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物流概述.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56305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物流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物流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物流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物流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7页 共27页第一章 物 流 概 述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物流的定义及其内涵;掌握物流的活动过程,熟悉物流不同分类形式以及物流的作用;了解不同的物流观点、发展历程;认识未来物流的发展趋势。第一节 物 流 简 介人们对物流认识最早是从流通领域开始的,是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关系)来认识物流的。经济运行由生产、流通和消费所组成,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社会间隔(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同)、空间间隔(生产地和消费地不同)和时间间隔(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不同),是流通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这些间隔联系起来。流通

2、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行为,在具体的流通活动中,消费者用货币取得商品所有权的过程,即购销过程,称之为商流过程。而在买卖成交、商流完成后,还需要把商品运送到消费者所在地,这个过程就是物流过程,即从包装开始,通过装卸搬运、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环节,将商品送达消费者的全过程。一、物流的概念(一)物流概念的产生物流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英国克兰菲尔德物流与运输中心(Cranfield Center for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CCLT)主任、资深物流与市场营销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Martin Christopher)教授认为,阿奇萧(Arch W.

3、Shaw)是最早提出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并进行实际探讨的学者。阿奇萧在1915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指出:“创造需求与实物供给的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说明存在平衡性和依赖性两个原则”,“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流通活动中的重大失误都是因为创造需求与物流之间缺乏协调造成的。”1916年,L.D.H.Weld在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一书中指出;“市场营销的效用中包括时间效用、场所效用、所有权效用和营销渠道的概念,从而肯定了物流在创造产品的市场价值中的时间价值及场所价值中的重要作用。”1922年,克拉克(E.Clark)在市场营销原理一书中将市

4、场营销定义为:“影响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和包括物流的活动。”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的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二)“物流”概念的发展1956年,日本派出由早稻田大学宇野正雄教授率领专家学者组成的“流通技术专业考察团”一行12人赴美国考察。历时一个多月,弄清了日本以往称为“流通技术”的内容就相当于美国的physical distribution(PD),此后日本亦将此类活动改称为PD。1964年,池田内阁“五年计划”制定小组的平原直谈到PD这一术语时,将其翻译为“物的流通”,并在1965年的政府文件中正式采用

5、,以后这一术语又逐渐被简称为“物流”。从引进物流概念到20世纪70年代的近20年间,日本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物流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围绕战争物资的供应问题,美国军队有两个创举:一是建立了“运筹学”(operation research)的理论体系;二是提出并丰富了“后勤学”(logistics)理论,将这些理论运用于战争活动中。其中“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和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服务更好。以系统观点研究物流活动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军方后勤部门的科学研究开始的。因此,物流学在欧美还广泛使用“后勤学”这样的名称。二

6、战后,“后勤”一词在企业经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出现了商业后勤、流通后勤的提法,使后勤的外延推广到生产和流通等领域。经过长时间演变之后,logistics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原先“后勤”的范畴,其内涵也比民用领域的PD更为丰富。之后的70多年里,logistics的严密性使它逐渐取代了PD在企业中的地位。物流概念传入我国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20世纪60年代末直接从日本引入“物流”这个名词,并沿用“PD”这一英文称谓;另一条途径是20世纪80年代初,物流随着欧美的市场营销理论传入我国。在欧美的“市场营销”教科书中,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要介绍PD,使我国的营销领域逐渐开始接受物流观念。20世纪8

7、0年代后期,当西方企业用logistics取代PD之后,我国和日本仍把logistics翻译为“物流”,有时也直译为“后勤”。1988年中国台湾地区开始使用“物流”这一称谓。1989年4月,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在北京召开,“物流”一词的使用日益普遍。我国在引进物流概念的过程中,为了将logistics与physical distribution区分开来,也常常将前者称为“现代物流”,而将后者称为“传统物流”。(三)物流的概念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4月17日批准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对物流的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

8、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地结合。”对物流概念的标准化有利于人们正确地理解物流,对我国的物流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理解物流概念,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物流是物品物质实体的流动。任何一种物品都有二重性: 自然属性,即它有一个物质实体; 社会属性,即它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包括它的稀缺性、所有权性质等。物品物质实体的流动是物流,物品社会实体的流动是商流。商流是通过交易实现物品所有权的转移,而物流是通过运输、储运等实现物品物质实体的转移。(2)物流是物品由供应地流向接收地的流动,即它是一种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不属于经济活动的物质实体

