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演变与制度重构_杨琪琪.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3475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演变与制度重构_杨琪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演变与制度重构_杨琪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演变与制度重构_杨琪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学生劳动教育 大学生劳动教育DOIDOI:1010.1358513585/ki.gxfdyxk./ki.gxfdyxk.20232023.0202.008008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演变与制度重构杨琪琪1,蔡文伯2(1新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17;2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0)摘要: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和社会共建共治共享,要求高等教育培养适应变革的高素质劳动人才。梳理大学劳动教育演变历程,发现其变革的逻辑起点是为了实现个体与社会动态发展中的价值平衡。结合当下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个体多元化发展的实际诉求,培养兼具优质劳动精神与创新实践能

2、力的劳动者成为当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核心任务。高校应重构劳动教育“身心共修”的价值目标、“知行合一”的课程结构、“三位一体”的实施平台和“多元动态”的评价制度,推进高质量劳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关键词:大学生;劳动教育;高校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37(2023)02-0038-052020年7月7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纲要)的通知,提出高校应当“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1,为大学生劳动教育总体规

3、划指明了方向。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劳动教育制度演变的特征,寻求其变革的逻辑起点,结合当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与社会共建共治的新格局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可以探索并理解高校劳动教育制度重构价值追求、内容定位、实施流程、评价体系的具体所指。一、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演变历程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劳动教育的内涵释义、价值指向、任务规划及实施细则都凸显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改革相关的具体内容及价值核心指向,分析不同时期劳动教育变革的动因与特性,能为当下新形势、新格局中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制度重构提供经验依据。(一)服务社会基础建设的大学生劳动教育(1949-1977)新中国成立初

4、期,我国劳动教育的核心旨在为工农生产建设服务。1958年,毛主席在讲话中谈到:“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2 273防止轻视体力劳动及体力劳动者。将劳动教育实践融入各行业,注重劳动教育与农业、工业生产技术相结合,推行勤工俭学与半工半读的教育形式。31961年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更为细致地规划了大学生劳动教育:包括定期(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疆乡村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72264033);新疆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基于第四代评价理论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认知研究”(XJN

5、UJKYA2109)。作者简介:杨琪琪(1992-),女,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蔡文伯(1962-),男,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教授、新疆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第 15 卷第 2 期2023 年 3 月高校辅导员学刊大学生劳动教育38大学生劳动教育1.5月/年)的劳动实习;依据专业特点规划劳动教育占比;联合工厂、农场开展多样化劳动教育;强调劳动公益性,禁止劳动成为惩罚手段。4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劳动教育实质上是劳动生产与教育的直接结合,劳动价值观凸显出明显的集体主义色彩。劳动课程以基础的手工劳动和体力劳动为主,注重基本的生产知识和基础劳动技能的培养,解决基础建设阶段的人力资源需求

6、问题。(二)服务工业高速发展的大学生劳动教育(1978-2016)在1978年的全国教育会议中,邓小平指出:“现代经济技术迅速发展,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方法不断有新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5 63工业高速发展与知识技术紧密结合,使高校劳动教育的任务从培养基础劳动者转为专业技术型劳动者。1987年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工作的报告被国务院批转后,高校劳动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工作逐步落实:为大学生提供参与社会服务、课外科技活动的机会,安排劳动周/月、暑假社会实践与实习挂职、志愿者服务以及勤工俭学等助学活动。6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

7、展纲要提出要“加快劳动、人事、工资制度与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实行学生与劳动合作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运用市场杠杆调节劳动人才供求”7。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8。在工业经济高速发展与知识经济逐步兴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以专业技术为中心发生转变。(三)服务经济高质量转型的大学生劳动教育(201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方式、结构与动能都以质量为核心发生转变,高素质劳动人才的培养亦成为高校劳动教育的新任务。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

