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德州市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yg.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639320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DOCX 页数:221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州市某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yg.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1页
本文档共221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 综合说明 1.1 编制说明 1.1.1 工程位置 xx水库位于xx市xx县xx东部的丁陈洼内,北至xx大街,南至xx大街,西以xx大街为界,东至xx村。水库围坝总长12.922km,呈长方形。库区行政区域涉及xx镇。 1.1.2 编制缘由 xx县当地水资源严重缺乏,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31亿m3,人均占有量仅有299.7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近几年来,xx县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需水量越来越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源不足已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xx县引黄条件便利,簸箕李二干渠(幸福河)、小开河引黄干渠自境内穿过,多年平均引黄量为15826万m3,由于缺少大的拦蓄工程,调蓄能力很低,实际利用量仅为7000万m3,弃水现象严重。 修建调蓄水库,根据黄河来水总量和年内分配不均的实际情况,丰蓄枯用,以丰补歉,是缓解xx县水资源供需矛盾,保证人畜饮水和粮食安全、发展高效农业、实施盐碱地生态恢复与产业建设示范带的迫切需要,是促进xx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措施。 1.2自然地理概况 1.2.1 水文气象 xx县属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多风,蒸发量大;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秋季气温骤降、雨量骤减;冬季雨雪稀少寒冷干燥,形成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特点。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86mm,蒸发量为1285.5mm,平均气温12.0℃,无霜期206~225天。冻土深0.35m,最大0.5m。全年以西南风最多,其次是东北偏东风,年平均风速3.42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7.36 m/s。 1.2.2 地形地貌 xx县地处鲁北平原,xx市东部,地理坐标东经117035ˊ~117060ˊ北纬37050′~38021′,是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略有起伏。地势由南向东北倾斜,地面平均坡度为1/8000~1/10000,地面高程(黄海基面,下同)一般在2.0~7.0m。 由于古代黄河泛滥冲积和海潮的侵袭,形成了高、坡、洼地相间的地貌特征。主要为河滩高地和古河道微高地、缓平洼地、浅平洼地、滨海滩地和海岸滩地。 拟建xx水库工程位于xx县东部,行政区域涉及xx镇。拟建场区地势平缓,稍有起伏,地面高程一般在4.50m左右。 1.3 工程地质 xx水库工程区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上部为全新纪(Q4)砂壤土、壤土、粉细砂、粘土,厚度一般不小于35.0m,颜色多为浅黄~灰黄~灰褐色,多呈可塑态,层位有一定变化。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华北地台辽冀台向斜,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 水库区无活动断裂和石灰岩溶等产生诱发地震的构造和岩性条件,为区域构造稳定区。工程区内地震活动微弱,属地震活动平静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地下水以孔隙水储存于粘土、亚粘土、亚砂土和粉沙土中,水量丰富,但水质差。浅层淡水分布面积为155.3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6%,主要分布在信阳、xx、车镇、水湾,小泊头镇也有零星分布。