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1-1、 气体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有哪些主要方式? 1-2、 什么叫自持放电? 简述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1-3、 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 1-4、 极不均匀电场中有何放电特性? 比较棒板气隙极性不同时电晕起始电压和击穿电压的高低, 简述其理由。1-5、 电晕放电是自持放电还是非自持放电? 电晕放电有何危害及用途? 1-6、 什么是巴申定律? 有何种情况下气体放电不遵循巴申定律? 1-7、 雷电冲击电压下间隙击穿有何特点? 冲击电压作用下放电时延包括哪些部分? 用什么来表示气隙的冲击特性?
2、1-8、 什么叫伏秒特性? 伏秒特性有何意义? 1-9、 影响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因素有哪些? 提高气体间隙击穿电压有哪些主要措施。1-10、 沿面闪络电压为什么低于同样距离下纯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 1-11、 分析套管的沿面闪络过程, 提高套管沿面闪络电压有哪些措施? 1-12、 试分析绝缘子串的电压分布及改进电压分布措施。1-13、 什么叫绝缘的污闪? 防止绝缘子污闪有哪些措施? 2-1、 列表比较电介质四种极化形式的形成原因、 过程进行的快慢、 有无损耗、 受温度的影响。2-2、 说明绝缘电阻、 泄漏电流、 表面泄漏的含义。2-3、 说明介质电导与金属电导的本质区别。2-4、 何为吸收现象
3、, 在什么条件下出现吸收现象, 说明吸收现象的成因。2-5、 说明介质损失角正切值的物理意义, 其与电源频率、 温度和电压的关系。2-6、 说明变压器油的击穿过程以及影响其击穿电压的因素。2-7、 比较气体、 液体、 固体介质击穿场强数量级的高低。2-8、 说明固体电介质的击穿形式和特点。2-9、 说明提高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措施。2-10、 说明造成固体电介质老化的原因和固体绝缘材料耐热等级的划分。3-1 绝缘预防性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它分为哪两大类? 3-2、 用兆欧表测量大容量试品的绝缘电阻时, 为什么随加压时间的增加兆欧表的读数由小逐渐增大并趋于一稳定值? 兆欧表的屏蔽端子有何作用?
4、3-3、 何谓吸收比? 绝缘干燥时和受潮后的吸收现象有何特点? 为什么能够经过测量吸收比来发现绝缘的受潮? 3-4、 给出被试品一端接地时, 测量直流泄漏电流的接线图? 说明各元件的名称和作用。3-5、 什么是测量的正接线和反接线? 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试述测量时干扰产生的原因和消除方法。3-6、 画出对被试品进行工频耐压试验的原理接线图, 说明各元件的名称和作用。被试品试验电压的大小是根据什么原则确定的? 当被试品容量较大时, 其试验电压为什么必须在工频试验变压器的高压侧进行测量? 3-7、 为什么要对试品进行直流耐压试验? 试述交、 直流高压的各种测量方法。3-8、 简述局部放电试验的原理
5、和测量方法。3-9、 什么是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利用系数? 简述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工作原理。4-1、 分析分布参数的波阻抗与集中参数电路中的电阻有何不同? 4-2、 某变电所母线上接有三路出线, 其波阻抗均为500。( 1) 假设有峰值为1000KV的过电压波沿线路侵入变电所, 求母线上的过电压峰值。( 2) 假设上述电压同时沿线路1及2侵入, 求母线上的过电压峰值。5-1、 排气式避雷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试分析与保护间隙的相同与不同点。5-2、 试全面比较阀式避雷器与氧化锌避雷器的性能。5-3、 在过电压保护中对避雷器有哪些要求? 这些要求是怎样反映到阀型避雷器的电气特性参数上来的? 从
6、哪些参数上能够比较判别不同避雷器的性能优劣。5-4 某原油罐直径为10m,高出地面10m, 若采用单根避雷针保护, 且要求避雷针与罐距离不得少于5m, 试计算该避雷针的高度。5-5、 设有4根高度均为17m的避雷针, 布置在边长40m的正方形面积的4个顶点上, 试画出它们对于10m高的物体的保护范围。5-6、 试计算图5-20所示接地装置在流经冲击电流为40KA的冲击接地电阻, 垂直接地体为直径1.8cm的圆管, 长3m, 土壤电阻率为, 利用系数为0.75。6-1、 输电线路防雷的基本措施是什么? 6-2、 35KV及以下的输电线路为什么一般不采取全线架设避雷线的措施? 6-3、 某35KV
