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绍兴市建功中学新初一均衡分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犇看拼音写词语。
牪kǒnɡ jù nuó yí duān xiánɡ zhēn zhì
牪( ) ( ) ( ) ( )
牪jiàn wēi zhī zhù fán huā sì jǐn
牪( ) ( )
二、选择题
2.犇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牪A.参差(cān) 翘首(qiáo) 装模作样(mó)
牪B.细菌(jūn) 魁梧(wú) 扣人心弦(xián)
牪C.储藏(zhù) 允许(yǔn) 谆谆教诲(chún)
牪D.享受(xiǎng) 卓(zhuō)越 毛遂自荐(suì)
三、选择题
3.犇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牪A.声泪惧下 万象更新 别出心裁 哄堂大笑
牪B.万不得以 死得其所 截然不同 跃跃欲试
牪C.心平气和 五湖四海 无瑕顾及 阳光明媚
牪D.灯火通宵 绞尽脑汁 青面獠牙 追根求源
四、选择题
4.犇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牪A.烈日下,柏油马路快被晒化了。(夸张)
牪B.夕阳亲吻着西山时,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拟人)
牪C.我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好像已经嗅到了白面馒头的香气。(比喻)
牪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
五、选择题
5.犇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哪一句( )
牪A.学校反复强调要预防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牪B.我们要共同维护集体的利益,珍惜班级的荣誉。
牪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牪D.三月时节,金黄色的油菜花盛开了,五颜六色,十分艳丽。
六、选择题
6.犇下列语句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牪A.按照正确笔顺书写时,“兜”字的第五笔是横折。
牪B.“奇花异草”“见异思迁”两个词中的“异”都是“不相同”的意思。
牪C.“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不足为奇”都表示因为常见而觉得平常了。
牪D.“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除夕。”这里的破折号表示意思的递进。
七、选择题
7.犇下列句中的文化名人是谁,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牪(1)忧国又忧民,行吟泽畔赋《离骚》。
牪(2)挺身入虎穴,舌战强秦璧归赵。
牪(3)少有爱国志,闻鸡起舞锻炼早。
牪(4)高唱《满江红》,精忠一片把国报。
牪(5)惟念九州同,家祭只盼听捷报。
牪A.(1)李白 (2)廉颇 (3)班超 (4)岳飞 (5)陆游
牪B.(1)李白 (2)蔺相如(3)祖逖 (4)文天祥 (5)杜甫
牪C.(1)屈原 (2)蔺相如(3)祖逖 (4)岳飞 (5)陆游
牪D.(1)屈原 (2)廉颇 (3)班超 (4)文天祥 (5)杜甫
八、选择题
8.犇排列句子。
牪①她的手里拿着一只青蛙,那青蛙的样子很可怜。
牪②妈妈对我说:“咱们把青蛙剁了喂鸡。”
牪③一天,妈妈从田里回来。
牪④妈妈点点头说:“听你的,把它放回田里去吧!”
牪⑤我不肯去,求妈妈说:“青蛙能捉害虫,把它放了吧!”
牪A. ②③①⑤④ B. ③⑤①④② C. ③①②⑤④ D. ②⑤①④③
九、选择题
9.犇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牪小草说,春日的阳光照在身上就是幸福;河流说,投入大海的怀抱就是幸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十、选择题
10.犇积累填空。
牪(1)本学期,我认识了不少优秀人物,有______的鲁滨逊,______的汤姆·索亚,______的李大钊,以及______的老班长。
牪(2)于是——洗手的时候,_______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过去;默默时,_______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_______过去……
牪(3)《寒食》中诗人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牪(4)于谦《石灰吟》中表现诗人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牪(5)当看到朋友不专心读书时,我会告诉他:“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牪(6)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
牪(7)苟日新,_______,_______。
牪(8)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此不为_______。
牪(9)读书须用意,_______。
牪(10)良药______,忠言______。
十一、选择题
11.犇根据描绘的情境,完成写话。
牪经过一场激烈的争论之后,作家对厨师说:“你没有从事过写作,因此无权对本书提出批评。”厨师反驳道,“岂有此理:我这辈子没下过一个蛋,但我能尝出炒鸡蛋的味道。母鸡能吗?”
