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唐刚¥摘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创新涉 外法治人才培养,需要 优化法学 学科体系设置,改革创新涉 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涉 外法治人才能力训练,增强他们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采取相应保障措施,推动高素质涉 外法治人才培养落实落地。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涉 外法治人才培养法学 实践教学法学 学科体系 年月日至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其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 导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统筹 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强调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 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 治理,唐刚,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博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
2、国际法学、法学教育教学。参见中国 国际私法学会 课 题组:习近 平法治思想中的国际法治观,载武大国际法评 论 年第期。习近平法治思想 指 导 涉 外法治人才 培 养更好维 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实现该目标,一方面要完 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合理运用法治和规则 维 护自身合法 权益;另一方面还要培养高 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涉外法治人才 是 指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处理国际法律 事务和参与国际规则 制定的专门性 人才,主要包括在国际组织、政府 部门、涉外企业、司法 机关、法律服务机构从事国际法律服务的工作 者,也包括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国际法教学、科研与决策咨 询的专门人才。
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 法治人才 培养工作,他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人才 培养是其重 要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法治人才当然包括涉外法治人才。人才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 合国力的重 要指标。?在 新时代背景下,推进我国参与国际法治建设,依法处理国际事务,必须重视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建设高质量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这对提高 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熟练运用国际法规则、维 护国家 利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起步相对较晚,能力建设不充分,涉外法治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随着中 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 国也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 用。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养高
4、 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为中 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供人才 支撑,这是不 可忽视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不同场合就如何培养高质量的涉外法治人才作出一系列重 要论 述,不仅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而且对加强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也具有重 要的指 导 意义。参见习近 平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 会 议 上强调坚定不 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法治道 路为全面建 设 社 会主 义现 代化国家 提 供 有力法治保障,载人民曰报 年月曰,第版。参见 韩永红、覃 伟英:面向“一带一路”需求的涉外 法治人才培 养现 状与展望,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 年第期。参见习近 平:论坚持 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
5、版社 年版,第页。参见习近 平总书记:在 欧 美同学会成立 周年 庆 祝大会 上的讲话,载中国统一战线 年第期。参见黄 进、鲁洋:习近 平法治思想的国际法治意涵,载政 法论坛 年第期。?参见黄惠康:从战略高度推进高 素 质 涉外 法律 人才队伍 建 设,载国际法研究 年第期。法学教 育研究(第卷)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中 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必须参与纷繁复杂的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作出更大贡献,?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 指出,当代中 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 伟 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
6、加 渴 求人才。事实上,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 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深人实施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这里所说的人才当然包括涉外法治人才。习近平法治思想 指 导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加强理想信念和 法治理念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涉外法治人 才理想信念教育 是人才 培养中不 可忽视的内容,在 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中,要重视理想信念和法治理念教育,让广 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自觉增强法治理念,德法兼修、明法笃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和对外开放贡献自己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 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法