8、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到“高等学校要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增强学生诚实劳动意识,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培育学生公共服务意识”9,阐述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以“马克思劳动教育学说”为核心,树立个体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劳动教育观;强化服务性劳动意识;建构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联合大学、企业与社会为劳动实践提供平台保障;完善劳动教育督导体系与评估机制,1进一步完善了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细则。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发展历程,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对劳动素养的要求,决定了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改革

9、方向。提升大学生综合劳动素养、专业知识与能力,以质量为核心的高校劳动教育变革具有历史必然性。结合时代背景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说,深入理解大学生劳动教育平衡个体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涵,有助于理解高校劳动教育制度重构的价值方向。二、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变革的价值机理迈入后工业化信息融合时代,高校发展环境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促成了大学组织的不确定性,适应就是系统寻求动态平衡的过程。10探索大学生劳动教育改革与马克思劳动学说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明晰大学生劳动教育变革的逻辑起点与变革动因。(一)大学生劳动教育变革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指出:“只要社会还没有围绕劳动这个

10、太阳旋转,它就绝不可能达到均衡。”11 627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劳动创造物质世界也塑造人本身,具备调节个体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12新时代社会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与科学技术的突破需要大量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型劳动人才,社会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亦需求具备公共服务能力与合作共建能力的复合人才队伍。重构劳动教育实施框架,关涉高校在平衡社会建设、市场运行、自身发展、个体诉求之间的价值效用。大学劳动教育融合新时代劳动精神与创新需求,生成变革逻辑。(如图1)39大学生劳动教育图1大学生劳动教育运行

11、逻辑图将新时代劳动精神与创新能力双线贯穿于大学劳动教育目标、课程实施、教学评价规划,有助于实现人才供给平衡与个体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劳动精神,有助于协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突破资本枷锁对知识价值的桎梏,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与公共服务意识。培养大学生劳动创新能力,突破个体发展局限于某一特定专业学习领域而造成的专业人力资本路径锁定效应。(二)大学生劳动教育变革的多维动因社会市场对高层次人才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从泛政治化和实用技术化向劳动综合素质培养转型,13高校劳动教育目标设计、课程建构、实施流程和评价体系随之产生整体变革:1.新时代劳动素养,要求大

12、学生劳动教育目标的价值回归知识经济源于社会分工对知识技能层级的划分,在学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融入高等教育的过程中,知识技能的标签化导向愈发明显。在这种内卷化的竞争中,劳动教育的价值内隐性使其作用被低估、漠视。高校劳动教育流于形式,难以将学生劳动能力与劳动精神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的现象概源于此。劳动教育的忽视导致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理解,难以悦纳现实的生存境遇;缺乏对职业的认同,难以形成高尚的职业情操;缺乏对社会关系的理解,缺少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学生在专业学习、择业选择的过程中也更容易被功利化的心态所影响,做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行为选择。因此,高校劳动教育需要突破原有的功利化目标。2.新时代劳动力

13、知识构成,要求大学劳动教育课程的统一融合高校劳动教育在知识经济“效率化”的裹挟下,抽象化处理了劳动教育的实践形态,割裂了“劳力”与“劳心”的统一关系,“使需用智力的事情趋于孤立,知识变成学院式的、学术性的和专门技术性的。”14 150重理论轻实践,以短期实习、社会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活动替代劳动教育课程,造成个体发展的片面化,遏制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造成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实践的脱节。面对市场多元化发展与突破行业壁垒的双重压力,大学生缺少对现实劳动情境的体验,使其在融入社会总体实践的过程中举步维艰。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与市场、个体的现实诉求,重构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需求迫在眉睫。

14、3.新时代的劳动转化效率,要求大学劳动教育推进平台整合开放化的市场竞争要求高等教育实现知识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促进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发展。高校要争取优质的市场资源,赢得竞争优势,须加快实践创新平台建设。但目前我国高校与企业、政府依然处于耦合不足的表层合作阶段,项目规划与供给机制单一刻板、短视功利,以至于劳动实训成为“走过场”的程序化任务。劳动教育整合力不足,劳动实训价值难以体现,削弱了实践平台应有的创新孵化力,形式化现象进入恶性循环。推进高校劳动教育平台建设,整合高校与企业、政府间的项目资源、细化实施流程、强化劳动实训过程十分必要。40大学生劳动教育4.新时代劳动人才质量,要求大学生劳动

