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太湖环境治理工程系统思维演进与复杂系统范式转移_盛昭瀚.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9913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湖环境治理工程系统思维演进与复杂系统范式转移_盛昭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太湖环境治理工程系统思维演进与复杂系统范式转移_盛昭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太湖环境治理工程系统思维演进与复杂系统范式转移_盛昭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摘要:太湖流域是我国长三角地区一个重要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复合型巨系统,太湖水环境治理是一项社会型复杂环境系统工程,是落实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全景式展现了自20世纪90年代起太湖流域环境治理工程系统思维演进的生动画卷;总结和提炼了太湖环境治理从“治污”、“治水”到“共治”、“共生”的系统理念升华以及从“物理型”、“单体型”治理向着“社会型”、“经济型”、“法治型”、“生态型”、“和谐型”的协同路径拓展。本文还在太湖环境治理工程时代性进步基础上,进一步反思了当前太湖治理工程面临的各种复杂性挑战,并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复杂整体性思维,分析和提出了基于复杂系统思维范式转移开展太湖

2、治理变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归纳凝练了新形势下太湖治理变革的组织、市场化机制、数智赋能等重点。关键词:太湖环境治理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复杂系统管理思维范式转移一、引言长期以来,太湖流域水环境对我国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保障与支撑作用,同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太湖流域的城市化进程及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速,太湖水环境问题逐渐突出。1995年初步统计,太湖全流域骨干河道污染长度占78.6%,2/3的湖泊处于中度富营养以上程度,水污染引发的流域水质型缺水矛盾日益尖锐,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百姓生活均受到重大影响。在此严峻形势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开展了大规模和持续的太湖水环境治理工程(以

3、下简称太湖治理)。自 1996年国家正式启动太湖治理工程起,太湖治理已经整整走过了 27年,纵观太湖治理历程,太湖治理取得了重大成就。与此同时,我们也深刻感受到,太湖治理正进入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触及的问题矛盾层次逐渐加深。特别是,当前太湖治理面临着“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经济增长转型升级期”、“治理攻坚克难期”三期叠加带来的巨大挑战,治理要求更高、工作难度更大,很多体制机制类治理弱点、治理赋能不足和不均衡现象逐渐凸显与严峻(盛昭瀚、于景元,2021)。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当前太湖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提出新时代太湖治理变革的新思维,为高水平治理太湖提供新的理论动能。回顾国家太湖治理工程启动至

4、今,太湖治理历程不仅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思维的不断与时俱进,还体现了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各级政府与人民群众以太湖治理实践为导向,不断探索并逐渐形成一条充分体现我国国情的区域性湖泊流域治理的成功道路。基于以上基本认知,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太湖治理重要举措的系统思维演进、太湖治理的成果和经验,进而根据当前太湖治理的现实与面临的新挑战,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提出基于复杂系统思维范式转移的新时代太湖治理变革要点。二、太湖治理工程概述(一)太湖治理工程的基本认知太湖流域水环境作为一个高度开放、大时空、多层次、多尺度与深度不确定性的复杂巨系统,包括了自然、太湖环境治理工程系统思维演进与复杂系

5、统范式转移*盛昭瀚陶莎曾恩钰俞俊英庞欣怡常河赵楠*本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No.92046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72101111、No.71871113)的资助。陶莎为本文通讯作者。太湖环境治理工程系统思维演进与复杂系统范式转移管理科学与工程-208DOI:10.19744/ki.11-1235/f.2023.0023管理世界2023年第2期生态、经济、社会、法制与人文等子系统以及各子系统间的复杂耦合关联。太湖治理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具体是对太湖水环境开展有目标、有组织、有规划的环境治理活动,以增强太湖流域社会经济生

6、态环境系统的复杂整体性及整体有序性、缓解水环境问题对流域的负面影响以及阻断水环境问题态势继续向负面方向演化。太湖治理需要解决的问题类型多样、异质并呈复杂整体性,需要多措并举、统筹兼顾。与一般小地域、相对简单的环境治理相比,人们对太湖流域治理工程的属性认知及相应的治理体系设计更需要确立复杂系统思维范式转移,表现为一个不断深化的复杂整体性治理的递进过程。太湖治理工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指的是采取符合生态规律的办法和措施,实现人、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和谐,缓解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改变人类社会发展可能造成的资源枯竭、污染严重、生态失衡等状态。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性

