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化学模拟题〔7〕
第一卷(共40分)
1. 2007年3月21日,我国公布了111号元素Rg的中文名称。该元素名称及所在周期是( )
(A)钅仑 第七周期 (B)镭 第七周期
(C)铼 第六周期 (D)氡 第六周期
2. 以下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H2S和NH3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
(B)HS-和HCl均是含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粒子
(C)CH2Cl2和CCl4均是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
(D)1 mol D216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NA(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3.放射性同位素14C可用来推算文物的“年龄〞。14C的含量每减少一半要经过约5730年。某考古小组挖掘到一块动物骨骼,经测定14C还剩余1/8,推测该动物生存年代距今约为( )
(A)5730×3年 (B)5730×4年 (C)5730×6年 (D)5730×8年
4.草酸是二元中强酸,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常温下,向10 mL 0.01 mol·L-1 NaHC2O4溶液中滴加0.01 mol·L-1 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A)V(NaOH) = 0时,c(H+) = 1×10-2 mol·L-1
(B)V(NaOH)<10 mL时,不可能存在c(Na+) = 2c(C2O42-)+c(HC2O4- )
(C)V(NaOH) = 10 mL时,c(H+) = 1×10-7 mol·L-1
(D)V(NaOH)>10 mL时,c(Na+)>c(C2O42-)>c(HC2O4- )
5.向存在大量Na+、C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于组是( )
(A)K+、Br-、CO32-(B)Al3+、H+、MnO4-
(C)NH4+、Fe3+、SO42- (D)Ag+、Cu2+、NO3-
6. 对于反响①K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响;②Na2SO3溶液与稀盐酸反响;③Si与烧碱溶液反响;④Fe与稀硝酸反响;改变反响物用量,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6.02×1023
(B)0.1 L 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6.02×1023
(C)5.6 g铁粉与硝酸反响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6.02×1023
(D)4.5 g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6.02×1023
8.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离子完全沉淀。反响中消耗xmol H2SO4、y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mol·L-1为( )
(A)(y-2x)/a(B)(y-x)/a(C)(2y-2x)/a(D)(2y-4x)/a
9.以下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绿色烟雾
(B)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颗粒
(C)点燃的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10.将空气中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下面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
(A)闪电 (B)电解饱和食盐水车间
(C)根瘤 (D)合成氨车间
11. 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枯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
(A)②④⑤③①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②④③⑤①
12.以下有关工业生产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别离,可加快正反响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
(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2进入阳极室
(D)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液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13.如下列图,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ZnSO4
溶液
隔膜
(只允许SO42 -通过)
CuSO4
溶液
滤纸
(滴加了Na2SO4、酚酞溶液)
外表皿
Y
Zn
Cu
铜丝
X
(A)Y为阴极,发生复原反响
(B)X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响
(C)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
(D)X与滤纸接触处变红
14.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开展前景良好,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倍受青睐。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已到达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D)②④
15.:(1)Zn(s)+1/2O2(g) = ZnO(s);DH =-348.3 kJ/mol
(2)2Ag(s)+1/2O2(g) = Ag2O(s);DH=-31.0 kJ/mol
那么Zn(s)+Ag2O(s) = ZnO(s)+2Ag(s)的DH等于( )
(A)-317.3 kJ/mol (B)-379.3 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
16.人剧烈动动,骨骼肌组织会供氧缺乏,导致葡萄糖无氧氧化,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分子式为C3H6O3),如果该物质过度堆积于腿部,会引起肌肉酸痛。表达该物质酸性的基团是( )
(A)羟基 (B)甲基 (C)乙基 (D)羧基
17.仔细分析以下表格中烃的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15位烃的分子式是( )
1
2
3
4
5
6
7
8
9
……
C2H2
C2H4
C2H6
C3H4
C3H6
C3H8
C4H6
C4H8
C4H10
……
(A)C6H12 (B)C6H14 (C)C7H12 (D)C7H14
18. 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假设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那么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
(A)4 (B)5 (C)6 (D)7
19.为到达预期的实验目的,以下操作正确的选项是( )
(A)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10 g ZnSO4·7H2O溶解在90 g水中
(B)欲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C)为鉴别KCl、Al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D)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20.目前,关于二氧化碳是否为大气污染有不同的观点。认为“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的理由是( )
①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②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③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④除二氧化碳外,甲烷、一氧化二氮也是温室气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第II卷(共60分)
21.(15分)以下列图是无机物A~M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局部产物及反响条件未列出)。其中,I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请填写以下空白:
(1)在周期表中,组成单质G的元素位于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
(2)在反响⑦中氧化剂与复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在反响②、③、⑥、⑨中,既属于化合反响又能属于非氧化复原反响的是____ ___(填写序号)。
(4)反响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将化合物D与KNO3、KOH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K2FeO4(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KNO2和H2O。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16分)根据图示答复以下问题:
(1)写出A、E、G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 ____________,G_______ __________;
(2)反响②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响④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①、⑤的反响类型:①________ ________、⑤_______ ___________。
23. (12分)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响原理为:
4NH4+ +6HCHO=3H++6H2O+(CH2)6N4H+ [滴定时,1 mol (CH2)6N4H+与 l mol H+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响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 称取样品1.500 g。
步骤II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III 移取25.00 mL样品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参加10 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 min后,参加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III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参加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那么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那么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_______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到达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_________色变成_________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
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
/mL
标准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1.02
21.03
2
25.00
2.00
21.99
3
25.00
0.20
20.20
24. (17分)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某同学将一块局部被氧化的钠块用一张已除去氧化膜、并用针刺一些小孔的铝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内。待钠块反响完全后,在容器中仅收集到1.12 L氢气(标准状况),此时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响前减少了0.27 g,水槽和容器内溶液的总体积为2.0 L,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050 mol·L-1(忽略溶液中离子的水解和溶解的氢气的量)。
(1)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2)试通过计算确定该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
1.A 2.C 3.A 4.D 5.A 6.B 7.D 8.D 9.A 10.D
11.D 12.D 13.A 14.A 15.A 16.D 17.B 18.B 19.C 20.B
21.(1)四(或4);Ⅷ。 (2)1:2。 (3)③。
(4)3Fe2++NO3- +4H+ = 3Fe3++NO↑+2H2O。
(5)Fe2O3+3KNO3+4KOH2K2FeO4+3KNO2+2H2O。
22.(1)CH2=CH2,,HOOC(CH2)4COOH。
(2)ClCH2CH2Cl+NaOHCH2=CHCl+NaCl+H2O;
ClCH2CH2Cl+2NaOH(aq)HOCH2CH2OH+2NaCl。
(3)①加成反响;⑤缩聚反响。
23.(1)①偏高。②无影响。③B。④无;粉红(或浅红)。(2)18.85%。
24.(1)Na2O+H2O = 2NaOH, 2Na+2H2O = 2NaOH+H2↑,
2Al+2NaOH+2H2O = 2NaAlO2+3H2↑。
(2)n(NaOH余) = 2.0 L×0.05 mol·L-1 = 0.1 mol,
n(H2) ==0.05 mol,
n(Al) == 0.01 mol = n(NaAlO2),
由电子守恒知:n(Na)+3n(Al) = 2n(H2),
即:n(Na)+3×0.01 mol = 2×0.05 mol,
得:n(Na) = 0.07 mol。
由钠守恒知:n(NaAlO2)+n(NaOH) = n(Na)+2n(Na2O),
即:0.01 mol+0.1 mol = 0.07 mol+2n(Na2O),
得:n(Na2O) = 0.02 mol。
w (Na) =≈8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