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素养评价三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94221 上传时间:2024-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9M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素养评价三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本文档共7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单元素养评价(三) (第三单元) 【合格性考试】 (选择题每小题6分,非选择题40分,共100分) 1.《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  )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解析】选C。材料描述的是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设立三司,分割宰相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也就是通过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故C与题意相符。 2.在元朝划定的行省中,管辖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广大地区的行省是    (  ) A.中书省   B.宣政院 C.辽阳行省    D.岭北行省 【解析】选C。A是负责管辖中央所在地,B主要是负责吐蕃地区,D主要是管理中国北方蒙古高原一带。故C正确。  【补偿训练】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了元朝在地方管理上设 (  ) A.三省六部       B.郡县 C.宣政院  D.行省 【解析】选D。从材料中“省”的信息可以判断元代在地方管理上设行省,故D正确。 3.在元朝划分的四等人中,汉人属于 (  ) A.第一等人   B.第二等人 C.第三等人   D.第四等人 【解析】选C。第一等人是蒙古人,第二等人是色目人,第三等人是汉人,第四等人是南人,C正确。  【深化点拨】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生产和科技文化的进步,从而构成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4.下面表格是关于我国汉朝到宋朝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千米),此表能够直接说明 (  )   地区 时代   上游地区 中游地区 下游地区 西汉 15.3 10.1 13.6 东汉 16.0 4.2 12.4 唐 13.99 9.81 25.87 北宋 21.4 13.8 23.6 南宋 27.2 14.8 22.7 A.长江流域人口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B.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唐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出现了倒退 D.人口密度的增长得益于国家统一 【解析】选A。将同一时期三个地区的数字相加发现,除东汉比西汉人口密度有所减少外,以后每一时期都比前一时期要多,这符合“总体上升”的特征,故A符合题意。 5.宋代之前,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大多是北方人。入宋之后,南方的士人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  ) A.南方人聪明  B.政治中心南迁 C.宋代重文轻武  D.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选D。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经济重心南移也带来文化重心的南移,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 6.《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B.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C.中国在宋代就实现了现代化 D.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的内容“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可知,宋代时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和发展,故D与题意相符,A、B材料内容没有体现;C表述错误。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属于这场“商业革命”史实的是 (  )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C.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解析】选C。注意时间限定词“宋朝”,A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B、D出现在明清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剧增,出现了最早的纸币,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8.“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信仰 D.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中国出现了更多的“仗义死节之士”,说明程朱理学有利于塑造中国人的价值信仰。材料信息中未体现A、B、D的相关内容。 9.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学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司南 【解析】选C。注意题干限定的是“北宋”的发明。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东汉时得到改进;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之际;司南出现于战国时期;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故C符合题意。 10.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该评价主要是肯定元曲 (  )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意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解析】选A。元曲通俗生动,主要是因为它接近和反映了市民的日常生活,故A与题意相符。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都是宋徽宗的年号——本书注)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 ——[清]张彦士《读史矕疑》 (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观点。(12分) (2)你认为影响改革变法成败的因素还有哪些?(28分) 【解析】第(1)题,注意审题,要求分别概括,因此应对每则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一从“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祸乱”等信息中提取。材料二从“急于见功”“不知有害”“刚狠暴戾”“未能尽善”等关键词中提取。第(2)题,主要考查多角度回答问题的能力。结合第(1)题的问题概括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 答案:(1)材料一:改革侧重于经济与军事;用人不当;性格固执;改革危及民众生活,使社会动荡。 材料二:急于求成;不听取他人意见;未看到变法措施不利的一面;性格粗暴。 (2)改革的目标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改革的措施是否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改革是否稳步、有序地进行;是否有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用人是否得当;改革者的心态对改革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等级性考试】 (选择题每小题5分,非选择题30分,共40分) 12.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解析】选C。从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御史的监察权逐步增强;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是皇帝进行专制统治的工具,这实际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C正确。A中“集中于相位之争”、D中“基本对等”的表述错误;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是在西汉武帝时,B错误。  【补偿训练】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加强,相权削弱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解析】选C。题干材料反映了宋代的中书、枢密院、三司权力分立与制约,具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作用,故C正确;A“扩大”说法错误,应是“缩小”;标志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是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故B错误;题干涉及的是中央官制,并没有涉及地方官制,故D错误。 13.宋朝的户籍制度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划分城市户口与乡村户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等级观念的影响 B.城市经济的发展 C.征收赋税的需要 D.社会管理的需求 【解析】选B。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于是有了“坊郭户”与“乡村户”的划分,等级观念的影响、征收赋税的需要、社会管理的需求不是主要原因,故B符合题意。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宋代使理学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根据材料一指出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经济根源是什么?(10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问根据材料从约束个人、注重民族气节、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等角度回答;第(2)题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涉及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成就;第(3)题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回答“爆炸性的影响”;第二问,与中国的小农经济联系紧密。 答案: (1)人物:朱熹、程颢、程颐。表现: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成就: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发明活字印刷术。 (3)“爆炸性的影响”:促使封建制度解体,推动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 7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