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们喜欢OM科目方案.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560353 上传时间:2024-09-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喜欢OM科目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们喜欢OM科目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喜欢OM科目方案 13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我们喜欢OM》科目设计方案 一、科目开发说明 (一)背景简介 我校是上海市首届头脑奥林匹克特色学校。自1994年起开展奥林匹克活动以来,至今已有了 的实践历程。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我校对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又有了新的思考,把开展OM活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拓展活动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从单一的一年一次的竞赛活动向普及方向发展,从单一的课外活动向课堂教学延伸,在校园中创设了浓厚的OM活动的氛围,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搭建创造的舞台。 《我们喜欢OM》教材经过了上海市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作为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二元图书”系列正式出版,课程的建设,教材的保障,使我校的OM活动课落到了实处,也成为了我校的特色课程。 (二)适合对象 对OM活动有兴趣的小学各年级学生。 (三)教育价值 1、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现实环境和各种资料,提倡与众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智慧、潜能的发展。 2、为学生搭建亲身参与探索和体验的平台,让学生在有独特魅力具有挑战性的“OM”活动中开发创造力。让每个学生都在快乐、未知的道路上漫游。 (四)活动总量 五个单元共计16个课题。  二、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问题的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大胆的进行奇思妙想,让学生的思维更流畅、灵活。 2、掌握长期题中的表演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学会创造性的编写剧本,剧情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能够大胆运用多样化的表演形式、能用幽默的语言、夸张的动作进行即兴表演,队员间配合默契。 3、能巧妙的运用提供的材料,创造信号系统,在团队合作中正确的传递和接受信息,创造性的完成指定的任务。积极参与信息类即兴题的练习。 4、探究OM竞赛中的装置类题的解题方法,以学习测量装置为主,能根据任务的要求自己收集材料制作有创意的装置。学会从失败中寻找差距,从成功中找不足。 5、掌握结构的制作方法,能为完成规定的任务而制作有创意的结构。并能根据赛题的要求合作完成能承受一定重量的各类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入手,鼓励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能经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利用身边的材料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动手、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寻找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框框,学会全面、多角度、灵活的思维方式。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OM活动的兴趣。 2.经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学过程中的目标设计原则与要求 1、以认识目标为主线,分层落实。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感,使集体教学、小组交流、个别辅导相互结合,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 2、以智能目标为核心,主动发展。发展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让学生主动发展,把学生的主动发展放在教学的优先位置上。 3、以情感目标为动力,和谐渗透。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其智能与情感和谐提高。 三、内容 《我们喜欢OM》采用“一个单元为一组”的探究方式呈现,每一个单元又以若干个相关的问题作为每一课的学习研究课题。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使学生容易看懂,便于学习探究。具体的单元划分、内容要点、目标指向概要表述如下: 单元序列 单元题目 课序 课文题目 内容要点和目标指向 第一单元 说话大比拼 1 趣说“水” 围绕思维的扩散,语言的流畅,结局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进行。主要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框框,学会全面、多角度、灵活的思维方式。 2 狐狸和乌鸦 3 明天你、我、她 第二单元 寻找好方法 4 标杆的高度 以各种有趣的问题引入。在学生解决问题时,鼓励独特的思维、奇特的构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巧妙的主意把看来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经过奇思妙想、克服从众求全心理,获得更多的解决方法。 5 谁的测量最正确 6 走捷径 7 巧送气球 第三单元 信息的传递 8 搭积木 立足于让学生经过有目标的内容亲自进行动手操作,体验探究的乐趣,寻找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并能对别人的探究结论进行质疑,寻找最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9 寻宝记 10 创意棒 第四单元 建筑师的摇篮 11 纸上花样 经过各种形式的合理引导,让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做出对问题的假设,并能根据假设的答案经过实验制作进行探究,从而获得新的收获。。 12 摩天大厦 13 过河架桥 第五单元 野路子乐队 14 我来做个小乐器 把思维的结果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使学生不断探究、理解应用、多元生成。让有趣的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15 声音的传播 16 隔绝不好听的声音 四、实施 (一)教学组织形式 规模:一般以低于小学班级规模(40人以下)的人数开展教学活动。 人员:建议以学生自愿选择组成的兴趣小组或者社团小组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展开活动。 (二)教学实施原则 1、创造性原则 珍视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畅所欲言,标新立异。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或做法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和关注。开发和挖掘,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独特教学风格。 2、开放性原则 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及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对现象及问题的分析能够作变式的,由此及彼的迁移,不必拘泥于答案是否唯一、标准。