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唐代安西、北庭大都护府拾遗_侯晓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7227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安西、北庭大都护府拾遗_侯晓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唐代安西、北庭大都护府拾遗_侯晓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唐代安西、北庭大都护府拾遗_侯晓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昌吉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JI UNIVERSITY2023年1月第1期Jan.2023NO.1唐代是都护制度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其中,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建置有力地巩固了唐朝的西北边疆,促进了中西交流的开展。但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本身的模糊或讹误以及学者们的理解差异,致使关于安西、北庭都护府和大都护府的区别聚讼不已。近些年,随着新史料尤其是出土文献地发现,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论据。结合前贤的研究,本文欲对安西、北庭大都护府的若干问题再做探讨,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一、安西、北庭大都护府存在的真实性文献中明确记载都护府发生升降的有云中都护府。通典 记载:“麟德元年,改

2、云中都护府为单于大都护府。”1 4736岑仲勉、樊文礼等学者对该记载也做了相关辨析,李大龙先生进一步指出,“大 都 护”出 现 的 时 间 不 早 于 麟 德 元年(664)。2 182与单于大都护府不同,文献中却缺乏明确记载安西都护府升降的记载。两 唐书 地理志 虽然有“安西大都护府”的条目,但却只是记述沿革,内容却没有涉及“安西大都护府”。如 旧唐书:安西大都护府 贞观十四年,侯君集平高昌,置西州都护府,治在西州。显庆二年十一月,苏定方平贺鲁,分其种落,列置州县。于是,西尽波斯国,皆隶安西都护府。仍移安西都护府理所于高昌故地。三年五月,移安西府于龟兹国。旧安西府复为西州。咸亨元年四月,吐蕃

3、陷安西都护府。至长寿二年,收复安西四镇,依前于龟兹国置安西都护府。至德后,河西、陇右戍兵皆征集,收复两京。有旧将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府,德宗嘉之,以元忠为北庭都护,昕为安西都护。其后,吐蕃急攻沙陀、回鹘部落,北庭、安西无援,贞元三年,竟陷吐蕃。3 1647据引文,在安西都护府的建立、显庆年间的唐代安西、北庭大都护府拾遗侯晓晨(新疆大学历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摘要:唐代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的建置真实存在。开元四年,亲王遥领大都护之前,安西和北庭大都护府的建置已经发生过升降。现有的史料显示,麟德二年是安西都护府晋级为安西大都护府的第一个时间节点,裴行俭为首任安西大都护。咸亨元年

4、,唐廷罢四镇,安西大都护府或因此降级为安西都护府。调露元年,唐廷收复安西四镇,不久安西都护府再次晋级为大都护府,此后直至安史之乱未再发生降级。文献中“都护”的书写略为混乱,一些“大都护”“副大都护”等官衔被书写为“都护”,给史料释读带来负面影响,需要给予关注。关键词:安西大都护;安西都护府;北庭大都护;裴行俭;阿史那献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469(2023)-01-0078-09收稿日期:2022-07-2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考古资料所见唐代西域交通建设与西北边疆治理研究”(21XZS020)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侯晓晨(1991-),男

5、,河南辉县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隋唐史、西域史。2023年第1期迁徙、咸亨年间的失陷、长寿年间的复置、安史之乱后的任命等史事叙述上,旧唐书 皆言“安西都护府”或简称“安西府”,而不言“安西大都护府”。通典 的“安西府”条、元和郡县图志 的“西州”条、唐会要 的“安西都护府”条,亦是同样表述为“安西都护府”和“安西都护”,或简称“安西”,不见“安西大都护府”。全唐文 中的一则任职履历的记载显得弥足珍贵。据 欧阳琟神道碑铭:开元十八年解褐安西大都护府参军,充阳(一作汤)嘉惠节度推勾官。外忧去职,服阕,补北庭大都护府户曹参军。节度使盖嘉运奏授金满令,仍充营田判官。4 3485据碑铭,欧阳琟在开元

