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_李嘉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3299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_李嘉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_李嘉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_李嘉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数字技术为各个领域的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当今时代,随着人工智能、5G、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激发了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潜能,形成了以“一业带百业”的经济效应。1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中指出,“到 2025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将达到 10%”。2 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朝阳产业,自然也在数字技术的作用下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 年第一季度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 16 个行业实现营业收入达9 407 亿元,较 2020 年增长 6.3%。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

2、的趋势不断增强,并衍生出经济结构中的诸多新业态。由此可见,数字技术为文化产业创新升级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给予了文化产业更强的生命力。因此,探究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程度,厘清其中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推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一、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对数字赋能文化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数字技术如何提高文化产业创新效率的研究。罗仕鉴提出数字化正在重塑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3 江小涓从赋能消费者、赋能创意者、赋能生产者、赋能社交行为和赋能文化传播这五个方面分析数字技术如何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效率。4 黄蕊指出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效果呈现倒“U”型影响,即数字技术

3、可以在短期提升文化产业的能级水李嘉元,周晓宏(安徽工程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摘要:数字技术已成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基于 20162020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技术与知识流动水平评价指标,对数字技术驱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技术通过促进知识流动加速驱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且其潜力仍有提升空间;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不同创新类型的驱动作用存在差异,数字技术创新效应具有显著结构性特征。因此,应充分发挥知识流动在数字技术驱动文化产业创新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加速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缩小区域数字鸿沟,推进各区域文化产

4、业数字化均衡发展。关键词:文化产业;数字赋能;知识流动;作用机制;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18X(2023)02-0058-08收稿日期:2022-11-08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SK2020ZD20)作者简介:李嘉元(1999-),女,湖北武汉人,安徽工程大学 2021 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周晓宏(1970-),男,安徽桐城人,安徽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第 41 卷 第 2 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No.2 Vol.412 0 2 3 年 3 月Journal

5、 of Fos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Mar.2 0 2 3DOI:10.13797/ki.jfosu.1008-018x.2023.0015第 2 期平,但在长期会受到数字技术成熟度、相关制度与环境建设等因素的影响。文化产业技术体系与技术轨道跃迁的耦合程度决定了文化产业能否长期处于高能级水平。5 第二,数字赋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研究。解学芳指出 5G+AI 技术群主导文化产业进行着新一轮的业态创新,为形成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提供了契机。6 郑琼洁提出数字技术催生了文化产业成果数字化、场景多维化、数据集成化、产品智能化,数字文化产业的新质态蕴含了

6、强大的内生动能。7 Safadi 提出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挖掘文化产业的深层价值带动游戏动漫、智慧旅游等文化产业新业态智能转型。8 谈国新认为科技创新能促使新兴文化业态出现,也有助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9 第三,数字驱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韩先锋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可以缩小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创新差距,也可以成为国家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新动能。10 韩松提出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文化产业的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打破空间地理界线,对区域内及邻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起到显著促进作用。11 郭新茹研究发现,相对于经济发达的省市,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7、凸显度更高。12 刘静研究认为,在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中东南沿海城市相对于内陆城市,更能成为文化产业数字化代表区域的典范。13 已有文献认为,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有促进作用,但仍缺乏对于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机制的深入解析和实证检验。厘清数字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为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文化产业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因此本文首先对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阐述,进而对其效应和机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进一步增强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中应用的对策建议。二、理论分析知识基础论(Knowledge-based View Theory)认为知识流动是

8、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知识的整合和创新是企业实现持续性技术创新的关键。14 文化产业本身就是知识密集性产业,其创新活动的运行过程实质就是知识在系统要素之间流动的过程。15 文化产业创新需要创新主体对外界知识资源不断进行吸收、整合,而知识流动使企业内的创新要素得到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从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因此知识流动是文化企业创新的基础。16 但知识流动对创新的影响会受到空间距离的制约。17 数字技术的使用使知识流动摆脱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显著提升知识的流动效率,让知识对创新的影响不受空间距离的约束。因此,数字技术能显著提升知识流动的效率,知识流动能优化文化企业创新要素配置,进而激发文化产