7、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被这一整体性战略所主导。一方面,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进步,整体性生态文明将不断提升,生态文明自觉性将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将不断涌现出新的思维;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占用以及彼此各类冲突也往往日趋严重,导致国家要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与时俱进的适应性调整,以弥合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强彼此的协调性,这一相互推动和促进的博弈共生关系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思维演变的动力学机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内在规律,着力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处理好经济发展

8、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将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关系作为逻辑起点,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待自然环境的变化发展,把握发展内在规律,因此,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太湖治理工程的重要举措表现出其系统思维不断演进深化、与时俱进的基本规律。(二)太湖治理举措的系统思维演进太湖治理举措是太湖治理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刻体现出这一工程的实践特征,基于此,结合太湖治理工程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而演进这一基本认知,我们不难理解,在近三十年的太湖治理历程中,太湖治理举措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政方针引导下,始终与时俱进。图 1 展

9、示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太湖治理主要举措。下面结合太湖治理主要举措的介绍进一步对其内在的系统思维演进主线进行梳理。1996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第一次会议,太湖治污攻坚战正式打响。起初,由于流域水环境恶劣的严峻形势,太湖治理主要聚焦于如何管控社会经济系统对水环境系统严重的污染物输送,以“治理老污染,控制新污染”为行动方针,通过行政惩罚等方式减少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对水环境系统污染输入量。在这一直接目标下,工程硬系统的建设自然成为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治理手段。其中,太湖污水处理工程是长期以来不断持续化的建设重点,此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1998年“零点行动”采取的截污控源策略,

10、对 2087家污染企业进行污染整改、关停大行动。其后,随着对污染源排查结果的逐渐清晰,以源头防控为导向,太湖治理焦点实现了战略性转移,从城市走向农村,由控制工业点源污染转向工业点源、农业及生活垃圾面源污染并控,并通过不断推进环太湖产业转型升级,尝试构建全过程治理工程体系。这一阶段的治理举措初步体现了对于太湖流域社会经济系统与环境自然系统的潜在冲突关系所进行的底线思维分析与管控,通过相对直观的管控手段强调了两大系统整体关联底线阈值的重要性。但是,经过几年的治理,太湖水质始终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因此,为了深化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之间相适应的新路径,开始在举措上对环境系统支撑能力、总体环境容量以及自然

11、环境系统承载阈值等复合系统整体形态进行了内部结构的关联分析以及重构优化,相应提出了太湖治理“防治污染与环境保护并重,加强生态修复”这一更为科学化、系统化的系统思维,并尝试运用多元化的治理手段提高治理效能。具体的说,2001年,太湖治理在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的政策指引下,先试行而后全面推行了排污许可证制度,并尝试引入市场机制,进行排污权有偿分配和交易试点工作;在工程建设领域,2002年太湖依托-209大型水利工程实行“引江济太”工程,通过加快水体流动,缓解水体压力以促进流域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在科技创新方面,太湖实施了重大技术研发工程,国家 863“十五”重大水专项“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

12、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研究等。这一阶段的举措初步形成了太湖流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大时空尺度下动态相互关联关系的基本界定,在服从生态系统自修复规律的同时对社会经济发展给予适度管控。虽然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但太湖污染的“本质性问题”依然存在,2007年太湖发生的蓝藻爆发事件对流域生产、群众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太湖治理成为支撑流域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生活的重大现实需求。在深入分析太湖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多层次、多维度、多尺度与多形态的内在复杂关联性后,太湖治理举措进一步确定了基于调控和优化治理工程内部关联与结构的系统思维。太湖治理以更加多元化、整体性的措施践行“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治理思维

13、,保证了治理过程中众多要素关联之间的整体协调性。首先,通过组织结构的优化提升治理执行力的有效性,面对“九龙治水、多头管理”难题,2007年,太湖流域探索建立了“河长制”,通过深化治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尝试破解河流治污的一些困局;其次,以市场化机制和经济手段保障治理可持续性,2008年,秉持着让“排污者付费,治污者赚钱”的治理思维,太湖流域正式启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试点工作,并逐步建成排污权动态数字交易平台。同年,江苏在太湖流域率先推出的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在流域的上下游之间形成“谁污染、谁付费补偿”新机制,以改善河流交界处存在的“扯皮”问题。进一步,为了协调多地治理工作把控好治理复杂性,成