6、中后期连续任职西域,分别充任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的僚佐,足证该时期存在安西和北庭大都护府的建置。相较而言,文献中更多的是“安西大都护”的记载。如裴行俭、阎温古、郭元振、郭虔瓘等皆任职过安西大都护。旧唐书 和 新唐书 中也详细地记述了“大都护府”和“上都护府”的僚佐构成和官品,显示出两者在职官体系上的差异。如 新唐书 百官志 的“大都护府”条有“副大都护二人,从三品”5 1316,此为 旧唐书职官志 所无。又 唐六典 记载:“副大都护一人”6 754。若从开元四年(716)的授官制书来看,制书中郯王嗣直、陕王嗣升分别新任安北大都护和安西大都护,而前任的张知运和郭虔瓘分别新任安北副大都护和安

7、西副大都护。7 151-152如是而言,似应以 唐六典为准。简言之,唐代文献中安西和北庭大都护府记载的匮乏,并不足以否定其建置的存在。二、开元四年以前的“安西大都护”考察唐代安西大都护的人员构成,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开元四年(716)以后,亲王遥领安西大都护,实际掌权者为安西副大都护,但这是否意味着安西大都护府是开元四年才建置的呢?针对 唐六典 记载的“永徽中,始置安南、安西大都护”6 754,学者们有不同的认识。刘松柏先生认为记载可信,并指出永徽年间麴智湛曾任职安西大都护。8 440薛宗正和李大龙先生认为不可凭信,前者认为显庆三年(658)随着唐高宗平定阿史那贺鲁,唐朝疆域的扩大,安西都护府晋级

8、为安西大都护府,9后者在对薛氏观点提出质疑的同时,认为安西大都护的晋级与开元四年(716)的亲王遥领相关。2 183-184如果安西都护府并没有在永徽年间晋级为安西大都护府,那么又是在何时呢?如上文所言,文献中又缺乏“安西大都护”的记载,如是“安西大都护”的任职者成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目前文献中最早记载任职安西大都护的官员是裴行俭。旧唐书 言:“麟德二年,累拜安西大都护,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降,征拜司文少卿。”3 2802但是 新唐书 裴行俭传 此处却言“擢累安西都护”5 4086。又张说所撰的 裴行俭神道碑 言:出为西州长史,又改金山副都护,又拜安西大都护,西域从政,七年间,穷荒举落,重译向化,

9、我之独贤,边之多幸。乾封岁徵为同(司)文少卿10 144三者相较,碑文的记载最为原始,虽然没有像两 唐书 一样是记载“麟德二年”(665)任职“安西(大)都护”,但引文末“乾封岁”改官“司文少卿”,则与两 唐书 较为一致。两 唐书“麟德二年”的记载或另有史源。传世文献中,开元四年(716)前任职安西大都护的官员还有王果。旧唐书 记载:(王)果“垂拱初官至广州都督、安西大都护。”3 2272新唐书作“王世果”5 3803,其余同。王(世)果任职安西大都护的具体时间,薛宗正先生认为在垂拱二年至三年,11 525郁贤皓先生也认为在垂拱三年(687)阎温古任职之前。12 517新出土的石刻文献的相关记

10、载同样不容忽视。王庆昱先生结合 李道师墓志 记载的“永隆侯晓晨唐代安西、北庭大都护府拾遗792023年昌吉学院学报元年至二年,诏曰:葱河西拒,作捍尤难。燕山北临,出镇斯重。除中散大夫,守安西大都护”,认为李道师任职安西大都护的时间下限是垂拱元年(685)。13简言之,薛宗正先生显庆三年(658)安西都护府晋级安西大都护府的观点由于缺乏实据,现有的史料难以证明。而裴行俭、王果、李道师任职“安西大都护”的记载,足证开元四年(716)亲王遥领大都护之前,安西都护府已经有过晋级安西大都护府的变化。三、“安西(大)都护府”的首次升降薛宗正先生较早地注意到文献中“安西都护”和“安西大都护”记载差异的背后,

11、隐含着安西都护府的级别升降问题。笔者认同薛氏的观点,但升降的时间节点和原因与薛氏不完全相同。安西都护府的升降与西域形势和唐朝中央的西域政策密切相关。前揭述及刘松柏和薛宗正先生认为安西都护府的晋升分别在永徽和显庆年间,李大龙先生主要从亲王遥领的角度给予否认。以下结合吐鲁番出土文书对刘氏和薛氏的观点进行讨论。从出土的文书来看,永徽年间安西都护府并未晋升。贞观时期,安西都护并未晋升,从贞观十九年(645)安西都护府下军府牒为速报应请赐物见行兵姓名事、贞观二十三年(649)安西都护府户曹关为车脚价练事 文书中的“安西都护府之印”14 5、36可作出判断。永徽元年(650)的文书 安西都护府承敕下交河县

