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坑监测方案文档.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545777 上传时间:2024-09-27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监测方案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基坑监测方案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基坑监测方案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基坑监测方案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基坑监测方案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坑监测方案文档46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格盟金融城基坑变形监测方案山西华晋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03月07日格盟金融城基坑变形监测方案编写单位(盖章): 编写人: 年 月 日审核人: 意见: 年 月 日审定人: 意见: 年 月 日目 录1 概述11.1 工程概况11.2 周边环境11.3 工程地质条件11.4 基坑监测目的3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3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32.2 已有资料情况43 引用文件44 成果(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45 组织机构及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55.1 人员配置情况55.2 设备配置情况66 设计方案66.1

2、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66.2 监测内容76.3 仪器监测方案设计86.4监测方法136.5 监测频率196.6 监测报警值196.7 基坑监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我方应急措施206.8 监测保障226.9 上交和归档成果(产品)及其资料内容和要求236.10 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236.11 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和要求256.12 环境保护措施和要求257 工作量统计268 附件27附件1 变形监测工作流程图27附件2 竖向位移监测报表28附件3 水平位移监测报表29附件4 锚索内力监测报表30附件5 水位监测报表31附件6 巡视检查日报表32附件7 附图33 格盟金融城基坑变形监测方案1 概述1.1

3、 工程概况 (1)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太原市西南部,长风文化商务区东南地块。地块北邻市府南街,西抱商务东环路,南邻南中环街,东为滨河西路。(2)主要建筑物:1#-4#办公楼,5#-8#公寓楼及商铺,3层地下室。(3)围护结构:该项目基坑外轮廓尺寸南北长约330m,东西宽约150m。基坑设计深度西侧为16.7m,东、南、北侧为14.2m。本基坑支护采取如下支护形式:基坑东、西测侧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加3排预应力锚索,基坑南、北侧为2、3期开发用地,进行分级放坡支护。止水帷幕均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降水采用坑内管井降水,坑外延基坑周围布设减压井。(4)本基坑监测等级:综合本基坑开挖深度、周边环境条件

4、和地基土性质,确定本工程的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基坑使用年限为两年。(5)工期:基坑开挖至主体出0.00完成施工监测周期约为8个月。(6)本工程相关单位建设单位: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基坑围护设计单位: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基坑围护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 1.2 周边环境 (1)地块北邻市府南街,西抱商务东环路,南邻南中环街,东为滨河西路。 (2)受本工程施工影响的主要周边环境为:商务东环路及地下管线。1.3 工程地质条件依据勘察报告,支护范围内主要是杂填土、粉砂、细砂、粉土、以及粘性土。第二层粉砂及第三层细砂为主要含水层,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水位标高约-7.5-4.0(7

5、73.19776.66m.)下层承压水以第五层、第七层、第九层砂层为主要含水层,以粉土、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基坑西侧地基土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如下:分层土质分类平均厚度(m)重度(KN/m3)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0)勘察提供设计取值勘察提供设计取值1杂填土1.018.010152粉砂8.019.0032303细砂6.020.0033304粉土4.020.0171720205细砂4.520.00033306粉土4.020.0161622227细砂10.020.0033328粉质粘土8.020.024241919基坑东侧地基土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如下:分层土质分类平均厚度(m)重度(KN

6、/m3)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0)勘察提供设计取值勘察提供设计取值1杂填土1.018.010152粉砂6.019.0032303细砂5.020.0033304粉土4.020.0171720205细砂4.520.0033306粉土4.020.0161622227细砂10.020.0033328粉质粘土8.020.024241919基坑南侧地基土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如下:分层土质分类平均厚度(m)重度(KN/m3)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0)勘察提供设计取值勘察提供设计取值1杂填土1.018.010152粉砂6.019.0032303细砂6.020.0033304粉土4.020.0171

7、720205细砂2.520.0033306粉土4.020.0161622227细砂10.020.0033328粉质粘土8.020.024241919基坑北侧地基土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如下:分层土质分类平均厚度(m)重度(KN/m3)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0)勘察提供设计取值勘察提供设计取值1杂填土1.018.010152粉砂5.019.0032303细砂5.020.0033304粉土4.020.0171720205细砂3.520.0033306粉土4.020.0161622227细砂10.020.0033328粉质粘土8.020.0242419191.4 基坑监测目的(1)将监测数据与预

