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NG站线项目工程监测方案622020年5月29日文档仅供参考目 录第一节 工程概述2第二节 编制依据3第三节 监测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41 监测组织机构42 岗位职责52.1 项目经理岗位职责52.2 项目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52.3 项目安全负责人岗位职责52.4 监测人员岗位职责63 管理制度63.1仪器、设备管理制度63.2监测数据管理制度(原始记录与数据处理的规定)73.3监测数据资料上报制度及数据资料的归档制度73.4监测工作其它规章制度7第四节 监测工作范围和目标、监测控制标准81监测工作范围82监测工作目标83监测频率及监测控制标准93.1监测频率93.2监测控制标准10
2、第五节 监测工作进度计划和资源投入计划101 监测工作进度计划101.1 前期准备工作内容计划101.2 施工期监测工作内容计划111.3监测进度计划表122 各类资源投入计划132.1 监测人员投入计划132.2 仪器设备投入计划132.3 材料投入计划14第六节 监测工作的程序和实施技术方案141 监测工作程序142 监测工作实施技术方案142.1 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布设142.2表层沉降观测142.3 分层沉降观测162.4 边桩位移观测172.5 孔隙水压力观测17第七节 本工程项目监测的控制重点和难点分析及相应解决措施181 监测控制重点和相应措施182 监测难点和应对措施19第八节
3、 监测信息化管理201信息化管理的任务202信息化管理的运行21第九节 监测成果与监测报告231 监测资料整理232 监测成果263 监测报告及其编制26第十节 质量保证措施与安全、文明与防台保证措施281 质量保证措施282 安全、文明保证措施283 防台保证措施29附表:监测记录表格29监测成果样表34监测成果样图35监测人员一览表37监测仪器检定证书扫描件46第一节 工程概述福建LNG 站线项目秀屿接收站5#、6#储罐工程位于湄洲湾秀屿港区肖林村西侧,本工程为秀屿LNG 接收站5#、6#储罐工程陆域形成部分,位于已建储罐南侧。工程地理概位为东经 11859,北纬 2513。工程内容包含围
4、堤、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其中新建围堤总长为 352.63m,包含西堤、南堤与东堤,陆域形成面积 2.6 万m2,陆域形成交地标高为+8.8m(秀屿理论最低潮面,下同)。新建陆域由新建西堤、南堤、东堤和原南护岸、取水口护岸等堤段所围而成,回填区陆域形成材料采用吹填海砂及开山土石料,地基处理采用插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强夯。为保证施工期陆域软基加固质量、堆载预压整体稳定安全和了解地基的强度增长情况以及保证在围堤施工期和陆域回填期间围堤的安全与稳定,掌握地基处理施工中沉降、孔隙水、强度变化等有关信息,起到指导施工、监控施工安全、检验加固效果的作用,在施工期必须对陆域及围堤进行地基监测和检测,随时掌握
5、地基的变形和强度增长情况,以利于指导和调整施工速率,保证工程质量。监测和检测内容主要有:表层沉降标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深层(分层)沉降监测、边桩位移等。第二节 编制依据1、JTS147-1- 2、JTJ203- ; 3、GB50026- ;4、JTS258- ;5、JTS257- 6、JTS133-1- ;7、GB/T50123-1999;8、CECS55-93;9、JTS144-1- ;10、JTJ216- ;11、JTJ300- ;12、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的施工图纸及有关设计说明。第三节 监测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1 监测组织机构本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
6、理全面负责本项目的各项技术、质量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钻探埋设组、监测组组成,其组织机构图如下:项目经理:黄海安全负责人:余思铨技术负责人:袁瑞佳监测组:谢文平钻探埋设组:卢森旺2 岗位职责2.1 项目经理岗位职责贯彻执行政府颁发的有关工程质量试验监测的法规;领导本项目的各项工作,使之纳入全面质量管理轨道;全面负责本项目的技术、质量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负责在本项目中,公司质量体系能有效运行,保证客观、公正地进行各类监测工作;负责解决试验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重大技术问题;审定并签发上报各有关单位的试验监测文件;负责试验监测数据、资料、文件的登记、归档及标准
