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曹妃甸地连墙码头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630690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DOCX 页数:138 大小:50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妃甸地连墙码头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亲,该文档总共1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章 编制依据及说明第1节 编制依据1 设计文件成品码头一期一步工程(码头A段)设计图纸 (HB178/S3-1-3#-1/41HB178/S3-1-3#-23/41)。2 执行的技术规范和标准2.1 港口工程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TJ303-2003)2.2 板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2-98)2.3 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2.4 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局部修订2.5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2.6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99)2.7 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GB1449-98)2.8

2、 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光圆钢筋(GB13013-91)2.9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2.10 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92484-2001)2.11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2.12 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技术法规和规范。上述标准或规范如有修改或重新颁布,施工时将遵照执行。第2节 编制说明经综合考虑本工程特点、施工工期,编写该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阶段的依据性技术文件。本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地基处理、地连墙、锚碇墙、遮帘桩、灌注桩等五个主要内容的施工技术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等。第2章 工程概况及自然条件概述第1节 工程概况1 工程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

3、曹妃甸规划挖入式内港池的东岸线,钢铁厂西侧。2 工程规模、结构型式及主要尺度成品码头为的附属工程,用于钢材等成品装船出运。成品码头大致为南北向,岸线长2000 m,本工程为标段,施工范围为80m护岸和608m码头岸线,即0+00+688。成品码头为遮帘式板桩码头,主要由地连墙及上部结构、锚碇结构、码头设施三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以下项目:地连墙、胸墙、盖板、锚碇墙、遮帘桩、锚碇墙导梁、遮帘桩导梁、钢拉杆、灌注桩、轨道梁、面层等。典型断面见下图:2.1 地连墙地连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分为1#、2#、3#、4#、5#共5种型号,共143段。地连墙统计表序号部位及名称单位数量规格型号mm顶标高 m底标高

4、 m11#地连墙段1(2.8+2.8)1.10.40 -30.0 22#地连墙1324.81.10.40 -30.0 33#地连墙34.81.10.40 -27.0 44#地连墙34.81.10.40 -22.0 55#地连墙44.81.10.40 -16.0 6合 计143 2.2 锚碇墙锚碇墙钢筋混凝土结构,分为1#、2#、3#、4#、5#、6#、7#、8#锚碇墙和锚碇桩共9种型号,共143段(根)。部位及名称单位数量规格型号mm顶标高m底标高m1#锚碇墙段1294.41.2-0.10 -14.0 2#锚碇墙15.81.2-0.10 -14.0 3#锚碇墙13.551.2-0.10 -14

5、.0 4#锚碇墙14.41.2-0.10 -14.0 5#锚碇墙11.91.2-0.10 -14.0 6#锚碇墙12.751.1-0.10 -9.0 7#锚碇墙34.41.1-0.10 -9.0 8#锚碇墙44.41.1-0.10 -6.0 锚碇桩根21.81.2-0.10 -14.0小计段/根1432.3 遮帘桩遮帘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截面为矩形,截面尺寸为1.7m1m,设计底标高均为-33.0m,桩顶标高为+0.4m,共260根。2.4 灌注桩由于上部门机荷载未确定,灌注桩没有施工图纸,灌注桩设计顶标高和底标高未确定,灌注桩共93根。灌注桩为后轨道梁的基础桩。3 主要实物工程量序号部位及名

6、称单 位工 程 量备 注1地基处理m2522752地连墙段/m3143/232293锚碇墙段/m3143/104294遮帘桩根/m3260/149845灌注桩根/m393/47346水下砼C30m3523187水下砼C30F300m310588钢筋(地下结构部分)t83149钢板t192=4mm10基槽开挖m320473注:灌注桩钢筋量和砼方量为估算值。第2节 自然条件概述1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唐山港曹妃甸港区位于唐山市南部70公里南堡地区曹妃甸岛附近,东距京唐港33km,西距天津港65km,距北京约230km。曹妃甸岛为优良深水港址,前沿为渤海湾主潮流通道的深槽海域,见下图。工程位置图曹妃甸

