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树木年轮学新前沿和在中国的研究进展_黄敬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3446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木年轮学新前沿和在中国的研究进展_黄敬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树木年轮学新前沿和在中国的研究进展_黄敬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树木年轮学新前沿和在中国的研究进展_黄敬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8 卷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Vol 38,No 6 2022第 6 期NATUAL SCIENCE JOUNAL OF HABIN NOMAL UNIVESITY树木年轮学新前沿和在中国的研究进展*黄敬文1,代鑫2,张冬有1(1 寒区地理环境监测与空间信息服务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师范大学;2 汤旺县林业和草原局)【摘要】从树木年轮学成为一门科学学科开始,树轮研究就被用作定年和环境重建的跨学科工具 一些地区的树轮年表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为研究气候和生态学开辟了新的方向 中国的树轮气候学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至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例如在青藏高原及中国东北部和亚热带东部地区,建立了新的树

2、木年轮采样点;应用传统的树木年代学方法对胡杨(Populus cathayana)及灌木(shrub)树种进行了研究等 该研究由 4 部分组成:(1)树木年轮学概述:对树木年轮学的概念、原理、发展过程和研究对象进行简要论述;(2)树木年轮学在国际上的前沿研究成果;(3)树木年轮学在中国的研究进展:以树轮气候学为例,介绍近年来国内研究取得的进步和成果;(4)展望未来中国树轮气候学的发展方向【关键词】树木年轮学;树轮气候学;气候重建【中图分类号】S718 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 5617(2022)06 0079 08收稿日期:2022 06 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41671064);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H2021D012)通讯作者0引言树木年轮学作为考古年代测定和气候重建的工具在 20 世纪初发展起来1 树木年轮记录了大量与环境变化相关的变量,这些变量可以用多种方式测量,并以次年的精度和准确性确定日期2,有了准确的树木年轮日期,就有可能探测到树木种群中常见的气候和环境信号,并且,可以取代直接测量,重建随着时间推移和跨越广泛地理区域的气候和生态变化 目前通过国际树木年轮库(ITDB)可以获得世界大部分地区不同环境的树木年轮年表并从中提取数百到数千年的气候或环境信息,对全球的大部分地区来说,目前的覆盖范围以足够,但在热带和高纬度地区仍需要进一步填

4、补研究空白 自 20 世纪以来,通过与众多学科领域的结合,树木年轮学也得到了丰富的扩展和多样化中国的树轮气候学研究开展时间较晚,最早的树轮气候研究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和 40 年代进行的,第一个树轮实验室于 1991 年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成立3 随后在 20 世纪90 年代在青藏高原和中国中北部进行了树木气候研究4 5 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新方法的出现和应用,中国的树木气候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该研究按 4 个方面进行论述:(1)树木年轮学概述;(2)树木年轮学在国际上的最新前沿研究成果;(3)树木年轮学在中国的研究进展:以树轮气候学为例;(4)未来中国树轮气候学的发展方向哈尔

5、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2 年 第 38 卷1树木年轮学概述树木年轮学或称树木年代学(Dendrochro-nology),是一门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研究树木木质部年轮生长特性变化,评价环境因素对年轮生长影响的科学学科,并通过年轮指示的环境信号重建过去环境变化的史实6 它的定义是利用年轮对树木精确定年,并在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根据年轮所呈现的信息来分析其在时间和空间上所经历的年代变化的科学 综上所述,树木年轮学是一门研究年轮特性,并利用年轮来定年和分析过去环境变化的科学学科 年轮宽度作为树木年轮特征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一直是主要的研究对象,用来研究树木生长与环境变化的规律,旨在获取气候代用资料重

6、建过去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生态环境变化的史实 但对树木精确定年也并非听起来的那么容易,因为相当多的树木年轮并非清晰易辨,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周围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年轮会出现部分“缺失”和“伪轮”,这些现象对精确定年造成很大困难 所以在对树木年轮进行采样和数据统计时需遵循以下基本原理:包括均一性原理(The uniformitarianprinciple)、限制因子原理(The principle of limit-ing factors)、敏感性原理(The principle of sensitiv-ity)、交叉定年原理(The principle of crossdat-ing)、生态环境选

