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_许桂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5297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_许桂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_许桂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_许桂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2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2 202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许桂芳摘要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主体,两支队伍协同育人、共同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举措。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目标指向是“四个服务”,职责要求是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两支队伍协同育人在宏观层面体现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构建的应有之义,在中观层面体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有效之举,在微观层面则体现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之需。两支队伍需要在实践工作中做到责任共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信息

2、互通。要从管理、渠道、方法等方面共同推进,以实现两支队伍的协同,才能形成立德树人合力。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3)02-0094-08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专项重点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现状与对策研究”(SZ211005)作者 许桂芳,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西南昌3300132016 年 12 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

3、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这一论述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简称两支队伍)是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主体,承担着育“德”的重要任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发挥两支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优势,达到双轮驱动,形成协同共振效应,破解两支队伍体制运行分轨、各自为政的困境,凝练出切实有效的实现路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 380页。94DOI:10.16870/ki.51-1763.2023.02.003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2 期Deng

4、 Xiaoping Research NO.2 2023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中须着力解决的问题。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亲自主持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等文件,为两支队伍建设和协同育人提供了根本遵循。(一)中心环节:“立德树人”习近平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

5、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明确了工作理念。“立德树人”这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求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转变观念、协同共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其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这两支队伍的职责分工不同,但都内在统一于立德树人,两者要聚焦于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以实现准确的功能定位。思政课教师要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用好课堂主渠道,树立阵地意识和使命意识,坚持不懈地

6、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毫不动摇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地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辅导员则主要从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主阵地”的主要守护者。对于辅导员而言,要把党和人民的期望、学生的需求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在管理学生、服务学生中提高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能力水平,把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使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和风细雨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和精神力量。(二)目标指向:“四个服务”习近平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

7、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 376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 378页。95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2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2 2023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习近平所提出的“四个服务”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首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阐释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教育学生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主题教育

8、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其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理直气壮地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学生;辅导员要在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把好关,用党的光辉旗帜指引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各种敌对势力一直企图在我国制造颜色革命,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配合,实现课内课外联动,引导学生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为巩固和发展中国

9、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奋斗。最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应该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砥砺前行。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服务”的理念需要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各司其职,同频共振,将“四个服务”的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和主阵地各个环节。(三)职责要求: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2017年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及 2020年 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对两支队伍的职责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推动两支队伍内涵式发展明确了方向。2022年4月26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

10、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用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思政课教师心里装着学生,用心、用情去关爱学生,把学生的成长成才、人生发展放在教学的首位,行为世范,严爱相济,用人格魅力浸润学生心灵。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11、第 376-377页。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 10-11页。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 118页。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人民日报2022年 4月 26日。96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2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2 2023作中扮演着良师、益友等多种身份,在管理学生、服务学生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行为人师。同时,辅导员要不断追求新知,加强科学研究,提升理论水平,学为经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迫

12、切需要两支队伍履职尽责,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做好“人师”,共同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时代意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强调要以大时代的担当、大协同的思维,突破思政课局限于课堂、育人局限于校园的狭隘性,发挥“1+12”的合力育人效应。这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构建的应有之义,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有效之举,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之需。(一)宏观层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构建的应有之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思政格局,要求充分挖掘育人要素,融通到理论学习、学科建设、专业教学、日常管理等过程中,着力构建内容丰富、运行

13、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明显的思政工作体系,多路径融合、多元化参与、多功能互补,切实提高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构建大思政格局,需要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这两支队伍协同合作,不断扩大思政工作“朋友圈”。课堂学习和校园文化生活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域。构建大思政格局,一方面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激发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另一方面应注重发挥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拓展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校园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的价值传递功能。辅导员深入学生当中掌握学生的身心状态、学业水平、经济状况、家庭情况等,在育人过程中做到有

14、的放矢,帮助学生纾困解难,不断向学生传递主流价值观念。两支队伍协同配合,通过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方式加强协同,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真正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多重育人渠道,推动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在领域、时空、功能等方面的互补,将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融入思政育人大格局中,探索建立协同融合、互联互通的思政育人工作机制,实现育人工作合力。(二)中观层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有效之举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改进和创新中提质增效以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完成的课题。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在工

15、作理念、方式方法、渠道载体方面既相互补充又相互支持,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有力举措。思政课教师以扎实的理论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主要完成知识传授、价值引领的97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2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2 2023任务,解决学生理论认知的问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认知提供阵地,促进理论知识落地生根。辅导员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地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们习惯于从细微处着力,善于用情感与学生交流,感化学生,为学生指引前行之路,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在服务学生中完成对

16、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人格塑造。因此,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能够促进学生实现由“知”到“信”再到“行”的转化,使学生真正掌握理论,再运用理论指导自身实践,从而结合自身特点解决自身问题,做到知行合一。(三)微观层面: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之需习近平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两支队伍的工作互联融通、合作协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两支队伍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为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基础性支撑。两支队伍协同育人有助于将理

17、论与实践相融合,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授之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增强教育活动的理论深度,为学生释疑解惑,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和期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同时,两支队伍协同育人,建立德育共同体,引导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分析问题走向解决问题,让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获得感,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两支队伍协同联动,既扩展了学生的思想深度,又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进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要着眼日常,找准协同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在工作中做到责任共担、

18、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信息互通。实现两支队伍的协同要从管理协同、渠道协同、方法协同等方面整体推进,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组合拳”,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管理协同:两支队伍融合建设管理协同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基础。当前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隶属不同部门。如思政课教师一般归属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管理,辅导员则接受各学院和学生工作处的双重管理。由于工作重点与职业特征的差异,对两支队伍的工作方式和评价体系也不同,这就割裂了两支队伍的高效联动,致使两支队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 379页。98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2 期Deng Xiaoping