7、浅滩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林雀堡外侧滩地上,滩地水浅平缓,前方曹妃甸岛位居渤海湾北岸岸线转折处,犹如矶头和岬角,紧贴渤海湾2030m深槽,数十年来水深变化甚微,后方陆域开阔,有京、津、唐广大腹地,经济发达,陆路交通畅通,既是渤海湾少有的亟待开发的优良深水港址资源,又具备大规模围海造地的滩地资源。曹妃甸区域由三个地貌单元构成,由北向南跨越滨海浅滩,浅水泻湖,南接曹妃甸沙岛。在大地构造上位于黄骅拗陷东北端与渤海中隆起交汇地带。曹妃甸一带为滦河三角洲平原,具有双重岸线特征,其中内侧大陆岸线为沿滦河古三角洲前沿发育的冲积海积平原,沿岸多盐田,潮滩发育。曹妃甸为一条状沙岛,走向NESW,与大陆岸线之间为

8、大片浅没海滩,已建成通车的曹妃甸通路路基位于浅没海滩间,连接前方拟建港区与后方陆域。曹妃甸岛以北分布大片01.5m的浅滩,高潮时淹没,低潮时水浅甚至出露,为浅没海滩,总体地势较为平坦。施工区域吹填粉细砂后,场地比较平整,地面平均标高为5.5m,平均吹填厚度为6.5m。2 气象根据港址周边的滦南县气象站、南堡气象站和塘沽海洋站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本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征。2.1 气温极端最高气温 36.3极端最低气温 -20.9多年年平均气温 11.4一月份平均气温 -4.12.2 降水多年年平均降水量 554.9mm最大年降水量934.4mm最大一日

9、降水量186.9mm日降水量25mm的天数为5.8d日降水量50mm的天数为2.0d本地区降水大多集中在夏季,69月的降水量为408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4%。2.3 雾能见度低于1km的雾日数平均每年有9天,多发生在11月翌年2月,此间雾日约占全年的77%;最长连续雾日数为3天。2.4 风常风向为SSW向,频率为10.0%;次常风向为ENE,频率为9.0%。强风向为ENE,最大风速25m/s;次强风向为NE,最大风速21m/s,全年各向平均风速为5.3m/s。各向风速6级的出现频率为4.9%。本海区风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盛行偏西北风,春夏季盛行偏南和东南向风,秋季多偏西南向风。工程海域受台

10、风(热带气旋)影响不大,平均每三年出现一次,但有时一年发生两次,发生在7、8月份。台风(热带气旋)期间的风速可达25m/s,并可引起近海岸较大幅度的增水。风 频 率 统 计 表风 向出现频率(%)平均风速(m/s)最大风速(m/s)N33.910NNE54.413NE55.321ENE97.625E67.220ESE65.014SE44.812SSE95.113S74.811SSW104.712SW75.213WSW84.915W44.513WNW65.818NW65.317NNW54.914C12.5 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66%。7月份相对湿度较高,为79%;11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最低,为6

11、0%。2.6 雷暴年平均雷暴日为2天,多数雷暴日出现在68月份。3 水文3.1 潮位3.1.1 高程关系 85国家高程基准面 1.74m 曹妃甸理论最低潮面 3.1.2 潮位特征值该海区潮汐性质属于不规则日潮,从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起算:年最高高潮位: 3.38m年最低低潮位: 0.14m年平均高潮位: 2.53m年平均低潮位: 1.01m平均海平面: 1.77m年平均潮差: 1.54m年最大潮差: 2.74m3.1.3 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 2.91m设计低水位 0.53m极端高水位 4.46m极端低水位 -1.27m3.1.4 风暴潮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

12、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我国沿海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沿海。2003年10月10日12日,曹妃甸地区遭受特大风暴潮袭击,风力10级,阵风11到12级。实测潮位观测值是由天文潮位和非周期性气象因素造成的增水、减水组成。据塘沽海

13、洋站潮位资料,1m以上的增水平均7.9次/年,2m以上的增水平均4.6次/年,最大增水值2.52m,增水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占全年的76.2%,是由偏东和东北向风持续大风引起的;1.3m以上的减水2.5次/年,2m以上的减水0.22次/年,减水也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占全年的77.8%,是由偏西和西北向持续大风引起的。工程海域发生风暴潮的气象背景与塘沽基本一致,具体见曹妃甸站和塘沽海洋站2000年10月2001年10月的同期实测资料。3.2 波浪3.2.1 波浪概况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曾于1996年1997年在曹妃甸南侧水域水深-26m处投放DS14型遥测浮标进行一年的波浪观测,青岛环海海洋勘察研究院

