位长度的重力荷载为。则由公式得: 主梁 () =5.906kN/m 次梁() =3.281 kN/m 柱() =6.875 kN/m 女儿墙构造柱 =1.1kN/m 3.1.3 墙 对墙、门窗等可以计算出单位面积上的重力荷载。墙体为填充墙,外墙面贴瓷砖,内墙面为厚抹灰,则单位面积的墙重力荷载为 外墙: 墙体为200mm厚粘土空心砖 0.20×15=3.0kN/m2 外墙面贴瓷砖 0.5kN/m2 内墙面20mm石灰砂浆抹灰 0.02×17=0.34 kN/m2 合计: 3.84kN/m2 内墙: 墙体为200mm厚粘土空心砖 0.20×15=3.0 kN/m2 内墙面20mm石灰砂浆抹灰 0.02×17×2=0.68 kN/m2 合计: 3.68kN/m2 屋顶女儿墙线荷载: 200mm厚粘土空心砖1m 0.20×15×1=3.0kN/m 钢筋混凝土压顶0.2m 0.20×25×0.12=0.12kN/m 20厚砂浆抹灰面 0.02×17×0.9=0.306kN/m 贴面砖 0.5×0.9=0.45kN/m    合计: 4.365kN/m 外窗其单位面积重力荷载取 0.4kN/m2; 外门其单位面积重力荷载取 0.4kN/m2; 内门为木门,其单位面积取 0.4kN/m2 3.2 活载计算 不上人屋面均布荷载标准值 0.5kN/m2 卫生间 2.0kN/m2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2.0kN/m2 楼梯 2.5kN/m2 3.3 重力荷载代表值 3.3.1 一层荷载代表值 (1)恒载: 楼板重: = 梁: 主梁纵向 主梁横向: 次梁纵向: 次梁横向: 主次梁合计:2159.65kN 楼梯: 故:恒载合计: (2)活载: 2885.85×0.9=2597.265KN (注:0.9是设计楼面梁时活载的折减系数,当不进行梁设计时取2885.85KN) (3)其他荷载(墙柱等) 底层的外墙: 3.84×404.96=1555.046 KN 底层的内墙:3.84×478.18=1836.21 KN 底层的柱: 门窗:C1: C2: C3: C4 : M1: M2: M3: M4: 其他荷载合计: 4482.17kN 3.3.2 二层荷载代表值 (1)恒载: 楼板重: = 梁: 主梁纵向: 主梁横向: 次梁纵向: 次梁横向: 主次梁合计:2459.65KN 楼梯: 故:恒载合计: (2)活载: 2888.85×0.9=2597.265KN (注:0.9是设计楼面梁时活载的折减系数,当不进行梁设计时取2885.85KN) (3)其他荷载(墙柱等) 二层的外墙: 二层的内墙: 二层的柱: 门窗:C1: C2: C3: C4 : M1: M2: M3: 玻璃雨棚: 其他荷载合计: 4403.876KN 3.3.3 三层荷载代表值 (1)恒载: 楼板重: = 梁: 主梁纵向: 主梁横向: 次梁纵向: 次梁横向: 主次梁合计:2159.65KN 女儿墙构造柱: 女儿墙: 故:恒载合计: (2)活载: KN (注:0.9是设计楼面梁时活载的折减系数,当不进行梁设计时取2885.85KN) (3)其他荷载(墙柱等) 三层的外墙: 三层的内墙: 三层的柱: 门窗: C1: C2: C3: C4: C5: M1: M2: M3: 其他荷载合计: 4307.817KN 3.4等效重力荷载代表值 100%恒载+50%活载+1.0(墙柱等)上下各半 ==10054.32KN = = = = 计算简图如下: 图3-1等效重力荷载代表值 ) 第4章 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4.1 框架梁线刚度计算 表4-1 梁线刚度 (横向) 梁号 截面 跨度 惯性矩 边框梁架 中框梁架 17.853 7.8 6.087×104 8.115×104 7.2 6.594×104 8.792×104 3.6 13.188×104 17.85×104 4.2 13.304×104 15.07×104 次梁15.071 7.2 1.625×104 2.167×104 3.6 3.250×104 4.333×104 7.8 1.50×104 2.000×104 2.4 4.875×104 6.500×104 4.2柱线刚度计算 见下表 表4-2 柱线刚度 层号 柱截面 层高 1 4.50 34720 2 4.20 37200 3 4.20 37200 4.3框架柱刚度计算 表4-3框架柱刚度 层号 项目 边柱 中柱 根数 1 层   边柱(似1轴线与C、D相交) 3.798 0.741 1.524×104   4 30.822×104 边柱(似2轴线与E相交) 1.753 0.600 1.234×104  2 边柱(似3轴线与E相交) 2.337 0.654 1.345×104  2 边柱(似3轴线与A相交) 3.832 0.743 1.528×104  2 边柱(似3轴线与A、E相交) 2.532 0.669 1.376×104  12 4-3续表(1)  层号  项目 边柱中柱   根数 1 层   