8、测值比较可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好信息化施工;(2)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3)将现场监测的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用反分析法导出更较接近实际的理论公式,用以指导工程。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项目位于太原市长风商务区,该地区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466.6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969年)749.1毫米与最少年降水量(1972年)216.1毫米竟相差3.5倍,而且降水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63%以上降水集中七、八、九三

9、个月,并多以强度大、历时短的暴雨形式出现,以上气候特点铸就了以旱为主、旱中有涝、旱涝交错,甚至有大旱之年又大涝的特征。2.2 已有资料情况(1)格盟金融城基坑支护(中区)设计说明(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12.18。3 引用文件(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 )(2)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4 成果(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1)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采用独立坐标系,测量采用全站仪(拓普康MS05),按二级导线技术要求施测,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为3.0mm。(2)竖向位移监测基准网采

10、用独立高程系,测量使用电子水准仪(美国天宝DiNi03)配一对2m铟钢精密条码尺,按二级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3)竖向位移监测点监测使用电子水准仪(美国天宝DiNi03)配一对2m铟钢精密条码尺,按二级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4)水平位移监测使用全站仪(拓普康MS05)采用极坐标法施测,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为3.0mm。(5)锚索内力监测采用HC-1400型锚索测力计,分辨率:0.08%FS ;数据采集采用HC-7100频率读数仪。(6)深层土体位移监测采用DKCK-UX型测斜仪,测斜探头分辨率:0.01mm/500mm,探头精

11、度:2mm/25m。(7)地下水位监测采用JTM9000电测水位计施测,最小读数:1mm,测量精度2mm。5 组织机构及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5.1 人员配置情况本测绘工程由项目部全面负责,技术部完成方案的编制及质量保证;生产部负责组织方案的实施即实施阶段的测绘工作,质检部负责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和质量评定工作,为了保证工程项目各工序的正常运转和良好衔接,在项目施测前成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对项目各工序进行关系协调,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如下图5.1、表5.1。项目经理刘贺春技术总负责:王密婷项目副经理:殷志建质量检查:王密婷安全检查负责:杨志勇图5.1组织机构表5.1主要人员序

12、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称本项目中的职责1刘贺春男35本科测绘工程工程师项目经理2殷志建女27本科测绘工程助理工程师项目副经理3王密婷女47专科工程测量高级工程师技术总工4杨志勇男43专科工程测量工程师安全检查负责5闫晋科男30本科测绘工程助理工程师安全员6贺顺伟男49专科工程测量工程师质检员7姚建东男31本科测绘工程助理工程师技术员8高 鹏男29专科工程测量测量员作业组长9任 磊男28专科工程测量测量员作业员10任乃寿男22大专相关专业测量员作业员11马昕豪男25大专相关专业测量员作业员12张云鹏男24大专相关专业测量员作业员13石文慧男31本科土木工程工程师岩土顾问5.2 设备配置情况为保

13、证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现场观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要在检定有效期内,若表中仪器设备超出检定有效期,须及时进行检定。拟投入的主要设备、仪器见表5.2:表5.2主要设备、仪器类别名称规格数量产地设备、仪器精度主要设备全站仪拓普康MS051套日本0.5,0.5mm+1ppm棱镜及基座1套日本电子水准仪天宝DiNi031套美国0.3mm水准尺2m铟钢条码尺1套中国尺垫2.5kg2个中国锚索测力计HC-14008个中国分辨率:0.08%FS数据采集仪HC-71001个中国测斜仪DKCK-UX测斜仪1台中国0.01mm/500mm电测水位计JTM-90001台中国2mm辅助设备打印机佳能1台中国电脑联想1台中

14、国车辆五菱之光1辆中国钢尺50m1把中国电锤及相关设备1套中国南方CASS9.01套中国同济大学水准平差软件1套武汉6 设计方案6.1 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6.1.1 技术路线首先布设独立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基准网;再用全站仪(拓普康MS05)采用二级导线技术对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进行测量,用水准仪(天宝DiNi03)采用二级水准测量技术对竖向位移监测基准网进行测量;最后用全站仪(拓普康MS05)采用极坐标法对水平位移监测点进行测量,用水准仪(天宝DiNi03)采用二级水准测量技术对竖向位移监测点进行测量。6.1.2 工艺流程现场踏勘选点、埋石外业观测数据处理质量检查成果提交。6.2 监测内容由