14、于1999年3月12月使用SZF-数字温波仪,Seapac2100h和HAB-2型岸用光学测波仪进行了为期近一年(冬季因冰停止观测)的波浪补充观测。据以上述实测资料统计:该海区常浪向为S向,出现频率为10.87%,次常浪向为SW向,出现频率为7.48%。强浪向ENE向,该向H4%1.5m出现频率为1.63%,次强浪向NE向,H4%1.5m出现频率为0.97%,观测期间未出现平均周期大于7.0s的波浪。波高频率统计表波高(H4%)波向(%)0.1-0.8(m)0.9-1.2(m)1.3(m)合 计N1.890.700.192.79NNE1.170.570.432.17NE3.110.731.21

15、5.07ENE2.140.892.285.31E3.801.351.346.48ESE2.740.700.403.85SE5.940.840.196.97SSE3.450.740.304.47S7.812.270.7910.87SSW3.661.220.285.15SW6.150.790.547.48WSW2.980.950.654.58W3.090.740.414.23WNW2.520.480.363.36NW3.041.191.305.53NNW1.160.410.442.01C19.6819.68合计74.3314.5711.111003.2.2 潮流据实测资料分析,该区海流具有以下特征

16、:(1)观测海区潮流为规则的半日潮流,运动形式呈往复流,其流向与海底地形有关,在浅滩外侧大致与岸线平行。(2)曹妃甸甸头以南的深槽,海流流向呈EW向,该水域为工程水域的强流区,深槽范围内平均流速为55cm/s60cm/s,最大流速可达140cm/s以上;(3)观测海区,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其涨、落潮时段流速比大潮为1.4:1,小潮为1.2:1。3.2.3 据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潮汐水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报告,曹妃甸以北大片浅滩平均水深1.5m左右,且部分浅滩低潮时露出水面,流速较小,全潮平均约20cm/s。3.2.4 海冰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1999年2000年冬季在曹妃甸岸边NESW走向布设7

17、个测站进行了海冰观测。初冰日为12月20日,终冰日为3月6日,总冰期约为75天左右。严重冰期从1月中旬至2月中旬。3.3 水文条件3.3.1 地下水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及下部砂土层中的弱承压水,其水位变化受大气降水、地表排水及潮汐影响,据勘察期间对场地内水位观察,潮汐作用对水位的影响尤为重要。勘察期间测得场内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2.203.20米,高程介于2.203.58米之间。本区临近海域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型,最高潮位4.44m,最低潮位2.02m,平均高潮位3.50m,平均低潮位2.25m。根据场地位置、地形特点以及依据,结合已有资料,建议本场地防洪设计水位高程为 4.44m。3.3.

18、2 水的腐蚀性根据已有资料,场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条件下有弱腐蚀性,在干湿交替作用条件下有强腐蚀性,对钢结构有中等腐蚀性。海水对混凝土结构有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条件下有弱腐蚀性,在干湿交替作用下有强腐蚀性,对钢结构有中等腐蚀性。4 作业天数统计4.1 作业标准风:风力6级;雨:降水强度中雨;雾:能见度1km;波浪:横浪H4%1.2m;顺浪H4%1.5m;8s;5 地形、地貌及工程泥沙5.1 曹妃甸地貌概述曹妃甸一带为古滦河三角洲平原海岸,具有双重岸线特征,其中内侧大陆岸线为沿古滦河三角洲发育的冲积海积平原,沿岸多盐田,潮

19、滩发育,宽35km;外侧岛屿岸线与大陆岸线走向基本一致,由哈坨、腰坨和曹妃甸沙岛群构成,为沙质海滩,其南段的曹妃甸沙岛由12个小沙岛组成,西南段的最大,高程3m左右(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起算,下同),最高处长有少量沙生植物。内外岸线间为宽阔的浅水泻湖,低潮时大片出露,东西两侧潮沟最大水深分别为-10-15m和-2-5m。曹妃甸沙岛位居渤海湾北岸岸线转折处,尤如矶头和岬角,紧贴渤海湾-20-30m深槽,滩槽的稳定性对在本地建港至关重要。5.2 滩槽稳定性通过对滩槽的成因、地貌和沉积物特征、海洋动力条件与泥沙运动特征、地形对比和Pb210沉积速率判据、沉积物搬运趋势数模和潮流数模等项分析研究认为曹妃甸

