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研习类...以A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为例_吴支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7680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研习类...以A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为例_吴支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研习类...以A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为例_吴支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研习类...以A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为例_吴支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摘要: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实施背景下,作为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要依托的研习类课程建设成为考察的重点。教育研习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实践活动,研习类课程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架设理论与实践沟通桥梁,提高学生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兼顾师范性与学术性素养生成,助力师范生专业化发展;对标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提升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目前研习类课程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可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更新研习类课程建设理念;以课程产出为导向,科学研制研习类课程方案;以评价改革为动力,持续提升研习类课程质量。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研习类课程;教育学专业;实践教育课程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

2、章编号:1009-8534(2023)01-0010-07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育学专业研习类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研究”(2020jyxm1821)。作者简介:吴支奎(1974-),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谢伟燕(1998-),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为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教育部颁发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开启了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篇章。作为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要依托的研习类课

3、程建设是专业认证中重点考察对象。A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现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旨在培养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深厚的教育情怀、扎实的学科基础、突出的教学能力、出色的综合管理和育人能力、过硬的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育培训等领域从事教育教学与研究、教育咨询与指导、教育管理与培训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离不开高质量实践课程体系保障。本文以A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为例,阐释专业认证背景下教育研习类课程建设的价值意蕴及实施路径,进一步推进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类课程与教学问题的探究。一、研习类课程:培育师范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托研习类课程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也

4、是一门综合课程。教育研习是师范生在导师指导下,运用所学教育理论,对教师职业专业化过程和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与讨论,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在探索与反思的交替中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进而提升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教育研习的本质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以教育研究为主要特征、以科研项目为主要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而研习类课程是教育研习的重要抓手,是培育师范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托。从上述国内A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实践教育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如表1所示),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育课程模块主要由两类课程构成:一类是集中性实践环节,包括军政训练课程、劳动实践课程、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另一类

5、是专业实践课程,包括教育研习、教育学专业论坛、教育调查。教育研习是教育学专业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A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创造性构建了教育学名著阅读、读书笔记写作指导与评阅、粉笔字练字晒字和讲字、寒暑假社会实践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研习类课程建设:价值与路径以A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为例吴支奎谢伟燕(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第26卷第1期2023年2月宿 州 教 育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Vol.26,No.1Feb.202310DOI:10.13985/ki.34-1227/c.2023.0

6、1.004和调研四个模块的教育研习类课程群,有力支撑了该专业学生实践与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一)教育学名著阅读教育学名著阅读是培养师范生专业知识、提升学术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是激发教育学专业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研究思路和寻找理论支撑的主要来源。A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通过前期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名著阅读课程“四步走”方略,即推荐书目、名著阅读、汇报交流、撰写读书笔记。通过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理论阅读与学术训练相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把握名著名篇创作背景,感悟教育学名著中所蕴含的教育和哲学思想,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反思、转化,进而提升学生名著阅读能力与教育理论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

7、引导者,扮演“导师”的角色:为学生提供阅读参考书目,传授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通读、精读的基础上研读,深入分析名著名篇的写作方式、理论价值以及可能存在的研究局限,为后期文献阅读和论文撰写奠定基础。名著阅读开拓了学生的理论视野,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思想的“养分”。(二)读书笔记写作指导与评阅读书笔记写作是对教育学专业学生名著阅读过程及结果的清晰反馈,也是对学生科研论文写作能力的初步训练,贯穿师范生整个学习生涯。学生在阅读教育学名著名篇过程中,通过撰写读书笔记,记录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材料本身的理解与反思,初步形成撰写读书报告的基础素养。指导教师需对学生读书笔记的撰写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并作评阅,具

8、体包括:一是规范读书笔记要求,通过读书笔记把握学生阅读态度、学习进度、研究方向,督导学生注重读书笔记撰写质量。二是加强读书笔记写作指导,对写作方法、框架构建、逻辑思路等给予具体指导,鼓励学生联系教育热点话题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反思,并进一步拓展学生写作思路和学术视野。三是探索读书笔记过程性评价,力求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基于读书笔记评阅工作激励学生阅读反思,以评促读,以评促思,并对学生最后提交的读书笔记提出改进建议和等级评定,切实保障读书笔记的质量。(三)粉笔字练字晒字和讲字粉笔字练字晒字和讲字是教育学专业师范生表1国内A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实践教育课程模块表11教学基本功

