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人上册:第 13 课“天空中的太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天空中的太阳”是科学二年级上册第 4 单元“白天与黑夜”中的第 2 课。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白天太阳位置在天空的变化。本课把这一现象拆分成两个部分,先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升落的方向,再认识太阳在天空中由东向西运动的现象。活动 1 日落的方向,看似简单,其实难度并不低。太阳东升西落是我们的常识。因而很多人没有去认真观察过日落(日出)的方向 , 其实日落(日出)的方向很少是正东或正西方向。所以本活动的观察和记录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活动另一个主要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观察记录的能力。活动 2 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的主要内容就要学生知
2、道并能简单描述或演示太阳位置变化的过程,只要方向、路径(弧形)没有出错,就可达到教学目标。本活动不要求学生直接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二、学情分析虽然学生知道太阳东升西落,但也只是一个大概了解,一般并没有去观察过一天太阳的位置变化。另外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有不少学生可能连方向也分辨的不是很清楚。所以本课应该帮助学生建构太阳位置变化的科学概念,为将来继续学习有关知识打好基础。三、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记录的方法。看不等于观察。因此,看看日落的大致方向和观察日落的方向不是一回事。正确的观察应该是:要确定观察的位置,明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用图文记录(使用参照景物)日落方向。2. 给学生充分展
3、示的机会。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很喜欢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所以本课的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活动 1 要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活动 2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到讲台上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也是学生互相讨论评价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从而学习有关的内容。四、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了解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方位。2. 通过观察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由东向西落的位置变化。3. 能描述或演示说明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4. 乐于观察、善于发现,对自然界产生兴趣。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由东向西落的位置变化。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升落的方向。六、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太阳图片
4、。学习准备:课前 2 周布置学生观察记录日落的方向要求如下:1. 先要确定观察的位置,例如阳台上的某块地砖。2. 明确观察位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可以借助指南针。3. 多天(可不连续)观察并用图文记录(使用参照景物)日落方向。七、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情境:观看日落的情境。问题:太阳每天是从哪个方向下山的?展示本课课题: “天空中的太阳”。(二)活动探究(1)活动 1:日落的方向问题:前一段时间布置大家观察并记录日落的方向,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记录拿出来交流一下。交流 : 要求学生轮流在组内介绍自己的观察。展示 : 教师巡视,选出 510 份较好的记录,贴到黑板上展示。交流:学生观察这些记录,小结
5、太阳落山的方向。小结: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但常常不是在正东升起正西落下。(2)活动 2: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媒体: (图片)太阳升起后,在天空中位置不断变化。问题:太阳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描述:指导导学生使用由东向西、升高、落下、半圈等词语进行描述。记录:将视频中的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记录下来。汇报:交流小组的观察和记录情况。小结: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位置在天空不断变化。任务:使用太阳道具,模拟太阳白天在天空不断变化的位置。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活动。演示:在黑板上标出“东”“西”发现,请学生上台演示(用太阳图片)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交流:每次演示结束,请其他同学说说演示的是否正确。小结:太
6、阳每天东升西落,位置在天空不断变化,布置学生完成活动手册。八、板书设计第 13 课天空中的太阳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位置在天空不断变化。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人上册:第 2 课“樟树与彩叶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樟树与彩叶草”是科学二年级上册第 1 单元“身边的植物”中的第 2 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从茎的高度、粗细、颜色、软硬程度、形状等方面观察、比较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特征,并能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在掌握了观察和描述茎的外部特征的方法后,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茎,发现更多植物茎的特征,例如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 1 是观察比较樟树和彩叶草的茎,活动 2 是观
7、察更多植物的茎。活动 1 是通过观察、比较并描述两种常见植物的茎的外部特征,在掌握了如何观察、比较和描述茎的特征后展开活动 2 观察更多植物的茎,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植物的茎,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名称及它们的茎的特征,选择两种植物,把它们的茎的特征记录在活动手册中。课后布置学生用植物的茎做手环,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观察植物茎的柔软性而选择做手环的植物。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大自然的植物一点都不陌生,但是大部分的学生都不知道常见植物的名称,也没有仔细观察过茎的特征。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茎的差别较大,观察比较樟树与彩叶草的茎的不同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更多植物的茎,不
8、仅能认识更多的植物,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身边常见植物的观察热情。三、教学目标1.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2. 知道如何运用感觉器官观察茎的外部形态。3. 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4. 乐于与同学分享观察的结果。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教学难点: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图片、彩叶草茎的标本、教学 PPT 课件。学具准备:彩叶草茎的标本。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景:琪琪和波波放
9、学途中,边走边观察校园里生长茂盛的植物,琪琪摸了一下路旁的樟树,觉得樟树的树干很硬,便把发现告诉了波波。由于彩叶草是草本植物,没有明显高大的枝干,同时叶子生长得比较密集,所以不容易观察到它的茎,因此引发了波波的探究欲望,想知道彩叶草的茎是怎样的。问题:大家见过这两种植物?它们的名称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讲述:樟树是高大的植物,彩叶草却比较矮小,而且生长比较密集。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媒体:出示本课课题 “樟树与彩叶草”。(二)活动探究(1)活动 1:樟树和彩叶草茎问题:植物一般都有茎,樟树和彩叶草的茎有什么不同?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
10、行交流。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观察?讨论:分小组讨论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方法。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观察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任务:比较樟树与彩叶草的茎。要求: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和发现,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茎的颜色、粗细,再引导学生用手去摸,感受茎的质感和软硬程度。活动:在校园里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围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 页的图示描述其特征。汇报:分享小组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小结:樟树茎粗大,直而坚硬,树皮粗糙,树皮灰褐色,分枝较少。彩叶草的茎较短、较细,较柔软,茎四棱形,茎表面有细细的柔毛,绿色,分枝较多。(2)活动 2:观察更多植物的茎问题:
11、你认识校园里的哪些植物呢?它们的茎有什么特征呢?任务:观察校园里各种植物的茎。要求:服从教师指挥,分小组观察,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能采摘植物。选择两种植物的茎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活动:分小组观察校园里植物的茎,选择两种植物的茎进行观察,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 页。交流:分享小组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小结:不同植物的茎的高度、粗细、颜色、形状、质感(粗糙程度)都不同。(3)拓展活动任务:选择合适的植物的茎做手环。要求:通过观察植物茎的柔软性而选择做手环的植物。活动:学生按要求制作手环。交流:分享自己用植物的茎制作的手环。亲子时间:课后与家长一起选择合适的茎做几个漂亮的植物手环或头环。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