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基础案例分析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640219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基础案例分析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本文档共37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2.3案例分析题 2.3.1练习题目 【1~7题】某单层排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柱(牛腿柱),采用柱下独立的素混凝土基础。柱断面尺寸,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柱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荷载:,弯矩,水平力。地基土层如图所示,基础埋深2m。设计该基础。 1.地基持力土层粉质粘土所处的物理状态是( ) A 硬塑 B 软塑 C可塑 D 流塑 2.粉质粘土层的孔隙比最接近( ) A 0.95 B 0.75 C 0.65 D 0.55 3.假设粉质粘土层的e和IL均小于0.85,经修正后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何值( ) A 222.6 kPa B 227.7 kPa C 222.0 kPa D 228.3 kPa 4.若基础尺寸定为2m×3m,则经过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至少应大于( ) A 175.0 kPa B 225.0 kPa C 215.0 kPa D 194.0 kPa 5.若基础尺寸定为2m×3m,则基础高度可采用( ) A 1.0m B 1.1m C 1.25m D 1.4m 6.下卧层验算计算承载力特征值时深度修正系数取值最接近( ) A 1.0 B 1.2 C 1.4 D 1.6 7.若基础尺寸定为2m×3m,则淤泥质土层地基压力扩散角最接近于( ) A 23° B 20° C 10° D 6° 【1~7题】解:该题目是柱下刚性独立基础的设计题目。考查考生对粘性土物理性质指标概念的理解及换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深度修正系数的确定;刚性基础宽高比的计算;根据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地面尺寸;软弱下卧层应力的扩散角的确定。 1.C. 液性指数IL是描述粘性土的软硬程度的指标;粘性土根据其液性指数大小评价其所处物理状态。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按液性指数IL的大小,粘性土的物理状态可以处于坚硬、硬塑、 可塑、软塑和流塑五种状态。 粘性土液性指数按下式进行计算: 故,粘性土处于可塑状态。 2.B.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换算是对岩土工程师的基本功的要求,在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有土的颗粒相对密度(土的比重)、土的含水量及土的密度三个基本指标,必须通过土工实验测得,而其余的指标则可以通过换算得出。孔隙比是个常用的指标,可以通过已知的三个基本指标换算得出,换算公式为: 式中:ds为土的颗粒相对密度(土的比重)、ω为土的含水量、γ为土的重度。γw为水的重度,可取10NkN/m 。 根据已知条件 故,选B。 3.D.本题考查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的知识。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规定,由粘土层:e和IL均小于0.85,查规范承载力修正系数表得,ηb=0.3,ηd=1.6;规范公式 式中得为基础埋深范围内土的加劝平均重度,计算: 代入规范公式 因基础宽度未确定,暂不作宽度修正,只作深度修正。 故,选D。 4.D;这里是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的一道题目。已经设计出基础尺寸,验算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计算公式: 根据基础底面压力计算公式: 式中:e-基底形心偏心距, 而: 偏心距: 基础底面压力: ,有: 比较上述式子,得出: 故,答案为D。 5.C;素混凝土基础系无筋扩展基础(又称刚性基础)其基础高度应考虑基础抗冲切要求。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表8.1.2,无筋扩展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素混凝土基础当时,宽高比的允许值为1:1.00。 基础高度应符合下述公式要求: 式中:为基础台阶宽高比 因而,有: 最合适的答案是C。 6.A.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只作深度修正,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表5.2.4,淤泥和淤泥质土深度修正系数取1.0。故,选A。 