12、符 第十一行中有“都护府”14 310字样。永徽五年(654)的文书 授董隆母令狐氏为达安乡君诏版 第三行有“安西都护府”15字样。又 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 收录的 唐永徽五年至六年安西都护府案卷为安门等事 文书亦有“安西都护府之印”16。以上永徽年间的文书,可证该时期安西都护府并未晋升,刘松柏先生关于麴智湛为安西大都护的论点有误。薛宗正先生认为安西都护府晋级的具体时间是显庆三年(658)五月,然而显庆三年(658)十二月的文书 安西都护府士曹参军张善和墓志记载志主:释褐从官,补任安西都护府参军事。乘传赴任,旦夕恪勤,未经夕年,转迁士曹参军。以显庆三年十二月六日,奄然正寝。17 596据志文,张

13、善和由安西都护府参军事迁转至士曹参军事在叙述上一气呵成,不存在期间安西都护府晋级的可能,其显庆三年(658)十二月终于士曹参军事的任上,同样表明该年安西都护府没有晋升。如是而言,薛氏的论点有误。麴智湛为安西都护府的第五任都护,卸任时间为显庆三年(658)五月,18 109-111此时安西都护治所也由西州迁往龟兹。就现有史料而言,麴智湛的继任者可能为高贤,而关于其的记载尤少。龙朔三年(663)十二月,唐高宗命“安西都护高贤为行军总管,以伐弓月。”5 63资治通鉴 增加了营救于阗的信息。19 6453以上记载直接表明高贤任职期间,安西都护府未有晋级。一年多以后的麟德二年(665),文献中便出现了裴

14、行俭出任安西大都护的记载。由于缺乏高贤卸任安西都护和裴行俭任职前任的记载,因而不排除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过安西都护的迁转和都护府的晋级情况。麟德二年(665)大约是安西都护府晋级为安西大都护府的第一个时间节点。裴行俭任职安西大都护不久,乾封年间改任司文少卿,此后至仪凤三年(678)安西大都护的继任情况不详。薛宗正、王永兴先生认为期间有陶大有、董宝亮、萧嗣业等任职安西都护。此外,仪凤四年(679)裴行俭请往西域册送波斯王子并处理西突厥叛乱,奏王方翼为“检校安西都护”3 4802,时任的“安西都护”杜怀宝则改官为庭州刺史。10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王方翼和杜怀宝的的官名已是“安西都护”,不再是“安西大

15、都护”,这意味着期间安西大都护府曾降级为安西都护府。薛宗正先生结合西域形势和文献记载,认为802023年第1期乾封二年(667)发生降级,但如果仔细辨析薛氏的论据,实令人难以信服。其一,薛氏据 江苏金石志 卷四 宣州刺史陶府君德政碑 记载的陶大有曾任职廓州刺史、安西都护以及纪史任职廓州刺史在高宗前期,便武断地推论陶大有任职安西都护的时间在乾封二年(667)至总章二年(669)之间。反不如郁贤皓先生谨慎,将时间定在“约高宗前期”12 516。由于裴行俭前后都有任职的空档时间,因此难以判断陶大有任职安西都护的时间是在裴行俭之前还是之后,也就难以作为安西都护府升降的论据。其二,薛氏据 元和姓纂 卷六

16、“陇西董氏”记载的董宝亮任职安西都护、陇州刺史以及 戎州刺史董宝亮碑 记载的咸亨四年(673)任职戎州刺史,便武断地推论董宝亮任职安西都护的时间在总章二年(669)至咸亨二年(671)。郁氏则谨慎地将时间定在约“总章中”12 516。董宝亮的任职履历为:安西都护陇州刺史戎州刺史(咸亨四年在位),由于其任职陇州、戎州刺史的时间模糊,也就难以判断其任职安西都护的时间。薛氏和郁氏的论点只能备为一说。就现有史料而言,很难对安西大都护府的降级时间做出具体的判断,只能尝试做出合理的推论。结合龙朔二年(662)以后的西域形势,唐蕃首次在西域军事交锋;麟德二年(665),弓月、疏勒引吐蕃攻于阗,裴行俭或因此临

