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鲁迅》.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534670 上传时间:2024-09-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鲁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鲁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鲁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鲁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鲁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鲁迅 1、鲁迅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把握作品主题。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联系自我实际,思考自己如何走好成长途中的每一步。教学重点:1.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内容的理解困难;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拓展延伸、作业练习)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童年的歌谣

2、、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46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二、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1、解题:我们一起来看到这个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家想一想,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

3、些信息呢?明确: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2、理清结构: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3、口语表达:形式:一个 的童年(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形容词,并阐明理由)4、思考与交流:、百草园在我心中是什么地位呢?最关键的是哪一个句子?(“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那时”指什么时候?(在百草园学习的时候) 、“乐园”乐在何处呢?明确: A、有趣的景物; B、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C、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二

4、、品味感悟:、有趣的景物:、我们共同来朗读第二段,请大家思考:你认为百草园里哪些景物写得最生动?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示要点:词语方面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角度方面形、声、色俱全;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分析:这一段写了这么多的景物,重点是写哪个地方的景物?(泥墙根一带)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都是静物)“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鸣蝉、叫天子、黄蜂;写的都是动物)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景物到动物)大家再仔细观察观察,从菜

5、畦到桑葚,在空间高度上有什么变化呢(从低到高)“也不必说”后,鸣蝉到叫天子呢(从高到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中,哪个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单是就有”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我们来看,泥墙根一带依次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呢?(从动物到静物).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有什么好处呢?(体现有趣的景物很多).能否模仿课文,用这个句式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呢?百草园中还有什么值得“我”“乐”的呢?明确:冬天雪地捕鸟、美女蛇的故事齐读课文第7节,划出生动形象写出捕鸟方法的一连串动词,并讨论:这些动词的位置可否调换或可删去部分?大家想想,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好处?(美女蛇的

6、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三、总结: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这么有声、有色、有趣、有味,而实际上百草园只是一个只有野草的荒园,作者把它看作是“乐园”,很怀念在百草园的生活,这是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回忆是美好四、拓展:(口语表达)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童年时美好的记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肯定也勾起了同学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能否说说你心中的那个“百草园“那些趣事呢?(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作业布置:写一篇随笔童年趣事 板书设计:景物百草园 捕鸟 乐园美女蛇的故事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

7、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那么在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又如何呢?这节课我们来研讨三味书屋的部分。二、默读10-24段 ,思考: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点拨:第10段的描写。第17段的描写。)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三、讨论交流: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

8、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三、讨论文章的主题 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四、拓展延伸:你喜欢百草园还是更喜欢三味书屋?说明理由。课堂小结:2、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作品,识记并运用肿胀、叮嘱、恐惧等词;2、找出插叙部分,理解伏笔的暗示作用,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4、品味文中朴素、平实,富有情感的语言

9、,丰富语感。情感与德育:5、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父女深情,并从“我”的成长中得到启示。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2、4教学方法:讨论法、分析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完成目标1,夯实基础 2、速读课文,复述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教学步骤:一、导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的童年趣事,但也有的童年因不幸而令人伤神。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林海音的记忆,缅怀她的童年心情。二、初步感知1、从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们可以想象这篇文章是写趣事呢还伤神的?2、从注释中可知本文选自城南旧事,有谁看过这部分电视剧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3、快速浏览全文,印证你刚才的想法,完成

10、本文的生字词过关,试着复述课文。三、夯实基础(一)字词过关(二)知人论世1、 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四、文本学习(一)整体感知1、解题 本文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你从这个题目想到了什么? 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2、快速阅读课文,请同学有自己的话概述课文。3、分析文章结构 从复述中,同学们发觉到作者是不是只叙述了眼前事呢?那还运用了什么呢?(插叙)五、本堂小结 在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童年既有欢快的,也有哀伤的,但本文作者所叙哀而不伤,而表现出的是一种自强。同时也表现亲情的浓厚,下一节课我们就将具体的段落来分析这份亲情,请同学们课后再读一读爸爸逼“我”去上

