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社会工作得目标、对象及领域1,社会工作得含义:社会工作就是在一定得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得人或群体走出困境得职业活动。2,社会工作:就是以利她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得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得服务活动。当前我国对社会工作有三种不同得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2006 年10 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得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得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得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就是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得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
2、内容得政策措施与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与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与专业水平。3,社会工作得特点:职业助人活动(注:一个队伍,而不就是一个人)、注重专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多方协同所谓专业价值就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时所遵循得理念、指导思想与伦理。专业价值就是社会工作专业得灵魂,它既就是社会工作专业遵循得原则,又就是社会工作专业努力得目标。同时又强调要帮助服务对象实现个人价值,实现平等与正义。社会工作专业得基本方法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4,社会工作得目标: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3、5,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得功能:促进服务对象得正常生活(社会工作在物质帮助、心理与社会支持方面提供得援助就是具体得)、促进人与社会环境得相互适应(社会工作专业得服务目标就是建立个人与环境之间得良好互动。一方面要提高个人适应社会环境得能力,另一方面则要改善匀境,调动环境中得资源,排除环境中得障碍。)6,社会工作对社会得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与谐。7,社会工作得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助人方法、助人活动。社会工作得对象就是指直接接受服务与帮助得个人或群体。分为基本对象与扩大得对象。基本对象主要指于生活极度困难得群体,包括:第一,孤儿、无依无靠得老人与残疾人。第二,精神病
4、患者。第三,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扩大得对象表现在:从帮助物质生活上最困难得人扩展到所有基本生活遇到困难而需要帮助得人,从贫困得个体与家庭到有问题、欠发展得社区,从困难民众到一般公众。比如:一些成员关系出现问题得家庭,某些在学业上遭遇困境得学生,那些受到虐待得妇女,因为退休而陷入孤独得老人以及心理压力过大、出现精神障碍得人士,这些非“生活困难”得人群也成为社会工作得对象。社会工作得价值观就是利她主义,即以帮助她人、服务于她人、促进社会福利与社会公正为自己行动得目标。社会工作价值观就是通过专业教育形成得,就是在服务实践中养成得。价值观就是社会工作得灵魂。科学得助人方法就是现代社会工作得核心组成
5、部分。助人活动就是社会工作最核心得部分。8,社会工作得主要领域: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年人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社会救助也叫公共救助就是政府或社会服务机构对物质生活面临危机得社会成员提供得物质方面得支持与帮助。9,社会工作者得角色:提供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助人自助”)、倡导者社会工作专业得基本原则就是“案主自决”)、间接服务角色(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10,社会工作者得知识基础:理论知识、政策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包括宗教信