牪(1)作家与厨师争论的话题是:________。
牪(2)厨师答话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
十二、选择题
12.犇文言文阅读。
牪北人食菱①
牪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牪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牪【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12、“其人自护其短”中的“其人”指的是什么人?( )
牪A.其他人 B.北人 C.问者 D.北人和问者
13、文中的北人为什么要“并壳入口”?( )
牪A.因为这样吃味道更好。
牪B.因为煮熟的菱角很烫,这样吃可以避免烫伤。
牪C.因为他不知道吃菱角需要去壳。
牪D.因为“并壳入口”的吃法是南方的风俗。
14、下面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牪A.菱角一般生长在南方。
牪B.菱角属于土产品。
牪C.菱角生长在前山和后山。
牪D.南方人吃菱角不需要去掉壳。
15、你觉得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选择题
13.犇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前些年,“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总量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民意调查。下表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统计表。
20岁及以下
21﹣30岁
31﹣40岁
40﹣50岁
51﹣60岁
60岁以上
打包比例
38.6%
43.2%
56.5%
58.7%
53.1%
56.5%
浪费情况
16.1%
12.6%
13%
10.3%
11.6%
10.5%
牪“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意味着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 ”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一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当不了光盘族“兜着走”!
牪16、文中的“必剩客”是指 ____;“光盘族”是指 ____;“兜着走”是指 _____。
牪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______。
牪18、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 ;最需要接受节约教育的年龄段是 。
牪A.20岁及以下
牪B.21﹣30岁
牪C.31﹣40岁
牪D.41﹣50岁
牪E.51﹣60岁
牪F.60岁以上
牪19、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上一句关于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
十四、选择题
14.犇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牪老家有棵香椿树
牪魏然森
牪①祖母在老家的院子里栽下了一棵香椿树。院子里已经有很多的树了,最大的那棵老柿树树冠几乎遮满了整个院子。那些幼小的树就都被欺下去,很难长大。祖母偏又栽下了这样一棵香椿树,左邻右舍的人嘲笑说栽了也白栽。祖父脾气暴躁,发着火要拔了它。
牪②据说那时我刚出生不久,祖母抱着我一次次地护着那棵香椿树,说孩子生下来哪个不小?哪个周围没有比他们高的大人?他们个顶个的不是都长大了吗?那棵幼小的香椿树在祖母的呵护下活下来了。它见不到阳光,也没有能力与大树们争夺太多的养分,三四年过去了,它还像当初栽下去时一样细矮。
牪③有一年夏天,一场暴风雨折断了那棵老柿树的几根侧枝,整座院子一下子明亮起来了。于是、小树们就疯了一样争相成长,长得最快的就是那棵香椿树,只三五年,它就蹿起了三四米高。香椿树长起来了,春天里发出的嫩芽也多了,于是它就成了我们家的摇钱树。头茬的嫩芽发出来、祖父会让父亲掐了拿到集上去卖;第二茬的嫩芽发出来,祖父还要父亲掐了拿到集上去卖;第三茬的嫩芽发出来,祖父不让卖了,却掐下来自家腌着吃。但是香椿树依然顽强地长着、到我要结婚的时候,它果然就像当初祖母期望的那样长大成材了。
牪④六年前的初秋、祖父去世了,老家的院子里就只剩下祖母孤零零地守着几间老房子和那棵香椿树。每到香椿树发芽的时候,祖母就盼我回家吃她做的香椿芽炒鸡蛋。她最喜欢看我和四叔就着香椿芽炒鸡蛋喝酒,说那个时候会想起很多往事:想起父亲的早年去世,想起几十年来她与祖父把我养育成人的种种不易……因为想起了这些,她就对眼下的日子很满足,不只因为眼下可以吃饱饭了,更因为我没辜负她和祖父的期望闯出了农村,成了会写文章的作家。她说,在我们家不得济的时候,谁会想到我们老魏家会出来个有出息的孩子呢?就像当初没有人相信这棵香椿树能长大一样。
牪⑤今年春天,因为忙着创作一部长篇小说,我忘记了香椿树发芽的时日。有一天,四叔送来了鲜嫩的香椿芽和几十个山鸡蛋。四叔说祖母正病着,却不让告诉我,让我尽管好好写文章。我的泪水控制不住地往外流、扔下正写着的稿子,跟四叔一起回了老家。
牪⑥祖母坐在香椿树下,面容干瘦,白发枯乱。香椿树依然那样茂盛挺拔,可祖母却显出了从未有过的苍老。我走到祖母身边轻轻跪下去,叫一声奶奶就控制不住哭起来了,我的心被深深的内疚戳痛着。可祖母却慈祥地笑着,用手抚摸着我的头说:“哭什么呀,我没事。”然后给我擦了泪问道:“你吃椿芽炒鸡蛋了吗?”我说不出话,只点点头。
牪⑦这天夜里,我和四叔谈了好久,我知道院子里的那棵香椿树祖父活着时把它分给四叔了,现在四叔要盖房子,他会不会想把香椿树锯倒做门窗呢?我要做做他的工作,希望他不要打香椿树的主意,永远把它保留在老家的院子里。
牪20、谈谈文章第①自然段的作用。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0、文中的“我”和香椿树共同成长,请在文中找出能印证这一点的三句话。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2、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⑥自然段的画线句。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3、“我”为什么希望把香椿树永远保留在老家的院子里?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4、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牪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选择题
15.犇习作表达
