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562298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3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为加速林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全面提升林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依据、和,特制定本规划。一、形势与任务加快林业发展,改进生态环境,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必须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发展的关键措施,瞄准”十一五”期间林业两大致系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统筹规划部署,集聚

2、优势力量,强化自主创新,取得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林业又快又好发展。(一)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必须以自主创新为支撑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林业生态建设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根本扭转尚需时日,生态建设的任务将更加重大而艰巨。特别是在支撑当今社会发展的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等三大类产品中,生态产品已成为社会最短缺、最急需大力发展的产品,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已成为林业部门最艰巨、最迫切的任务。针对林业生态工程区自然条件严酷,困难立地相对比例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特点,必须在荒漠化防治、脆弱生态区植被保护、困难立地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3、领域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步伐,尽快攻克生态建设的技术”瓶颈”,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二)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必须以自主创新为引领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推动新时期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林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当前人造板、家具、松香等主要林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已跃居世界前列。可是,中国林业产业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木材综合利用率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国内外市场对林产品的旺盛需求和发展机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

4、结构的优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要依靠自主创新,大力促进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引领中国未来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三)加快林业科学技术发展必须以强化自主创新为核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林业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长期以来,林业科技投入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与中国林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随着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科技储备呈现结构性不足。为此,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新时期林业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以强化自主创新为核心,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5、,在一些关键领域尽快取得突破,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成果和专利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尽快改变林业科技的部分先进与总体落后并存、跟踪研究为主而创新研究不足的被动局面,努力缩小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为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和,紧紧围绕林业发展对科技的迫切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林战略,以强化自主创新为核心,以实施六项林业科技工程为重点,以建设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为保障,全面提升林业科学技术整体水平,支撑林业生态建设,引领林业产业发展,为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

6、发展目标总体目标:经过5年的努力,到 ,初步建立起符合林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基本满足林业发展需求的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林业基因工程、荒漠化防治、竹藤产业等部分研究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林业科学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以上,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具体目标:1、重大科学理论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森林与环境关系、森林碳汇等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林木基因工程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木基因10个;林木体细胞胚胎发育细胞工程等取得重要突破,重要造林树种苗木繁殖系数增长100倍以上。2、培育一批优良品种和优良无性系。培育优质、高抗等目的性转基因新品种20个;培育筛选

7、高抗生态工程所需优良植物材料80个,耐盐碱和抗病虫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培育商品林优良品种和优良无性系200个,单位面积木材增长量提高15以上。使良种使用率达到60以上。 3、重点生态工程技术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构建防沙治沙、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各类优化技术模式160种,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达7585,保存率达7075,典型脆弱生态区土壤风蚀强度下降3050、土壤侵蚀量降低2030。4、商品林培育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建立纸浆林、大径级(珍贵)用材林、特种工业原料林等各类用材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内部收益率达到15以上,主要用材树种材积生长量提高1030。5、重大森林灾害控制技术取得显著进展。重大森林火灾

8、预警与防控技术、快速扑救和安全防范等技术与装备取得重大突破,研发重大装备系统35套;开发松材线虫病和鼠兔害等生物灾害控制技术与设备(药剂)40项。使成灾率控制在0.4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左右,重大生物灾害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 6、林业资源高效加工利用技术取得新突破。研发林业资源高效加工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100项以上,木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废弃木材利用率达80以上,主要林化产品深加工率提高到40,开发2-3种新型生物质能源产品和若干生物质新材料。林业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林业总产值10-15以上。7、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水平大幅度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

9、以上;分区域和类型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区、示范基地100个,成果推广示范覆盖率达到60以上,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20左右;培训林业科技推广人员、基层技术人员和林农200万人次。8、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核心技术较快增加。专利总量增长200以上,获得创造专利100项以上,获得新品种保护权60个,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制修订林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00项,国际标准采标率达到30以上,工程建设采标率达到80。9、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成。建设15-20个国家林业科学中心,5-10个林业区域科技中心,一批林业创新试验基地,10-15个林业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

10、室,新增5-10个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与研究站;加强各级推广站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新建15-20个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个林业标准化示范区,100个局级林产品质检中心,30个省级综合性林产品质检中心,建设5个植物新品种测试分中心、20个植物新品种测试站。10、高层次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以”312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为载体,围绕林业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形成1015个创新型团队。(三)基本思路根据”强化创新,重点突破,优化配置,支撑发展”的林业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十一五”期间林业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贯穿一条主线,突出两个作用,推进三大战略,实施六项工程,完善四大致系,强化五项保障。1、贯