9、业创新活力。数字技术影响文化产业创新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直接作用机制和间接作用机制。(一)直接作用机制首先,数字技术可以降低文化产业的创新成本。文化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数字技术能够使创新主体在创新过程中更高效地吸收来自外部的知识,提高产品的创新效率与质量,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促进文化产品的更新迭代。同时,文化企业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收集消费者的反馈信息,根据反馈结果加快创造出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产品,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产品的研发成本,从而提高文化企业创新效率。其次,数字技术可以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数字技术能够使企业创新资源突破地理空间局限,以信息传输的形

10、式实现创新资源的快速对接,从而扩大创新资源的配置范围,提升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数字技术的进步会提升整个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区域创新投资增加,并拓宽文化产业金融资本的来源,使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更广泛,从而带动企业资本结构改善、加快文化企业创新速度。(二)间接作用机制第一,数字技术通过促进知识流动优化人力资本。创新是知识密集型工作,创新的质量依赖于高水平李嘉元等: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59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41 卷的人力资本。数字技术通过其信息传递功能使文化企业员工可以快速、免费获取外界知识,使外部信息获取的成本下降。员工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知识积累,

11、快速获取工作所需的最新技能和知识。第二,数字技术通过促进知识流动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技术的信息传递功能可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文化企业带来知识增量,并使知识外溢扩散到整个文化产业。“知识流动”作为产业创新技术溢出的重要驱动因素,能够促进创新知识跨界流动,提升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尤其是当创新主体之间具有较高的知识互补性时,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共享深度也将增大。产业内的创新主体形成创新集群,催生产业发展新领域,驱动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并向中高端迈进。同时,数字技术使溢出的知识不断在上下游产业链渗透,推动供应链上各企业协同创新,促进了文化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从而带动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三、

12、研究设计(一)模型构建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检验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构建如下计量模型:lnNij=0+1Digij+2Xij+ij+ij(1)式(1)中,lnNij表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水平,Digij表示数字技术发展水平,Xij为控制变量,i 代表省份,j代表年份。随后进一步考察知识流动的中介作用,借鉴温忠麟、张雷等学者 18 的检验方法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可表示为:Flowij=0+1Digij+2Xij+ij+ij(2)lnNij=0+1Digij+2Xij+3Flowij+hij+vij(3)式(1)、式(2)和式(3)中,Flowij表示中介变量,其中 0、0、0表示模型

13、截距项,2、2、2为待估计参数,、h 表示固定效应,、v 表示随机扰动项,1表示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创新的总效应,1表示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创新的直接效应,13表示数字技术通过中介变量对文化产业创新的间接效应。(二)变量与数据来源说明1.被解释变量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水平(lnN)是本文的被解释变量。目前,学者们主要采用专利授权量和专利申请量来测度创新能力。专利申请量主要反映的是创新的积极程度,而专利授权量则是得到权威部门认可的创新,是创新能力的真实反映。因此,本文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水平(lnN)根据不同专利类型分为三类,分别为:文化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数(lnFa);文化产业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InSh

14、i);文化产业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数(InWai),下文将这三类专利分别简称为发明型、实用型、外观型。本文将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数据来源于 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解释变量数字技术发展水平(Dig)是本文的解释变量。数字技术发展水平涉及众多方面,采用单一指标衡量数字技术发展较为单薄,不能全面客观地揭示其发展的真实水平。因此本文借鉴赵涛、张智等学者的研究成果 19,从互联网发展和数字普惠金融两方面对数字技术水平进行测度。选取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相关从业人数、互联网相关产出、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这六个指标进行测度,将数据标准化后降维处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

15、到数字技术发展水平。数据来源于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3.中介变量知识流动(Flow)是本文的中介变量。知识流动的概念较为复杂,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但其基本内涵存在相同之处。本文借鉴韩兆安、吴海珍等学者的研究 20,将知识创新流动和知识应用流动合并为完整的知识流动体系。知识流动具体指标包括:国外技术引进合同金额、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技术流出区域合同金额、技术市场技术流向地域合同金额、技术市场技术流向地域合同数、研发经费中工业企业所占金额,将以上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知识流动水平。数据来源于 中国科技统60第 2 期计年鉴。4.控制变量为了更准确地分析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创新

