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录
第 1 章 前 言 1
1.1 项目由来 1
1.2 项目的重要性 1
1.3 编制目的 1
1.4 编制依据 2
1.5 评价因子与评价等级 2
1.6 评价重点 3
1.7 评价范围 3
1.8 评价标准 3
1.9 环境保护目标 4
1.10 评价方法 4
1.11 评价单位、工作人员及工作量 4
第 2 章 工程分析 7
2.1 项目性质 7
2.2 地理位置 7
2.3 推荐路线方案及主要控制点 7
2.4 主要技术指标及建设规模 7
2.5 交通量预测 12
2.6 平均车速计算 15
2.7 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 15
2.8 工期安排 15
2.9 工程环境影响因素 16
第 3 章 项目影响区环境状况 18
3.1 社会环境 18
3.2 自然环境 21
3.3 生态环境 21
3.4 水土流失 23
3.5 环境空气 24
3.6 地表水 25
3.7 声环境 26
第 4 章 预期的环境影响 29
4.1 社会环境影响 29
4.2 生态环境影响 31
4.3 水土流失影响预测 35
4.4 环境空气影响 40
4.5 水环境影响 46
4.6 声环境影响 49
4.7 危险品的运输风险分析 55
第 5 章 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建议 56
5.1 设计期 56
5.2 施工期防治措施 57
5.3 营运期防治措施 58
第 6 章 水土保持方案 62
6.1 工程设计的防治措施及评价 62
6.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建议 65
第 7 章 替代方案 69
7.1 可选方案 69
7.2 方案比较 70
第 8 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1
8.1 工程效益评价 71
8.2 环保投资估算 71
8.3 环境效益分析 72
8.4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2
第 9 章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控计划 74
9.1 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74
9.2 环境监测 74
第 10 章 公众参与 76
10.1 公众参与调查 76
10.2 公众意见 76
10.3 分析与建议 77
10.4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分析 78
第 11 章 结论及建议 80
11.1 结论 80
11.2 建议 83
第 1 章 前 言
1.1 项目由来
根据评价大纲和湖南省环境保护局对评价大纲的批复意见,评价单位开展了区域环境调查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编制并完成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郴州市环境监测站完成了本评价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调查、公众意愿调查等工作,并在其他方面给与了积极的配合与支持。工作中得到了湖南省环境保护局、湖南省交通厅规划办、郴州市环境保护局、郴州市交通局、桂阳县交通局和嘉禾县交通局等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1.2 项目的重要性
郴州市地处湖南南部。在湖南省交通厅编制的湖南省1991~2020年公路网规划和省计委编制的湖南省2010年综合交通通信网规划中,属于我省3纵6横主干线公路网第6横的组成部分,是湘南南部唯一的东西向公路通道,也是国家规划的厦门至昆明的主干线公路的组成部分。
随着区域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量持续增长,原有道路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修建一条较高等级的公路,对改变原有交通落后状况,促进该区域乃至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92.935km
1.3 编制目的
本评价旨在达到以下目的:
⑴ 定性或定量地描述工程所在地区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现状,评价和预测工程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
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述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⑵ 对公路建设期和营运期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⑶ 为项目的环境管理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使区域的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两方面都可持续协调发展。