20、港区自然状态下滩槽基本上是稳定的,处于微冲微淤动态平衡状态。6 工程地质根据有关资料及本次勘察揭露,场地内覆盖层主要由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构成,在勘察深度范围内主要为第四系海相地层(上覆填土层),根据勘探结果,对其分述如下:(0)层 冲填土(Qml): 灰色、黄灰色,少数为褐灰色,由新近吹填成,以粉细砂为主,局部混有少量粘性土,松散。陆地上普遍分布。在该层中夹有0-0-2层灰色粉质粘土、0-0-3层灰色粉土、0-0-5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层 粉细砂(Q4m): 灰色、灰褐色松散-密实状态,颗粒较为均匀,局部夹有粉质粘土或粉土透镜体,少数位置该层顶部分布有较薄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含有机质及贝壳碎

21、片。普遍分布。在该层中夹有1-0-2层灰色粉质粘土、1-0-3层灰色粉土。1层 粉质粘土Q4m):灰色、灰褐色,软塑-可塑,局部为流塑,中下塑性,夹粉砂团块,土质不均匀。2层 粉土Q4m):灰色、深灰色、灰褐色中密(可塑),无或低塑性。局部分布。3层 粉砂Q4m): 灰色、深灰色,该层在勘察区域内多呈粉砂状,混少量粘性土,中密。大部分位置均有分布.4层 粘土Q4m):灰色、深灰色、灰褐色,可塑为主,少数呈软塑状,中上-高塑性。局部夹有粉土透镜体,含云母及贝壳碎片,土质多数较为均匀。普遍分布。5层 粉质粘土Q4m):灰色、深灰色、灰褐色,极少数呈黄灰色,可塑为主,少数呈软塑状,中等-中下塑性。局

22、部夹有粉土透镜体,含云母及贝壳碎片,土质多数较为均匀。普遍分布。在1层5层中夹有2-0-2层灰色粉质粘土、2-0-3层灰色粉土、2-0-4层灰色粉砂。1层 粉质粘土(Q3m) :灰色、灰褐色、灰黄色,可塑,中等塑性,土质较为均匀。部分分布。在该层中夹有3-0-3层灰色粉土、3-0-4层灰色粉砂。1层 粉土(Q3mc) :灰褐色、灰黄色,少数为黄褐色,可塑-硬塑状,密实,土质均匀。局部含云母及贝碎片壳,偶夹粘性土。局部分布。2层 粉砂(Q3mc):灰色、灰褐、黄褐等色,密实-极密实。含云母及贝壳碎片,局部夹粉质粘土透镜体。部分钻孔钻至该层。在1层2层中夹有4-0-2层灰色、黄褐色粉质粘土、4-0

23、-3层灰色、黄褐色粉土、4-0-4层灰色、黄褐色粉砂。层 粉质粘土(Q4m):灰色、灰黄、褐黄等色,可塑,中等塑性。土质均匀。少数钻孔钻至该层。层 粉土(Q3mc):灰色、灰黄色,密实。土质均匀。为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的最底层,仅很少数钻孔钻至该层。成槽所穿越的土层有:冲填土层、粉细砂层、粉土层和粉质粘土层。7 地震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特征周期值为0.45(s),抗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属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类。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第3章 工程特点及关键技术分析第1节 工程特点分析1 工程量大,工

24、期紧,劳动强度较大。水下砼共53376m3,钢筋8314t,达到8月31日的节点工期可利用的时间较短。2 工程结构复杂,地连墙、锚锭墙型号多,平面尺寸及深度变化较多,设备通用性差。3 需要专业设备和大型吊机多,液压抓斗需要7台,150t、100t和50t履带吊需要8台,50kw320kw发电机需要15台,而且集中在57月。4 地连墙、遮帘桩、锚锭墙及灌注桩钢筋笼重量重、长度长,前墙钢筋笼最大重量为32t,灌注桩单笼长度超过40m,钢筋笼的吊装难度大。5 成槽(孔)的土质条件差,平均-18 m以上全为粉细砂,容易发生塌槽(孔)。第2节 关键技术措施1 强夯施工软土地基加固处理设计工艺为强夯,先进