9、流动也就不属于物流的范畴。(3)物流包括运输、搬运、存储、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活动。(4)物流包括空间位置的移动、时间位置的移动以及形状性质的变动,因而通过物流活动,可以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状性质的效用。二、物流活动的过程根据我国的物流术语标准,物流活动由物品的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工作内容构成,以上内容也常被称之为“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由此可以看出,现代物流的构成要素不同于传统物流,不仅有实现物品实体空间位移的运输要素和实现时间变化的储存要素,而且更有保证物流顺利进行以及实现物流高效率的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

10、送、信息处理等要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一)运输运输是指运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运输是改变物品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与搬运装卸、配送等活动结合,就能圆满完成物品空间状态的改变。人们最初往往将运输看成是物流,其原因就是运输承担了物流中很大一部分责任,是物流的主要部分。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生产过程中,运输是生产的直接组成部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等需要通过运输从产地运到生产部门,生产企业的产品也需要通过运输环节才能进入流通领域,运

11、输是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一活动连接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连接国民经济各部门,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实现物品的使用价值。同种物品,由于空间场所不同,其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不同。场所的改变能发挥物品最大的使用价值,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运输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源泉。运输不改变物品的实物形态,不增加产品产量,但运输过程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运费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有最高的比例,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在其中占将近50%的比例,有些产品的运费高于产品的生产费。因此,合理组织运输能有效地节约物流费用。(二)储存储存是“对物品进行保存及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

12、活动”。储存是包含库存和储备在内的一种广泛的经济现象,是任何社会形态都存在的经济现象。和运输概念相对应,储存是以改变“物”的时间状态为目的的活动,以克服产需之间的时间差异而获得更好的效用。储存在物流体系中是唯一的静态环节。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由于生产与消费节奏不统一,总会存在暂时不用或留待以后使用的物品,因此,在生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的时间差异里,需要妥善地保持物质实体的有用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方式出现了个性化、多样化的改变,生产方式也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方式,仓库的功能也从单纯重视保管效率转变为重视流通功能的实现,储存是物流中的重要环节,既有缓冲与调节作用,也有创造价值与增加

13、效用的功能。(三)装卸搬运装卸是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在实际操作中,装卸与搬运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往往相伴而生。搬运与运输的区别在于:搬运是在同一地域的小范围发生的,而运输则是在较大范围内发生的。在物流过程中,装卸活动是不断出现和反复进行的,它出现的频率高于其他各项物流活动。每次装卸活动都需花费较长时间,所以往往成为影响物流速度的关键。装卸活动消耗的人力、物力也很多,装卸费用在物流成本中所占比例较高。我国铁路运输的始发和到达的装卸作业费大致占运费的20%,船运占40%左右。此外,在装卸过程中,也可能造成货物破损、散失、

14、损耗等,因此,装卸是物流中的重要环节。(四)包装包装是指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要求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终端和物流过程的开端,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的始点。包装与运输、搬运、保管关系密切。如:运输件杂货时,若用货船载运,则必须用木箱包装,而用集装箱装运时,则用纸箱包装就可以了。现代物流条件下,包装对物流服务的成本和效率影响也较大,如:对存货盘存的控制主要依赖于人工或自动化的识别系统,与商品的包装密切相关,因为商品分选的速度、准确性和效率都要

15、受包装识别、包装形状和作业简便性的影响。(五)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件、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有效地完善了流通。尽管流通加工不如运输和储存两个要素重要,但它起着补充、完善、提高、增强的作用,是提高物流水平,促进流通向现代化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流通加工是物流中的重要利润源。流通加工可以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以简单加工解决大问题。实践证明,有的流通加工通过改变装潢使商品档次提升,售价提高,有的流通加工(如批量套裁)可将产品利用率提高20%50%,从而获得较大利润。(六)配送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内,根据用户