7、治理念教育,他强调,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教育,推进 法治 专门队伍革命化、正参见卓泽渊:习近 平法治思想 要 义的法理解读,载中国法学 年第期。参见习近 平:习近 平 在中央人才工作 会 议 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 人才 强国战略加快建 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载人民曰报 年月 曰,第版。参见习近 平 在中央人才工作 会 议 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 人才 强国战略加快建 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载人民日报 年月 日,第版。?参见习近 平:决胜全面建成 小康 社 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 义 伟 大 胜利在中国共产党 第 十九次全国代 表
8、大会 上的报告(年月日),载人民曰报 年月日,第版。参见习近 平 在中央人才工作 会 议 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 人才 强国战略加快建 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载人民日报 年月 日,第版。习近平法治思想 指 导 涉 外法治人才 培 养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确保 做到 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在此 基础上,还应加强涉外法治人才的思想道德教育,打造德才兼备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要坚持立德树人,将学生的道德培养摆在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才为德之基,德为才之帅。?让涉外法治人才既拥 有 丰富的知识和渊博的学问,又拥有良好的思想修养和道德品质,确保胜任涉外
9、法治工作需要。新时代的中 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 伟 大复兴为己任不负党和人民 的殷切期望!?要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并增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 植爱国主义情怀让广 大青年学生通过学习,自觉提高 责任 感和使命感,培养高尚的道德 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强国志、实现报国行,建设德才兼备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为 我国对外开放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 供高 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 支撑。(二)创新高校法学教育教学 方式,培养高质量的涉 外法治人 才为实现中华民族 伟 大复兴和推动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
10、体提 供全方位法律支撑,这是涉外法治人才肩 负的重 要历史使命。?新中 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 学教育教学,特别 是国际法教育教学和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培养一大批杰出的涉外法治人才,?参见习近 平:坚定不 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 义 法治道 路为全面建 设 社 会主 义现 代化国家 提 供 有力法治保障,载求是 年第期。?参见习近 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页。?参见习近 平:在 庆 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 周年大会 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 年月曰,第版。?参见习近 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载人民 网 年月日,:。?参见习近 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 政治理论 课 教
11、师座谈会,载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参见黄惠康:从战略高度推进高 素 质 涉外 法律 人才队伍 建 设,载国际法研究 年第期。参见杨 泽伟:新中国 国际法学年:历程、贡 献与发 展方向,载中国法学 年第期。法学教 育研究(第卷)包括联合国副秘书长、国际法院法官、联合国 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国际民航组织对外关系与法律局 局长、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国际海洋法 法庭法官等,但目前涉外法治人才依然面临严重短缺的现实。为补足涉外法治人才供给的短板,增强涉外法治人才的法律信仰、丰富他们的法 学专业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外语水 平和交流沟通技 能,需要发挥高等教育的作 用,创新高校 法学教育教学方式
12、,培养一支政治 素质 合格、通晓国际规则、能够熟练参与国际法律 事务、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 法 学院校改革发展,提高人才 培养 质量?要 坚持立德 树人、德法兼修,创新 法治人才 培养机制,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 素质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进而打造高质量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为涉外立法、司法、执法,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 国企业走出去等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三)重视法学实践教学,培养更好服务对外工作大 局的涉外法治人 才涉外法治人才工作在 涉外法律 事务第一线,因而要具备很强的实 务操作 能力,这样才 能胜任工作岗位。随着中 国对外开放不断加深,中 国
13、的企业、技术、装 备等也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各国,同时对 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弥 补当前我国涉外法治人才供给的短板,在人才 培养中更 应重视 法 学实践 教学,以增强涉外法治人才对工作岗位的适 应性。为此,要加大 气力培养善于国际交 往与合作,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中 国 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重点做好涉外 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人才 培养、国际组织法律人才 培养 推送工作,更好服务对外工作大局。?同时还应立足涉外法治工作需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参见杜 焕芳:涉外 法治专业人才培 养的顶层 设计及实现 路 径,
14、载中国大学教学 年第期。参见习近 平:坚定不 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 义 法治道 路为全面建 设 社 会主 义现 代化国家 提 供 有力法治保障,载求是 年第期。参见习近 平:论坚持 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 年版,第页。参见习近 平:习近 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 年版,第页。效参见习近 平:坚定不 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 义 法治道 路为全面建 设 社 会主 义现 代化国家 提 供 有力法治保障,载求是 年第期。习近平法治思想 指 导 涉 外法治人才 培 养突破人才瓶 颈,做好人才储备,为 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 供有力人才 支撑,?让他们通过 实践锻 炼提高理论水 平和实践技 能,