7、择原理(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amplitude)和复本原理(epetition)来提高树木年轮的准确性7 树木年轮学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美国天文学家 Douglass AE 作为树轮年代学领域的开创者,他在 20 世纪初研究太子黑子与气候活动的关系时偶然发现太阳黑子活动循环会影响到地球上的气候格式,并且,气候格式最终会形成树轮生长格式,由此他认为,树木年轮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表征数据进一步扩展气候研究 随后几十年随着树木年轮的研究不断开展,于 1937 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树木年轮实验室(LT)此后,树木年轮学经过不断

8、发展,直至今日形成为一种可以涵盖、交叉众多学科的热门科学,并发展出众多分支学科:包括树轮气候学、树轮考古学、树轮生态学、树轮火山学等等 其中以树轮气候学和树轮生态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2树木年轮学的前沿研究成果2 1非传统物种传统物种,例如:松树(Pinus sp)、橡树(Qercus sp)、云杉(Picea)和冷杉(Abies fabri)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广泛分布且占据主导地位的树种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这些树种也已经证明了对于特定的气候和环境因子如温度和降水响应的可靠性 在这些树木年代学记录存在空白的地方,越来越多更复杂的技术和方法被研究和应用于一些非传统研究树种,并取得了部分成

9、果8 但是由于采样困难,生长模式不同和对当地树木缺乏了解等原因,导致在一些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强的物种上相关研究始终无法开展 如今,一些不仅仅局限于通过传统年轮宽度和密度测量了解树木生长特性的新方法的诞生,使有机会研究和探索一些尚未记录的树种和物种,为树木年代学开辟新的方向高纬度地区:北极环境的树木年代学研究由来已久,但始终受制于短轮和木材解剖学的限制 随着木材解剖学的不断发展,诞生了一些价格合理、高效率的方法,极大程度上扩展了在林线以上的研究范围,以及对森林动态和碳循环的理解 来自边缘和敏感环境地区的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展现出极大的研究潜力 为解决北极地区植物对气候变化内部响应的复杂性质的问题

10、,高纬度树木年代学的一个前沿是探索出北极地区灌木在地表和地下的生长分配过程 最新研究表明:灌木生长对温度的响应高于仅从地表冠层厚度的估值,并且在不同的苔原生态系统存在显著差异,常见的极地常绿矮灌木(Cassiop tetrago-na)可以在大气环流的大尺度模型中提供相位变化,如北极振荡和北大西洋振荡9 低纬度地区:为了填补低纬度森林在树木年08第 6 期树木年轮学新前沿和在中国的研究进展代学中存在的巨大空白,研究人员在热带和干旱地区对非传统物种开展了大量研究 Andru Hayles 采用测量保存热带地区无轮树木纤维素中的稳定氧和碳同位素来解决不规则生长模式和复杂形态下树木定年10;Van

11、der Sleen 探索了二氧化碳施肥对热带森林的影响;与非传统物种合作更普遍的应用包括物种的新组合及多代理方法11 例如:Witt 等学者结合使用木材元素水平,通过“XF”检测和稳定同位素数据,在澳大利亚金合欢树种中发现了树木年轮边界12 随着“非传统物种”的不断扩大,考古学、生态学和气候学领域的学者也认识到:对气候敏感的针叶树和部分被子植物只能提供气候、森林动态和生态的某些方面的信息;对非传统物种的研究可以拓宽地理范围增加对地球系统的理解2 2木材解剖学许多树木年轮学前沿研究就是利用木材解剖来提取传统树轮宽度以外的数据 目前开发成本较低的技术是使用蓝光强度来判断树木晚材密度,研究人员通过高

