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的价值旨归、经验启示与实践向度_李雨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8133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的价值旨归、经验启示与实践向度_李雨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的价值旨归、经验启示与实践向度_李雨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的价值旨归、经验启示与实践向度_李雨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体育科技2022 年(第 43 卷)第 6 期54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的价值旨归、经验启示与实践向度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的价值旨归、经验启示与实践向度李雨阳1.2孙文波3蔡冬波1(1.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体育学院,四川 德阳 618209;2.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3.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学院,上海200438)1616The Value,Experience,Enlightenment and Practical Dimension of Sports to Boost the Revitalizationof Poor Revolutionary AreasLI Yuya

2、ng,etal.(Sich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Deyang 618209,Sichuan,China)摘要:摘要:剖析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的价值,梳理实践经验,为振兴革命老区提供方案参考。研究发现,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的行动中有着提升体育影响力、强化精神感知、丰富群众生活等 3 项价值,推进过程中要坚持环境适应、目标分疏、资源整合、制度维持 4 要素,做到体育振兴与振兴体育相结合、分地区分阶段科学规划、体育旅游串联红古绿场景、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并重。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度保障、产业驱动、人才带动、宜居彰显 4 条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的向度。关键词:关键词:革命

3、老区振兴;体育;体育扶贫;乡村振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体育治理的中国逻辑与理论创新研究”(2021BTY003);四川省体育产业与公共服务研究中心 2021 年度课题“体育助力四川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方案(SCTY2021ZC02)”。作者简介:李雨阳(1996),讲师,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体育城市与空间规划。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是区域联动发展的重要内容,老区和老区人民也曾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过重大牺牲和重要作用,因此反哺老区建设也应是历史应然。长期以来,党和国家矢志不移地推进解决老区建设问题,不断推出与时俱

4、进、因时而需的支持政策。在全面脱贫的工作行动中,国务院于 2016 年发布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为老区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 5年的发展,革命老区实现了全面脱贫,但因其地理位置多位于多省交界的农村地区,受城市辐射影响较小,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突出,脱贫攻坚成果并不稳固。2021 年 1 月 24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旨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扩大老区脱贫成果,实现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为此,学界就“赋能老区,置换优势,带领老区人民从脱贫走向致富”这一主命题建言献策,其中不乏激发农业新产能、

5、美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职业教育指导就业技能培训等具体激励与帮扶策略,但体育领域的资源置换、短板补齐方面仍未有具体方案。因此,结合革命老区的基础条件和状况,探索山水田园风光、中国红色故事、节事文化活动等优势资源置换方案,补齐健身场馆缺乏、体育产业业态不成熟等短板问题,对有效地改善老区人民生活质量,推动革命老区振兴有着重要意义1。基于此,本研究在考虑地域分异的基础上,综合东中西部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的有效样本,旨在为革命老区在巩固脱贫成果、繁荣区域经济、提升民生福祉等方面提供有益经验,为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贡献体育的价值和力量。1 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的价值旨归1 体

6、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的价值旨归1.1 正名:体育的“出场”与“在场”革命年代,体育发挥着提高部队战斗力,巩固革命根据地,增强红色区域内军民的综合身体素质,提升军民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培养学生崇高理想信念的功能2。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 30 年间,由于“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思路和“城市为本”的发展战略,农村集聚的“老少边穷”地区处于被忽视的状态3,文化、体育、卫生等民生事业严重滞后于城市。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渐意识到城乡差异的重要问题,将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正式列入“七五”计划,工业、农业、教育、科技、人才、卫生、保险等各领域均在此期间为革命老区振兴提出了针对性方案。但此阶段,体育事业仍以金牌

7、战略为中心,群众体育事业刚刚萌芽,体育之于革命老区与体育之于农村并无显著性差异,农村体育因是农村劳动生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工具而存在4,并未展示出其特有的经济价值。20 世纪末消费社会的到来,人们对身体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促成了感官体验、休闲娱乐及体育健身等产业的发展5。在人民需求指引下,国务院在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 中提出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广红色旅游,承办体育赛事等多项举措,象征着体育在助力革命老区振兴行动开始“出场”,也标志着体育的经济价值被进一步认可和应用。得因国民身体觉醒引发的旅游方式由“观赏式”向“体验式”、由“视觉体验”向“身体体验”转向,作为旅游元素的表演体