7、水泥杆铁横担线路结构如图6-6所示。导线弧垂为3m, 导线型号为LJ-50型; 绝缘子串由3XX-4.5组成, 其长度为0.6m, 50%放电电压为350KV; 水泥杆无人工接地, 自然接地电阻为20。试计算其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7-1、 变电所的直击雷防护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为防止反击应采取什么措施? 7-2、 阀式避雷器与被保护设备间的电气距离对其保护作用有什么影响? 7-3、 一般采取什么措施来限制流经避雷器的雷电流使之不超过5KV, 若超过则可能出现什么后果? 7-4、 说明变电所进线保护段的作用及对它的要求。7-5、 试述变电所进线保护段的标准接线中各元件的作用。7-6、 说明直配
8、电机防雷保护的基本措施及其原理, 以及电缆段对防雷保护的作用。8-1、 内部过电压的分类。8-2、 工频电压升高是怎样产生的。8-3、 影响由空载线路电容效应引起工频电压升高的因素。9-1、 列表比较各种操作过电压的产生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9-2、 消弧线圈的作用及消弧线圈补偿度的选择。9-3、 比较短路器灭弧性能对切除空载线路和对切除空载变压器过电压的影响。9-4、 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限制切合空载线路过电压的道理及操作时主辅助触头动作的顺序。9-5、 对用来限制操作过电压避雷器的要求。10-1、 铁磁谐振过电压是怎样产生的, 其与线性谐振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10-2、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是如
9、何引起基波铁磁谐振过电压的, 如何限制和消除。10-3、 产生断线过电压的条件是什么, 如何限制和消除。11-1、 什么是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 什么是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11-2、 输电线路绝缘子串中绝缘子的片数是如何确定的。11-3、 何为电气设备绝缘的BIL和SIL。22 泄漏电流是电介质中少量带电粒子在电场( 电压) 作用下形成的电导电流。这种电导电流是很小的( 为此冠以”泄漏”的名称) , 但在高压电下可达到能被检测出的数值。电介质对电导电流的阻力称为绝缘电阻。作用电压( 直流电压) 、 泄漏电压、 绝缘电阻三者的关系符合欧姆定律。电介质的电导过程表明电介质并非绝对不导电, 即绝缘电阻
10、不等于无穷大。当固体电介质受电压作用时, 除了有泄漏电流流过电介质内部( 称为体积泄漏电流) 外, 还有电流沿电介质表面流过, 这部分电流称为表面泄漏电流。绝缘试验中的泄漏电流测量是要测量体积泄漏电流, 并以此來判断绝缘状况的好坏, 若不采取措施消除表面泄漏电流, 实际上所测到的电流应是体积泄漏电流和表面泄漏电流之和。 23 电导过程是带电粒子在电场( 电压) 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导电流的过程。电介质的电导与金属导体的电导有两个本质的区别。其一是形成电导电流的带电粒子不同, 电介质为离子, 而金属导体为自由电子。因此电介质电导为离子性导体, 而金属导体电导为电子性电导。其二是带电粒子数量上的区
11、别, 在电介质中有少量带电质点, 而在金属导体中则有大量带电粒子。正由于两者带电粒子数差别悬殊, 才使两者电导受温度影响的结果决然不同。 24 电介质上加上直流电压后, 流过电介质的电流开始较大, 而后随时间衰减变小, 最后稳定于其一数值, 这一现象称为”吸收”现象。表面看起来似乎有一部分电流被电介质”吸收”掉了, 但出现”吸收”现象的实质是电介质在直流电压( 电场) 作用下, 电介质发生极化和电导过程综合的结果。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要发生极化过程和电导过程。由于极化过程, 就有有损极化对应的电流Ig。另外还有纯电容性电流Ic, 它表示无电介质时等值等值电容的充电电流。Ic存在时间极短, 很
12、快衰减至零。Ia经过一定时间( 时间长短与时间常数raca有关) 后也衰减至零, 而Ig不随时间的变化。经过介质的总电流为I=Ic+Ia+Ig, 将三个电流分量按时间相加就得到了总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見书p40图) , 从而说明了出现”吸收”现象的必然性。”吸收”现象是电介质在直流电压作用下发生的。另外, 若电介质的等值电容很小, 吸收现象不明显。 25 tan是表征电介质在交流电压作用下内部损耗特征的参数( 物理量) 。tan反映了电介质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导损耗、 极化损耗以及在电压( 电场强度) 较高时游离损耗的综合结果。Tan与外加电压、 频率无关( 指在一定范围内) , 与电介质尺