1.4 编制依据
1.4.1 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法》;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⑾《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1.4.2 有关文件及技术资料
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⑵《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90)第17号部长令];
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HJ/T—19—1997,国家环保总局];
⑷《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交通部];
⑸《关于桂阳至嘉禾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湘计基础[2001]474号);
⑹《关于桂阳至嘉禾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审查意见的函》(湘环评函[2001]94号);
⑺《关于桂阳至嘉禾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郴州市环境保护局;
⑻《桂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⑼《嘉禾县十五计划纲要》;
⑽《桂嘉二级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长沙交通学院交通设计研究所。
1.5 评价因子与评价等级
1.5.1 评价因子
根据评价大纲,本项目评价因子如下:
⑴ 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Leq;
⑵ 环境空气:TSP、NO2、沥青烟;
⑶ 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土地利用、植被、野生动物;
⑷ 水环境:pH、COD、SS、石油类。
1.5.2 评价等级
根据评价大纲,本项目各专题的评价等级确定如下:
⑴ 声环境:二级评价;
⑵ 环境空气:三级评价;
⑶ 生态环境:三级评价;
⑷ 水环境:三级评价。
1.6 评价重点
由于本项目施工期需要进行大量填挖、筑路架桥、修建涵洞等工程,对当地植被破坏较大,对水土保持也有较大影响,营运期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休息、学校教学有较大影响,因而本评价的重点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声环境影响评价。
1.7 评价范围
⑴ 空间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的要求,结合国内外交通干线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本公路的自然环境特征,评价大纲对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见表1—1。
表1—1 评价范围一览表
项 目
评 价 范 围
声 环 境
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地区
环境空气
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地区
水 环 境
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地区,钟水河大桥桥位上游500m至下游1km范围
生态环境
公路中心线两侧300m以内地区
社会环境
拟建公路沿线地区:桂阳县、嘉禾县
⑵ 时间范围
公路评价期限要综合考虑施工期和营运期,其中营运期按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交通量预测年限分别选择2005年、2010年、2015年预测评价。
1.8 评价标准
根据郴州市环保局批复,声环境、环境空气、水环境等评价标准执行表1—2所示相应国家标准。
表1—2 本评价拟执行的标准
标准类别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环 境
质量标准
地表水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
共和水库执行《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环境空气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
声环境
《关于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适用标准的复函》