15、成为能娴 熟运用国内法和国际法的优秀涉外法治人才,更好服务于对外工作大局。二、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理论溯源(一)是马克思主义人 才培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中,虽然没有对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作出专门论述,但仔细阅读可以发现,马克思对 人才 培养的论述是全面而深刻的,并且这些论述对当今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 仍具有启示和借鉴。例如,马克思从人的本质出发,提出关于人的发展的重 要理论,他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只有存在于社会并参与社会实践,才 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还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实践在 人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重
16、要角色,实践也是获得知识水平提高的原因之一。马克思 还提出“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一重要理论。事实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才 培养理论最核心和最本质的内容。?总之,尽管马克思有关人才培养的论述不是很完 善,但 他强调人的重 要作 用,强调要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对当今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具有一定启发意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者和忠实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人才 培养理论进行了创 造性的转化,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才 培养理论中 国化的最新成果。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要?参见本书编写组:聚天下英才 而用之学习习近 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
17、 述的体会,中国社 会 科学出版社 年版,第页。德马克 思、德恩格 斯:马克 思 恩格 斯选集(第一卷),中共中央马克 思 恩格 斯列 宁斯大林著作 编 译局编 译,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页。?参见陈影:马克 思主 义人才思想视 域下 我国人才队伍 建 设 路 径 研究,长 春工业大学 马克 思主 义学 院 年 硕士学位 论 文,第页。法学教 育研究(第卷)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等重 要论 述,其基本出发点和目标是提高涉外法治人才综 合素质,实现涉外法治人才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 培养理论的创新 应用,既与之一脉相承,又坚持与 时俱进,是当代中 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才 培
18、养理论。(二)弘扬了中国传统优秀的人 才培养思想中 国传 统优秀文化源远流 长、博 大精深。虽然中 国传 统文化中缺乏涉外法治人才这一概念,但却蕴含着丰富的人才思想和人才 培养思想,这对当代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 仍具有启示和借鉴。例如,“人 材”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千 多年前中 国最 早诗歌总集诗经当中,书中还强调人才是治国安邦的关键。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就有格言写道:“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 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先王之索 贤人,无不以也”。先秦时期 著名教育 家、思想 家、儒家学派 创 始人孔 子就十分重视人才 培养,他指出,人才应该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无私的奉
19、献精神。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家、教育 家、墨家学派创 始人墨子提倡要尊重贤 能的人,并强调人才在国家治理中的重 要作用,“尊崇贤 者,任用 能 者为政之本,是治国的急务”。唐 代贞观政要有经典名言道:“为政之要,惟 在得 人。用 非其才,必难 致治”。宋代胡瑗 在韩诗外传中首次提到“致天下之治者在 人才”,强调治理国家、国家兴盛的关键在人才。治理国家既包括内政又包括外交,需要妥善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当然离不 开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离不 开涉外法治人才为国家治理和国家建设与发展提 供智 力支持。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观汲取了中 国传 统优秀的人才 培养思想,对其进行传承、发展和创
20、新。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 坚持立德 树人、德法兼习近 平 在中央人才工作 会 议 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 人才 强国战略加快建 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载人民曰报 年月 曰,第版。?吕氏春秋卷二十二慎行 论?求人。?贞观政 要卷七崇儒学。习近平法治思想 指 导 涉 外法治人才 培 养修,创新法治人才 培养机制。?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 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将中 国传 统 优秀文化元素巧妙地融人讲话和文章当中,并加以创 造性地转 化和运用,推动其创新发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赋予其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既弘扬了中 国传 统 优秀的人才 培养思想,又增 添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涉
21、外法治人才 培养观的深 厚文化底蕴。(三)发展了当代中国涉 外法治人 才培养观以毛泽 东同志 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 领导集 体提出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又专又红。“红”是 指人才应该具有良好的政治 素质,政治品格,永远跟党走,忠心耿 耿地为民族、为 阶级、为党而工作“专”是 指拥 有较强的工作 能力和奉 献精神,不怕困难,能 独立解决问题,有工作 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 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毛泽 东同志多次强调人才选拔、培养和管理的重 要性,他要求人才既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又要有与 时俱进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毛泽 东同志的人才观是在当时所处的特定历史 条件下所产生的,虽然没有对如何培