14、立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为协调苏浙沪两省一市的治理工作提供了组织制度保障。由此可见,这一阶段的举措更加关注太湖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内部各类关联的协调性,通过搭建多元化治理体系架构增强了治理有序性与效能的整体性。随着太湖治理的不断深入,对于太湖流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复杂整体性的认知不断有所提升,太湖治理重心向治理工程“硬系统”与治理制度等“软系统”相结合方式转移,通过不断完善治理制度体系,强化对太湖治理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增强治理内生动力。图1 太湖治理的主要举措太湖环境治理工程系统思维演进与复杂系统范式转移管理科学与工程-210管理世界2023年第2期在综合性法规

15、方面,2010年国家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流域管理综合性行政法规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在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衔接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和突破,为太湖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在治理机制方面,同年制定的环太湖五市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动了环太湖城市政府在治理太湖方面的合作与协同。在责任制度方面,2012年在河长制基础上首创“断面长”制,断面是水流域在某一个时空节点下水环境全景性形态的表征,“断面长”制的建立不仅在落实治理责任上进一步强化了对水体动态性特征的综合考核,同时对水体水质形成与演化特征给予了整体性的管控。在经济制度方面,2014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双向补偿

16、”制度,将单向补偿变为双向补偿,在跨界水体生态补偿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经济政策与手段。在这一阶段,治理举措进一步综合化和整合化,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治理体系,基于对太湖流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复杂整体性认知的逐步提升,通过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及深化制度执行力,为整体性治理夯实体制机制基础。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系统的共生关联性被进一步揭示和升华,近年来,太湖治理同样迈上了新台阶,从更深刻、更全面的复杂系统思维出发,强调治理的整体性和全过程,不断推进多元共治、协同治理与生态绿色一体化。例如,2015年环太湖城市水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制定,为环太湖城市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开创流域

17、协同治水新模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 的制定进一步开启了太湖流域联保共治的新格局;突发水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则为应对突发水事件提供了保障。此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广泛和迅速地在太湖协同治理中得到应用。2017年太湖管理局建立了信息化工作双周例会制度,制定“智慧太湖”顶层设计和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启动“智慧流域”试点建设。为实现“智慧太湖”和流域水利现代化的治理目标,太湖治理在科技创新的投入和应用上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在水质监测、水质动态评价、智能调度等方面积极应用云平台、4G 网络、移动端互动等互联网技术,构建起水量水质信息采集系统、工程信息监测系统、

18、通信传输网络、水资源监控与保护预警中心等重要信息监测平台,有效提升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和决策水平。这一阶段的举措深化了“流域一盘棋”系统思想,借助数智技术进一步把握治理体系内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关联性与复杂性,强调治理功效的整体性与协同性。综上可以看出,太湖治理积极推进实践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水环境治理以鲜明的实践特色,一些举措不仅发挥了重要的实际作用,并对全国湖泊流域治理政策的完善和深化起到了先行示范与“探路石”的作用。回顾二十多年来太湖治理一系列重要举措的有序进展,不难看出,起初,由于环境污染态势的严重性和治理的紧迫性,主要以资源节约和治理排污为重要抓手,并依赖生态系统自修复、自调节功能,遏

19、制生态系统资源再生能力退化趋势;之后,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性思维的引领下,经历了从强调“治污”到强调“治理与保护并重”与“全民共治、统筹协调”;从抓凸显、离散的污染问题逐步深入到系统、综合与源头治理;相应的治理举措也呈现多元化趋势,逐渐融入行政、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和逐步体系化、整全化。综上,太湖治理的系统思维演进图如图2所示。总体上看,二十多年来的太湖治理举措演进呈现出从坚持底线思维,以截污控源为主线到进一步考虑环境容量承载、规划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同步的“治水”、再到协同政府、企业、民众等多方主体,基于多元化治理框架强化执行力的“共治”、直到当今的“和谐共生”为目标,着力构建整体性环境治