16、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是直接与用户相连的活动,服务对象满意与否,与配送质量直接相关,只有在用户希望的时间内,以希望的方式,配送送达所需要的物品,用户才会满意。因此,整个物流系统的意义和价值的体现,最终完全依赖于配送功能的价值实现程度。配送活动大多以配送中心为始点,而配送中心本身大都具备储存的功能。配送活动中的分货和配货作业是为了满足用户要求而进行的,所以经常要开展拣选、改包装等组合性工作,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对货物进行流通加工。配送的最终实现离不开运输,所以人们经常把面向城市或特定区域范围内的运输也称为“配送”。(七)物流信息物流信息

17、是指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物流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物流信息。物流信息分为系统内信息与系统外信息,系统内信息对各种物流活动起着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纽带作用,如车辆选择、线路选择、库存决策、订单管理等。而系统外信息有市场信息、商品交易信息等。要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必须有准确的信息保证。现代物流信息以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手段,为实现物流的系统化、合理化、高效率化提供了技术保证。三、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电子商务(一)商流物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称为商流。在商流中的物资也称为商品,商流活动一般称为贸易或交易。商品通过交易活动由供应

18、方转让给需求方,这种转让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商流的研究内容是商品交换活动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市场需求预测、计划分配与供应、货源组织、订货、采购调拨和销售等,其中既包括贸易决策,也包括具体业务及财务的处理。(二)物流物流是指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装卸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物流中的“物”泛指一切物资资材,有物资、物体、物品的含义;而物流中的“流”泛指一切运动形态,有移动、运动、流动的含义,特别是把静止也作为一种形态。物流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距离,创造了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

19、用。(三)信息流信息流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向同一方向运动中的一组信息,它有共同的信息源和信息接收者,即是由一个分支机构(信息源)向另一个分支机构(地址)传递的全部信息的集合。各个信息流组成了企业的信息网,称之为企业的神经系统。信息流畅与否,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能正常运行。评价企业成功与否,一个简易的办法是看其物流、工作流和信息流“三流”的情况,其中,信息流的质量、速度和覆盖范围,尤其可以“映照”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决策等各方面的“成色”。因为物流、工作流在企业的“生命活动”中无不最终以信息流的“高级形式”展现,就像生物体的所有活动都是基于神经系统传递的生物电信号一样。因此,深入认识“信息流”,

20、将掀开企业发展的新视角。(四)资金流资金流是指用户确认购买商品后,将自己的资金转移到商家账户上的过程。作为电子商务三流中最特殊的一种,资金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电子商务中,顾客通过浏览网页的方式选购商品或服务,在选购完成后邮政在线支付。顾客支付的款项能否安全、及时、方便地到达商家,关系到交易的最后成败。因此,在线支付不论是对于顾客,还是对于商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线支付的关键就是资金流平台的建设。(五)商流与物流的关系有人认为,流通活动还包括信息流,是由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共同构成的,所以有“三流”之说;也有人提出,除了以上“三流”外,还应包括资金流,即流通活动共包含有“四流”。不论哪一

21、种提法,都不能否认商流与物流的核心地位。商流和物流是商品流通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相互结合,又相互分离。1商流与物流的统一商流是物流的前提。没有产品所有权的转移,即买卖活动的发生,那么实物的空间位移则无从谈起,实物运动方向与商品交易方向具有一致性是普遍规律。物流是商流的保证。如果物流条件不具备或实物运动过程受阻,商品不能到达购买者手中,那么商流则失去了保证。2商流与物流的分离商流与物流产生分离的最根本原因是商流运动的基础资金,与物流运动的实体物资,两者具有相对独立性。物资的运动是通过资金的运动来实现的,也就是说资金的分配是物资运动的前提。但是,正是由于物资受到实物形态的

22、限制,其运动渠道、运动形式与资金运动很不相同。比如资金的运动是通过财政、信贷、价格、工资等形式进行:而物资运动则是通过空间位移来实现。资金的转移可以通过邮局汇款、银行转账瞬间完成;而物资的空间位移,则须经过运输、储存等一系列漫长的过程来实现。在实际的流通活动中,既存在只有物流没有商流的情形,如搬家、自有物品的保管等;又存在只有商流而没有物流的特殊现象,如房屋、建筑物等的交易。这些商品虽然会发生所有权转移,但并不发生位置上的转移。商流和物流并不一定同时发生。商流要靠物流来实现,商流和物流又要靠信息流支撑和同步运转,资金流是随商流和物流的流转而流转。商流是标的物,物流是手段,信息流是知识和行情的传