7.D;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表5.2.7 当; 地基压力扩散角取值: 【8~11题】 某民用建筑砌体承重结构,底层承重墙厚240mm,上部结构荷载效应:Fk=200kN/m。地质土层为:地面下-0.600m内为填土,重度;其下为粘土层,比较厚,重度;-1.00m处为地下水位。基础埋深取0.8m,经修正后的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178kPa。设计该基础(初步拟定基础方案为刚性条形基础)。 8.确定出条形基础的基础底宽度至少为( ) A 1.10m B 1.25m C 1.30m D 1.50m 9.如果采用素混凝土基础,可选用的方案有( ) A 100 mm厚C15混凝土垫层上砌砖大放脚 B 100 mm厚C10混凝土垫层上砌砖大放脚 C 200 mm厚C15素混凝土上砌砖大放脚 D 500 mm厚C10素混凝土 10.墙体下砖放脚,合适的作法有( ) A MU7.5红砖,M5水泥砂浆砌筑 B MU7.5红砖,M5混合砂浆砌筑 C MU10红砖,M5混合砂浆砌筑 D MU10红砖,M5水泥砂浆砌筑 11.如果砖砌体大放脚的宽度设计为720mm,则大放脚的高度不小于( ) A 360 mm B 240 mm C720 mm D 480 mm 【8~11题】解:该题主要考核刚性基础设计的设计,确定基础地面尺寸和刚性基础的构造的概念。 8.B;按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的宽度: 公式: 变化后: 式中有: 则: 9.C;这里素混凝土基础的构造,注意区分混凝土基础和混凝土垫层概念的不同。 10.D;这里考核砖基础设计设计的构造。砖基础:砖的标号等级不小于MU10;砌筑砂浆基础用水泥砂浆,不小于标号M5。 11.A;刚性基础因其抗剪强度低,因而对基础的宽高比有所限制,根据规范规定,砖基础的宽高比,不大于1:1.5。 计算公式: 根据规范要求: 所以有: 故,选A。 【12题】某框架柱下独立基础4m×2m,基础埋深2.5m,柱传至基础顶面荷载效应为沿长边的偏心荷载,偏心距1.29m,确定基底压力分布及其值最接近的为( ) A梯形分布Pmax=315.0KPa B三角形分布Pmax=319.0 KPa C三角形分布Pmax=411.0 KPa D 均匀分布Pk=140 KPa 【12题】解: B;该题考核对基底压力的分布和计算概念的掌握。偏心荷载作用下,按基底压力简化计算方法,基底压力是线性分布,可能是梯形也可能是三角形分布。 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基底压力的分布,与地基与基础的刚度、基础的大小和基础的埋置深度、作用于上荷载的大小和分布、地基土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工程实践中考虑一般建筑物基础,例如: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基础都有一定的刚度,基础尺寸小,可以简化计算,假设基底压力是线性分布,根据材料力学公式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 轴心荷载作用下: 此时基底压力均匀分布于基础底面; 偏心荷载作用下: 当荷载偏心距较小时:时,基底压力呈梯形分布;这里b为基础沿荷载偏心方向的宽度,W为基础的面的抗拒。 当荷载偏心距增大:时,基底压力呈三角形分布; 当荷载偏心距较大时:时,基础底面边缘最小基底压力;这时,基础与地基脱开,基底压力重新分布,根据力的平衡,重分布后,基底压力呈三角形分布,且: ,这里为垂直于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为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 根据已知条件代入计算: 基底形心偏心距: 而: 偏心距: 根据公式计算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基底压力: 故,选B。 【13题】图示为某建筑场地地基土层剖面,在天然的面下6.0m处土的竖向有效自重应力最接近( ) A 112.6 KPa B 151.8 KPa C 77.6 KPa D 73.1 KPa 【13题】解:D;该题是关于土中自重应力计算的一道题目。首先应明确土的自重应力的概念。存在于地基中的土的自重应力,是由于土的自重引起的;在计算时采用有效应力的概念,所以地下水位一下,利用土的有效重度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 有效重度: 式中:=I土层重度;-饱和重度;-有效重度;-水的重度:10kN/m3 则有: 【14题】某砌体承重结构房屋墙下条形基础,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心荷载效应为210KN/m,基础设计宽度1.5m,设计地面高于天然地面300mm,自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1.5m范围内土层加权平均重度为18KN/m3。该基础底面的基底附加压力最接近于( ) A 140.0 KPa B 148.4 KPa C 143.0 KPa D 170.0 KPa 【14题】解:D;该题考核对基基底附加压力概念的理解。 因建筑物或构筑物荷载新增加于基础与地基接触面的的压力,为基础地面附加压力。 计算公式: 式中:为基底压力,;为基础底面处土原有自重应力,。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高于原地面的设计地面回填土部分,因这一部分是新填土,在土自重作用下还未固结稳定,还会引起变形,因而这一部分应作为荷载。 