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篮球变向运球、跳投》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体验行进间变向运球、跳投等基本技术,提高控球能力。发展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提高动作的正确性、协调性。
2、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于游戏、教学比赛中,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和魅力,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在交往协作、竞争挑战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变向换手运球、跳投动作的正确性和协调性。
2、所学技术在游戏、比赛中的运用能力。
三、分析:
八年级篮球有四个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其分成二个教学单元,分别在两个学期进行。变向运球和跳投是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因为学生拿到篮球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球投入篮筐,所以跳投学习安排在这一单元。先教跳投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将球投进篮筐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对后面篮球技术的学习。同时,急停跳投与运球有着较大的关联,因此,又选用了变向运球内容。
在本篮球单元教学基本采用一课一教材的形式,因为初二很多学生还没有形成篮球基本动作的动力定型,采用一课两教材的形式,短短十多分钟的练习很难让学生掌握篮球的技术。
变向运球和跳投是初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突破和得分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从变向运球和跳投的技术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就比较困难了。因此,本单元着重要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并支配球的能力,在巩固提高学生变向运球技术和跳投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本单元授课对象为初二男生班级,他们的体育运动技能有差异,同时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本课采用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八年级篮球变向换手运球、跳投单元教学流程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内容
篮球
课时
4
课次
8
单元
学习
目标
1、体验行进间变向换手运球、跳投等基本技术,提高控球能力。发展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提高动作的正确性、协调性。
2、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于游戏、教学比赛中,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和魅力,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在交往协作、竞争挑战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重点
难点
1、掌握基本技术的正确性和协调性。
2、基本技术在游戏、教学比赛中的运用能力。
课次
内容
学习目标
重点与难点
教与学的策略和方法
1
︱
2
变向运球
1、发展灵敏素质和身体协调性,提高快速奔跑能力;
2、初步掌握变向运球的基本技术,提高控制球的能力;
3、培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机智、勇敢的良好品质。
运球动作的连贯
手脚的协调配合