(环函[1999]46号)对学校声环境按2类标准,
其他保护目标按4类标准进行保护
污 染 物
排放标准
废 气
GB16297—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
废 水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的水作标准
噪 声
施工期执行GB12523—19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
表中各保护目标的环境空气按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进行保护。
1.9 环境保护目标
⑴ 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为:学校、城镇、农村居民区。详见表1—3。
⑵ 水环境保护目标:公路跨越、临近的河流、水库、水井等。详见表1—4。
⑶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公路两旁成片的松林、杉林及權木,兼有少量菜地农田,重点为28处取弃土场(距公路均约0.1km,详见2.4.5节)。
1.10 评价方法
公路环境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又有相似和重复性,因此可以按照“以点或代表性区段为主、反馈全线”的原则,采用模式计算法和类比、调研进行评价。
1.11 评价单位、工作人员及工作量
1.11.1 评价单位
评价单位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是湖南省从事环境科学研究设计与咨询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环境管理体系咨询等业务。具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和国内较先进的技术手段,拥有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98人。
1.11.2 工作人员
本项目主要人员见表1—5。
1.11.3 工作量
现场踏堪:15个工作日;
现状监测:60个工作日;
公众参与调查:15个工作日;
报告编制:80个工作日。
表1—3 声环境、环境空气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桩 号
地 名
路线经
过方向
与路线
中心距离
受影响户数
/人数
环境特征
K0+000~K0+350
南北
穿过
2户
/约30人
住宅分布较散,沿S322线房间
门向朝东,沿S214线门向朝南
K2+100~K2+300
东西
穿过
约6户
/30人
住宅分散分布在S322线南北两
侧,拟建公路在S322线北约20m
K2+500~K2+700
东西
穿过
约12户
/60人
收费站在此,住宅分布
在其北侧及东南侧
K5+200
东西
南100m
师生约
40人
位于小山包上,山包上有
少量旱地,四周为水田
K9+700~K10+200
东北-
西南
西北50 m
约10户
/50人
住宅分散分布,东南100m有郴嘉铁路,铁路以南为相对高度约40m的的小山
K11+000~K11+200
东西
穿过
约12户
/60人
拆迁约10户,住宅主要分布在拟建
公路南侧,偏西小山相对高度40m
K17+100~K17+900
东西
南50m
约10户
/50人
住宅分布在拟建公路北侧,
北部200m小山相对高度30m
K20+400~K21+050
东西
北50 m
约10户
/50人
住宅集中分布在拟建公路
北侧,地势相对平坦
K21+000
北50m
师生约
170人
东北为元里村,南80m为太平村,
西120m为双元村,地势相对平坦
K20+800~K21+000
东西
南30 m
约10户
/50人
住宅集中分布在拟建公路
南侧,地势相对平坦
K21+100~K21+400
东西
北30 m
约5户
/25人
住宅集中分布在拟建公路
北侧,地势相对平坦
K24+400
东西
穿过
地势相对平坦,办公楼在拟
建公路北侧50m,生产车间
在拟建公路北侧100m以外
K25+150~K25+650
东西
北80 m
约10户
/50人
住宅分布在拟建公路
北侧,地势相对平坦,
K27+300~K28+100
东西
穿过
镇区人口
约6000人
拟建公路利用的现有街道已规划
拓宽至46m,街道两侧由东至西
主要建筑物有行廊市场、行廊小学
行廊粮站、镇招待所、镇法庭等
K27+750
东西
南100m
师生约
400人
学校围墙及运动场距拟建公路中心
约30m,办公楼和教学楼距拟建公
路中心约100m,学校大门在其西侧
K29+800~K30+400
东西
北50m
约12户
/60人
村庄北临有县级公路和郴嘉铁
路,南靠相对高度约50m的龙
山,住宅集中东西向带状分布,
K30+950~K35+150
东西
北120m
居民约
500人
住宅区地势相对平坦,东南300m
杀鸡岭相对高度约50m,南侧围
墙外有县级公路通过
K35+000~K35+150
东西
擦边
约4户
/60人
拆迁约2户,住宅区地势相对平坦,
西南200m盆头瓜山相对高度约50m
表1—4 水环境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中心桩号