计算: 故,选D. 【15~20题】某民用建筑五层砌体承重结构,底层承重墙240厚墙体传至基础±0.00处的荷载效应,如果持力土层土工实验的实验成果如下表格, 组 序 1 2 3 4 5 6 7 8 9 φ值(度) 23.0 24.0 27.5 24.5 26.0 26.5 28.6 27.0 30,0 C值(KPa) 12.8 15.6 15.0 16.5 16.0 17.0 17.1 26.0 26.5 地质土层剖面及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如图所示。 15.比较适宜的基础方案为( ) A刚性条形基础 B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 C钢筋混凝土箱形基础 D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16.基础埋置深度可以选择为( ) A 0.5m B 0.8m C 1.5m D 1.6m 17.粘性土层可以给土定名为( ) A 硬塑粘土粘土 B 软塑粘土 C 可塑粘土 D 粉质粘土 18.根据持力土层内摩擦角的实验成果确定出φk的标准值为( ) A 23.5° B 24.5° C 26.5° D 25° 19.根据持力土层粘聚力的实验成果确定出Ck的标准值为( ) A 13.5kPa B 14.5kPa C 16.5kPa D 15kPa 20.如果选择基础埋深为1.0m,土层的抗剪强度指标为:CK=17kPa,φK=26º。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所给出的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确定出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何值( ) A 150kPa B 165kPa C 195kPa D 205kPa 【15~20题】解:本题刚性条形基础设计的一道题目,主要考核地基设计,地基土相应指标的确定,基础方案和基础埋深的选择。 15.A,浅基础设计,基础选择的原则是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变形等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型式力求简单,施工方便、经济合理。 16.B;考核基础埋深应考虑的因素,一般基础应进出持力层200mm,同时尽量基础埋设在地下水位以上。 17.A;土的分类及粘性土软硬状态判别。 塑性指数:,故定名是粘土 液性指数:,故是硬塑状态。 所以选:硬塑粘土。 18.B;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附录E规定确定抗剪强度指标标 准值。 首先根据室内试验结果计算土性指标的变异系数、试验平均值、和标准差: 计算公式: 统计修正系数: 计算: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统计修正系数: 内摩擦角的标准值: 19.D; 计算: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统计修正系数: 内摩擦角的标准值: 20.D;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理论公式: 式中:、、为承载力系数,根据内摩擦角标准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表5.2.5查得的。 代入计算: 【21~28题】某砌体承重结构,底层砖墙370厚,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地质条件如下:地面下3.5m厚粘土层,物理性质指标: 。其下为淤泥质土层,物理性质指标为:。 上部结构荷载效应为: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试设计该基础。(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20;100厚混凝土垫层C10;混凝土轴心抗拉设计强度;钢筋采用钢筋强度设计值:) 21.根据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何值( ) A 245kPa B 255kPa C 235kPa D 228kPa 22.若持力层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确定条形基础的宽度至 少为( ) A 0.8m B 1.0m C 1.2m D 1.5m 23.若基础的宽度设计为b=1.8m,则作用于基底的地基静反力为( ) A B C D 24.如果已确定基础平均净反力 ,基础底面宽度1.8m,设计该基础底板厚度最合适可以为( ) A 250 mm B 200 mm C 175 mm D 135 mm 25.若基础宽度b=1.8m,在最大基底压力一侧,基底边缘最大净反力 ,在墙边缘。计算该基础底板承受的最大弯矩最接近下列何值( ) A 54.3 KN·m B 86.5 KN·m C 106.5KN·m D 148.3KN·m 26.如果计算出基础底板承受的最大弯矩为,基础底面宽度1.8m,墙边缘基础底板厚450mm,则最合适的基础底板配筋为( ) A 受力钢筋;分布钢筋 B 受力钢筋;分布钢筋 C受力钢筋;分布钢筋 D 受力钢筋;分布钢筋 1. 