11、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研读课文重点段落 2、完成余下目标及练习教学步骤:一、导入:二、文本学习研读重点段落1、研读学习爸爸逼“我”去上学部分(1)抽生朗读“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指导与思考:这件事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从哪些语句要可以看出?由这段回忆联系全文回忆部分,并结合爸爸的语言说说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

12、事就是浇花。) 转入爸爸的语言描写及情感流露,完成下表爸爸的语言流露的感情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希望女儿勇敢、坚强,不被困难吓倒。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希望女儿自强、自立,并且要自己长大成人。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希望女儿不断锻炼自己,早日承担起照料家庭的重任。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对女儿要求很严格,希望女儿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2、研读学习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部分 (1)齐读“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指导与思考

13、:文段写花实际是为了写爸爸,暗示了爸爸的生命是不可换回的。请把这句话找出来。文段中哪些地方直接刻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文段中有一处用了省略号,分析其作用是什么?(表示话还没说完。)文段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文中描写弟妹们顽皮天真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侧面烘托我的懂事、我的长大)从文段中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文段中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深入探究讨论: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你能找出伏笔并分析吗?三、课文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后记3、丑小鸭安徒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并运用“丑陋、

14、讪笑、嫉妒、来势汹汹”等词; 2、介绍安徒生的生活经历,理解丑小鸭的形象就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过程与方法:3、合作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童话的思想意义。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想,体会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情感与德育:5、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速读法、小组自学练习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小到大,我们读过很多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比如说皇帝的新装讲述了一个爱虚荣又愚蠢的皇帝受骗上当、当众出丑的故事。你能用一句话言简意赅地说说你所喜爱的安徒生童话吗?如果你认为同学说的不够精彩,也可以用更

15、出色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最爱。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追寻丑小鸭的成长足迹。二、夯实基础(一)字词过关(二)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一个多么伟大而知名的人呀,但,你知道他当初多么,我们暂且不谈,还是先看看课文。三、文本学习(一)整体感知从题目我们就知道本文肯定讲的就是丑小鸭,那么,请同学们以较快的速度浏览本文吧。进行小组研究性学习: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 (沼泽地老太婆家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

16、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 沼泽地:(同情、歧视)老太婆家:(被嘲笑)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老农家:(被追打)花园里:(被赞美)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身边。当变成天鹅后也不骄傲。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 关键句子: 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学生的精彩发言) (二)研读重点段落研读“要是只讲他在这严冬所受的困苦和

17、灾难完”部分学生练习,稍作点拨:1.选段第段写丑小鸭“认出这些美丽的动物”时,为什么“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难过”?2.丑小鸭为什么拼死拼活也要飞向美丽的天鹅?3.选段第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找出选段第段中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5.怎样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在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6.丑小鸭变成天鹅后,处境有怎样的变化?7.面对赞誉,丑小鸭表现如何?8.面对丑小鸭的生活经历,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四、课文小结五、作业练习板书设计丑小鸭 理想、追求 丑小鸭 歧视、打击 白天鹅 不屈、抗争教学后记4、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目标:知识和能

18、力目标:1、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教学难点: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课时安排:一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我会说。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并导入新课:二、我会读。师生共同赏读诗歌,整体把握:.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教师和学生一起明确朗读节奏:三、我会品。品读诗歌,合作探讨: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

19、乐观的人生态度。2、 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道出人生体验中极为普遍的一种感觉。诗人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人生的体验应该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最宝贵的财富,有利于把握人生。)四、我会背。学生背诵全诗。 未选择的路 一、简介作者背景,导入新课:二、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2、点两名学生分别朗读,思考(1)、这首诗是写什么,他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让学生讨论。(2)、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

20、山的那边、行道树等。问:比较象征与比喻的区别。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三、合作探究,交流领悟。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未选择的路每一小节的意思。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后的惆怅多年后的回顾,叹息2、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

21、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见作者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3、 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4、 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仔细的想一想,我们应怎样选好我们的人生道路。试列举你曾作出的一次选择。2、读了这两首诗后,请回答,你最喜欢那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小记五、伤仲永教学目标:

22、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3、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作家作品简介:1、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题解: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良传的意思,表达了作者