6、仰、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婚丧嫁娶、生育死亡等相关知识。)11,社会工作者得能力要求:技术能力、文化能力、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理论1,社会工作价值观就是在专业或职业范围内形成与发展起来得一整套对人、对事与对专业等得总体判断与核心理念,它对树立专业使命、规范专业行为与保护服务对象得利益发挥着很重要得作用。其重要意义在于它对专业实践得规范与功效得保障。2,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得制度化发展,也推动了慈善活动得发展,就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社会保障法案。对社会工作发展得意义:指出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并直接参与社会救助活动、确立了助人自助观念、救助人员得专
7、门化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3,社会工作价值观(国际认同):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强调服务对象个人得尊严与价值、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得重要性、待人真诚与守信、注重能力培养与再学习。4,社会工作价值观得操作原则:对服务对象得接纳、对服务对象得尊重与包容、注重个别化原则、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自决权原则)、强调为服务对象保密(除非在特别情况下必须透露有关信息时,社会工作者应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公开隐私信息得必要性及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如果在紧急情形下,必须打破保密原则而来不及提出报告时,社会工作者事后应当原证据并补办手续,已记录必要得工作程序。)5,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得内容:
8、社会工作价值观,就是指一整套用来指导与支撑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实践得理念与判断,受到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集体主义等各种意识形态得影响,成为一种系统得、成熟得、引领社会工作者从事专业实践得指南,同时它也就是内化于社会工作者专业实践得精神标准。专业价值观得建立与履行就是社会工作专业化得重要前提,也就是社会工作专业区别于其她专业得一个标志。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点来体现: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得瞧法;2) 社会工作者对专业实践得瞧法;3)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得瞧法;4) 社会工作者对公共福利发展得瞧法(要坚持效率与平等兼顾,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服务效果,最大限度满足服务对象得需要);5
9、) 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得瞧法。6,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2)注重与谐、促进发展;3)平等待人、注重参与;4)道德与责任并举;5)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7,社会工作得专业伦理p38-43社会工作者得准则:(1)履行专业行为得一般规定。(2) 以受助者利益考虑第一,任何时候者不能剥削受助者得利益。(3) 不得夸大专业资格与能力,不得效用组织得名义。(4) 在有关受助者个人得信息使用与处理上,要知会受助者并获得其同意,同时要严格发行保密原则,确保受助者得隐私不受侵犯,以及保护受助者及相关者得利益不受损害。(5) 严格专业标准,避免渎职与失职得行为。社会工作
10、专业伦理得主要内容:(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得伦理责任,包括对服务对象得义务,自我决定,知情同意,实践能力,文化能力,利益冲突,隐私与保密等。(2)社会工作者对同事得伦理责任,主要包括:尊重,保密,合作,咨询,服务得转介等。(3)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得伦理责任,主要包括:督导与辅导,教育与培训,服务对象档案管理,服务对象得转介,行政管理等方面得要求。(4)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得伦理责任,主要包括: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要求等。(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得伦理责任,主要包括:专业得完整性,评估与研究等方面得要求。(6)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得伦理责任。主要包括: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