22、养涉外法治人才作出专门论述,但 他提出的人才 培养标准和要求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对当今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 仍具有重 要的指 导价值。以邓小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十分关心国际法研究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年月日,邓小平同志在讲话中特别提到,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国际法是在国际交 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际关系(主要?参见习近 平:论坚持 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 年版,第页。?参见习近 平:坚定不 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 义 法治道 路为全面建 设 社 会主 义现 代化国家 提 供 有力法治保障,载求是 年第期。?参见 张文显:习近 平
23、法治思想的实 践逻辑、理论 逻辑和历 史逻辑,载中国社 会 科学 年第期。越参见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参见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参见邓小平:邓小平 文选(第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页。?参见邓小平:邓小平 文选(第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页。法学教 育研究(第卷)是国家间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要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当然就需要培养高质量的涉外法治人才。事实上,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也对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提出新要求,就是需要进一步 增强涉外法治人才研究和运用国际法的能力,学会运用国际法来维 护国家利益。邓
24、小平同志还提出选拔和使用人才的具体要求 是“德才兼备”“选贤任能”“深人专业、深人实际”“心中有 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人才的重 要性,在 年南方谈话中他再次指出,中 国的事 情能不能 办好从一定意义上说,关 键在 人。?此外,邓小平同志还对如何培养人才提出新要求,强调教育在 人才 培养中的重 要作 用,他指出,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当然,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也离不 开教育。以江泽民同志 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 体提出“人才 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核心论断,强调人才 资源的重 要性,指出人才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作 用。江泽民同志深刻 指出,实施
25、科教兴国战略关键在 人才。同时,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要想 实现创新,关 键是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并且还要注重发展教育,为人才 培养提供平台。以胡锦 涛同志 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 领导集 体提出要 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在 人才培养方面,胡锦 涛同志 则强调,要大力 营造 有 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此外,胡锦 涛同志还提出人才强国战略,为 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勾画宏伟蓝图。综上,新中 国成立以来,历代中央领导集体 都非 常重视 人才 培养,都梁西:梁西论国际法与国际组织法五讲(节选集),法律出版社 年版,第
26、页。?参见邓小平:邓小平 文选(第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页。参见邓小平:邓小平 文选(第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页。?参见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页。参见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参见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 定,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页。?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年版,第 页。习近平法治思想 指 导 涉 外法治人才 培 养对如何培养涉外法治人才作出相关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 当代中 国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观。例如,从毛泽 东同志的德才兼备、又专又红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坚持建设
27、德才兼备的高 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从邓小平同志的德才兼备、选贤任能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从江泽民同志的人才 资源是第一资源 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 是 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从胡锦 涛同志的大力 营造 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 素质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等。这些理论不仅与新中 国成立以来历代中央领导集 体的人才 培养观一脉相承,而且还立足于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的新 形势和新需要,拓展并丰富了 当代中 国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观,呈现与之一脉相承又与 时俱进的理论逻辑。三、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
28、一)为优化法学 学科体系指明方向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法 学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法 学 学科 体系也得到不断优 化。然而 不能否定的是,当前高校 法 学教育依然存在不足,比如学科结构不尽合理,法 学 学科 体系、课程体系不够完 善)等。虽然新一轮改革开放对国际法教学和国际法 人才 培养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参见习近 平:坚定不 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 义 法治道 路为全面建 设 社 会主 义现 代化国家 提 供 有力法治保障,载求是 年第期。?参见习近 平:决胜全面建成 小康 社 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 义 伟 大 胜利在中国共产党 第 十九次全国代 表大会 上的报告(年月日),载人民曰报