23、递载体,资金流是一个过程的终结点,是义务完成或承诺兑现。(六)物流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是将电子信息技术和商务活动相结合、基于互联网的商务运行方式。从涵盖范围方面看,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商业交易;从技术方向看,电子商务是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数据交换、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等。电子商务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将交易各方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相关联。供货方将商品信息通过网络展示给客户,需求方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站,选择所需商品,写订单;供货方通过订单确认客户,告知收费方法,同时通知自己的应用系统组织货源;需求方通过电子结算方

24、式付款;供货方组织货物并送到客户手中。电子商务=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配送电子商务是由网络经济和现代物流共同创造的,是两者一体化的产物。电子商务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以下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交易过程的实现也需要这“四流”的协调和整合。其中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信息流、资金流在电子工具和网络通信技术支持下,可通过轻轻点击鼠标完成时,物流物质资料的空间位移,即具体的运输、存储、配送等各种活动,作为电子商务实现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实物流通环节,是不可能通过网络传输来完成的,物流过程的逐步完善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成长时期。四、物流的作用以经济学的观点

25、,物流的基本作用是为顾客提供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一)物流的效用物流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效用主要表现为创造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两个方面。1物流创造时间效用物品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本身就存在一段时间差距,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所创造的价值,称作时间效用。物流获得的时间效用形式有以下几种:(1)缩短时间缩短物流时间,可获得多方面的益处,如减少物流损失、降低物流消耗、加速物品的周转和节约资金等。物流周期的长短对资本的周转有重要影响,这个周期越短,资本周转越快,表现出资本的增值速度越快。从全社会物流的总体来看,加快物流速度,缩短物流时间,是物流必须遵循的一条经济规律。(2)弥补时间差

26、经济社会中,需求和供给普遍存在着时间差,例如,粮食集中产出,但是人们的消费是一年365天,天天有需求,因而供给和需求之间常出现时间差。类似情况不胜枚举。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时间差,可以说这是一种普通的客观存在。正是有了这个时间差,商品才能实现自身最高价值,才能获得非常理想的效益,才能起到“平丰歉”的作用。但是商品本身是不会自动弥合这个时间差的,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集中生产出的粮食除了当时的少量消耗外,就会损坏掉、腐烂掉,而在非产出时间,人们就会找不到粮食吃。物流便是以科学的、系统的方法进行弥补,有时甚至改变这种时间差,以实现其时间效用。(3)延长时间差在某些具体物流活动中也存在人为地、能动地延长

27、物流时间来创造价值的,例如,秋季集中产出的粮食、棉花等农产品,通过物流的储存、储备活动,有意识地延长物流的时间,以均衡人们的需求;配合待机销售的囤积性营销活动的物流便是一种有意识地延长物流时间、有意识增加时间差来创造价值的方式。2物流创造空间效用物品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距,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往往处于不同的空间,由于改变物品的不同空间存在位置,创造的价值称作空间效用。物流创造空间效用是由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空间效用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1)从集中生产地流入分散需求地现代化大生产的特点之一,往往是通过集中的、大规模的生产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在一个小范围集中生产的产

28、品可以覆盖大面积的需求地区,有时甚至可覆盖一个国家乃至若干个国家。通过物流将产品从集中生产的低价位区转移到分散于各地的高价位区往往可以获得更高的利益,物流的空间效用也依此而定。(2)从分散生产地流入集中需求地和上面情况相反的一种情况在现代社会中也不少见,例如粮食是在土地上分散生产出来的,而一个大城市的需求却相对大规模集中,一辆大汽车的零配件生产也分布得非常广,但却集中在一个大厂中装配,这也形成了分散生产和集中需求,物流便依此获取了空间效用。(3)从低价值生产地流入高价值需求地现代社会中供应与需求的空间差比比皆是,十分普遍。除了由大生产所决定之外,有不少是由自然地理和社会发展因素所决定的,例如农

29、村生产粮食、蔬菜而易地于城市消费,南方生产荔枝而易地于各地消费,北方生产高粱而易地于各地消费等。现代人每日消费的物品几乎都是相距一定距离甚至十分遥远的地方生产的,这么复杂交错的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差都是靠物流来弥合的,当然物流也从中取得了利益。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分工和全球供应链的构筑,一个基本选择是在成本最低的地区进行生产,通过有效的物流系统和全球供应链,在价值最高的地区销售,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为此创造了条件,使物流得以创造价值,得以增值。(二)物流对企业的作用1物流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保证从企业这一微观角度来看,物流对企业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为企业创造经营的外部环境。一个企业的正