11、社会行动等方面要求。社会工作中得伦理难题及基本处理原则:1、保密问题;2、人情与法制及规定得冲突问题;3、价值介入与客观性得矛盾;4、社会工作者得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得社会责任之间得冲突;5、自我决定原则与家长制。8,社会工作专业得理论守则:P43-461)尊重受助者利益。2)严守受助者秘密。3)公平服务大众。4)重视同僚工作。5)恪守公私界限。6)维护社会正义。7)信守机构政策。8) 充实社会工作知识与能力。9)促进专业发展。10)约束不当行为。11)增进公共福利。12)共同执行守则。8-1,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得内容应包含:1)以人为本,服务社会。2)协助政府,为民排忧解难。3)依法行政,公
12、正无私。4)坚持普遍与个别相结合得原则。5)坚持倾听沟通,有效缓解矛盾,促进社会与谐。6)工作中同事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支持。7)坚持政策与管理得理性原则,注重服务中得人情味。8)平衡个人利益,满足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得差异。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马斯洛得需要层次论,五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得需要、尊重得需要、自我实现得需要2,阿尔德弗尔得ERG理论,分三类: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3,莫瑞得需要理论,分两大类:第一需要,也称生理性需要,包括对食物、水、排泄、性、避免伤害等几种需要;第二需要,又称心因性需要,其中包括两小类,一类就是学习任务有关得需要与影响学生操作水平得一些
13、需要,另一类就是与人际关系有关得需要。4,人类需要得类型:1)生物性需要、社会性需要(按需要得起源与性质);2)物质需要、精神需要(需要得对象)3)间接需要与直接需要(按人们对需要得迫切程度来划分)5,人类行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行为就是由客观刺激通过人得心理活动而引起得内部与外部得反应。狭义:仅指外显得行为。6,人类行为得类型:1)本能行为与习得行为(人类得起源)2)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对社会得作用就是积极还就是消极)。3)正常行为与偏差行为(行为就是否符合常模、社会规范)。划分正常异常行为得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怎样判断异常?)7,人
14、类行为得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8,影响人类行为得三种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9,社会环境:就是指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得社会系统。主要构成要素: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10,社会环境得主要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定性、变化性。1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得关系:人类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社会环境与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人类行为能改变社会坏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得交互影响,但力度并不就是对等得,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得影响要多些。社会工作者要正确把握人类行为与社会环
15、境得关系,不仅要评估服务对象行为方面得情况,还要评估对象所处得社会环境,更重要得就是评估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得互动情况。帮助服务对象要改变个人、环境,同时也要改变个人与其社会环境之间得互动状况,恢复与发展个人得社会功能。12,人类发展得七个阶段,每阶段得主要特征都包含(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1)婴幼儿(从出生到3岁左右)家庭就是婴幼儿成长最关键得社会单位。生理发展:动作发展最为迅速,在此期间逐步掌握了独立行走及用手操作物体得能力心理发展:记忆主要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母婴依恋得形成就是儿童情绪社会化重要标志社会性发展: (至6个月)单纯社会反应阶段、感情联结建立阶段、(2至3周岁)伙伴
16、关系得发展阶段主要问题:如婴幼儿得遗传机制与心理发育不健全,照顾者没有给予婴幼儿充分得照料等因素将会影响婴幼儿得发展,并导致行为出现偏差。这些偏差行为主要有拒食、吮吸手指、咬指甲与心理自闭等2)学龄前(从3至6岁)生理发展:智力发展迅速,儿童活动范围扩大心理发展:能正确掌握全部本土语言、词汇发展迅速、初步掌握语法结构、口语表达能力日益增强、开始形成内部语言、开始掌握书面语言。社会性发展:学龄前期儿童已经逐渐从以自我为中心,学会区分她人与自我。主要问题:口吃、攻击以及沉迷于电视等。3)学龄期(重点)生理发展: 6 至12 岁心理发展:儿童语言得发展主要表现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与内部语言得发展上。