7、、规范的收集、管理工作;负责文件的收发、登记、管理工作;主管本项目的安全工作。2.2 项目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组织编制,协助项目经理开展监测与检测工作;当项目经理外出时,由项目经理签署授权代行职责;检查指导本项目各项监测工作,编写或审核监测报告;对本项目的各类事故提出处理建议;及时制止不符合质量体系文件规定的活动和行为;检查监测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具备监测项目所要求的资质;检查原始记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2.3 项目安全负责人岗位职责对本项目的安全实施负直接责任;负责采购项目所需的安全劳保用品;制定安全条例,对进场的各监测组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负责建立各监测标的安全保护警示标志和标牌;
8、检查和巡视现场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制止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活动和行为。2.4 监测人员岗位职责依据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认真执行监测任务;正确使用、维护和保管本岗位用于监测的仪器设备,使其保持正常使用状态;保证监测原始记录的真实、完整;参与或编制监测报告。3 管理制度3.1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现场所携带仪器设备的运输应有专人负责。在运输过程中,应将仪器设备摆放平稳,精密仪器应严格采取减震措施,保证仪器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完好。仪器设备到现场后,现场监测人员应进行检查,以确认是否正常,并作好记录。进行现场监测时,仪器设备应放在安全及所规定的环境条件中,并由专人进行操作,不得随意调换。监测工作中应做好各类传感器
9、、信号线、测量装置的防护、保护工作。进行现场监测时,仪器设备应放在安全及所规定的环境条件中,并由专人进行操作,不得随意调换。监测工作中应做好各类传感器、信号线、测量装置的防护、保护工作。所有的监测仪器、设备进场前必须按要求进行校检;监测人员每次使用前后必须认真检查仪器、设备及各类传感器性能是否正常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台帐。监测过程中应按时进行仪器率定工作(使仪器始终处于计量检定周期内),并做好仪器的使用情况记录。监测工作结束后,应有专人对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被测件的状态、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并予记录。3.2监测数据管理制度(原始记录与数据处理的规定)原始记录是监测结果的如实记录,不允许涂改,不许删
10、减,不允许无关单位查阅。原始记录如确实需更改,作废数据应画两条水平线,将正确数据填在上方并加盖校改印章。在监测报告发出的同时,原始记录随报告副本送档案资料室存档,保存期不少于规定期限。原始记录表格有统一格式,只能用钢笔填写,内容应完整,并有监测人员和校核人员的签名,校核者必须认真核对监测数据。监测数据的有效位数应与监测系统的准确度相适应,误差表示方式应与标准、规范相一致。监测数据按GB8170- 的要求进行修约,整理后的数据应填入原始记录表的相应部位,并均采用法定计量单位。3.3监测数据资料上报制度及数据资料的归档制度监测工作中应定期及时向指定单位上报资料,上报资料应由电子文件和书面文件组成。
11、书面文件应填写完整,签名齐全,文字精练简洁,字迹清晰、数据准确、结论正确。上报资料一律由监测人员用钢笔署名,不准用圆珠笔、颜色笔和铅笔,上报资料不允许随意更改。全部上报资料均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上报资料由监测人员编写,由各监测小组负责人校核,校核范围包括报告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发现错误后应及时纠正。上报资料经项目经理审核后审定签发。上报资料的发送应履行登记手续。上报资料应按档案归档办法由档案室妥善保存。留档的上报资料只允许持有相关单位公函人员查阅,谢绝无关单位人员查阅。3.4监测工作其它规章制度监测工作开始前,监测人员应制定周密的监测方案和监测大纲,并据此进行各项监测工作。施工监控工作组应检