19、Research NO.2 2023运行分轨、各自为政,在工作中容易造成“两张皮”现象。两支队伍协同并不是简单的工作嵌入或叠加,而是要从管理体制机制上齐抓共管、系统推进、融合建设。高校党委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对两支队伍的领导和管理,从组织机制、平台建设、骨干培养、考核晋升等方面入手,推进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管理的融合联动。一是在组织机制方面,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选派校领导担任组长,组建专班工作队伍,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就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舆论热点开展会商,形成有效的应对预案和措施。这既能加强对两支队伍在协同育人方面的组织管理,增进两支队伍的信息沟通交流,也能充分发挥出两支队伍各自

20、的优势。二是在平台建设方面,通过搭建党性教育平台、红色文化育人平台、志愿服务工作平台、“一站式”学生服务平台等,着力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味,为两支队伍协同开展工作创设空间。三是在骨干培养方面,制定校级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一体化培养长期规划。既要建立两支队伍准入机制,从选人上为两支队伍协同奠定基础,又要规范两支队伍胜任标准,为两支队伍量身定制专业化的培训体系和职业规划,从用人育人方面为两支队伍协同提供能力储备。四是在考核晋升方面,把两支队伍协同育人作为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指标,这是推动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有效激励方式。思政课教师履行辅导员职责的情况要纳入到思政课教师的职称评定中,以激励思

21、政课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在辅导员的考核晋升中增加教学、科研指标,促使辅导员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二)渠道协同:两支队伍优势互补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两支队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各有不同,容易导致在具体工作中出现各自为政、配合不够默契的现象。实现两支队伍协同育人不仅需要管理体制方面的融合建设,还需要加强渠道协同,两支队伍携手联动,实现优势互补、同向同行。第一,主渠道协同,做好思想政

22、治教育工作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两支队伍集体备课、联合授课,共同评价学生成绩。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利用扎实的学科知识、开阔的理论视野开展课程教学,教授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在思想性和理论性上下功夫,把抽象的理论讲深、讲精、讲透;另一方面,辅导员结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喜好等实际情况,在亲和力和针对性上做文章,将“情”与“义”的因素融入思政课教学,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比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

23、道德观、法治观教育,比较贴近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实践。选拔辅导员作为“思想道德与法治”99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2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2 2023课程的讲师,参与教学科研活动,有利于发挥辅导员贴近学生的优势,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同时,还可以试点在这门课程的课堂上协同联动,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承担该课程的不同环节,取长补短,实现课堂教学的育人合力。第二,主阵地协同,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师参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合力量,时空互动,共同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一是利用重要时间节点,比如开学季、毕业季、重要节日、重大纪念日等,两支队伍协同用力,把思想

24、政治教育融入典礼仪式中,帮助青年学生“指路子”“系扣子”,让典礼仪式出彩出新。二是两支队伍联手指导学生社团文化活动。思政课教师依靠深厚的理论功底辅导学生,辅导员运用娴熟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两者同频共振,提升活动的品味,增强活动的价值引领,促进青年学生在社团文化活动中增强价值认同,使实践育人有情有理。三是推荐思政课教师担任班级辅导员,建立“双班主任制”。两支队伍联合管理学生事务,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知行互动,充分发挥两支队伍的优势与功能,将立德树人的共同职责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功能。第三,网络协同,推动两支队伍同向同行开展网络育人。受到世纪疫情的影响,新学情对网络育人提

25、出了挑战。如何在网络中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议题、开展价值引领、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是两支队伍共同面临的课题。思政课教师对理论问题的阐释和讲解更有底气,辅导员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规律更有把握,在话语体系上与学生更为贴近。因此,两支队伍可以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结合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困惑点,共同策划系列网络主题教育活动,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与“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教育教学的功能互补,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比如,两支队伍通过搭建网络育人平台,将课程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翻转课堂、智慧课堂,运用网络技术设置在线教育、在线答疑,将课程教学延伸到网络平台,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26、;协同开展网络直播微课堂,从学习、心理、生活、情感等主题与学生跨域连线,解疑释惑;通过论坛、贴吧、微信群、QQ 群等渠道参与到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在讨论互动中增强情感交流,产生共鸣,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三)方法协同:两支队伍双轮驱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在育人方法上的割裂是两支队伍处于分离状态的重要体现。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注重理论灌输。因此,理论育人是思政课教师的优势,但相对而言其实践经验比较缺乏,课程育人的认可度还有待提升。“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辅导员则主要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开展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

27、但其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在面对一些难题时无法作出准确的理论阐释,使得杜尚泽:“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 3月 7日。100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2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2 2023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缺乏理论深度,难以服人。因此,需要实现两支队伍在育人方法上的协同。理论性与实践性协同。“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注重提升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改造世界

28、的能力。这就要求思政课既要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也要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引导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辅导员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通常开展教育的方式有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可以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度融合,把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结合起来,共同确定活动内容、方式,实现课内课外联动,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行合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协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

29、原则直指教育之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推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共同发展、同向同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这就需要两支队伍凝心聚力,提升立德树人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显性课程,六门本科生思政课拧成一股绳,起到举旗定向的作用。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旗帜鲜明地开展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引导,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政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思想深度。同时,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设置教育情境,开展嵌入式、渗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既要运用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显性教育手段,又要注重发挥文化育人渗透性、内隐性特点,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加强制度性隐性教育,创造积极进取的校风学风教风,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管理的全过程,做到全天候、全方位育人,达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责任编辑 梁灏)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9页。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 23页。六门本科生思政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