11、穿一条主线。以自主创新为主线,大力加强林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提升林业科技整体水平。2、突出两个作用。充分发挥林业科学技术对生态建设的支撑作用和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3、推进三大战略。实施人才战略,建设开放式林业科技创新团队;实施标准战略,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构筑拥有专利、品种权、地理标识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平台。4、实施六项科技工程。集中力量组织实施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森林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林业生物产业发展、数字林业、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六项林业科学技术工程,尽快突破长期制约林业发

12、展的关键技术难题。5、完善四大致系。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推广体系、林业标准及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林业科技管理体系,构建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6、强化五项保障。加大林业科技投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加速人才培养,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领导与管理,为林业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三、以实施六项林业科技工程为核心,大力推动林业自主创新依据提出的任务,”十一五”期间,要全面启动和实施六项林业科技工程,围绕加强林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选择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全行业科技进步有带动性、标志性、突破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在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下

13、,经过组织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域的科技协作与攻关,尽快突破长期制约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努力提升林业科技整体水平。同时,以六项林业科技工程的实施为龙头,带动林业科技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林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加强基础理论和高技术研究,着力提高林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十一五”期间,经过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筛选一批影响林业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理论和高技术研究课题,初步解决长期困扰中国林业加快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科学理论和前沿技术问题,并为林业应用技术

14、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持。1、生态领域基础研究。重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森林固碳的减排增汇机制与履约相关基础;土地退化形成机制与可持续利用基础;森林重大病虫灾害生态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2、资源培育与利用基础研究。重点研究林木抗逆生理生态机理;优质能源化丰产林培育及生物质能源化学基础;木质纤维原料化学和生物转化基础研究;林木次生维管系统发育的功能基因组学。3、高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林木分子育种及体细胞胚胎技术;森林植物航天育种和辐射育种;林业生物质高性能新材料;林源活性物质提取分离纯化技术;林业生物质能源高能效转化技术;林业信息关键技术;林业高技术关键装备创新。(二)全面实施

15、六项科技工程,提高林业科技集成创新能力以六项科技工程为载体,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局重点科研计划项目等各类项目为依托,筛选一批急需的研究项目,按照重大专项、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三个层次在”十一五”期间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强化集成创新。1、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科技工程围绕中国林业生态建设和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和瓶颈技术,经过组织实施各级各类项目,开展联合攻关,为中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建设提供成熟配套技术。重大项目:林业生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中国正在实施的林业生态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共性技术和试验示范两个方面开展支撑技术研究。研究林业生态工

16、程建设中共同存在的制约性关键性瓶颈技术;依托典型工程区,开展技术组装配套和集成创新,为工程建设和大面积应用提供技术示范样板,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益。重点项目:防沙治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解决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中的防沙治沙关键技术为目标,开展沙化预警、沙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治沙等共性技术研究,并进行现有技术的集成创新和试验示范。林业重大生物灾害控制技术研究。针对中国现阶段森林生物灾害控制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研究松材线虫病、天牛、鼠兔害等重大害种的预警和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重大区域性森林生物灾害的综合治理技术;开发新型高效环保防治器械。经过三个层次的研究开发,建立

17、防、治结合的综合控制技术体系。重大森林火灾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针对中国重大森林火灾的发生特点和最紧迫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形成从监测预警到高效扑救的系列实用技术,开发安全有效的扑火机械,在森林火灾多发的重点林区省份建立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全面提高中国森林火灾的预防控制技术水平和安全扑救能力。2、 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科技工程开展以基因组学为先导的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有机结合,加快良种选育进程,经过组织实施以下项目,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优良林木新品种。重大专项:转基因林业生物新品种培育。开展重要树种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应用基因导入和测试技术,缩短育

18、种周期,培育具有优异品质的林业转基因新品种。重大项目:高产优质多抗林果花草新品种选育。主要采用杂交、选优等常规育种技术手段,以林业种质资源为材料,以品种试验林基地为基础,开展主要造林树种、重要果树、名优花卉、专用草的选育和快繁研究。重点项目:林业良种区域化试验。对经选育、培育和引进得到的良种开展区域化试验,研究和试验具有优良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和野生种质资源,建立相应的良种良法配套栽培经营技术体系,增强林业良种技术储备,为林业生产建设源源不断地增加良种供应和配套技术。种子园、采穗圃等良种基地营建与管理技术研究。按照遗传育种学规律和长期育种策略,科学布局和建设种子园、品种收集圃、母树园、