17、危受命,官拜安西大都护,前往西域稳定局面;咸亨元年(670),吐蕃大举入侵西域,唐廷罢安西四镇。因而笔者倾向于以咸亨元年(670)唐朝在西域的受挫作为安西大都护府降级的时间节点。四、安西都护府的第二次晋升随着裴行俭调露元年(679)平定西突厥叛乱,唐廷收复安西四镇,安西都护府的级别再次发生变化。前揭 李道师墓志 记载李道师永隆二年(681)任职“安西大都护”,表明至少此时安西都护府已经晋升为安西大都护府。究其原因,或与唐廷收复安西四镇有密切的联系。这里有必要对李道师继任者的官衔做出进一步的辨析。首先,来看王方翼。资治通鉴 永淳元年(682)记载:阿史那车薄围弓月城,安西都护王方翼引军救之,破虏

18、众于伊丽水,斩首千余级。19 6524据引文,王方翼是以“安西都护”官衔平定阿史那车薄叛乱的,但是上年李道师尚任职安西大都护,难道仅过去一年安西大都护府又降级为安西都护府?两 唐书 高宗纪 的记载或许可以解答这个疑惑。(裴)行俭未行而卒。安西副都护王方翼破车薄、咽麪,西域平。3 109安西副都护王方翼及车薄、咽麪战于热海,败之。5 77据引文,两 唐书 记载王方翼是以“安西副都护”的官衔平定阿史那车薄等叛乱的。从职官体系上讲,大都护府和都护府下皆设有副都护。如是而言,王方翼任职安西副都护的记载,也可能指此时是安西大都护府。重要的是,西突厥阿史那车薄的叛乱,不足以促使唐廷降级安西大都护府的建置。

19、因此,与 资治通鉴 的记载相较,笔者认同两 唐书 的记载。其次,再看众多学者关注到的“都护李君”。唐代墓志汇编 收录 裴沙墓志:公讳沙,字钵罗,疏勒人也。属藩落携贰,安西不宁,都护李君与公再谋,奏拔四镇。公乃按以戒律,导以泉井,百战无死败之忧,全军得生还之路。20 1304学者们对引文中“拔”的含义已经有相当多地讨论,笔者认同应为放弃四镇的论点。薛宗正先生仅据李祖隆咸亨四年(673)任职过沙州刺史,便推论“都护李君”指李祖隆,21令人难以信服。同时,薛氏认为垂拱二年(686)至永昌元年(689)之间安西都护府晋级为安西大都护府。薛氏的论据主要有四点:一、王方翼此前任职“安西侯晓晨唐代安西、北庭

20、大都护府拾遗812023年昌吉学院学报都护”;二、裴沙墓志 中言及“都护李君”;三、王世果垂拱二年(686)任职“安西大都护”;四、阎温古永昌元年(689)任职“安西大都护”。从薛氏的论据来看,似乎存在安西都护府晋级为安西大都护府的过程,但是笔者认为也有另一种解读。前揭笔者指出王方翼的官衔的记载较为合理的应是“安西副都护”,如是 裴沙墓志中的“都护李君”也可能指安西大都护李道师。李道师执行完垂拱二年(686)的拔四镇行动,即返回长安,不久去世。又王(世)果“垂拱初官至广州都督、安西大都护”3 2272,如薛氏所推论的,其可能为“都护李君”的继任者。只不过,“都护李君”应为“大都护李君”。如果上

21、述推论不误,便意味着永隆二年(681)至永昌元年(689)期间安西都护府的建置级别始终是安西大都护府,不存在薛氏所言的升降。换言之,垂拱二年(686)唐廷虽然放弃四镇,但武则天却并未像唐高宗时期那样对安西大都护府进行降级。五、长寿至开元时期文献中“都护”的书写薛宗正先生认为永昌元年(689)韦待价兵败至长寿元年(692)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期间,安西大都护府再次经历降级和升级,11 142-150就论据而言,能够自圆其说。但是笔者仍然怀疑,垂拱二年(686)时唐廷罢四镇,尚且没有降级安西大都护府,韦待价的兵败,能否促使武则天做出降级的策略?以下仍然从官衔进行分析。首先,来看田扬名的官衔。旧唐书

