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查研究以调查研究之“实”求改革管理之“解”袁庆锋 嵇晓雯机构编制工作作为配置党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论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深化机构改革,还是优化执政资源配置、加强机构编制管理,都需要调研先行、谋定后动。具体工作中,必须把握好“选题要准、调查要全、研究要深、撰写要实”四个方面,切实提高调研质效。一、选题要突出“准”(一)上级关注的重点。这并非揣摩或按照上级领导个人好恶开展工作,而是因为上级和领导关注的往往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从实践看,上级和领导的关注点往往体现在全局性的重要会议、重要文件,以及领导的批示中。调查研究的结论如果同其考虑一致,可以坚定决策者的
2、信心;如果是原来没有考虑到的,可以丰富决策者的思路;如果同上级的考虑有差异,可以促使决策者更加慎重稳妥。(二)决策落实的难点。及时、真实地反映基层在执行决策部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和解决方案。比如,江苏省在落实上级关于加强食品监管领域执法工作时,面对既要加强执法力量又要严控编制总量的难题,通过调研把握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市场监管领域“三合一”的改革方案。(三)值得推广的亮点。通过抓住全局性工作的关键环节、典型亮点和成功经验,深入挖掘并总结提炼,往往会“一碰就响、一点就亮”,效果更易彰显。比如,2019 年 7 月,梳理经济发达镇改革的实践历程、问题背景、具体路径和重要启
3、示等,形成“1+4”改革案例,成功入选中组部组织编写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丛书,被作为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案例使用。(四)尚未暴露的盲点。这主要是指尚未被大家发现了解但又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住并搞清这些问题,才能作出科学判断、把握发展趋势、掌握工作主动权。二、调查要突出“全”调查的目的在于把事情的全貌搞清楚,把解决问题的对策了解透。(一)“备好课”。有人讲,调研调研,先调后研,但实际上必须先研、后调、再研。要做好认知准备,了解这个题目别人是不是研究过、研究到什么程度,全面梳理好前人的研究成果。要做好政策准备,认
4、真研究有关政策法规,熟悉所调研问题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现实背景,调研时不说外行话,避免被“忽悠”。要做好实践准备,了解工作现状、各地进展、工作考虑等。这些准备缺一不可:法律政策不熟,工作中可能会说违法违规的话;19DOI:10.13636/ki.jgyxz.2023.02.003调查研究研究成果不熟,可能会重复劳动;历史情况不熟,调查难以深入。更重要的是,准备得全了、细了、实了,调研时就眼明心亮,能听得懂“言外之音”、看得到背后的“风景”,能敏锐发现问题、进行深度对话、开展互动交流,能印证对的、校正偏的、纠正错的,不被表面现象、书面材料和对方意图牵着鼻子走,从而得出真知灼见。(二)“捞活鱼”。调查
5、上注重“深和细”,通过查找资料熟悉上情、走出去学习外情和沉下去了解下情,多角度全方位获取第一手素材,做到“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比如,在开发区体制改革调研中,我们赴天津、山东等 7 省市学习取经,到省内 20 多个开发区实地考察,汇总比对分析全省 144 家省级以上开发区的 5600 多项调研数据。类型上注重全覆盖,选择不同对象调研,听取不同群体的声音。比如,在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调研中,我们既在苏南、苏中、苏北选择不同县区开展大调研,把握面上的整体情况,又到江阴市徐霞客镇、昆山市张浦镇和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等乡镇一线,集中蹲点、“解剖麻雀”。既到工作力度大、创新做法多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
6、到基础一般、困难较多的地方去剖析问题。既“一对一”听取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意见建议,对改革全局了然于胸,又不拘形式地听取一线人员和基层群众的真实心声,把情况摸全摸准摸透。(三)“接地气”。现在下去搞调研,有时候会感到,难以听到真话实话管用的话。其原因比较复杂,在某种程度上与调查方法等不够接地气有直接关系,比如,选择的方式方法或场合不合理。如果到基层调研都是“开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找个现场站一站”,就很难让大家畅所欲言,就看不到真问题、听不到好建议。因此我们的调研,在方式上可以更加灵活多样,通过没有框架的聊天、氛围轻松的沟通、一对一的访谈等非正式方式进行。三、研究要突出“深”(一)综合分