19、采穗圃等,研究配套营建和管理技术,为持续培育林木良种奠定基础。3、森林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工程针对中国森林生物资源破坏和流失严重的问题,经过建设种质资源保存库,研究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技术,使中国森林生物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重大项目:林业生物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巩固一期建设成果,启动二期建设项目。建设若干个区域种质资源保存库、低温保存库、标本馆、植物新品种测试与保存中心等,促进种质资源的整合、保护和利用。重点项目:特有林木花卉基因资源发掘与新特优种质创制。主要是针对部分特有林木树种和花卉的基因资源进行研究与发掘、开发,对发掘出来的特有基因资源进行重组,创制具

20、有新、特、优等经济与品质性状的新种质,为景观绿化和生产优质木材提供优良的基因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人工繁育与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研究具有重大价值的野生动物资源人工繁育技术,并进行试验示范,开发珍稀植物合理利用技术,科学有序地开发具有重大价值的生物基因资源。林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管理与共享系统建设。研究建立林业生物种质资源保存网络管理中心与区域分中心,管理和协调全国林业生物种质资源保存库运行,研建信息管理系统,监测资源动态,促进资源共享。4、林业生物产业发展科技工程针对中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技术需求,主要以森林资源高效利用和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开发新技术为重点,合理高效地培育、

21、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及其衍生资源,增加林业生物产业在林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丰富林产品的需求。重大项目:林业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充分挖掘利用林业生物质资源优势,开发生物柴油、生物酒精和固体成型燃料,开发生物质新材料,并依托关联企业,建立产业化试验示范基地。重点项目:商品林定向培育及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研究能源林、经济林和特种工业原料林三大商品林种主要树种的集约化定向培育技术;开发纸浆、家具装修材、结构材、木材化学利用品等产品的高效加工技术;研究木材加工过程的节约、环保技术。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及产业化技术水平,为中国商品林基地建设和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

22、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竹藤工业化利用品种选育及加工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充分利用中国竹藤资源优势,研究解决竹藤选育的关键技术,突破竹藤基先进材料制造关键技术,建立竹藤材料化学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全面提高新型材料工业化利用整体水平。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国家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的技术需求,围绕用材林培育,研究主要速丰林树种的高效栽培技术,推进速生丰产林木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解决速丰林工程建设合理布局、结构优化、集约经营等关键技术问题。林业特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林业特产资源的高效培育技术及林源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和开发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

23、开发新型天然活性物质产品,提高中国林业特产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水平。现代林业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重点开展城乡园林绿化、森林资源培育、竹木高效智能加工、木材资源化学转化等方面的林业技术装备科技攻关,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林业现代化,提供先进、实用、可靠的装备技术支撑。5、数字林业科技工程以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为主体,将空间数据和应用领域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宏观决策和科学管理、林业资源利用、生态环境规划及建设、灾害监测、全球变化、生态系统以及水文循环系统研究等方面实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建立林业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国家数字林业应用体系和林业

24、科技信息网络系统。重点项目: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技术体系研究。构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分析与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传统调查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天、空、地一体化,点、线、面多尺度,资源-生态环境-工程-灾害综合的立体监测技术体系;建立综合监测技术系统,并开展应用示范。全面提升国家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水平。数字林业标准及技术体系建设。研究建立数字林业技术体系框架;研究数字林业数据分类与编码体系;制定数字林业元数据标准;研制林业数据词典、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和更新与维护、数据共享标准和规范。6、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工程主要依托国家科技平台建设计划及其它相关科技计划,以构建国家林业科技

25、创新体系为主体,经过加强重点实验室、生态定位站、工程技术中心、科学试验基地等的建设,全面提升林业科技基础条件水平,并以此带动林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林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科技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重大项目: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启动实施”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初步建立以国家林业科学中心、区域创新中心、创新试验基地三个层次为主体的林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林业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林业技术标准与质量监督体系和林业科技管理体系。重点项目: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争取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完善现有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建3个局级重点实验室。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台站建

