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曹志芳1,2(1.太原师范学院 诗词曲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0;2.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离石 033000)摘要:临县道情剧本包括传统剧和现代剧。传统剧包括高老庄经堂会等韩门道情和民间地方小戏。韩门道情中的方言俗语别有韵味,民间地方小戏形象反映出地方民风民俗、乡土文化,现代戏主要宣传党的政策,同时传承了道情这一濒危的非遗文化。临县道情与秧歌、三弦书等一道为临县人民构筑起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关键词:临县道情;剧本;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014(2023)01-0074-04山西省临县地处晋西黄河东岸,文化积淀深厚,临县道情、秧歌、三
2、弦书等民间艺术丰富。临县道情历史悠久,与道教思想在晋西传播有密切关系,在清朝中期极为强盛。临县人民将道情称为小戏,将晋剧称为大戏。1960 年临县道情剧团成立,恢复上演了大批道情传统剧目,整理创作了一些现代戏。1968 年 3 月道情剧团与临县晋剧团合并。2005 年,临县道情戏被评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县道情作为临县地方小戏为群众喜闻乐见,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得力载体。其主要舞台是各村的戏台。临县的村庄大多有神庙、有戏台,用唱戏来祈求人丁兴旺(正月的人口戏)、风调雨顺(46 月的求雨戏)。临县道情剧本作为道情戏的主要资料,折射出黄河沿岸基层民众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一、传统临县道情剧本
3、的方言俗语风趣幽默、深入人心临县道情由曲艺演变而来,唱七字句与十字句的板腔体,伴奏乐器以鱼鼓、简板、笛子、四胡为主,剧目大都带有宗教色彩,尤以韩门道情最盛。韩门道情以高老庄经堂会为代表。高老庄全剧共十场,讲述了韩湘子成为第八洞(白天洞)神仙的经过,采用七字句演唱。韩湘子用七字句唱出自己的三件宝物:“八卦仙衣避风雨,鱼鼓简板做伙伴,还有贵宝小葫芦。”1333方言俗语“背圪罗”(隐蔽之所,人迹罕至之地)“鬼箭草”(鬼见愁)“黑洞洞”(形容颜色极黑)“饿的忽了了”(饥肠辘辘)“平不塌塌”(高金定逼迫韩湘子答应亲事后从地上爬起来的一种心态,形容镇定从容)“活落落”(象声词,指翻书的声音)不仅保持了句末
4、押韵,而且唱起来朗朗上口,将临县地方语言文化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经堂会讲述唐代中期,韩湘子度化婶娘窦氏的故事。描述了韩湘子终南山修炼时万事皆空的道家思想。如唱道:“终南山是吾家,腊月山西临县道情剧本中的艺术特色收稿日期:2022-11-20作者简介:曹志芳(1980),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2023 年 02 月第 40 卷第 1 期Feb.2023Vol.40.No.1长 治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Changzhi University75天盛开四季花这本是吾仙家景致,更不贪那荣华富贵”。251在湘子上天宫领旨探婶云游西京长安时,又描绘了当时长安的盛世繁华
5、,“小湘子在长安用目来观,长安城修得好实在不凡。大街上生意红财源茂盛,小巷里人家家家平安”。256进一步渲染了“乱世道士下山救世,盛世道士归隐深山”的道法自然思想。湘子在韩府智诱婶娘发誓,后用火烧韩府、水淹窦州度婶娘到终南山时,用民间熟知的神话历史人物张良、庄子、陈香、孙膑等人疯成仙,庞涓、吴起、彭裕、韩信清醒亡刀尖的故事阐述了道教朴素的辩证法,讲述了“做官无有出家高,犯了王法命难逃”284的道理。方言俗语妙趣横生,如“脸上的尘土铜钱厚,嘴上的胡须如毛毯”283形象地刻画出韩湘子风尘仆仆下山的窘相(也可以理解为道士的形象)。婶娘用七字调细数湘子十八岁以前在她悉心照料下的成长经历,吐露出母爱的无
