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化学计算题》专项复习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某气体是由SO2、O2 两种气体混合而成,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可能是( )
A.4:1 B.4:3 C.3:2 D.2:3
2.将质量为92g的铁棒插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取出,洗涤干燥称重质量增加到100g,则所得铁棒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
A . 56% B. 37.5% C. 36% D. 55%
3.将一定量的苯(化学式为C6H6,相对分子质量为78)在有限量的空气中快速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的黑烟,得到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为19g,没有其他生成物。4种生成物中水为5.4g,固态的碳为3.6g。则上述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
A.2.8g B.5.6g C.11.2g D.1.4g
4.现有一样品,经分析含氧化钙、碳酸钙两种物质。向该样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已知CaO + 2HCl = CaCl2 + H2O),蒸干该溶液得到固体质量为 ( )
A.11.1g B.22.2g C.7.3g D.14.6g
5.已知可溶性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某溶液中含有K+、Mg2+、SO42-、Cl-四种离子,其中K+、Mg2+、SO42-的个数比为2:2:1,则可推断出溶液中Mg2+、SO42-、Cl-的个数比为( )
A.2:1:1 B.2:1:2 C.2:1:4 D.2:1:3
6.Fe2O3、CuO的固体混合粉末a g,高温下用足量氢气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0 g,将生成的水用足量的浓硫酸吸收后,浓硫酸增重0.9克,则a的值为( )
A.3.20 B.3.30 C.4.00 D.4.20
7.取镁、碳酸镁组成的固体混合物20.4g,放入325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5.4g气体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
A.4.8g B.9.6g C.13.6g D.16.8g
8.肾病患者需要食用低钠盐的食品。目前,市场供应的低钠盐多为苹果酸钠盐(C4H5O5Na)。每日食用5g苹果酸钠盐,人体摄入的钠元素质量仅为等量食盐中钠元素质量的( )
A.18.7% B.26.7% C.37.5% D.43.1%
9.在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恰好反应。,.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比为( )
A.7:80 B.1:1 C .7:40 D.49:80
10.自然界有一种含镁矿石,其化学组成可表示为 xMgCO3 • yMg(OH)2(x、y 为正整数) 。取两份等质量的样品,一份加过量盐酸生成气体8.8g;另一份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固体 MgO 的质量为 10g(MgCO3 ∆ MgO+CO2↑;Mg(OH)2 ∆ MgO+H2O) 。下列x,y 的关系正确的是( )
A.x∶y=4∶1 B.x∶y =1∶4 C.x∶y=1∶1 D.x∶y=2∶1
11.在一密闭容器内有M、N、Q、R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右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待测物质N的质量为22g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中M、N、Q、R四种物质质量比为9:37:80:111
12.某甲醛(HCHO)的水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该甲醛溶液中甲醛的质量分数为( )
A.10% B.12% C.25% D.30%
二、填空题
13.下图为某高钙片的外包装药品部份说明,请仔细观察、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维生素D种类较多,其中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试计算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维生素D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如果按用量服用,则每天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 g。
(3)根据你对补钙产品的调查和已有的化学知识,这里的“钙”指 (填字母)。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4)计算该高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需有过程) 。
14.某氢氧化钙粉末中含有碳酸钙杂质.现取样品15g于锥形瓶中并加适量水搅拌得悬浊液,然后向锥形瓶中滴加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加入60g稀盐酸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填化学式);
(3)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15.(5分)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
(1)石油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完全燃烧的方程式是 ;
(3) 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硫等元素,100t含硫4%的煤完全燃烧,会向空气中排放 t二氧化硫。
16.(3分)某工厂化验室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NaOH溶液80g,洗涤后溶液呈中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请计算:
(1)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H2SO4的质量。
(2)若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是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而成,则稀释过程中需要加水的质量。
三、实验题
17.某校学习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提出问题】
如何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03)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02的质量和体积。
【分析与表达】
(1) 实验I中,将小烧杯中的所有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石灰石中CaC0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2) 实验Ⅱ中,先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 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盐酸是分几次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记录与处理】
(3) 已知实验I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十石灰石粉末)+m(小烧杯十稀盐酸)],要计算生成C0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
A.m(小烧杯) B.m(大烧杯) C.m(大烧杯十反应后剩余物)
(4) 实验Ⅱ的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02的体积 mL。
(5) 该学习小组的同学采集了一块石灰石样品,将其敲碎后,称出6g放入烧杯内(烧杯质量为20 g)。然后加入50 g稀盐酸(足量),充分反应后,再称量为73.8 g(连烧杯一起)。试回答:
①将石灰石样品敲碎的主要目的是 。
②该实验过程中,共产生CO2的质量 。
③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8.为测定某碳素钢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粉末于质量为51.8g的烧杯中,然后逐步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当加入80g稀硫酸时反应恰好完全,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试通过计算完成下列填空:(不能整除时,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实验取用的样品质量为:_____g;
(2)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小王不慎在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多加了20g稀硫酸,此时,溶液中亚铁离子在溶液总质量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若在该图象中补绘此过程中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图,所得线段的终点位于线段AB延长线的_____(填“上方”、“下方”或“线上”).
四、计算题
19.一定质量的锌与过量的稀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反应情况如图所示.求: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
(2)当锌与稀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需稀硫酸溶液质量。
(3)所用的稀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为了测定一瓶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出50克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你仔细分析此关系图,并进行计算。
(1)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_____克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1.将含有可溶性杂质的某氯化镁样品3g溶于足量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AgNO3溶液(杂质不含镁元素且不与AgNO3溶液反应)。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AgN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质量为______g。
(2)样品中含镁元素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01g)
(3)原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试卷第5页,总6页
参考答案
1.A2.C3.B4.A5.C6.A7.C8.C9.A10.A11.C12.C
13.(1)396,84 :11 :4; (2)0.5; (3)D;(4)50%
14.(1)2.2g (2)CaCl2;HCl; (3)33.3%
15.(1)混合物 (2) CH4 + 2O2点燃2H2O + CO2 (3)8
16.(1)解:设H2SO4的质量为x
NaOH的质量:80g×10%=8g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8g x
80/8 g = 98/x
x=9.8g
(2)解:方法一:设浓溶液质量为y
y×40%=8g×10%
y=20g
水的质量:80g-20g=60g
方法二:设稀释过程中需加水的质量为m
(80g-m)×40%=80g×10%
m=60g
17.(1)最后一次加稀盐酸后,无气泡冒出
(2)由于反应生成气体使装置中压强增大,再次推入较困难
(3)A C(4)80(5)①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②2.2克③83.3%
18.(1)17g(2)98.8%(3)14.4%上方
19.(1)0.1;(2)50;(3)9.8%
20. 25 16%
21. 5.74 0.48 6.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