9、训练,也是A师范大学特色活动之一。该课程要求学生每周按照公布的示范字,利用空闲时间练习粉笔字,并集中展示练字成果。课程教师不定期查阅晒字情况并给予点评,在学期末开展讲字活动,由专任教师对学生一学期练字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粉笔字练习,一方面可以使教育学专业学生意识到粉笔字书写的重要性,掌握粉笔字的书写规范和要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审美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了师范生教育教学基本素养,培育其教书育人的情怀与精神。(四)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研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是教育学专业学生巩固教育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养成学术研究意识与思维、初步掌握社会实践(调查)方法的重要途径。A师范大学非毕业班学

10、生在寒暑假前召开寒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动员会,组织学生基于校院两级社会实践团队、个人组织的团队或个人的寒暑假生活体验,开展实践和调研活动,并在此过程中按照要求独立撰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师范生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深入开展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育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另外,社会实践和调研报告要求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反思,在反思中找准研究方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学术研究的基本素养。二、专业认证背景下教育学专业研习类课程建设的价值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主要凸显师范类专业的“教师教育”特色

11、,实践类课程是形成这一特色的重要保障,而研习类课程是实践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状况直接关涉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专业认证背景下教育学专业研习类课程建设的价值在于为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师范性与学术性、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三对矛盾关系提供了思路,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架设理论与实践沟通桥梁,提高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是教育学专业学生需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助力其未来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指出,师范生的培养应关注其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能力,主动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形成个人教学风格与教学智慧,这对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

12、求。在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四类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中,均要求师范生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由此可见,教学研究能力既是师范生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的必备素质。1师范类专业认证明确要求师范生应具备充足的实践活动课程与实践,在教育实践中践行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改善实践,在此背景下研习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有力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通。教育研究是教育学专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所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对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与研究,以提高教育研究能力的过程。而研习类课程兼具实践性与研究性,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设

13、了一座桥梁,为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交互、穿行提供了重要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丰富理论知识,涵养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素养。研习类课程涉及名著导读、核心期刊阅读、前沿研究成果分析、教育案例评析并撰写读书笔记等多项内容,学生在评阅经典与热点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专业阅读能力并拓展了学术视野,有助于形成教育信念与教学素养。二是改善教学实践,促进教育学专业学生实践性知识的生成。研习类课程为学生了解一线教学工作运行机制、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等提供了机会;学生在实践中积攒教学经验,促进自身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为师范生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和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三是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提高人

14、才培养质量。教育研习实质上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在研习类课程学习中通过学术交流与专题研究等形式,将掌握的教育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并在实践后及时进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整体提高。(二)兼顾师范性与学术性素养生成,助力师范生专业化发展教师职前教育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师范性与学术性素养的生成,助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2所谓师范性素养是指师范生应具备12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教育教学知识、基本教学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特长等;学术性素养是指师范生在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表现出来的学术水

15、平、专业化水准,如教育研究的能力。学者叶澜指出,教师不仅仅是传递学科已有基础知识的职业,更应该全面把握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重新认识教育的使命与本质,进而促进师范生专业化发展。3与师范性和学术性素养相呼应,学者杨启亮将教师专业化划分为职业专业化和学科专业化。所谓职业专业化是指职前教师应具备专门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科专业化是指职前教师应掌握基本的学科教学知识,二者共同构成教师专业化。长期以来,学界存在“师范性与学术性谁轻谁重”的争论,我国关于师范生的培养也存在重教学轻科研、重在职教师科研能力培养轻师范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问题,在人才培养中关注学生教学技能的获得,忽视学生研究意识与能力的提高。4现代教师教育

16、理念认为,应当促进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在关注师范生师范性的同时,也应注重师范生学术性的培养,发展教师的经验智慧、科学智慧与文化智慧,助力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5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研习类课程主题多样、方式灵活,内容涵盖通识性知识、学科知识以及教育教学知识,为师范生专业化发展搭建了平台。一方面,师范生通过研习类课程学习,丰富了教育理论知识,并通过教育研习,如开展粉笔字练字晒字和讲字等技能练习,助力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发展,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师范生的师范性素养。另一方面,研习类课程的主要功能在于培育师范生的教育研究能力,学生通过教育研习,学习和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培养发现和提出