1、球性练习(准备操)
2、讲解和示范,重点提示
3、每人一球,原地换手运球。
4、慢速运球中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初步体验变向运球的动作方法)
5、绕过障碍物接力
3︱
4
变向运球
1、发展灵敏素质和身体协调性,提高快速奔跑能力;
2、进一步掌握变向运球的技术,提高控制球的能力;
3、培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机智、勇敢的良好品质。
运球动作的连贯
球要压低,动作要快
1、球性练习(准备操)
2、讲解和示范,重点提示
3、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强调变向时球要压低)
4、绕过障碍物(着重强调,变向突然)
5、变向运球上篮
5︱
6
跳投
1、发展灵敏素质和身体协调性,提高快速奔跑能力;
2、初步了解跳投的基本技术,提高得分能力;
3、培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机智、勇敢的良好品质。
全身用力协调一致
跳起稳、出手点高
1、球性练习(准备操)
2、讲解和示范,重点提示
3、徒手练习
4、每人一球对空投篮练习
5、两人一球对投练习
7︱
8
跳投
1、发展灵敏素质和身体协调性,提高快速奔跑能力;
2、初步掌握跳投的基本技术,提高得分能力;
3、培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机智、勇敢的良好品质。
全身用力协调一致
跳起稳、出手点高
1、球性练习(准备操)
2、讲解和示范,重点提示
3、两人一球对投练习
4、5点投篮练习
5、运球急停跳起投篮
6、投篮命中率探讨
7、教师引导并总结
8、学生练习
八年级篮球变向运球、跳投课时计划1、2
年级
八年级
人数
42
日期
2006.10
执教
班级
1、2
组班形式
男生合班
周次
5
课次
1、2
内容
主题
篮球:变向换手运球8-(1、2)
重点
运球动作的连贯
难点
手脚的协调配合
学习
目标
1、发展灵敏素质和身体协调性,提高快速奔跑能力;
2、初步掌握变向运球的基本技术,提高控制球的能力;
3、培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机智、勇敢的良好品质。
课序
时间
教 学
内 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与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准备部分
7
│
8
分
钟
一、常规
1、整队,检查人数。
2、宣布上课,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二、准备活动
1、 双手弹拨球
2、 环绕颈部交接球
3、 环绕腹背交接球
4、 环绕单腿交接球
5、 环绕双腿交接球
6、 双手抛接球
7、 单手抛接球
1
4
×
8
4
中
教师:
1、提前候课
2、三个常规
3、带做准备活动
4、 提示重点
学生:
1、及时到达集合地点
2、集合快、静、齐
3、精神饱满
4、准备活动充分
组织:
四列横队(如图一)
♂♂♂♂♂♂♂♂♂
♂♂♂♂♂♂♂♂♂
♀♀♀♀♀♀♀♀♀
♀♀♀♀♀♀♀♀♀
☺
(图一)
基
本部分
23
│
24
分
钟
1、原地体前变向运球
目的:体会变向时的拍球、转体合跨步。
15至18
4
分
教师:
1、 示范
1)、突出按球部位
2)、突出跨步转体动作
2、讲解
1)、用途
2)、动作方法
3、组织学生练习
1)原地左、右拨球练习
2)原地拨球上步、侧身换手练习。
4、找出不足,重点辅导
1)、拨球部位不正确
2)、球的落点不正确
3)、变向时没有护球
(图二)
2、 快速运球中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目的:初步掌握运球中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3、 过障碍物
目的:掌握正确的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
10至13
4
5分
2分
中上
中上
中上
学生:
1、每人一球,原地运球,当听到教师信号后,右手向左侧拍球,同时身体左转侧肩,右脚向左前方跨出,然后换左手运球。左右手交替练习。
2、两人一组,相隔3米,一人持球,另一人原地站立不动,持球者运球至同伴前做体前变向运球,变向后向前3米,然后换手练习返回,练习数次后两人交替。
