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数学怎么产生兴趣数学游戏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概念是基础部分,但是概念的学习枯燥无味,很多同学都将概念当作一个固定的句子死记硬背。通过数学游戏能够使同学对数学概念有一个全面具体的了解,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例如,数学谜语比赛,在游戏中通过问答的方式,在有趣的游戏中同学理解了抽象难记的概念,教学效果显然,不仅加强同学对概念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也有利于开发同学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数学游戏在代数教学中的应用 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是数学的两大分支,代数以数字为主,本身具有复杂性、运算难度大的特点,将数学游戏引入代数的教学中,让同学在游戏中进行复杂的运算,使他们进一步熟悉运算公式,提升运算速
2、度和准确度。比如,扑克牌计算24的游戏,将红黑两种颜色的扑克牌分成两组,红牌代表负数,黑牌代表正数,每一小组任意抽出四张,在每张牌只能用一次的状况下,通过使用加、减、乘、除、乘方等(可用括号)计算方法算出24。通过扑克牌游戏培养小组的合作能力,在游戏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与他人交流、合作,听取他人的看法。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心,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深厚兴趣,而且也让同学体会到逻辑推理和分类讨论的方法,并提升了他们的运算能力,尤其是口算和心算能力。 数学游戏在数学中的应用 几何知识以图形知识为主,本身有很大的趣味性,同学容易对几何具体图形产生兴趣。但是如果在几何教学中加入数学
3、游戏,更有助于同学掌握几何知识。几何知识中的性质、定理具有抽象性,同学很难直观理解,所以在几何性质、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数学游戏的过程中使性质、定理变得更易理解。例如,在讲解正方形内角和360这一数学定理时,教师可以让同学剪下正方形的四个角,然后进行拼接,证实正方形的内角和为360。同理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让同学更为直观地理解这一数学定理。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可以使用火柴棒游戏,利用有限的火柴棒进行无限的图形变化,以此训练同学的形象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过程中还可以应用较复杂的图形变化,训练同学平面到空间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对数学不感兴趣怎么办 充分发挥
4、同学的主体地位 巴甫洛夫说: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分析器参加,可以提升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促进暂时联系的形成;如果仅有一种分析器连续地进行活动,大脑皮层则容易产生抑制过程。因此,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不应只是平铺直叙的讲授、机械训练的过程,而应该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同学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的机会,启发同学积极思维,引导同学展开讨论,给同学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观点,从而提升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同学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人
5、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使同学的学习热情得到更加充分的调动,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唤起同学的求知欲望,引发其产生激烈的进取心,这是数学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充分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关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对一门学科的兴趣往往是从这门学科的教师开始的。教师上课热情洋溢,对同学和气可亲,同学就会喜爱这位老师,从而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有时教师一个贴切的比喻、一段富有哲理的故事,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让同学全神贯注,饶有
6、兴趣,甚至记忆终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魅力、人格魅力,用自己的举止行为、精神情趣去陶冶同学的心灵,保护同学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尽量多给予赞扬和激励,不讥笑、不放弃每一个同学。这样,同学就会在教师人格魅力的引领下,在潜移默化中走进数学的殿堂。 3怎么提升对数学的兴趣 1. 通过实际、生动的例子引起同学的学习兴趣。数学是很有兴趣的一门课,每一节数学课如果教师,用心的方法生动的例子使同学导入新课,可以进一步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比如:上待三整除 待五整除的课时,教师让同学随便说出一个三位数,问同学这个数能不能整除三,然后在黑板上计算并证实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于是同学很想知道正确的答
7、案,这样可以提升同学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指导同学通过自己探究、讨论,得出结论。 2. 利用直观手段和实际操作提升同学的学习兴趣。小同学是活泼、好动、很贪玩。把通过有效地引导他们亲自动手、动脑筋、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教两位数加一位数时,首先让同学按照式子来摆小杆,左边摆21根,右边摆6根后,教师问同学两边的小杆加起来是多少?要求同学要一看就算起来。同学亲自动手进行操作获得迥然不同的两种摆法。一种摆法是:把六根小杆移到左边,左边的小杆是27根。另一种摆法是:从左边的21根小杆中取出一根,加到右边结果还是27根,无论怎么样摆同学,首先自然就把一根和六根加起来,然后组织同学
8、观察能获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法。这种通过既利用直观手段,又进行实际操作而获得计算法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教师生动地、连接实际地上课,能提升同学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适当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起同学的数学深厚兴趣。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日益更新,实现电教的综合兼容性也在充分发挥作用。尤其是方法灵活多端兼容性广泛,广大数学教师积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传送能力。通过生动的形象提升同学的学习兴趣。打破难以想象的难关,有助于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不断的探究。数学辅导课中增加教学知识量,给同学提供更多的自我发展机会,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4如何让同学
9、对数学感兴趣 利用生活经历创设情境,创设教学情境 同学对数学的感知首先是从自己的现实生活开始的,同时同学在现实生活中积存的直接经验和已有体验又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创设现实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同学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进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而且可以使间接经验的学习由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使同学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同学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比如在讲视点,视线,盲区这一节时我让同学们坐直目视前方,分别让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说出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原因是什么,接着我让同学们又做了一件事:座直,头不要动,
10、眼睛往下看,看能看到什么,同学回答鼻尖,然后我让同学用劲吧舌头伸出来,问他们能不能看到舌头,同学们都说看不到。接着让同学自己找原因并进行总结,顺理成章的提出了视点,视线,盲区的概念。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才干真正调动起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应注重书本世界和同学生活世界的沟通。教学时,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生活情景,使同学产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让同学在生活施行情景中学习数学,只有在具体的参加过程中,同学才干通过亲身体验去心得、体验知识的由来、本质及应用前景,加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利用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11、 同学常把自己当作是或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因此在教学中因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实际问题,这样会大大推动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截几何体一课时,我给同学介绍完截面的概念后,向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用一个截面去截一个几何体,那么截面会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会积极投入到对这个问题的探究中,教师引导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何体(用蔬菜或水果做的正方体,圆柱体,六棱柱)用一个平面去截,并对探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假设用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可能是梯形吗?六边形吗?七边形吗?同学们会感到惊奇,带着这样的心情会进一步去探究。 又如我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概
12、念,如果进一步要问组成三角形的元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做个实验(自制教具)这是一端相连但能转动的两根木棒,一根长20厘米,一根长30厘米。另外,这里还有三根长度不同的木棒,黄棒长15厘米,白棒长10厘米,黑棒长60厘米。现在要钉一个三角架,使端点互相连结,请同学们试试看,用哪一根木棒合适?通过实验,同学发现,白棒和黑棒都不合适,只有黄棒合适。 由此,同学首先建立一个印象,要构成一个三角形,则三个边的长度之间有某种制约关系,某一边过长或过短都不行,那么这个制约关系是什么呢?从而正式引入课题,获得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及a+bc,b+ca,c+ab的数学表达式。说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直线形中线段不等关系的重要依据,应使同学确实掌握。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让同学动手、观察、分析,归纳出数学结论,从而比较好地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关于培养同学的数学头脑,无疑是有价值的。这种情境教学法对发展同学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精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