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8年级上册第三章《声的世界》提高训练.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96609 上传时间:2024-09-2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7.38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8年级上册第三章《声的世界》提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第三章 声的世界 提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2.以下措施不能到达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3.关于“声音〞,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4.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 〔〕 A.编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5.如下列图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6.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次每秒。人们把低于20次每秒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高于2000次每秒的声音叫超声波.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次每秒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次每秒 7.以下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 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8.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9.在图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 〕 A      B     C      D 10.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 〔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二、填空题: 乙 11.如图2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如图2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甲 ______________。 12.如图3所示,是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三种动物相比较,发声频率范围最的动物是 ______,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__________。 图 2 13.唐诗 枫桥夜泊 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 图 3 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表达出的物理知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14.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 _____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的. 15.敲鼓时撤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2〕_____________。 16.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对话交谈.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_ ________,声音在________中不能传播. 17.音乐会上正演奏着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泊与祝英台 ,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产生的,这动人的乐曲是通过传到观众的耳朵的。 18.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能引起鼓膜的;耳朵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不同的缘故。 1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很大;我们能够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不同。 20.小学生聂利为了探究“蜜蜂靠什么发声〞她剪去蜜蜂的双翅,蜜蜂依旧发出“嗡嗡〞的声音,结果说明:蜜蜂并不是靠发声的。她用大头针捅破了蜜蜂翅膀下的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聂利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小黑点,不管聂利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学习她的。 21.公安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汽车在市区的街道行驶,不准鸣喇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这是为了减小。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C 5.B 6.D 7.D 8.B 9.A 10.B 二、填空题: 11.发声体在振动〔或音叉在振动或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空气能传递声音〔或气体能传递声音〕 12.猫 海豚 13.物体振动发声 空气可以传声 利用音色可区分发声体是钟 14. 音色 空气 15.振动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16.介质真空 17. 振动 空气 18.振动 音色 19.响度 音色 20. 翅膀的振动 探究实验的精神 21. 噪声污染〔噪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