3、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根据老师布置的场地进行变向换手绕杆运球。
四列横队,成做操队形站立。同学间的间距在1米至1.5米左右。
♂ ♂
♀ ♀
☺
(图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四)
4
│
5
分
钟
(二)、变方向跑
方法:四列纵队,四排同时练习,各排第一人根据教师的信号启动按手势方向做变向跑,依次轮流练习。
5
3
分
大
教师:
1、讲解练习方法、要求
2、根据实际情况发信号
学生:
认真听讲、努力练习
♂ ♂ ♂ ♂
♂ ♂ ♂ ♂
♀ ♀ ♀ ♀
♀ ♀ ♀ ♀
☺
(图五)
结束部分
4
│
5
分
钟
一、 收器材、整队
二、 放松练习
三、 本课讲评
四、 课后练习要求
五、 归还器材
1
2
分
小
教师:
1、常规
2、带做放松练习
3、本课讲评
学生:
1、整队静、齐、快
2、放松练习
3、认真听讲,总结。
4、归还器材
同图(一)
场地器材
篮球43只、一个篮球场
安全保障
准备充分,技术合理、组织得当。
预计
练习密度
强度
全课
内容主题
中上
50%
35%
课后小结
男生的基本动作技术较好于女生,所以在学习变向换手运球技术时,男生掌握的快一些。所以在下次课中,要注意男女区别对待。并加强学生间的学习交流和合作学习内容。
八年级篮球变向换手运球、跳投课时计划3、4
年级
八年级
人数
42
日期
2006.10
执教
班级
1、2
组班形式
男生合班
周次
5
课次
3、4
内容
主题
篮球:变向换手运球8—(3、4)
重点
运球动作的连贯
难点
手脚的协调配合
学习
目标
1、发展灵敏素质和身体协调性,提高快速奔跑能力;
2、进一步掌握变向运球的技术,提高控制球的能力;
3、培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机智、勇敢的良好品质。
课序
时间
教 学
内 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与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准备部分
8
分
钟
一、常规
1、整队,检查人数
2、宣布上课,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二、准备活动
1、 双手弹拨球
2、 环绕颈部交接球
3、 环绕腹背交接球
4、 环绕单腿交接球
5、 环绕双腿交接球
6、 双手抛接球
4
×
8
4
中
教师:
1、提前候课
2、三个常规
3、带做准备活动
4、提示重点
学生:
1、及时到达集合地点
2、集合快、静、齐
3、精神饱满
4、准备活动充分
组织:
四列横队:图一
♂♂♂♂♂♂♂♂♂
♂♂♂♂♂♂♂♂♂
♀♀♀♀♀♀♀♀♀
♀♀♀♀♀♀♀♀♀
☺
二
24
1、慢速运球中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如(图二)
目的:复习上节课的重点技术。
15至18
2至3分钟
小
教师:
1、讲明练习要求与目的
2、组织学生复习
3、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4、教师启发性提示,使学生注意技术的重点。
5、鼓励学生多练习
图二
♂ ♂ ♂ ♂
♂ ♂ ♂ ♂
♀ ♀ ♀ ♀
♀ ♀ ♀ ♀
☺
基本部分
2、绕过障碍物(图三)
目的:掌握正确的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
3、变向运球上篮(图四)
目的:掌握变向运球上篮动作。
方法:每人一球,运球障碍物前做体前变向运球上篮,然后抢篮板球到队尾,第一名学生上篮后第二名再开始,四组同时进行。
8
10至13
2
分钟
4
分钟
中
中上
学生:
1、认真听讲要求
2、分组
3、自我复习技术
4、互帮互学、提高学习能力。
5、注重技术重点、技术合理流畅。
6、多次学练、不断提高
要求:
1)变向后上篮动作衔接连贯,手脚配合要协调。
2)每个球要争取投进。
3)不准带球走步。
(图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四)
4
分
钟
复习起动、急停
每次15秒钟
3
3
分
大
1、讲解练习方法、要求
2、根据实际情况发信号
3、认真听讲、努力练习
♂ ♂ ♂ ♂
♂ ♂ ♂ ♂
♀ ♀ ♀ ♀
♀ ♀ ♀ ♀
☺(图五)
结束部分
4
分
钟
六、 收器材、整队
七、 放松练习
八、 本课讲评
九、 课后练习要求
十、 归还器材
1
2
分
小
教师:
1、常规
2、带做放松练习
3、本课讲评
学生:
1、整队静、齐、快
2、放松练习
3、认真听讲,总结。