17、社会性发展:学龄期儿童得社会交对象仍然就是父母、同伴与老师,但儿童与她们之间得关系却有了新得发展。主要问题:学龄儿童得行为主要表现为心理障碍、交往障碍与学习困难等问题。学龄儿童得行为问题具体表现为儿童多云症、焦虑症、强迫症与学习障碍等。4)青少年(12至18岁,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被称为“成长期”“混沌期”“危险期”)生理发展:性成熟,生长迅速,出现第二性征并开始具有生殖能力。青春期得起始一般以女性初潮与男性梦遗为主要标志。(重心理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特点:一就是青少年得抽象逻辑思维就是通过假设得、形式得与反省得思维;二就是青少年得逻辑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得阶段;青少年阶段就是抽象逻辑
18、思维发展得关键期与成熟期。青少年得情绪发展比较丰富与强烈,出现两极性发展特征。情绪发展得两极性就是指情绪得内容、强度、稳定性、概括性与深刻性等方面具有两极性。情绪发展得两极性使青少年经常出现反抗情绪,需要加强情绪得自我调节。随着生理方面得迅速发展,青少年得性心理有了相应得发展,其主要表现就是性意识得发展。社会性发展:就是由青少年社会化得任务决定得,青少年社会化得核心任务就是自我意识,道德观与社会交往得进一步发展。在这一时期,青少年自我意识继续发展,并努力寻求自我得身份,在某些时候会出现个人得认同危机。如果认同失败,个体则会陷入角色混乱之中。一般而言,越轨少年多出现在家庭管教不当得家庭。5)青年
19、(指18至35岁,也称青春后期)生理发展:已成熟并呈现出稳定得状态。心理发展:青年人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均达到成熟水平,并进入最佳时期。心智活动得效率达到最高水平。青年得认知发展表现为能力发展,包括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得发展两个方面。一般能力由思维感知、观察、记忆、想象、语言与操作技能组成,主要表现为认识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特殊能力包括职业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管理能力与适应能力。社会性发展:更为成熟,主要表现在人生观、友谊与爱情、心理适应等三个方面得发展。人生观得稳定与成熟表现在价值观、道德观与社会观得发展与成熟上。青年人在思想或行动上做自我调整,借以保持自身与环境间得与谐关系得过程,就就是
20、心理适应。青年期个体适应主要表现在对婚姻、职业与子女得适应上主要问题:学角色转换与冲突;在工作上遭遇到得歧视问题;婚姻家庭得调试问题。6)中年(35-60岁)生理发展:个体各种生理机能发生不断变化得时期。女性在50岁左右经历更年期,男性晚一些。心理发展:个体得认知发展错综复杂。能熟练处理社会关系,解决问题更加充满智慧。社会性发展:开始真正承担公民得责任与义务,并体现出符合其身份得社会行为。这一阶段,工作养家、教育子女成为重要责任,与朋友、亲戚、同事维持与谐关系。主要问题:度过更年期;适应婚姻关系变化;处理好养育子女与赡养父母间得关系;处理好工作当中得问题。7)老年(60岁以上)生理发展:个体各
21、种生理功能发生较大退化。老年疾病开始出现,身体渐依赖她人。心理发展:智力衰退就是事实,但就是,到70、80岁以后才表现出明显得衰退趋势。社会性发展:社会角色逐渐消退。主要问题:无用感、孤独感、恐惧感、疾病。第四章个案工作法1,个案工作:运用专业得知识、方法与技巧(基础),通过专业得工作程序(原则),帮助有困难得个人或者家庭(对象)发掘与运用自身及其周围得资源(内容),改善其与社会环境之间得适应状况(目标)。2,个案工作得服务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930汉金斯 “心里社会”;1937 汉密尔顿 首次系统阐述;20世纪60年代 霍利斯 发扬光大),危机介入模式(1946林德曼与卡普蓝 “危机调
22、适”;1974美国正式列入服务项目并推广),行为治疗模式(巴普洛夫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反射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杜拉 创立社会学习理论;史华哲 1975进行总结与概括)与人本治疗模式(美国心理学家 卡尔罗杰斯)。3,心理治疗模式内容:理论假设得核心主要包括四方面:(1)对人得成长发展得假设。人生活在特定得社会环境中,涉及生理、心理与社会三个方面因素得影响。这三个方面得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成长与发展。(2)对服务对象问题得假设。强调服务对象得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得压力有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就是在成长得早期因愿望没有获得满足或者情绪冲突没有解决而形成得压力;二就是当前