深层淡水顶界面埋深在350m以下,分布全县。 1.4 工程任务及规模 1.4.1 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有关规定,xx水库属中型平原水库,工程等别为Ⅲ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 1.4.2 设计标准 1.灌溉设计保证率50%; 2.居民生活用水保证率95%。 3.地震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库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 1.4.3 供水任务及规模 水库建成后主要供水任务是满足xx新城及xx镇、水湾镇、信阳乡、佘家巷乡等乡镇居民生活用水,xx镇、水湾镇、信阳乡、佘家巷乡的农业灌溉用水。 供水总规模7008万m3,其中农业灌溉年供水量6060万m3,居民生活及人畜饮水年供水量948万m3。 1.5 工程总体布局及主要建筑物 xx水库是利用原有地形,采用开挖与筑堤相结合方式建设的平原水库。新城大街以南、中心大街以北、棣新八路以东、大济路以西为水库西库区,设计蓄水位4.5m;大济路以东至李白杨村西,为东库区,设计水位7.5m。西库区围坝轴线长4932m,东库区围坝轴线长7990m,总长12922m。水库外堤脚与路外肩之间为10m宽水库护堤地。水库总占地面积5.656km2。 xx水库自小开河引黄闸取水,在小开河青坡沟渡槽下开挖引水渠引水,引水渠渠首建引水闸1座。水库(东库区)采用低水位(水库水位4.0m以下)自流入库,高水位(水库水位4.0m以上)提水充库方式,入库涵闸和入库泵站的设计流量均为10 m3/s。西库区通过穿大济路的节制涵闸自东库区引水。考虑灌溉需要,在东库区南、北围坝处各建灌溉放水涵闸一座。 为满足城乡生活供水需要,水库水经出库泵站向水厂供水,出库泵站由自来水公司与水厂建设同时进行,本报告不包括出库泵站设计。 由于水库占用了青坡沟4.3km河道,影响上游地区的排涝,需对青坡沟进行改道。改道后,河道自梁白杨村西(桩号12+850)沿水库南端中心大街外侧向东,绕过东库区围坝后向北,在围坝东侧汇入青坡沟下游。 由于东库区水位较高,为防止蓄水后长期运行产生涝渍影响,东库区南、东两侧利用新改道的青坡沟截渗,北侧利用原有沟渠(丁陈沟)截渗。 xx水库主要建筑物包括引水闸、入库涵闸、入库泵站、灌溉放水涵闸、库区节制涵闸等。 1.6 主要工程内容 1.6.1 引水渠及渠首引水闸 渠首引水闸设计引水流量15m3/s, 共2孔,每孔净宽2m,开敞式结构,闸底板高程2.8m,主要有进口段、闸室段、出口段组成。 引水渠为连接引水闸和入库涵闸、入库泵站的输水明渠,全长8km,平行青坡沟布置,设计流量15 m3/s,渠底比降1/10000,底宽5m,边坡1:1.75,采用全断面预制砼板衬砌。 引水渠为连接引水闸和入库涵闸、入库泵站的输水明渠,全长8km,设计引水流量15 m3/s。渠首引水闸布置在青坡沟渡槽下20m,共2孔,每孔净宽2.0m,为开敞式结构,设计过水能力为15m3/s。 1.6.2 围坝工程 围坝轴线长12.922km,东库区坝顶高程9.4m,防浪墙顶高程10.4m;西库区坝顶高程6.7m,坝顶宽6.0m,上游坝坡1:3,下游坝坡1:2.5,水库最高蓄水位东库区7.5m、西库区4.5m,死水位1.0m,设计总库容3500万m3,死库容500万m3。 1.6.3 入库涵闸 入库涵闸布置在东库区东坝段,水库桩号3+500处,设计流量10 m3/s,为1孔2×2.5m钢筋混凝土箱涵,闸底板高程2.0m,主要有进口段、穿坝涵洞、闸室段、出口段组成。 1.6.4 入库泵站 入库涵闸布置在东库区东坝段,水库桩号3+450处,设计提水流量10 m3/s,进水池设计最低引水位2.0m、最高引水位4.35m。泵站安装5台900HD—9型混流泵,总装机容量1575kw。 1.6.5 灌溉放水涵闸 灌溉放水涵闸在东库区围坝桩号1+620、5+950处各布置一座,桩号1+620处涵闸与丁陈沟连通,5+950处涵闸与青坡沟连通。均为1孔2×2.5m钢筋混凝土箱涵,闸底板高程分别为1.0m、2.0m,主要有进口段、进出口闸室段、穿坝涵洞、出口段组成。 水库泄空时,灌溉放水涵闸可兼做放空洞。 1.6.6 库区节制涵闸 东、西库区库区节制涵闸是西库区自东库区引水的穿坝建筑物,布置在原青坡沟穿大济路处,西库区桩号1+480。设计流量5.0m3/s,洞身为一孔现浇钢筋砼箱涵,内径为1.5×1.5m,底板高程0.0m。 1.6.7 青坡沟改道工程 由于水库占用了青坡沟4.3km河道,影响上游地区的排涝,需对青坡沟进行改道。改道后,河道自梁白杨村西(桩号12+850)沿水库南端中心大街外侧向东,绕过东库区围坝后向北,在围坝东侧汇入青坡沟下游,河道中心线在围坝外侧,沿围坝平行布置,桩号12+850~14+100,河道中心线距坝轴线108m;桩号14+100以下,河道中心线距坝轴线80m。 改道段长4955km,设计排涝标准为五年一遇,设计流量38.07m3/s,河道底宽18.0m,比降1/10000,水深2.5m,滩地宽10m,堤顶宽3.0m。 