22、龟兹国传 记载:其安西都护,则天时有田扬名,中宗时有郭元振,开元初则张孝嵩、杜暹,皆有政绩,为夷人所伏。3 5304新唐书龟兹传 资治通鉴 记载大致相同,却没有“则天时”“中宗时”等时间信息。这里面有一点需要说明。两 唐书 此处言及的“安西都护”,它实际上很可能指“安西大都护”或“安西副大都护”,而不可能指“安西都护”。理由一:自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武则天增加三万驻兵,此时期西域虽有战事,但形势整体平稳,安西大都护降级的可能性极小,因而也就不存在“安西都护”的官衔,很可能是“安西大都护”的简称。理由二:文献中明确记载郭元振为“安西大都护”,这为“安西大都护”可简称为“安西都护”提供了旁证。其次

23、,来看张孝嵩和杜暹的官衔。旧唐书 杜暹传 记载: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杜)暹往使安西,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黄门侍郎,兼安西副大都护。3 3076新唐书 杜暹传 的记载大致相同。自开元四年(716)亲王遥领“大都护”之后,实际掌权者其官衔为“安西副大都护”。由是,两 唐书 杜暹传 中张孝嵩的官衔“安西都护”应为“安西副大都护”,与引文末杜暹的官衔一样。旧唐书 郭虔瓘传 的记载同样有误:其后,又以张嵩为安西都护以代(郭)虔瓘。俄又以黄门侍郎杜暹代嵩为安西都护。3 3189引文中的“张嵩”即张孝嵩,两处“安西都护”皆应为“安西副大都护”。同时,新唐书 郭虔瓘传 记载的

24、张孝嵩为“安西副都护”5 4544,也应为“安西副大都护”。旧唐书 杜暹传 尚言杜暹为“安西副大都护”,而同书的 郭虔瓘传 中却书写为“安西都护”。这并非是两者可以等同的问题,一方面可能是史臣缺乏严谨导致的,另一方面可能是“安西副大都护”也可简称为“安西都护”。但无论何种原因,张孝嵩的官衔本应是安西副大都护,而文献中却出现“安西都护”和“安西副都护”的记载,不免显得混乱。最后,来看杜暹的继任者赵颐贞的官衔。资治通鉴 开元十四年(726)记载:“会(杜)暹入朝,赵颐贞代为安西都护”19 6895。此处“安西都护”,显然应为“安西副大都护”为确。旧唐书 在记述西域战事时,其官衔的记载是准确的:“突

25、骑施苏822023年第1期禄、吐蕃赞普围安西,副大都护赵颐贞击走之”3 191。此外,新唐书 记载赵颐贞为安西“副都护”5 6083和“安西都护”5 5703也是不准确的。以上,可见文献中对“安西都护”相关官衔的书写略显混乱。如是,笔者也不得不怀疑文献中记载的“安西都护”牛师奖、“安西都护”张玄表、“安西都护”吕休璟等,他们是否同样也应是“安西大都护”或“安西副都护”。此外,文献中“都护”书写的混乱或不严谨,也启发我们重新认识北庭大都护的相关史事。六、阿史那献与北庭大都护学界围绕阿史那献的任职情况众说纷纭,其中最具争议的是其任职“北庭大都护”时间的上、下限。以下结合前贤的研究,再略加讨论。长安

26、二年(702),武周建立北庭都护府,薛宗正先生较早地指出北庭都护府于景龙三年(709)晋级为北庭大都护府,杨何为首任北庭大都护。11 165-167文献中关于阿史那献任职北庭大都护的记载共有数处,但主要和三件史事有关。首先,来看第一件史事:长安中,以阿史那献为右骁卫大将军,袭兴昔亡可汗、安抚招慰十姓大使、北庭大都护。四年,以(阿史那)怀道为十姓可汗兼濛池都护。未几,擢献碛西节度使。十姓部落都擔叛,献击斩之,传首阙下5 6065据引文,阿史那献任职“北庭大都护”似是在长安四年(704)之前,薛宗正先生结合 旧唐书阿史那献的记载,认为 新唐书 此处官历的记载存在疏漏,实际应是任职的过程,而非“长安

