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 题
4、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时
授课日期
主备人
郑桂芳
复备人
赵红兵
高永巍
教 学
目 标
1、结识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对的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
重
难 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
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等
预习规定
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收集有关双龙洞的资料。
教师活动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旁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如何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并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导入新课
1、结识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对的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明确目的
1、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2、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规定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规定识记它们的字形。
3、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约意思。
4、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初读课文
5、自由朗读全文,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7、默读全文,规定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毕。)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互相补充或纠正不妥之处。
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谈谈自己的收获!
课内与课外相联系,学生介绍双龙洞,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学生认读
学生根据自学规定,自读自悟
自学后交流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听写生字词语
1、结识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对的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二、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景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三、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如何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灰暗,比外洞大,有双龙洞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欣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四、复述
规定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五、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互相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
3、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适极了。
复习生字词
指名读课文
读、思考、感悟
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找出关键词
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学生谈收获
句子练习
5
教
后
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