30、常运转,必须有这样一个外部条件:一方面要保证按企业生产计划和生产节奏提供和运送原材料、燃料、零部件;另一方面,要将产品和制成品不断运离企业,这个最基本的外部环境正是要依靠物流及有关的其他活动创造条件和提供保证的。 物流是企业生产运行的保证。企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衔接性,是依靠生产工艺中不断的物流活动作保障的,有时候生产过程本身便和物流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物流的支持保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物流是发展企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企业的发展靠质量、产品和效益,物流作为全面质量的一环,是接近用户阶段的质量保证手段,更重要的是,物流通过降低成本间接增加企业利润,通过改进物流直接取得效益,这些都会有效地促进企业的

31、发展。2物流可以降低成本物流合理化有大幅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作用,对改善我国经济运行的环境,降低和解决企业的困难有重要作用。我国当前许多企业面临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成本过高。发展物流产业,能够有效降低社会流通成本,从而降低企业供应及销售的成本,起到改善企业外部环境的作用;企业生产过程的物流合理化,又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这对于解决我国企业当前的困难无疑是非常有利的。3物流的利润价值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可以通过降低生产的经营成本间接提高利润,这只是物流利润价值的一个表现。对于专门从事物流经营活动的企业而言,通过有效的经营,可以为生产企业直接创造利润。许多物流企业,在为用户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还可以起到

32、自己的“利润中心”作用,可以成为企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利润增长点。过去把国民经济中许多物流活动当作公益活动来办,投入没有回报,组织不合理、服务水平低、技术落后。这些领域采用现代物流的组织、管理和技术之后,可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利润源。企业中许多物流活动,例如连锁配送、流通加工等,都可以直接成为企业利润新的来源。4物流的服务价值物流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这种服务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树立企业和品牌的形象,有利于和服务对象结成长期的、稳定的战略性合作伙伴,这对企业长远的、战略性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物流的服务价值,实际上就是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的价值。第二节 有关物流的几个学说现代物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

33、用可以从以下几个学说进行探讨:一、黑大陆说著名的管理学权威彼得德鲁克曾经讲过:“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德鲁克泛指的是流通,但是,由于流通领域中物流活动的模糊性尤其突出,是流通领域中人们更认识不清的领域,所以,“黑大陆”说法现在转向主要针对物流而言。在“黑大陆”中,如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照亮了这块黑大陆,那么摆在人们面前的可能是一片不毛之地,也可能是一片宝藏之地。“黑大陆”说是对20世纪中在经济界存在的愚昧的一种反对和批判,指出在当时资本主义繁荣和发达的状况下,科学技术也好,经济发展也好都远未有止境。“黑大陆”说也是对物流本身的正确评价,这个领域未知的东西还很多,理论和实践皆不成熟。在某

34、种意义上来看,“黑大陆”说是一种未来学的研究结论,是战略分析的结论,具有很强的哲学的抽象性,这一学说对于研究物流这一领域起到了启迪和动员的作用。二、物流冰山说“物流冰山”说是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来的,他专门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他把这种情况比作“物流冰山”。冰山的特点是,大部分沉在水面之下,而露出水面的仅是冰山的一角。物流便是一座冰山,其中沉在水面以下的是我们看不到的黑色区域,而看到的不过是物流的一部分。西泽修先生用物流成本的具体分析论证了德鲁克的“黑大陆”说。事实证明

35、,物流领域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而言还是不清楚的,在黑大陆中和冰山的水下部分正是物流尚待开发的领域,正是物流的潜力所在。三、第三个利润源“第三个利润源”的说法主要出自日本,“第三个利润源”是对物流潜力及效益的描述。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第一个是资源领域,第二个是人力领域。在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被人们所重视,按时间序列排为“第三个利润源”。这三个利润源注重于生产力的不同要素:第一个利润源的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第二个利润源的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劳动者,第三个利润源则主要挖掘生产力要素中劳动工具的潜力,与此同时又