16、发展的影响作用,将控制变量(X)选用以下变量表征:城镇化水平(lnCZ),用城镇人口占地区人口百分比的对数表征;文化产业研发投入强度(lnRY),用文化产业研发人员总数的对数表征;各地区受教育程度(lnJY),用各地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与各地区城镇人口之比的对数表征;各地区金融发展指数(lnJR),用各地存贷款总和与 GDP 之比的对数来表征。(三)变量描述性统计根据上文,本文选取采用中国 29 个省 20162020 年的相关指标作为研究样本,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 1 所示:表 1变量描述性统计四、实证结果及分析(一)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创新的影响经过 Hausman 检验 21 发现 P 值小

17、于 0.01,拒绝随机效应模型,因此本文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表 2 所示。表 2数字技术助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基准回归注:*、*、*分别表示在 10%、5%、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括号内数值为 t 统计量。李嘉元等: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观测数145145145145145145145145145变量lnFalnShilnWaiDigFlowlnCZlnRYlnJYlnJR均值5.2206.7286.5301.5001.500-0.4826.6441.4491.221最小值0.6932.7732.4850.0750.065-0.8070.6930.5480.758最大值8

18、.91310.13310.6353.8739.549-0.11310.6811.9922.064标准差1.7791.3761.6030.7991.7240.1632.4730.2490.278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中介变量控制变量模型(3)0.601*(17.15)5.826*(103.80)145模型(4)0.304*(4.364)5.641*(4.46)-0.170(-0.72)0.024(0.78)-0.036(-0.15)9.119*(11.64)145模型(1)0.594*(15.44)4.329*(70.24)145模型(2)0.381*(4.78)5.366*(3.72)0.667*

19、(2.48)0.016(0.46)-0.109(-0.40)6.292*(7.04)145模型(5)0.314*(6.72)6.060*(81.09)145模型(6)0.208*(2.03)1.892(1.02)-0.252(-0.73)-0.003(-0.05)-0.139(-0.40)7.682*(6.70)145lnShilnFalnWaiDiglnCZlnJYlnRYlnJR_consN变量6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41 卷表 2 中模型(2)(4)(6)中依次对三类专利进行回归,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三类创新均存在正向的影响。表 2 中模型(2)在加入控制变量后,

20、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对文化产业发明型创新的影响仍显著为正,回归系数为 0.381 且通过了 1%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数字技术能显著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数字技术每增长 1 个单位,能带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升 0.381 个单位。将不同专利类型进一步对比发现,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实用型创新的回归系数为 0.304,且在 1%的水平上显著。而对文化产业外观型创新回归系数为 0.208,仅在 10%水平上显著。该结果显示,外观型创新所受到的影响要小于发明型及实用型创新,说明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创新的影响落实到了真正意义的科技创新上。在控制变量方面,地区城镇化水平对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回归系数为

21、5.366。可能原因是城镇化水平越高,当地文化资源就会更加丰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也会更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就更加牢固。同时城镇居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程度和消费意愿更高,当地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也会相应增加,从而带动文化产业创新。地区受教育程度对文化创新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校中具备创新思维和数字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数量越多,文化企业就能够吸收到更优质的人才资源,丰富的人才资源对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有直接促进作用。(二)知识流动的中介效应检验进一步检验知识流动在数字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创新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如表 3 所示。表 3 中模型(7)显示数字技术对中介变量知识流动的影响显著为正

22、,系数为 0.900 且通过了 1%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数字技术能显著提升知识流动的效率。模型(9)中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和知识流动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分别为 0.466 和 0.307,说明存在中介效应。因此,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创新既有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知识流动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文化产业创新。具体来看,数字技术每增加一个单位,文化产业发明创新效应会直接提升 0.466 个单位,同时知识流动水平提高 0.900 个单位,将导致文化产业发明创新水平间接提升 0.276 个单位,因此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发明型创新的总效应为 0.742。可见数字技术能够通过加速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助力文化产业创新发

23、展。表 3数字技术助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作用机制检验注:*、*、*分别表示在 10%、5%、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括号内数值为 t 统计量。模型(10)0.661*(7.14)1.424*(2.80)0.335*(13.34)-0.778(-3.14)0.293(0.92)4.722(7.56)145模型(11)0.483*(4.93)0.197*(4.08)1.008*(2.05)0.282*(10.41)-0.906*(-3.86)0.262(0.87)5.044*(8.44)145模型(8)0.742*(5.54)2.323*(3.16)0.412*(11.32)-0.585(-1.65)