29、年月日,第版。?参见习近 平:决胜全面建成 小康 社 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 义 伟 大 胜利在中国共产党 第 十九次全国代 表大会 上的报告(年月日),载人民曰报 年月日,第版。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年版,第 页。参见习近 平:论坚持 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 年版,第页。?参见习近 平:论坚持 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 年版,第页。法学教 育研究(第卷)年学科专业调整和 年法 学专业课程调整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际法 学在法 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对 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和储备带来消极 影响。?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优 化法
30、学 学科 体系,正确定 位国际法 学在法 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提高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 质量,是不 可忽视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与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有关内容直面这些现实问题,为优 化法 学 学科 体系指明方向。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 指出,法学 学科 体系建设对于法治人才 培养至关重 要在法 学学科体系建设上要有 底气、有自信努力以中 国智慧、中 国实践为世界法治文明建设作出贡献。(二)为创新涉 外法治人 才培养开辟新路径当今中 国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 国也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 用。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我国的企业和居民也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在这 个过程中,加
31、强涉外法治工作,创新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 要。?总的来说,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涉外法治人才储备远 远 不能满足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端涉外法治人才数量不足。为破解这种困局,创新 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方式、打造数量众多的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增 加涉外法治人才储备显得尤为重 要。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与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有关内容立足于时代发展需要,为创新 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开辟新路径。例如,年月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 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提出了立德 树人、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法治人才参见 刘仁山:新一轮对 外 开放背景 下加强我国 国际法研究与应用
32、 的几点建 议,载法治曰报 年月曰,第版。?参见王晔、李学仁:习近 平 在中国政 法 大学考 察时 强调:立德 树 人 德法兼 修 抓 好法治人才培 养励志勤学 刻苦 磨炼促 进青年成长进步,载人民曰报 年月曰,第版。?参见黄 进:完善法学 学科 体系创新涉外 法治人才培 养机制,载民主与法制 时报 年月日,第版习近平法治思想 指 导 涉 外法治人才 培 养培养方针。?希望我们的法学教育要 坚持立德 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 学知识水 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要推进 法 学院校改革发展,提高人才 培养 质量。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 要论述,强调要将法律专业知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融合,为创新 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开辟新路径,有利于提高涉外法治人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化水平,对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 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及后备力量?具有重 要的现实指 导价值。(三)为增加涉 外法治人 才供给提供正能量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 变革,国际法治领导权的竞争愈 演愈烈,各国在纷纷争夺国际规则 制定权、国际组织主导权和国际法律服务 市 场占有权。?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 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应努力改变以前在国际规则 制定中作 用不强的局 面,积极在国际规则 制定中发出中 国声音、注人中 国元素,将我国全球治理的理念和 主张转变为各方
34、共识,要努力改变不合理的规则和安排,推动构 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要想 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离不 开高 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与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有关内容强调要加强理想信念和法治理念 教育,创新高校 法 学教育教学方式,重视法 学实践教学,提高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 质量,不仅为增 加涉外法治?参见王晔、李学仁:习近 平 在中国政 法 大学考 察时 强调:立德 树 人 德法兼 修 抓 好法治人才培 养励志勤学 刻苦 磨炼促 进青年成长进步,载人民曰报 年月曰,第版。?参见王晔、李学仁:习近 平 在中国政 法 大学考 察时 强调:立德 树 人 德法兼 修 抓 好法
35、治人才培 养励志勤学 刻苦 磨炼促 进青年成长进步,载人民曰报 年月曰,第版。?参见习近 平:坚定不 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 义 法治道 路为全面建 设 社 会主 义现 代化国家 提 供 有力法治保障,载求是 年第期。?参见江必新:习近 平法治思想与法治中国建 设,载环球法律 评 论 年第期。参见黄 文艺:论习近 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发 展、鲜明特色与重大意义,载河南大学学报(社 会 科学版)年第期。参见杜 妍:论习近 平法治思想的理论 体系及其 价 值,载社 会主 义研究 年第期。法学教 育研究(第卷)人才供给提供正能量,有 利于提高 我国涉外工作法治化 水 平,而且对推动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