36、挖掘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潜力,因而更具有全面性。对第三个利润源的理论最初的认识是基于两个前提条件:第一,物流是可以完全从流通中分化出来,自成一体独立运行的,有本身的目标,本身的管理,因而能对其进行独立的总体的判断;第二,物流和其他独立的经营活动一样,它不是总体的成本构成因素,而是单独盈利因素,物流可以成为“利润中心”型的独立系统。第三个利润源的理论,反映了日本人对物流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反映了他们与欧洲人、美国人的差异。一般而言,美国人对物流的主体认识可以概括为“服务中心”型,而欧洲人的认识可以概括为“成本中心”型。显然,服务中心和成本中心的认识和利润中心的差异很大。“服务中心”和“成本中心”

37、主张的是总体效益或间接效益,而第三个利润源的利润中心的主张,指的是直接效益。但是如果广义理解第三个利润源,把第三个利润源不仅看成直接谋利的手段,而特别强调它的战略意义,特别强调它是在经济领域中潜力将尽的情况下的新发现,是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也许会对今后经济的推动作用真正如同经济发展中曾有的廉价原材料的推动作用一样,这恐怕是现在学术界更多人的认识,第三个利润源的真正价值恐怕是从直接利润延伸的战略意义了。四、效益背反说“效益背反”是物流领域中很经常、很普遍的现象,是这一领域中内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现。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

38、另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这是一种此涨彼消,此盈彼亏的现象,虽然在许多领域中这种现象都是存在着的,但在物流领域中,这个问题似乎尤其严重。“效益背反说”有许多有力的实证予以支持,例如,包装问题,在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价格皆不变的前提下,假定其他成本因素也不变,那么包装方面每少花一分钱,这一分钱就必然转到收益上来,包装越省,收益则越高。但是,一旦商品进入流通之后,如果节省的包装降低了产品的防护效果,造成了大量损失,就会造成储存、装卸、运输功能要素的工作劣化和效益大减,显然,包装活动的效益是以其他的损失为代价的,我国流通领域每年因包装不善出现的上百亿元的商品损失,就是这种效益背反的实

39、证。单纯认识物流是可以从具有与商流不同特性而独立运作这一点出发的,是物流科学走出的第一步,在认识效益背反的规律之后,物流科学也就迈出了认识物流功能要素这一步,去寻求解决和克服各功能要素效益背反现象。当然,或许也曾有过追求各个功能要素全面优化的企图,但在系统科学已在其他领域形成和普及的时代,科学的思维必将导致人们寻求物流系统的总体最优化。不但将物流细分成若干功能要素来认识物流,而且将包装、运输、保管等功能要素的有机联系寻找出来,成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物流,进而有效地解决“效益背反”,追求总体效益,这是物流科学的一大发展。五、物流森林说目前对物流中的效益背反现象的解决主要通过运用系统论思想,通过应用系

40、统工程的观点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这种思想在不同国家、不同学者中的表述是有所不同的,例如美国学者用“物流森林”的结构概念来表述物流的整体观点,指出物流是一种“结构”,对物流的认识不能只见功能要素而不见结构,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物流的总体效果是森林的效果,即使是和森林一样多的树木,如果各个孤立存在,那也不是物流的总体效果,这可以归纳成一句话:“物流是一片森林而非一棵棵树木”。第三节 物流的分类社会经济领域中物流活动无处不在,许多有自身特点的领域都存在各具特征的物流活动。虽然物流的基本要素相同,但由于物流对象不同,物流目的不同,物流范围、范畴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物流。一、按物流系统涉及领域

41、分类(一)宏观物流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是构成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集团,宏观物流也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的总体物流,研究产业或集团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行为。宏观物流还可以从空间范畴来理解,是在很大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往往带有宏观性。宏观物流也指物流全体,从总体看物流,而不是从物流的某一个环节来看物流,宏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综观性和全局性,主要研究内容是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社会的关系、物流在社会中的地位、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物流系统与国际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作等。社会物流、国民经济物流、国际物流都属于宏观物流。(二)微观物

42、流消费者、生产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在整个物流活动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针对某一产品进行的物流活动也是微观物流。微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具体性和局部性,我们经常涉及的下述物流活动皆是微观物流,即: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生活物流等。二、按物流系统涵盖领域分类(一)社会物流社会物流指超出一家一户的面向社会为主的物流。这种社会性很强的物流往往是由专门的物流承担人承担的。社会物流的范畴是社会经济的大领域,研究再生产过程中随之发生的物流活动,研究国民经济中的