24、-0.177(-0.39)3.463*(3.83)145模型(9)0.466*(3.32)0.307*(4.43)1.675*(2.37)0.329*(8.47)-0.785*(-2.34)-0.244(-0.52)3.965*(4.63)145模型(12)0.639*(4.99)1.139(1.62)0.411*(11.82)-0.541(-1.60)0.569(1.30)3.229*(-3.74)145模型(13)0.358*(2.69)0.312*(4.75)0.482(0.72)0.327*(8.89)-0.745*(-2.34)0.521(1.28)3.739*(4.61)145ln

25、ShilnFalnWaiDigFlowlnCZlnRYlnJRlnJY中介占比_consN变量模型(7)0.900*(5.85)2.108*(2.50)0.268*(6.41)0.652(1.60)0.155(0.29)-1.635(-1.57)Flow37.20%26.86%43.94%62第 2 期李嘉元等: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同的文化产业创新形式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不同,知识流动对文化产业发明型创新的中介效应占比为 37.20%;对实用型创新的中介效应占比为 26.86%;对外观型创新的中介效应占比为 43.94%。知识流动对外观型创新的中介效应较大,对实用型创新

26、的中介效应最小。由此可见,目前知识流动对文化产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还停留在外观设计开发上,对浅层次创新的促进作用较大,对真正高质量的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三)稳健性检验为进一步增强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选用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指标的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参考刘军 22 将互联网发展作为测度核心的思路,将互联网从业人数(Dig1)、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Dig2)、互联网相关产出(Dig3)这三个指标分别作为数字技术发展水平(Dig)的替代变量。稳健性检验结果见表 4,在替换了解释变量后,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发明创新依旧有显著的正向线性影响,其回归结果与前文得出的结论均保持着较好的一致

27、性,表明本文所得结论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表 4稳健性检验注:*、*、*分别表示在 10%、5%、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括号内数值为 t 统计量。五、结论与建议本文基于 20162020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和知识流动水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探究了数字技术和文化产业创新的关系并分析了其作用机制,主要结论有:第一,数字技术能显著提升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地区受教育程度、研发投入强度等因素对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也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创新效应具有显著结构性特征,对发明型和实用型创新的驱动作用强于外观型创新,对文化产业创新的影响落实到了真正意义的科技创新上。第三,知

28、识流动在数字技术驱动文化创新发展过程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但其促进作用主要还停留在外观设计开发上。模型(3)3.355*(14.83)模型(4)1.383*(4.03)5.760*(3.7)模型(1)2.147*(8.74)模型(2)0.802*(3.54)9.287*(9.41)模型(5)0.405*(16.02)模型(6)0.300*(4.48)3.897*(2.17)lnShilnFalnWaiDig1Dig2Dig3lnCZ变量-8.144*(-9.03)1450.672*(2.43)0.028(0.76)-0.018(-0.06)-0.988(-0.38)14513.77*(14.07

29、)1450.658*(2.35)0.034(0.91)0.054(0.20)11.65*(11.99)1455.609*(176.03)1450.577*(2.11)0.020(0.56)-0.101(-0.37)6.541*(7.37)145lnJYlnRYlnJR_consN6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41 卷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为各个领域创新提供新动能,文化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得以进行更高效的研发创新活动,文化产业因此获得更强的生命力。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速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数字技术能使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实现跨界融合,并催生新兴产业,为文化产

30、业的优化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23。当前应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使文化产业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拓宽传统主营业务,创新发展模式。一方面,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教育、金融等产业有机融合,加强互联网企业、软件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企业对接合作,使文化产业依托数字技术实现产业链价值提升。另一方面,在文化产业发展突出地区开展数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进一步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对试验区内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效与经验进行总结推广。此外,搭建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联通平台,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风险评估与评级体系 24,降低文化企业因盲目跟风形成不合理转型的风险。第二,充分发挥知识流动在数

31、字技术驱动文化产业创新中的中介作用。一方面,通过知识流动打破文化企业之间的知识壁垒,避免企业“闭门造车”的创新模式。文化企业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能够推动企业间知识流动与资源整合,帮助文化企业充分利用集群环境构建起知识网络,使创新资源在企业之间得到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建立文化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如创新交流协会、中介服务机构等,能够显著提升知识流通效率。此外,城市之间应大力开展数字文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创新资源合理跨区流动,实现区域之间文化企业的协同发展。第三,推进各区域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均衡发展。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对文化产业创新效应起到显著促进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应完善农村网络硬件设施,