1.7 征地拆迁与移民安置 本工程无村庄搬迁,水库占地主要为荒碱低洼地,永久占地面积8993.08亩,其中库区占地8284.5亩,护堤地占地199.8亩,引水渠占地171.75亩,青坡沟改道工程占地327.03亩,管理区占地10亩;临时占地297.99亩。 根据挖压拆迁实物数量和补偿标准计算,需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补偿投资2149.281万元。 1.8 水土保持和环境影响评价 1.8.1 水土保持 1.预测结果 通过水土流失预测可知,在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共扰动占压原地表面积619.405hm2,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20.5hm2,弃土量92.92万m3,总计产生水土流失总量为42219.71t,其中新增流失量为33698.36t。 2.综合分析 (1)本项目扰动地面程度较大、占地较多,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2)在新增水土流失中,库区施工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8225.9t,占预测总量的43.2%;施工弃土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4123.85t,占预测总量的33.5%。因此,库区及施工弃土区应重点防治。 (3)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采取临时防护措施。 (4)根据工程施工情况,应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治体系; (5)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 3.水保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 根据各防治区的特点和水土保持目标的要求,做到主体工程建设与水土保持方案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重点治理与面上防护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和恢复、提高土地生产力相结合,确保项目建设期和运行期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措施总投资80.325万元。 1.8.2 环境影响评价 1.有利影响 xx水库工程建设后,基本解决了xx新城及xx镇、水湾镇、信阳乡、佘家巷乡等乡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对缓解xx县水资源紧缺矛盾,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水库建成后,周边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2.不利影响 (1)工程建设占地将影响库区周围的村庄,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2)工程施工期将产生水土流失,新增水土流失,可通过植物措施得到有效控制。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可采取措施就地合理填埋或按地方环卫部门要求定点堆放。 (3)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施工期的机械燃油、粉尘、噪声,给当地环境,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可通过污水处理设施、采用无铅汽油、洒水降尘、劳动保护等措施,将影响减少到控制范围。 (4)水库运用过程中的清淤泥沙,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可采取壤土覆盖、及时还耕、植物防护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等环境影响。 3.综合评价 本工程的实施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缓解xx县水资源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分析论证,该项目建设对当地的社会环境产生的短期不利影响,可通过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加以减免。所以,本工程不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环境因子,该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本工程环境保护总投资36.493万元。 