4、归还器材
同图(一)
场地器材
篮球43只、一个篮球场
安全保障
准备充分,技术合理、组织得当。
预计
练习密度
强度
全课
内容主题
中上
47.5%
30%
课后小结
在上一次课的基础上,本次课中,学生对变向换手运球技术能基本掌握。
八年级篮球变向换手运球、跳投课时计划5、6
年级
八年级
人数
42
日期
2006.10
执教
班级
1、2
组班形式
男生合班
周次
课次
5、6
内容
主题
篮球:跳投8-(5、6)
重点
全身用力协调一致
难点
出手点高
学习
目标
1、发展灵敏素质和身体协调性,提高快速奔跑能力;
2、基本掌握跳投的基本技术,提高得分能力;
3、培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机智、勇敢的良好品质。
课序
时间
教 学
内 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与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一
准备部分
8
│
9
分
钟
(一)、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
2、宣布上课,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安排讲习生
(二)、准备活动(图一)
1、原地运球→后转身运球
2、斜线运球→急停→后转身运球。
3、全场直线运球急停急起。
5
5
8
6
中
教师:
1、提前候课
2、三个常规
3、带做准备活动
5、 提示重点
学生:
1、 及时到达集合地点
2、 集合快、静、齐
3、 精神饱满
准备活动投入、到位。
组织:
四列横队(图一)
♂ ♂ ♂ ♂
♂ ♂ ♂ ♂
♀ ♀ ♀ ♀
♀ ♀ ♀ ♀
☺
二
23
(一)、跳投
作用:突然性强,出手点高,不易防守的优点。
动作方法:双手持球于胸前,两脚前后或左右分开站立。上体略前倾。在两脚用力蹬地向上跳起的同时,上体向上伸展,双手举球至肩上方右手持球,左手护球的左侧方。当身体接近最高点时向上提肘,右臂向前上方伸直,同时手腕前屈,食、中指拨球,通过指端将球投出。落地时,双腿屈膝缓冲。
1、徒手模仿练习
方法:学生成体操队形双手持球的基本姿势,按教师发出“预备一跳”的口令做起跳,举球肩上、腾空、投篮、落地的模仿动作。
7至8
1
中
动作要点:
1、双脚突然用力向上跳起,同时双手向上举球至肩上方。
2、将至最高点时向上提肘、伸臂、屈碗用食中二指尖端拨球。
3、全身用力协调一致。
教师:
1、示范
教师在正面罚球线后面做正确规范的示范。
2、讲解
(1)、用途
(2)、动作方法
(图二)
徒手练习队形
♂ ♂ ♂ ♂
♂ ♂ ♂ ♂
♀ ♀ ♀ ♀
♀ ♀ ♀ ♀
☺
基本部分
│
24
分
钟
2、每人一球对空投篮练习
方法:同(一)
3、两人一球对投练习(图二)
方法:学生分成两排,面对站立,相距3米,以不持球同伴为投篮目标,按动作方法相互对投。
要求:
1)投篮前先做好准备姿势。
2)跳起之前,应默年动作方法、要点。
4、跳投投篮(图三)
方法:学生分成4组,站到罚球线附近,进行跳投投篮练习。
12
12
15
2
2
3
中
中
中
3、组织学生练习
(1)徒手模仿练习
(2)个人持球对空投
4、找出不足,重点辅导
(1)、出手时间掌握不好
(2)、球飞行弧度过低
(3)、投篮时手腕旋转
5、根据不足,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学生:
1、学生徒手模仿练习
2、个人体会
3、学习体会交流
4、互助互学,共同提高
5、积极思考,不断改进
两人一球对投练习
♂ ♂
♀ ♀
☺
(图三)
☺
(图四)
4
│
5
分
钟
(二)、素质
1、纵跳比高
要求:同时起跳、有明显滞空
2、空中跳起持球对抗练习
要求:动作合理、落地要稳、自我保护意识加强。
15
10
2
分
2分
大
大
教师:
1、 讲解练习方法、要求
2、 安全提示
学生:
认真听讲、努力练习
同(图二)
三
结束部分
4
│
5
分
钟
一、 收器材、整队
二、 放松练习
三、 本课讲评
四、 课后练习要求
五、 归还器材
1
2
分
小
教师:
1、常规
2、带做放松练习
3、本课讲评
学生:
1、整队静、齐、快
2、放松练习
3、认真听讲,总结。
4、归还器材
同(图一)
场地器材
篮球43只、一个篮球场
安全保障
准备充分,技术合理、组织得当。
预计
练习密度
强度
全课
内容主题
中上
48%
28%
课后小结
在本次课练习中,发现学生的跳起投篮时,出手的时机掌握较差。可能是跳起高度有限,出手点较难把握,在以后的练习中,要强化起跳高度和出手时机的训练。
八年级篮球变向换手运球、跳投课时计划7、8
年级