12、分辨率成像和处理设备观察木材解剖特征的微观成份,即微观解剖 年轮的特征、细胞结构、生长时间和创伤标记可以回答以前通过树木年轮宽度和密度无法解释的农业、生态、地形地貌等问题除了简单的物种鉴定和新物种调查应用与树木年代学研究外,木材解剖学还可以应用于追踪和确定不寻常或极端时间的时间 例如:Hela-ma 通过受霜冻影响的细胞结构来追溯火山爆发对气候的影响,确定火山爆发的年代13;Stefani-ni 等学者通过树木年轮生长的抑制效应来确定滑坡的年代、重建历史洪水14 微观木材解剖研究还将树木年轮研究扩展到新的地理领域(见非传统物种方面内容),以阐明传统树木年轮数据无法获取热带物种的生长模式和年表

13、此外,通过观察木材解剖特征还可以区分不同地理位置的独特气候信号以表征敏感性梯度和未来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世界各地的森林群落 对树木内部脆弱的生理机制和水分胁迫了解的增强可以改进干旱、树木死亡率和碳循环的模型在次年尺度上提取同位素特征的工作也进一步推动了使用微观解剖学回答重要的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环境污染问题的可能性 例如:Belmecheri 等学者利用稳定同位素研究了树木生长年轮中包含的滞后气候信号15 最新的技术进步,如卫星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CT),使研究人员能够以非破坏的方式从木材样本中提取信息,该技术大量应用于木质考古材料、艺术品、古沉船和古乐器等方面 在不损害样本的情况提取丰富的

14、信息 微观木材解剖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扩展推动了以前传统年轮研究方法无法开展和被认为不适合进行年轮研究的地区进行新的研究2 3遥感遥感数据因其在空间尺度上方便理解全球变化而被广泛应用,但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仍需进行验证 树木年轮为遥感提供了重要的验证方法,因此,树木年轮在与遥感的应用方面构成新的前沿领域 近几十年来,随着卫星成像和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球观测卫星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年度数据来进行分析和验证 遥感数据被应用于广泛的环境研究,包括建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了解生态系统和森林生产力变化及全球碳循环的建模研究表明:在具有单一限制因素,如光照、温度、降水等气候条件下,树木年轮晚材的最

15、大密度与 NDVI 之间存在关联16 这种相关性可以直接比较植物的生长 尽管需要保证显著的相关性,但仍然可以利用这种关联来回答大规模森林生产力的问题,不需要大规模的实地采样Vicente Serrano 等学者使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 理 局(NOAA)的 超 高 分 辨 率 传 感 器(AVH),选取国际树轮数据库(ITDB)内相同时段的树轮数据确认了超过 2/3 地点的 NDVI数据与树轮宽度之间存在关系17 这种关系可用于评估特定森林类型的 NDVI 变化及独特气候状况如长期干旱对全球森林系统的响应树木年轮数据还可以与激光雷达系统18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2 年 第 38 卷(

16、LiDA)结合,应用领域包括三维森林演示、样本位置识别、物种分类及精确计算植物叶片生物量、茎密度等方面 Hoylman 等学者使用激光雷达测量了整个流域的植物特征和海拔数据,这些遥感数据与树木年轮宽度增长相关联以分析地形海拔对树木生长的影响18 Wagner 等学者结合地面激光雷达(TLS)对树木生长进行体积分析,得到树木在特定时间点的体积和碳储量19 2 4碳 14 年代学碳 14(14C)在陆地和空间科学中有许多应用,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建太阳活动 关于树木年轮的一系列研究也证明树轮内部的记录在自然界是独特的,每个年轮都锁定了其形成时期的大气14C 样本,可以使用标准的树木年代学程序与确切

17、年份相关联 目前对于14C 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国际放射碳校准曲线,该方法通过已知树龄的 5、10 或 20 个树木年轮连续组合的14C 测量来校准未知树龄样本的放射性碳测定最新研究发现:在树龄不到 10 年的单个树轮序列中捕捉到的14C 变化可能是突然的;14C 在公元 774 775 年上升近 12;在公元 993 994年上升约 9 这些事件现在已经被证实是全球同步的,为一系列新的程序、问题和方法指明了方向,这使得放射性碳测定的一个新阶段 前沿领域包括探测14C 年代同期其他类型的全球同步变化,并建立14C 数据集,来提高国际放射碳校准曲线的准确性 并且,公元 774 年的发现已经应用于多个