25、行第一遍点夯间歇一周后再进行第二遍点夯,夯点呈正方形布置,行列间距均为5m。考虑到强夯区域距离海岸近,距离围堰仅25m,水位受潮位影响大,地下水位高,含水量丰富,强夯时容易出水,为保证强夯的施工质量,采取以下措施:若强夯时出水,采用挖沟排水的方法降低地下水位;现场备有足够的山皮石以备用,若夯沉深度过大引起起锤困难时向夯坑内回填山皮石。 2 地连墙等基础工程2.1 导墙下换填土地连墙导墙下砂土处理:地连墙导墙下用粘土进行换填,换填厚度为2m,换填土宽度为4.16m,先挖出原砂土后分层回填粘土,分层碾压密实,分层厚度为0.3m。锚碇墙导墙下砂土处理:采用水泥搅拌砂,处理深度为2 m,先开挖基槽,挖

26、深2.0m,开挖底宽为4.26m,边坡为自然坡,回填0.5m原砂土后,表层撒水泥,水泥用量为砂土的8%(重量比),用挖掘机进行充分搅拌后碾压密实,再回填0.5m厚原砂土,表层撒水泥后进行搅拌并碾压密实,依次进行直至换填到设计顶标高。遮帘桩导墙下砂土处理:换填深度为2m,基槽开挖与地连墙基槽开挖一同进行,待粘土回填完成后进行水泥搅拌砂的换填,换填方法同锚碇墙。2.2 成槽前墙采用旋挖钻和液压抓斗配合的“三钻两抓”工艺成槽;锚碇墙、遮帘桩采用抓斗直接成槽;灌注桩采用旋挖钻直接成孔。为防止成槽过程中孔壁塌方,采取以下措施:导墙标高要高,泥浆面高于地下水位2.0m。为确保清槽(孔)效果,采用自制气举反

27、循环吸泥管进行槽底泥浆置换处理。地连墙成槽检测采用新购置的成槽检测仪(koden-604)对槽壁尺寸和倾斜情况检测,可立即发现偏差并提前处理,确保成槽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2.3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在钢筋加工场地进行钢筋的除锈、调直、对焊、切断、弯曲等工序,然后加工成箍筋网片等半成品,运送到钢筋笼加工平台,穿好主筋定位箍筋点焊成型。地连墙和遮帘桩钢筋笼采用一台150t和一台50t履带吊共同抬吊进行安装。2.4 混凝土浇筑:砼采用首建拌合站生产的商品砼,商品砼用罐车运输至现场,采用导管法进行浇注,地连墙、锚碇墙采用双管浇注架浇注,灌注桩和遮帘桩采用单管浇注架浇注。第4章

28、施工总体部署第1节 施工总体安排1 施工总体安排根据以往工程经验,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条件,本着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快速实用的原则,为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期,在加大施工机械设备及人员投入的同时,确定总体施工原则为:两区施工、流水作业、自南北两端向中间推进。两区施工即所有工序均自南北两端向中间分头推进,流水作业即各工序流水施工分头展开。2 总体施工工艺2.1 软土地基处理采用履带吊机吊夯锤进行强夯,配备6台强夯机。2.2 导墙下换填土:地连墙下采用粘土换填,遮帘桩和锚碇墙下采用水泥搅拌砂进行换填,配备两台挖掘机和两台推土机。2.3 地连墙:采用旋挖钻和液压抓斗配合的“三钻两抓”工艺成

29、槽,钢筋笼吊装使用两台吊机,浇筑混凝土采用双导管法。2.4 锚碇墙:采用抓斗直接成槽,钢筋笼吊装使用两台吊机,浇注混凝土采用双导管法。2.5 遮帘桩:采用抓斗直接成槽,钢筋笼吊装使用两台吊机,浇注混凝土采用单导管法。2.6 灌注桩:采用旋挖钻直接成孔,钢筋笼吊安使用两台吊机,浇注混凝土采用单导管法。第2节 工程施工总流程现浇锚碇墙导梁+0.4m以下倒滤层施工现浇胸墙现浇遮帘桩导梁施工准备软土地基处理导墙等临建施工地连墙施工锚碇墙施工遮帘桩施工灌注桩施工土方开挖墙顶桩头凿除拉杆安装现浇盖板现浇桩帽、后轨道梁现浇前轨道梁+0.4m以上倒滤层施工+2.5m以下土方回填收尾及验收+2.5m以上土方回填