8、育与体验体育、乡村体育赛事和户外冒险体育等纷纷“出场”。又因中国文化具有“诗性”的重要特质,追踪革命老区的红色体育文化的过程中,人类身体高峰体验感、乡村诗性文化体验感与革命老区红色精神体验感叠加、交织,特有的具身感受更加满足了参与者的诗意追寻,反推了体育在革命老区振兴中的“时代在场”。1.2 历时:反哺托物之精神趋同革命老区党政军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培育、形成的老区精神与新中国体育事业,经过近 70 年的发展概括和凝结出的体育精神高度耦合。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是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唯有在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6。老区精神发轫于井冈山,丰富于延安,成熟于

9、西柏坡,传承于大江南北,不同时期表现出的精神内涵可以归纳为“坚定信念,不屈不饶;依靠群众,真心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党爱军,拥政爱民;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7。在追寻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体育实践中,不断涌现出的“镜开精神”“乒乓精神”“珠峰精神”“女排精神”可以概括为“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8。无论是历时性还是共时性,老区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43,NO.6.2022DOI:10.14038/ki.tykj.2022.06.027体育科技2022 年(第 43 卷)第 6 期55

10、精神繁衍与中华体育精神赓续中表现出的阶段特征近乎一致,二者互为表征,且均为民族精神的凝练,有着共同的现代化指向,在文化治理现代化任务中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体育为载体,可以将历史精神透过现代形态进行传承;而通过革命老区的特殊实践场所和特定精神空间,可以使得中国体育精神与老区精神的叠加,起到更好的文化传播作用。以体育为载体,可以将历史精神透过现代形态进行传承;而革命老区赋能的特殊实践场所和特定精神空间,可以使得中国体育精神与老区精神的叠加,实现传递精神、传达文化的应有之义。同时,体育治理作为文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革命老区振兴一致,都有着共同的现代化指向9;而革命老区体育发展作为体育实践的深度

11、环节,可以反馈“体育强国”的迈进程度。1.3 寄情:美好宜居生活的标志美好宜居生活是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最终落位,体育场景透射出着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品质。从革命老区振兴重点任务中不难看出,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增进老区人民福祉、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弘扬传承红色文化、促进绿色转型发展等具体内容指向的是老区人民的生活品质。过往二元分治的体制下,农村与城市割裂,农民的“城市梦”先发于市民的“田园梦”,人们理所应当地认为城市资源一定领先于乡村,人口的城市涌向引发了“城市病”和“空心村”问题10,这类公共服务供需失配问题在贫困农村居多的革命老区更是集中体现出来。伴随近年来体育脱贫行动的影响,革命老区人民逐渐打破

12、了对体育的刻板印象,意识到体育寄生于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语境优势,主动投身生态体育旅游产业,对体育也有了更强的经济发展寄托,一股以农民工、大学生、高级技工为主体的返乡潮也随之出现。生态产业的推广又引发乡民对自身健康生活需要和乡土文化建设的思索,在农村消除绝对贫困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之后,乡民对体育的需求也就移向了精神文化和生活条件。老区人民发生了最初对“体育先进县”“体育之乡”的评选熟视无睹,甚至认为是“无聊之举”的认知和态度到力求“最美乡村”的实践行动转变;也发生了只关注“自己富起来”到关注“大家强起来”的处事态度转变。乡土体育蕴含的文化基因正让老区人民获得文化自信,对美好宜居生活不再望而却步

13、,在体验过程中感知愉悦和情感归属11,感受到老区振兴、乡村振兴及城乡融合发展带来的与城市一致的健康美好生活。2 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的经验启示2 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的经验启示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是一个兼属于老区管理系统和体育管理系统的行动方案。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认为,一个行动系统由适应、目标、整合、潜伏或模式维持 4 种功能条件组成,社会行动者借着模式维持的功能,始终在社会规范与价值的支配下活动12。卢曼的系统理论则强调,社会各系统具有非同构性,各系统间互为“系统-环境”关系13。同时,体育助力老区振兴也是一项体育供给行为,根据戴维 伊斯顿的政治运行系统,精准把握需求,提升供给适配性14,1