17、问题意识,拓展研究视野等,进而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和素养。由此可见,研习类课程的学习有机耦合了师范生的师范性与学术性素养,在教育研习过程中促进师范生专业化发展。(三)对标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提升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问题可归结为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问题。个人本位论强调学生个体价值,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与进步,教育要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社会本位论则强调教育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教育目的并构建教育活动。6学者们基于各自理解,在二者之间往往会做出倾向性判断,呈现出不同的教育目的观。当然,完全将个人与社会区隔会陷入二元论的窠臼,

18、事实上,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正如有学者所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并不完全冲突,人是社会的产物,受制于社会,同时人又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适应并改造社会。因此,教育应兼顾个人实际需求与社会需求,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使得教育在满足个人需求的基础上,也能够为社会输送需要的人才。师范生专业认证兼顾学生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一方面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并实施教学,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另一方面指出要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并就评价提出意见,以衡量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认证背景下,对照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中的认证标准与毕业要求,结合社

19、会需求与学生个体诉求,学校合理制定研习类课程目标,开展课程资源开发、活动设计及评价等。通过教育研习,既促进了师范生个体教育实践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又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优秀师范专业人才,实现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统一。三、专业认证背景下教育学专业研习类课程建设的路径结合A师范大学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中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基本理念要求,我们认为专业认证背景下教育学专业研习类课程可从三个层面开展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更新研习类课程建设理念;以课程产出为导向,科学研制研习类课程方案;以评价改革为动力,提升研习类课程质量。(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更新研习类

20、课程建设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是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它将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发展、支持学生全面成功作为办学的核心追求,是一种教育观的更新和教育教学模式的重塑。7在此背景下,研习类课程建设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学中心从教师转向学生,改变传统课堂中“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遵循师范生实践性知识获得的规律,基于毕业生、用人单位等的充分调研,着眼师范生可持续、有个性差13异的全面发展目标,重视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话语权、选择权,支持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充分发展。8同时对师范生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课程指导,更新研习类课程建设理念,改进研习类课程实施模式,合理开发并分配课程资源,夯实研习类课程实施的条件支持,有

21、力促进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进研习类课程实施模式。研习类课程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课程编制时充分了解学生实际诉求与意愿,合理安排课程结构,改进“以学定教”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为学生的自我发展与提升奠定基础。其次,厘清研习类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明确促进学生发展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拟定是研习类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的前提,学校应厘清人才培养定位,明确研习类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着力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中关于专业认证标准的第二级、第三级认证中明确规定了教育

22、学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内涵和评价,对师范生的毕业要求也进行了说明,强调学生应“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而“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和精神指向,“毕业要求”是为了达成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可供教师、学生参考的行动指南,这为研习类课程目标的设定提供了范围界定。9时代发展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诸多新要求,“教师即研究者”的呼声愈发高涨。当下,教师与科研人员的职责越来越趋于一致,教师应成为新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的实验者和研究者。10研习类课程在制定目标过程中要以此为依据,保证课程方向的正确性。最后,激发学生研习兴趣,促进研习类课程学生有效参与。学生课程有效参与度是衡量课程质量的

23、重要依据,也是提高研习课程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应为师范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教学提供机会,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相关教育研究方法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研究,促使其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巩固和转化,进而反哺教育教学实践。(二)以课程产出为导向,科学研制研习类课程方案“产出导向”是一种反向设计思维,强调依据师范生毕业时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反向设计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等。专业认证标准对课程教学、合作实践、师资队伍、条件支持以及师范生毕业时所要达到的综合水平作了具体要求,其中“毕业要求”从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等维度进行详细说明,为学校研制课程方案提供了

24、依据。课程方案是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科学研制课程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研习类课程方案建设主要包括开发逻辑、课程资源以及实施策略三个方面。一是坚持能力发展本位逻辑,积极构建研习类课程体系。研习类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类型,与传统理论课程在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侧重点上有所区别,研习类课程更加关注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师范生基本技能的锤炼以及师范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课程开发中应明确课程定位,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探索以师范生能力提升为本位,以教学研究与实践为主线,以活动化