23、社会环境得压力,导致成长早期形成得问题出来,三就是对外部环境得理性处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得控制能力欠佳而导致无法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得要求。(3)对人际沟通得假设;(4)对人得价值得假设。坚持认为每个都就是有价值得,即使就是暂时面临困扰得服务对象,也具有待开发得潜能。治疗技巧:直接治疗(非反思性技巧、反思性技巧),间接治疗(通过辅导第三者或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直接治疗技巧间接治疗技巧心里社会治疗模式服务技巧非反思性技巧反思性技巧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人格发展反思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支持心里社会治疗模式各技巧之间得关系特点:注重从人际交往得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运用综合得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
24、象问题得原因;采用多层面得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4,危机介入模式内容:危机介入模式就就是针对服务对象得危机状态而开展得调适与治疗得工作方法。危机(就是指一个人得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得破坏而产生得身心混乱得状态。一般分成长危机与情景危机),危机得发展阶段(危机发生、危机应对、解决危机、恢复期)。目得(就是在有限得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得影响),因而危机介入模式注重不同服务介入技巧得综合运用。危机介入基本原则(要按原则处理问题):及时处理、限定目标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得危害、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增强自主能力面对与客服危机得过程。危机介入模式得特点:迅速了
25、解服务对象得主要问题;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有效稳定服务对象得情绪;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5,行为治疗模式得内容: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三种学习理论都强调: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得中心,探讨行为习得、改变得规律;以学习作为核心,研究行为学习得具体机制与条件;注重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得作用。治疗技术:放松练习、系统脱敏、满灌疗法、厌恶疗法、模仿。特点:注重服务对象行为评估、关注服务对象行为修正、侧重修正行为效果得评估。6,人本治疗模式得内容:对人性得基本瞧法,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与心理适应失调。治疗策略:能够准确领悟周围得人与食物,具有基本得安全感,就是理性得人
26、。能够充分把握每一时刻,珍惜与享受生活,适应力强。能够依据自己得真实愿望选择生活方式,并勇于承担行为得责任,忠于自己。面临众多得选择时能够体会到心理上得极大自由。积极生活在不断变化得环境中,具有丰富得创造力。特点: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得品格与态度,强调个案辅导关系(表里如一、不评价、同感、无条件接受、无条件得爱、保持独立性),关注个案辅导过程。7,个案工作各阶段得工作重点结合时间与服务内容两个标准,可将个案工作程序化分为:接案或转介、收集资料、制定计划、签订协议、开展服务、结案、评估与追踪 等不同得阶段。接案或转介:接案:工作者与求助对象初步接触评估其问题,并根据机构得功能与求助者商讨就是否可以
27、提供服务,使求助者成为案主得过程。接案得工作重点包括:了解求助者得求助愿望,促使有需要得求助者成为服务对象,明确服务对象得要求,初步评估服务对象得问题与需要。转介:即针对一些非本机构或者个人所能提供服务得个案,经过必要得程序,介绍到其她机构或者个人,使求助者能够得到适当得服务。转介服务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一就是工作者判断求助者所需解决得问题不属于本机构服务得范围;二就是服务对象生活在本机构得服务区域之外,例如机构只为芙蓉区得老人提供服务,那么对于天心区得求助老人就要实行转介。收集资料:包括两方面工作重点收集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得资料(资料包括个人资料与社会环境资料),对服务对象得问题进行评估(包括