13、寸结构无关, 仅取决于内在的损耗特征。研究测量tan的目的不在于: 介质损耗掉了多少功率( 比其它原因引起的功率损耗, 其要小的多) , 而在于: 若介质损耗大, 将加速老化, 最终导致绝缘性能失去而造成绝缘故障。电压在一定范围内( 不是过高) , tan不随电压变化。但当电压过高时, 由于介质内部游离损耗而使tan增大。在工频电压下, 频率的变动( 50HZ左右变动) 不会改变tan值。但当频率变化很大( 数倍、 数十倍) , tan会受到频率变化的影响。在频率不很高时, tan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大( 单位时间内极化次数增多造成极化损耗增大) 。但当频率过高时, 由于偶极子来不及转向而造成极化
14、作用减弱, 使tan随频率升高而减小。温度变化对tan的影响随电介质的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中性或弱极性电介质的tan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于极性电介质, tan随温度的变化则要考虑电导损、 极化损耗随温度变化的综合结果。見书P44, tt1时, 两种损耗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因此tan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1tt2时, 电导损耗增大很快且超过极化损耗的减小, 因此tan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6 实际使用的变压器油是非纯的液体电介质, 其击穿电压过程与纯液体电介质是根本不同的。变压器油中在电极间一旦形成”气泡”通道, 由于气体击穿场强要比变压器油低的多, 因此就发生电极之间的击穿。”气泡”通道可由两
15、种途径形成。一种途径是油中原先存在的气泡中发生气体游离, 由于游离而得到的正、 负电荷向两电极方向运动而使气泡拉长, 当这种气泡增多并头尾相接贯通两电极时就形成气泡通道。另一种途径是油中水分或纤维分子受电场极化而顺电场方向排列, 当这些极化的水分或纤维分子排列成贯通电极的”小桥”, 流过此小桥的泄漏电流要比流过油中泄漏电流大, 发热增加, 从而使水分汽化或使用周围油汽化, 就在”小桥”周围形成气泡通道。 影响变压器油击穿电压的因素有: 1.油的品质。油的品质即油中所含水分。纤维。气泡等杂志的多少。含杂志越多, 油的品质越差, 击穿品质越低。 2.温度。温度对击穿电压的影响是经过油中悬浮状态水分
16、的多少( 在080时) 和油中含气量的多少( 在80以上时) 间接影响的。在大约80以下时, 温度高, 油中溶解状态的水分增加, 则悬浮状态水减少, 从而不易形成导致击穿的”小桥”, 击穿电压击穿就高。在大约在80以上时, 由于油中水分和油的汽化, 温度升高, 形成气泡增多, 易形成气泡通道, 击穿电压降低。 3.压力。压力增大, 油中溶解状态的气体增多, 从而使能形成气泡通道的自由气体减少而使击穿电压提高。 4.电压作用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形成气泡通道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电压作用时间越短( 如雷电冲击电压) , 击穿电压越高。 5.电场均匀程度。电场越均匀, 击穿电压越高。 27 一般固体电
17、介质的击穿强度( KV/cm) 要比液体高,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场强要比气体高。 28固体电介质的击穿有三种形式, 它们的击穿过程和特点比较如下: 29 提高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措施有: 1.改进绝缘设计。这主要从绝缘材料( 选用绝缘强度高的材料) 、 绝缘结构( 使绝缘尽量处于均匀电场中) 以及组合绝缘这三个方面來考虑。 2.改进制造工艺。使绝缘材料保持良好的先天绝缘性能, 主要是减少杂质、 气泡、 水分等。其中特别是所含气泡, 因不能采取措施补救( 如所含水分可经过烘干减少) 而埋下今后引起电老化的隐患。 3.改进运行条件。这主要是防潮和加强散热冷却, 这也是运行部门应注意的。 210 固体
18、电介质的老化主要主要有电老化和热老化两种形式。电老化的主要原因是介质内部气泡的局部放电。由于这种局部放电造成长期的机械作用( 带电粒子撞击固体介质) 、 热作用( 放电引起温度升高) 、 化学作用( 放电产生某些腐蚀性气体) 而使介质逐渐老化。热老化的原因是介质长期受热作用发生裂解、 氧化等变化而使机械和绝缘性降低。热老化的进程与电介质的工作温度有关, 不同介质为保证一定热老化进程( 运行寿命 ) 所允许的最高工作温度是不同的, 以这种允许的最高工作温度的不同, 固体绝缘材料被分成七个耐热等级。要注意的是: 每种耐热等级的最高允许温度并不是绝对不可超过的( 后果是寿命缩短) 。运行寿命 是指此
