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经济学会.ppt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596844 上传时间:2024-10-02 格式:PPTX 页数:14 大小:7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学会.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经济学会.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文结构 一 引言二 文献综述三 理论和模型四 数据和变量说明五 实证分析六 结论引言选题背景:居高不下的家庭部门高储蓄率 1990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119.8亿元 2003年超过10万亿 2006年底达161587亿元 (未包括债券和股票等金融资产)APC:农村 由1989年的0.89下降到2006年的0.78原因:居民收入水平和居民抚养系数、收入分配不均、人口结构变化、预防性储蓄、流动性约束 习惯形成 习惯形成理论Brown(1952)Deaton,(1992):偏好是时间不可分的,当前的效用不仅依赖于当前的支出,还依赖于用滞后支出表示的“习惯存量”(Habit Stock)。在给定的当前支出水平下,习惯存量越大、效用越低,消费者得到的满足不再来自于他的全部消费,而仅仅来自超过他习惯所需要的额外消费,习惯形成下的消费行为类似于谨慎从而导致消费推迟一方面,习惯形成提供了进一步消费的动机,消费者希望消费水平只升不降。习惯越强,从给定的消费水平中得到的效用越低,为获得相同的效用需要的支出就越大;另一方面,预期到这个,一个具有时间不可分偏好的理性消费者为了保证当期消费始终大于习惯存量,势必要适当降低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因此习惯形成参数越大,消费者便越谨慎,积累的储蓄就越多。国外相关文献90年代以后 微观数据 Heien和Durham(1991)、Meghir 和Weber(1996)美国CEX Naik和Moore(1996)、Dynan(2000)美国PSID Guariglia和Rossi(2002)英国BHPS Carrasco,Labeaga和Lopez-salido(2005)、Browning和Collado(2007)西班牙ECPF Alessie和Teppa(2010)荷兰DHS 均以食品或食品和服务作为非耐用消费品的代表 中国缺乏家庭食品消费等数据国内相关文献宏观数据:艾春荣、汪伟(2008)、杭斌(2009)、雷钦礼(2009)综合掉了不同群体之间消费行为的差异以及个体收入或个体消费的波动微观数据:龙志和(2002):某城市居民50户家庭的分月调查数据 未考虑不确定性本文首次利用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家庭水平数据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中的习惯形成进行研究理论和模型i表示家庭,X是控制变量向量,包括家庭的收入、利率、家庭的规模以及户主的人口学信息不确定性:收入增长率与消费增长率的比率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需要不确定性随时间变化假定农村居民拥有消费的历史信息并且风险厌恶,即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一般要降低居民的消费效用,为了维持既定的效用水平,农村居民会根据收入增长状况来适当决定消费的增量。这一比值越高,证明居民收入的增长中用于消费增长的越少,消费行为越谨慎,越体现他对风险的规避。数据说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9个省,1989-2006 7个年度的数据,以家庭为单位,共2966户,总计18790个观测值本文以食品作为非耐用消费品的代表,首次细致地整理了农村家庭的食品消费支出数据,在CHNS提供的“农村家庭三天食品实际总消费数量”和社区层次的“食品价格”数据基础上,计算出农村家庭的实际食品消费支出金额。依据样本家庭实际的食品消费数量,再以市场价格计算出食品的消费金额,因此能够换算出农村家庭中“自产自销”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有效避免对农村食品消费支出的低估食品消费数据的获得将非耐用消费品从总消费中分离出来用家庭水平的数据研究习惯形成可以克服宏观数据不足食品数据核算CHNS社区调查的数百种食品中选取八大类共36种食品作为日常食品的代表,包括谷物类;食用油和调味品;蔬菜水果;肉;禽;奶制品;鱼;豆制品。剔除了样本过少的食品种类,比如婴儿配方奶、炼乳、高粱等。食品价格均采用自由市场价格。由于CHNS只给出了各类食品的代码数据,而我国先后执行了不同的食物代码标准,分别为1991版食物成分表(全国代表值)和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两个标准在食物分类方法、食物编码方式、食物各种营养成分数据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CHNS所采用的食品代码在2004年前后的数据中也具有很大不同,需要首先将不同的代码转换成一致的,再以食物代码为依据对食物消费数量和价格进行逐一匹配,进而得到食品消费支出金额 实证分析估计方法:固定效应FE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固定效应两步系统广义矩估计(System GMM)确定性下和不确定性下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tem GMM):估计动态面板,克服动态方程中滞后因变量的内生性问题 系统“外部工具”:滞后二期消费增长率 系统“内部工具”:滞后一期消费和不确定性所有滞后值估计结果1.农村居民家庭的总消费习惯形成 System GMM -0.1190 不确定性 -0.002*2.农村居民家庭的非耐用品(食品)消费习惯形成System GMM 0.0384*不确定性 -0.00004*不同财富水平家庭的非耐用品消费“习惯形成”特征 食品消费与总财产交互项 0.0288*实际食品消费习惯形成参数 0.0351*不确定性:-0.00002五 结论 农村居民在总消费中不存在习惯,在非耐用品消费上存在习惯形成,即使在控制预防性储蓄动机之后,这一结论仍然是稳健的,但习惯参数比总量数据的估计结果要小得多农村家庭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但是“习惯”因素对非耐用品消费的边际影响比不确定性要大得多,因为非耐用品的需求弹性通常比较小,在非耐用品的消费决策中,预防性动机所起的作用不如“习惯”所起的作用大越富有的家庭,其习惯形成特征就越强,储蓄倾向也越高,但预防性储蓄动机越弱,从习惯形成理论的角度支持了收入分配不均导致消费率低的解释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