30、面层施工振冲挤密码头附属设施安装第5章 工程的质量目标1 质量目标1.1 质量方针质量是本局的生命,优良的质量是全局职工永恒的追求。1.2 质量等级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和港口工程技术质量规范要求,创局优质工程。2 其它管理目标2.1 建立满足GB/T19001-2000、GB/T124001-1996 、GB/T128001-2001标准要求的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2.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施工安全为主,隐患预防第一,防止所有伤害,走职业健康、本质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3 环境方针预防污染,节能降耗,文明施工,构筑屏障,造福社会。第6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第1节 施工总平面布置

31、图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第2节 施工临时设施布置1 临时生活、办公区生活区在C标段以南经一路以西的位置布置,占地70m140m,面积为9800m2。生活区设有宿舍楼、食堂、浴室和厕所。临建的基础为砖砌体和砼圈梁,主体为彩钢板结构。办公区设在施工现场,占地40.4m70m,面积为2828 m2,建有办公室、仓库、实验室、会议室和值班室。办公室为集装箱,仓库、实验室、会议室和值班室为彩板结构。2 泥浆池、清水池泥浆池、清水池共设置4个,地连墙前侧2个,锚碇墙后侧2个。泥浆池总容量为1500m3,清水池总容量600m3。泥浆池、清水池为砌砖结构,墙体厚度为0.24m,砌砖后表层抹五遍防水砂浆。具体见附

32、图5、6。3 钢筋加工堆放场地在锚碇墙后侧、本标段的中部设置两个钢筋加工堆放场地,占地面积均为50 m72m。原地面整平后推填山皮石,厚0.3m。场地上布置对焊机、切割机和弯曲机,用于堆放钢筋和箍筋网片等半成品的加工。具体见附图8。4 钢筋笼加工平台在地连墙和锚碇墙之间布置钢筋笼加工平台,共8个,单个平台的尺寸为5m34m。具体见附图7。5 临时道路进场道路利用原有已建主道。地连墙和锚碇墙两侧均修建临时道路,地连墙前侧临时道路宽10m,后侧宽16m;锚碇墙前后两侧临时道路均宽10m。在本标段中部东西向修建16m宽临时道路,以将地连墙和锚碇墙两侧的临时道路连接成一体。所有临时道路采用山皮石铺筑,

33、厚度为0.3m。6 陆上测量平台在地连墙的前侧砌筑测量平台用于布设施工控制网和测量基线,施工控制网测量平台3个,测量基线控制平台7个。测量平台采用浆砌石结构,尺寸为1.5m1.5m1.5m。7 施工临时用水、用电施工现场用水由业主提供接入,采用PVC-U-300mm型管材,埋深不低于1m,在接水点处加水表和蝶阀,其他阀门井内只加阀门,阀门井采用砖砌结构。供电电源接自经一路(距离码头前沿线300m)上的高压线,在现场钢筋加工堆放场地附近设2000KVA变压器一台,低压电缆接至用电电器。第7章 施工测量及试验控制第1节施工测量控制1 工程概况及测量内容本工程为地连墙结构码头,南北岸线608m,加上

34、东西向80m护岸,地下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遮帘桩、锚碇墙、灌注桩。测量工作包括施工控制网布设、各部分轴线的控制、各段墙体和桩的位置测量和高程测量,主要是轴线的控制。2 测量依据2.1 本工程测量控制体系:坐标采用北京54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830),高程采用曹妃甸港理论深度基准面。2.2 业主提供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点成果表和坐标、高程系统及场地设计标高统一技术规定;2.3 设计图纸;2.4 国家、部颁的标准及规范。3 施工测量流程图施工准备控制点移交复核测设控制网控制网报验及复核施工控制施工复核4 控制网的布设4.1 测量准备 4.1.1 开工前组织测量仪器和人员进场,检查所有仪器的检验证书,

35、保证测量仪器的精度。4.1.2 收集进行测量工作所必须的原始测量资料、施工设计图纸及相关部门的原始文件和资料。4.1.3 现场踏勘,制定控制点布设草案。4.2 测量控制点确认与校核4.2.1 对业主提供的工程测量控制点的点名、坐标值、高程资料进行现场指认交接(即交桩),并对点位是否牢固、是否通视、利于保存等提出要求,哪些点能用哪些不能用,挑选出适合施工需要的测量控制点作为布设施工控制网的依据。4.2.2 由于本工程测量控制网中G96、G97和G98距离施工场地较近,其它点位相距较远,不具备通视条件,以上面三点作为起算点,布设控制网。4.2.3 坐标和高程的校核:对业主提供的工程测量控制网中G9