12、查监测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监测所依据的标准、规范是否齐全。监测工作中应在仪器、设备、环境条件、人员及标准、规范等均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监测人员参加每项监测工作时一般不得少于两人。除仪器具有数据自动记录装置外,测试数据应由监测人员记录,校核人员复校,以防止在数据传送过程中发生差错,自动记录数据亦要进行校核。监测数据应记录在”原始记录”表上并签署姓名。因监测仪器、设备故障而中断监测时,应立即用相同等级的,满足监测工作要求的备用仪器继续监测工作,并及时将损坏的仪器、设备修复,重新率定或校验合格后才能使用。监测仪器一般需配备备用仪器、设备。第四节 监测工作范围和目标、监测控制标准1监测工作范围本工程地
13、基处理监测范围包括 福建LNG站线项目秀屿接收站5#、6#储罐工程陆域形成的软基处理监测; 东、西、南围堤施工期及陆域回填期间地基安全与稳定性监测;2监测工作目标由于软基自身稳定性差,固结时间长,沉降变形不稳定等特点,以及软基处理工程施工的特殊性,为了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和安全、沉降变形量和变形速率以及基础的合理施工速率,在工程场地各个不同部位布置一定数量的监测点,经过各类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监测边界、场地的位移、沉降和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其总体目标在于:(1) 监测地基的位移、沉降速率和孔隙消散系数,控制施工速率,保证围堤施工安全、场地填筑过程中地基的安全稳定;(2) 在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公正
14、和科学性的前提下,为必要的施工方案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确保施工效果、安全并有利于提高施工工艺水平;(3)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为建设方及时监控重大安全和质量问题及其决策提供技术依据,为设计方、施工方进行动态设计和施工提供保证。本工程监测项目的数量和工作目标如下表监测项目数量所需的仪器监测目标表层沉降13个水准仪及配套设备测量地表沉降和沉降速率,控制加荷速率,推算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分析残余沉降。边桩位移8个全站仪观测围堤的位移情况,控制加荷速率,保证围堤稳定安全。孔隙水压力6组钢弦式孔压计、频率读数经过观测软土层内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情况,计算地基的固结度强度增长情况,控制加荷速率。分层沉降
15、6组电磁式深层沉降仪、沉降管和沉降磁环观测各土层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分析不同深度土层的固结沉降量、残余沉降量。3监测频率及监测控制标准3.1监测频率(1)陆域形成与地基处理区施工监测频率为:堆载期每天观测一次,满载后静压期每5天观测一次,特殊情况可加密观测。(2)围堰施工期监测频率为:加载区每天观测12次,恒载区每周观测2次,特殊情况可加密观测;3.2监测控制标准(1)陆域形成与地基处理区加载控制标准地表沉降:沉降速率10mm/d;孔隙水压力:U/P0.5;(2)陆域形成与地基处理区卸载控制标准由实测沉降曲线推算的固结度大于90%求;连续10天实测沉降速率小于1.5mm/天;场地工后残余沉降量
16、小于设计要求。(3)围堤施工期加载控制标准地表沉降:沉降速率10mm/d;水平位移:位移速率5mm/d;第五节 监测工作进度计划和资源投入计划1 监测工作进度计划整个监测过程分为前期准备工作、施工监测两大过程。其中施工监测包括根据施工进度进行各种监测标的埋设及观测、定期监测成果的整理提交及监测报告的编写等。1.1 前期准备工作内容计划前期准备工作在正式开工前完成,由项目经理负责,安排本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及相关监测人员实施,时间暂时按十天计,前期准备工作包括:(1) 与业主、设计及施工单位作开工前的联系、沟通、交流和协调工作;(2) 收集相关技术规范、资料,编制各种规章制度;(3) 组织编制,并按
