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及实现机理研究_朱明旭.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5749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及实现机理研究_朱明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乡村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及实现机理研究_朱明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乡村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及实现机理研究_朱明旭.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84“三农”经济 活力 2023 年乡村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及实现机理研究朱明旭(中共丰县县委党校,徐州221700)摘要本文对乡村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及实现机理进行研究,从乡村振兴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乡村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其次对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应措施,以期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的效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乡村发展水平,还能为后续乡村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文化;社会治理引 言在乡村发展过程中,为使乡村振兴战略得到全面落实,有关人员需对乡村文化的治理功能加以重视,通过适宜的方式发挥该功能的效用,以对乡村发展过

2、程中产生的纠纷、冲突等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乡村文化的治理功能并未得到高效发挥,这就需要对此功能的实现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制订完善的应用计划,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构建良好的环境。一、乡村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一)价值引领功能对社会治理工作而言,有关人员需在社会体系中落实行之有效的价值规范,在日常生活中,社会人员在价值规范的引领下,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达成善治的目标。从文化形态来看,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且乡村文化因具有互助和谐、注重传统及集体意识等内涵,使得乡村文化在处理人际关系、保障社会稳定这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一方面,通过大力建设乡村

3、文化,政府部门能够向乡村成员传达正确的道德理念与价值观,并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品格。而且对于社会治理工作来说,居民思想的转变是保障社会治理顺利开展的前提。在这种情况下,为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发展,管理人员需要利用积极健康的乡村文化来转变乡村居民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经过时代的发展,当前的乡村文化在内涵上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乡村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不仅可以规避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能量。(二)规范约束功能社会治理的重点在于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利益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绝大部分矛盾

4、的主要诱因。社会学家舒尔茨(Schultz)认为,农民与资本家在经济属性上具有一致的特点,且都有趋利的本性,而波普金(Popkin)则认为,农民很容易在个人利益的影响下发生行为变化,这会使“囚徒困境”等问题给乡村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社会内部结构的稳定运行。这种观点虽然较为片面,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农民追求个体利益的行为确实会对他人或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害,若不及时进行处理,不仅会引发矛盾纠纷,严重时还会对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破坏。因此,在开展乡村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对农民趋利行为进行约束这方面,使每个农民的行为均能满足社会的运行要求。乡村文化主要包含道德、习俗及

5、村规民约等不成文制度,构成了乡村社会的主要行为规范。现如今,乡规民约在我国乡村社会中依然广泛应用,其以“训诫劝善、教化风俗、和睦乡里”为宗旨,能够体现出乡村居民的普遍意志。因此,这类乡规民约能够对各成员的行为进行良好约束,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出维护乡村秩序、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功能。由此,通过乡规民约对居民实施强约束,农民的违规行为得到遏制,并能将其利益行为限制在合规合法的范围内,防止其对他人及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害。这不但可以减少社会矛盾,还能使乡村社会结构稳定运行。(三)评价反馈功能从以往的工作情况来看,社会治理的难点在于如何将社会规则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若想构建稳固的乡

6、村社会秩序,需要对行为规范有着高度认可,并能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贯彻落实。在这种情况下,塑造乡村文化精英能够体现出良好的示范评价作用。这不仅有助于维护乡村秩序的稳定运行,还能实现对社会活力的激发。一方面,乡村文化具有评价功能,能够对社会成员中的积极分子进行突出展示,当这类成员的品格、声望等得到更加全面的认可后,其领袖地位便可以正式确立。同时,树立乡村精英还能给其他成员做出表率,使农民能主动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为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提供助力。另一方面,185“三农”经济 活力 2023 年乡村精英有更多话语权,能够按照乡村运行规则对其他人的行为进行评判,进而实现乡村社会结构的稳定运行。通过实行这种管

7、理方式,乡村内部能够形成“评价反馈评价”的良性循环,有助于将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抽象文化内化为村民的自觉行为,这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二、乡村文化社会治理功能发挥中存在的问题(一)对治理功能的认知存在不足在实际的乡村社会治理中,多数基层部门对乡村文化的认知存在明显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常存在忽视文化传承、未对文化组织与文化生活进行引导规范的问题;第二,部分工作人员对乡村文化在乡村居民精神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工作中的重要性缺乏重视,过于追求经济发展,引发了乡村优秀文化凋零等问题;第三,对乡村文化与社会治理间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导致管理工

8、作没有得到落实,后续社会治理的开展也会受到阻碍。(二)对乡村文化资源的利用不足在应用乡村文化开展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对物力资源的整合度不高、利用率较低的问题相对明显,给该功能的发挥造成了严重的限制,究其原因,乡村文化并未与社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进而使自身发展受限。同时,有的乡村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应用,资源管理不到位,且公共文化建设供需分离、资源利用异化等现象过于严重,使得文化资源的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另外,部分文化资源的管理模式过于单一,相关工作人员也没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再加上当地财政不够宽裕,项目资金有限,导致对乡村文化资源的应用存在明显的重复、分散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9、,乡村文化资源的治理功能发挥受限,且部分乡村的基层部门较为单一,缺乏多方参与,最终导致乡村文化资源的效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三)乡村文化满足感低下通常情况下,乡村文化资源的服务在“量”与“质”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治理功能的发挥,还对文化传承的落实造成了阻碍。主要体现在乡村文化的建设缺乏投资,发展潜力也相对不足,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发展难度。这不仅导致农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还会使其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同时,乡村文化服务常态化发展没有得到全面落实,相应的项目使用率也较低,导致实际工作中常有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发生,如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过于荒凉,给乡村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而质量