1.9 管理机构设置 参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SL/T191—96)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初步拟定本工程建设管理机构编制定员为30人。 1.10工程投资及实施总工期 工程总投资14369.316万元,其中主体工程投资12103.217万元,移民环境投资2266.099万元。 工程实施总工期为15个月。 1.11 经济评价 根据经济评价计算的各项指标值,本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社会折现率12%,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因此,从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来看,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 在全部投资情况下,按财务基准收益率按4%计算,财务评价各项指标为:财务内部收益率7.7%,财务净现值(ic=4%)8327..7万元,投资回收期12年。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设定的财务基准收益率4%,财务净现值大于零,投资回收期限较短。本工程具有一定的赢利能力,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可见,该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财务可行、经济合理。建议尽早批复并组织实施,使xx水库早日发挥工程效益。 1.12 工程综合特性表 表1—1 xx水库工程综合特性表 序号及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基本情况 (一)水库位置 xx市xx县 (二)建设性质 新建 (三)供水范围 1.农业灌溉 xx镇、水湾镇、信阳乡、佘家巷乡 2.城乡生活 xx新城及xx镇、水湾镇、信阳乡、佘家巷乡 二、工程规模 (一)工程规模 正常蓄水位 m 东库区7.5 西库区4.5 死水位 m 1.0 水库总库容 万m3 3500 死库容 万m3 500 调节库容 万m3 3000 (二)引水和供水 1. 引水 入库流量 m3/s 10 年入库天数 天 90.9 年入库水量 万m3 7852 2.供水 城乡生活 万m3 948 农业灌溉 万m3 6060 3.年损失水量 万m3 843 渗漏损失 万m3 548 蒸发损失 万m3 295 (三)建筑物指标 1.引水闸 设计流量 m3/s 15 过水断面 m 2×2.5 闸底板高程 m 2.8 2.入库涵闸 设计流量 M3/s 10 过水断面 m 2×2.5 闸底板高程 m 2.0 表1—2 xx水库工程综合特性表 序号及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3.入库泵站 设计流量 m3/s 10 设计扬程 m 5.2 机组间距 m 4.5 水泵型号 900HD—9 装机台数 台 5 一台备用 单机功率 kw 315 总装机容量 kw 1575 4.灌溉放水涵闸(入青坡沟) 设计流量 m3/s 2.5 过水断面 m 2×2 闸底板高程 m 2.0 5.灌溉放水涵闸(入丁陈沟) 设计流量 m3/s 7.5 过水断面 m 2×2 闸底板高程 m 1.0 6.库区节制涵闸 设计流量 m3/s 5.0 过水断面 m 1.5×1.5 闸底板高程 m 0.0 三、工程迁占情况 1.永久占地 亩 8993.08 2.临时占地 亩 297.99 四、工程施工 (一)主要工程量 1. 土方挖运 万m3 265.7 自然方 2.土方回填 万m3 146.9 实方 3.浆砌块石 万m3 1.16 4.混凝土 m3 6320 5.钢筋混凝土 m3 59774 (二)主要建筑材料 1.钢筋 t 1094 2.水泥 万t 2.75 3.锯材 m3 58 表1—3 xx水库工程综合特性表 序号及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4.块石 万m3 1.37 5.汽油 t 130 6.柴油 t 1256 (三)所需劳动力 人工工日 工日 91080 (四)工期 总工期 月 15 五、经济指标 1.总投资 万元 14369.316 (1)工程部分投资 万元 12103.217 其中: 建筑工程 万元 8722.321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万元 561.448 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 万元 33.052 施工临时工程 万元 460.101 其他费用 万元 1226.002 基本预备费 万元 1100.292 (2)移民环境投资 万元 2266.099 其中: 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补偿费 万元 2149.281 水土保持工程 万元 80.325 环境保护工程 万元 36.493 2 水文气象 2.1自然地理 德州市地处鲁西北平原,海河流域南系边缘,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左岸,东经115°45′-117°36′、北纬36°24′25″-38°0′32″之间。