如果设计基础底宽度为,计算出基底附加压力为,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 A 不满足 B 满足 C 不满足 D 满足 2. 如果设计基础底宽度为,计算出基底附加压力为,计算地基持力土层(粘土层)的压缩变形量为( ) A 21 mm B 36 mm C 75 mm D 135 mm 【21~28题】解:该题是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的一道题目。 21.A ; 这里要求会利用规范给出的宽度和深度承载力修正系数表。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规定, 计算粘土层物理性质指标: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表5.2.4查得:ηb=0.3,ηd=1.6;但是宽度未知,只作深度修正,代入规范公式 22.D;根据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宽度: 公式: 变化后: 式中有: 则: 考虑荷载偏心作用,将基础底面尺寸放大:取: 基底形心偏心距公式: 偏心距计算: 代入偏心荷载作用公式验算: 23.B;计算基底净反力,进行基础基础内力分析设计,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根据公式: 偏心荷载作用下: 24.C;确定基础底板厚度时,考虑基础的受剪和抗冲切: 计算墙边缘处基础底板的剪力设计值: 根据基础混凝土受冲切承载力公式: 变换后: 这里,取单位长1m; 取 代入计算: 考虑饱和层厚度40,基础底板计算厚度为175mm。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2.2构造要求,设计采用锥形基础,取基础边缘高度。 25.A;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2.7-4公式计算条形基础的基础底板承受的最大弯矩: 计算公式: 对于条形基础,取, , 简化以后得到: 26.D;计算底板受弯配筋面积: 基础底板有效高度: 配筋面积: 计算每m板带配筋为: 错 钢筋选择,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要求8.2.2条,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mm,也不宜小于100mm。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纵向分布筋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的1/10。 27.D;软弱下卧层验算公式: 软弱下卧层顶面的的应力计算: 因,,所以地基压力扩散角: 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压力: 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应力: 则有: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表5.2.4查得:ηb=0.0,ηd=1.0;代入规范公式 则有:,满足。 28.A;粘土层地基压缩变形量值: 条形基础按根据矩形基础,查表; 查均布矩形基础角点下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表,得到: 粘土层地基压缩变形量 【29~31题】如图所示某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尺寸3.0m×2.5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荷载效应:轴向荷载,基础埋深1.5m。(不考虑相邻基础荷载的影响) 3. 基础底面附加压力最接近于( ) A 202.0 KPa B 228.4 KPa C 238.0 KPa D 222.0 KPa 4. 利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的简化方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取下述何值最合适( ) A 4.5m B 5m C 5.5m D 7.5m 5. 假设,计算基础底面下6m内主要压缩土层的最终沉降量时,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的取值为( ) A 1.3m B 1.2 C 1.1 D 1.0 【29~31题】解:该题是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设计的一道题目;进行基地计算。 29.D;基底压力计算: 基底附加压力: 30.C;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3.7条,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1~30m范围内,有: 地基变形沉降计算深度: 31.B;《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5.3.5条,计算地基最终变形量的沉降经验系数由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压缩模量的当量值确定。 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压缩模量的当量值: 式中:为附加应力图形面积。 