27、中”的任职情况。继而薛氏逐一考察阿史那献诸官职的任职时间,推论阿史那献开始任职北庭大都护的时间为先天元年(712)。22松田寿男先生也认为先天元年(712)开始任职。其次,再来看第二件史事。册府元龟 记载:开元二年六月,北庭大都护、瀚海军使阿史那献枭都擔首,献于阙下23 1606王永兴、刘子凡等学者据两 唐书郭虔瓘传 册府元龟 帝王部 褒功第二 资治通鉴 开元二年至三年郭虔瓘为“北庭都护”的记载,否认引文中阿史那献为北庭大都护。李大龙先生针对开元二年(714)同时出现“北庭大都护”和“北庭都护”的矛盾记载,认为如果阿史那献的“北庭大都护”不误,那么郭虔瓘的官衔应是副大都护。2 207-208这

28、里补充一点,郭虔瓘墓志 虽然近年发现,但官历的记载十分简略,未能对解决该问题提供佐证。最后,来看第三件史事。文苑英华 记载:招慰十姓兼四镇经略大使、定远道行军大总管、北庭大都护、瀚海军使节度巴(已)西诸蕃国、左骁卫大将军、摄鸿胪卿、上柱国、兴昔可汗阿史那承献,凌铁关之远塞,威扬万里,雄金山之旧族,诚竭累朝。顷服獯戎,绥其种落,厚秩未加,可特进,余并如故,主者施行。24 2112引文阿史那献加特进的制书由苏颋所撰,但没有记录具体时间。学者们对其所署时间看法不一,如岑仲勉、刘子凡等学者支持在开元二年(714),薛宗正、伊瀨仙太郎等学者支持在开元三年(715)。针对第三件史事,笔者认为薛氏的论点值得

29、重视。即 授阿史那献特进制 并非是开元二年(714)的产物,因为平定都擔叛乱,唐玄宗对阿史那献嘉奖的制书应为 赐碛西节度使阿史那献书:十姓部落,比多款附。蕞尔都擔,敢为背诞。以卿忠果,令其讨伐,遂斩首丧元,边陲宁谧,系卿是赖。虽郑吉之护南道,班超之临西域,无以过焉。言念勤劳,岂忘鉴寐。4 438相较于前引 授阿史那献特进制 中丝毫不涉及都擔,该引文则言及的“十姓部落”“都擔”“斩首丧元”等,与阿史那献平定都擔叛乱完全吻合。由此,可判定 赐碛西节度使阿史那献书 与授阿史那献特进制 所指为两事,后者与阿史那侯晓晨唐代安西、北庭大都护府拾遗832023年昌吉学院学报献平定都擔无关。那么,阿史那献加特

30、进又是何种缘由?笔者以为当与阿史那献参与对付后突厥有关。资治通鉴 开元三年(715)记载:默啜发兵击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等,屡破之;敕北庭都护汤嘉惠、左散骑常侍解琬等发兵救之。五月,壬辰,敕嘉惠等与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及定边道大总管阿史那献互相应援。19 6829据引文,后突厥默啜侵扰葛逻禄等部落,五月,唐廷命阿史那献与汤嘉惠相互应援。新唐书 也有相似地记载。如薛氏所言,授阿史那献特进制 的时间应在开元三年(715)五月之后不久。但是这种推论仍然无法解释为何制书中阿史那献是“北庭大都护”,同时期汤嘉惠为“北庭都护”的矛盾记载。如果结合前文讨论的文献中“安西大都护”“安西副大都护”多因简称或

31、书写混乱而记述为“都护”的现象,那么上述的矛盾或可迎刃而解。换言之,文献中“安西大都护”和“北庭大都护”的记载必有所据,不容置疑,反而是“都护”的记载,可能实际上是指“副大都护”或“副都护”,由于史臣不严谨等原因产生的书写混乱。这也成为学者们对开元初期北庭都护任职情况意见不一的重要原因之一。“北庭大都护”被史臣书写为“北庭都护”的例证,旧唐书 的一处记载最为明显。建中元年,(李)元忠、(郭)昕遣使间道奏事,德宗嘉之,以元忠为北庭都护,昕为安西都护。3 1647河陇地区陷入吐蕃后,中央与西域的联系受到阻碍。建中初年,安西、北庭长官李元忠和郭昕与中央取得联系,唐德宗对两人进行褒奖。但唐会要、两 唐