八年级
人数
42
日期
2006.10
执教
班级
1、2
组班形式
男生合班
周次
课次
7、8
内容
主题
篮球:跳投8-(7、8)
重点
全身用力协调一致
难点
跳起稳、出手点高
学习
目标
1、发展灵敏素质和身体协调性,提高快速奔跑能力;
2、巩固跳投的基本技术,提高投篮命中率;
3、培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机智、勇敢的良好品质。
课序
时间
教 学
内 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与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准备部分
7
│
8
(一)、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
2、宣布上课,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安排讲习生
(二)、准备活动(图一)
1、原地运球→后转身运球
2、斜线运球→急停→后转身运球。
3、全场直线运球急停急起。
1
8
8
8
6
中
教师:
1、提前候课
2、三个常规
3、带做准备活动
6、 提示重点
学生:
4、 及时到达集合地点
5、 集合快、静、齐
6、 精神饱满
7、 准备活动投入、到位。
组织:
四列横队(如图一)
♂ ♂ ♂ ♂
♂ ♂ ♂ ♂
♀ ♀ ♀ ♀
♀ ♀ ♀ ♀
☺
(图一)
基本部分
16
︱
18
(一)、跳投
1、两人一球对投练习(图二)
方法:学生分成两排,面对站立,相距3米,以不持球同伴为投篮目标,按动作方法相互对投。
要求:
1)投篮前先做好准备姿势。
2)跳起之前,应默年动作方法、要点。
2、5点投篮练习(图三)
方法:学生分成5个组。每组一个球,沿3分线内侧,距离3~4米,从①到⑤依次投篮。投篮后,学生按顺时针方向换位,自投自拣。
12
10
3
4
中
中
教师:
1、示范
教师在正面罚球线后面做正确规范的示范。
2、讲解
(1)、练习要求
(2)、动作方法
3、组织学生练习
(1)两人一球对投练习
(2)5点投篮练习
(3)运球急停跳起投篮
(4) 掩护配合下跳起投篮
4、找出不足,重点辅导
(1)、出手时间掌握不好
(2)、球飞行弧度过低
(3)、投篮时手腕旋转
5、根据不足,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图二)
♂ ♂
♀ ♀
☺
(图三)
3、运球急停跳起投篮(图四)
方法: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两个球,各站在④⑤⑥三个投篮点上,从④-⑥依次进行练习,按顺时针方向换位。
要求:
1)运球急停应用一步或两步急停的步伐应清楚。
2)急停接球和跳起动作的衔接要快。
8至10
2分
中上
学生:
1、学生徒手模仿练习
2、个人体会
3、学习体会交流
4、互助互学,共同提高
5、积极思考,不断改进
⑥4
④4
⑤4
(图四)
9
│
10
(二)、投篮命中率
1、原地单手翻腕投篮
要求:食、中指拨球明显
2、 原地跳起投篮
要求:跳至最高点,伸臂扣腕拨指投篮。
3、讨论:原地和跳起的命中率之比较。
3、 罚球比赛
方法:将学生分成3-4人一组,各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投篮比赛。
6
6
5
1
1
1
中
中
中
教师:
1、讲解练习方法、要求
2、引导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对跳投技术的理解。
3、找出跳投命中率低的原因。
(跳起后的滞空不明显,出手点不稳定;投篮技术不稳定;全身用力不一致)
学生:
1、 听讲认真
2、 积极讨论
3、 悉心体验
☺(图五)
分8组讨论
结束部分
4
│
5
1、收器材、整队
2、放松练习
3、本课讲评
4、课后练习要求
5、归还器材
1
1
小
教师:
1、常规
2、带做放松练习
3、本课讲评
学生:
1、整队静、齐、快
2、放松练习
3、认真听讲,总结。
4、归还器材
同图(一)
场地器材
篮球43只、二片篮球场
安全保障
准备充分,技术合理、组织得当。
预计
练习密度
强度
全课
内容主题
中上
48%
30%
课后小结
在本次课中,学生对跳投的技术要点已基本理解。但技术的稳定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学生跳起后的滞空不明显,出手时机把握不准。所以要在今后的练习中,加强腿步爆发力的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