19、种耐热等级固体绝缘材料持续保持此最高允许工作温度时的运行寿命为 , 而一般电气设备不可能持续保持在此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下运行, 因此一般运行寿命可达2025年。 11 气体中带电质点是经过游历过程产生的。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 称游离能) 后成为正、 负带电粒子的过程。根据游离能形成的不同, 气体中带电质点产生有四种不同方式: 1.碰撞游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 游离能为中性原子( 分子) 碰撞瞬时带电粒子所具有的动能。虽然正、 负带电粒子都有可能与中性原子( 分子) 发生碰撞, 但引起气体发生碰撞游离而产生正、 负带电质点的主要是自由电子而不是正、 负离子。 2.光游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
20、, 游离能为光能。由于游离能需达到一定的数值, 因此引起光游离的光主要是各种高能射线而非可见光。 3.热游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 游离能为气体分子的内能。由于内能与绝缘温度成正比, 因此只有温度足够高时才能引起热游离。 4.金属表面游离方式 严格地讲, 应称为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电子, 因这种游离的结果在气体中只得到带负电的自由电子。使电子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的能量能够是各种形式的能。 气体中带电质点消失的方式有三种: 1.扩散 带电质点从浓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运动而造成原区域中带电质点的消失, 扩散是一种自然规律。 2.复合 复合是正、 负带电质点相互结合后成为中性原子( 分子) 的过程。复合
21、是游离的逆过程, 因此在复合过程中要释放能量, 一般为光能。 3.电子被吸附 这主要是某些气体( 如SF6、 水蒸汽) 分子易吸附气体中的自由电子成为负离子, 从而使气体中自由电子( 负的带电粒子) 消失。 12 自持放电是指仅靠自身电场的作用而不需要外界游离因素来维持的放电。外界游离因素是指在无电场作用下使气体中产生的少量带电质点的各种游离因素, 如宇宙射线。讨论气体放电电压、 击穿电压时, 都指放电已达到自持放电阶段。汤生放电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用公式表示时为 Y(es-1)=1此公式表明: 由于气体中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 撞击阴极, 此时已起码撞出一个自由电子( 即从金属电极表面
22、逸出) 。这样, 即便去掉外界游离因素, 仍有引起碰撞游离所需的起始有效电子, 从而使放电达到自持阶段。13 汤生放电理论与流注放电理论都认为放电始于起始有效电子经过碰撞游离形成电子崩, 但对之后放电发展到自持放电阶段过程的解释是不同的。汤生放电理论认为经过正离子撞击阴极不断从阴极金属表面逸出自由电子来弥补引起的电子碰撞游离所需的有效电子。而流注放电理论则认为形成电子崩后, 由于正、 负空间电荷对场强的畸变作用导致正、 负空间电荷的复合, 复合过程所释放的光能又引起光游离, 光游离结果所得到的自由电子又引起新的碰撞游离, 形成新的电子崩且汇合到最初电子崩中构成流注通道, 而一旦形成流注, 放电
23、就可自己维持。因此汤生放电理论与流注放电理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放电达到自持阶段过程的解释不同, 或自持放电的条件不同。汤生放电理论适合于解释低气压、 短间隙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过程和现象, 而流注理论适合于大气压下, 非短间隙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过程和现象。14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过程有两个不同于均匀电场、 稍不均匀电场中气体放电的特性: 1.持续的电晕放电 电晕放电是在不均匀电场中, 电场强度大的区域中发生的局部区域的放电, 此时整个气体间隙仍未击穿, 但在局部区域中气体已击穿。在稍不均匀电场中, 电晕放电起始电压很接近( 略低于) 间隙的击穿电压, 也观察不到明显的电晕放电现象。而在极
