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慢行系统研究热点及发展...pace的知识图谱量化分析_罗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3515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慢行系统研究热点及发展...pace的知识图谱量化分析_罗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慢行系统研究热点及发展...pace的知识图谱量化分析_罗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慢行系统研究热点及发展...pace的知识图谱量化分析_罗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6城市建筑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2023.03慢行系统的建设也愈发重视。而后,国内开始注重对慢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部分发达城市也陆续制定相关政策,到目前为止,已有一定的实践成果,如上海市编制的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提出安全、绿色、活力、智慧等街道建设目标,从注重机动车通行转向关注人的生活需求,从对道路红线的管控转向对街道空间的管控,从工程性设计转向空间环境设计,从强调交通功能转向注重空间品质;成都市在建设公园城市的背景下,以人的多样性活动需求为落脚点,设计场景化空间,通过对慢行空间进行精细化设计,满足人的慢行需求,将人本理念落到实处1;杭州市围绕西湖风景区

2、、钱塘江河岸建设步行系统,并通过建设非机动车道,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来打造滨水区慢行系统,将休闲活动与慢行需求相结合2。但是,目前我国关于慢行系统的研究相比于国外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深化。因此,本文以 CNKI 数据库为基础,运用 CiteSpace软件对慢行系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目前慢行系统这一主题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并通过定性分析和对部分文献的研究,论述慢行系统这一主题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慢行系统的研究拓展提供帮助。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本文选取中国知网(CNKI)作为文献数据来源,通过高级检索功能将主题词设定为“慢行系统”,不设置起始年份,以 2022 年 7 月 31

3、日为检索终止日期,共搜索到1496 篇文献,通过手动剔除会议通知、文件、报纸等无关文献,最后共得到 1295 篇有效文献可用作知识图谱分析。选用文献分析软件 CiteSpace 来了解国内关于慢行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该软件可以将文献数据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分析不同机构、不同作者之间的合作,以及不同时区内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展现慢行系统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发展理念在不断革新,慢行系统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也在持续深化。本文利用 C i t e S p a c e 软件,对 2 0 0 6 2 0 2 2 年 C NK I 数据库

4、中收纳的 1 2 9 5 篇慢行系统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量化分析,通过对发文量时间分布、作者与研究机构分布、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时区分布等图谱的分析,阐述目前国内关于慢行系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总结出慢行系统研究的三个阶段,从而对慢行系统相关研究进行介绍。关键词慢行系统;知识图谱;研究热点;C i t e S p a c e中图分类号T U 9 8 4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乡镇景观风貌提升体系构建及其规划应对研究”(5 1 7 6 8 0 2 6);省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守望传承复兴:城市纪念性广场的演变及更新思考-以南昌八一广场

5、为例”(Y C 2 0 2 1-S 2 2 5)。DOI1 0.1 9 8 9 2/j.c n k i.c s j z.2 0 2 3.0 3.2 2Abstract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the concept of urban development is constantly innovating.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space,the research on slow driving system is also continuously deepening.

6、In this paper,CiteSpace software was used to conduct quantitative knowledge graph analysis on 1295 literatures related to slow travel system in CNKI database from 2006 to 2022.Through analyzing the graph of time distribution of publication volume,distribution of autho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key

7、word co-occurrence,keyword clustering,keyword time zone distribution,etc.,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domestic research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slow traffic system,summarizes the three stages of slow traffic system research,so a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slow traffic sys

8、tem.Key words slow travel system;knowledge graph;research hotspots;CiteSpace国内对慢行系统的研究始于 21 世纪,当时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人们意识到城市交通应该是为人的交通服务,而非为车的交通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作者简介:罗奇(1964-),男,教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通信作者:何慧萃(1998-),女。研究方向:城市设计。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我国慢行系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基于 CiteSpace 的知识图谱量化分析The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T

9、rend of the Research on Slow Travel System in Our Country: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Knowledge Graph Based on CiteSpace罗 奇 何慧萃Luo Qi,He Huicui97 2023.03/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城乡规划设计2 慢行系统研究的整体情况2.1 文献数量的时间分布通过对 CNKI 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筛除,采用 Excel对文献发行数量进行统计,并绘制出文献数量时间分布图(见图 1),结合不同时期的背景来看,慢行系统相关文献

10、呈现总体上升趋势,说明这一领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2.2 发文作者分析将 CiteSpace 的节点类型设为作者,最高文献设为 3篇,得到发文作者的共现图谱(见图 2)。可以看到作者的共现网络较为零散且连线较少,说明研究者在慢行系统领域的研究合作非常少,且普遍发文数量不多。其中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是乔俊杰 5 篇、万军 4 篇、黎晴 4 篇。乔俊杰及其合作者以慢行需求为切入点,将空间作为载体,通过空间的精细化设计,来切实有效地满足人们的慢行需求3,万军等则基于低碳理念提出慢行系统发展的新模式4,黎晴等基于绿色交通理念,阐述天津生态城的绿色交通规划实践5。2.3 研究机构分析将 CiteSpac