32、书 郭子仪附郭昕传 新唐书 地理志四 资治通鉴 等文献皆记载两人所赐官为“北庭大都护”和“安西大都护”,而非引文中的“北庭都护”和“安西都护”。如是重新审视阿史那献任职“北庭大都护”的记载,再结合前揭讨论的三件史事,笔者以为阿史那献自先天元年(712)前后开始,直到开元三年(715)五月以后不久,其始终任职“北庭大都护”。这期间文献中出现的郭虔瓘、汤嘉惠为“北庭都护”的记载,两人实际上应是“北庭副大都护”或“北庭副都护”。此外,由于三则涉及阿史那献任职“北庭大都护”的记载时间相隔较近,几乎不可能出现北庭都护府升降而导致的“北庭大都护”和“北庭都护”的更替。因而开元初期,北庭大都护府的建置一直存

33、在便成为合理的解释。综上,唐代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的建置真实存在,西域形势的变化,也导致二府的建置发生升降。史臣对“安西大都护”“安西副大都护”“北庭都护”等官衔书写的混乱,一定程度上给史料解读带来负面影响。学界在具体地研究中,应给予充分地关注,在官衔的使用上,也应保持严谨。注释:安西、北庭都护府的研究,参见杨建新、芦苇 唐代的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收入 新疆历史论文续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85-105页;吴玉贵唐代安西都护府史略,收入 中亚学刊(第2辑),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刘松柏 安西大都护府历任大都护考略,西北史地 1989年第3期;薛宗正 安西与北庭唐代

34、西陲边政研究,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刘安志 唐代安西、北庭两任都护考补以出土文书为中心,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 年第1期;樊英峰 武则天与北庭大都护府的建立,收入韩理州主编 中华传统文化与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第191-203页;薛宗正 北庭历史文化研究伊、西、庭三州及唐属西突厥左厢部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王永兴 唐代经营西北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李大龙 都护制度研究,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刘子凡 瀚海天山唐代伊、西、庭三州军政体制研究,上海:中西书局2016年;孟凡人北庭和高昌研究,北京:

35、商务印书馆2020年;等。上述研究成果中,有的学者如杨建新、芦苇、樊英峰,在论述中并没有区分都护府和大都护府的差异,而薛宗正、842023年第1期李大龙、刘子凡等学者却认为存在都护府和大都护府之间等级的升降,但具体升降的时间和原因,观点又因人而异。如新出土的墓志,志主曾任职安西都护或安西大都护,又如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安西、北庭都护府的记载,详见后文。单于大都护府的研究,参见岑仲勉 突厥集史,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270-283页;樊文礼 唐代单于都护府考论,民族研究 1993年第3期;艾冲 关于唐代单于都护府的两个问题,民族研究 2002年第3期;王世丽 安北与单于都护府:唐代北部边疆民

36、族问题研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等。据 旧唐书 校勘记,“西州都护府”为“安西都护府”。刘子凡:瀚海天山唐代伊、西、庭三州军政体制研究,第130页。对薛氏观点也提出质疑,但作者认为高宗时期其他史料多称安西都护,疑高宗时代安西都护府未发生晋升,显然也忽略的王(世)果永隆年间任职安西大都护的记载。参见李大龙 安西都护府第一次晋升为大都护府时间考,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按:相较于 都护制度研究,作者在本文中对安西大都护的观点有所补充和修正,如否认刘松柏的观点,认为裴行俭为第一任安西大都护。参见薛宗正:安西与北庭唐代西陲边政研究,第109-111页;王永兴:唐代经营西北

37、研究,第119-123页。相关研究,参见刘安志 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看唐高宗咸亨年间的西域政局,收入作者 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代西域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65-98页。参见黄惠贤 从西州高昌县征镇名籍看垂拱年间西域政局之变化,收入唐长孺主编 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一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396-438页;王文才 唐初复置四镇问题,四川师院学报 1980年第2期;文欣 吐鲁番新出唐西州征钱文书与垂拱年间的西域形势,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十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50-158页;刘子凡 瀚海天山唐代伊、西、庭三州军政体制研究,第 198-208页;尚永亮

38、 唐碎叶与安西四镇百年研究述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等。“都护”可能指“安西大都护”,详见下文。旧唐书 卷九七 郭元振传,第3044页。又 新唐书卷一二二 郭元振传,无“检校”二字,第4362页。另参见王永兴 唐代经营西北研究,第124-127页。日 松田寿男撰、陈俊谋译: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第457页。参见王永兴:唐代经营西北研究,第70-71页;刘子凡:瀚海天山唐代伊、西、庭三州军政体制研究,第279-281页;等。参见毛阳光主编: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拜都护、大都护、都督、刺史七,将军、大将军九,总管、大总管五,