名 称
公路与其关系
公路桥梁或道路特征
水域功能(区划)
K6+375
紧靠
水库尾部填平修筑路堤
农灌与渔业
K23+887.1
跨越
石拱桥,长63.66m,宽16m
农灌、排洪,为地表水Ⅲ类水域
K36+352.8
跨越
I型组合梁,长121.33m,宽16m
农灌、排洪,为地表水Ⅲ类水域
表1—5 项目主要技术人员情况
姓 名
性别
专 业
职 称
工作内容
男
大气物理
助理研究员
项目总负责
噪声专题
环境空气专题
男
生 态
助理研究员
生态专题
水土保持方案
女
噪 声
助理研究员
水环境专题
女
公共卫生
助理研究员
社会环境专题
第 2 章 工程分析
2.1 项目性质
本公路为新建项目。
2.2 地理位置
拟建项目地处湖南省南部郴州市市区以西,西接永州市,北靠邵阳、衡阳市,南壤广东省。其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2.3 推荐路线方案及主要控制点
工程路线方案示意图见附图2。
2.4 主要技术指标及建设规模
2.4.1 概述
本项目推荐线路全长40.701 km,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其主要技术标准见表2—1。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基标准横断面见图2—1,路基典型横断面见图2—2。
表2—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技术指标
地 形
平原微丘区
公路等级
二
计算车行速度
km/h
80
路基宽度
m
17
路面宽度
m
15.5
平面曲线最小半径
m
400
最大纵坡
%
5
桥涵设计荷载
汽—20、挂—100
设计洪水
频 率
路基小桥涵
1/50
大、中桥
1/100
图2—2 路基典型横断面见图(a)
图2—2 路基典型横断面见图(b)
图2—2 路基典型横断面见图(c)
全线共设分离式立交2处,为主线跨越郴嘉铁路,大桥3座,长402.33 m,中桥1座,长43.55 m,小桥5座,长122.5 m,人行天桥2座,机耕通道3处,平面交叉38处,涵洞260道,渡槽2座,设收费站2处。
2.4.2 桥梁与收费站
拟建公路全线共设大桥三座,中桥1座,其桥梁结构及跨越河度见表2—2。
表2—2 大、中桥梁一览表
序号
中心桩号
桥名
桥梁全长(m)
结构类型
跨越河流
1
K23+887.1
63.66
石拱
2
K28+413.5
43.55
空心板
3
K31+998.4
217.34
Ⅰ型组合梁
4
K36+352.8
121.33
Ⅰ型组合梁
拟建公路全线设收费站1处。在桂阳县呼家(K2+550~K2+750),距最近的居民区仅50m。
2.4.3 占地
拟建公路全线占地共1280400m2,详见表2—3。
2.4.4 拆迁建筑物
拟建公路全线拆迁建筑物详见表2—4。
表2—3 土地占用表 单位:m2
地 区
合 计
起迄桩号
占
用
土
地
类
型
水 田
437322.2
旱 地
314908.2
菜 地
3846.686
水塘(库)
24106.79
荒 地
60560.3
灌木林
114460.6
杂 林
1020.005
松 林
190274.3
杉 林
21813.44
果 林
19666.77
茶 林
47126.9
竹 林
2300.012
交通用地
20860.1
原公路
13873.4
宅基地
8260.041
表2—4 拆迁建筑物表
所属县市
房屋(m2)
水井(口)
坟墓(座)
8071
5
4
9053
2
9
2.4.5 取、弃土
拟建公路全线共设9个取土场,19个弃土场,详见表2—5。
公路建设共挖方256.69万m3(天然方),填方228.28万m3(压实方),弃土石方42.91万m3(天然方),取弃土平衡分析见表2—6。
2.4.6 筑路材料
拟建工程材料供应包括自加工和外购两种方式。自采材料主要为土、石料、水。本路段粘土较丰富、土质、材质较好,分布在线路两侧,便于采运。沿线水源丰富,生活用水和工程水可就近采用。
沿线砂砾仅产于钟水河,产量有限,需从资兴桥口等处外购。主要材料用量见表2—7。
2.5 交通量预测
拟建公路交通量(折中型标准车)预测结果见表2—8。各预测年份车型组成见表2—9。
表2—5 取弃土场一览表
序号
取、弃土地点
占地(亩)
备 注
上路桩号
上路距离
水田
旱地
山地
左
右
1
K2+050
30
1.62
取土
2
K3+140
30
1.76
弃土
3
K3+920
20
7.60
取土
4
K4+330
20
1.80
取土
5
K5+790
20
0.78
弃土
6
K7+960
24
0.43
0.96
弃土
7
K8+720
15
2.90
弃土
8
K8+980
20
1.20
1.64
1.20
弃土
9
K12+780
25
2.80
1.20
取土
10
K13+570
15
5.04
取土
11
K15+070
10
弃土
12
K16+220
16
4.91
8.59
弃土
13
K19+040
20
2.41
弃土
14
K21+760
20
5.25
取土
15
K23+360
15
11.71
弃土
16
K23+940
4.10
30.90
取土
17
K24+840
20
35.03
弃土
18
K25+720
20
3.02
弃土
19
K26+940
30
4.06
4.76
弃土
20
K28+640
30
5.75
取土
21
K30+980
20
6.50
取土