24、不均匀电场中则可观察到明显的点晕放电现象, 且点晕放电起始电压要低于( 或大大低于取决于电场均匀程度) 间隙的击穿电压。2.长间隙气体放电过程中的先导放电 当气体距离较长( 1m) 时, 流注通道是经过具有热游离本质的先导放电不断向前方( 另一电极) 推进的。由于间隙距离较长, 当流注通道发展到一定距离, 由于前方电场强度不够强( 由于电场不均匀) 流注要停顿。此时经过先导放电而将流注通道前方电场加强, 从而促使流注通道进一步向前发展。就这样, 不断停顿的流注通道经过先导放电而不断推进, 从而最终导致整个间隙击穿。3.不对称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极性效应 不对称极不均匀电场气体间隙( 典型电极为棒板
25、间隙) 的电晕起始电压及间隙击穿电压随电极正负极性的不同而不同。正棒负板气体间隙击穿电压要低于相同间隙距离负棒正板气体间隙距离负棒正板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 而电晕起始电压则相反。解释这种结点的要点是间隙中正空间电荷产生的电场对原电场的增强或消弱。判断间隙击穿电压高低看放电发展前方的电场是加强还是消弱, 而判断电晕起始电压高低则看出现电晕放电电极附近的电场是增强还是消弱。出现正空间电荷的原因是由于气体游离产生的正负带电粒子定向运动速度差异很大, 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很快向正极性电极移动, 而正空间电荷( 正离子) 由于移动缓慢, 此时几乎仍停留在原地从而形成正空间电荷。对于正棒负板气体间隙, 正空间
26、电荷的电场加强了放电发展前方的电场, 有利于流注向前方发展, 有利于放电发展。但此空间电荷的电场对于棒电极附近的电场是起消弱的作用, 从而抑制了电晕放电。对于负棒正板气体间隙, 情况则相反。这就导致上面所述击穿电压和电晕起始电压的不同。15 电晕放电与气体间隙的击穿都是自持放电, 区别仅在于放电是在局部区域还是在整个区域。若出现电晕放电, 将带来许多危害。首先是电晕放电将引起功率损耗好能量损耗, 因电晕放电时的光声热化学等效应都要消耗能量。其次, 电晕放电还将造成对周围无线电通讯和电气测量的干扰, 因用示波器观察, 电晕电流为一个个断续的高频脉冲。另外, 电晕放电时所产生的一些气体具有氧化和腐
27、蚀的作用。而在某些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场合, 电晕放电时所发出的噪音有可能超过环保标准。为此, 高压和超高压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应采取措施力求避免或限制电晕放电的产生。反过来, 在某些场合下, 电晕放电则被利用, 如利用冲击电晕放电对波过程的影响作用可达到降低侵入变电站的雷电波波头陡度和幅值。电晕放电也被工业上某些方面所利用而达到某种用途。16 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Uf是气体压力P和间隙距离S乘积的函数, 这一规律称为巴申电律。这种函数关系常见曲线表示, 气体总类不同, 电极材料不同, 这种函数关系的曲线也不同。巴申定律是由实验而不是经过解析的方法得到的气体放电规律。巴申定律的曲线是表示均匀电场气体间
28、隙击穿电压与PS乘积之间的关系, 它不适用于不均匀电场。另外, 巴申定律是在气体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得出的。对于气温并非恒定的情况应为Uf=F(d), 为气体的相对密度。17 在持续电压( 直流、 工频交流) 作用下, 气体间隙在某一确定的电压下发生击穿。而在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 气体间隙的击穿就没有这种某一个确定的击穿电压, 间隙的击穿不但与电压值有关, 还与击穿过程的时间( 放电时间) 有关。这就是说, 气体间隙的冲击击穿特性要用两个参数( 击穿电压值和放电时间) 来表征, 而气体间隙在持续电压作用下击穿特性只要用击穿电压值一个参数来表征。用来表示气体间隙的冲击特性的是伏秒特性。冲击电压作用下
29、气体间隙在电压达到U0( 持续电压下间隙的击穿电压) 值时, 气体间隙并不能立即击穿而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击穿, 这段时间称为放电时延。放电时延包括两部分时延: 1.统计时延 从电压达U0值起至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为止的这段时间。统计时延的分散性较大。2.放电形成时延 从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至间隙击穿位置的这段时延。18 同一波形、 不同幅值的冲击电压作用下, 气体间隙( 或固体绝缘) 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和放电时间( 或击穿时间) 的关系, 称为气体间隙( 或固体绝缘) 的伏秒特性。伏秒特性常见曲线( 由实验得到) 来表示, 因此也称伏秒特性曲线, 它就表征了气体间隙( 或固体绝缘) 在冲击电压下