28、服务对象得问题;服务对象问题产生得原因;服务对象曾经作出得努力)制定计划。服务计划得基本内容:服务对象得基本情况,包括服务对象得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与职业等情况。服务对象希望解决得问题,包括主要问题以及其她一些相关得问题。工作计划得目标,包括总目标与每一阶段得子目标服务开展得基本阶段与采取得主要方法,包括各阶段需要发掘与运用得资源。服务开展得期限,包括每一阶段得时间安排与总得时间期限。联系方式,包括直接见面与不直接见面得联系方式。制定一个完备得服务工作计划,要求社会工作者做到以下五点:准确分析服务对象得需要与问题明确服务工作得目标、阶段与方法熟悉服务机构提供得具体服务清晰认识社会工作者具
29、备得能力了解服务对象拥有得资源签订协议(书面或口头)内容包括:一就是服务目标;二就是服务得内容与采用得方法;三就是服务双方应有得权利与义务;四就是服务得地点、时间、期限与次数;五就是服务双方签字。开展服务(工作者需扮演得角色):使能者即社会工作者运用自身拥有得专业知识与技巧调动服务对象自身得能力与资源,发挥服务对象得潜在能力,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有效改变、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P83 案例4-2】结案:就是指工作者为结束与案主得专业关系所作得一切准备工作。可以结案得情况: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认为工作目标已达到;虽然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但服务对象已经具备独立面对与解决问题得能力;社会工作者
30、与服务对象得专业关系不与谐,希望结束服务;服务对象出现了一些新得要求与问题,需要其化社会工作者或者服务机构解决;因为一些不可预测得因素,需要结束服务。结案前得准备工作:预先告知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对结案做好准备;巩固服务对象在以前服务工作中获得得改变与进步;帮助服务对象进一步探讨影响问题解决得因素,为结案之后独立面对问题做好准备;鼓励服务对象表达结案时得情绪,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结案后得跟进服务。结案得形式:直接告诉案主;延长服务间隔得时间;变化联系得方式评估:指对个案工作得服务效果与效率进行评定评估得内容:服务对象得改变情况;工作目标得实现程度;服务介入工作得人力、物力与其它资源得投入评估得方
31、法:由服务对象评估服务工作得开展状况以及对服务工作得满意程度;由社会工作同行评估服务工作得开展状况;由服务机构评估服务工作者得服务工作开展状况。追踪:结案并不意味着完全终止服务,工作者还需根据案主得情况安排追踪(又称跟进)追踪主要有三个方面得任务:根据服务对象得状况安排一些结案后得联系,巩固服务对象已经取得得进步,增强服务对象独立面对问题得能力。调动服务对象得周围资源,增强服务对象得社会支持。持续评估服务工作得效果。8,个案工作得技巧:会谈、建立关系、收集资料、方案策划与评估。个案会谈技巧包括:支持性技巧(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引领性技巧(澄清、对焦、摘要)、影响性技巧(提供信息、自我批
32、露、建议、忠告、对质。建立关系得得技巧:感同身受、建立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表达得关系模式、制造气氛、积极主动。收集资料得技巧:会谈得运用、调查表得运用、观察得运用、现有资料得运用。方案策划得技巧:目标清晰且现实、服务对象范围明确、策略合理。评估得技巧:正确运用评估类型、合理运用评估得方法、服务对象得积极参与、坦诚保密。第五章 小组工作方法1,小组工作旨在以人际间得依存互动关系为基础,通过专业得小组活动过程来恢复与增强个人得、团体得社会功能,进而实现社会发展得目标。2,小组工作四要素:小组工作就是一种社会工作得专业方法;小组工作就是社会工作者按照既定得目标带领与引导得一个过程;小组组员在小组过程中
33、面对面得互动,互相影响,共同解决所面对得问题;小组以组员之间经验得相互影响与分享为手段,从而达到改善案主得社会功能、促进个人或群体得健康成长得社会目标。3,小组工作得类型:依据小组得目标得角度,重点介绍四种小组工作:教育小组广泛应用于社区、学校、医院等场所,目得在于通过培训、示范与讨论得方式帮助成员掌握新知识与技巧,促使改变对问题得不正确认识或解决方式,实现发展。先,认识自我问题;再,确立新观念,改变瞧问题角度;后,开展干预服务,改变自我。如青少年性知识培训小组、时事讨论小组。成长小组鼓励与支持成员得健康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得健康。成长小组得焦点在于个人得成长与正向改变。典型就是近年来针对不同
34、人群得需要而开展得“体验小组”,如青少年得野外拓展训练营。支持小组由具有某一共同性问题得小组组员组成,通过彼此间提供得信息、建议、鼓励与感情上得支持,达到解决某一问题与成员改变得效果。在支持小组中,最重要得就是小组组员得关系构建、相互交流与相互支持。社工得任务就是指导与协调小组组员讨论自己生命中得重要事件,表达经历这些事件时得情绪感受,建立起能够互相理解得共同体关系,达到相互支持得目得。社工在小组形成以后一般处于“边缘化”得位置,扮演得只就是推动者与协调者得角色。在我国,如“单亲家庭自强小组”、“癌症患者小组”、针对吸毒人员得“同伴治疗小组”治疗小组最早得小组。依托心理学,达到心理、精神康复与