15、于本工程周边环境复杂,地理位置重要,基桩、围护、开挖施工中不得出现任何意外险情。因此,对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布监测系统能及时有效、准确、精确、全面地反映施工中被监测对象的动向,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安全进行,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 )中表4.2.1中规定,一级基坑仪器监测应监测以下内容:(1)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2)围护墙(边坡)顶部竖向位移(3)深层水平位移(4)立柱竖向位移(5)支撑内力(6)地下水位(7)周边地表竖向位移(8)周边建筑变形(9)周边建筑、地表裂缝(10)周边管线变形6.2.1 仪器监测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本项目以下监测内容。(1)围护墙(

16、边坡)顶部水平、竖向位移监测;(2)深层水平位移监测;(3)锚索内力监测;(4)周边地表、地下管线竖向位移监测;(5)地下水位监测;(6)周边地表裂缝监测。6.2.2 巡视检查(1)地下管道有无破损、泄露情况;(2)周边建(构)筑物有无裂缝出现;(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邻近基坑及建(构)筑物的施工情况;(5)止水帷幕有无裂缝、渗水;(6)支护结构的成型质量,围檩有无裂缝;(7)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8)基坑开挖是否与设计工况相一致,有无超深、超长开挖;(9)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10)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11)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6.3 仪器监测方案

17、设计6.3.1 现场踏勘、资料收集(1)了解建设方和相关单位的具体要求;(2)收集和熟悉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气象资料、地下工程和基坑工程的设计资料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等;(3)按监测需要收集基坑周边环境各监测管线的原始资料和使用现状等资料。必要时应采用拍照、录像等方法保存有关资料或进行必要的现场测试取得有关资料;(4)经过现场踏勘,复核有关资料与现场状况的关系,确定拟监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5)了解相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情况。6.3.2 基准点、工作基点布设6.3.2.1 竖向位移基准点、工作基点布设(1)布设原则1)竖向位移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管线、水源地、松软填土、滑坡地段

18、、机器振动区以及其它可能使标石、标志宜遭腐蚀和破坏的地方;2)竖向位移监测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建筑区内,其点位于邻近建筑基础的深度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邻近建筑基础的深度。竖向位移监测基准点也可选择在基础深且稳定的建筑上;3)竖向位移监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3个。竖向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可根据需要设置。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形成闭合环或形成由附合路线构成的节点网。4)竖向位移监测基准点、工作基点之间宜便于进行水准测量。(2)基准点、工作基点布设本基坑竖向位移监测基准点主要采用现场开挖砌井,将预制好的观测点用混凝土浇灌密实,并设盖加以保护或在柏油硬化路面上用

19、钢筋直接布设。在距离基坑50米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布设6个基准点,编号为J1-J6。6.3.2.2 水平位移基准点、工作基点布设(1)布设原则a.位移观测的基准点(含方向定向点)不应少于3个,工作基点可根据需要设置。b.基准点、工作基点应便于检核校验。c.当采用视准线法时,轴线上或轴线两端应设立校核点。(2)基准点布设本次水平位移与竖向位移监测基准点,二者共用。6.3.3 周边环境监测点布设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应作为监测对象,必要时应扩大监测范围。6.3.3.1 周边管线位移监测点布设(1)布设原则a.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

20、,监测点间距为15m-25m,并宜延伸至基坑边缘以外(1-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管线;b.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并在窨井、阀门、检查井设置监测点,应征询管线监护部门的意见,在无法直接设置时,可设置间接监测点。(2)测点布设将钢筋埋入管线上部土体中,深度与管线埋深相当,露出地面,顶部焊上测钉。测点尽可能设在管线处露点,如阀门、窨井上。商务东环路地下管线共布设6个地下管线监测点,编号为DB1-DB6。6.3.3.2 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1)布设原则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点宜按监测剖面设在坑边中部或其它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剖面应与坑边垂直,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每个监测

21、剖面的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5个。(2)测点布设将大约0.5m长钢筋埋入土体中,露出地面部分顶部焊上测钉。本次在基坑东侧共布设6个地表监测点,编号为DB7-DB12。6.3.4 围护墙顶竖向位移及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 (1)布设原则a.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b.监测点水平间距15m-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3个;c.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顶或基坑坡顶。(2)测点布设将预制好的监测点直接固定在围护墙顶冠梁上,浇筑砼时一起浇筑,使监测点与墙体连为一体。在土体里用洛阳铲套0.5m深坑,将1m长钢筋砸入地下