17、要求和程序进行报批;(4) 购买和调配各种传感器和测量仪器;(5) 采购用于加工沉降板和沉降标的原材料,并在现场加工好沉降板和沉降标;(6) 做好对有关仪器设备检定、校准、保养、调试和率定工作;(7) 依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建立观测区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1.2 施工期监测工作内容计划(1)项目经理组织技术负责人及相关监测人员学习、熟悉经过监理和建设单位批准实施的,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2)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制定严密的监测工作计划,确保不发生因监测实施进度滞后影响施工进度;(3)针对项目特点,对整个项目工程实施监测进行合理的仪器设备和人员安排。(4)组织钻探埋设组及监
18、测组人员进场,根据施工进展情况进行各种监测标的埋设与观测,并按要求定期提交监测报告。(5)安排专业人员及时对满载预压区的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对满足设计提出卸载要求的及时提交卸载报告,为卸载决策提供数据支持。(6)加强与施工方的沟通和协调,确保监项目的实施与施工工序顺利衔接。1.3监测进度计划表序号任务名称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工期(天) 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1人员和设备进场 /8/21 /8/31102监测基准网建立 /8/21 /8/31103围堤监测仪器埋设3.1断面二埋设 /9/4 /9/623.2断面三埋设 /9/22 /9
19、/2423.3断面六埋设 /9/30 /10/223.4断面五埋设 /11/13 /11/1523.5断面四埋设 /12/16 /12/1824陆域监测仪器埋设 /2/21 /3/1105施工期监测 /9/6 /12/154655.1围堤施工期监测 /9/6 /12/154655.2陆域施工期监测 /3/1 /12/152896阶段性监测报表 /9/6 /12/154657监测总报告编写 /12/16 /1/1530注:实际的开工日期和进展随同施工的实际进度进行调整。2 各类资源投入计划2.1 监测人员投入计划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安全负责人及监测人员组成。
20、其中项目经理1人,具有工程师职称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工程师资格;技术负责人1人,具有工程师职称和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工程师资格;项目安全负责人1人,具有工程师职称和安全员证;监测人员2人,具有助理工程师职称和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员资格。项目一开始,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安全负责人及钻探埋设组和检测人员及辅助人员首先进场(约35人)。随着监测工作面的逐步增加,监测组人员逐步补充调整,以满足现场需要。2.2 仪器设备投入计划现场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具有合格证或准用证,而且都按要求进行检定或校准,确保仪器仪器设备满足工程需要。拟投入本工程的监测仪器设备如下表 拟投入本工程的监测仪器设备一览表类别序号仪器、设
21、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精度性能情况办公设备1台式电脑联想1台-正常2打印、复印传、真一体机HP1台-正常监测设备1全站仪GPT-3002N1套2mm+2PPm正常2水准仪DSZ21台1.5mm/km正常3分层沉降仪JTM-80001台1.0mm正常4振弦频率读数仪ZXY-II1台0.01%FS正常2.3 材料投入计划为保证监测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安排专人负责整个材料的采购供应与准备,项目开始就备足大部分的材料,而且随着整个监测进度的进行,逐步采购补充,保证仓库经常备有一定的储备材料。第六节 监测工作的程序和实施技术方案1 监测工作程序本项目主要监测程序:前期准备工作监测仪器埋设监测项目初始值观测施工