15、教育的综合评价改革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平衡市场与高校劳动人才培养规格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当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评价方式单一,忽视过程性评价。专业实习与劳动实训,仅运用实习记录表、实习报告、实习证明等方式作为结果性评价的依据,评价结果的实际价值难以达到市场认可的标准。评价主体单一,未能构建起个体、学校、企业三维评价体系。劳动教育利益相关者参与度不高,难以通过评价的有效互动为劳动教育结构调整提供可用建议。评价内容单一,主要侧重大学生显性的技能实操考核,缺少对大学生劳动精神、劳动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考量。要使大学劳动教育评价与市场人才评价机制契合,须依据不同专业的劳动教育目标,明确劳动教育

16、内容,细化评价指标,保障评价主体多元、构建动态评价体系。三、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制度重构我国经济发展高质量转型与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要求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劳动创新能力与道德素养。从价值目标、课程结构、实施平台、评价体系入手,重构高校劳动教育制度,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背景的劳动教育体系,是高校必须面对的发展课题。(一)重塑“身心共修”的劳动育人目标劳动在认知互动过程中形成对自身劳动情绪的理解、建立劳动价值观,促成“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赋予劳动以教育意义,从而实现劳动的育人价值。15回归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劳动价值本意,重塑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目标: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价值、扎

17、根社会实践、应对未来挑战。深入解读劳动教育的价值,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融入社会系统的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实践劳动中收获成就感。二是通过劳动教育培养能结合理论与实践,拥有专业技能与劳动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马克思强调劳动对个体潜力开发的重要功能,个体“通过劳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他自身的自然中蕴藏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16 207-208。通过劳动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挖掘个体内在的潜能,追求“整全”的价值。(二)建构“知行合一”的劳动课程体系大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其课程建设具有专业性、发展性和探究性的特点。17

18、170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结合高校不同专业的课程特点,恰如其当地融入劳动价值观与创新实践能力教育。劳动为主体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与形成品格奠定了重要基础。18为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拜金、享乐主义的侵蚀,尊重劳动成果,崇尚劳动创造。运用新媒体丰富劳动教育线上课程,运用榜样激励与文化沁润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到“真正之做须是在劳力上劳心,在劳力上劳心是真的一元论”19 79。高校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统筹公共理论课程、专业劳动课程与社会实践,构建机动灵活的多元劳动课程体系。一方面,设置贴合专业知识与职业规范的劳动课程

19、,引导学生理解专业价值,遵循专业劳动规范。另一方面,增加专业实践课程量,让学生在体验专业劳动情境的过程中培养专业能力、激发创造动力。此外,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实习实训、社区服务相结合,强化劳动技能的培育,提高劳动教育的科学化水平。20(三)搭建“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实施平台建立“政府市场高校”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实施平台,明确政府、市场、高校在劳动教育一体化平台建设中的作用与任务。首先,地方政府应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合理统筹高校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明确劳动教育实践的具体范畴与实施规范。其次,充分运用市场的人力需求调控杠杆,联合企事业单位及社会机构,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实现课堂

20、与一线的结合,专业与职业的转化。充分利用产学研平台,完善基地建设,规范实践教育过程,拓展创新实践项目,促进劳动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服务的融合。高校应当规划劳动教育的整体实施步骤,提升组织管理效率,要明确实施机构41大学生劳动教育和人员,具体负责劳动教育的规划设计、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师资培训、过程管理、总结评价等。21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劳动教育的核心枢纽,解决劳动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劳动价值观与劳动行为分离、技术训练与创新实践割裂的问题。(四)创设“多元动态”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动态的大学生劳动教育综合评价制度,是有效检测大学生劳动精神与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市场