6、私和伟大。“一岁两岁共三岁,我儿头枕娘怀睡。左边尿湿倒右边,右边尿湿左边睡。骡马成群街上过,为娘恐怕踏着儿。”277就剧本而言,有如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道情演唱贴近群众生活,其切入点均是百姓耳熟能详之事,容易产生共情。如在养育子女方面,母亲的角色能够深入人心,对于女性意识的觉醒有一定帮助;在与丫鬟斗嘴时,ABB 型的叠字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画面感和直观性。二是韩门道情的宣教途径简单直接方便有效。鱼鼓、简板旋律简单,讲述事情虚实相间,给人如梦如幻之感,在满足当时文化发展需求的同时,丰富了临县乡村人的精神世界。三是首先说服的是女性。女性感情更为细腻,在旧时代寄希望于宗教信仰,寻求心灵的慰藉。二、道情小
7、戏故事情节贴近民众生活,反映临县民风民俗临县道情中的另一大类是民间地方小戏。起板曲调(令子与筒子)是道情音乐的主旋律,七字调、十字调是道情戏的主要唱腔。道情音乐悠扬婉转,表演生动活泼,故事曲折神奇。七字调唱腔活泼明快。唱腔中多用“哎嗯”“哎咳哟”“哎咳哎咳嗯”“哎咿呀嚎”“哪哈依呀嗨”“嗨么依呀嗨”“哪呼咿呀嗨”“嗨么呀呼嗨”等叠字与衬字。道情曲调共有 30 多个,同时红、黑、生、旦、丑各有唱法,各种曲调连串起来变化自如,充分表达了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以牡丹亭为例,全剧共 22 场,讲述宋仁宗时期兵部侍郎柳俞夫外甥张信恩暂住舅舅家,求取功名并迎娶柳赛姐的经过。柳赛姐清明节荡秋千摔死后
8、,家人将其尸体移至牡丹亭,死后魂魄进入丰都鬼城,被告知阳寿未尽。经过柳赛姐魂魄夜会未婚夫,半路盗取管家的银两,逼迫未婚夫为其击鼓鸣冤等努力,最后柳俞夫与其妹妹(张信恩母亲)对峙公堂,由包拯断案,查验牡丹亭的尸体和镇物(阴阳扇、养生丹),用宝物为赛姐还魂,遂将宝物献予仁宗,信恩被封为进宝状元,张母被封一品诰命夫人,赛姐一家团聚。其中不仅方言俗语别有韵味,如“粞人人(指糖人)烤火嘴两边流(溜)”“拳头上跑马手里空”“南京买的北京卖,不图挣钱单图快”,2135而且以离奇的故事情节表达了柳赛姐为自己还魂所做的一切努力。对于当时的未婚女子而言,婚姻何尝不是自己的一次再生。李大闹店讲述了在外戚王莽专政时期
9、,东汉光武帝刘秀在逃避王莽追杀途中与李英姐结缘的故事。李英姐父母早亡,帮哥嫂料理龙川镇上的店铺,到了婚嫁年龄,思考自己的终身大事,用十字句唱出了她为此苦闷心烦的心情。李英姐(小旦)唱“哥哥他不是赌便是酗酒,嫂嫂她店里店外忙不休,英姐的婚姻事全抛脑后,大闺女有心病向谁倾诉”。刘秀(小生)和英姐嫂子侯氏(彩旦)用七字句对唱,将闹店冲突表现出来。侯氏唱到“家里关着大闺女,嘴里还要背论语”;刘秀唱到“大嫂讲话无道理,胡搅蛮缠把人欺”。解决冲突的关键在一个“情”字。兄嫂对妹妹的亲情,刘英姐唱“嫂嫂如同我的娘”表现了亲情;刘秀唱“你未嫁,我未婚,大男大女锁房中。假装生气吓唬人,有意牵线做媒公”。秀才挽蔓菁
10、讲述明朝末年晋西秀才李连生生活困窘,与妻子周氏三天没有吃饭,四处投亲靠友,却未借到任何钱粮,无奈之下只好偷张老头种的蔓菁充饥。秀才作为生角,用高调唱“李连生我活气煞,求人借钱白磨牙。两手空空回到家,贤妻问我怎回答?”3345主人公用七字流水调抒发了内心的苦闷。从剧情内容看,反映的是普通读书人当时的生活状况。该题材也体现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从中可见,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在任何时代都是劳动者的必备品质。唤妹子讲述了清代临县农村一年四季的习俗和节日,哥哥唤妹子回娘家的故事。该剧采76用道情衬字“哪哈依呀嗨”,语言脍炙人口,唱腔活泼,极富地方气息和临县乡土特色。其中提到“正月十五秧歌闹的正红火”“二月二