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个问题的答案能够是一个,也能够是多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教学的资源,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她们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和思维天地,进而拥有自己的创新成果。 3、层次性原则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以问题或问题的串联来组织教学,问题之间要环环相扣,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前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一个问题的提出作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延伸和深化,形成“问题链”,丝丝入扣,环环相连,使问题解决有一种独特的“层次感”。 (三)教学设计要求 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关注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体验性,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注重师生的交往互动。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 (四)基本的实施要求和德育思考 把德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任务来完成,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深挖教学活动中的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德育于有趣的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五)教学指导活动建议 本教材有5个单元总计15个课题组成。本教材采用“一个单元为一组”的探究方式呈现,每一个单元又以若干个相关的问题作为每一课的学习研究课题。 本教材的编写将体现以下风格特点: 1.趣味性 内容的趣味性:本课程提供了许多来自于学生身边、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所开展的活动内容涉及基础知识、基础语言、基础科学等等。 形式的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在愉快的学习状态时,记忆效果将大大增强。本课程提供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 2.开放性 学习时空的开放性:本课程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课内、外互动,从而进一步体会科学的魅力及挖掘自身的潜力。 学习环境的开放性:本课程无论是内容的设置还是形式的建议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探究性活动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取得属于自己的一份收获。因此,课堂将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的乐园,教师亦将根据教材的评价建议,给予学生发展性的积极评价。 3.实践性 倡导自主探究: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实践,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人类等现实问题,利用身边的材料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倡导合作探究:倡导学生经过合作探究,从“已知”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4.创新性 鼓励与众不同:从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入手,鼓励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能经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鼓励举一反三:课程为学生的假设创造了探究活动的时空,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现有的知识进行实践,从而能对问题进行假设与再创造。 结合本教材篇目的结构特点,特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本教材提出如下建议: (1)“情景引入”。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生活情景来提出问题,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2)“互动点点”。经过各种形式的合理引导,让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做出对问题的假设,并能根据假设的答案经过实验制作进行探究,从而获得新的收获。 (3)“实践创新”。立足于让学生经过有目标的内容亲自进行动手操作,体验探究的乐趣,寻找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我们鼓励学生与从不同,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示探究的结果,进行交流,参与评议,并能对别人的探究结论进行质疑,寻找最好。 (4)“寻找最佳”。知道科学虽然已经解释了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创新才能创造世界。为学生留下体现创造个性的空间,永不满足现状,不断的去追求最佳、最美、最好的平台。 (5)“拓展创造”。延伸和拓展教学内容,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留下体现学生创造个性的空间……,激发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学习的热情。 五、评价 (一)评价原则 1、鼓励为主 有效实施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教师在评价时还要做到认真诚意,具有可信性。惊喜的语调、重复的表扬、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等,都能起到鼓励学生、激励学生的作用。 2、引导创新    OM贵在创新,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引导创新。在每一次的活动评价中,教师应先与学生一起欣赏那些与众不同、颇有新意的想法和做法,并给予“创新小能手”的荣誉称号。对于能超越自我、略有新意的设想给予及时的肯定。在这种崇尚创新的评价标准的引导下,让学生变得乐于创新,敢于创新,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3、承认差异   对不同学生应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每一个表现,评价时以“纵比为主,横比为次”,即强调过去与现在作比较,不作简单的全班性的横向比较。激励各类学生的进步,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二)评价标准 1.即时评价 在每次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在活动了中参与的态度和在活动的表现采取互评、小组评价及教师评价等方式。 评价以小组内互评为主,主要评议“活动情况”、“活动成果”两方面。  分类 评价内容 评价结果 ★★★ ★★ ★ 活动情况 参与态度 主动积极参加课程实践活动 能参加课程实践活动 能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各课程活动的任务 合作态度 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并能帮助她人。 相互支持、配合 能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进行合作 活动成果 实践创新 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自主探究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大胆实践 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参与探究,养成实践动手能力 组长签字   2.阶段评价     每个单元结束,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由教师、学生正对作品的制作和设计进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