22、期监测及数据整理提交监测成果汇总和监测报告的编写提交。2 监测工作实施技术方案2.1 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布设1、为便于与施工的联系,本次地基处理监测工程的平面坐标系采用54北京坐标系(与工程施工相同),高程以当地理论最低潮面(秀屿理论最低潮面)为零点。2、由业主提供测量控制点,依据所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建立观测区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3、平面控制测量按I级导线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按三等水准要求进行。4、为满足沉降变形测量观测精度要求,在场地变形影响区外设置至少2个控制基准点(平面及高程控制),定期校核。2.2表层沉降观测2.2.1 监测点布置围堤沿堤身轴线50100m 布置一块面层沉降板,东堤3
23、 块,南堤4 块,西堤1 块,在堤身出水面后埋设;陆域形成处理区按每约1000 m2,布置一个观测点,共布置5个观测点,于插排水板后埋设。2.2.2 仪器设备采用精密水准仪配合铝合金水准尺进行测量,必要时使用配套测微器和铟刚尺。2.2.3、埋设与测量方法地表沉降标按设计要求在指定位置进行埋设;埋设前,首先加工好沉降标,堆载预压沉降标安装在砂垫层之下,沉降标的底面积为1.0m*1.0m,沉降杆每节长度1.01.5m,能够接长。沉降标的竖管垂直偏差不大于2%,设置保护装置,施工期间做好对沉降标的保护;在沉降标安装后,立即测量其原始标高,作为初读数。以后每次测量沉降观测点的标高,即可得到前后两次测量
24、间隔的沉降值,计算出累计沉降值。根据工程进展的情况,在堆载预压过程中沉降板内部观测管同步加高。每次观测同时测量出沉降标附近区域地表的标高。2.2.4、测量频次陆域形成与地基处理区施工监测频率为:堆载期每天观测一次,满载后静压期每5天观测一次,特殊情况可加密观测。围堤施工期监测频率为:加载期间每天观测12次,恒载区每周观测2次,特殊情况可加密观测。每次观测外业都做好记录(表层沉降监测原始记录表见后附表)进而计算出测点在不同时间的沉降量,汇总得出测点的沉降过程线,给出地表沉降荷载时间过程线。测量中要定期检测基准点沉降的稳定性,如有变化应对沉降结果进行修正。沉降控制标准为每昼夜小于10 mm。观测过
25、程中如发现异常,适当增大观测频次,并及时通知监理、业主、设计及施工方,以及时改进工程措施。 2.2.5、提交成果观测成果在观测资料整理后1天内提交监理工程师,并提供观测点现场附近加载情况。2.2.6、关键技术环节地表沉降标数据的准确与否的关键在于保证沉降标的垂直度和保证工作基点的准确。2.3 分层沉降观测2.3.1监测点布置在陆域区按设计图纸相应位置布置一个分层沉降观测孔,各个测量磁环的埋设分层深度对应不同土层,分层沉降管底部要求进入稳定土层(粉质粘土层底部),共布置6组分层沉降观测孔。2.3.2仪器设备采用DSZ2水准仪联合电磁式分层沉降仪进行测量。2.3.3仪器的埋设和观测方法分层沉降的埋
26、设在铺设砂垫层及插设塑料排水板后开始进行。埋设时,在指定位置钻孔至相对稳定层,然后安装导管和磁环,测量磁环的埋设深度对应不同土层,不同土层的分界面位置宜埋设对应的磁环,当分层土层深度较大时,在分层土层内加设测量磁环,埋设间距为每间隔3m埋设1个磁环。安放好后,测量并记录数据,检查埋设是否正确,对测点设置保护装置并在测点周围做明显的警示标记。分层沉降仪埋设完成后,用水准仪测出管口高程,用沉降仪测出管口以下沉降环的深度,计算出各磁环标高,连续观测数次,取得磁环的初始标高。以后每次观测时,水准仪测出管口高程,用沉降仪测出管口以下沉降环的深度,数据记录在分层沉降观测表内(分层沉降监测原始记录表后附表)
27、,换算成各沉降环的标高,计算出地表下不同土层的沉降值及压缩量。随着堆载的进行,逐步加高分层沉降管和保护管。2.3.4测量频次观测频次与表层沉降板一致,测量成果当天计算,并做好记录,中间测算各土层的固结度。如发现异常,适当增大观测频次,及时通知监理、业主、设计及施工方,以及时改进工程措施。2.3.5提交成果观测成果在整理后按要求提交监理工程师,并提供观测点现场相关情况。2.3.6 关键技术环节分层沉降数据的准确与否关键在于保证钻孔垂直度和管口高程准确。2.4 边桩位移观测2.4.1 监测点布置沿围堤轴线约50100米布置一个观测点,埋设在围堤外侧2米平台处,共布置8个边桩观测点。 2.4.2 仪
28、器设备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2.4.3 仪器埋设与观测方法边桩采用2.2m混凝土桩,入土2.0m,桩顶设置专用观测点。 埋设完成后,用全站仪测出初始坐标值作为初始值,以后每次观测出即时坐标值,与初始值比较得出水平位移量。2.4.4测量频次观测频率为:加载期间每天观测12次,恒载区每周观测2次,特殊情况可加密观测。测量成果当天计算,并做好记录(边桩位移监测原始记录表见后附表),如发现位移量明显增大,位移速率超出控制标准等异常情况,适当增大观测频次,及时通知监理、业主、设计及施工方,以及时改进工程措施。2.4.5提交成果观测资料在整理后及时提交工程师。2.5 孔隙水压力观测2.5.1 监测点布置陆域