18、方面:Sigl 等学者通过结合14C、10Be 和树木年轮来确定过去 2500 年的综合记录20;Oppenhermai等学者通过14C 来确定主要火山环境活动的年代21,因此,树木年轮中的14C 是一个迅速扩张的研究领域,可以填补大量树木年轮研究领域的空白3树轮气候学在中国的研究进展3 1研究区域和树种1991 年以前,中国仅有35 个年轮采样点,并且主要来自中国西北部和青藏高原南部 如今,采样点的数量已增加到 700 多个 研究区域也扩展到东北和亚热带东部地区 研究树种以针叶林类群为主,主要属于云杉属(Picea)、柏属(Juni-perus)、松属(Pinus)、落叶松属(Larix)和

19、冷杉属(Abies)其他研究树种包括云南铁杉(Tsuga du-mosa)、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和岳桦(Betula ermanii)等 还存在其他物种,但数量非常少 伍维模等学者在干旱的河岸森林中,研究了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生长模式及其与气候或环境数据的可能关系22;Liang 和 Eckstein等学者使用传统的树木年代方法研究了少量灌木物 种,如 柽 柳(Tamarix ramosissima)、杜 鹃(hododendron nivale)等23 Lu 等学者利用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发现的一颗 400 年的杜鹃树,建立了灌木杜鹃属(

20、hododendron aganniphum varschizopeplum)的年表,利用上述林线灌木杜鹃的树轮宽度重建了中国西南部四川和云南的冬季最低温度 这些初步研究也显示了灌木在中国树木气候研究中的巨大潜力24 3 2年轮参数树轮宽度作为最常用的树轮参数,是衡量树木径向增量的一个简单指标 这一参数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树木气候研究中所占比例最大 此外,还可以通过树木早晚材的宽度进行了年内分析,提供一个生长季内的记录 例如,Chen 等学者通过使用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早材宽度年表重建了中国中北部 1691 2006 年的降水记录25 该方法也适用于木材解剖过程中从早材

21、到晚材年轮内颜色有明显变化的特定树种 另外,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树木的稳定同位素变化也掌握着气候或环境变化的特殊信息并且当样本数量受限是仍然受用 与树木年轮宽度序列相比,稳定同位素可以揭示更大比例的低频气候信号,并且不需要传统的去趋势化技术,尽管Treydte 等学者的一些研究表明:同位素数据可能也需要去趋势化但稳定同位素仍然因其特有的优势而被广泛研究26 目前最常被研究的同位素比值是稳定的氧(18O)和碳(13C),并且已经在中国不同环境的地点建立了树木年轮同位素年表 但是由于样品制备所需的时间和成本以及28第 6 期树木年轮学新前沿和在中国的研究进展生理和生化过程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很少

22、有人研究树木年轮中氢同位素比值(D)的变异性木材解剖的参数,如细胞壁厚度、微纤维等已经被应用与制作北极地区的气候记录(详情见非传统物种部分)相关研究解释了为什么木材解剖特性相比树轮宽度对气候的敏感性更强 但是迄今为止,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Xu等学者测定了青藏高原东北部云杉(Picea crassi-folia)微纤维和管胞径向直径的年际变化,分别与气温和降水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27 这些结果表明,在传统上被认为不适合树木气候研究的地区,利用木材解剖特征重建气候,在中国也有很大的潜力3 3年表长度和定年方法目前中国最长的树轮宽度年表发现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可追溯到公元前 2637 年 并且

23、早前在该地区建立了包括亚化石、古建筑和活树在内的大量超过 2000 年长度的年表 除此之外在青藏高原上还主要有 600 年的刺柏(Juniperus)、落叶松(Larix)和云杉(Picea)等树种28 而除了这些长时间年表外,来自中国其他地区的所有年表都只收集活树或死树两种类型 在中国东部,年轮长度也大多不超过 400 年 其中在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发现的最长年表是华山的 654 年和太行山南部的 657 年为了保存年表中包含的低频率气候变化,特别是由活树、考古树或死树组成的年表,必须删除原始树木年轮数据中可能包含的生物年龄趋势,同时不删除时间序列中与气候相关的变化目前制作树年轮宽度年表仍然使用