30、的击穿特性。在过电压保护中, 如何能保证被保护电气设备得到可靠的保护( 或限制作用至电气设备绝缘上的过电压数值) , 就要保证被保护电气设备绝缘的伏秒特性与保护装置( 如避雷器) 的伏秒特性之间配合正确。两者正确的配合应是: 被保护电气设备绝缘伏秒特性的下包线始终( 即在任何电压下) 高于保护装置伏秒特性的上包线。19 影响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因素主要有二个: 1. 间隙中电场的均匀程度 间隙距离相同时, 电场越均匀, 击穿电压越高。2. 大气条件 气压、 温度、 湿度不同时, 同一气体间隙击穿电压也不同。气压和温度变化引起气体相对密度变化, 而气体相对密度变化使得间隙击穿电压变化。气压增大或温
31、度降低使气体相对密度变大, 自由电子容易与中性原子( 分子) 发生碰撞, 但不容易引起碰撞游离( 因碰撞前自由行程短, 动能积聚不够) , 因此击穿电压提高。湿度改变, 则改变了水蒸气分子吸附气体中自由电子的程度, 自由电子数目的改变使电子碰撞游离程度改变而使间隙击穿电压改变。湿度增大, 水蒸气分子吸附能力增强, 自由电子数减少, 电子碰撞游离程度消弱, 间隙击穿电压提高。由于这种吸附自由电子需一定时间而均匀电场放电过程又很快, 因此湿度对均匀电场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影响很小。海拔高度对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影响实际上也是经过气体相对密度来影响的。提高气体间隙击穿电压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1.改进电
32、场分布, 使电场变得均匀。具体措施有改变电极形状和采用电极屏障。要注意的是: 负棒正板气体间隙极间加屏障后不一定都能提高击穿电压, 这要看屏障的位置。2.消弱游离过程 气体击穿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游离, 若采取措施消弱这种游离过程当然击穿电压就提高了。具体措施是采用三”高”; 高气压, 高真空, 高绝缘强度的气体( 如SF6气体) 。110 沿面闪络是指沿面放电已贯通两电极。电极放入固体介质后的沿面闪络电压要比相同电极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低, 这是因为沿固体介质表面的电场与空气间隙间电场相比已经发生了畸变, 这种畸变使固体介质表面的电场更为不均匀。而造成沿面电场畸变的原因主要有: 1.固体介质与电
33、极间气隙中放电产生的正负电荷聚集在沿面靠电极的两端。2.固体介质表面由于潮气形成很薄的水膜, 水膜中正负离子积聚在沿面靠电极的两端。3.由于固体介质表面电压分布不均匀, 在表面电场强度大的区域中出现电晕放电。4.固体介质表面的不平整造成沿面电场畸变。111 套管表面的电场强度与表面斜交, 表面的电场强度可分解成与表面垂直的分量和与表面平行的分量,垂直分量比平行分量大许多。正由于表面电场的垂直分量较平行分量强, 因此其放电过程具有不同的特点: 1.首先在套管的法兰边缘处发生电晕放电, 随电压升高而变成线状火花放电。2.随着电压进一步提高到某一数值, 出现明亮的树枝状火花放电, 这种火花放电位置不
34、固定, 此起彼伏, 这种放电称为滑闪放电。滑闪放电是强垂直分量电场型沿面放电所特有的, 它具有热游离的性质。出现滑闪现象时, 放电仍未达到沿面闪络。3.电压升高至沿面闪络电压, 滑闪电压发展成侧面闪络。要提高套管沿面闪络电压, 能够从以下两个方面來考虑: 1.增大沿面闪络距离。要注意: 闪络电压的提高与闪络距离的增大不成正比, 前者提高的慢。2.提高套管的电晕起始电压和滑闪电压, 这能够经过采用介电系数小的介质和加大套管绝缘厚度从而减小体积电容來提高; 也能够经过靠近法兰处的套管表面涂以半导体漆以减小绝缘表面电阻來提高。112 绝缘子串由多片绝缘子想串联( 見书P30) , 每片绝缘子具有等值
35、电容C( 当然还有等值电导, 但电导电流比电容电流小的许多, 故被忽略) , 每片绝缘子的金属部分与铁塔间有分布电容Ce, 与导线间也有分布电容Cl( 分布电容的极间绝缘就是空气) 。若Ce和Cl都不存在, 每片绝缘子等值电容C上流过电流相等, 则每片绝缘子上的电压分布均匀( C上压降相等) 。实际情况是存在Ce和Cl, 由于Ce和Cl上的电流的分流作用使得各片绝缘子上的电压分布不均匀( 由于流过电流不相等而压降不相等) , 中间绝缘子上分到的电压小儿两头绝缘子上分到的电压小而两头绝缘子上分到的电压大。由于CeCl,由于Ce的分流作用要大于Cl的分流作用, 因此靠导线绝缘子上分到电压最大。为了