23、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三、整体感知: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隶: 谒: 谒: 扳: 称: 2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3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4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5、齐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3)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4)学完本文,你有何感想?6、 说你的人才观。四、小结 五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小记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1)大胆言说自己成

24、长中的烦恼。(2)与别人交谈努力做到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话语通顺完整,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说话不要带口头禅,不重复。、能力目标:(1) 通过了解成人对成长时期烦恼的认识,审视自己的所谓烦恼,重新评价自我,也要为朋友、同学排忧解难。(2) 写作要围绕中心,有主题。写自己要能写出独特的认识,写别人要注意本人的审视和评论,帮朋友解忧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3、情感目标:认识自我,以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挫折等。教学时间:三课时一、片断播放,设场导入播放故事片成长的烦恼,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想。二、联系生活,倾诉烦恼1、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有过哪些烦恼? 2、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烦恼?三、课外

25、调查,了解烦恼 某报社要开展一次讨论,话题是“回首成长的烦恼”。现在请你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一下你周围的成年人,如妈妈、爸爸、老师等。采访内容:你在少年时期曾经有过烦恼吗?是怎么对待那些烦恼的?现在重新审视,你怎样评价当年的那些烦恼?如果可能,你也可以找一找当地有名望的人或你仰慕的人,通过采访,就这个问题与他们作些交流,然后写成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四、认识烦恼,化解烦恼:你如何看待这些烦恼?五、格言表达,高声诵读1、让学生用名言警句的形式写出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2、让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名言警句,让所有的同学大声的朗读全班推选上来的六、总结存储,体验拓展 请把你遇到过的烦恼列个清单,选择自己

26、最苦恼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仔细作些分析,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然后写一篇作文,记下自己成长的烦恼或快乐。 6黄河颂【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 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3、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2、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

27、论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4、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导入新课:(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七章保卫黄河)1、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正式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请把眼睛闭上,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请你边听边发挥想像。听完这段音乐后,用语言表达你有怎样的情绪?有什么样的感受?(播放音乐)、师问: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战斗的激情。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情绪?(介绍抗战背景和作者、作品)二、朗读诗歌,整体感悟1、展示黄河景色图片,欣赏黄河,听黄河颂配乐范读。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解题)即黄河颂的“颂”2、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明确:两块。第

28、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3、老师范读朗诵词思考:朗诵词有什么作用?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板书:序曲 赞美黄河伟大坚强)三、内容研讨,赏析词语(一)主体:望黄河、师问: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师问:要用声音把气势体现出来,你认为那些关键词应该加强语气重读,读出气势?(二)主体:颂黄河1、师:接下来请大家再快速阅读,找出诗人直接赞颂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并思考:作者从几个方面

29、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 、师问:三个“啊!黄河!”读得可否不一样?小组合作交流(舒缓坚定激昂)、分角色试着朗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诗人的感情的变化。四、问题研究,理解主题(三)尾声、结尾四句并没有写黄河,可否删去 为什么?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的精神)、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总结课文,强化主题。(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激励学生以黄河为榜样,学习他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把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五、课外延伸:话说黄河师:在

30、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让我们热爱黄河吧。今天的黄河对我们有意味着什么呢?你对我们的母亲河有了解多少?你又能为黄河做些什么呢?现在让我们话说黄河。 (以龙的传人配乐烘托气氛)1、说说黄河的文化、历史、流程、灾难、污染等2、以“啊,黄河!你是-我要为你-”的句式说话,表达你对黄河的感情六、作业:1将收集的资料以手抄报的形式表现出来。2、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写一篇作文七、板书设计: 歌颂黄河巨大贡献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课后反思:7最后一课【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小说

31、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 【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难点】:1、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2、学习本文通过设疑铺垫、前后对比突出人物性格。【课时安排】:二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爱国的故事很多很多,下面请同学讲述一个爱国主题的小故事。在学生讲述完后顺利导入新课。二、作者作品简介1、走进都德: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

32、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2、走进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在战争失败后与普鲁士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所以小说里的主人公小弗郎士,他就不能在学校里再学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小说里的老师韩麦尔先生,他就不能再在阿尔萨斯这个地方的学校里,教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因而这篇