24、传统指数函数和线性回归方法7,这限制了保留的低频信息的数量 为了克服传统曲线拟合标准化的频率,限制区域曲线标准化(CS)方法被引入并应用然而,这种方法的拟合曲线可能会被气候信号扭曲,从而导致年代学指数有偏差 为解决这种所谓的“趋势失真问题”采用无信号去趋势方法来缓解 这种方法还减少了对树木的分布区域甚至时间长度的要求 目前,通过使用这种无信号CS 方法,已经成功为大部分树轮气候学年表进行去趋势化处理 Hugershoff 曲线也应用于树木年轮宽度年表的不同起始年份的测试和修正,集成经验模态分解方法也被推荐为树木年轮年表开发的候选去趋势方法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取不受树龄和微环境条件影响的树木

25、生长变化3 4树轮气候重建树轮气候学研究中很重要一部分是应用树木年轮年表重建过去的气候变化 在重建过程中,建立了树木年轮年表与现有气候资料之间的统计校准方程 但受制于气象站数量少和建立时间晚的影响,在中国校准周期大多开始于1950 1960 年 周期普遍较短长度仅为 40 50 年 因此,这使得树木气候学在这个国家更具挑战性,但在温度和降水气候重建方面仍然取得了大量优秀成果温度方面:用于温度重建的参数主要在树轮宽度方面 在不同的多月季节或全年尺度上重建了平均、最低和最高温度 大多数温度重建是基于个别站点或局部尺度年表 例如:Wang 等学者利用传统线性回归函数,对西藏东南部昌都县984 200

26、9 年的平均年温度进行了重建,还延长了之前可用的两个夏季温度重建到过去的整整1000 年,并在空间上将该网络扩展到青藏高原东北部29;Shi 等学者基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7 个高山林木线位置,重建了 1820 2009 年期间区域夏季(6 8 月)的最低温度30;在中国亚热带地区,葛全胜等学者通过由 31 个采样点组成的树轮网络重构了区域尺度的温度变化31 这项研究评估了 1825 2008 年冬季(1 3 月)极端温度的特征 这项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即通过检查每年出现“异常”生长下降的树木的百分比 树木百分比的时间序列可能是这种潮湿地区气候变化的一个很好的指标;Zhang 等学者还基于贝叶

27、斯模型重建了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1628 2005 年的区域平均温度32 在 1961 2005 年的校准期间,重建温度与观测温度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表明该模式很好地捕捉了区38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2 年 第 38 卷域温度变化 该方法的广泛应用有望扩大其在树木气候研究中的应用降水方面:与温度重建一样,大部分水文气候研究都是基于单个站点的研究或结合当地站点的研究 例如:王亚军等学者对中国西北部祁连山东部的 6 7 月 SPEI 进行了千年(1009 2010 年)重建33;Zhang 等学者基于来自青藏高原东部的 23 个树木年轮宽度年表的网络,调查了过去 5 个半世纪以来湿度条件

28、的时空变化34 这两项研究都促进了中国进一步的区域尺度水文气候重建;Fang 等学者在半干旱的黄土高原西部利用基于频率的方法,从 8 个地点获得的 401 个树木年轮序列的复合年表,重建了公元 1568 2012 年期间去年 8 月到当年 7 月的年降水量,研究成果表明:中国黄土高原西部和北美西部干旱变化之间的联系可能与年代际太平洋涛动有关 大规模的干旱变率及其驱动机制分析是中国树木气候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35 基于树轮宽度的温度和降水气候重建也可以同一研究区域内进行,例如青藏高原东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36 研究表明,在树种和特定的站点条件,即采样站点的海拔的影响下,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生长 气候响应

