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2.2水圈与水循环课后检测能力提升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94992 上传时间:2024-09-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2.2水圈与水循环课后检测能力提升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本文档共6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第二节 水圈与水循环 一、选择题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回答1~2题。 1.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2.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解析:第1题,根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及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可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温度、盐度和密度线。进而可知,赤道地区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说明密度与温度成负相关;由赤道到副热带的盐度线与密度线关系还可看出,密度与盐度成正相关;而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 答案:1.C 2.B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回答3~5题。 3.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城市附近,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5.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解析: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年平均气温≤-4 ℃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图中甲、乙两海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都在20到40之间,但乙海域位于近海,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较长。而甲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且体积巨大,相比较不易结冰。第4题,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越丰富,说明海冰厚度越大,结冰时间越长。葫芦岛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大于60,因此,是四城市附近海域中海冰资源最丰富的。第5题,我国北方地区淡水资源短缺,淡水市场需求量大;开发海冰对环境基本上没有破坏;目前没有大规模开发海冰资源,主要是因为技术有限,开采利用成本太高。 答案:3.B 4.A 5.C 读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回答6~7题。 6.甲渔场的成因主要为(  ) A.寒暖流交汇 B.上升补偿流 C.径流入海 D.人工养殖 7.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洋流为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6题,甲渔场为纽芬兰渔场,是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形成的。第7题,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图中①②③分别为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答案:6.A 7.A 下图为城市建设前后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与城市建设前相比,城市建设后(  ) A.下渗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地下水水位上升 D.地表径流量增加 9.城市建设后地表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B.排水系统日趋完善 C.地表硬化面积增大 D.城市绿化面积扩大 解析: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城市建设后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第9题,城市建设后,地表硬化面积增大,地表水下渗量减少,从而使地表径流量增加。 答案:8.D 9.C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a、b、c、d、e分别表示(  )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11.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10题,a表示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b表示地表径流(河流)注入海洋;c表示下渗,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d表示地下径流,地下水流入海洋;e表示蒸发,海洋水转化为大气水。第11题,陆地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①错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径流输送的影响上,③错误。 答案:10.C 11.D 二、综合题 12.读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按纬度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________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附近的海域。 (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________‰,它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________附近海域。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 解析:(1)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结合三条曲线的相关性特点很容易得出结论。(2)海水盐度的高低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赤道附近海域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常年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高温多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盐度相对南北两侧副热带海区较低。(3)观察图示坐标可知,南纬60°附近海水盐度约为34‰,与北纬60°附近(盐度为32.5%)相比相对较大,这是因为北纬60°附近海域被大陆包围,有大量陆地淡水注入(稀释),而南纬60°附近基本上全是海洋。(4)图示明显反映了蒸发量、降水量以及入海径流量对海水盐度的影响。 答案:(1)蒸发量 南北回归线 (2)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丰富 (3)34 南纬60° 北纬60°海域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 (4)蒸发量 降水量 入海径流量 13.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 (2)人类影响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最多。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研究所在城市“河水的自然净化”课题。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 解析:(1)分析图中三种水循环的环节,通过比较可得出答案。(2)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对地表径流施加影响最大。(3)从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分析。(4)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河水污染状况、河流水位、天气变化规律等方面。 答案:(1)蒸发 降水 (2)地表径流 (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4)河水污染现状及成因;河水自然净化的过程;影响河水自然净化的因素;本地天气变化的规律与河水水位的变化等。 - 6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