中柱(似2轴线与C相交) 3.001 0.700 1.440×104  2 19.62×104 中柱(似3轴线与C相交) 7.479 0.842 1.732×104  2 中柱(似3轴线与B相交) 8.974 0.863 1.775×104  2 中柱(似4轴线与C相交) 5.065 0.788 1.621×104  6 4-3续表(2)    层号   项目 边柱中柱   根数 2层3层   边柱(似1轴线与C、D相交) 3.545 0.639 1.617×104  4 62.168×104 边柱(似2轴线与E相交) 1.636 0.450 1.139×104  2 边柱(似3轴线与E相交) 2.181 0.522 1.321×104  2 边柱(似3轴线与A相交) 3.576 0.641 1.622×104  2 边柱(似3轴线与A、E相交) 2.363 0.542 1.371×104  12 4-3续表(3)    层号   项目 边柱 中柱   根数 2层、3层   中柱(似2轴线与C相交) 2.801 0.583 1.476×104  2 21.646×104 中柱(似3轴线与C相交) 6.981 0.777 1.967×104  2 中柱(似3轴线与B相交) 8.376 0.807 2.043×104  2 中柱(似4轴线与C相交) 4.730 0.703 1.779×104  6 第5章 风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 5.1风荷载标准值 (1)根据设计任务书,取风压值 (2)本工程应选用的体型系数变化。 则:框架结构体型系数为: (注:0.07为结构基本自震周期,框架结构去0.08-0.1N,此处取0.07) 故:可不考虑脉动增大系数,取 由 其中:(1)对框架迎风面 (2)对与风力作用方向平行面无须进行计算. 故: 又:风载沿高度分布为: 表5-1风载沿高度分布 层次 离地高度 3 12.9 1.6612 6.6805 2 8.7 1.00 4.0215 1 4.5 1.00 4.0215 表例为:(以9轴线上的一榀框架为例) 图5-1风荷载示意图 等效节点集中风荷载应取风荷载标准值乘以上下层层高的一半,则 图5-2等效节点集中风荷载 5.2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验算 作用于第i层的风荷载作用力为第i层以上风荷载作用力之和,即: 故:层间位移为: 验算层间位移如下: 故: 第6章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变形计算 6.1横向框架自振周期 表6-1 横向框架顶点假想侧移计算表 层次 三 10054.32 10054.32 838140 0.01200 0.10731 二 12266.45 22320.77 838140 0.02663 0.09531 一 12320.62 34641.39 504420 0.06868 0.06868 故:自震周期 6.2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变形计算 由于本建筑结构高度不超过,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且以剪切变形型为主,故可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按7度,Ⅱ类场地,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得其特征周期值: 故不需要考虑顶点附加荷载系数,取 同时查得在多遇地震情况下: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阻尼调整系数,衰减指数 地震影响系数: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即结构等效总重): 底部剪力: 各层间剪力计算公式: 表6-2 各层地震作用和楼层地震剪力 层次 3 4.2 12.9 10054.32 10054.32 42228.14 0.283 694.31 694.31 2 4.2 8.7 12233.45 22287.77 51380.49 0.345 846.42 1540.73 1 4.5 4.5 12320.62 34608.39 55442.79 0.372 912.66 2453.39 其中: 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公式: 由规范知:7度时取0.016。 故经验算均满足要求。 