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沧州地区为邻;西以卫运河为界,与河北省衡水地区毗连;西南与聊城市接壤;南隔黄河与济南市相望;东临xx市。行政区划面积10356km2,东西绵长163km,南北相距178km。境内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石德铁路横穿东西,公路四通八达,为华东、华北之重要交通枢纽,故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谓。 拟建的赵虎水库位于德州市德城区东部的赵虎镇,水库布置在李明、高肃庵、孙固村北1km,团结干沟以南,原李明砖厂、于彬砖厂、赵虎镇砖厂之间。德城区是德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西、北部与河北省沧州地区为邻,东以马颊河为界与陵县接壤,东北、南、西南分别与宁津、平原、武城为邻。水库供水目标为赵虎镇、袁桥乡,供水区位于德城区的东部。 2.2 水文、气象 德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域,温度适宜,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大风多,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常有春旱和干热风发生。 2.2.1 降水 由于季风气候区冬夏受季风环流影响,德城区气候特征显著,表现在降水集中,雨水明显。根据多年降雨资料统计,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 527.2mm ,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降水量1047.7mm(1964年),最小降水量297mm(1968年);年内分配极不均衡:夏季雨水集中,冬季雨水稀少,春秋雨水不多,其中春季(3-5月)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11.1%,夏季(6-8月)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68.5%,秋季(9-11月)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17.9%,冬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2.5%。 2.2.2 蒸发 据德城区气象站多年蒸发资料统计,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85.5mm,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19倍。蒸发年际变化不大,年内各月差异悬殊。月最大蒸发量多发生在5、6月份,在292~526mm之间,月最小蒸发量多发生在12月份至翌年1月份,一般在5.6~106mm之间。 2.2.3 气温 该区域多年平均气温12.8℃,极端最高气温41.1℃(1961年6月12日),极端最低气温-21.3℃(1972年1月27日)。 全年初霜日一般在10月25日前后,终霜日在3月21日左右,多年平均无霜期202天。冻土深0.3~0.4m,最大0.5m,年封冻期75天。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729小时,日照率61%,比较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机物质的积累。 2.2.4 风况 德城区属于季风气候区,春季以西南风为主,冬季多为东北风,8月份多东北风或偏北风。全年以西南偏南风最多,年平均风速3.6 m/s,多年最大平均风速15.8m/s。 2.3 河流水系 德城区内河道属海河水系,干流河道有漳卫南运河、马颊河两条,均属过境河道,以排泄上游客水为主,兼排内涝、蓄水灌溉。卫运河位于德城区西部、岔河和漳卫新河位于德城区东部,三河均属漳卫南运河;马颊河自南部德城区与陵县边界穿过。 1965年以前,卫运河是德城区的主要供水水源。1965年以后,由于上游水利工程的兴建和气象因素的影响,致使运河经常干涸无水,径流资源匮乏。根据卫运河临清站实有系列资料计算,该河系年径流量逐年减少,非汛期年径流量由1960年的13.8亿m3减少到1980年的8.21亿m3,至1999年近乎为零。从水质上看,由于上游污染源大量排污,在1980年以前该河系五项毒物指标就超标几十倍至上千倍,水质污染相当严重,已不能作为农业供水水源。 马颊河系跨豫、冀、鲁三省的边界河道,属山东海河流域的一条大型骨干排涝河道。干流起源于河南省濮阳市金堤闸,经清丰、南乐及河北省大名在莘县董杜庄乡沙王庄村进入我省,于xx黄柏岭以下与德惠新河汇流后注入渤海。流域面积8330.4km2,全长425km,山东省境内337.13 km,其中德州市境内河道长189.16 km,流域面积3704.37 km2。