14、5,是助力行动的关键之处。结合地区的差异化(即环境的差异),本研究从环境适应、目标分梳、资源整合、制度维持 4 个方面出发,对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有效实现振兴的经典样本进行归纳、提炼,对不同情境下的振兴经验进行攫取。2.1 适应环境:振兴体育与体育振兴兼行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包含体育助力革命老区的经济振兴和助力革命老区体育振兴两个方面,即在革命老区产业经济不稳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群众技能不强、体育意识不强的大背景下,要统筹兼顾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发展。根据这一要求,革命老区主要采取了融合发展、错时发展、并轨发展 3 种不同模式。融合发展模式主要突出群众体育活动中的产业穿插,营造体育赛事前后

15、的运动场景,刺激经济内循环,较适用于群众体育开展较好地区。如江西井冈山采取了政府、市场相结合的做法,由政府修建体育场馆设施,社会力量举办乡村赛事,旨在吸引周边村民参赛观赛;确立“体育+”的综合帮扶和振兴机制,为村民搭建农产品的销售平台。由此,在提升群众体育参与度的同时,盘活区域经济,形成区域经济流动微循环,进一步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错时发展模式的特点是优先发展体育产业,以产业收益反哺社会事业和体育建设;或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头,为引入体育产业奠基。如在福建寿宁,每年会抽取10 元/人的下党乡山径赛报名费用于老区村庄下党村和屏峰村的体育设 施和体育文化建设;开发犀溪村和西浦村的体育旅游开

16、发项目,为当地村民提供社会就业岗位。“定额抽取”制度保证了革命老区体育事业发展的资金,促成了体育赛会经济的行业内分配。并轨发展重在强调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同步性,重在以体育营地建设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且需评估“大投入”项目的风险与价值,因此较多被东部地区连片式的革命老区所采纳。如山东临沂借云蒙湖康体小镇和许家崖航空小镇建设之义,对当地的交通进行的重整,以此打通了乡村与城市的经济生命线;同时通过会展、赛事等集会活动,强化体育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实现了体育消费升级与产业更新。2.2 目标分梳:分地区、分阶段科学规划目标分疏是指结合地区发展近况,将发展总目标拆分成为适应各阶段发展特征的阶段性目标,即

17、因地因时地制定发展目标。其中,地区发展差异既包括东中西部的发展差位,也包括局部地区的发展失衡。从各地区的行动表现上看,东部革命老区已经初步完成了体育产业的架构,其多将目标锁定为增强健康福祉,通过强化公共服务,引导老区人民参与体育;中部革命老区正在完善体育产业结构,其多将目标聚焦在繁荣区域经济上,不断优化体育旅游产品,形成旅游消费黏性;西部革命老区刚刚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体育产业结构还不够稳定,其多将目标确立为巩固脱贫成果,突出基础工程、产业品牌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后续实现振兴任务进一步夯实基础。同时,为解决地区内部的发展失衡问题,多地在城市功能区划、产业重组和协同治理等方面下足文章。如盐池县围绕滩

18、羊产业和旅游产业,进行了城市功能区的重新分配,将体育赛事纳入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古城墙、古村落等地标建筑,打造文化主题体育赛事;文山州政府专门设立东西部协同机构,以此促进州域东部的人才资源能与西部的矿产资源实现高效互换。阶段发展次序方面,河南新县遵循着“制度-基础-产业-人才”的先后顺序,在全域旅游发展框架下,首先对道路和村落进行修补,在实现“一村一品、步道串联”的全域旅游图景设计后引入体育赛事,并逐步发展步道旅游产业;云南富宁县则是依托低海拔体育训练基地的建设,提前布局发展体育培训业,并通过举办体育赛事、承接训练基地等方案,不断培养和引入高水平体育人才,最终形成体育培训业带动周边产业

19、的整体布局。2.3 整合资源:体育旅游串联“红古绿”场景整合资源的表象是形成价值互换,但实质是强化自身优势,通过资源重置,使自身真正具备资源互换价值。由于绝大多数革命老区位于省市边界,山水生态、村落质朴、文化浓郁,是绝佳的人文自然休闲旅游场景地,因此旅游业是可供革命老区的开发的主要产业之一。多地强调了“红古绿”的优质景点串联,采取条带式精品旅游路线设计方案,发挥体育旅游具有的沉浸式体验特点,赋予游客更多的“户外停留”。如河南新县通过发展“步道经济”,实现了从 2015年全县 GDP 总值 36.34 亿元到 2018 年仅旅游综合收入 33.1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