20、理体系,统筹水林田湖草各要素,向着生态绿色一体化的“共生”不断与时俱进的演进路线。太湖治理举措也从起初的“物理型”、“单体型”治理向着“社会型”、“经济型”、“法治型”、“生态型”、“和谐型”绿色、可持续复杂整体性治理拓展和升华。(三)太湖治理的成果经历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太湖流域治理取得一定成绩,最显著体现在太湖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由图3、图4可以看出,截至2020年,太湖流域的评价河流中水质达到或优于类的河长占比达到59.8%;湖体考核指标较二十年前均有大幅改善,太湖总体水质由劣V类提升到IV类水,22条主要入太湖河道中有17条更是达到或优于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由中度富营养状态改善为轻

21、度,并且太湖连续 14年实现了“确保饮用水-211安全、确保太湖水体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的两个确保治理目标,正在逐渐恢复昔日鱼翔浅底、碧波荡漾的美景。除此之外,太湖治理在其他多个方面也都取得显著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供水安全得到保障。以太湖为水源的城市实现“双源供水”和自来水深度处理“全覆盖”,基本形成以长江、太湖太浦江黄浦江、山丘区水库及钱塘江为主,多源互补互备的供水水源布局。通过流域综合治理骨干引排工程的建设,成功应对太湖北部湖湾蓝藻爆发、太浦河锑浓度异常等突发事件,形成高效的引排水利工程网络体系,10 年来通过望虞河引水入流域 144.7 亿 m3,入太湖 65.2 亿

22、m3,通过太浦河向下游供水 151.5 亿m3,有力保障了流域水资源供给,使得主要太湖取水口水域的水质保持优良,保证太湖流域居民饮用水安全的稳定性,同时流域水资源配置体系得到完善,既增加了太湖流域水环境容量,又为太湖水生态自我修复创造了条件(尤珍,2022)。(2)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经过 20 年的治理后,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加快了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推动了图2 太湖治理系统思维演进图图3 太湖治理成效太湖环境治理工程系统思维演进与复杂系统范式转移管理科学与工程-212管理世界2023年第2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经济运输结构的调整优化,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持续上升。苏、浙、沪等三省市持续推进产

23、业结构明显优化,流域内大力发展战略新兴行业,2007 年以来高新技术行业产值增加了117%,传统重污染行业产值所占比例下降约 10%,初步形成了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的双赢发展格局。(3)综合治理能力提高。太湖流域生态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湖滨湿地带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显著提高,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各省市实现多地生态协同保护,将污染园变为生态园,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环保模范城市群和生态城市群。太湖流域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太湖污染负荷与水环境容量动态平衡基本实现,城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生活垃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多地对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5万吨/日,农业面

24、源污染通过推进农药化肥减施等得到有效控制,氮磷利用效率提高。实现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头控制和生态修复、生态建设同步进行。(4)健全各类制度法规。太湖流域在二十年内不断修订各项法律法规、治理规划,完善治理机制。国家和省市治太方案以及各专项规划方案组成一套规划系统,有机整合了各地区、各行业治污需求,从规划源头扭转了环保等少数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并且通过不断完善太湖治理市场机制、管理保障机制、协作机制等等,为实现多方共治、打破“九龙治水”的局面、更好实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提供可靠保障。(5)科技攻关取得成效。为加快破解流域重大水利科技问题,太湖流域汇聚资源、集中力量,太湖局与拥有雄厚科研实力

25、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等等建立协同创新研究平台,聚焦防洪、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水利信息化、综合管理、工程技术等7个领域、21个方向、49个重点、121个问题要点,开展各类水利科研计划项目十多项,项目成果直接为优化引江济太水资源调度、太湖水生态保护与管理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四)太湖治理的基本经验在上文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太湖治理形成了多方面宝贵经验,主要可总结为以下4个方面。第一,深化流域系统认知,持续递进提升。面对太湖流域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多年来太湖治理扎根实践,将突出问题作为主要导向,贯彻落实国家、地方的规划方案,并根据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更新治理思路、治理目标、治理措施,提高太

26、湖流域环境治理内生动力。在认知层面,治理主体对于太湖水环境认知及其治理活动管理的系统思维不断深化,从单纯治污向治污、治水、治岸、治人一体化系统化迈进。在实践过程中,逐渐重视工程、经济、法制、组织等多方面综合性治理。例如在法制保障方面,通过颁布综合性行政法规、治理总体规划等等,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各项措施规范化、制度化,把制度改革与完善作为引领太湖治理的战略基点,通过制度创新保障太湖治理成果。第二,统筹发挥各方力量,重视协同治理。太湖流域地域广宽、河网密布纵横交错,太湖作为一类“公地”,其治理工程与流域社会经济紧密关联,并构成社会经济水流域复合系统,太湖流域越来越重视协同化治理的重要性,从组织结