近年来由于降雨量明显减少、用水量逐年增加、地下水的大量开采,马颊河已出现无水可蓄、断流和干涸现象。通过近50年资料分析,马颊河经历了由偶尔断流、经常断流到长期断流的变化趋势,从20世纪50——60年代中期基本不断流,到70年代偶尔断流,80年代以来则出现了经常断流、长期断流,每年断流都在200天以上。2000年马颊河最大河干天数为282天,最大河干长度为266km。马颊河已成为潘庄引黄灌区的主要输水河道。 德城区属潘庄灌区。潘庄灌区是德州市最大的引黄灌区。该灌区位于德州市西部,南靠黄河与济南市隔河相望,西部与聊城市接壤,西北部及北部以卫运河、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相毗邻,东部为李家岸引黄灌区。灌区于1971年开始兴建,1972年建成渠首闸和总干渠并开始引黄放水。灌区供水范围包括齐河、禹城、平原、陵县、夏津、武城、德城、宁津八个县(市、区)的全部或部分,总人口306.23万人,控制面积5851km2,设计灌溉面积500万亩。渠首位于齐河县马集乡潘庄附近,建有三联9孔箱型涵洞式引水闸,洞高2.55m,边孔洞宽2.7m,其余均为3.0m,洞底高程上游30.12m、下游29.98m,设计引水流量124 m3/s。渠首闸至赵庄闸为总干输沙渠,长12km;赵庄闸至三级池全长71.44km,设计流量124~50m3/s,比降1/12300~1/13000;三级池出口至尚庙闸为尚仇干沟,长3.684km,灌区输水干线总长87.12km。总干渠在平原县焦庙乡尚庙闸进入马颊河,通过马颊河输水灌溉下游夏津、武城、德城、宁津等县(区)。黄河水进入马颊河后通过李家桥闸、仙人桥闸和马才(老)闸拦蓄。李家桥闸位于马颊河桩号157+823处,该断面设计排涝流量429m3/s,排涝水位20.05m,防洪流658m3/s,防洪水位21.32m,李家桥闸为7孔10×5.5m开敞式拦河闸,闸底高程15.55m,设计蓄水深4.5m;仙人桥闸位于马颊河桩号167+585处,为3孔10×5.5m开敞式拦河闸,闸底高程14.75m,设计蓄水深5.0m;马才(老)闸位于马颊河桩号182+911处,为4孔10×5.5m开敞式拦河闸,闸底高程13.6m,设计蓄水深5.0m。 2.4 地下水 德城区内的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系和第三系松散沉积物孔隙内,按含水层的水力特性和埋藏条件可分为:潜水-浅层地下水、中深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按矿化度分主要为小于2g/l的淡水。 潜水-浅层地下水系指埋藏于第一个相对隔水层以上的地下水,在德城区指埋藏于0-60m深度范围内的地下水,水位埋深在城区南部地区一般为2.0m左右,北部地区一般3.0-4.0m,个别地方大于6.0m。 中深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系指埋藏深度在60-200m、200m以下的地下水。近几年来,由于大量开采深层淡水,以德城区为中心的“德州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超过98m,面积达80多km2。 德城区地下水水质符合饮用水功能的区域面积为68.1km2,占全区面积的12.6%,全部为浅井水,深井水氟化物超标(大于3.0mg/l),均超过饮用水标准,深井水不符合饮用水功能。 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3.1 区域地质概况 3.1.1 地形地貌 xx县地处鲁北平原,xx市东部,地理坐标东经117035ˊ~117060ˊ北纬37050′~38021′,是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略有起伏。地势由南向东北倾斜,地面平均坡度为1/8000~1/10000,地面高程(黄海基面,下同)一般在2.0~7.0m,最高处8.0~10.0m,在xx镇西部一带,最低处2.0m左右,在东部沿海一带。 由于古代黄河泛滥冲积和海潮的侵袭,形成了高、坡、洼地相间的地貌特征。主要为河滩高地和古河道微高地、缓平洼地、浅平洼地、滨海滩地和海岸滩地。 3.1.2 地层岩性 xx水库工程区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上部为全新纪(Q4)砂壤土、壤土、粉细砂、粘土,厚度一般不小于35.0m,颜色多为浅黄~灰黄~灰褐色,多呈可塑态,层位有一定变化。 3.1.3 地质构造及地震 水库工程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华北地台辽冀台向斜,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 工程区内地震活动微弱,属地震活动平静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知,工程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xx水库最大蓄水深7.5m,库容3500万m3,属中型平原水库。