牪同学们,对于海伦·凯勒来说,沙莉文老师来到她身边的那一天是“最伟大的日子”。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也有那么一个特别的、值得铭记的日子,那一天,或许发生了一件让你终身难忘的事,或许你结识了一个知心的朋友,又或许你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请以“那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 恐惧 挪移 端详 真挚 见微知著 繁花似锦
牪【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牪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做到书写规范、正确和美观。
牪“惧”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具”,中间有三横,不要写错了。“挚”笔画复杂,上面是“执”,下面是“手”。“繁”笔画复杂,上面是“敏”,下面是“糸”字,不要写成“系”字了。
二、选择题
2.B
解析:B
牪【详解】本题考查易错字音。题目要求选择的是“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注意看清楚题目的要求,认真读准选项中每个字音。下面写出选项中读音错误的词语,以及修正后的答案
牪A项,参差(cān)——参差(cēn),装模作样(mó)——装模作样(mú)。
牪B项,读音正确。
牪C项,储藏(zhù)——储藏(chǔ),谆谆教诲(chún)——谆谆教诲(zhūn)。
牪D项,卓(zhuō)越——卓(zhuó)越。
三、选择题
3.D
解析:D
牪【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牪A 有误,声泪俱下:边说边哭。形容非常悲痛。故“声泪惧下”的“惧”错误。
牪B 有误,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故“万不得以”的“以”错误。
牪C 有误,无暇顾及:没有功夫顾及到。故“无瑕顾及”的“及”错误。
牪D 正确。
四、选择题
4.C
解析:C
牪【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牪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牪A项,“柏油马路”是不大可能被晒化,这里夸大了烈日的作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牪B项,“亲吻”是人的行为,这里说“夕阳亲吻着西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牪C项,本句表示比喻句,没有喻体。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的构成必须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一个是所描绘的对象,即被比喻的事物,叫作“本体”或“主体”;一个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叫作“喻体”或“客体”。两个条件一个是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另一个是两者之间又有某种相似之点。
牪 D项,本句连用三个“……去了,……时候”,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牪本小题选C。
五、选择题
5.B
解析:B
牪【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牪A选项,“预防”与“不再发生”矛盾,故应改为:学校反复强调要预防安全事故再发生。
牪B选项,正确。
牪C选项,缺少主语,应去掉“使”。
牪D选项,前后矛盾,“金黄色的油菜花”与“五颜六色”前后矛盾,可去掉“五颜六色”。
牪故答案为:B。
六、选择题
6.C
解析:C
牪【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意思、汉字笔顺、破折号作用的掌握。
牪A.“兜”字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横、撇、竖提、横折、横、撇、竖弯钩,其中第五笔是横。
牪B.异的意思有:①有分别;不相同②奇异;特别③惊奇;奇怪④另外的;别的;不同的⑤分开。“奇花异草”的意思是希奇少见的花草,所以其中的“异”取第②种意思。“见异思迁”的意思是缺乏主见,这山望着那山高,遇到不一样的就改变趋向,所以其中的“异”取第④种意思。
牪D.破折号的作用有: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表示意思的转换或者转折、表中断或停顿。本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解释“最后一天”指的是“除夕”。
七、选择题
7.C
解析:C
牪【详解】1项《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牪2项出自成语完璧归赵,(拼音是wán bì guī zhào),汉语成语。意思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后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牪3项出自成语闻鸡起舞,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牪4项出自《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般认为是宋代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此词上片抒写作者对中原重陷敌手的悲愤,对局势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了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下片抒写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诚。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牪5项出自《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语言没有丝毫雕琢,直抒胸臆,浑然天成,以极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极深厚、强烈的情感,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原诗
牪示儿
牪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八、选择题
8.C
解析:C
牪【详解】略
九、选择题
9. 小鸟说 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就是幸福 蜜蜂说 在花朵中采蜜就是幸福
牪【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
牪“小草说,春日的阳光照在身上就是幸福”例句形式为:“什么说,什么就是幸福”,结合事物特点进行仿写,如:细雨说,滋润万物就是幸福;白云说,投入天空的怀抱就是幸福。
