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居住区规划设计任务书
适用专业: 建筑学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学 时: 64
一.教学目的
经过本课程设计, 了解居住区空间形态组织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综合提高对建筑群体及外部空间环境的功能、 造型、 技术经济评价等方面的分析、 设计构思及设计意图表示能力和专业素质; 巩固和加深居住区规划理论知识的学习; 掌握居住区规划的步骤、 相关规范与技术要求; 培养调查分析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要求
1.掌握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学会规划设计方案的正确表示方法;
2.学习、 理解并运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无障碍设计”的有关规范;
3.掌握城市规划中有关定额、 指标的选用和计算方法;
4.学习设计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础资料调研的工作方法;
5.了解当前居住建筑发展实态及有关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全球性趋势。
三、 设计内容
(一)基地分析与规划要求
1.熟悉规划任务, 明确设计重点、 要点。
2. 学习基地分析的方法与内容, 了解规划地段的环境特点, 基础设施配备情况; 分析小区用地与周围地区的关系, 交通联系及基地现状的处理; 评价现状建筑质量与环境状况, 并提出其文字或图式的结论;
3.参观调研已建成居住区, 搜集、 查阅参考文献。经过集体讨论分析, 训练书面与口头表示与评述能力以及提高资料利用的能力。
(二)住宅选型与公建项目选择与设计
1.根据居住区建设用地规模及有关定额标准确定居住区( 小区) 的人口规模、 各项用地规模、 建筑面积和各项指标。
2.根据规划要求和当地条件, 设计或查找适宜的住宅单元类型; 探索适用、 合理、 创新的住宅设计途径。( 根据基地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住宅类型, 包括: 独立式、 联立式低层住宅及多层单元式住宅, 局部可布置小高层) , 面积控制在50—140M2/户( 低层独立或联立式可适当增加面积) 。
住宅设计要求有合理的功能、 良好的朝向、 适宜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等。
3.选择公建项目并概算其用地面积与建筑面积。
确定居住区公共建筑的内容、 规模和布置方式等, 表示其平面组合体形和空间场地的设计意图。应结合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特征、 并结合原有公建, 考虑今后的发展。
(三)规划结构与交通组织
1.掌握居住区中各功能空间的布局手法; 提出居住区规划结构分析图, 并进行道路交通组织分析。同时应考虑远近期开发的可能性。
2.了解国内外居住区交通组织的原则与方法, 掌握居住区交通组织的规划手法; 分析并提出居住区内部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 进行道路系统布置及道路段面的设计, 包括道路平曲线半径和横断面设计、 停车场的布置等。
(四)居住区总体布置
1.掌握居住区内景观创造的各种手法, 经过综合分析构思居住区总体布局结构与空间组织形式;
2.分析居民活动特点, 掌握小型室外活动场地设计的方法, 进行绿化系统规划设计及其它室外活动场地规划布置, 包括居住区中心绿地和住宅组群环境设计, 如: 儿童游戏场地、 成年人游憩场地等。主要绿化树种应与当地气候特征相适应。
3.掌握各种住宅布局手法, 用于组织居住区空间。
4.市政公用设施总体布局, 包括电力、 电讯、 燃气的设置, 以及垃圾收集站点、 公共厕所、 物业管理中心等。
(五)绘制图纸、 编制说明书
1.熟悉居住区规划说明书的基本内容, 编制居住区规划说明书。
2.熟悉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及用地平衡表的编制, 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分析;
3.掌握城市规划图纸的绘制及规划方案表示的基本方法。
四、 建设基地( 见附图)
为本地城区规划居住地段, 用地规模为10~20公顷( 不少于10公顷) 。
五、 设计成果
1.图纸内容
( 1) 1: 5000规划设计的结构分析图。( 包括规划结构分析、 道路交通组织分析、 公建布置分析、 绿化系统分析及景观空间分析图) ;
( 2) 1: 1000居住区详细规划总平面图。( 图纸应标明方位、 比例、 建筑层数、 建筑使用的性质以及室外场地内容安排等。植物应区别乔木、 灌木、 草地和花卉等。
( 3) 整体鸟瞰图或整体透视图( 表现形式自定) 。
( 4) 1: 300住宅户型平面( 户型应不少于6种) 。1: 50道路断面图。