29、 特别是从树木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在海拔较高的地点,树轮宽度主要受温度控制37,而在海拔较低的地点,主要受降水的限制38,或受温度和降水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限制39 4未来中国树轮气候学的发展方向中国在树轮气候学研究方面飞速发展,采样点已经扩展到几乎整个中国的自然林区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例如:应用传统的树木年代学方法灌木树种进行了研究23 这些进展为广泛的详细的地方到区域气候和生态研究创造了机会 扩大了空间分布,特别是在高海拔和亚热带地区,以及树木年轮数据更高的站点密度31,为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及其与大规模气候模式如厄尔尼诺/南方涛动35 和年代际太平洋涛动的联系提供了机会,可以视为中国树木气候

30、学的重大进展 然而,关于许多树种记录的复杂气候或环境信号的知识的缺乏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方法挑战 此外,大多数重建工作都是基于单点或局部尺度的年表,几乎只关注树木年轮宽度作为唯一研究的参数未来中国树轮气候学的研究建议利用复合树木年轮参数,特别是稳定同位素和木材解剖数据,探索其在气候重建中的潜力 利用树木年轮年表的大样本深度改进现有的去趋势方法日益可行 从树木年轮碳同位素数据中提取的不一致的气候信号需要进一步研究 整合或综合现有的树木年轮年代学,以揭示中国西北地区区域尺度的水气候重建 此外,在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更好地理解温度变化与干旱时空模式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 将树木年代学与其他方法,如遥感和树

31、木生理学相结合,也是促进中国树木气候学发展的另一种途径参考文献 1Douglass A E Crossdating in dendrochronologyJ Journal ofForestry,1941,39(10):825 831 2Speer J H Fundamentals of tree ring research M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2010 3吴祥定,邵雪梅 中国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动态与展望 J 地球科学进展,1993,8(6):31 35 4Bruning A Dendroclimatological potential of drou

32、ght sensi-tive tree stands in southern Tibet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mon-soonal activity J IAWA Journal,1999,20(3):325 338 5Hughes M K,Xiangding W,Xuemei S,et al A preliminaryreconstruction of rainfall in north central China since AD1600 from tree ring density and widthJ Quaternary e-search,1994,4

33、2(1):88 99 6Fritts H C econstructing large scale climatic patterns fromtree ring data:t diagnostic analysisM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1991 7Fritts H Tree rings and climateM Elsevier,2012 8Worbes M Annual growth rings,rainfall dependent growthand long term growth patterns of tropical trees from t

34、heCaparo Forest eserve in Venezuela J Journal of ecology,1999,87(3):391 403 9Campioli M,Leblans N,Michelsen A Stem secondary growthof tundra shrubs:impa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apical growth J Arctic,antarctic,alpine re-48第 6 期树木年轮学新前沿和在中国的研究进展search,2012,44(1):16 25 10 An

35、dreu Hayles L,D arrigo,Anchukaitis K J,et al Var-ying boreal forest response to Arctic environmental change atthe Firth iver,AlaskaJ Environmental esearch Letters,2011,6(4):045503 11 Van Der Sleen P,Zuidema P A,Pons T L Stable isotopes intropical tree rings:theory,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J Function

36、al Ecology,2017,31(9):1674 1689 12 Witt G B,English N B,Balanzategui D,et al The climate re-construction potential of Acacia cambagei(gidgee)for semi arid regions of Australia using stable isotopes and elemental a-bundances 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17(136):19 27 13 Helama S,Lnelaid A,Tietvin

37、en H,et al Late Holoceneclimatic variability reconstructed from incremental data frompines and pearl mussels a multi proxy comparison of airand subsurface temperaturesJ Boreas,2010,39(4):734748 14 Stefanini M C Spatio temporal analysis of a complex land-slide in the Northern Apennines(Italy)by means

38、 of dendro-chronology J Geomorphology,2004,63(3 4):191 202 15 Belmecheri S,Wright W E,Szejner P,et al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fractionations in tree rings reveal interactions be-tween cambial phenology and seasonal climate J Plant,Cell Environment,2018,41(12):2758 2772 16 Darrigo D,Malmstrom C,Ja

39、coby G C,et al Correlationbetween maximum latewood density of annual tree rings andNDVI based estimates of forest productivityJ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mote Sensing,2000,21(11):2329 2336 17 Vicente Serrano S M,Camarero J J,Olano J M,et al Di-ver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rest growth and the Normali