十、选择题
10. 坚强乐观 勇于冒险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日子从水盆里 饭碗里 便从凝然的双眼前 遮挽的手边 春城何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书到用时方恨少 树欲静而风不宁 日日新 又日新 及日中则如盘盂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字值千金 苦口利于病 逆耳利于行
牪【详解】考查课内背诵与默写。
牪(1)考查人物形象。
牪鲁滨逊是具有顽强奋斗的意志力,在困难面前不悲观、绝望,也不对生活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脚踏实地的去战胜困难,用自己的行动来达到目的。鲁滨逊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鲁滨逊身上体现了顽强不屈、坚忍不拔、永不言弃、敢于冒险的“硬汉子”的特征。
牪汤姆·索亚是美国文豪马克·吐温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主人公。他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波莉姨妈罚他星期六不能去玩而是刷栅栏,他却会忽悠别人说刷栅栏是件很好玩儿的事儿,让其他孩子抢着为他刷栅栏。汤姆骨子里具有冒险风格,他会约上小伙伴们去做海盗。汤姆足智多谋,还非常有正义感,他破坏了杀人犯乔的阴谋,最终让坏人恶有恶报。
牪《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所写的一篇回忆录。十六年前的这一天李大钊被奉系军阀杀害,时年38岁。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过程,展现了共产党员李大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牪《金色的鱼钩》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那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简单,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缅怀与赞颂。
牪(2)出自朱自清的《匆匆》,《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牪部分原文: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牪(3)出自唐代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牪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牪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牪(4)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牪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牪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牪(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的意思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这一句是在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
牪(6)“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牪(7)“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选自中国儒家经典——《礼记·大学》,该章为《大学》的第三章,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
牪(8)出自《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1.为人处事不可以断章取义地对待问题,不然是得出不来结果的,我们要用全面的目光来对待事情。2.知识是不分年纪,不分界线的。3.宇宙空间是无穷大的,专业知识也是无尽多的,学海无涯。就算是博学多才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因此 我们要不断学习。
牪部分原文: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牪(9)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解释:读书须用心,能下苦工夫,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牪(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好药虽然很苦,让人难以吞咽,却能让病痊愈;忠诚的话虽然有点让人听了不舒服,却能帮助人们改正自己的一言一行。这句贤文是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十一、选择题
11.(1)没从事写作,能否对书提出批评?
牪(2)我虽然没从事过写作,但我能判断一本书的好坏。
十二、选择题
12.B
解析:12、B
13、C
14、A
15、文中的北人不懂装懂,还强词夺理,是一个可笑的人。
牪【分析】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十三、选择题
13.D
解析:牪16、 外用餐每次吃饭都一定会剩饭并且不打包带走的人群 按需点餐,每次都能将饭菜吃光的人 在外用餐点的菜过多,吃不了打包带走的人
牪17、 列数字 说明事物数据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牪18、DA
牪19、取之有度,用之用节,则常足。
牪【解析】
牪16、考查词语的理解。
牪结合在外用餐的经历及文中的材料可知:①“必胜客”是指在外用餐每次吃饭都一定会剩饭并且不打包带走的人群;②“光盘族”是指按需点餐,每次都能将饭菜吃光的人;③“兜着走”是指在外用餐点的菜过多,吃不了打包带走的人。
牪17、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
牪结合句中“500亿”“十分之一”这些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好处是说明事物数据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牪18、考查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牪通过观察图表中的数据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41﹣50岁;节约意识最淡薄的是20岁以来的人,这部分最需要受节约教育。