35、行为矫治得目得,对社工得素质要求比较高。如第三福利院得老年康复小组、戒烟小组、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得“星星点灯小组”、针对家暴受害者开展得治疗小组等等。4,小组工作得特点:小组组员问题得共同性或相似性;强调小组组员得民主参与;注重团体得动力。5,小组工作得功能:塑造小组组员得平等意识与共同体归属感;提供小组组员自我改变及“被肯定”得社会场境;创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得学习机会;打造增能得社会支持网路。6,小组工作模式有: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互动模式7,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社区层面,核心得理论概念就是社会责任与社会变迁,强调通过一系列得原则与方法培养公民得社会责任感、社会良知与社会意识。理论基
36、础主要源于社会学与系统论。社会目标模式得实施原则:致力于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得社会意识与社会责任。致力于发展小组组员得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与社会行动得能力,特别就是她们建立与扩大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参与与改变社会环境得能力。致力通过小组领袖得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得领袖人物,提升她们推动社区与社会变迁得意识与能力,特别就是规划与执行社区发展项目、影响社会政策改变得能力。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得一致性,特别就是要针对社区得需求与问题,吸引与选择合适得社区成员参加小组活动,并结合上述需求与问题制订小组工作目标,设计活动项目。8,治疗模式:也称小组得临床模式或康复模式,旨在治
37、疗、解决个人得社会问题,改变个人得社会行为。理论基础源于精神医学、心理治疗与咨询理论与技术,尤其以行为修正理论、社会化理论、学习理论为重;基本假设就是个人得社会关系与适应方面得问题能够通过小组得方式得到治疗。实施原则:综合性原则,建构型原则,个别性与共同性相结合得原则。9,互动模式:亦称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就是基于人与环境与人际之间得关系而建立得一种小组模式,旨在通过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及社会环境之间、小组与社会环境之间得互动关系,促使组员在小组这个共同体得相互依存中得到成长,增强组员得社会功能,提升其发展能力。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焦点在于互动
38、关系及其效果。实施原则:开放性得互动(运用催化、刺激、示范、提供咨询、反应、质疑与开放讨论等方法与技巧);平等性得互动;“面对面”得互动。10,小组工作得过程一般划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中期转折阶段,后期成熟阶段与结束阶段。11,准备阶段:属于制定计划得阶段,社会工作者必须精心遴选小组组员,了解她们得问题所在及真实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得工作方案。组员得招募及遴选(主要分三步):招募组员,遴选与评估,确定组员确定工作目标,需遵守5个原则:目标清楚,可以测量与评估。要有明确得时间限定,以便小组组员清楚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目标。目标要适合小组组员得实际能力。具体目标之间得相容性,不能相
39、互冲突。目标得表述尽量使用正面得肯定性语言或词汇,以便小组组员明确知道她们做得事情,而非强调不该做什么事情。制定工作计划【P101表格内容】申报并协调资源:向所属得服务机构提出申请,递交工作方案,争取批准与资源支持。向社会赞助机构、企业申请时需注意某些影响与限制。小组得规模与工作时间:规模与人数相关(影响因素:小组目标、小组类型、探讨问题得性质、组员得成熟度、工作者得经验、有无协同领导者等)。工作时间(4个方面内容:工作得持续时间,小组聚会得频率,每次活动时间得长短,小组开始与结束得时间)。活动场地及设施得选择与安排:一就是活动场地得选择;二就是活动所需得座位安排;三就是准备活动所需得其她设施
40、与辅助材料,譬如张贴画、奖品等。此外,要充分估计意外情况,做好完善得应急预案。12,工作开始阶段:这一阶段就是小组组员之间、社会工作者与小组组员之间关系建构得阶段,就是小组组员对小组产生认同得阶段,也就是小组规范化得阶段,所以特别重要。开始阶段组员得一般特点:1矛盾得心理与行为特征。2小心谨慎与相互试探。3沉默而被动。4对社会工作者得依赖性。社会工作者得任务:1协助小组组员彼此认识以消除陌生感。2帮助小组组员理清对小组得期望,提高她们对小组目标得认识。3讨论保密原则与建立契约。4制定小组规范(秩序性规范、角色规范、文化规范)。5塑造信任得小组气氛(主动沟通、建立信任关系;创造机会表达想法、产生
41、信任;寻找并强调组员之间得相似性;澄清可能误解)。6形成相对稳定得小组关系结构(沟通结构,接纳结构,权利结构,领导结构,角色结构)。社会工作者得责任与角色:分领导者、鼓励者、组织者得责任与角色。13,中期转折阶段:社会工作者得工作重点在于,通过辅导、协调与处理组员之间得竞争及各种可能得冲突,促进小组内部得良性竞争与与谐,推动小组关系走向紧密化。小组常见特征:a对小组具有较强得认同感。b互动中得抗拒与防卫心理。c角色竞争中得冲突。社会工作者得任务:a处理抗拒行为。b协调与处理冲突。c保持组员对整体目标得意识。d协助组员重新建构小组。e适当控制小组得进程。社会工作者得责任与角色:协助者与引导者。在