水库区无活动断裂和石灰岩溶等产生诱发地震的构造和岩性条件。据此分析,水库蓄水后一般不会发生诱发地震,为区域构造稳定区。 3.1.4 水文地质条件 xx县地下水以孔隙水储存于粘土、亚粘土、亚砂土和粉沙土中,水量丰富,但水质差。浅层淡水分布面积为155.3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6%,主要分布在信阳、xx、车镇、水湾,小泊头镇也有零星分布。深层淡水顶界面埋深在350m以下,分布全县。 地下水质竖向分布,宜井区是三元结构,淡—咸—淡,其它为二元结构,咸—淡。特点是:浅层淡水分布范围小,储量少,开采量不大;深层淡水埋藏深,开采困难,且氟、碘含量高。 3.2 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3.2.1 库区地形 拟建xx水库工程位于xx市xx县东部,行政区域涉及xx镇。拟建场区属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缓,稍有起伏,地面高程一般在4.50m左右。 3.2.2 地层岩性 根据围坝坝基及横断面钻孔资料,地面以下15.0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均为全新统松散沉积层,成因类型为黄河冲积。按工程特性将15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分为5层,分别评述如下: 第一层:该层岩性为壤土,除19~24号钻孔缺失外,其余地段均有分布,厚度变化大,一般0.50~3.50m,表层多为耕植土,含植物根系。详细评述如下: ①壤土:棕黄色,软塑-可塑,湿-饱和,干强度、韧性低,夹砂壤土薄层。 第二层:该层岩性以砂壤土为主,场区均有分布,层位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一般0.30~3.70米。该层局部地段夹壤土薄层。详细评述如下: ②砂壤土,棕黄色-灰黄色,稍密,土体湿-很湿,摇震反应中等,干强度,韧性低,土质均匀,不显层理,夹壤土薄层。 第三层:该层岩性以壤土为主,除D2号钻孔外,其它场区均有分布,层位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一般1.00~5.00m。该层夹粘土透镜体和细砂透镜体,细砂透镜体厚度为1.30m,范围均较小,仅在D2号钻孔分布。详细评述如下: ③壤土,灰色-灰黄色,可塑,饱和,干强度、韧性中等,垂直裂缝轻微发育; ③-1细砂,棕黄色,稍密,很湿,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 第四层:该层岩性以砂壤土为主,场区均有分布,层位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一般2.90~7.60m。该层夹有一层壤土,以透镜体形式分布,厚度0.60~3.00m,范围较小。详细评述如下: ④砂壤土,褐黄色-浅灰色,中密,很湿,摇震反映中等, ④-1壤土,灰色,可塑,饱和,干强度、韧性中等,垂直裂缝轻微发育。 第五层:该层岩性以壤土为主,场区均有分布,层位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一般1.20~2.50m,未揭穿,仅在15.0m钻孔揭露,最大揭露厚度2.50米。详细评述如下: ⑤壤土,棕黄色,可塑,饱和,干强度、韧性中等,垂直裂缝轻微发育。 3.2.3 库区浸没 在黄河冲积平原上修建平原水库,浸没是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之一。根据浸没判定标准,当潜水位高于浸没的临界水位时,就会产生浸没危害。参考地区经验,以砂壤土为主的农业区临界浸没水位可按2.0m考虑。 xx水库地势平缓,地表水、地下水径流排泄不通畅,勘察期间工程区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1.00~2.00m左右,但在长期蓄水条件下,库水沿坝基渗漏,势必会使库外地下水位进一步抬升,甚至超过临界水位,从而使地面发生地表积水,次生盐碱化等诸多问题。 综上分析,水库浸没不可完全忽视。为避免浸没造成损失,除筑坝时应积极采取防渗措施外,还应依据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尽可能疏通地表排水系统,修建系统排渗网或采取其它有效的工程措施,解决水库外渗问题。 3.2.4 土的液化 水库工程区抗震烈度为6度,水库属中型水库,设计时应按6度设防。 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可不考虑饱和砂性土的液化问题。 3.2.5 渗透变形 水库蓄水后,浅部的砂壤土层在高水头压力作用下,有可能发生渗透变形,一般渗透变形主要有流土、管涌、接触冲刷和接触流失等几种形式。详细分析如下: A.由于浅层各土层之间不均匀系数均小于10.0,相差并不悬殊,并且D10/d10≤10,故不可能发生接触冲刷。