7、析要全面透彻。纵向分析,把握历史走向,搞清前世今生,理清来龙去脉,用历史的眼光去看问题。横向分析,面向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参考外地做法、借鉴他人经验、明确所处位置,用全面的视角去看问题。辩证分析,既肯定成绩,又看到问题,更看清方向。比如,我们以历史的视角回溯开发区从建设起步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分析阶段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既肯定了在四十年发展过程中开发区管理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又指出了开发区运行中职能重点不突出、机构设置不精简、用人机制不灵活、激励作用不充分等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问题。指出其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是与开发时间的延长、管辖面积的扩容、服务人口的增多、职能任务的拓展紧密相关,属于发展中的
8、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同时也与体制运行时间长、惰性大、问题逐步积累等因素相关。对于解决之道,强调有的问题一定时期内可通过深化改革加以完善解决,有的因缺乏国家层面的法规配套支撑还将长期存在,有的需与行政区中的问题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二)观点标题要精心提炼。观点标题是“文眼”,必须反复推敲、高度凝练。这个“文眼”炯炯有神,就能够引起关注,激发阅读兴趣。这其中归纳提炼最为重要,它是分析研究、思考辨析、文字驾驭能力的综合体现。提高归纳提炼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现状看趋势,善于把零星认识整理成系统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一般性认识提升为20调查研究规律性认识,让大家感受到你的调研在
9、认识问题上有新体会、在研究问题上有新视角、在解决问题上有新举措。比如,关于开发区简约高效的体制优势正在弱化、管理僵化的机制性问题不断累积、利益固化的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等问题,不能停留于一般性的概括,需要鞭辟入里地分析提炼。一开始归纳为“五化”,即简约高效体制优势正在弱化,开发园区布局呈现零散化,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同质化,编制身份束缚导致利益固化,人员管理方式渐趋机关化。经过反复推敲又改为“四化”,即发展形态多样化、管理体制复杂化、职能配置全能化和运行方式机关化。再比如,基层治理面临的痛点难点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全面列举,需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开始概括为“四多四少”,即责任多权力少、机构多整
10、合少、需求多人才少、系统多共享少,后来又改为“四难”权责难匹配:要管没权、不管“背锅”;系统难打破:数据变私产、信息成孤岛;基层难留人:上升天花板、缺少幸福感;条条干预难防止:文件知多少、编制少不了。应该说调整后的标题更为精准凝练、更加入木三分。四、撰写要突出“实”(一)梳理好逻辑。撰写时一定要有主题主线,行文时时紧扣主题,用主题主线把材料串起来,具体观点一般是先叙述后论证、先说理后举例。既要看逻辑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匀称、次序是否合理,又要看内容是否完整、论证是否有力、前后是否呼应,还要注意不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到观点不交叉、内容不重复、表述不混乱,力求结构严谨、衔接流畅、过渡自然、收放自
11、如。(二)拟定好提纲。重要调研报告撰写前要先列好提纲,一般要到三级标题,每个标题下大概写什么最好也能列清。提纲就是文章的“骨架”,必须纲举目张、层次分明。撰写提纲总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如果是总结经验,一般是做法、效果、经验、建议等。如果是研究问题,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比如,关于开发区的研究,我们将提纲定为“察体制之弊、究问题之源、兴改革之策”,并大致拟好了三级标题再动手写。提纲要集中讨论,讨论过程是集中智慧、梳理思路的过程,可避免无效劳动。(三)取舍好材料。写过文章的人都有这个感受,写长容易写短难。丘吉尔有句关于演讲的名言,他说如果讲
12、 5 分钟,要提前一周准备;如果讲 20 分钟,要提前两天准备;如果讲1小时那就随时可以讲。写短就要取舍材料。凡是与主题关系密切的,能有力地说明、烘托、突出主题的就选用;凡是与主题关系不大,不能很好反映主题的材料就要舍弃,做到宁缺毋滥。(四)锤炼好语言。成稿后要认真检查有无逻辑混乱、表达不清、语意不明、文字重复等问题,确保文通字顺、言简意赅。“材料不怕改、越改越精彩”,好文章都是反复修改出来的。(五)把握好文风。调研文稿应崇尚简实,努力让文稿简短简洁、表述通俗通顺,通过简洁平实的语言表达思想观点,增强可读性。文风朴实不是全然无视文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服从服务于内容的前提下,文采斐然总是好的,特别是使用适当的排比渲染、比喻铺陈等修辞,可以增强说理性。作者单位:江苏省委编办市县行政机构编制处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