11、”“三月三”“四月八”“五月端午”“六月尝新麦”“七月古会”“八月十五”“九月九混秋收”“十一月过冬”等节日;提到“二月耕地送粪”“三月清明时节忙”“四月提耧播种”“五月小锄禾苗”“六月收麦打场”“七月赶集上会”“八月秋收”“九月割谷打枣”“十月缝新补烂”“十一月碾米磨面”“腊月准备过年”等农时耕作、闲时存粮制衣的日常生活,侧面反映了妹子在婆家不误农时,勤俭持家的劳动女性本质。本戏剧通过母亲在不同节日给女儿留着不同的食物,反映了母亲对已出嫁的女儿的疼爱和惦念。临县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宁看道情小姑贤,不去方山做巡检。”可见小姑贤在当时是极受群众喜爱的民间地方道情小戏。小姑贤讲述的是清代
12、雍正年间书生王登荣在处理婆媳关系时,一味听信母亲康氏教唆,对比自己小五岁的妻子周花又打又骂,还写出休书准备休妻,好在王登云的妹妹桂姐通情达理,为嫂子周花赢得家庭地位,一家人才得以和睦相处。该剧批判了旧社会年轻女性深受礼教毒害的社会恶习。告诫后人,要想家庭和睦,对待媳妇和女儿不能“双标”,应做到心同此理。不能像该剧中所唱,对待女儿桂姐下跪,康氏心如刀绞,而对同跪的儿媳周花,康氏内心平静。剧中运用了大量的歇后语来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马挂挂上的第三道扣儿打心锤锤”“蛤蟆割了腿腿肉片墩墩”“瓜子剥了皮皮心上(仁)人”“羊油倒在石板上平坦”“六月天的河刁刁活溜溜”“六月天瓜地里打不死的毛虫圪拥圪拥地
13、爬(蠕动)”。传统道情戏小放牛反映了情窦初开少男少女的嬉戏,其中对白、对唱加入了临县方言,别有一番韵味。如“杨柳腰腰一圪卡卡,走起路来像个风车车”。卡是大拇指与小指尽量张开时,两指尖的距离,即指距;而风车车是指风筝,形容走路风风火火,速度快。另外象声词“卜刺刺”“突噜噜”“嘶啦啦”“沙沙刨”“嘣嘣鹐”将麻雀觅食的景象生动描绘出来。正月里迎春花开,一个雀儿,一个头一个尾,两只眼睛两道眉,两个翅膀活踏起,两个爪儿蹬了地。沙沙刨一爪嘣嘣鹐一嘴,那一个尾巴巴圪超起;二月里水仙花开,两个雀儿,两个头两个尾,四只眼睛四道眉,四个翅膀活踏起,四个爪儿蹬了地。沙沙刨两爪嘣嘣鹐两嘴,那两个尾巴巴圪超起;三月里桃
14、杏花开,四月里牡丹花开,五月石榴花开,六月里海南花开。从一月到六月,捣米大嫂的人数随之从一增加为六,麻雀的只数也是如此。这种数字表达犹如绕口令,对演员的应变能力和口才有较高的要求。三、现代道情小戏主要宣传党的政策,劝世向善,为地方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2005 年成立“临县老年乐艺学会”以后,该学会编写了道情小剧妯娌俩接婆婆、道情小戏要彩礼抢玉镯等。这些新道情剧内容贴近农村现实生活,既宣传了党的政策,又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其唱词脍炙人口,深受观众喜爱。如,用小放牛调唱“栽根立户旧观念,封建思想把人骗,如今我思想大转变,儿子上门我情愿。”4119会亲家旨在宣传计划生育,对“重男轻女”的世俗思想予以校
15、正。其中引经据典讲述巾帼英雄不让须眉的道理。如“佘太君上百岁还把帅挂,穆桂英天门阵东挡西杀。薛丁山将门之子常跨战马,他还得三番五次请樊梨花。花木兰见父亲躺在病床,替父亲走上了戎马生涯。杨开慧赵一曼妇道人家,日寇提起来头皮发麻。看今朝有多少女科学家,建设咱社会主义高楼大厦。”3367在现代戏朝阳沟中,拴保娘唱出了农村人对银环一类的下乡扶贫者的态度。“你的志不改心不变要来山区,社员们为了增产晚睡早起,你也是三天明月两天鸡,全村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说你热情肯干工作积极,你应该更严格要求自己,为建设新山区坚定不移,贫下中农当宝贝盼你们在农村大有作为,盼望你要前进不要倒退,你不该把文化当成包袱背。”5
16、60-62大戏台上唱碛口作为临县道情现代剧,原汁原味的道情男声演唱深受观众喜爱。康云祥、秦秀卿等四人用传统道情曲调平调中的大起七字调、浪淘沙调、跌落金钱调、十字调、高调、临县道情剧团原团长。77一枝梅调和小调中的太平调唱出了碛口发展的机遇及其在山西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用一枝梅调结尾“临县人心都思变,经济发展如箭在弦;腾飞已经有条件,山西的西大门争芳斗艳。”3392唱词表达了强烈的奋斗激情。同样,游碛口中也用一枝梅调唱“看过民居进枣园,返璞归真大自然,枣农家里去作客,心在更比红枣甜。”2246唱词唱出了碛口旅游资源的民风与特点。假离婚反映了新社会尊老敬老的新风尚。该道情小戏创作于 2016 年