式中D10代表较粗一层土的颗粒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重占总土重的10%,d10代表较细一层土的颗粒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重占总土重的10%。 B.由于浅层各土层之间不均匀系数均小于10.0,相差并不悬殊,并且D20/d70≤7,故不可能发生接触流失。式中D20代表较粗一层土的颗粒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重占总土重的20%,d70代表较细一层土的颗粒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重占总土重的70%。 C.浅层各土层的级配连续,经各孔颗粒分析试验颗粒大小分配曲线分别进行计算,砂土一管涌破坏为主;壤土、砂壤土除个别点会发生管涌破坏,其余各点破坏形式主要是流土破坏。 D.临界水力坡降确定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流土型破坏临界水力坡度宜采用下式计算: J=(GS-1)(1-n) 式中:GS—土的比重; n—孔隙率; 本次计算中,GS=2.70,e=0.90。 计算得:J=0.90 采用2.0的安全系数,则允许坡降为: J允=J/2.0=0.45 3.2.6 坝基沉降 在坝基范围内,本次勘察未发现连续的、厚度较大的软弱土层。根据地区经验,该类坝基的沉降量较小,不是坝基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部门若有必要,可根据横断面试验数据进行沉降量估算。 3.2.7坝基土层工程地质特性 各坝段物理力学指标差异性不大,现统一分析说明如下: ①层:壤土,其N值一般为3.0~4.0击;干密度为1.38~1.66kN/m3,孔隙比e为0.639~0.973,压缩系数为0.19~0.68Mpa-1,大值平均值为0.53 Mpa-1属于高压缩性土;K值为0.060m/d,为弱透水层。 ②层:砂壤土,N值一般为2.9~6.0击;干密度为1.44~1.67kN/m3,孔隙比e为0.614~0.882,压缩系数为0.08~0.38MPa-1,大值平均值为0.29MPa-1,属于中压缩性土;K值为0.691m/d,为弱透水层。 ③层:壤土,N值一般为2.9~6.7击;干密度为1.25~1.69kN/m3,孔隙比e为0.604~1.190,压缩系数为0.19~0.64MPa-1,大值平均值为0.52MPa-1,属于高压缩性土;K值为0.078m/d,为弱透水层。 ③-1亚层:细砂,该层分布范围较小,未取得原状土试样,提供经验值为,其干密度为1.46kN/m3,孔隙比e为0.700,压缩系数为0.11MPa-1,属于中压缩性土;K值为13.82m/d,为中等透水层。 ④层:砂壤土,其N值一般为3.3~7.3击;干密度为1.47~1.79kN/m3,孔隙比e为0.510~0.825,压缩系数为0.07~0.25MPa-1,大值平均值为0.20MPa-1,属于中压缩性土;K值为0.691m/d,为弱透水层。 ④-1亚层:壤土,其N值一般为3.4~4.3击;干密度为1.49~1.72kN/m3 ,孔隙比e为0.578~0.814,压缩系数为0.12~0.57MPa-1,大值平均值为0.42 MPa-1,属于中压缩性土;K值为0.078m/d,为弱透水层。 ⑤层:壤土,其N值一般为5.4~6.2击;未取得原状土试样,提供经验值为,干密度为1.50kN/m3,孔隙比e为0.800,压缩系数为0.30MPa-1,属于中压缩性土;K值为0.078m/d,为弱透水层。 综合分析上述各坝段的坝基土层工程地质特性,并参考该区经验指标,提出水库围坝坝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及承载力建议值,见表3-1、3-2。 表3-1 xx水库围坝地基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层号 岩性 数值 类别 含水量 密度 干密度 比重 孔隙比 饱和度 液限 塑限 塑 性 指 数 液 性 指 数 液限 塑限 塑性指数 液 性 指 数 压缩试验 方法(天然) 剪切试验 垂直 渗透 系数 粉粒 粘粒 自然快剪 饱和固结 快剪 慢剪 0.5 ~0.25 0.25 ~0.075 0.075 ~0.05 0.05 ~ 0.005 0.005 ~ 0.002 压缩 系数 压缩模量 内聚 力 内摩 擦角 内聚 力 内摩 擦角 内聚 力 内摩 擦角 C C C KV mm mm mm mm mm % g/cm3 g/cm3 - - % % % % - % % % - MPa-1 MPa kPa 度 kPa 度 kPa 度 cm/s ① 壤土 最小值 4.0 54.8 12.1 22.3 1.72 1.38 2.71 0.639 68.0 30.0 18.0 11.0 0.30 32.0 18.0 14 0.29 0.19 2.67 11.7 7.2 18.0 9.5 15.7 11.9 5.58E-07 最大值 23.7 83.9 24.7 36.5 2.03 1.66 2.74 0.937 100 39.5 22.2 17.3 0.83 46.0 22.2 23.8 0.60 0.6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