25、、项目式课程为主体的研习类课程体系。二是拓展校内外课程资源,夯实研习类课程实施的条件支持。在专业认证框架下,基础教育学校参与师范生培养不再是偶尔随机的行为,而是逐渐成为常规性、制度化、体系化的安排。11研习基地的建设为教育学专业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提供了平台,师范院校应积极开拓与建设校内外研习基地,拓展研习类课程资源,构建“师范院校中小学校”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推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发挥校内导师科研优势,从校内遴选优秀教师对学生研习进行全过程指导;邀请一线优秀教师加入高校研习活动并进行交流分享,充分保障研习类课程师资力量,同时加强对校内研习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校外研习基地与数字

26、化教学平台。通过校内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分配,引导教育学专业学生深度接触一线教育教学现场,为提升其教育实践能力提供锻炼机会。三是优化研习类课程结构,丰富研习类课程形式与内容。研习类课程是为师范生实践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提升而开设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要求在设计研习类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时量、活动方式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诉求和学校实14际情况。高师院校可开设具有个性化、多样化和常态化的、具有校本特色的研习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其中,个性化是指研习内容应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通过教师指导使学生明确自身研习方向;多样化是指研习课程形式要多样,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常态化是指系统策

27、划、长期落实研习类课程,保证教育研习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三)以评价改革为动力,持续提升研习类课程质量研习类课程评价具有反馈提升功能,在实践中应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改变师范专业评价方式,从重视“评教”转向“评学”,更加强调学生学习效果和针对学生学习产出的评价和改进机制。12目前研习类课程处于起步阶段,课程评价主体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考核方式主要集中表现为撰写研习报告或学术论文,由教师进行最终分值的评定。但这一评价方式无法对学生教育科研过程进行有效把控与反馈,甚至在研习报告出现抄袭、论文掺水等现象,难以实现预期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的目标。因此,对研习类课程评价体系

28、仍需进一步完善,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第一,构建多方参与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多样化。研习类课程评价应以教师评价为主,兼顾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实习基地评价,将学生、同伴、实习基地等纳入评价主体。一方面通过多元主体评价体系增加课程评价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参与课程评价,给予学生进行交流反思的机会。第二,调整评价内容与重心,重视教育研习过程。以往研习类课程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研习结果,忽视学生研习过程,在评价内容上过分强调科研产出而忽略了学生内在体验与发展过程。为此,要推动研习类课程评价从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科研成果,更要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及体验。第三,注重过程性

29、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积极探索多样化评价指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课程学习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关注学生各个阶段的变化与成长,又要通过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业表现进行系统评价。研习类课程评价力求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探索和构建多样化评价体系,并以评价为抓手,切实提升研习类课程实施的效果,提高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参考文献:1王波.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教学研究能力培养的价值意蕴、问题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7):81-85.2谢国忠.教育研习:一种新的教师职前教育课程形态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3):109-112+11

30、6.3叶澜.一个真实的假问题:“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辨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2):11-17.4罗晓杰,谢利民.职前教师教育研习类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与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11(3):40-43.5杨启亮.体验智慧: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境界J.江西教育科研,2003(10):3-6.6扈中平.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7-94.7路书红,黎芳媛.专业认证视角下的师范专业发展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7(22):65-69+84.8左瑞红,闫祯,蒋庆丰.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问题与

31、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4):142-147.9常珊珊,曹阳.专业认证背景下我国师范类专业发展机制研究:国际经验与本土建构J.高教探索,2020(2):41-47.10张国胜.试论高师院校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71-73.1511周晓静,何菁菁.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从理念到实践J.江苏高教,2020(2):72-77.12王丹,孟祥龙.论师范类专业认证与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17-122+155.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Courses under the Back

32、ground of TeacherTrain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Value and Path:Taking the Education Major of A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WU ZhikuiXIE Weiyan(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creditation sys

33、tem for teacher educ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courses,which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normal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investigation.Educational study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activ-ity of teachers pre-service educ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34、 courses can build a bridg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education,teaching and research;take intoaccount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training and academic literacy,and help norm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benchmarking students The important value

35、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t present,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courses is still in its infancy.It is pos-sible to update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research courses from the center of student development;to sci-entifically develop research co

36、urses based on course output;to continue to improve research courses with e-valuation reform as the driving force;an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quality and other as-pects.Key words:teacher train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study course;education major;practical educa-tion course责任编辑:张宏志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