20、OGY Vol.43,NO.6.2022体育科技2022 年(第 43 卷)第 6 期56亿元,再到 2019 年全县第三产业 GDP 总值 66.12 亿元的大跨越。此外,致力于“体育+”的综合开发模式,各地均确立了“文体旅农商养教培展”的大融合发展模式,围绕体育开发体育旅游、体育康复、体育养生、体育培训等场景,带动农产品销售,强化红色文化与地域文化教育,塑造区域产业品牌。如盐池县围绕“长城保护+文旅融合+体育赛事+乡村体验”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主框架,实现了农业增收、文化远扬;许家崖航空运动小镇和富宁低海拔训练基地因其成熟的培训业市场,带动了旅游、会展、装备制造及体育工程行业的推进;井冈山出

21、于红色文化品牌的绝对优势,将体育与研学、会议相结合,通过体育进一步赋予游客红色精神的具身认知。2.4 维持制度: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并重制度是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行动的保障机制,是一个横向联动、纵向衔接、母子架构、模块分明的完整体系。革命老区的振兴行动既是革命老区振兴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也要为基层的具体服务操作提供指导方案。根据当地的基础条件,东部地区主要是构筑地方引导、村企发力的上下联动模式,政府担当着向上争取、向下扶持、向外引入、对内激发的关键枢纽作用。如寿宁县制定了乡村振兴“十百千万”目标实施方案,并根据革命老区村庄特色和体育基础,提出“下党山径赛”“阳尾武术”等“一村一品”构建

22、,同时为保障资金的流转和岗位的流动,提出“农户-合作社-公司”的紧密利益联结模式。各基层单位围绕培育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村工作,在邀请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乡贤参与群众性体育活动普及推广和教学指导的基础上主动培养本土化的文化队伍和文化骨干,同时进一步丰富群众体育活动;其次,为实现金融助力老区体育事业,县级主管单位联络企业对接合作社,乡级政府委派驻村干部引导农户入股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协同供给功能,促成体育产业资金的流通与运转。中部地区呈现出的城乡融合、区域合作的共建模式则强调区域合作、城乡融合和基层治理。如新县制定了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 大别山全民健身公园项目规划等政策文件,确立“

23、1+3+N”全域旅游综合管理服务模式,形成县委书记负责、县旅游委员会分管、各村集体参与的管理框架。同时,邀请专家学者和公益组织指导村落规划设计,开创“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合作模式,负责体育休闲项目运营。由此,将责、权、利下放到基层,使得基层利益共同体能够发挥合力,落实体育特色项目的具体规划。西部地区受制于基础条件的欠缺,寄托于建立政府、院校、企业多元主体间的帮扶制度,借助企业和院校的力量,振兴地方发展。如云南富宁依托低海拔训练基地建设,确立了体育培训业为核心的业态,在接轨国际的未来规划指引下,引入巴西麦拿足球学院培训基地、嵩山少林俗家弟子培训基地,为足球和武术两大重点项目的“引进来

24、”和“走出去”奠定了场地条件和教练员业务能力基础,也为富宁发展体育培训业为主轴的体育业态搭建了骨架。3 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的实践向度3 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的实践向度3.1 制度保障革命老区振兴制度是老区振兴的保障。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时期,管理组织更趋微观化,产业平台更加强调村企合作,挖掘生态和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的意识愈发强烈16,变革的历史阶段特征也对革命老区的制度供给提出了新要求。应和地区特征和未来发展需要,革命老区也应将制度作为该阶段振兴任务的前置内容,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人才培育制度、创新财政投入制度,健全区域、城乡、村企、院校合作制度,深化文体旅农医养教培展等产业链融合

25、机制,巩固群众基本体育权益保障制度,建立生态保护和文化挖掘制度,分区域、分阶段、分类别推进革命老区振兴17。确立“1+X+N”的三级管理框架,明确任务,分派到人,形成“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新乡贤”的新三角帮扶小组(其中至少有一位出自体育系统),压紧压实基层工作。强化区域合作和资源互利制度,组建双边交流、资源互易的协同机构,一方面是破除阻碍资源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的“制度藩篱”18;另一方面是有效激励老区人民“走出去”,引导外部人才、资金、技术“走进来”,形成生产原料的“双向互动”。3.2 产业驱动革命老区振兴产业是老区振兴的主体。得益于山水田园的自然禀赋,旅游业担当着革命老区振兴的当前产业,在全