( 5) 1: 500典型院落空间或典型组团详细设计分析图( 平面图)
( 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用地平衡表
2. 图纸规格: A3文本
3. 表现方式: 电脑表示
4. 每套图应有统一的图名和图号
5.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包括地理区位和工程概况介绍以及设计构思说明。
设计构思内容应包括: 总体布局、 规划结构、 道路交通组织、 绿地系统、 公建系统、 景观空间组织、 住宅选型及住宅组群的规划布置、 技术经济分析等。
要求: 不少于1500字( 不包括表格中文字) 。用word打印文档( 宋体; 大标题为小三号字加粗, 正文及小标题用小四号字, 行间距18磅; 表格中可用5号字)
6.设计人和指导教师姓名( 注于每页图纸右下角)
六、 设计进度及要求
设计时间: 8周
周次
课次
内容
课外要求
1
A
讲课: 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 熟悉理解设计任务
搜集、 查阅参考资料
B
参观市内已建优秀住宅小区; 调查分析规划基地环境条件
写出参观分析报告
2
A
区位、 现状分析; 典型实例分析; 交分析报告并汇报、 讨论。
方案构思
B
方案构思; 指标估算; 住宅选型及公建类型选择;
方案构思
3
4
A
一草设计 : 规划结构与交通组织
形成小区空间组织结构; 进行道路交通组织分析, 布局道路系统; 同时考虑绿化系统、 公共中心及公建布设; 住宅群体规划布置, 并初步确定它们的空间关系。
方案设计
B
一草方案深入, 兼顾竖向分析与设计
一草方案
5
A
一草评析: 公开评图与典型分析
一草设计
B
讲课: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及技术经济指标; 表现与成果要求
一草修改
6
A
二草设计: 草图修改与完善; 调整总平面布局方案; 深入进行各级道路与场地、 住宅建筑群布置、 公建、 绿地、 景观的设计。
二草设计
B
二草深化与完善, 完成小区环境景观设计、 沿街立面设计、 公建设计、 小区整体鸟瞰草图设计等。
二草设计
7
A
绘制仪器草图
绘制仪器草图
B
完成仪器草图的绘制, 交仪器草图( 包括成果要求的全部资料)
8
A
成果制作
成果制作
B
成果制作,交正式图及文字资料。交成果图。
七、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40%( 出勤与学习态度10分; 前期准备10分, 包括调研分析、 资料搜集与利用; 草图20分) ;
2.成果60%( 功能关系20分, 空间环境10分, 技术经济10分, 图面表现20分) ;
3.创新意识: 加5~10分。
八、 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1.《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 李德华 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 白德懋 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居住区规划设计》 课题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邓述平 王仲谷 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现行《建筑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6.《城市设计导论》徐思淑 周文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附录:
1.规划用地平衡表
2.有关规划要求( 参考)
3.建筑物边界退让控制( 参考)
4.规划基地图( 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城市不同建设地段)
1.用地平衡表:
项目
用地面积( 公顷)
人均用地面积
( 平方米/人)
占地比例( %)
居住建筑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
道 路 用 地
公 共 绿 地
总 计
2.有关规划要求:
(1) 技术要求
① 规划容积率1.5—2.5; 控高不大于55米; 住宅占地面积不低于总用地的60%; 住宅建筑面积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85%; 基本日照间距不低于1.0H; 山墙间距应符合相应防火等级标准; 户均按3.2人计算。
② 住宅区规划要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规划理念的有机结合, 交通组织系统要求合理有效, 空间上力求高低错落、 疏密有致。
③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要求( 见附录”建筑物边界退让控制”)
④住宅尽量回避东西向且南向偏角不宜太大。
⑤建筑密度不大于30%, 绿地率不小于30%。