27、构、科技攻关、治理主体等多方面践行协同治理理念,沿湖各城市不断尝试打破行政界线,两省一市一体化协同治水的共识越来越强烈,成立多地联席会议、联防联控协作机制等,基本形成了三地治水整体协同化的新局面。此外,成立的流域水科学研究机构,汇集多方力量、多种学科,共同攻克太湖治理技术难图4 20032020年太湖流域河流水质状况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13题,并不断丰富参与治理主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第三,拓展太湖治理手段,探索市场机制。在实践中,太湖流域治理手段不断拓展,在治理工程方面,太湖流域全面控源减污,将生态理念融入各类治理工程建设,在工业

28、、农业及城市等领域针对性地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太湖治理不只依靠政府行政作用,还大力探索推行市场机制,太湖流域自 2004 年起持续尝试市场手段,重视运用治理体系中的市场机制,不断探索、创新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各种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形成健康有序的市场机制,使太湖治理迈上新台阶。第四,吸收先进技术应用,提升数智治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太湖治理不断吸收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在污水处理、蓝藻打捞处理利用、水质监测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降低了治理成本,还让治理更加高效、更加智慧。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化,数智技术迅猛发展,太湖治理不

29、断探索谋划符合实际的数智赋能手段,推进多方面的数智化转型升级,提高了太湖治理信息流通速度与流域水环境治理能力,为太湖高水平治理提供新的强大支持和保障。三、太湖治理面临的新挑战和思维范式转移(一)太湖治理面临的新挑战与反思1.太湖治理面临的新挑战从上述太湖治理历程不难看出,太湖经过多年治理取得了巨大成绩,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太湖治理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告诉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这对今后太湖治理

30、提出了高水平治理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的新挑战。具体的说,虽然太湖流域水质正在稳中趋好,但是也要看到水质改善的“边际效益”在递减,太湖治理正进入一个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总磷等个别指标降幅空间有限,成为制约太湖流域水质改善的最大短板,相关学者也提出警示,太湖的“藻型生境”仍未根本改变。此外,许多体制机制类的治理弱点以及治理机理性动能不足和不均衡现象逐渐凸显与严重,亟需市场化和数智化为太湖治理的持久发力提供新动能。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太湖水环境治理为应对上述挑战必须进行反思和进一步确立更深刻的系统思维范式转移。2.太湖治理主要反思太湖水环境在多年治理之后仍然存在上述严峻的现实问题,说明了太湖水环境是一个

31、具有高度开放与深度不确定、多尺度、多层次、多机理的复杂巨系统,而治理系统性动能不足,需要我们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站位高度,认真总结当前太湖治理思维与体制,深刻反思并进一步确立太湖治理本质属性的认知变革。下面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思维本质内涵和当前太湖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说明需要深刻反思并进行相应变革的几个基本方面。(1)系统认知局限。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思维的出发点是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整体性,这决定了湖泊水环境问题需要运用复杂整体性思维来看待。湖泊水环境问题虽然表象是“湖泊病”,但是实质是“社会病”。人是水环境“社会病”的始作俑者,又是治疗“社会病”的治疗者。然而,由于治理主体存在认知水平和实践能

32、力不足的困境,故而经常凭据自身的直观感受与有限经验做出决策,并用简单性思维或者一般系统性思维来看待、分析和处理太湖水环境及治理中的复杂整体性,或者仅仅用还原论方法来处理治理中还原论不可逆性的问题,这就出现了对治理问题本真性认知的缺失或错位,最终导致其行为结果违背了水环境客观存在的复杂规律。(2)组织协同不力。协同攻关的组织运行机制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保障,这意味着必须构建决策权威、协调恰当的组织协同运行机制作为太湖治理工程实施的有效保障。然而,现阶段行政区划的分割使太湖环境治理工程系统思维演进与复杂系统范式转移管理科学与工程-214管理世界2023年第2期太湖治理多主体之间的力量分散,缺