26、域旅游的模式下,体育旅游以其“户外停留”的优势串联起文化景点、村落景观、生态景象,实现了消费链的延长。但不争的事实是,当前体育旅游几乎完全是依附旅游而生存,全域动员的推动模式忽略了乡村社会与旅游产业的基本特征,既引发旅游产业的过密化困境,更将公共资源与农民过度卷入市场风险19。因此,在体育助力革命老区产业振兴的行动中,第一,应通过城市功能区的规划布局与龙头企业的引领,促成产业集聚;以多链融合的思维构建体育产业网络,使得产业结构进一步稳固;强化对相近类型企业的组织和引导,谨防产业单一化、同质化、过密化问题出现。第二,革命老区的体育产业发展需要根据自身基础开埠立新,将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制造业

27、与体育会展业有机结合,通过体育赛事平台助力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合理开发高端体育培训业,引入航空、汽摩、水上、山地和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基地,形成以基地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第三,规避产品同质化,通过提升品质和合理配置推动产业和消费的双升级,既要建立产业准入标准,核验体育产品资质,合理控制传统产业容量;也要加强对市场所需的文化型、体验型产业的培育力度,强化政策供给、统筹产业布局、整合地区资源,引导“红色人物”讲述和组织体验新时代“红色道路”上的“红色故事”。3.3 人才带动革命老区振兴人才是老区振兴的基石。现阶段革命老区振兴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口结构失衡,

28、农村老龄化严重。体育助力革命老区人才振兴的行动实质就是通过体育场景吸引、招徕各类高素质人才,为保证行动方案的有效进行,就要培育、提拔、引进高水平体育人才。为此,地方政府首先要强化基础设施与服务建设,以有效的体育场地、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和体育旅游等活动,吸引各类人才扎根革命老区,保证革命老区振兴拥有持续动力;发挥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宣传推广作用,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提升革命老区建设人才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健全革命老区人才振兴机制,强化人才振兴政策保障,明确人才引进方向,营造对口工作环境,保证体育人才有条件投身革命老区振兴;同时统筹协调流动性人才,调动各领域专家参与整体项目的研讨和提议,鼓励体育领域专家

29、带领团队指导全民健身站点的具体工作方案设计,引导属地高校学生参与阶段性工作和实习。第三,重视新乡贤的回流,积极引导乡贤参与地方治理,鼓励体育乡贤组建议事会、参事会、理事会,以产业优惠政策引导新乡贤共商共建革命老区的体育振兴方案,扎实推进基层体育治理;通过体育职业教育和帮扶政策,助力跨学科人才更好融入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行动。第四,发挥群众性体育组织的非政府性特色,委托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各类体育组织管理培训活动,引导进行系列体育问题研讨活动,为革命老区人民自我深造、自我提高搭建平台。最后,要重视革命老区人才的锤炼,加强人才队伍培养,融合利用革命老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

30、OGY Vol.43,NO.6.2022体育科技2022 年(第 43 卷)第 6 期57区映射出的地缘精神烙印和体育项目渗透出的奋进精神品质,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各类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和创造活力。3.4 宜居彰显革命老区振兴人民福祉是老区振兴的最终落位。革命老区大多面临着体育场地不足、体育人才短缺、体育业态不全等问题,补齐公共体育服务短板、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也自然成为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行动中赋予体育的重要任务。为实现这一愿景,在场地方面,应根据革命老区老龄化凸出问题,对体育场地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同时为延缓青壮年流失和巩固新乡贤回流,应建设一处富有城市特色的综合性单体建