26、设。争取3-5个生态定位站进入国家级;在完善现有生态定位站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规划布局,新建5-10个生态定位站,指导建设省级观测研究网络,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的森林、湿地、荒漠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网络;研究建立台站管理与研究中心及观测数据共享网络体系。科学试验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以科学试验林为主体的林业科学试验基地网络,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国家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围绕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区域布局,在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的领域建设若干个国家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根据不通区域特点和林业优势,建立30个科技示范园区。林业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及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建成面

27、向科技用户、分布式、可集成定制的林业数字资源网络服务体系,完善和建立多媒体、系统化、数字化的林业图书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三)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力提高林业科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加强自主研发的同时,经过加强国外林业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创新,加强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化为自主的知识产权,打造先进技术平台、种质材料平台、合作交流平台。经过组织实施国家引进国际先进林业技术计划(林业948计划)项目,重点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技术引进与创新。林业高新技术引进。主要引进林业基因工程技术、林业生物质高性能新材料技术、林业生物质能源高效转化技术、林源活性物质高效利用技术、数字林业技术、林业高技术装备

28、制造技术等。林业应用技术引进。主要引进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技术、高效产业开发技术、林业良种与资源培育技术、林业先进生产与管理技术等。引进技术创新。主要进行生物质新材料引进技术创新、生物质能源开发引进技术创新、林业良种与基因工程引进技术创新、引进花卉新品种创新等。国际合作研究。设立合作研究项目,作为技术引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初选欧盟等国际组织及美国、加拿大、芬兰、德国、新西兰等林业发达国家,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掌握这些国家最新发展动态,经过合作研究等方式,跟踪技术前沿,保持中国林业在一些关键领域的技术优势。(四)加强林业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决策支持能力紧紧围绕林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方

29、法和战略政策问题,在林业宏观战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中的一系列政策、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等重大问题开展创新研究,显著提高林业软科学研究水平和决策支持水平。重点项目:林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方法与配套政策研究。重点开展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研究,以森林资源管护体系为核心的国有重点林区改革研究,以公益林生态补偿和社会保障体系为核心的国营林场改革研究。森林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重点开展林地、林木及非木质林产品的森林经济价值核算研究,开展森林固碳、游憩、生物多样性等森林生态价值核算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开展把森林资源纳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方法途径和绿色

30、政策研究。林业发展的热点政策研究。追踪国际前沿,结合国情林情,重点开展公共林业财政、生态补偿制度、清洁发展机制与碳贸易、人工林业与供材、林产品贸易、森林认证、城市林业发展政策、林业知识产权、国际林业进程等前瞻性林业理论与政策研究。四、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全面提升林业建设技术水平”十一五”期间林业科技推广紧紧围绕林业两大致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以提高林业行业科技进步水平为中心,大力推广林业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积极推动科学技术全面介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不断提高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实现科技兴林和科技富民。(一)组织实施各类林业科技推广计划,为两大致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以林木良种和

31、新技术推广、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中试、星火等推广计划为依托,大力推广生产上急需的林木新品种和新技术。重点推广林木良种及快繁,森林资源培育,困难立地生态系统修复,木(竹)材综合加工和高效利用,非木质资源培育与综合加工和高效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源培育与开发利用,森林健康和森林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驯化、繁育与利用,林业先进装备,森林资源监测评价与管理等十大类技术,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组织实施产业化示范项目;创立产业化示范基地(工程技术中心、产业化示范基地,孵化器,科技示范企业);研究建立新型产学研机制,建立以企业为技术研发主体,优先支持林业新技术的集成创

32、新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业和名牌产品,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要根据区域森林资源和技术力量特点,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发展”企业+基地”模式并具有区域特色的林业科技产业群(带),实现林业科技产业的聚集效应和区域经济规模效益。(二)实施”百县千村万户”林业科技示范富民行动计划,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按照”推广一项技术,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十一五”期间建设一百个科技示范县(区)、一千个科技示范村、一万个科技示范户,采取县(村)院(所、校、会)对接的方式,”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经过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和示范推广应用,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3、,形成一村一个产品、一县一个大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做出积极贡献。在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素质;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丰富活动方式,推进科技下乡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积极推广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博士服务团、科技人员挂职、技术服务热线等经验和模式,动员和吸引更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和林业建设第一线。鼓励科技人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等形式,与农民群众特别是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形成林业科技推广的投入回报机制,动员、激励一大批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扎根基层,为科技兴林和科技富民