29、区按设计图纸指定位置布置6组孔隙水压力监测点;每组监测点在吹填层和淤泥层中按深度方向每向下2米埋设一个孔压测头,直至软土层底部。2.5.2 仪器设备采用钢弦式孔隙水压力计,用数字式频率计进行观测。2.5.3 埋设方法和观测方法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在塑料排水板打设完成之后开始埋设。埋设前,先将传感器上的透水石取下,放入水中煮沸15分钟,自然冷却后浸泡在水中超过24小时。在指定位置钻孔至埋设标高以上0.30.5m,钻孔饱水,将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压入指定位置,在压入的过程中,保证传感器饱水。放置不透水材料至上一个传感器位置下0.2m,再用中粗砂填至埋设标高,置入孔压传感器,如此重复直至最后一个传感器埋设完
30、成。用不透水材料将孔口密封。埋设完成后,将每组的导线绑扎在一起,做好防潮、防水措施,设置保护装置并作明显标记进行保护。用数字式频率计测出各孔隙水压力观测传感器的即时频率或模数 ,将每次观测的数据记录在观测表内,计算出该点的即时孔隙水压力。2.5.4测量频次陆域形成与地基处理区施工监测频率为:堆载期每天观测一次,满载后静压期每5天观测一次,特殊情况可加密观测。围堤施工期监测频率为:加载期间每天观测12次,恒载区每周观测2次,特殊情况可加密观测,测量成果当天计算,并做好记录(孔隙水压力监测原始记录表见后附表),如发现孔隙水压力值明显增大等异常情况,适当增大观测频次,及时通知监理、业主、设计及施工方
31、,以及时改进工程措施2.5.5提交成果观测资料在整理后及时提交监理工程师,并提供观测点现场相关情况。2.5.6关键技术环节孔隙水压力数据的准确与否的关键在于保证孔隙水压力测头的埋设质量,保证测头的密封性。第七节 本工程项目监测的控制重点和难点分析及相应解决措施1 监测控制重点和相应措施监测工作质量对保证软基处理的施工工期、软基处理的效果以及在堆载预压期间软土的稳定性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监测工作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环节较多,影响因素也较多,包括人的因素、测量观测仪器的精度和工作状态稳定性、监测仪器的埋设安装规范性及其它客观因素等。本次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重点主要为监测仪器的埋设与安装、仪器精度、
32、监测数据的及时分析处理和结果的及时反馈。1.1 监测仪器的埋设与安装 监测仪器的埋设与安装是整个监测工作的第一步,保证监测仪器的埋设与安装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规范性,就为监测工作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保证监测仪器埋设与安装的有效性,将对各项监测项目的监测仪器按照标段分区监测项目分类序号的编号原则,在制定仪器埋设工作计划时,对标段内所有需要埋设与安装的监测仪器进行系统的编号,确保仪器埋设无遗漏、编号清晰;监测仪器设备埋设、安装应同时做好记录,每埋设好一个监测仪器设施,均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其埋设位置和埋设符合性及监测保护措施进行书面检查确认后提交监理进行签字确认。1.2 监测仪器精度 监测仪器的
33、精度决定了各项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本项目由于监测的频率大,监测时间长,监测仪器可能因为长期的频繁使用及其它因素影响,造成仪器的计量精度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我们除按检定/校准计划定期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与检定外,还将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视情况开展仪器功能和准确性的期间核查,同时在使用仪器前后都根据公司的现场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检查核对,保证所使用的监测仪器设备满足精度要求。1.3 监测数据的及时分析处理和结果的及时反馈经过对监测数据的及时分析处理,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控制加载速率,实时控制施工进程,同时能够及时得到软基实时固结情况,确定合理的卸载时间,另外对完工后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够