⑥重点考虑解决铁路噪音干扰问题, 提升居住品质。
⑦要求规划方案尽可能保留利用地块内的林荫路和大乔木, 以期一个融入自然, 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社区。原规划小区三、 四号路可根据方案需求进行调整。
⑧商业的设置在满足服务功能和服务半径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住宅的干扰, 同时力求分析、 挖掘商业价值。
⑨社区内考虑适量物业管理、 社区服务等必要设施用房( 亦可考虑设于住宅楼内) 。
⑩车位: 按10户6个车位设计, 地下停车, 部分地面停车。
⑾设备: 宽带入户, 智能对讲; 供热方式以集中供热为主( 也可适当考虑分户独立供热及水源热泵等方式) 。
⑿考虑锅炉房( 根据设计采暖方式确定合理规模) 、 配电站、 煤气调压站等设备用房。( 可尝试设置中水系统, 收集洗浴及厨房污水, 抽水马桶、 园区绿化回用中水。)
造价控制: 设计合理的户型, 选用经济实用的结构形式, 外立面及绿化景观设计要求选用常规材料。
( 2) 住宅户型定位具体阐述:
① 户型比: 一居/二居/三居=5/ 55/ 40; 以两居、 三居为主, 少量一居;
② 立面处理: 要求以常规的装修材料, 先进的设计理念, 创造出形体典雅、 风格时尚、 色彩明快的住宅单体。注重屋顶作为第五立面的推敲, 建议组团间在屋顶形式及色彩方面进行适当区分, 以求在空中的视觉效果。
③ 户型建筑面积: 如下户型面积指标仅供参考, 设计者可根据自己的分析结合单体方案确定户型面积。
一居( 一室一厅一卫) : 50平米左右; 小两居( 两室一厅一卫) : 75平米左右; 大两居( 两室两厅/一厅一卫) : 85平米左右; 小三居( 三室两厅/一厅一卫) : 100平米左右; 大三居( 三室两厅两卫) : 120~140平米左右, 少量。
( 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内容( 列表) :
居住户数( 户) ; 居住建筑面积( M2) ; 平均层数( 层) ; 居住总人数( 人) ; 公共建筑面积( M2) ; 平均居住水平( M2/户) ; 居住用地( 公顷) ; 人口净密度( 人/公顷) ; 总建筑面积( M2) ; 居住建筑面积密度( M2/公顷) ; 容积率。
3.建筑物边界退让控制
第 1 条 沿建筑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 公路、 河道、 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 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消防、 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外, 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 2 条 沿城市道路的两侧多、 低层建筑( 含高层建筑裙房) 后退城市主干道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8米, 后退城市次干道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 后退城市支路红线距离不得小于3米, 后退居住小区内城市支路红线距离不得小于1米。
第 3 条 新建影剧院、 游乐场、 会展场馆、 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 车流集散的公共设施及包括住宅在内的高层建筑, 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 并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的场地。
第 4 条 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多、 低层建筑不得小于5米, 高层建筑不得小于10米(均自道路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
第 5 条 地块与地块之间考虑开设消防通道的可能, 两侧需各退后用地边界3米。
第 6 条 地块靠近绿地及广场一侧, 在解决市政、 交通、 消防等问题的前提下可不退让绿化控制线。
第 7 条 建筑物的围墙、 基础、 台阶、 管线、 阳台和附属设施, 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雨棚、 阳台、 招牌、 灯饰等可在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内外挑, 但其离室外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3米。
第 8 条 具体建筑工程的的退让距离除以本规划为基本原则外, 需同时满足消防及日照间距等相关规范要求。
基地附后:
城市建设学院建筑系编制
.09.0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