34、不懈奋斗,建功立业。 加强林业技术培训,组织实施林业技术培训专项,逐步建立以各级林业科技推广站、林业工作站和农林职业技术学校为依托的培训体系。国家和省培训基层技术骨干,县乡林业技术人员直接培训林农,培养和造就一批懂政策、会经营、有技术的新型林农和林业科技”明白人”。林业科技推广人员逐步实行执业资格制度,推进技术专业化和规范化。(三)强化林业科技服务与推广体系建设,增强成果转化能力建立和完善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明确省、地、县三级推广机构(服务处)在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优化人员配置,发挥其联结上下、协调左右、接触广、信息灵的优势。其中省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要指导和组织全省

35、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抓影响面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技术进行推广,形成大示范、大推广。地(市)级推广机构指导和组织本区域的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抓好地区内的重大技术推广。县级林业科技推广站要面向基层,面向林农,经过开展新技术培训、科技入户、建立示范点等形式,推广新技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发挥国家、省市各类林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在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经过科技成果转让、委托研究、合作开发、科技人员引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研究开发基地等,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问题。积极促进各类新型农村林业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建设,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充分调动民间和社会力量,建成以”

36、政府为主、民间为辅”,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并存的林业科技服务与推广体系。按照”稳定队伍、完善设施、改进手段、提高服务能力”的指导思想,加强省、地、县三级林业科技推广站(中心)能力建设,经过加强新技术示范设备、技术培训设施设备、办公设备、交通通讯设备等基础条件建设,改进推广技术条件和手段,稳定队伍,提高素质。五、进一步强化林业标准及质量检验检测工作,确保林业建设质量大力实施林业标准战略,把林业标准和质量检验检测贯穿到种苗培育、整地造林、管护经营到采伐更新、加工利用的林业生产全过程,加快中国林业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一)加快建立林业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加快林业标准制修订步伐,建立健全林业

37、标准体系。到 ,基本形成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核心,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互协调配套,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互有侧重,结构科学的林业标准体系;加强对国际标准的研究,积极参与林业相关国际标准的起草与制定,提高林业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逐步完善标准研制与科研开发紧密结合的机制,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标准转化率;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强林业标准化示范。根据林业生态建设的布局和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进一步抓好林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将现有的林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有机地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全面促进林业生产按标准设计、按标准实施、按标准验收;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省(区、市)开展省级林业标

38、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林业标准的基础性工作。加快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建设,到 新建10-15个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吸收一批大型林业企业的技术骨干积极参加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加大林业标准宣贯力度,普及标准化知识,提高标准化意识;加强对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确保已经颁布的林业标准得到有效执行;加强林业标准化专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林业标准制定水平。(二)加强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强化林业质量和技术监督切实加强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根据林业产业发展的布局和重点领域,编制全国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机构总体规划,依托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重点企业,建设一批

39、国家和行业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到”十一五”末期,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规范有序的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网络体系;颁布,规范对林业质检机构的管理。强化质量技术监督。逐步建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监理制度。在进一步做好林业工业产品监督抽查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林木种子、花卉、竹藤产品、营造林质量的监督检查。六、拓展林业科技新领域,加快中国林业的国际化进程把握国际林业及林业科技发展动态,紧密结合中国林业发展新形势,推动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林业生物安全管理、森林认证等领域与国际接轨。(一)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全国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代理体系、测试体系和信息体系。到 ,培养1000名林业植物新品种权

40、代理人;按照行政区划、代理业务范围授权100家代理机构;按气候带和品种分布分别建设5个植物新品种测试分中心和20个植物新品种测试站;研究制定林业植物新品种测试技术标准,完善林业植物新品种测试体系;建立林业植物新品种已知品种数据库和对照品种数据库系统,完善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信息网络。加大植物新品种权执法力度,在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明确植物新品种保护行政执法机构,坚决查处林业植物新品种侵权行为,密切配合司法部门切实保护林业植物新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认真履行(UPOV公约)成员国义务,积极参加UPOV理事会以及专业小组工作,积极开展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合作,努力提高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水平。积极探索林业植物