34、及时得到工后残余变形情况,为指导设计和施工的改进和完善及时提供实测资料。2 监测难点和应对措施2.1 监测工作是为指导施工服务的,因此,保证监测与施工的快速、准确、有序的沟通与联系尤为重要。在加载施工期间,各项监测项目的控制标准为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调整与修改决策,保证软基处理的安全与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方将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加强总体计划安排和协调,保障人员、设备等各类资源的及时投入到位,按规定程序及时采集和反馈准确的监测数据,为建设方、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对重大安全和质量问题的监控以及动态的施工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技术依据。2.2施工期对监测点的有效保护也是一个难点。由于本监测工程与软
35、基处理施工过程交叉施工,施工现场人员、机械较多,对监测仪器以及监测设施的保护具有难度却又极其重要。我们将采取相应的防患措施,具体如下:(1)首先应事先根据现场情况分析识别判断各个监测设施的安全性和影响数据可靠性的环境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防患措施和应急预案。(2)在监测设施埋设后,立即按预定的监测设施防护方案进行防护,具体防护措施为:所有测点露出地面部分用套管做保护装置,且测点顶应高出填土面1.0m,高出套管0.1m。在每次填筑新一层土之前,先在测点周边3m范围内用人工或小型机械填筑第一层土。然后在测杆周边设置护筒,护筒外表面应选用要醒目的彩条布、刷红油漆、贴感应反光纸等醒目的标志,防止
36、施工特别是夜间施工破坏测点。(3)与业主、施工单位加强沟通,增强各相关单位对监测设施的保护意识,将测点具体位置和警示标识书面告知相关单位,在测点附近施工前及时通知我部对测点进行加高及加固等保护措施,并在施工期间派出专人到现场与施工方协调,共同对测点进行保护。一旦发现测点受拉或移位,应停止50m半径范围内的所有工作,并立即向业主、监理汇报,在24小时内进行修复并复测,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性。(4)监测进程中由监测技术人员详细记录监测工作日志,为监测点可能破坏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数据的有效性分析延续提供依据,同时,当监测点被破坏后,应立即向业主、监理汇报。第八节 监测信息化管理1信息化管理的任务监测的目
37、的是要利用其成果来指导安全、有效的施工,为软基处理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并为优化施工和设计方案提供依据;因此,取得资料后应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其安全稳定性,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随时改进施工方法及优化设计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使软基处理真正获得动态控制。对软基处理而言,堆载预压期施工的重点应是动态控制堆载预压的加载速率,防止施工期内软基失稳。在施工中,软基稳定性控制主要依靠表层沉降监测、深层位移(水平位移)监测以及孔隙水压力监测。当某项监测数据的变化速率超过监测项目的控制标准时,软基即存在整体或局部失稳的危险性,需要及时延缓加载速度。故确定表层沉降、水平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的速率变化的控制标准是确定
38、堆载加荷速率的决定性指标。在软基处理期间进行监测工作,并严格控制填土速率、堆载加荷速度,避免盲目施工,保证在填筑期间,在软基中产生的附加应力增长与软基的强度增长相适应。在堆载预压处理施工期间,坚持定期监测软基各监测点竖向沉降和横向位移、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监测数据符合监测控制标准时,将监测数据整理分析和成果资料递交施工、监理、设计单位,便于连续施工,保证项目工期目标的实现;如果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超过控制目标,则应及时进行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在确定存在监测数据超过控制目标,尽快发出监测预警警报,将监测分析报告递交相关单位,会同效果单位进行决策分析,延缓加载速度,调整施工计划。在延缓加载速度后进行持