39、节度副大使、大使八”,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第205页。另参见王庆昱、杨富学:洛阳新获墓志考见安西大都护郭虔瓘家世与西域行迹,西域研究 2020年第1期。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缺及考证,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83页;刘子凡:瀚海天山唐代伊、西、庭三州军政体制研究,第279-280页;薛宗正:安西与北庭唐代西陲边政研究,第189-190页;伊瀨仙太郎:中国西域経営史研究,東京,巌南堂书店,1968年,第287-293页;等。新唐书 卷二一五下 西突厥传下,“以(阿史那)献为定远道大总管,与北庭都护汤嘉惠等掎角”,第6065页。按:“定远道”或指 通鉴 的“定边道”。王溥:唐会要

40、 卷七三 安西都护府,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329页;旧唐书 卷一二 郭子仪附郭昕传,第3474页;新唐书 卷一三七 郭子仪附郭昕传,第4613页;新唐书 卷四 地理志四,第1048页;资治通鉴 卷二二七德宗建中二年七月条,第7424页。参考文献:1 杜佑.通典 M.北京:中华书局,2016.2 李大龙.都护制度研究 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3 刘昫.旧唐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75.4 董诰,等.全唐文 M.北京:中华书局,1983.5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75.6 李林甫,等.唐六典 M.北京:中华书局,2014.7 宋敏求.唐大诏令集

41、 M.北京:中华书局,2008.8 刘松柏.安西大都护府历任大都护考略 C/张国领,裴孝曾.龟兹文化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9 薛宗正.唐代安西建置级别的变化、反复与安西四镇的弃废 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4):44-45.10 张说.张燕公集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1 薛宗正.安西与北庭:唐代西陲边政研究 M.哈尔侯晓晨唐代安西、北庭大都护府拾遗852023年昌吉学院学报Relics of Anxi and Beiting Daduhu in the Tang DynastyHOU Xiaochen(College of History,Xinjia

42、ng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46)Abstract:There really exists the construction of Anxi Daduhufu and Beiting Daduhufu in the history of TangDynasty.In the fourth year of Kaiyuan,the construction of Anxi and Beiting Daduhufu had changed before theprince remotely led by Daduhu.The existing historic

43、al data shows that the second year of Linde was the first timefor Anxi Duhufu to be promoted to Anxi Daduhufu,and Pei Xingjian was the first Anxi Daduhu.In the first year ofXianheng,the Tang government stopped four towns,and Anxi Dadufu was downgraded to Anxi Duhufu.In the firstyear of Tiaolu,the Ta

44、ng Court recovered the four towns of Anxi.Soon,the Anxi Duhufu was promoted again.Sincethen,there was no demotion until the Rebellion of An and Shi.The writing of“Duhu”in the literature is slightlychaotic.Some official titles such as“Daduhu”and“Deputy Daduhu”are written as“Duhu”,which has a negative

45、impact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needs to be paid attention to.Key words:Anxi Daduhu;Anxi Duhufu;Beiting Daduhu;Pei-Xingjian;Ashina-Xian.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12 郁贤皓.唐代刺史考全编 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13 王庆昱.新见唐安西都护李道师墓志考释:兼考补四任安西都护 J.西夏研究,2020(3):103-107.14 唐长孺.吐鲁番出土文书(叁)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15

46、 柳洪亮.唐天山县南平乡令狐氏墓志考释 J.文物,1984(5):78.16 荣新江,李肖,孟宪实.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 M.北京:中华书局,2008.17 侯灿.解放后新出吐鲁番墓志录 C/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五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8 王永兴.唐代经营西北研究 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19 司马光.资治通鉴 M.北京:中华书局,2011.20 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1 薛宗正.两唐书 唐休璟传 补阙 J.史学集刊,2009(1):27-28.22 薛宗正.阿史那献生平辑考 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42-45.23 王钦若.册府元龟 M.北京:中华书局,1960.24 李昉.文苑英华 M.北京:中华书局,1966.(责任编辑:代琴)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