基底下6m深度内主压缩层由两层土: 基础按根据矩形基础,查表; 基础底面处:;查均布矩形基础角点下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表,得到: 粘土层底面:, 查表,得到: 基础底面下6m处:,,查表,得到: 所以有: 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压缩模量的当量值: 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表5.3.5得到: 【32~36题】 某建筑场地,地质资料如下:地表下第一层土为杂填土,厚2m,重度16.0kN/m3;第二层土,粉土厚4.5m,粘粒含量ρc=14%,饱和重度19.6kN/m3,Es=7.20Mpa,试验测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5kPa;其下为较厚的淤泥质粘土:重度19.0kN/m3 ,Es=2.40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85kPa。地下水位在地面下2.0m处。柱宽? 基础为框架内柱下矩形台阶基础,基础底面尺寸4.5m ×4.5m,基础高度900mm,100厚C10混凝土垫层。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轴心力设计值F=3200kN,计算得基础底面反力P=198kPa,底面平均附加压力P0=166kPa。矩形基础采用C25混凝土,基础底板钢筋HRB335。 计算: 6.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规定修正后得粉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 A 182kPa B 198kPa C 210kPa D 205kPa 7. 软弱下卧验算时淤泥质土层的地基压力扩散角应为( ) A 6 º B 20 º C 23 º D 25 º 8. 软弱下卧层验算时扩散置软弱下卧层顶面的的附加压力最接近( ) A 35.7kPa B 48.6kPa C 57.9kPa D 75.2kPa 9. 粉土层地基压缩变形量值最接近( ) A 90mm B 79mm C 76mm D 19mm 10. 基础底板单向配筋最接近( ) A 871 mm2/m B 958 mm2/m C 1016 mm2/m D 1209 mm2/m 【32~36题】解: 32. D;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规定,由粉土层粘粒含量ρc=14%,查表的ηb=0.3,ηd=1.5;代入规范公式 33. C,23 º。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于软弱下卧层,理解压力扩散分布的概念: ; 软弱下卧验算时淤泥质土层的地基压力扩散角应为23 º 。 34. B 48.6kPa 软弱下卧层验算时扩散置软弱下卧层顶面的的附加压力计算: 因所以 =48.6kPa 35.C 76mm 粉土层地基压缩变形量值: 根据矩形基础,; 查均布矩形基础角点下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表,得到: 粉土层地基压缩变形量 这里容易出错的是,计算地基变形时利用的是角点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而计算的是中心点的沉降量,所以要乘个4倍。 36.B 958mm2/m 计算基础底板弯矩 基础底板单向配筋 沿基础底板分布: 【37~42题】条件:某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基础,柱截面500mm×500mm。基础埋深2.0m,经修正后的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230kPa。基础埋深范围内土的加劝平均重度。基础混凝土为C25,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钢筋采用HPB235,。基础下做100厚C10混凝土垫层,基础台阶拟采用阶梯形,每阶高度300,基础总高度900mm。 上部结构的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11. 根据持力层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出基础底面面积最适合的值是( ) A 10 m2 B 12.5 m2 C 15.0 m2 D 16.5 m2 12. 如果基础底面尺寸采用4m×4m,则可以计算出基底净反力为( ) A 173.8kPa B 222.6kPa C 138.5kPa D 168.0kPa 13. 如果基础底面尺寸采用4m×4m,根据规范强制性条文,在柱与基础交接处,进行验算的地基土净反力值不得大于( ) A 168.5kPa B 172.0kPa C 225.0kPa D 372.0kPa 14. 如果基础底面尺寸采用4m×4m,地基净反力FJ=210 kPa,则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计算底板承受的弯矩值最接近于( ) A 1260 kN•M B 910 kN C 1150 kN D 890 kN 15. 若已计算出基础底板承受的弯矩,根据规范强制性条文按抗弯计算出基础底板受力筋面积最接近的值为( ) A 6152 mm2 B 4480 mm2 C 4205 mm2 D 4307 mm2 16. 