43、物流活动,研究如何服务于社会、面向社会又在社会环境中运行的物流,研究社会中的物流体系结构和运行,因此带有综观性和广泛性。(二)企业物流企业物流是指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是从企业角度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企业物流又可区分为以下具体的物流活动:1供应物流。2生产物流。3销售物流。4回收物流。5废弃物物流。三、按物流活动覆盖范围分类(一)国际物流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称为国际物流。国际物流是国际间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当前世界的发展主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任何国家不投身于国际经济大协作的交流之中,本

44、国的经济技术就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工业生产也正在走向社会化和国际化,出现了许多跨国公司,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范畴可以遍布世界各大洲。国际之间的原材料与产品的流通越来越发达,因此,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中重要的物流领域。(二)国内物流生产和消费等所有物流据点都在一个国家境内进行时所形成的物流就是国内物流。国内物流也包含其他各种形式的物流,即国内宏观物流、国内微观物流、国内社会物流、国内企业物流等。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纳入国家的总体规划内容,全国物流系统的发展必须从全局着眼,对于部门分割、地区分割所造成的物流障碍应该清除。在物流系统的建设投资方面也要从全局考虑,使一些大型物流项目能尽

45、早建成,国家整体物流系统化的推进,必须发挥政府的行政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公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铁道等的建设,大型物流基地的配置等。(2)制定各种交通政策法规,如铁道运输、卡车运输、海运、空运的价格规定以及税收标准等。(3)实施与物流活动有关的各种设施、装置、机械的标准化,这是提高全国物流系统运行效率的必经之路,如“物流模数”的建立、各种票据的标准化、规格化等。(4)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物流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等。(三)地区物流所谓地区物流,有不同的划分原则。首先,按行政区域划分,如西南地区、华东地区、东北地区等;其次,按经济圈划分,如苏(州)无

46、(锡)常(州)经济区、黑龙江边境贸易区等;再次,按地理位置划分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河套地区等。地区物流系统对于提高地区企业物流活动的效率以及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福利环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地区物流应根据地区特点,从本地区利益出发组织好物流活动。四、按物流服务对象分类(一)一般物流一般物流是指服务对象具有普遍性,物流运作具有共同性和一般化特点的物流活动。它的研究着眼点在于物流的一般规律,带有普遍的适用性。(二)特殊物流特殊物流是相对于一般物流而言的。指在专门范围、专门领域、特殊行业所开展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流活动和物流方式。它的任务是研究这种特定物流的特殊规律,以期取得更

47、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形式上看城市环境物流、危险品物流、燃料物流、大件物品物流等都属于特殊物流。第四节 物流的发展历程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其生产资料市场经过充分发育,现在已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流通体系。研究其他国家物流的发展状况,可以借鉴其成功之经验,汲取其失败之教训。分析国外物流发展的经验与特点,应该说各有千秋美国强调的是企业的“物流管理”,日本强调的是社会“物流系统”建设。一、美国物流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物流活动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80年代前后掀起的放松管制浪潮,为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首先是19771978年航空规制缓和法

48、的制定拉开了规制缓和的序幕,加速了航空产业的竞争,从而对货主和运输产生了巨大影响。紧接着1980年通过了汽车运输法案和铁路法案,根据这两项法案,运输公司可以灵活地决定运费和服务。到1984年随着海运法案的通过,运输市场已全面实现了自由化,这一系列规制缓和不仅带来了运输业的激烈竞争,而且由于运费的自由决定、运输路线、运送计划等自由度的增加,使物流业者能够真正满足顾客需求,并实现与其他公司在物流服务上的差别化。对于货主来讲,可以从发货地到目的地之间自由选择、组合交通工具,实现联合运输。在物流管理理论上,这一时期随着MRP、MRPI、MRPII、DRP、DRPII看板制以及Just in Time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开发和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使人们逐渐认识到需要从流通生产的全过程来把握物流管理,而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物流全面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手段。1984年哥拉罕姆西尔曼(Graham Sharman)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物流的重大影响一文,使物流具有的战略意义得到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充分重视。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是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原“国家实物配送管理委员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