10、问题则表现在乡村文化的服务及产品难以实现有机统一,导致乡村居民的文化需求未得到全面满足,进而使文化服务的效用发挥受限,不利于社会治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三、乡村文化治理功能的实现机理(一)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价值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经济结构的构建,这使得当前乡村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等已无法满足当下人们的生活需求,加速了传统乡村文化的衰败。为改善这一问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处理,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首先,重新发现乡村文化中蕴含的价值。新中国成立后,乡村虽然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在工业改革的过程中受到了较大冲击,若不对此加以重视,则必然会给我国乡村发展带来

11、严重影响。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下,基层部门应当加强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视,将乡村文化作为乡村建设的指导,对文化宣传方式进行创新。另外,还需要加强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通过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等措施,重新发现乡村文化的价值,为后续文化资源的拓展奠定基础。其次,对乡村文化的内容进行革新。由于大部分乡村文化均是在封建社会中形成并传承至今,其内部存在较多不合理的内容,无法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甚至有的文化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加强管理,达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造目标。而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乡村文化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对乡村戏曲、民俗及乡规民约等文化

12、内容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同时,其还需要探索将乡村社会融入社会发展体系的渠道,从而延长乡村文化的使用寿命。第二,引导乡村精英等产生正确的认识,坚持“四个自信”,从而使乡村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相适应,这不但可以使乡村精英的榜样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还能使社会治理工作顺利开展。第三,对祠堂、塑像及古迹等进行保护,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利用该载体提高乡村居民的凝聚力,为后期社会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二)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在乡村社会治理中,乡村文化的应用主要在于利用德治的方式推进治理工作的实行。作为传承千年的历史传统,德治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具有先导性作用,值得政府部门对此进行深入研

13、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与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力。”因此,基层政府部门需将创新治理方式作为主要工作方向,186“三农”经济 活力 2023 年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解决措施,从而有效提高社会治理效果,达成和谐社会的构建目标。首先,政府部门需对现行的德治体系进行完善,并积极开展家庭家风建设活动。对当前的社会结构而言,良好的家风建设是保障社会体系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还能为社会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究其原因,父母是子女教育的直接人员,其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教导孩子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为其树立道德榜样。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养成遵循社会规范的行为习惯。同时,需要发挥

14、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的作用,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治理体系。为此,需要鼓励村干部以现行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做好对村规民约的建设,弘扬公序良俗,并强化德治约束。其次,在农村管理中建立奖惩机制,对有特殊表现的村民进行奖励,以提高道德红利,这也可以激发农民主动遵守社会规范的积极性。此外,村干部还需采取适宜的措施发挥德治的作用,如开展乡村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使乡村内部形成惩恶扬善的社会风尚。也可以通过举办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给农民居民带来示范,为其价值观的改善提供助力。(三)壮大乡村自治力量在乡村中,德行好、声望高的人往往会受到村民的尊重。这使得政府部门在对乡村进行管理时,可以通过选拔此类乡贤的方式辅助治理工

15、作进行。而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乡贤不仅要具备传统乡贤的基础特质,还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明确的认识,能够领导乡村群众实现自治。为此,基层部门需通过价值引导等多样化的处理方式,积极挖掘新时代的乡村精英,并扩大基层自治团队,利用各种资源平台,推动乡村自治的落实,并激发村民对乡村事务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推动乡村自治的达成。(四)加强党委领导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全面落实的根本保障,这使得在乡村治理中,必须深刻落实党对乡村事务的全面领导。现如今,市场化的推进虽然为乡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且能够推动生产要素逐步进入乡村。然而,若此过程缺乏党的领导,乡村的凝聚力就会受到不良影响,社会治理方向也会逐

16、渐模糊不清。因此,基层党委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完善党委领导体制。各级党组织书记需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重视,并实行党委负责制,充分发挥乡村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最终建设出作风正派、能力过硬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第二,充分发挥党在乡村精神建设中的领导作用,从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乡村治理。同时,还需要对不良风气进行严格惩击,如铺张浪费、天价彩礼等,需对其进行大力打击,从而推动文明乡风的形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结语对当前的乡村发展而言,乡村文化社会治理功能的发挥不仅有助于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还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17、的全面落实,有助于提高乡村发展水平。由此,本文对乡村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及实现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对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价值、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壮大乡村自治力量、加强党委领导等措施,以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的治理功能,为后续乡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 何静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路径建构研究 J文化产业,2021(32):26-282 叶鹏飞秩序与活力:乡村文化治理的问题与反思 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9(06):69-793 周锦红乡贤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 J三晋基层治理,2021(05):35-404 汪漪,

18、刘金峰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及实现机理 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1,21(10):94-995 陶有浩,钟玉文论乡村文化的耦合性重构与乡村有效治理的推进 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1,39(05):43-496 任贵州,曹海林乡村文化治理:能动空间与实践路向 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05):98-1067 宗喀漾正冈布,王振杰民族杂居地区乡村文化振兴与社会治理的耦合逻辑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分析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5):20-298 陈庚,邱晶钰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治理进路:理论向度与实践路径 J文化软实力研究,2021,6(01):34-429 汪倩倩新时代乡村文化治理的理论范式、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 J江海学刊,2020(05):231-23610郝德贤 文化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乡村文化的协同治理J 宁夏党校学报,2020,22(01):59-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