33、乏高效协同的组织运行机制和法律规范的约束。而多元治理主体的价值偏好也导致太湖治理各主体间存在利益壁垒或信息壁垒。这些情况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太湖治理组织的协调与协同力。(3)市场机制不足。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市场机制的力量。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一部分的环境治理工程,太湖治理中的净水、污染水和治理水都涉及到水产权、产权的配置与转让,所以水治理是一类特定的经济交易与市场行为,因此,水治理机制中应该包含一定的市场机制设计来充分体现水资源的“经济性”,如水资产归属、定价、治理成本与补偿核算机制、水环境资产化、确权与交易等。但目前的治理还主要依靠行政权力与法规,相对缺失市场机制与价值规律的功效。(4)技术应

34、用面不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需要重点运用先进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因此,太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等,通过广泛的现代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对水环境问题的深度分析和治理方案效能的提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的太湖治理中,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切实应用还不够普遍、深入和系统化,未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太湖治理的高水平赋能作用。因此,今后太湖治理需要加快提升智改数转的速度,通过数智赋能推动太湖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非常重要和令人振奋的是,习近平总书记(2022)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

35、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系统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这也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对太湖治理工程下达的新的战斗号令,将指引我们把太湖治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思维高度与科学层次,在整体上实现太湖水环境治理的复杂系统思维范式转移。(二)太湖治理复杂系统思维范式转移1.范式转移概述一个有一定历史与积淀的科学范畴或领域,除了具有同一类关联度较高的论域与科学问题外,还有该领域学者普遍认同的基本思想、基本学理、基本方法与话语体系,并有大量成功范例佐证其正确性与有效性,从而保证了该范畴或领域的连绵不断

36、的学术生命力,对此,我们就认为该范畴或领域形成了一种科学研究范式。“范式”作为科学概念的基本原则可以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3 个层次表现出来,分别回答了事物存在的真实性问题、知者与被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研究方法体系问题。这些理论和原则对特定的科学家共同体起了规范作用,协调他们对领域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一个科学领域如果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例如,对象属性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对象的看法有了重大转变等等,将会导致原有稳定的范式不再具有提供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能力开始变弱,与此同时,如果有一个新的适应性范式出现了,这就是所谓的范式转移。因此,所谓“范式转移”是指一个学科领域里由于出现了新的挑

37、战或者学术成果,打破了原有的共识或者法则,从而会使人们对该学科的很多基本思维、理论与方法做出重大调整(盛昭瀚,2022)。2.太湖治理思维范式转移及其要点太湖治理思维范式主要是指人们关于太湖、太湖治理本体、问题与行为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即通过对太湖水环境的直观感知在理性思维层面上形成了怎样的看法,如太湖水环境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如何解决太湖水环境问题才能做到治理认识与实际的统一,治理才能够有效和可持续?特别是根据当前太湖环境现状需要我们在思维原则上做出什么样的重要变革?这些就是所谓的太湖治理思维范式转移。具体的说,从当今人们对太湖治理的深入分析出发,人们在对太湖水环境及治理活动的本体论、认识论

38、上出现了新的“质”,正是这类新的“质”引发了人们对太湖治理理性思维内涵的升华与提升,也就引发了对太湖治理思维范式的转移。这一思维范式转移的内核是确立了关于太湖水环境及治理都是复杂系统的认知,特别是水生态自然复杂系统与人的社会经济复杂系统相互耦合形成的复杂体系(复杂系统的系统)。这样,太湖与太湖治理的本质属-215性就是复杂系统的复杂整体性,并由此凝炼出以下关于太湖治理的复杂系统思维范式转移基本要点。(1)随着太湖治理实践的不断深化,太湖治理的系统思维整体上形成了一般系统复杂系统社会生态型复杂系统的思维演进路径。具体的说,应该认识到太湖水环境是由人、自然、社会共同组成的社会生态共生复杂巨系统,该

39、巨系统的本质属性为社会性生态复杂整体性,因此需要我们用社会生态性复杂系统思维认识太湖水环境。(2)“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思维范式转移的内核。“治理”一词包含着主体与对象,因此,太湖治理切不能简单理解成人类可以对水环境随心所欲的压制与剥夺,而要深刻认识到,第一,太湖水环境自身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第二,太湖流域的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第三,社会与水环境组成的整体又是一个更大的生命共同体,因此,整体上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嵌套型复杂体系;第四,每个共同体内部以及共同体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互惠共生、协同进化;第五,人类只有善待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才能得到环境的相应回报,反之,无序开发、肆意攫