22
K32+710
25
3.53
弃土
23
K34+040
10
20
4.30
6.74
弃土
24
K35+480
8.41
0.75
弃土
25
K35+460
10
2.22
弃土
26
K37+250
10
1.48
7.90
弃土
27
K37+650
3.49
2.20
弃土
28
K40+380
10
2.81
弃土
表2—6 土石方平衡表
路段桩号
挖方(天然方m3)
填方(压实方m3)
弃方(天然方m3)
0~1
32814
22142
1~2
4809
26306
2~3
7246
37672
3~4
80858
51309
2690
4~5
26505
47431
5~6
48863
60141
6~7
94724
86701
3222
7~8
86470
82656
867
8~9
47469
35967
10115
9~10
137420
79170
50200
10~11
46533
58180
11~12
141248
51015
12~13
12231
108722
13~14
91814
98846
14~15
155850
131869
4570
15~16
108916
87250
18556
16~17
119241
53466
59882
17~18
34374
32528
18~19
40296
42849
19~20
64607
41560
12896
20~21
60984
42157
21~22
155
87061
22~23
28947
31817
23~24
94043
69649
20473
24~25
29586
10653
19140
25~26
61303
36374
26194
26~27
44318
43242
40
27~28
6444
21192
28~29
22657
43371
29~30
50509
55146
30~31
92481
70296
958
31~32
70361
86988
32~33
129771
61515
69283
33~34
113523
123105
34~35
115683
81652
38917
35~36
86759
49356
40105
36~37
88734
50705
40917
37~38
40910
25231
10025
38~39
12770
18811
39~40
26410
15565
40~41
8260
23183
合计
2566896
2282849
429050
表2—7 主要材料用量
材料
水泥(t)
沥青(t)
砂砾(m3)
碎石(m3)
Ⅰ级钢筋(t)
Ⅱ级钢筋(t)
原木(m3)
锯材(m3)
汽油(kg)
柴油(kg)
数量
119987
134
321700
336412
5421
1259
2051
816
55936
7169881
表2—8 交通量预测
年 份
2005
2010
2015
交通量(辆/日)
2762
4112
5895
表2—9 公路各特征年和车型交通量预测(辆/小时)
营运期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2005年
104.4
23.2
61.5
13.7
33.8
7.5
2010年
156.8
34.8
81.6
18.1
55.2
12.3
2015年
224.7
49.9
117
26
79.1
17.6
2.6 平均车速计算
根据公路环评导则推荐的方法计算在不同年份各车型的平均车速,计算结果见表2—10。
表2—10 各特征年各车型平均车速(km/h)
营运期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2005年
75.9
60.7
66.6
53.3
60.9
48.7
2010年
70. 9
56.7
63.6
50.9
55.9
44.7
2015年
66. 9
53.5
59.6
47.7
52.4
41.9
2.7 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32044万元。银行贷款19000万元,国家专项拔款6000万元,省交通厅补助4000万元,其余由地方自筹。
2.8 工期安排
本项目计划于2002年9月开工,至2005年2月竣工,建设期30个月。
2.9 工程环境影响因素
2.9.1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
2.9.1.1 噪声
本公路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如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平地机、挖掘机、摊铺机、拌和机等),这些机械运行时在距离声源5m处的噪声可高达90~100dB(A),该类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附近学校、居民和施工人员产生不利影响。
2.9.1.2 废气
公路施工期的主要空气污染物是扬尘,包括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拌合过程中的粉尘,以及筑路材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引起的扬尘等。在风速较大或汽车行驶较快的情况下,扬尘的污染更为严重。