33、文章的题目呢叫做最后一课。3、介绍小说常识 : A、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B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情、讽刺小说。 C、小说要素: 人物(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 环境(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情节:1、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明确:主人公: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情节:上学路上上最后一课的过程下

34、课 上课前、上课中2、 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学生活动】根据上面所学小说的知识,学生先自己思考,之后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明确: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6)序幕。 第二个阶段(710)开端。课前 第三个阶段(1123)发展。课上 第四个阶段(2429)高潮和结局。下课 3、请两位同学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分别用第一、第三人称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评价并补充或更正。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提问答疑,归纳主旨。教学过程:一、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把学生分为两大组,一、二组为一组,研讨小弗郎士,三、四组研

35、讨韩麦尔先生。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用笔勾画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重要语句。围绕“文章是如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然后各组选代表发言。关于小弗郎士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了如下变化: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这一转变是有原因的,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给他巨大的震撼,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关于韩麦尔先生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有四十年教学经验、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己

36、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怀着巨大悲痛,穿戴礼服,体现了崇高的爱国感情,在对自己工作的深深自责和对阿饵萨人的弱点的直率批评中,他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得到了细腻的表现。他的关于祖国语言文字的精辟见解,表现出对战胜侵略者的执著信念。“法兰西万岁”表现了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心。教师总结引申: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这篇小说中的两个主要的人物形象。通过他们,反映了沦陷区法国人民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二、美读课文,再现人物形象,深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三、揣摩语言,理解深刻内涵,把握文章的思想精髓学生自由质疑

37、问难,就文中最难理解文句展开讨论,交流看法,必要时,教师可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学生参考。四、赏读课文,领略文章的美 教师提问“这一篇文章为什么能跨越国界、跨越时间,健步行进在密密匝匝的文字丛林中,长存不衰?学生自由思考,并自由发言。五、激活思维,创新写作教师要求学生: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主题,一最后一课之后为题,续写一段话,要求想象要合理,结构要完整学生思考,自由发言。六、课堂小结真正属于民族的东西唯有语言,语言是民族的根基。最后一课描述了向侵略者缴出语言的痛苦。19世纪黑非洲身上最深的伤痕,也许不是来自帝国的入侵和掠夺,而是语言殖民化所带来的文化残疾。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不愿重演历

38、史悲剧。汉语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有必要更有义务像捍卫祖国一样,捍卫汉语就是爱国的最高体现。七、布置作业联系我们的祖国在上个世纪曾遭受日本人的奴役这段历史,谈谈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那段历史?请以“最后一课带给我的“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八、板书设计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2、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3、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过程和方法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2、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3

39、、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2、 摩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及比喻中蕴涵的哲理。【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语言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导入新课,激情入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些诗句中,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心怀政治理想,以拯救社稷民众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他们用语言诠释自己,用行动证明自己,这其中就有李大钊,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美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二、走进李大钊1、李大钊李

40、大钊就是我们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驱者,他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2、课文背景:此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三、自渎感知,整体把握:1、积累生字生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2、学生大声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学生尝试概括每一段的意思,并自由发言,其余学生评议。四、品读课

41、文,对文章进行美点寻踪,赏析文章的美1、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表看法。2、品位文章的语言美(1)教师以记者采访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请学生用“本文语言美,美在 ”的句式说话,并摘录各自喜欢的句子,把它推荐给大家。(2)教师引导学生揣摩文句,着重欣赏文章语言的含蓄美、修辞美、哲理美。a提问:怎样理解文中“雄健”的含义? 明确:包括两个方面:自然: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国民:一往无前,在艰难境界中前进b提问:“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明确:雄健的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奋斗中能体味到成功的乐趣。c提问: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一种

42、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人类在经历挫折、艰难、险阻之后获得成功,必然会更加感到一份珍贵的快乐和幸福。d提问:怎样理解“艰难的国运”? 明确: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自然:逼狭,崎岖,险阻。第二,国运:处境艰难(帝国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e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李先生的人生观,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最有趣味、最有意义呢?明确:战斗的欢乐、奋斗的欢乐、奉献的欢乐、超越的欢乐等。五、体验反思,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当今的国际形势,你认为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课后小记 2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