32、加大农村网络宽带接入量,加强信息网络资金投入,消除数字覆盖盲区。通过均衡分配数字资源,使农村居民不会因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而无法体验现代数字文化产品,将更多人口纳入数字文化的交融互动中。在数字文化内容上,推出符合农村居民文化偏好的文化娱乐内容,使产品紧密联系农村居民日常生活 25,农村居民对数字文化产品的认可度得到提升,其消费意愿也会增强。同时,相关部门应客观分析各地区文化资源差异,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数字化规划方案,从而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弯道超车。参考文献:1陆建栖,任文龙.数字经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J.南京社会科学,2022

33、(5):142-151.2陈冰,刘绮黎.数字中国发展报告 J.新民周刊,2022(32):16-17.3罗仕鉴,王瑶,张德寅.文化产业数字化内生生长与外生协同创新的进化机理研究 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94-104.4江小涓.数字时代的技术与文化 J.中国社会科学,2021(8):4-34.5黄蕊,李雪威,朱丽娇.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理论机制与效果测度 J.经济问题,2021(12):44-52.6解学芳,陈思函.5G+AI 技术群驱动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创新及其机理研究 J.东南学术,2021(4):146-157.7郑琼洁,成一贤.文化产业的数字生态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34、 J.南京社会科学,2022(1):155-163.8SAFADI F,FONTENEAU R,ERNST D.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Video Games:Towards a Unified Framework 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omputer Games Technology,2015(5):5.9谈国新,郝挺雷.科技创新视角下我国文化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路径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54-61.10韩先锋,宋文飞,李勃昕.互联网能成为中国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的新动能吗 J.中国工业经济,

35、2019(7):119-136.11韩松,王洺硕.数字经济、研发创新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25-37.12郭新茹,顾江.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生产效率的协整分析基于我国 31 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南京社会科64第 2 期李嘉元等: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学,2014(5):143-149.13刘静,惠宁.数据赋能驱动文化产品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87-97.14杨瑾,王雪娇.模块化、知识流动与装备制造业集群企业创新绩效 J.软科学,2019(12

36、):47-52.15于鹏,杨燕英,刘寿先.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内部的知识流动研究 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8):153-154.16苏屹,林周周,欧忠辉.知识流动对区域创新活动两阶段的影响研究 J.科研管理,2020(7):100-109.17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J.管理世界,2010(7):43-55.18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 J.心理学报,2004(5):614-620.19赵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J.管理世界,2020(1

37、0):65-76.20韩兆安,吴海珍,赵景峰.数字经济驱动创新发展知识流动的中介作用 J.科学学研究,2022:1-17.21陈青青,龙志和,林光平.面板数据的空间 Hausman 检验 J.系统工程,2012(6):95-99.22刘军,杨渊鋆,张三峰.中国数字经济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 J.上海经济研究,2020(6):81-96.23惠宁,白思.互联网、空间溢出与文化产业发展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1):100-107.24刘静,惠宁,南士敬.数据赋能驱动文化产业创新效率的非线性研究基于 STR 模型的实证检验 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7):31-

38、46.25方英,吴雪纯.我国文化贸易数字化发展的正效应及推进方略 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11):1-7.【责任编辑:张 惠】Abstract:Digital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Chinas cultural industry.Based on Chinas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16 to 2020,the evaluation index ofdigital technolog

39、y and knowledge flow level is constructed to conduct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digital technology driving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The results show that digitaltechnology accelerates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by promoting knowledge flow,and it

40、spotential still has room for improvement.The driving effect of digital technology on different types ofinnovation in 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different,and the effect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s significant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Therefore,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intermediary ro

41、le of knowledge flow in theprocess of digital technology-driven cultural industry innovation,accelera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ulturalproducts and digital technology,narrow the regional digital divide,and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digital cultural products in all regions.Key words:cultural industry;digital empowerment;knowledge flow;mechanism of action;innovativedevelopmentOn the mechanism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digital-powered cultural industry(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Anhui Wuhu 241000,China)LI Jia-yuan,ZHOU Xiao-hong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