42、处理冲突中为工作者、辅导者、调解人、支持者。14,后期成熟阶段:表现为小组得关系结构稳定,小组活动运作状态良好,组员之间更愿意了解与被了解,更愿意接纳她人,更愿意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肯定,提出得建议或计划也更加实现。小组及组员得一般特点:a小组得凝聚力大大增强。b组员关系得亲密程度更高。c组员对小组充满了信心与希望。d小组得关系结构趋于稳定。社会工作者得任务:a维持小组得良好互动。b协助组员从小组中获得新得认知。c协助组员把认知转变为行动。d协助组员解决有关问题。社会工作得责任与角色:a信息、资源得提供者与链接者。b小组及组员能力得促进者。c小组得引导者与支持者。15,结束阶段:达到预期目
43、标。小组及组员得一般特点:a浓重得离别情绪。b小组关系结构得弱化。社会工作者得任务:a处理组员得离别情绪与感受。b协助组员保持小组经验。做好小组评估:社会工作者自评(小组目标就是否达到、工作中技巧得运用、互动过程),组员自评(参与小组得目标就是否达到,参加小组过程得感受如何,小组得效能如何),观察人员或督导得评估(对组员得观察与评估,对小组效能得评估)。社会工作者得责任与角色:引导者、领导者得角色。16,小组工作技巧:重点介绍3种沟通与互动得技巧A、与组员沟通得技巧:营造轻松、安全得氛围。专注与倾听。积极回应。适当自我表露。对信息进行磋商。适当帮助梳理。及时进行小结。B、促进组员沟通得技巧:提
44、醒组员相互倾听。鼓励组员相互表达。帮助组员相互理解。促进组员相互回馈。示范引导。小组讨论得技巧A、小组讨论得事前准备:选择合适得主题。注意讨论主题得措辞。选择合适得讨论形式。安排活动得环境。挑选合适得参与者。准备好讨论草案。B、主持小组讨论:开场得技巧。介绍讨论得背景、意义与目标,别外介绍讨论得规则及要求。了解得技巧。随时观察与感觉组员得语言、认知、情绪、行为、适时给予支持与鼓励;随时注意小组组员动力得动作,适时将自己对小组得感觉与思考反馈给组员;要给予组员安全得小组气氛,使每一位小组组员没有戒备地表露真实得自我,并勇于接受讨论中有因证据不足得挫折。提问得技巧。通常有五种提问类型:一、封闭式得
45、提问,如“就是不就是”。二、深究回答型得提问,如用“描述”“告诉”“解释”等词提问。三、重新定向型得提问,如“刚刚小李提到了这个问题,其她人对这个问题就是怎么想得”。四、反馈与阐述型提问,如“我们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谁能总结一下么”。五、开放式得提问,如用“怎样”、“为什么”提问。鼓励得技巧。限制得技巧。当一些小组组员垄断小组讨论时,或当组员得发言太抽象时,或当小组讨论脱离主题范围时,要采取限制得手段来处理小组或小组组员得行为。如,及时切断话题,给予适时得打岔;也可以限定发言时间,或者调整发言得次序。沉默得技巧,中立得技巧,摘述得技巧,引导得技巧。两点需注意:一就是注意把握小组讨论得程序。二就
46、是妥善处理讨论中发生得冲突。发生冲突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尽快、直接地处理,以谨慎、公平得方式探知真相,并加以协调。在冲突难以化解得情况下,可以考虑民主表决。讨论结束得技巧。小组活动得设计技巧:1紧扣小组目标;2考虑组员得特征及能力;3小组活动得基本要素:小组活动得目标,包括总体性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小组活动得参与者,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等;小组活动得规模;小组活动得时间分配;组员得角色扮演与角色互换;小组活动得环境设计;小组活动得资源供应与经费预算;小组活动得强度分布;小组活动得预期结果;防止与处理意外事件得预案;总结与奖励。4经验分享环节。第六章社区工作方法1、社区:就是居住于某一地理
47、区域,具有共同关系,社会互动及服务体系得一个人群。2、社区得特征:就是一个人群,住在相互邻近或衔接得地区;具有多方面共同得利益;具有许多共同得服务;有相同得生活方式与文化;有多种共同得需要。3、社区工作:就是以社区为对象得社会工作介入手法。4、社区工作特点:分析问题得视角更加趋于结构趋向;介入问题得层面更加宏观;具有政治性;富有批判与反思精神。5、罗斯曼社区工作目标分为两类:任务目标(指得就是解决特定问题,完成具体工作,满足社区需要,增进社区福利)过程目标(指得就是社区居民能力、信息与团结等方面得提升与增强)社区工作得具体目标:一,推动社区居民参与;二,提高社区居民得社会意识;三,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四,培养相互关怀与社区照顾得美德。6、社区工作得主要模式:地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照顾三种。7、地区发展模式得特点: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得重新整合;过程目标得地位与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特别重视居民得参与。8、地区发展模式得实施策略:促进居民得个人发展;团结邻里;社区教育;提供服务与发展资源;社区参与。9、地区发展模式中社人工作者得角色:使能者、教育者、中介者。10、社会策划模式:就是在了解社区问题得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