表6-3 地震力作用下侧移计算 层次 层间剪力 层间刚度 层高 层间相对弹性转角 3 694.31 838140 0.000828 4.2 层间相对弹性转角均小于,故满足要求 2 1540.73 838140 0.00184 4.2 1 2453.39 504420 0.00486 4.5 第7章 框架水平力作用下内力分析 取9轴线的一榀横向框架做为计算单元进行内力计算,取顶层柱的形心线作为框架柱的轴线,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 图7-1框架荷载计算单元图 7.1 柱剪力计算 通过上面的计算,则分配到9轴线横向框架各柱的水平剪力为: 柱剪力,其中i表示层数,j表示边柱或中柱。 表7-1计算列表 层数 层间剪力(KN) 边柱D值 (104) 中柱D值 (104) (104) 每根边柱剪力 (KN) 每根中柱剪力 (KN) 3 694.31 1.372 1.779 83.814 11.366 14.737 2 1540.73 1.372 1.779 83.814 25.221 32.703 1 2453.39 1.376 1.621 50.442 66.926 78.842 7.2 柱弯矩计算 根据柱的剪力求得柱弯矩,结果列入下表: 表7-2 地震作用下框架柱的弯矩 层次 边柱 中柱 距柱底 距离 距柱底 距离 3 4.2 2.363 0.418 0 0 0 0.418 1.756 27.78 19.96 4.730 0.45 0 0 0 0.45 1.89 34.04 27.85 2 4.2 2.363 0.468 0 0 0 0.468 1.966 56.34 49.58 4.730 0.50 0 0 0 0.50 2.1 68.68 68.68 1 4.5 2.532 0.55 0 0 0 0.55 2.475 135.53 165.64 5.065 0.55 0 0 0 0.55 2.475 159.66 195.13 7.3 梁弯矩计算 根据柱的弯矩,以梁跨度作为分配依据,求得梁弯矩,结果列入下表: 表7-3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的弯矩 层次 AC梁 CE梁 3 4.2 27.78 17.02 17.02 27.78 2 4.2 76.30 114.17 114.17 76.30 1 4.5 185.11 147.60 147.60 185.11 7.4 梁剪力分析 根据梁的弯矩,求得梁端剪力,结果列入下表: 表7-4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的剪力 层次 AC梁 CE梁 跨度 跨度 3 4.2 44.80 7.3 5.74 5.74 44.80 7.3 5.74 5.74 2 4.2 228.34 7.3 24.38 24.38 228.34 7.3 24.38 24.38 1 4.5 332.71 7.3 42.66 42.66 332.71 7.3 42.66 42.66 注:此处跨度为梁的净跨。 7.5 柱轴力计算 根据梁的剪力,求得柱轴力,结果列入下表: 表7-5地震作用下框架柱的轴力 层次 A柱 C柱 E柱 3 4.2 5.74 0 5.74 2 4.2 21.68 0 21.68 1 4.5 64.34 0 64.34 图7-2梁柱弯矩图(KN.m) 图7-3柱、梁的剪力柱的轴力图(KN) 第8章 内力计算 由于结构基本对称,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侧移可略去不计算,其内力分析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可以考虑塑性内力分布,取弯矩调幅系数0.8,楼面竖向荷载分别按荷载及全部活荷载计算。 8.1恒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 为计算简化,把梯形、三角形荷载转化为等效均布荷载,再进行计算。 表8-1 荷载转化表 注: 式中是弯矩叠加时计算跨中弯矩才用到的公式,并不是实际跨中弯矩。 横向框架梁所受荷载包括板、梁上墙、和梁自重,把所有板均看着双向板进行计算,由于各层板不同,应分别进行计算,先算板传给9轴线上各梁的荷载,再算梁传给9轴线上各柱的荷载。 对于顶层的荷载传递如下图: 图8-1顶层的荷载传递图 取9轴横向框架进行计算,由于布置有次梁,故计算单元范围内的楼面荷载则应通过次梁以集中力的形式传给横向框架。 荷载计算过程: 顶层:代表横梁自重,为均布荷载形式,=5.906 为屋面板传给横梁的梯形或三角形荷载 对于AB跨:可直接将梯形荷载转化为该梁上的均布荷载 对于BC跨:可直接将三角形荷载转化为该梁上的均布荷载,系数为 故AC跨均布荷载为7.512+5.670=13.182KN/m 对于CD跨,同BC跨: 对于DE跨,同AB跨: 故CE跨均布荷载为2.52+11.132=13.652KN/m 分别由边纵梁、中纵梁传给柱的恒载,它包括梁自重,楼板重和女儿墙等的重力荷载,计算如下: 集中力矩为: 图8-2 框架顶层的竖向恒荷载计算示意图 说明:M的为是KN.M;F的单位是KN. q的单位是KN/M 一、二层板传递荷载简图如下: 图8-3一、二层板传递荷载简图 一、二层:代表横梁自重,为均布荷载形式,=5.906 