21、对高校劳动人才培养质量认可度的有效手段。明确评价标准、完善考核流程、丰富评价主体、创设动态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有助于保障劳动教育的整体质量。从评价方式、主体、内容三个维度进行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制定包含劳动精神、劳动知识技能、劳动创新实践能力在内的不同维度的评价标准,并依据不同劳动课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进一步设计具体维度的评价方案。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改进评价方式手段。21运用现代化的互联网监测技术联动监测劳动指标,形成动态的过程性评价。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重视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及大学生评价,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与客观性。参考文献:1 教育部关于印发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

22、纲要(试行)的通知 EB/OL.http:/ 人民教育出版社.毛泽东论教育工作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3 郑程月,王帅.建国70年我国劳动教育的演进脉络、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径 J.当代教育科学,2019(5).4 张健.中国教育年鉴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同志论教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6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7 国务院关于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的实施意见 EB/OL.http:/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 中共中

23、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EB/OL.http:/ 王正青,徐辉.论学术资本主义的生成逻辑与价值冲突 J.高等教育研究,2009(8).11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2 彭泽平,邹南芳.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逻辑机理与实践方略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13 赵长林.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劳动教育思想的演进与劳动课程的变迁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6).14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 周兴国,曹荣荣.论劳动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条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

24、科学版),2020(6).1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 熊庆年.高等教育引论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 崔友兴.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具身转向及其实现路径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19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0 曲霞,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 J.中国高教研究,2019(2).21 把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答记者问 EB/OL.http:/ Inquiry:An Effective Way to Recon

25、struct the Identity of College AdvisorsZhang Zhe(School of Business,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Guangdong,510006,China)AbstractAbstract:Insufficient research ability and weak awarenes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re common problemsfac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advisor t

26、eams.Educational narrative inquiry is a widely used researchparadigm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ization.Introducing narrative inquiry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advisor team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advisors reflective cons

27、ciousness and research ability,and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vocationaldevelopment of advisor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itive role of narrative inquiry i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advisor teams and reconstructing advisors sense of identit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

28、nectionbetween narrative inquiry and advisors work,the significance of narrative inquiry for advisors professionaldevelopment,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narrative inquiry on advisors team training.Key wordsKey words:advisor;narrative inquiry;team building;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Why Trapped:An

29、 Auto-Ethnography of the Generation of Professional Burnout in a College AdvisorHuan Tingting(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0,China)AbstractAbstract:College advisors are the confidants and guides of young student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de-ological

30、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The phenomenon of professional burnout among advisors isvery common and arouses academic attention.Focusing on the individuals aspirations,confirmation,loss,escape and renegotiation in identity construction,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henomenon of advisor profes

31、-sional burnout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using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self-ethnography.The study foundthat in decades of professional life,advisors are trapped by time,disturbed by emotions,worried by dualidentities,disciplined by bureaucratic systems,confused by self-cognition and tired by their

32、mirror selves.Based on this,it is clear that the primary identity of advisors is to educate people,and top-level design andsupport for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vocational development of advisor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nego-tiation of advisor self-identity,alleviate professional burnout pheno

33、mena and get out of identity predica-ments.Key wordsKey words:advisor;professional burnout;self-ethnography;identityThe Evolution and Institu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Labor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Yang Qiqi1Cai Wenbo1.2(1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Xi

34、njiang,830017;2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832000,China)Abstract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construction,co-governance andsharing of society in the new era require higher education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labor

35、talents adaptable tochange.By combing through the evolution of university labor educa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for its reform is to achieve a balance of values in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and society.Incombination with the objective need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tr

36、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actualdemands for diversified individual development,cultivating workers with both high-quality labor spirit andinnovative practical ability has become the core task of college student labor education.Universities shouldreconstruct the value goal of physical and

37、mental cultivation in labor education,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of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the implementation platform of trinity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diversedynamic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quality labor talent training system.Key words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labor education;university education;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高校辅导员学刊9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