牪19、考查对名言警句的积累。
牪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填写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
牪例如有: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牪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牪败家很容易,好比水推沙。
牪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十四、选择题
14.牪20、①开篇点题,写院中的香椿树。②总领全文,交代了院中香椿树艰难的成长环境,说明香椿树成长不易。
牪20、①祖母抱着我一次次地护着那棵香椿树。②到我要结婚的时候,它果然就像当初祖母期望的那样长大成材了。③谁会想到我们老魏家会出来个有出息的孩子呢?就像当初没有人相信这棵香椿树能长大一样。
牪22、这句话将香椿树的茂盛与祖母的衰老进行对比,表达了“我”对祖母衰老的悲痛之情。
牪23、①香椿树见证了“我”的成长,在它的身上:“我”能找到许多往日的回忆。②香椿树是祖母亲手栽的,看到香椿树就像看到祖母一样。③香椿树是故乡的象征,是“我”的精神家园。
牪24、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牪【分析】
牪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分析。本段主要是围绕香椿树以及它的生长环境展开来写的。所以主要的作用是开篇点题,写出院中的香椿树以及点明了它生长环境的不容易。
牪20、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表明“我”和香椿树共同成长的句子有,首先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据说那时我刚出生不久,祖母抱着我一次次地护着那棵香椿树”,还有文章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但是香椿树依然顽强地长着、到我要结婚的时候,它果然就像当初祖母期望的那样长大成材了。”,还有文章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她说,在我们家不得济的时候,谁会想到我们老魏家会出来个有出息的孩子呢?就像当初没有人相信这棵香椿树能长大一样。”都能看出“我”和香椿树共同成长。
牪22、本题考查的是对划线句的分析和理解,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划线句“祖母坐在香椿树下,面容干瘦,白发枯乱。香椿树依然那样茂盛挺拔,可祖母却显出了从未有过的苍老。”中既写出了香椿树的茂盛挺拔,又写出了祖母的衰老,是一组对比,也突出了我看到祖母的衰老日益悲痛的心情。
牪2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根据我的成长历程,可以得出“我”是和香椿树共同成长,香椿也见证了很多我的成长,所以在香椿树的身上,我找到了许多往日的回忆。从文章开头也写到,香椿树是祖母亲手种植的,因此看到了香椿树就像看到了祖母一样亲切。最后对我来说,香椿树也是故乡的象征,对我来说也是“我”精神家园。
牪24、本题考查的是文段的写作手法的分析,结合原文的内容。作者是借香椿花来表达了对祖母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所以运用的写作手法是借物抒情的手法。
十五、选择题
15.牪那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牪 今天既是四年级家长开放日,又是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所以说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林老师邀请了全班同学的妈妈,参加本次“感恩的心”主题班队课。
解析:牪那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牪 今天既是四年级家长开放日,又是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所以说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林老师邀请了全班同学的妈妈,参加本次“感恩的心”主题班队课。早上八点左右,妈妈们陆续来到了学校。听完上午的两节课后,“感恩的心”主题班会,随着第三节课的上课铃声,拉开了帷幕。出旗后,一首《烛光里的妈妈》,让四位小主持人逐一上了场。
牪 在这次班队会里,我的任务是朗诵诗歌《爸爸妈妈给我什么》。《感恩的心》快要唱完了,马上就要轮到我了,我怀着一颗紧张无比的心,上了台,拿起讲台上的麦克风,大声朗诵道:“我渴望有一片白云,爸爸妈妈给我了整个天空;我渴望有一片绿荫,爸爸妈妈给我了整个森林;我渴望有一缕花香,爸爸妈妈送给我满园鲜花……”是呀,父母无时不刻不在关心着我们:就像有的时候,我感冒发烧了,即使体温快到了40度了,妈妈仍坚持不让我服用退烧药,而是一遍又一遍、不知疲倦地用温水给我擦身,因为用物理降温法副作用小,但妈妈却累得一整夜都没合眼……,这样点点滴滴的小事,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不计其数。
牪 在这次主题班队课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游戏环节了。终于轮到调查组上场了,这次他(她)们调查组的问题有:1、我的身高、妈妈的身高2、我喜欢的颜色、妈妈喜欢的颜色……同学们积极举手,踊跃参与回答。在这么多问题中,我却被问到了一个“难题”:你为妈妈哭过吗?妈妈为你哭过吗?听到这个问题后,我愣住了,接着脑海里突然浮现出有一次因为妈妈生病而为妈妈流泪的景象,才回答“是的”。当游戏结束时,报出分数后,我才发现,原来了解妈妈的同学这么多啊!
牪 结束时的那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让许多同学都感动地潸然泪下了……
牪【详解】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那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作文。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你觉得哪些日子是特殊的,选择你印象深刻或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去写。 这是一篇叙事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牪提纲:
牪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牪中间: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牪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