40、取,必然伤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最终将导致整个共同体瓦解或衰败。(3)表象上,水环境污染物在湖泊水体中,其实它是全流域社会经济系统的一类“负面产出物”经过特定的供应链与物流网络输送到湖泊水体中的结果,有着复杂的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与人文原因,因此,治理除了要考虑到传统的水文、水质、生物、化学、气象等机理外,还与污染物制造商、供应商、物流空间网络、水资源交易、价值转换与最终的水体治理等有着密切的逻辑关联。因此,水环境问题既是“湖泊病”,更是“社会病”,除了需要配置行政权力和法治权威外,还需要有符合市场机制与供应链管理规律的市场化要素配置模式,如治理成本与补偿核算机制、水环境数据资源

41、确权、有效流动与交易等。这需要在治理体系中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公平、互信的流通平台,否则,水环境无法形成价值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技术也无法社会化。因此,基于水污染物供应链网络的湖泊水体质量隐喻将深化我们对湖泊流域治理属性的理解,即要从湖泊水环境的“生态型”治理转化为“生态型”、“法治型”、“社会型”、“经济型”综合治理,需要在治理中注入市场、共生、互信、赋值、交易及联盟等治理思维及治理机制。(4)太湖治理的复杂整体性是范式转移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因为它是在新的思维范式下对研究对象怎么看和看到什么的回答。现实中,太湖治理变革主要是针对太湖流域社会自然共生复杂巨系统中存在的治理深层次顽疾而言

42、的。显然,这类顽疾如果能够采用还原论方法进行分解而逐一解决各个子问题,那顽疾也就不“顽”了,因此,这类治理顽疾必然是复杂而又是还原论不可逆的一类问题,我们称这类问题为复杂整体性问题。复杂整体性问题采用一般系统论思维即使有效,也往往只能是部分有效或者效能不强,因此,要用基于复杂系统思维范式转移才能够通过认识论与方法论融通视角把控和破解顽疾的这一特殊属性。例如,治理顽疾形态涉及到固、液、气形态的异质性;顽疾关联要素同时涉及到自然性、社会性、经济性与人文性;顽疾的形成涉及到难以认知的潜在关联和大尺度演化规律并且最终是所有这些方面的综合,这就决定了对待顽疾不能通过有限次分解而最终得以解决,而只能面对包

43、含着顽疾所有要素与各类动力学机理的复杂整体性情景采取适应性综合集成方法才能获得治理方案。(5)湖泊治理不仅是“治湖”,更是“治人”;不仅要看物理型“排污管”,更要看社会共生型污染物、社会经济型“污染物供应链”;水治理变革本质上是人的行为、价值、偏好、利益观与社会发展模式的综合性变革与重构,因此,治理变革策略既有物理层次的湖泊水体保护与改善工程,更有社会层次的治理主体自身行为模式、治理主体理念的变革和新的湖泊水环境共生系统的重组,因此不能仅仅以行政性、工程性、技术性思维来改善湖泊水体生化指标为手段,更应以“湖泊病”背后深层次水环境生态性、社会性、经济性共生的全景式情景为本体,构建新的关于水环境情

44、景治理变革认识论和相匹配的方法论。不难看出,依据复杂系统科学,上述太湖治理思维范式转移的基本要点是将太湖治理的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整体性地纳入到复杂系统思维轨道,即整体性实现基于复杂系统思维范式转移。这对于通过太湖治理变革,提高治理效果与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明确了复杂整体性是太湖治理的思维原则,就确立了这一研究范畴的本质认知;另外,思维原则要求认识太湖环境治理工程系统思维演进与复杂系统范式转移管理科学与工程-216管理世界2023年第2期论与方法论的一致性,关于太湖复杂性治理问题,学者们经过数十年探索,已经初步确立了相应的方法论原则与方法体系,这也使我们有充足的依据应用相应的方法论原则,并进

