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5年级上册:第二课 学会沟通交流 课课练测试卷
第二课 学会沟通交流
学习目标:
1、理性对待分歧,会让我们有合情合理的看法和思考
2、真诚坦率的沟通,可以有效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3、掌握一定的与人沟通的方法,有利于解决分歧、达成共识
学习重点:真诚坦率的沟通有效的化解矛盾,真诚地向对方提出意见,注意方式方法,尊重他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学习难点:要学会倾听,理解领会对方的想法,未能达成共识可展开争论,并给对方解释的机会。
学习准备:自行评价自己的沟通能力
我能行:
一、填空题 :
1、与人沟通,即使未能达成共识,也不要( )我们可以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讨论,给对方( )。
2、与人沟通,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沉默不语可能失去( )的机会。与人沟通,还要学会( )。
3、当与同学意见不一致时,正确的做法是换位思考。换位的三部曲是( )、( )、( )。
4、交流中产生分歧时,我们可以( )地向对方提出意见,平和、冷静、( )地与对方交流。
5、学会倾听既是良好修养的体现,也能让我们准确理解和领会对方的( )和( )。
二、判断题(请在题目后的括号中画“√”或画“×”) ( )1、理性对待分歧,会让我们有合情合理的看法和思考。
( )2、我的想法会被有些人认为是幼稚的,可笑的,我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 )3、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懂,我没时间给你讲了,你拿我的答案看吧。
( )4、与人沟通,还要学会倾听。
( )5、对于不同看法,我们不能采取简单拒绝的态度 。
( )6、小方和老师说话时,总是身体前倾,目光专注。
三、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到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我表达不清:真实想法是“这样的”,但是表达出来的意见就变成“那样的”。解决办法是( )
A、克服这种毛病,增强自信心
B、养成写下自己想法的习惯,并且不断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C、放弃表达机会,听别人说
2、对于不同的看法,正确的做法是( )。
A、坚持自己的观点 B 、要么拒绝,要么接受 C、真诚坦率的沟通
3.小组讨论的时候,有同学正在发言,我们应该( )。
A.面无表情 B. 打断他的话,帮他纠正错误 C.认真倾听 D. 左顾右盼
4、在做完同一个数学题后,小明、小辉、小兰的对话,你赞同的是( )
A、小明,你两个都别说了,我的方法是最好的
B、小辉:我是学习委员,你两个都听我的
C、小兰:这道题我是这样做的,你们看看怎么样
5、老师在周一班会上问“有人总是不完成作业怎么办?”,下边三位同学的表现,你觉得不可取的是( )
A、甲同学态度诚恳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B、乙同学当着全班同学指责甲同学的说法
C、丙同学边听边观察,对甲同学的说法表示认同
四、简答:
1、你会倾听吗?说说你已学会的倾听技巧。(至少三点)
2、你和同学、家长沟通后,如果意见仍未达成一致,你会如何处理?
第二课 学会沟通交流
一、 填空
1、 相互指责 充分解释的机会
2、 沟通 倾听
3、 稳定情绪 冷静思考 寻找合理点
4、 坦诚 友好
5、 想法 目的
二、判断
1---6对错对对对对
三、单选:
1 、B 2、C 3、C 4、C 5、B
四、简答:
1、 我会倾听。倾听技巧有:(1)身体前倾,目光专注;(2)边听边观察,从对方的表情、手势和语气中获取信息;(3)从对方的发言中把握关键内容,做好回应的准备;(4)用点头等方式表示你的认同或礼貌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2、 我会真诚坦率的与同学、家长沟通,会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讨论,给对方充分解释的机会,若沟通后,意见仍不一致,我保留自己的意见,不指责对方。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5年级上册:第七课 中华民族一家亲 课课练测试卷
第七课 中华民族一家亲
学习目标 :
1、了解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
2、感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3、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4、感受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学习重点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各民族的相互合作与共同发展,形成一种包容、开放的民族意识。
学习难点: 感受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我能行:
一、填空题:
1、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 、 、 的特点。
2、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 、 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我国有———个民族,有——--个少数民族。
二、判断题(请在题目后的括号中画“√”或画“×”)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 )
2、黄道婆在海南岛学会了彝族人民的棉纺织技术,并进行了改良、传播。( )
3、《诗经》是我国古代各地区各民族诗歌的汇总。 ( )
4、各民族只的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
5、青藏高原地势高,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 )
6、历史上,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汉族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 ( )
三、选择题
1、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 ),文化上( ),经济上( ),情感上( ),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
A、兼收并蓄 B、交错杂居 C、相互亲近 D、相互依存
2、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 )等生活用品为主要商品,以( )作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贸通道。
A、糖、盐、 B、马车 C、茶叶 D、马
3、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红楼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的社会生活。
A、汉族 B、壮族 C、满族 D、苗族
4、新年是除旧迎新的日子,各民族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对新年的祝福。比如:藏族用( )表示“吉祥如意”,用( )表示“新年好”;蒙古语说的( )是“吉祥”“美好”的意思。
A、乌力吉 B、洛萨尔桑 C、扎西德勒 D、如利金婉
四、实践题:
1、我们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努力实现全面小康。元旦前夕,五一班要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办一台晚会,几个小组正在策划,请你也参与进来,设计五个有代表性的节目。
2、你是哪个民族公民?你认为各民族之间如何和睦相处?