假设根据计算基础底板按抗弯计算出的受力筋配筋面积为,那么,比较合适的配筋为( ) A B C D 【37~42题】解:该题要求进行柱下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设计。 37.C;根据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地面尺寸,公式: 所以有: 38.A;基地净反力有: 39:D;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2.7式子: 基础受冲切承载力满足: 其中: 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已知条件: ,, 因进行插值: 代入公式: 代入公式验算的基础底面积: 地基净反力: 40.B;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2.7,在轴心荷载或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板受弯,对于矩形,当台阶宽高比小于等于2.5或小于等于基础宽度的六分之一时,基础底板任意截面的弯矩可按下式简化计算: 在这里,基础台阶宽高比: 将已知条件代入计算: 41.A;基础底板总的配筋面积: 42.A;根据基础底面尺寸确定每延米基础配筋量: 合适的配筋为: 【43~45题】图示建筑物地下室,作用于外墙上的土压力的计算。 43.地下室外墙承受的土压力最接近( ) A 79kN/m B 76 kN/m C 37 kN/m D 73 kN/m 44.地下室外墙土压力合力作用点距离室外地面( ) A 1.2 m B 1.8 m C 2.4 m D 1.9 m 45.考虑地下室外墙所承受的侧土压力的作用,墙外土体的应力状态为( ) A 极限平衡状态 B塑性平衡状态 C朗肯应力状态 D弹性平衡状态 【43~45题】解: 该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土压力概念的理解,根据挡土墙的位移情况,使墙后土体处于极限平衡时作用于挡土墙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当挡土墙静止不动时,墙后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此时作用于挡土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这里因地下室底板和顶板的限制,地下室的外墙没有位移,作用于挡土墙上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 43.C. 静止土压力计算公式: 44.A;2.4m。 静止土压力沿地下室外墙成三角形分布,土压力合力作用于分布三角形的重心,距离三角形顶2/3H: 45.A.因为是静止土压力,土体处于弹性状态。 【46~49题】如图所示重力式挡土墙,墙背直立、光滑、填土面水平,墙高5m,墙体砌体重度,作用在墙上的主动土压力Ea=56kN/m。 46.按《建筑地基基2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满足( ) A Kt =2.18 ≥ 1.6满足。 B Kt= 1.45≤ 1.5 不满足 C Kt = 2.18≥ 1.5 满足 D Kt =1.45 ≤ 1.6 不满足 47.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挡土墙抗滑移稳定性满足( ) A Ks =2.26 ≥ 1.35满足。 B Ks =1.13 ≤ 1.5 不满足 C Ks =0.955≤ 1.3 不满足 D Ks =1.13 ≤ 1.5 不满足 48.地基承载力满足( ) A ,不满足。 B ,不满足。 C ,满足。 D ,满足。 49.偏心荷载效应基底边缘最大基底压力满足( ) A ,满足。 B ,满足。 C ,不满足。 D ,满足。 【46~49题】解:该题是利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设计挡土墙的一个例子。 将挡土墙截面分成两部分(矩形G1和三角形G2),则有: 计算:和 46.A;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 Kt =2.41≥ 1.6满足 47.C;挡土墙抗滑移稳定性: Ks =0.955 ≤ 1.3 不满足 48.D;地基承载力验算: A ,满足。 49.A;偏心荷载效应基底偏心距计算: 偏心距: 基底边缘最大压力: ,满足。 【50~53题】如图所示重力式挡土墙,墙高5m,墙体砌体重度;墙背与竖直面的夹角,填土面的倾角,填土与墙体的的摩擦角;填土为均质无粘性土:。设计该当土墙。 50.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作用在挡土墙的上的主动土压力最接近下列何值为( ) A 56.0kN/m B 76.2kN/m C 98.3kN/m D 87.1kN/m 51.如果作用在挡土墙的上的主动土压力,则挡土墙的抗滑移稳定性( ) A Ks =1.38 ≥ 1.3满足。 B Ks =1.26 ≤ 1.5 不满足 C Ks =1.73 ≥ 1.35 满足 D Ks =1.13 ≤ 1.5 不满足 52.如果作用在挡土墙的上的主动土压力,则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性( ) A Kt =2.82 ≥ 1.6满足。 B Kt= 1.45≤ 1.5 不满足 C Kt = 2.28≥ 1.6 满足 D Kt =1.49 ≤ 1.6 不满足 53.