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数学有趣测量活动设计及反思大班数学有趣测量活动设计及反思设计意图纲要提出:“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亲密关系,初步尝试处理生活中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主要和有趣。测量是认识量伎俩,幼儿测量最早是“目测”,即经过感知比较量差异。大班幼儿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小碗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即仅局限于简单工具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测量。学习自然测量,能够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认识;有利于幼儿对不一样量测量工具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
2、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兴趣。什么东西能够用来测量?这个有趣问题会引发孩子好奇,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去探索,去发觉,在动手操作中不但取得知识经验,而且还取得了学习知识方法和能力提升。一、活动目标:1学习用自然测量方法测量物体长短,并会用表格形式进行统计。2初步感知一样距离,使用测量工具不一样,测得数据也不一样,训练思维相对性。二、活动准备:1每两人一张桌子。2各种自然测量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3统计表、笔。三、活动过程:1导入,引出主题导入语:我们马上要搬新幼稚园了,需要定做一批新桌子,现在请儿童帮一个忙,测一下我们桌子长边到底有多长。可是我们没有尺,你们说怎么办呢?2学习正确自然测
3、量方法过渡语:对,我们能够用好多材料来进行测量,在你们凳子底下有一支铅笔,现在就请你用这只铅笔先来测一测自己桌子长边,记住自己测到数字?(1)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测量方法师:谁来说说你用铅笔侧到了几段?是怎么测量?(个别幼儿边讲解边示范)(2)教师总结师:我们测量时,使用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头和上次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么能测得比较准确些。过渡语:刚才我们用铅笔测量了桌子长度。老师又为儿童准备了一些其它测量工具,而且还准备了每人一张统计单,把每种工具侧到结果用笔统计下来。3利用正确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长短与测量结果关系。(1)出示统计表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张统
4、计单?统计表上前面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格子又统计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取工具、一个是统计数据)(2)提出测量要求师:现在请你们到桌子上选择对应工具对桌子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测到数字统计在后面格子里。假如时间不够能够选择其中两种工具进行测量统计。(3)幼儿进行测量(4)讨论交流测量结果师:谁来分享你测量结果?师:我们用两种不一样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测出结果是一样吗?你能发觉其中什么秘密?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就越多。4活动延伸:猜测验证。师:想想看,现在老师用筷子和胶棒测量钢琴,谁测次数多?谁测次数少?说说你理由?师:
5、那我们一起去测量一下,看看你们猜对不对?个人反思:这节教学活动有好地方,也有失败地方。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就是我们天天要用桌子,非常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时候尤其开心,主动性也尤其高。在操作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过程中给幼儿数次交流数次尝试机会。发觉问题就要给幼儿处理问题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方法。每当孩子碰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方法,大胆去尝试。在活动中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更周密更完整,不过真正上课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地方。就因为这一点,幼儿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可能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儿童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能力。为了实现第二个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发觉然后进行讲述,所以这个目标很轻易就实现了。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迷惑:.幼儿因为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教师怎样激励也无济于事,该怎样?2.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觉问题?假如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觉问题,我们该怎样办?每个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互动上碰到紧急情况要知道随机应变,我们都以为挺简单,不过当你真正碰到这种“突发情况”时候,可能你就没有自己预期那么“灵活”。所以不论如可,要做好完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