41、新品种保护与行业发展有机结合的模式,以花卉产业为重点,加强花卉新品种审定和保护,维护花卉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推动花卉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二)强化林业生物安全管理,保障林业生物安全贯彻执行,制定,建立林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规范中国林木转基因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流通,推动中国林木转基因产品和森林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生产,以及转基因产品生物安全标签制度的实施。建设林木转基因生物检测实验室、环评实验室和转基因林木检测野外试验基地,健全林木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指标,形成完善的林业生物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加强林业生物安全管理行政许可和检查工作,强化林木转基因工程活动行政审批和监督检查。切实履行林

42、业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职责,研究制定及林业生物遗传资源评价标准,防止林业生物遗传资源的流失和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三)大力开展森林认证,全面推进林业认证认可工作建立和完善中国森林认证工作体系。成立国家森林认证指导委员会和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森林认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2-3家林业认证机构,开展森林、花卉、森林食品等认证认定工作;成立国家林业局森林认证研究与培训中心。抓好森林认证试点示范工作。进一步推进森林认证试点示范工作,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加强森林认证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森林认证队伍人员业务水平。加强与国际森林认证机构和有关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森林认证与国际森林认证体系的

43、互认,推动森林认证与国际接轨。推进花卉认证工作。充分研究并借鉴国际花卉认证的成功经验,尽快建立中国花卉认证体系。在开展花卉认证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花卉认证工作,促进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提高花卉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四)制定和实施林业知识产权战略,切实改进林业科技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林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大力宣传林业专利、植物新品种权等知识产权保护知识,提高全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全行业形成尊重知识、重视自主创新、积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氛围。参加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争取将林业知识产权纳入国家战略制定的内容中,以强化林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制定并实施林业知识产权战略,鼓励林业科研单位和广大林业

44、科技人员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改革林业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在林业科技项目立项时,要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和信息资源,选准高起点,避免低水平重复,在验收、鉴定时,要提供相关的知识产权报告。改进林业科技评价体系,增加有关形成和拥有林业知识产权的数量和水平的内容,使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成为衡量林业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科研业绩的重要标准。引导林业科研院所等机构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林业专利和植物新品种保护预警机制,提高林业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重奖对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植物新品种育种人、专利创造人及知识产权实施人。七、保障条件与政策措施为确保本规划的实施,必须从加大投入、深化改革、

45、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加强领导等方面入手,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与条件保障体系。(一)切实加大对林业科技投入的力度”十一五”期间,要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推动中国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主导力量,建立长期稳定的林业科技投入机制,完善政策支持,增加科技储备,不断满足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对科技的急迫需求。积极争取国家公共财政预算对林业科技投入每年有大幅度增加。建立行业科研专项资金。主要针对影响人类健康并与林业直接相关的突发疫情、重大森林灾害、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直接影响国土生态安全、林业发展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公益性问题,开展应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增强林业科技的预测、预防和监控能力。加大对林业科技创新

46、体系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改进林业科研基础设施和条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以科学中心、区域中心、创新基地为主体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院所长专项资金。由院所长支配并承担责任,主要用于人才培养与引进,改进实验条件和支持科研人员自主选题,超前预研。建立林业科技人才教育专项资金。国家给予长期稳定的专项经费支持,主要用于林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生教育。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采取积极措施,落实同级公共财政给予相应配套专项支持,确保林业科技经费投入逐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进一步落实3%的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专项经费,持续稳定地保持并不断扩大适用工程的范围。建立多元化林业科技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

47、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入林业科技工作。(二)加大致制机制创新力度,进一步挖掘潜力激发活力继续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中央级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加强对地方林业科技机构改革的指导和引导,进一步优化林业科技资源在发展区域上的合理布局与配置,不断完善能有效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激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以全员聘用制为核心的新的用人制度。经过不断深化用人制度的改革,营造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人尽其才和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逐步加大流动人员比例,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有序流

48、动。不断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健全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收入分配机制,积极探索科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法和途径,使科技人员的贡献、绩效与其收入挂钩,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激励机制。健全科学技术评价体系。遵循”目标导向、分类实施、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要求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针对林业科学探索和科技创新的不同特点,建立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包括激励机制、监督机制。成果验收鉴定、科技奖励和诚信制度在内的科学技术评价体系,确保科技活动的全过程客观公正、规范有序。完善科技项目立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专家评议和主管部门决策相结合的课题立项审批制度,充分发挥同行专家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引入评估或评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