如果,填土与墙体的的摩擦角减小,则作用于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 ) A 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均有可能 【50~53题】解:该题是重力式挡土墙设计的一道题目。 50.D;已知墙背与竖直面的夹角,填土面的倾角,填土与墙体的的摩擦角;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L,查得主动土压力系数, 代入计算公式: 这里:取1.0: 51.A;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挡土墙的抗滑移稳定性的公式: 公式中: 将挡土墙截面分成两部分(矩形G1和三角形G2),则有: 将已知条件代入: 所以有: 52.C;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挡土墙的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性的公式: 公式中: 将挡土墙截面分成两部分(矩形G1和三角形G2),则有: 将已知条件代入: 所以有: 53.B;如果填土与墙体的的摩擦角减小,作用于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是增大的 【54~57题】如图所示重力式挡土墙,墙背直立、光滑、填土面水平,墙高6m。填土资料如下: ①.填土面作用有连续均匀分布荷载;②.填土由两层土组成,第Ⅰ层土粘性土,,,;第Ⅱ层土,为砂土;③.填土中有地下水,地下水位在砂土表面,砂土饱和重度。 计算作用在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 54.只考虑①,填土是均匀的砂土,无地下水,作用在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最接近( ) A 105kN/m B 119 kN/m C 128 kN/m D 146 kN/m 55.只考虑②,填土由两层土组成,无地下水和均布荷载,作用在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最接近( ) A 105kN/m B 117 kN/m C 128 kN/m D 134 kN/m 56.只考虑③,填土是均匀的砂土,有地下水,无均布荷载,作用在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最接近( ) A 105kN/m B 134 kN/m C 128 kN/m D 141 kN/m 57.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作用在挡土墙的上的土压力的计算( ) A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准永久组合 B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基本组合 C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标准组合 D正常使用状态极限下的基本组合 【54~57题】解:利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作用于挡土墙的土压力的几种情况。 54.C;只考虑填土面作用有连续均匀分布荷载作用: 将均部荷载换算成相当于砂土层的当量土层,使得: 则有当量土层高度: 主动土压力系数: 主攻土压力: 55.A;考虑填土由两层土组成,第Ⅰ层土粘性土,第Ⅱ层土,为砂土。计算方法,将第一层土换算成第二层土的当量土层,来考虑第一层对第二层土土压力的影响。 主动土压力系数: 。 计算出:; 第Ⅰ层土: 第Ⅱ层土:换算当量土层,; 第Ⅱ层顶面主动土压力强度: 第Ⅱ层底面主动土压力强度: 第Ⅱ层范围内主动土压力: 作用在挡土墙上的总的主动土压力: 56.D;只考虑有地下水的情况计算作用在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地下水位以上是均质土,地下水位以下按水土分算计算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系数: 。计算出: 地下水位面以上: 地下水位面以下,有三部分考虑: 考虑地下水位以上土层的影响,主动土压力强度: 第二层土按有效重度计算,主动土压力强度: 第二层土考虑水的侧压力,主动土压力强度: 地下水位以下土层的主动土压力: 作用在挡土墙上的总的主动土压力: 57.B;参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3.0.4条 【58题】如图所示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为一住宅楼,墙下条形基础宽,基础埋深,土坡坡角,则基础的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a取下列何值是安全的( )。 A 2.5 m B 2.75 m C 3.10 m D 3.25 m 【58题】解: D;该题土坡坡顶上的建筑的地基的稳定性问题。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4.2条,对于条形基础由: 【59~61题】某箱形基础底面20m×45m,基础底面埋深d=4.5m,地下水位在地面下2.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