36、使绝缘子串电压分布均匀, 能够在靠近导线的绝缘子外面套上一金属屏蔽环( 称均压环) , 此均压环与导线等电位, 以此增大Cl, 从而使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均压性得以改进。113户外绝缘子在污秽状态下发生的沿面闪络称为绝缘子的污闪。污秽绝缘子的闪络往往发生在大气湿度很高等等不利的气候条件下, 此时闪络电压( 污闪电压) 大大降低, 可能在工作电压下发生闪络从而加剧了事故的严重性。防止绝缘子发生污闪的措施主要有: 1.清除污秽层 这要经过监测手段及时确定清扫的时间。2.提高绝缘子的表面耐潮性和憎水性 这是因为污秽绝缘子在受潮情况下闪络电压降低许多.具体可采用憎水性材料或绝缘子表面涂各种憎水性材料。3
37、.采用半导体釉绝缘子。3-1 对已投入运行电气设备的绝缘按规定的试验条件、 试验项目、 试验周期进行的定期检查或试验, 称为预防性试验。经过试验及早和及时发现设备绝缘的各种缺陷( 制照过程中潜伏的、 运输过程中形成的、 或运行过程中发展的) , 并经过检修将这些绝缘缺陷排除, 从而起到预防发生事故或预防设备损坏的目的, 所谓预防性的含义就在于此。电气设备绝缘的预防性试验可分为两大类: 1、 绝缘特性试验。也称非破坏性试验, 它是指在较低电压( 低于或接近额定电压) 下经过测量绝缘的各种特性( 如绝缘电阻、 介质损失角正切tg等) 的各种试验。由于试验电压低, 因此在试验过程中不会损伤电气设备的
38、绝缘。2、 耐压试验。耐压试验时, 在设备绝缘上施加各种耐压试验电压以考验绝缘对这些电压的耐受能力。耐压试验电压则模拟电气设备绝缘在运行过程可能遇到的各种电压( 包括过电压) 的大小和波形。由于耐压试验电压大大高于额定工作电压, 因此在试验过程中有可能( 但不一定) 对绝缘造成一定的损伤( 即破坏) , 并有可能使原本有缺陷但可修复的绝缘发生击穿。因此, 尽管耐压试验较绝缘特性试验更为直接和严格, 但须在绝缘特性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3-2 用兆欧表测绝缘电阻实质上是测流过绝缘的电流并将此电流值转化为电阻值从兆欧表上直接读出。当绝缘等值电容量较大时, 由于吸收显现( 电流由大变小并趋于一稳定值)
39、 较为明显, 因此兆欧表读数由小逐渐增大并趋于一稳定值。出现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绝缘介质在直流电压作用下发生极化、 电导过程的综合结果, 具体解释见2-4题解答。兆欧表屏蔽端子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消除测量过程中表面泄漏电流引起测量误差( 使测得绝缘电阻偏小) 。采用屏蔽端子后, 表面泄漏电流经屏蔽端子直接流回直流发电机( 见书P35图) 而不再经过电流线圈, 这样就消除了表面泄漏电流。3-3吸收比规定为测绝缘电阻时60秒时读数与15秒时读数的比值, K=?。对于等值电容量叫大电气设备的绝缘, 能够根据吸收比K的大小来判断绝缘是干燥还是受潮, 这是因为: 绝缘干燥时, 泄漏电流分量ig很小, 在
40、15秒时的电流i=ic+ia+ig, 要比在60秒时的电流i=ig要大许多, 这样K=就较大( 一般大于1.3) ; 而若绝缘受潮, 泄漏电流分量? 要比干燥时大, 在15秒时的电流比60秒时的电流相对大得要少一些, 这样K=就较小( K1.3) 。3-4 被试品一端接地( 如被试对象为电气设备对地绝缘) 时, 测量直流泄漏电流的接线图如书P75图3-22所示。试验变压器T为升压变压器以获得交流高压。调压器T1调节加至试验变压器低压绕组上的电压以从高压绕组获得试验规定所要求的电压。试验所需的高压直流电压由高压交流整流而得, 一般用高压硅堆经半波整流而得到。当所需试验电压较高时可采用倍压整流或串
41、级直流整流线路获得。图3-22中的C为滤波电容器, 当被试品等值电容CX较大时, CX就兼作滤波电容而无需另外加C。保护电阻RO的作用是限制试验中万一被试品被击穿时的短路电流以保护试验变压器、 整流硅堆, 以及防止避免被试品绝缘损坏的扩大。微安表是用来测量泄漏电流的, 由于于此时被试品一端已接地, 因此微安表只能串接于被试品的高电位侧, 微安表及微安表被试品的高压引线须采用屏蔽接法以使微安表至被试品间高压引线的对地漏电流以及被试品的表面泄漏电流不经过微安表。要注意屏蔽层对地处于高电位。另外还要注意: 凡是直流试验( 直流泄漏, 直流耐压) , 试验电压都是对地负极性的电压, 为此硅堆整流方向不
42、能接错。3-5 采用正接线测tg时, 电桥本体对地处于低电位, 如书P57图3-4所示。采用反接线测tg时, 电桥本体对地处于高电位, 如书P58图3-5所示。正接线适用于被试品CX一端不接地或虽一端为外壳但被试品可采用绝缘支撑起来( 如在试验室中) 的场合, 而反接线则适用与被试品一端接地的场合。由于现场电气设备绝缘一端( 铁芯和外壳) 都是接地的, 因此现场试验时都采用反接线。在现场测量tg时可能会受到交变电场和磁场的干扰, 一般电场干扰影响较大。为消除外电场的干扰, 可采取两种具体措施, 一是移相法, 二是倒相法。两种方法都能够消除电场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倒相法时, 根据正相、 反相两次