40、zed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at a global scale J emoteSensing of Environment,2016(187):14 29 18 Hoylman Z H,Jencso K G,Hu J,et al Hillslope topographymediates spatial patterns of ecosystem sensitivity to climate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esearch:Biogeosciences,2018,123(2):353 371 19 Wagner B,Ginzler

41、 C,Brgi A,et al An annually resolvedstem growth tool based on 3D laser scans and 2D tree ringdataJ Trees,2018,32(1):125 136 20 Sigl M,Winstrup M,Mcconnell J,et al Timing and cli-mate forcing of volcanic eruptions for the past 2,500 yearsJ Nature,2015,523(7562):543 549 21 Oppenheimer C,Wacker L,Xu J,

42、et al Multi proxy datingtheMillennium Eruption of Changbaishan to late 946 CE J Quaternary Science eviews,2017(158):164 171 22 伍维模,李志军,罗青红,等 土壤水分胁迫对胡杨、灰叶胡杨光合作用 光响应特性的影响 J 林业科学,2007,43(5):30 35 23 Liang E,Eckstein D,Shao X Seasonal cambial activity of rel-ict Chinese pine at the northern limit of its

43、 natural distributionin North China Exploratory results J IAWA Journal,2009,30(4):371 378 24 Lu X,Camarero J J,Wang Y,et al Up to 400 year oldhododendron shrubs o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prospects for shrub based dendrochronology J Boreas,2015,44(4):760 768 25 Chen F,Yuan Y J,Wei W S,et al

44、 econstructed precipita-tion for the north central China over the past 380 years andits linkages to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variability J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2013(283):36 45 26 Treydte K S,Schleser G H,Helle G,et al The twentiethcentury was the wettest period in northern Pakistan over thepast

45、 millennium J Nature,2006,440(7088):1179 1182 27 Xu J,Lu J,Evans,et al Climatic signal in cellulose micro-fibril angle and tracheid radial diameter of Picea crassifolia atdifferent altitudes of the Tibetan plateau,northwest China J Wood Science Technology,2015,49(6):1307 1318 28 邵雪梅 树轮年代学的若干进展J 第四纪研

46、究,1997(3):265 271 29 Wang J,Yang B,Qin C,et al Tree ring inferred annualmean temperature variations o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last millennium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J Climate Dynamics,2014,43(3):627 640 30 Shi F,Ge Q,Yang B,et al A mul

47、ti proxy reconstruction of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Asian summer temperaturesover the last millennium J Climatic Change,2015,131(4):663 676 31 葛全胜,郑景云,方修琦,等 过去 2000 年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J 第四纪研究,2002,22(2):166 173 32 Zhang X,Yan X,Chen Z econstructed regional mean cli-mate with Bayesian model averagi

48、ng:a case study for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in the Yunnan Guizhou Plateau,China J Journal of climate,2016,29(14):5355 5361 33 王亚军,李明启 中国利用树轮资料重建干湿变化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1):1397 1410 34 Zhang Q B,Evans M N,Lyu L Moisture dipol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past five and a half centuriesJ

49、 58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2 年 第 38 卷Nature Communications,2015,6(1):1 6 35 Fang K,Guo Z,Chen D,et al Drought variation of westernChinese Loess Plateau since 1568 and its linkages withdroughts in western North America J Climate Dynamics,2017,49(11):3839 3850 36 李玲玲,史江峰,侯鑫源,等 中国东南高海拔黄山松生长对气候的响应 以浙江省九龙山和安徽省牯牛

50、降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2014,25(7):1849 1856 37 于健,徐倩倩,刘文慧,等 长白山东坡不同海拔长白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1):24 35 38 陈力,尹云鹤,赵东升,等 长白山不同海拔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J 生态学报,2014,34(6):1568 1574 39 彭剑峰,勾晓华,陈发虎,等 天山东部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分析 J 生态学报,2006,26(8):2723 2731New Frontiers in Dendrochronology and esearch Advances in ChinaH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