为楼板传给横梁的梯形或三角形荷载 对于AB跨:可直接将梯形荷载转化为该梁上的均布荷载 对于BC跨:可直接将三角形荷载转化为该梁上的均布荷载,系数为 故AC跨均布荷载为6.659+5.026=11.685KN/m 对于CD跨,同BC跨: 对于DE跨,同AB跨: 故CE跨均布荷载为2.234+9.868=12.102KN/m 分别由边纵梁、中纵梁传给柱的恒载,它包括梁自重,楼板重和女儿墙等的重力荷载,计算如下: 集中力矩为: 图8-4 框架一、二层的竖向恒荷载计算示意图 8.2活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 活荷载只有板传来的荷载,在前面的恒载内力分析中已经算了板的荷载,活荷载和恒荷载中板传来荷载只有单位荷载不同而以,其结果有一定的关系,可以不再进行计算。 为计算方便,活荷载的的计算应用满布荷载法,把活荷载同时作用于所有的框架梁上 在梁跨中处计算出的内力要比最不利荷载位置法的计算结果要小,因此, 使用满布荷载法时,应对活荷载引起的梁跨中弯矩乘以1.15的系数。 计算过程: 顶层: 为屋面板传给横梁的梯形或三角形荷载 对于AB跨:可直接将梯形荷载转化为该梁上的均布荷载 对于BC跨:可直接将三角形荷载转化为该梁上的均布荷载,系数为 故AC跨均布荷载为0.519+0.688=1.207KN/m 对于CD跨,同BC跨: 对于DE跨,同AB跨: 故CE跨均布荷载为0.231+1.095=1.326KN/m 集中力矩为: 图8-5 框架顶层的竖向活荷载计算示意图 一、二层: 为屋面板传给横梁的梯形或三角形荷载 对于AB跨:可直接将梯形荷载转化为该梁上的均布荷载 对于BC跨:可直接将三角形荷载转化为该梁上的均布荷载,系数为 故AC跨均布荷载为3.635+4.817=8.452KN/m 对于CD跨,同BC跨: 对于DE跨,同AB跨: 故CE跨均布荷载为1.615+7.136=8.751KN/m 集中力矩为: 图8-6 框架一、二层的竖向活荷载计算示意图 8.3框架弯矩计算 8.3.1分配系数的计算 图8-7梁柱刚度示意图 注:采用二次分配二次传递法。 8.3.2恒载作用下框架弯矩计算 (1)固端弯矩的计算 表8-2 恒载作用下固端弯矩 层次 名称 固端弯 矩 名称 固端弯 矩 3 AC跨 CE跨 2 AC跨 CE跨 1 AC跨 CE跨 (2)计算节点分配系数,传递系数和弯矩分配如表。 (3) 恒载作用下弯矩图见后。 (4)恒载作用下剪力以及柱轴力梁端剪力为: 其中: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剪力设计值,以简支量梁进行计算。 是梁端弯矩引起的剪力,,其中L为净值,在此取7.3m。 柱轴力: 其中:是梁端剪力。 是节点集中力以及柱的自重。 计算结果详见表。 8.3.3活载作用下框架弯矩 (1)固端弯矩的计算 表8-3活载作用下固端弯矩 层次 名称 固端弯 矩 名称 固端弯 矩 3 AC跨 CE跨 2 AC跨 CE跨 1 AC跨 CE跨 (2)计算节点分配系数,传递系数和弯矩分配如表。 (3)活载作用下弯矩图见后。 (4)活载作用下剪力以及柱轴力详见表。 内力弯矩分配图如下 图8-8恒载作用下的弯矩分配图 图8-9活载作用下的弯矩分配图 弯矩图如下: 图8-10恒载作用下框架弯矩图 图8-11活载作用下框架弯矩图 8.3.4剪力、轴力表如下 (1)剪力计算 计算如下 表8-4恒载 层数 梁上均布荷载值 梁上集中荷载值 均布荷载化为集中值 AC跨 CE跨 A C E AC跨 CE跨 3 13.182 13.652 187.31 165.71 208.94 102.82 106.49 227.92 240.57 2 11.685 12.102 179.95 161.91 199.12 91.143 94.40 216.50 227.72 1 11.685 12.102 179.95 161.91 199.12 91.14 94.40 216.50 227.72 表8-5活载 层数 梁上均布荷载值 梁上集中荷载值 均布荷载化为集中值 AC跨 CE跨 A C E AC跨 CE跨 3 1.207 1.251 5.94 3.06 7.92 9.41 9.76 9.205 10.37 2 8.452 8.751 41.58 21.42 55.44 65.93 68.26 64.465 72.56 1 8.452 8.751 41.58 21.42 55.44 65.93 68.26 64.465 72.56 表8-6框架梁恒载剪力表 层次 荷载引起剪力 弯矩引起剪力 AC CE AC ×1.05 CE ×1.05 3 227.92 240.57 -16.77 17.61 -17.26 18.12 2 216.50 227.72 -15.72 16.51 -16.02 16.82 1 216.50 227.72 -15.04 15.79 -15.45 16.22 总剪力 层次 AC CE 3 210.31 210.31 222.45 222.45 2 199.99 