45、一步对治理活动设计技术路线。以上我们通过对太湖治理现状的总结与对当前治理思维局限性的反思,促使太湖治理复杂系统思维范式的转移,而思维范式转移的目的是为了构建新的更为有效的治理模式,这就为下面“基于复杂系统管理的太湖治理变革”这一重要议题提供了逻辑起点。四、基于复杂系统管理的太湖治理变革(一)太湖治理变革概述所谓太湖治理变革是指以解决现有治理体系理念、认知、模式与技术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以破解水环境顽疾问题需求为导向,通过治理思维范式转移,以补齐复杂性治理短板、增强驾驭水环境复杂整体性能力、提升治理市场化水平为目标,对太湖流域水环境中的自然关系、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技术关系进行综合性改进、完善与优

46、化,形成治理新动能,推动太湖流域“人与水环境生命共同体”的实现(盛昭瀚、于景元,2021)。比较太湖治理复杂系统思维范式转移,太湖治理变革更多地是在实践层面上对治理变革活动的“筹划”与“执行”,旨在将治理思维转移变成真实的体现系统观念的治理行为与活动现实,所以,太湖治理变革是思维范式转移后的治理活动“做什么”和“怎么做”。前面论及到太湖治理思维范式转移“落地”为太湖治理复杂系统思维范式转移,明确了以复杂整体性这个“根”为太湖治理的认识论。那么,由认识论与实践论辩证统一的关系,太湖治理变革必然是基于复杂系统思维范式的复杂性治理实践,于是从学理上,太湖治理变革就是太湖治理领域内的复杂系统管理,或者

47、是复杂系统管理在太湖治理中的实践与应用。如何理解“基于复杂系统管理的太湖治理变革”是本文的重点,其基本学理是:太湖流域治理变革既是一个人造复杂系统的造物活动,又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应该遵循复杂系统管理基本思想、原理,做到理论思维变革与实践思维变革的统一,重点如下:(1)太湖流域治理变革是在湖泊流域水环境属性及各类治理主体行为与中国系统科学思想和综合集成方法论的融汇点上,形成的关于太湖治理的基本认知,揭示太湖水环境社会型生态复杂系统复杂整体性的属性内涵。(2)治理变革的核心目的是对现有治理体系增加治理新动能,这首先要在分析太湖水环境问题与水环境社会性生态复杂性基础上,研究对治理变革的功能需求,重

48、点是如何通过治理体系变革性重构和优化,涌现出新的功能供给、动能增强与质量提高。例如,对治理复杂性驾驭的覆盖面、能力、鲁棒性与韧性等方面,治理变革都要有针对性拓展与提升。(3)治理变革自身是一个新的人造物复杂系统,故新的治理体系要有其新的要素、关联与结构,最重要的是要使该体系涌现出体现治理变革思维的新动能。基于复杂系统管理的太湖治理变革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限于篇幅,本文只能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选择基于复杂系统管理的太湖治理变革的几个基本问题给予介绍。另外,为简便,下文有时把“基于复杂系统管理的太湖治理变革”简单表述为“太湖治理变革”,希望这一表述不会使读

49、者产生歧义。(二)太湖治理变革基本议题1.太湖治理变革基本范式太湖治理变革基本范式为在太湖治理过程中将复杂整体性治理问题的现实物理复杂性在系统科学思维层次上进行抽象,并运用系统科学话语体系进行表述,提炼出相关的复杂系统话语体系语言(盛昭瀚、于景元,2021),即所谓系统复杂性语言,系统复杂性是太湖治理问题物理复杂性在复杂系统范畴内的凝炼与抽象,也是现实物理问题在复杂系统空间中的“映像”,它帮助主体从对问题的直观感性上升至抽象理性。进一步地,依据治理思维原则、基本原理与方法论,在管理科学范畴内,对拟解决问题的管理复杂性逻辑与原理进行转-217换,并分析、设计和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管理方案。这就构成

50、了太湖治理变革过程中的“物理复杂性系统复杂性管理复杂性分析和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基本范式。这符合钱学森先生提倡的“宜从研究各类具体的复杂系统入手,寻找解决具体复杂系统复杂性的机理问题,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理论体系”的思想(钱学森等,1990;钱学森,1991)。例如,人类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太湖流域错综交织的地表径流进入太湖流域水体后,在各类物理、化学与生物反应作用下,随着太湖的流场以及风场进行扩散和自净,同时藻类等水生生物和底泥也和污染物发生各种相互作用,进而在多时空尺度中不断积聚、纠缠,形成多形态的物理复杂性。在系统层面上,太湖流域是以江、河、湖为纽带的连通区域,具有相对模糊的边界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