31、筑,由点推面,分步发展。在体育推广方面,进一步加强群众性体育项目的推广力度,有意识地推动适老项目、红色运动以及冬季项目的开展;深层次推动“冠军乡村行”,引导新乡贤参与行动铺成、行动接续和主体行动的子行动,以更健全的行动体系扩大推广效果。在赛事和节事活动组织方面,一方面要引入生态品牌、红色主题、村落特色赛事,吸引外地游客参与旅游消费;另一方面要将群众性体育活动融入其中,实现红色主题运动、地区特色运动与生态休闲运动的互动。此外,“红古绿”作为大多数革命老区的主题场景,应先行生态修复、村落修缮、文化修补工作,奠定节点基础后再以健身步道为串联,实现体育与生活场景的交融。4 结语4 结语助力革命老区振兴

32、行动既是时代赋予体育的重大任务,也是时代赋予体育的重要机遇。站在历史新时期、新高度上,作为美好生活标致之一的体育理应在百年交汇的重要节点上,将其创造的精神、文化和经济价值反哺于革命老区。结合社会行动理论与政治运行系统理论,体育助力革命老区的行动中应始终把握体育助力革命老区经济振兴和助力革命老区体育振兴两大主题,确立可供实现的地区目标和阶段目标,在体育旅游助力革命老区振兴的基础上,整合“体教医农商养会展培”等多种业态资源,并通过沉底式的制度保障加以维持。因此,体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行动的未来面向应是通过多边合作机制,赋予体育更多出场镜头;深度延伸产业结构,扩展革命老区体育产业的非旅游经济价值;给予

33、可达理想信念的实践机会,吸引有志向的体育人才前来耕耘;塑造宜居的品质生活场景,达成增强人民福祉的最终落位。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傅钢强,耿文光,夏成前,等.我国农村体育助力农村社会发展的历程回顾、使命延续和未来展望:基于浙江省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本分析J.体育科学,2020,40(8):27-34.2王增明,党挺,李颖,等.中国红色体育的发展进程与历史经验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1,38(3):257-262.3王进文.农民主体性在场的乡村振兴事业:经验局限与拓展进路J.理论月刊,2020(11):51-60.4傅钢强,耿文光,夏成前,等.我国农村体育助力农村社会发展的历程回顾、使命延续和未来展望

34、:基于浙江省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本分析J.体育科学,2020,40(8):27-34.5赵歌.作为“身体化”审美活动的体育健身的文化哲学研究:基于莫里斯 梅洛-庞蒂和理查德 舒斯特曼身体思想J.体育科学,2019,39(1):85-97.6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2016-10-23(001).7徐仁立.老区精神的内涵特点及现代价值新探J.百色学院学报,2017,30(1):98-104.8苟仲文.新中国体育 70 年N.中国体育报,2019-09-24(001).9孙刚,罗昊.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意蕴与政策路径J.江汉论坛,2021(7):85-

35、90.10任海.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国特色城乡体育融合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1):1-8.11谢劲,金晓芳.乡村振兴背景下村落体育时代价值和实现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0,4(8):62-67.12李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精准扶贫制度模式探究:基于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2):116-126.13高宣扬.鲁曼社会系统理论与现代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8-10.14戴维伊斯顿.王浦劬,译.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5韩宏宇,郑家鲲.公共体育服务精准化供给的内涵、困境及实现策略J.体

36、育学研究,2021,35(3):75-82.16徐亚东,张应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制度供给研究:以重庆 S 乡农村“三变”改革为例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1,20(2):256-266.17杨建利,阎丽娜,谢丹.我国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9):9-18.18陈友华,苗国.乡村振兴:认识误区、比较优势与制度变革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0(2):62-68.19仇叶.乡村旅游产业的过密化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对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的反思J.贵州社会科学,2020(12):155-162.(上接第 53 页)10刘欣然,蒲娟.文明的选择:古罗马

37、角斗竞技的体育思想溯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0):30-34.11陈波,何文华,谢旭,等.社会科学方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36-37.12刘一民.运动哲学新论:实践知识的想象痕迹M.台北:师大书苑,2005:14.13车旭升,律海涛.欧美体育哲学和体育伦理学的研究历程及动向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8,32(2):28-34.14McNamee M.Sports,ethics and philosophy:Context,history,prospectsJ.Sports,ethics and philosophy,2007,1(1):1-6.15Xiaolin Zhang,Aiguang Zhou&EmilyRyall.Philosophy of sports in china:an overview ofits history and academic researchJ.Sport,ethics andphilosophy,2020(8):1-17.16中国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EB/OL.(2020-11-03)2020-06-29htt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43,NO.6.2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