22、,顶部用砼浇筑。本次在围护墙冠梁顶部和坡顶共布设45个观测点,编号为WH1-WH45。6.3.5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1)布设原则a.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b.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20m-5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1个;c.当测斜管埋设在围护墙体内,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围护墙的深度;当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5倍,并应大于围护墙的深度。(2)测点布设1)灌注桩的测斜管埋设(a)测管连接:将4m(或2m)一节的测斜管用束节逐节连接在一起,接管时除外槽口对齐外,还要检查内槽口是否对齐。管与管连接时先在测斜管外侧涂上PVC

23、胶水,然后将测斜管插入束节,在束节四个方向用自攻螺丝或铝铆钉紧固束节与测斜管;(b)接头防水:在每个束节接头两端用防水胶布包扎,防止水泥浆从接头中渗入测斜管内;(c)内槽检验:在测斜管接长过程中,不断将测斜管穿入制作好的钢筋笼内.待接管结束,测斜管就位放置后,必须检查测斜管一对内槽是否垂直于钢筋笼面,测斜管上下槽口是否扭转;(d)测管固定:把测斜管绑扎在钢筋笼上;(e)端口保护:在测斜管上端口,外套钢管或硬质PVC管;(f)吊装下笼:绑扎在钢笼上的测斜管随钢笼一起放入孔内,待钢笼就位后,在测斜管内注满清水,然后封上测斜管的上口;(g)圈梁施工:圈梁施工阶段是测斜管最容易受到损坏阶段,如果保护不

24、当将前功尽弃。因此在钻孔灌注桩凿除上部混凝土以及绑扎圈梁钢筋时,必须与施工单位协调好,派专人看护好测斜管,以防被破坏,同时应根据圈梁高度重新调整测斜管管口位置。一般需接长测斜管,此时除外槽对齐外,还要检查内槽是否对齐;(h)最后检验:在圈梁混凝土浇捣前,应对测斜管作一次检验,检验测斜管是否有滑槽和堵管现象,管长是否满足要求。如有堵管现象要做好记录,待圈梁混凝土浇好后及时进行疏通。如有滑槽现象,要判断是否在最后一次接管位置。如果是,要在圈梁混凝土浇捣前及时进行整改。2)土体测斜管埋设(a)钻孔:孔深大于所测围护结构的深度5m,孔径比所选的测斜管大510cm。在土质较差地层钻孔时应用泥浆护壁;(b

25、)接管:钻孔作业的同时,在地表将测斜管用专用束节连接好,并对接缝处进行密封处理;(c)下管:钻孔结束后马上将测斜管沉人孔中,然后在管内充满清水,以克服浮力。下管时一定要对好槽口;(d)封孔:测斜管沉放到位后,在测斜管与钻孔空隙内填人细砂或水泥和膨润土拌和的灰浆,其配合比取决于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地质情况。刚埋设完几天内,孔内充填物会固结下沉因此要及时补充保持其高出孔口;(e)保护:圈梁施工阶段是测斜管最容易受到损坏阶段,如果保护不当将前功尽弃。因此必须与施工单位协调好,派专人看护好测斜管,以防被破坏。土体测斜孔,要加工在地面以下,加盖保护。本次拟在基坑四周的围护外,共布设12个测斜孔,编号为C

26、X1-CX12。6.3.6锚索应力监测点布设(1)布设原则a.锚索应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b.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c.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d.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宜设置在锚头附件和受力有代表性的位置。 (2)测点布设观测的锚索埋入孔内,锚固段锚固后,张拉前,先将测力计安装在孔口垫板上。安置传力板的测力计,先将传力板装在孔口垫板上,偏斜小于0.5度,偏心不大于5mm。安装张拉机具和锚具,同时对测力计的位置进行校验,安装就位后,开始预紧和张拉。本次拟布设8组锚索

27、应力计,共布设24个锚索计,编号为MS1-MS24。6.3.7地下水位监测点布设(1)布设原则a.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m-50m;b.相邻建筑、重要的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c.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m-5m。(2)测点布设地下水位观测抽取现场部分观察井进行监测,暂定坑内6个,坑外12个,编号为SW1-SW18。6.4监测方法6.4.1 基准网测量 (1)水平位移基准网测量1)基准点标石、标志埋设后,应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稳定期应根据观测要求与地质条件确定,一般不宜少于