36、系变革和国际规则 制定,更好地运用国际法维 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也具有重要意义。四、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实践涉外法治人才既要拥 有扎实的国际法理论基础、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较高的外语水 平、深厚的语言文化底蕴,又要具备国家 利益意识,拥有较强的国际法思维能力、国际法律适用与解 释能力等。高校作为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的主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和输送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的重 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特别 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 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 培养,建设一批 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培养高水 平复合型人才。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创新涉
37、外法治人才 培养的努力方向和着力 点 如下。(一)优化法学 学科体系设置,改革创新涉 外法治人 才培养模式法学学科体系对 法治人才 培养具有重 要作 用,为提高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增 加高 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供给,首先要破除学科 体系设置瓶 颈,优化法学学科体系设置,探索更加适合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的学科 体系。年月日,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号建议的答复中也明确提出下一步将“继续支持有 条件的高校 在法 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二级 学科,支持能够开展学位 授权自主审核工作的高校探索设置相关一级 学参见黄 进、鲁洋:习近 平法治思想的国际法治意涵,载
38、政 法论坛 年第期。参见习近 平 在中央人才工作 会 议 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 人才 强国战略加快建 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载人民日报 年月 日,第版。习近平法治思想 指 导 涉 外法治人才 培 养科,推动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博士硕士高层次人才”。目前国际法 学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建议将国际法 学确立为法 学 学科门类下的一级 学科,设置国际法学本科专业,设立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国际 刑法等硕士、博士学位 授权点。通过优 化法 学 学科 体系设置,打造高质量的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 平台,为中 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 往输送更多优秀的涉外法治人才。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成立于
39、年,是中 国高校第一个国际法研究机构,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学 校 人 文 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年 被中宣部批准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建设单位,年国际法人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四十多年 来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的理论人才和应用人才,被誉为“中 国 国际法 人才的摇篮”。新时代背景下,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仍然肩 负着努力成为中 国 国际法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 培养培训基地的重 要使命,在优 化法 学 学科 体系设置、改革创新 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模 式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恢复国际法学本科招生,优 化人才 培养方案。年秋 季,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恢复国际法 学本科专业招生,开设国际法本科试验班。
40、设置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国际税 法、国际人权 法、国际航空法、国际海洋法、国际商事仲裁法、国际投资法、国际体育法、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历史、英美 文化 等课程,并强化 外语和实践教学,建立健全“国际法 学外语”的人才 培养方案。试验班的学生不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 议第号建 议的答复(教高建 议 号),载中华人民共 和国教育部官网,:?目前 持 该 观点 的学者和已发 表的文章主 要有:柳华文:论 进一步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载国际法研究 年第期;黄 进:完善法学 学科 体系创新涉外 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载国际法研究 年第期;黄惠康:从战略高度推进高 素 质 涉外 法律
41、 人才队伍 建 设,载国际法研究 年第期;杜 焕芳:涉外 法治专业人才培 养的顶层 设计及实现 路 径,载中国大学教学 年第期;张法连:加快涉外 法治人才培 养 体系建 设,载人民曰报 年月曰,第版;刘仁山:新一轮对 外 开放背景 下加强我国 国际法研究与应用 的几点建 议,载法治曰报 年月曰,第版;马 怀德、王志永:完善中国特色社 会主 义 法学 学科 体系的实 践路 径,载比较法研究 年第期。法学教 育研究(第卷)仅要扎实 掌握国际法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提高外语水平,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的涉外法治人才,不断缩 小我国涉外法治人才的供需差距,增 加优秀涉外法治人才供给。开设“国际组织与
42、全球治理人才试验班”。为扩容国际法 学科 体系,丰富并拓展国际法 人才 培养方案,增 加不同涉外方向的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供给,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开设“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人才试验班”,试验班学生选拔面向本科二年级开放,学生在学习第一学位 优势专业基础上,通过二外法语、国际组织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力求 培养具有扎实专业背景、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并通晓国际规则的全球治理人才。试验班的规模 控制在每届 人至人。采用第一学位(原专业主修学位)辅修或双学位(法语)门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的模 式。该试验班学生修完第一学位、第二学位(或辅修)课程和门相关选修课,成绩合格,完成相关实习实训,并达