另外,沥青的熬炼、铺设过程产生的沥青烟中含有THC、TSP及苯并[a]芘等有害物资,有害于操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2.9.1.3 废水
⑴ 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油污及露天机械被雨水冲刷产生的含油污水等。
⑵ 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对水体产生的污染。
⑶ 桥梁建设时可能搅混河流水体,并可能产生油污染。
⑷ 堆放的建筑材料及挖填土方产生的泥土或矿石被雨水冲刷对水体的污染。
2.9.1.4 非污染生态影响
⑴ 路基填挖使沿线的植被遭到破坏,农田被占用、地表被裸露,从而使沿线地区的局部生态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裸露的地面被雨水冲刷后将造成水土流失,进而降低土壤的肥力,影响局部水文条件和陆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⑵ 由于工程的需要,使一些水渠改移,改变原有的水利灌溉设施,对农业生产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⑶ 工程占地1280400m2,减少了当地的耕地,林地和植被面积。
2.9.2 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
公路营运期,施工人员及设备已经撤出,被施工破坏大地面场地已经恢复,公路上行使的车辆为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2.9.2.1 噪声
公路营运后,唯一噪声源是高速运行的汽车。机动车辆噪声为非稳态源,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传动系统、排气系统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车辆行使引起气流湍动、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也会产生噪声。
由于车流量的增加,噪声会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噪声辐射量与汽车运行速度呈线性关系,车速增加,噪声辐射量也会增大,因此,公路修建后,对沿线环境噪声会有所增加。
2.9.2.2 废气
汽车尾气和汽车行驶产生扬尘即为公路营运期的主要空气污染源,由于汽车行驶路面的好转,由低等级公路修建成二级公路,汽车产生的扬尘会有所减少。但随着车流的增加,汽车尾气会有所增加,其主要成分为NOx和CO等碳氢化合物,由于目前国内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因此废气中铅的含量很小。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推荐单车排放NO2源强见表2—11。
表2—11 车辆单车排放NOx因子推荐值(g/km·辆)
平均车速
(km/h)
50
60
70
80
90
100
小型车
1.77
2.37
2.96
3.71
3.85
3.99
中型车
5.40
6.30
7.20
8.30
8.80
9.30
大型车
10.44
10.48
11.10
14.71
15.64
18.38
2.9.2.3 废水
⑴ 降水冲刷路面产生的道路径流污水。
影响路面径流污染的因素众多,包括降雨强度、降水历时、车流量、两场降雨之间的时间间隔、路面宽度、纳污路面的长度等,其影响难以定量估算。
⑵ 有毒有害等危险品运输泄漏事故对水环境的污染风险。
⑶ 收费站生活废水排放对水环境有一定影响。
2.9.2.4 非污染生态影响
由于局部工程防护需要稳固,植被恢复尚需时间,水土流失依然存在。
第 3 章 项目影响区环境状况
3.1 社会环境
3.1.1 社区与人口
3.1.2
3.1.3 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
⑴ 工农业
项目影响区工农业情况见表3—1。
3.1.4 工矿企业
3.1.5 经济状况
3.1.6 生活质量
⑴ 收入与消费
⑵ 文教卫生
表3—5 项目影响区教育、医疗卫生情况(2000年)
地 区
指 标
郴州市
桂阳县
嘉禾县
学校(所)
高等
2
中等
393
51
23
小学
2788
479
224
在职教职工数(人)
高校
752
中学
21313
2773
1250
小学
26485
4505
1836
在校学生数(人)
高校
5766
中学
316544
49696
18939
小学
521651
92156
43707
医院或卫生院(个)
293
44
19
医生(人)
6049
835
330
床位(张)
9822
1191
492
注:数据来源于2001年湖南统计年鉴。
3.2 自然环境
3.2.1 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路线经过地段为明显的平原微丘地貌,地貌单元主要为丘陵、剥蚀残山、局部为河谷地貌。相对高差在160~400m以内,其中嘉禾煤矿地段为山岭地带,地形起伏稍大,其余较为平缓。
山坡植被多为松杉及灌木,沿线丘网植被茂盛。沟谷山坡大部分均为耕地。