11、e 的节点类型设为机构,最高文献设为 4篇,得到相关文献所在机构的共现图谱(见图 3)。可以发现,文献的发行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市政、交通、建筑等研究领域的高校、设计研究院。其中,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17 篇,北方工业大学 15 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2篇,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 11 篇,其余机构发文都在 10 篇以下。在合作关系网络上,各机构之间的合作极少。在地理位置分布上,这些机构主要位于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其中上海市的机构发文数量最多,可见上海市在慢行系统的研究走在我国前列。3 慢行系统研究的热点与趋势3.1 关键词分析通过CiteSpace进行关键词

12、共现的频次分析,反映出20062022 年间我国慢行系统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热点话题(见图 4)。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越大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连线代表着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连线越粗,说明二者的共现频次越高。其中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的是慢行系统(446次),其次依次是慢行交通(236 次)、绿色交通(65 次)、城市交通(55 次)等。可以看出,国内对于慢行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层面,对于城镇、乡村等基层单位的慢图 1 慢行系统文献数量时间分布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2 慢行系统研究作者共现图谱(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3 慢行系统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图片来源

13、:作者自绘)图 4 慢行系统关键词共现图谱(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文献数量年份/年51824366176731041039112612913813851131发文数量/篇160140120100806040200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 2022 202498城市建筑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2023.03行系统研究较少;在地域方面,对上海市、北京市等一线大城市研究较多;在规划理念方面,人本理念、绿色理念应用于慢行系统的研究较多,健康理念也开始应用于慢行系统的研究。在研究形式上大多是规划设计、规划策略等实

14、践方面,慢行系统的相关理论研究还有待深化。3.2 研究聚类分析通过对慢行系统这一主题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了解相关研究的结构关系(见图 5)。如图 5 所示,慢行系统的研究共分成了 17 个聚类,通过对 17 个聚类进行整理和分析,将这些聚类归纳为 4 个方面。在慢行系统的研究层次方面,由聚类#1 老城区、#2上海市、#8 城市交通构成。聚类#1 老城区主要是因为城市日渐扩张,而老城区的建筑密度高,人口密度大,交通问题严重,随着城市更新理念的发展,老城区的交通问题愈发被重视,该聚类主要包括老城区的城市更新、交通优化、交通策略方面的内容。聚类#2 上海市是一线大城市,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理念都处于全

15、国前列,慢行系统的相关研究也较为前沿,该聚类主要包括公共交通、绿色交通、公交系统、轨道交通等方面的内容。聚类#8 城市交通,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大,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的交通问题更加突出,该聚类主要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交通安全、交通组织等方面的内容。在慢行系统研究对象方面,由聚类#3 绿道、#6 自行车、#10 人行道、#13 慢行环境、#15 公共空间等构成。聚类#3 绿道,是由于公园城市、低碳城市等理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城市绿道建设被提上日程,该聚类主要包括生态修复、低碳、海绵城市等内容。聚类#6自行车,自行车作为重要的慢行交通方式之一,对生态保护、绿色低碳的

16、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促进人体健康,解决交通问题,共享单车的爆发也促进了自行车这一交通方式的普及,该聚类的主要内容包括滨水空间、生态保护、可达性等内容。聚类#10 人行道作为慢行系统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聚类的内容更多地集中在出行距离、人非一体、换乘等促进步行的研究上。聚类#13 慢行环境是慢行系统的组成部分,而环境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该聚类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慢行设施、慢行网络、健康景观等方面。聚类#15 公共空间则主要论述了交通设施、人行天桥、下沉改造等与交通密切相关的内容。在慢行系统研究内容方面,由聚类#4 交通、#5 交通组织、#9 慢行交通、#11 交通规划、#12 城市设计等构

17、成。聚类#4、#5、#9、#11 等都是对城市的交通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优化交通规划设计,疏解城市交通问题。聚类#12 城市设计,是在人本视角、健康视角下对城市道路景观、历史街区进行研究,从而提升城市空间的品质。在慢行系统规划理念方面,由聚类#7 绿色交通、#16出行需求构成,聚类#7 绿色交通主要内容包括人车分流、产城一体,提倡绿色出行,聚类#16 出行需求,聚焦于人的出行,主要包括停车管理、停车设施、交通运行等方面的问题。3.3 研究趋势分析由图 1 和图 6 可知,“慢行系统”这一主题的研究始于 2006 年,结合发文数量的趋势线和关键词时区图谱来看,可以将慢行系统的研究分为 3 个