199.99 210.9 210.9 1 200.71 200.71 211.5 211.5 表8-7框架梁活载剪力表 层次 荷载引起剪力 弯矩引起剪力 AC CE AC CE ×1.05 ×1.05 3 9.205 10.37 1.628 1.709 1.621 1.702 2 64.465 72.56 10.75 11.288 11.036 11.588 1 64.465 72.56 10.51 11.04 10.782 11.32 总剪力 层次 AC CE 3 7.496 7.496 8.668 8.668 2 53.177 53.177 60.972 60.972 1 53.425 53.425 61.778 61.778 注:其中1.05是三级抗震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系数值。 (2) 柱剪力、轴力计算 柱剪力计算 根据公式计算结果如下: 其中1.1是三级抗震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系数值。 表8-8框架柱恒载作用下剪力 层数 A C E 3 4.2 39.9 13.1 13.88 0.52 0.608 0.30 43.01 12.32 14.49 2 4.2 32.02 10.05 11.02 0.608 0.47 0.28 33.78 9.78 11.41 1 4.5 27.76 13.88 10.19 0.27 0.135 0.10 30.32 15.16 11.12 表8-9框架柱活载作用下剪力 层数 A C E 3 4.2 10.618 5.309 4.17 0.535 0.264 0.21 5.863 9.033 3.90 2 4.2 16.468 10.32 7.02 0.362 0.37 0.19 17.71 10.575 7.41 1 4.5 5.381 8.784 3.46 0.24 0.12 0.09 11.73 5.865 4.30 (2) 柱轴力计算 表8-10恒载作用下柱的剪力,轴力计算表 位置 来源 内力 A柱 C柱 E柱 3 梁端剪力 N1 210.31 432.76 222.45 节点集中力 N2 187.31 165.71 208.94 柱子上截面 N上 397.62 598.47 431.39 柱自重 G 28.875 28.875 28.875 柱子下截面 N下 426.50 627.35 460.27 2 梁端剪力 N1 199.99 410.89 210.9 节点集中力 N2 179.95 161.91 199.12 柱子上截面 N上 379.94 572.8 410.02 柱自重 G 28.875 28.875 28.875 柱子下截面 N下 408.815 601.68 438.90 1 梁端剪力 N1 200.71 412.21 211.5 节点集中力 N2 179.95 161.91 199.12 柱子上截面 N上 380.66 574.12 410.62 柱自重 G 30.938 30.938 30.938 柱子下截面 N下 411.60 605.058 441.558 表8-11活载作用下柱的剪力,轴力计算表 位置 来源 内力 A柱 C柱 E柱 3 梁端剪力 N1 7.496 16.164 8.668 节点集中力 N2 5.94 3.06 7.92 合计 N 13.436 19.224 16.588 2 梁端剪力 N1 53.177 114.149 60.972 节点集中力 N2 41.58 21.42 55.44 合计 N 94.757 135.569 116.412 梁端剪力 N1 53.425 115.203 61.778 节点集中力 N2 41.58 21.42 55.44 总计 N下 95.005 136.623 117.218 第9章 内力组合 结构的抗震等级可根据结构类型、地震烈度、房屋高度等因素决定,由于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级,高度为13.0m,则本工程抗震等级为三级。 由于本工程高度为13.0m,可不考虑风荷载对框架结构的影响,且本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级,可不考虑竖向荷载对框架的影响。对荷载的组合有两种,一种是不考虑地震作用的组合,另一种是考虑地震作用的组合。 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 其中=1.2,=1.4,为永久荷载的荷载效应标准值;为活荷载的荷载效应标准值。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 其中=1.2,=1.3,为永久荷载的荷载效应标准值;为活荷载的荷载效应标准值。 在地震作用下,用两阶段设计方法,要求达到三水准。在第一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