43、测量结果由tg=计算求得) , 但采用倒相法比较简便( 无需移相设备) , 实际上往往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tg=) 。交变磁场对tg测量的影响主要经过检流计来影响。消除这种磁场影响的措施是经过检流计极性转换开关( 将检流计正接及反接) 测量两次, 然后取两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3-6 工频交流耐压试验原理接线图如书P65图3-12所示。试验变压器T2为升压变压器以获得工频高压。调压器T1调节试验变压器初级电压以使试验变压器高压侧电压达到规程规定的试验电压值。保护电阻r起到保护试验变压器在被试品万一被击穿或闪络时不受损坏, 这种作用不但用于r的接入而限制了被试品击穿或闪络后的短路电流, 而且
44、限制了在此过程中试验变压器内部的电磁振荡而保护了试验变压器绕组的纵绝缘( 匝间或层间绝缘) 。保护球隙F用以限制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电压, 其放电电压可整定为试验电压的1.11.15倍。R为球隙的保护电阻, R限制球隙放电时的电流从而避免球隙表面烧毛。工频交流耐压试验时所加的试验电压应根据不同电压等级按规程确定。规程中所规定的试验电压值不但考虑到电器设备绝缘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受到的工频过电压, 而且考虑到可能受到的雷电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 特别是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气设备, 经过工频交流耐压试验间接地考验了绝缘耐受内外过电压的能力。当被试品等值电容量较大时, 工频交流耐压试验的试验电压不
45、能在低压侧测量后按试验变压器的变比换算至高压侧, 而应该在高压侧的被试品上直接测量。见书P70图3-15, 若在低压侧加上按试验电压折算到低压侧的应加电压, 即加上电压, K为试验变压器的变比。当被试品等值电容量很小, 则高压侧电流( I1IC=UCX) 很小可忽略, 高压侧接近开路, 高压侧被试品上电压接近U试。当被试品等值电容量较大时, 高压侧电流I1IC不能忽略。此时, 在高压侧回路中U1为试验变压器高压绕组中的感应电势, 其数值等于高压侧的开路电压。按变比的定义, 当低压侧加上? 的电压时, U1就等于U试。根据高压侧回路的等值电路及相量图( 见书P70图3-16) , 可见此时实际作
46、用在被试品上的电压已大大超过试验电压U试, 这就是”容升效应”。由于工频耐压试验电压已大大高过额定工作电压, 因此这种实际试验作用电压的”过量”( 超过规定的试验电压) 将导致电气设备绝缘的不必要的损坏。为避免此种情况, 就需在被试品两端间进行高压测量。3-7 进行直流耐压试验主要是处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 1、 直流电气设备的耐压试验。为考虑设备绝缘耐受各种电压( 包括过电压) 的能力, 这与交流电气设备的工频交流耐压试验想对应。2、 替代工频交流耐压试验。有些交流电气设备的等值电容量较大( 如电容器、 电缆) , 若进行工频交流耐压试验则需要很大容量的试验设备而不容易做到, 为此用直流耐压
47、试验替代, 当然试验电压值须考虑到绝缘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的击穿强度要比在交流电压下高这一特点。3、 旋转电机绕组端部的绝缘试验。对于绕组端部绝缘的缺陷, 采用工频交流耐压试验不易发现而采用直流耐压试验易发现。4、 结合直流泄漏试验同时进行。直流耐压试验和直流泄漏试验都采用直流电压, 只不过电压高低不同, 因此在进行直流泄漏试验时, 可同时进行直流耐压试验, 并可根据泄漏电流随所加电压变化的不同特点来判断绝缘的状况。直流高压可用以下几种方法测量: 1、 用球隙测量。直流有脉动时测到的是有效值。2、 用静电电压表测量。直流有脉动时测到的是有效值。3、 用高阻值电阻串微安表测量。直流有脉动时测到的是平
48、均值。4、 用高阻值电阻分压器测量。直流有脉动时测到的是平均值。工频交流高压可用以下几种方法测量: 1、 用球隙测量。测量工频交流电压的幅值。2、 用静电电压表测量。测量工频交流电压的有效值。3、 用电容分压器配低压仪表测量。测量何种值取决于低压仪表。4、 用电压互感器测量。3-8 局部放电可采用电气或非电气的方法进行测量。在各种电气检测法中用得最多的方法是脉冲电流法。脉冲电流法经过检测视在放电量q, 并以其大小来反映局部放电的强弱。局部放电的等值电路如书P62图3-9所示。气隙F放电( 即绝缘中的局部放电) 时, 使气隙上电压( 即C0上电压) 从UF降至US, 气隙放电的电荷量( 真实局部放电量) qs( CO+C1) ( UF-US) 。但qs无法测得, 这是因为CO、 C1无法测得。由于气隙F的放电会引起被试品上( 即C2上) 电压变动了U, U能够经过测量回路测得, 这样被试品上等值放电量( 称为视在放电量) q就能够由q=( C1+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