18、阶段,20062008年为第一阶段,20092016 年为第二阶段,2017 年至今为第三阶段。3.3.1 起步阶段(20062008 年)21 世纪初,城市快速扩张,车辆急剧增多,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学者们开始对城市交通进行思考,人本理念兴起,人们也开始关注城市交通中的弱势群体。“以人为本”“绿色交通”等关键词被提起,研究者对城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进行思考,针对城市和社区的慢行系统展开研究,提出慢行系统的营造策略。3.3.2 发展阶段(20092016 年)这一阶段为慢行系统的研究发展阶段,相关文献数量图 5 慢行系统关键词聚类图谱(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6 慢行系统关键词时

19、区图谱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99 2023.03/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城乡规划设计持续增长,各大城市也积极展开慢行系统的实践探索,上海市慢行系统规划更加强调慢行优先,主张“人本思想”提倡公交优先;杭州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促进公共交通的衔接,完善西湖风景区慢行系统的建设。美国绿道的概念引入国内后,学者们以国外案例为借鉴,积极探索本土绿道建设路径,绿色交通的理念也逐渐成熟。3.3.3 强化阶段(2017 年至今)2017 年至今,慢行系统这一主题每年的发文数量都在100 篇以上,2017 年,共享单车迅速发展,这也为慢行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20、但是共享单车的兴起也带来了单车停放与管理问题6,停车问题成为慢行系统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7。随着对城市空间品质要求的提高,城市老城区8、历史街区9亟待更新,以重新激发活力,城市更新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深化。2020 年至今,突如其来的疫情引发了人们对健康的思考,而慢行作为促进人体健康的出行方式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学者们也更加关注如何提供一个具有健康支持作用的慢行空间10,11。4 结语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行系统的建设代表了对人的关怀,是人本主义在城市建设中的一种体现,完善慢行系统的建设也能促进城市低碳、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回顾和探索慢行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对慢行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

21、,并对慢行系统这一主题的发展阶段进行总结,通过知识图谱这种形式来展示慢行系统的相关研究,可以为慢行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下,慢行系统的建设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完善慢行系统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将智慧、绿色、韧性、低碳、健康等城市发展理念融入其中,帮助城市更好地实现高质量转型。参考文献1汪小琦,李星,乔俊杰,等公园城市理念下的成都特色慢行系统构建研究 J规划师,2020,36(19):91-982王昭娜,梁彦兰杭州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策略及实践 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28):1953许珂源,范腾飞,乔俊杰以满足功能需求为导向的慢行规划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

22、报,2019,17(01):138-1464万军,张航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模式研究 J西部交通科技,2010(07):75-795黎晴,李潭峰绿色交通内涵解析与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实践 C/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2010:615-6236谭波我国“共享单车”监管的城市立规反思:基于十多个城市样板对比 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6):17-24,1167王星,徐也旅游型小镇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方法探析 J小城镇建设,2017(06):41-45,678王勇,王颍城市老旧功能街区品质提升交通改善建议及措施 J公 路 交 通

23、科 技(应 用 技 术 版),2018,14(05):303-304,3079王健南 古城区交通发展模式及优化方法研究D 南京:东南大学,201810 荣玥芳,林浩曦,邹杰,等公共健康导向下的老城区有机更新策略:以大连二七广场及周边地区为例 J规划师,2022,38(06):138-14311 王晓博,宋旸,南海龙德国巴特沃里斯霍芬慢行系统的布局和使用 J国际城市规划,2021,36(03):153-158参考文献1赵艳丽西安大唐不夜城夜景景观设计研究 D西安:长安大学,20202周岩西安市商业步行街景观的识别性研究 D西安:长安大学,20183杨慧凤探究地域文化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以大唐不

24、夜城的贞观文化广场为例 J大众文艺,2015(20):1234郭艳敏基于地域文化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讨:以西安大唐不夜城商业步行街为例 J现代园艺,2016(05):90-915徐晓丽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中的雕塑空间形态布局研究 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6程瑞西安大唐不夜城空间模式与运行状况调查 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7史瑞芬历史街区慢行交通吸引量预测与街区空间规划研究 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8李卫文城市景观文脉的继承与发展:以西安大雁塔景区城市空间设计为例 J中国园艺文摘,2015,31(09):111-114,1299于博远浅析建筑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哈尔滨大剧院为例 J工业设计,2020(02):98-9910 白雪,胡江,黄恩基于消极空间改造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要素分析:以广州市上下九步行街为例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02):210-21511 张晓旭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历史文化型消费空间形成机制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上接第 7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