第七课 中华民族一家亲
一、 填空:
1、 大散聚 小聚居 交错杂居
2、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56 55
二、判断:1---6对错对对对错
三、单选:
1 、B A D C 2、C D 3、C 4、C B A
四、实践:
1、 略
2、我是汉族或 族人。(1)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2)主动与各民族朋友交流、交往;(3)主动帮助有困难的民族群众。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5年级上册:第三课 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 课课练测试卷
第三课 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
学习目标:
1、了解烟酒的危害,正确对待好奇心
2、抵制毒品的诱惑,远离损友
学习重点:远离危险有方法,提高防范意识, 远离危险之地果断拒绝
学习难点:学会拒绝的方法
学习准备:调查自己亲属或家人有没有对烟酒、毒品嗜好的行为。
【知识窗】关于远离烟酒、毒品的相关法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禁止或者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劝阻青少年吸烟,禁止中小学生吸烟。”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
我能行:
一、填空题:
1.《中华人名共和国刑法》中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 )、冰毒、吗啡、( )、( )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远离烟酒,拒绝毒品,首先要提高( ),关键在( )。
3、吸烟喝酒不仅直接危害青少年的( ),还能诱发( ),甚至导致( )。
4、对于沾染不良嘈好的人,我们不能受他们的怂恿和影响,应该坚决( )“吸毒时尚”等错误观念。
二、判断对错:
( )1.吸烟能忘记烦恼,结交新朋友,拉近与人的距离,产生灵感。
( )2.青少年吸烟喝酒会促成不良交友,影响身体发育。
( )3.毒品犹如毒蛇,是人类共同的敌人。
( )4、青少年要坚决抵制“吸毒时尚”的错误观点。
( )5、营养师说,“男人不喝酒,白在世上走”。
( )6、小昭出于好奇,喝了“朋友”推荐的“提神保健品”。
( )7、我们坚决不去不适宜未成年人出入的场所。
三、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到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过年时,亲朋好友劝你吸烟喝酒,正确的做法是( )
A、拒绝,实在不行,就接受 B 、拒绝第一支烟、第一口酒
C、随大流,只接受这一次
2、未成年人适宜宜进入的地方有( )。
A.新华书店 B. 网吧 C.酒吧 D. 歌厅
3、下列关于毒品说法错误的是( )
A、毒品如同毒蛇,是人类共有的敌人
B、尝试一口毒品没什么
C、我们要懂得避免沾染毒品的不良嗜好
4、小康让小伟一起去网吧玩游戏,小伟的正确做法是( )
A、自己不去而且劝说小康也不要去
B、立刻和小康一起去
C、做完作业后和小康一起去
5、下列关于吸烟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烟有害健康
B、只要是在家里吸烟就没关系 C、吸烟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
第三课 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
一、 填空:
1、海洛因 大麻 可卡因
2、防范意识 我们自己
3、身心健康 不良行为 违法犯罪
4、抵制
二、判断
1---7错对对对错错对
三、单选:
1 、B 2、A 3、B 4、A 5、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