17、,剧中人物李小英以离婚为筹码,威逼丈夫刘卯生不得孝敬父母,自己又虐待公婆。迫于无奈刘卯生将计就计,最终使李小英痛改前非,一家人冰释前嫌,此剧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和艺术性。此外还有李双双柳树坪三世仇苹果树新羊工社长的女儿喜事新办公共卫生进万家扶贫记等现代戏都起到了宣传党的政策,讴歌新时代的作用。四、小结临县道情作为一类濒危的非遗文化,其剧目唱腔的文本分析与研究极为重要。其中的方言俗语脍炙人口,语言精炼形象直观,有极强的画面感。道情剧本中率真热烈、淳朴的人物形象,折射出临县人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淳朴敦厚、坚韧顽强的优良品质。临县道情作为民间地方小戏丰富了当时人的社会生活,在劝世向善的同时,讲述了
18、临县地方流传下来的时令节气和民风民俗。现代道情戏成为当下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代表,不仅传承了地方文化艺术,而且宣传了党的政策,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自媒体时代,别有一番韵味。参考文献:1 王洪廷:临县乡土文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 年。2 高维忠、王洪廷、王孟旭:临县道情传统剧选编,临县:临县老年乐艺学会,2008年。3康云祥:说说唱唱没个完(下),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 年。4 张晶森:临县伞头秧歌艺术大观(上编),香江:中国国际美术出版社,2015 年。5杜恩郁、杜云峰:临县道情音乐,临县:临县老年乐艺学会,2007 年。Cao Zhifang1,2(1.Research
19、 Center of Poetry,Lyrics and Music,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030000;2.Lvliang Normal College,Lishi Shanxi 033000)AbstractAbstract:Linxian Daoqing scripts include traditional dramas and modern ones.The traditional dramas include Gao Laozhuang and Jing Tanghui and other Han Xiangzi Daoq
20、ing and local folk dramas.The local folk dramas vividly reflect the folk customs and culture.The modern dramas mainly propagate public policies and inherit the endangere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Daoqing.Linxian Daoqing,Yangko and Sanxianshu together build a spiritual home for Linxian people.Key wordsKey words:Linxian Daoqing;scripts;art features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Linxian Daoqingin Shanxi Province(责任编辑张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