39、续监测,待观测值趋向稳定后,再次提交监测报告,在保证软基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堆载预压处理安全顺利、有序进行。2信息化管理的运行2.1 资料的收集、整理资料的及时收集、整理是分析反馈的基础,监测完毕后应当日内及时整理。在整理过程中,作必要的计算分析。资料整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监测资料及相关资料的搜集,如各种检测原始数据、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资料、不确定度、允差值等;原始观测资料的检验和误差分析,异常值的判别、剔除;有关监测指标的计算及相关成果的图表表示;2.2 信息反馈体系建立监测信息反馈体系。(1) 监测项目部内部方面:监测中严格遵守技术人员现场监测制度,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当监测数据接近或
40、超过控制标准时,现场监测人员应及时通知监测组负责人,由监测组负责人及时通知项目技术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确认后对外通知。(2) 对外联络方面:在监测项目筹备期间,与施工、监理、设计及建设单位进行及时的沟通与协调,建立项目相关参与单位间的信息反馈体系,以会议纪要的形式,明确各有关单位的信息递交、接收、传达的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根据与业主、施工方的沟通协调结果和有关要求,每次的观测结果在第二天以文字形式提交给指定有关方,若有异常情况发生,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确认后,在跟踪观测的同时,及时向指定的外部各方通告有关监测结果。同时及时分析其中原因,.找出变形发展趋势,并协同业主、监理方及施工单位共同准
41、备施工补救措施。对外信息反馈体系如下:设计方建设方施工单位监理监测单位2.3、监测预警预报 建立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在加载期间,监测警报是很重要的环节。在监测期间,如发现监测指标超标,或观测到有危险裂缝或其它异常情况等情况,即及时启动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向相关单位发出监测警报,同时采取加密观测措施。监测警报的内容: 监测警报简要说明(包括报警监测点位置和编号、报警监测点监测数据、超出控制标准情况等); 沉降板观测成果表; 孔隙水压力观测表; 边桩观测成果表; 其它相关说明。本工程施工监测过程中预警信息反馈程序如下:监测原始数据的当日采集当日数据计算,分析处理分项负责人当日校核监测资料项目技术负责人
42、当日审定判断监控指标是否达到预警值加强监测是否发出预警正常监测第九节 监测成果与监测报告1 监测资料整理所有的监测资料当天都要进行整理统计计算出成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总结,提出解决方法。同时采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系统及时整理输出监测成果,并对监测信息进行总结反馈给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和业主管理人员,同时使得各有关单位及时了解正在施工的陆域处理区和围堤的稳定安全情况,为施工控制提供依据。1.1原始资料初步整理原始资料整理的目的在于检验观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并进行误差分析与处理,根据变形观测结果计算出各测点全部实测沉降及水平位移,绘制各测点表面沉降及水平位移过程线,绘制同一横断面及同一纵断面上
43、各测点在不同时刻的沉降及水平位移分布图。(1)表层沉降监测点先进行平差后,计算下列结果:本次沉降量、累计沉降量平均沉降量和平均沉降速率;需要绘制图件有: ”荷载(填筑高度)时间沉降”曲线; ”荷载(填筑高度)时间沉降速率”曲线。(2) 分层沉降监测点进行平差并计算下列结果:本次沉降量、累计沉降量平均沉降量和平均沉降速率,绘制深层土沉降剖面图。分析深层土沉降随地基土层的变化情况和特点以及荷载(填筑高度)时间的变化规律和特点。(3)孔隙水压力监测点绘制孔隙水压力随荷载(填筑高度)、时间的变化曲线;分析地基土体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情况、变化规律和趋势; 计算孔隙水压力增量与加载量的比值BB孔隙水压力增量/加载量(4) 边桩监测点进行平差并计算本次水平位移量、累计水平位移量; 绘制 ”荷载(填筑高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