28、15d。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两个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出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复测,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平面控制网采用独立坐标系,测量采用全站仪(拓普康MS05),按二级导线技术要求进行测量。其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 )中表4.3.5-2、表4.6.1、表4.6.2-1、表4.7.1相关规定:表6.4.1-1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级别导线最弱点点位中误差(mm)导线总长(m)平均边长(m)测边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二级4.2100012002.022.01:45000注:(1)C1、C2为导线类别系数。对附合导线

29、,C1=C2=1;对独立单一导线,C1=1.2,C2=2;对导线网,导线总长系指附合点与结点或结点之间的导线长度,取C10.7、C2=1;(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宜按本规定,应另行设计:导线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同于表列规定时;实际导线的平均边长和总长与表列数值相差大时。表6.4.1-2 方向观测法限差()级别仪器测回数两次照准目标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二级DJ0542353表6.4.1-3电磁波测距技术要求级别仪器精度等级(mm)一测回读数间较差限值(mm)单程测回间较差限值(mm)气象数据测定的最小读数每边测回数温度最小读数()气压最小读数(mmHg)往返二级

30、3350.20.5442)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a.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b.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1格。c.如受外界因素(如震动)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d.在观测时,使用仪器人员要输入当时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e.每次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手薄进行检查。(2)竖向位移基准网测量1)本次高程控制网采用独立高程系,使用电子水准仪(美国天宝DiNi03)配一对2m铟钢精密条码尺,按二级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 )表4.4.2-1、表4.4.2-2

31、中相关规定:表6.4.1-4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m)等级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累计差(m)视线高(m)二级502.03.00.6注:当采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最短视线长度不宜小于3m,最低水平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6m。表6.4.1-5水准观测的限差(mm)等级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之差二级0.51.02)水准观测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的成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阴天可全天观测;b.观测前半小时,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

32、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设站时,应用测伞遮蔽阳光。使用数字水准仪前,还应进行预热;c.使用数字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并避免视线被遮挡。仪器应在其生产厂家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振动源造成的振动消失后,才能启动测量键。当地面振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d.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站,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e.作业前应对水准仪的i角进行校核,对于一、二级水准观测的仪器,i角不得大于15。每站测量应使前后视距大致相等,

33、避免因调焦引起的i角误差;f.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统一基准处理数据。6.4.2 竖向位移监测使用电子水准仪(美国天宝DiNi03)配一对2m铟钢精密条码尺,按二级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测量前先将基准点和工作基点联测,然后将沉降点与基准点或工作基点组成闭合环或附合水准网进行观测,测量技术要求同6.4.1-4、6.4.1-5中所规定要求。计算公式如下:;本次沉降量;本次测量高程;上次测量高程;累计沉降量。6.4.3 水平位移监测使用全站仪(拓普康MS05)采用坐标法测量:在基坑围护边的两端远处各选定一个稳固基准点J2、J3,用全站仪测出其坐标,以J3

34、为测站点J2为定向点,测得各监测点的初始坐标X0,Y0,监测点本次Xi,Yi与初始值X0,Y0的差值即为该点X、Y累计位移量。计算公式如下:x累计位移量;y累计位移量;总位移;本次x位移量;本次y位移量;本次位移;本次测量值;上次测量值;6.4.4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数据采集使用DKCK-UX型测斜仪,测斜探头分辨率:0.01mm/500mm,探头精度:2mm/25m,技术指标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 中6.4.2节相关规定:测斜仪的分辨率不低于0.02mm/500mm,系统精度要求不低于0.25mm/m。a、探头在管底稳定数分钟或更长的时间(主要是消除探头与水的温差),待

35、读数稳定后,再按每0.5米的点距由下往上逐点进行读数;b、采取0、180双向读数。规定0方向读数时探头高轮位置靠近基坑一侧;c、经常校对点距(记录深度);d、探头沿测斜管内壁导槽上拉、下滑要匀速,不得冲击孔底;e、测点的读数稳定后,方可记录储存;6.4.5 锚索应力监测锚索应力监测采用HC-1400型锚索测力计,分辨率:0.08%FS ;数据采集采用HC-7100频率读数仪。技术指标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 中6.11.2节相关规定:测力计量测精度不低于0.5%FS,分辨率不低于0.2%FS。加荷张拉前,测试初始值,三次读数差小于1%(FS)取其平均值作为观测初始值。初始