36、6、G97和G98进行校核,并把校核成果及时反馈给监理,批复后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布设。4.3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4.3.1 针对本工程施工的需要,结合现场地理条件,在拟建码头前沿线外侧30m的护岸边上对应本标段的南、北端点,设置2个施工平面控制点,与另外两个标段的控制点联测,形成附合线路。4.3.2 施工平面控制网:采用全站仪测设,首先在G98点设站,测设A1,使用G97校核,在G97点设站,测设A2,使用G98校核。然后同另外两个标段控制点联测,同G96点形成附合导线,测量后进行平差,形成平面控制成果。 4.3.3 高程控制网:采用瑞士产Wild NA820水准仪测设,由G98引测至A1、A2和

37、两外两个标段的平台,与G96形成符合线路。测量后进行平差,形成高程控制成果。4.3.4 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布设完成后,项目部组织验收,合格后将本工程的测量技术报告及测量成果及时上报公司、监理、业主(如果需要),待批复签字、盖章后方可使用。5 施工测量控制本工程地下结构的施工顺序为:导墙开挖换填土、开挖导槽施作导墙。测量的主要任务是:使用经纬仪和全站仪控制地连墙、遮帘桩和锚碇墙等导墙的轴线,使用全站仪配合钢尺划分各段墙体,使用水准仪控制导墙顶面标高,使用全站仪测量灌注桩的轴线和位置。测量程序如下:首先利用控制点测设墙和桩的轴线控制点,各轴线上控制点如图示:D1、D2、D3、A1为地连墙轴线上

38、控制点,Z1、Z2、Z3、Z4为遮帘桩轴线上控制点,G1、G2、G3为灌注桩轴线上控制点,M1、M2、M3、M4为锚碇墙轴线上控制点。A1、Z4、M4和A2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平行于码头前沿线。开挖换填土时使用护岸上的轴线控制点,测设各条轴线,钢尺从轴线返尺放出开挖边线。开挖导槽施工导墙时,测设出中间和南端各轴线上控制点,控制导墙的轴线,钢尺从轴线返尺放出导墙边线,导墙顶面高程使用水准仪从控制点引测。导墙做好后,在顶面测出各段的分界线。成槽、下钢筋笼和浇注砼时,以导墙为基准进行测量控制。6 保证测量准确度和精度的措施本工程的测量内容主要为水平角测量、距离测量和高程测量,拟采用以下措施保证测量

39、准确度及精度:6.1 严格遵守水运工程测量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并根据我局的工程测量管理制度,由项目测量班组织放线测量。6.2 平面测量: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采用J2级经纬仪和全站仪,以两个半测回测右角取平均值为水平角测量值,两个半测回之间变动角盘位置。作业时,做好规范要求的经纬仪检验项目。6.3 距离测量:采用全站仪,测量时单向照射两项读数取平均值为距离测量值。轴线间范围内的测量采用普通钢尺,主要技术要求须满足水运工程测量规范,钢尺测量前需经过检验。6.4 高程测量: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并经复核后,在施工现场范围内加密水准点,高程测量的水准点应闭合。6.5 内业计算:平面控制网测量后,水

40、平角及距离应进行平差,并以平差后坐标反算的角度和边长等作为成果。内业计算中,角度取值应精确到0.1,高程取值精确到1mm。6.6 凡规定需由监理工程师复检的测量项目,测量放线后及时联系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检。6.7 做好测量仪器的常规检校和定期送检工作,保持仪器设备良好状态。6.8 做好各项测量记录、测量计算单的整理、保管,以备竣工归档。6.9 加强本标的平面控制网和水准网与相邻标的联测,确保顺利衔接。6.10 复测认可的轴线控制桩及平面测量桩应设置牢固醒目的标志,在施工中不定期或定期进行复核校准。7 工程施工配备的测量仪器:名称型号产地精度数量全站仪DTM-430日本2mm+2ppmm1全站仪TC1610瑞士2mm+2ppmm1经纬仪DJ2苏州21水准仪WILD NA820瑞士3mm38 测量人员组织测量放样及施工监测、控制贯穿工程施工全过程,为此成立专门的测量班,由具有实际施工经验的工程师负责,对本工程各部位进行平面和高程控制,并提供各阶段所需的测量资料。测量人员配置如下:测量工程师1人,测量技师1人,技工6人。第2节 试验控制1 检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