43、到第一学位、第二学位(或辅修)所有 毕业要求,学 校授予第一学位、双学位(或辅修)证书,并出具“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人才试验班”相关修读证明。学生本科毕业后 既鼓励攻读相关领域研究生,也可以直接 推荐给相关国际组织,经对方考 核通过 者,到相关国际组织工作。年月日,武汉大学首届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人才试验班开班,这是武汉大学国际组织人才 培养的首个学位项目,首期试验班共招募来自个学院、个专业的名学生。年月至月,武汉大国际法研究所成功举办“武大”国际航空法培训班,第一讲由国际民航组织法律 事务与对外关系局 局长黄解放教授担 任授课专家,综合 采用讲座、小组讨论、案?专业必修 课 有:基础法语学分,中
44、级法语()学分,中级法语()学分,高级法语学分,法语 视听说(初 级)学分,法语 视听说(中级)学分,法语 视听说(高级)学分,法语写作学分,法国报刊阅读学分,法语口语 技能与实 践学分,法语应用文学分,法汉实用互译学分,毕业论 文学分。修满学分可申请 辅修证书;修满学分(含毕业论 文学分)可申请学位证书。?指 定选修 课 程 有:国际组织知 识与实 践学分,国际组织 学概 论学分,国际组织法学分。任意选修 有:国际贸 易法学分,世界贸 易组织法与中国学分,国际公法学分,国际私法学分,国际经 济 法学分,全 球治理概 论学分,国际礼仪与习俗学分,国际关系理论 概 论学分,国际安全 概 论学分,
45、发 展中国家 概 论学分,当代中国外交学分。习近平法治思想 指 导 涉 外法治人才 培 养例分析、单元测试等多 种授课方式。总之,通过开设“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人才试验班”,并邀请涉外法律实 务部门的知名专家授课,灵活采用 多种授课方式,旨在为行业内专家提 供丰富的国际航空法专业知识,进一步 培训高端的国际航空法方向专业人才。设立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 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年秋季,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招 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 律师)研究生名。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 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是新开设的特色化、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 培养项目,也是深人贯 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 专业人才
46、培养的重 要指示精神的举 措之一。该项目采用“法律外语涉外组织”和“法律外语国际经济与 贸易”复合型国际化培养 模式,力求以精 英化的培养模 式培养出时代所需的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搭建跨学科、国际化培养 平台,培养一批法 学功底扎实、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能胜任 各类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律师事务所及其他涉外法律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法治人才。(二)加强涉 外法治人 才能力训练,增强他们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法学 学科是 实践性 很强的学科,法 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涉外法治人才应该具备很强的实 务操作 能力,这
47、样才 能胜任实际工作岗位。目前涉外法治人才 培养常见的训练方式有组织参加国际模拟 法庭、国际竞赛项目,开展合作 培养、联合办学,组织学生到国际组织 实习实训等,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模拟 法庭 等国际竞赛活 动,并取得优异成绩。法 学是 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法庭、仲裁 庭是法律人 施展才华的重 要场习近 平 在中国政 法 大学考 察时 强调:立德 树 人 德法兼 修 抓 好法治人才培 养励志勤学 刻苦 磨炼促 进青年成长进步,载人民日报 年月日,第版。?参见黄 文艺:论习近 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工作队伍 建 设理论,载法学 年第期。参见阙占文:新时代国际
48、法教学的现实困境与改 革 思路,载法治论坛 年第期。法学教 育研究(第卷)所。因此,借助国际模拟 法庭 等国际竞赛活 动,将其与理论 教学结 合起来并形成互动,不失为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有效途 径。?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 模拟仲裁 庭 辩论赛、中 国模拟 法庭 竞赛、国际 空间法模拟 法庭 竞赛“贸仲杯”国际投资 仲裁赛、国际航空法模拟 法庭 竞赛、()及 国际商事仲裁 模拟仲裁 庭 辩论赛、国际 刑事法院模拟 法庭 竞赛、杰赛普国际法模拟 法庭比赛等,并屡获佳 绩。不仅增 加了涉外法治人才的国际法理论知识积累,提高了他们的知识应用 能力,还加强了实践锻炼,
49、有 利于更好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需要。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理念,与境内外高校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关系。由于 不同 国家的法律 体系、涉外法 学 人才 培养方案等存在 差异,因而从长远来看,与其他国家开展联合办学,增进与国外法 学院校的交流合作 是必要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人才国际交流。?这样既有 利于优化涉外法治人才的语言结构,又能进一步充实他们的法 学专业知识。因此,各学校 应结 合自身 师 资力量和学生的语言 能力等,与境 外高校建立联合办学 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理念,与近五十多所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地的著名高校和我国港澳台地区高校建
50、立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交换学生、学者互访等活 动,每年选派 至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出国出境交流 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同时还创 办法语法 学和德语法 学双学士学位实验班,开展“”联合培养 合作项目,实验班学生都能到法国和德国交流学习一年。积极为涉外法治方向的人才 培养创 造 实习实训 机会。法律实 务能力是涉外法治 专业人才的必备 能力,为提高涉外法治人才队伍的实 务参见郭雳:创新涉外 卓越法治人才培 养 模式,载国家 教育行政学 院 学报 年第期。?参见习近 平 在中央人才工作 会 议 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 人才 强国战略加快建 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载人民日报 年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