36、值确定后,分级加荷张拉,逐级进行张拉观测。每级荷载测读一次,最后一级荷载进行稳定观测,以5分钟测一次,连续三次读数差小于1%(FS)为稳定。张拉荷载稳定后,及时测读锁定荷载。张拉结束之后,根据荷载变化速率确定观测时间间隔,进行锁定后的稳定观测。6.4.6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采用JTM9000电测水位计,最小读数:1mm,测量精度2mm。技术指标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 中6.10.2节相关规定:地下水位测量精度不低于10mm。(1)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联测各管口孔口高程后,直接用电测水位计测试水位管内水位深度。慢慢将探头放入水面,刚接触水面时读数一次,然后慢慢将探头拉出

37、水面,当探头刚离开水面时在钢尺上再读数一次,取两次平均值即为水面之深度h深。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初值的测定在开工前23天,在晴天连续测试水位取其平均值为水位初始值;遇雨天,在雨天后12天测定初始值 ,以减小外界因素的影响。水位监测计算公式如下:式中:水位高程;管口高程;地下水位深(管口与管内水面之深度);本次水位变化;累计水位变化。(2)注意事项:a、水位管的管口要高出地表并做好防护墩台,加盖保护,以防雨水、地表水和杂物进入管内。水位管处应有醒目标志,避免施工损坏;b、水位管应在监测开始前一周埋设。埋设后每隔1天测试一次水位面,观测水位面是否稳定。当连续几天测试数据稳定后,可进行初始水位高程的测

38、量;c、在监测了一段时间后。应对水位孔逐个进行抽水或灌水试验,看其恢复至原来水位所需的时间,以判断其工作的可靠性。6.4.7路面裂缝观测(1)在建筑物及路面已发生裂缝的地方做好明显标记,并注明尺寸、点号、日期、拍照备案,同点的本次裂缝测试值与上次裂缝测试值之差为本次变化量,与初次裂缝测试值之差为累计变化量。具体数量在实施过程中确认。在施工过程中,若出现新的裂缝及时测定,并进行跟踪观测。(2)注意事项a、对裂缝长度量测,当裂缝长度在游标卡尺或裂缝观测仪测量范围内时,宜采用游标卡尺或裂缝观测仪监测;长度超出游标卡尺测量范围内时,可采用有尺长方程改正的钢卷尺进行量测;b、应在漆工前记录监测对象已有裂

39、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测定其走向、长度、宽度等情况; c、裂缝观测中,裂缝宽度数据应量至0.1mm;d、对需要观测的裂缝统一编号。每条裂缝应至少布设两组观测标志,其中一组在裂缝的最宽处,另一组在裂缝的末端。每组应使用两个对应标志,分别设在裂缝的两侧。6.5 监测频率(1) 监测频率a.基坑项目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并取得至少连续观测2次的稳定值得平均值;b.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开挖深度5m,1次/2天;5m基坑开挖深度10m,1次/天;10m基坑开挖深度至底板浇筑,2次/天;底板浇筑完成7天内,1次/天;底板浇筑完成7-14天,2次/周;底板浇筑完成14-28天,1次/周;底板浇筑完成

40、28天至回填完毕,1次/2周。(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a.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b.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c.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d.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e.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f.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g.支护结构出现开裂;h.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i.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j.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6.6 监测报警值(1)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 中表8.0.4及围护设计要求,各监测项目的报警值见下表:

41、序号监测内容累计值(mm)变化速率(mm/d)备注1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2535232地下管线竖向位移刚性管道压力103013待管线单位确定非压力104035柔性管线1040353裂缝宽度建筑1.53持续发展地表1015持续发展4围护墙顶水平位移5085围护墙顶竖向位移1020236深层水平位移4550237地下水位10005008锚索内力承载力设计值的70%注: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达到表中规定值或连续3天超过该值得70%,应报警。(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提高监测频率,并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及时告知设计方,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a.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的累计值

42、;b.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管涌、流沙、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c.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d.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e.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大或出现裂缝、泄露等;f.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它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6.7 基坑监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我方应急措施为配合土建施工,确保基坑和周边环境安全,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随着基坑开挖深度逐渐加大、基坑暴露时间加长,影响基坑变形的因素增多,本基坑监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如下:(1)冠梁、支撑、围檩出现较大裂缝以及支撑立柱发生明显变形等;(2)墙后土体沉陷、裂缝及滑移;(3)止水帷幕开裂、渗漏;(4)基坑涌土、流沙、管涌;(5)地表水、地下水水位出现异常;(6)基坑周边地面出现超载,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