四周高山怀抱,峰峦起伏,中部为丘陵岗地,溪间纵横。主要山峰有骑田岭、金仙寨、铜钟岭、长冲岭、大风坳等,主峰均在海拔千米以上。泅洲山是本县最高峰,海拔1428米。
全县是以石灰岩、红壤为主的丘陵地。南岭从九嶷山延伸而来,横亘于县境西南部,全县最高山峰尖峰岭海拔914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3.2.2 气候特征
本地区为亚热带地区的过渡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春暖多雨,夏季干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夏冬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3.2.3 水文地质条件
本项目沿线水环境评价范围内,无集中饮用水取水口。
3.3 生态环境
3.3.1 土壤及土地利用现状
拟建公路沿线土地总量及其构成类型见表3—6,耕地情况见表3—7。
表3—6 土地总量及其构成类型
地 区
项 目
类 型
面积(万亩)
占总面积(%)
面积(万亩)
占总面积(%)
耕地
91.74
20.57
28.56
27.24
园地
6.44
1.44
1.96
1.87
林地
245.60
55.07
41.30
39.39
牧草地
30.00
6.72
2.91
2.78
居民点及土矿用地
18.89
4.24
3.63
3.46
交通用地
5.38
1.21
2.13
2.03
水域
1.65
0.37
4.58
4.37
未利用土地
46.25
10.37
19.78
18.86
土地总面积
445.95
100%
104.85
100
表3—7 郴州市耕地情况对比表
项 目
地 区
耕地(万亩)
人口
(万人)
人均耕地
(亩)
合计
水田
旱地
91.74
52.64
39.1
77.35
1.19
28.56
18.75
9.81
33.65
0.85
郴州市
424.44
304.56
119.88
452.96
0.94
3.3.2 植物资源及植被
评价区域属于亚热带向热带过渡地带植被区,受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植被覆盖较好,种类较多。但六、七十年代由于受人为影响,如森林过伐,土法炼钢、铁等,原始森林早已不复存在。近年来,人工植树造林面积有所增加。常见的主要树种有松、杉、柏、国外松等。评价区域林种相对单一,以人工林、经济林为主。主要用材林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柏树等,主要经济林有油茶、油桐等。评价区域农业植被占有较大比重,以水稻为主,一年两熟,旱土作物有烤烟、油菜、花生、小麦、玉米等。据调查,评价区域内无自然保护区,无濒危植物物种分布,只在拟建公路沿线元里村有一棵百年古樟。
3.3.3 动物资源
拟建公路沿线主要为丘陵岗地及低山,农业较为发达,附近乡镇和居民点较多,仅丘岗地发育着疏密不同的灌丛草地,或培植有以松、杉、油茶为主,小块分散的人工林,动物一般多为适应农耕地和居民点栖息的种类,种属单调,在广大耕作区,主要以鼠型啮齿类和食谷、食虫的篱园雀形鸟类组成优势,林栖兽类较少。陆栖脊椎动物多为黄鼬、野兔、獾、啄木鸟、麻雀等以及鼠类、蛇类等中、小型野生动物。嘉禾县境内南岭林场及田心、行廊等森林主要分布区,常有野猪等出没其中。
人工饲养动物为一些常见的家畜家禽,如猪、牛、羊、狗、鸡、鸭、鹅等。据调查,评价区域内无法定保护的野生动物。
3.3.4 农作物资源
拟建公路沿线经过郴州市桂阳县、嘉禾县,两地经济结构均以农业为主,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0年桂阳、嘉禾两县农业总产值分别为115240万元、38377万元,而工业总产值分别仅为78747万元、24340万元,分别仅为两地农业总产值的68.33%、63.42%。表3—8为两县2000年农林牧渔产值情况统计。从表3—8可看出,在农林牧渔业中,桂阳县农业亦占据主导地位,农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64.41%,而嘉禾县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8.35%,略高于农业总产值所占比例46.47%。两地农业均以种植业为主,两地(桂阳、嘉禾)种植业所占农业的比重分别为91.70%、94.26%,(按产值计算),而种植业又以粮食作物为主,2000年两县粮食产量(桂阳、嘉禾)为308564吨、154709吨,全县人均分别约为400kg、460kg。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还有薯类、玉米、大豆、小麦。主要的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棉花等。其中桂阳县是郴州市重要的烤烟生产基地,烤烟年产超过21万担,2000年年产量43265万吨,占郴州市烤烟总产量的66.5%,而嘉禾县烤烟产量仅占郴州市烤烟总产量的8.1%,年烤烟产量仅为5284吨。评价区域果树以柑桔为主,还有桃、李、梨等。主要耕作制有稻—稻—绿肥,稻—稻—油菜,稻—麦等。
表3—8 农林牧渔产值情况表 单位:万元
项目
地区
农林牧渔总产值
农业
产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