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25例报告.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462713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25例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25例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25例报告 【摘要】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和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肺内病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就如何提高穿刺准确性及影响诊断准确率的因素进行讨论。结果 25例中,穿刺成功率100%,活检诊断准确率为24/25。4例发生轻度气胸,1例穿刺后咯血痰。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安全的,可有效提高肺内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 穿刺 活检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对肺部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肺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已经成为临床医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 。尤其是肺内较小的病变的诊断是临床诊断工作中的难题,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为临床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我们搜集了自2000年11月~2001年12月进行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25例,就如何提高穿刺准确性及诊断准确率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45岁,25例经胸部CT检查证实有肺内肿块,临 床经痰细胞学及细菌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均未能明确诊断。病灶直径最大8cm,最小 1cm,多发病灶5例;直径3cm者14例,直径3cm者11例。病灶离胸壁的平均距离为≤6cm,最 远距胸 壁达10cm。 器械与设备 使用GE Hispeed CT/i螺旋CT机,穿刺针为Cook公司的16G、18G、20G弹 簧式自动活检针。 操作方法 穿刺前根据病变的部位选择相对舒适的体位,并在相当于病变的体表穿刺点区放置自制的“栅栏样”体表定位器后行CT扫描。获得CT扫描图像后制定穿刺计划,确定穿刺点、进针方向、角度及深度、选定穿刺针的长度和粗细。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在CT扫描监控下,根据设定的穿刺计划用穿刺针经穿刺点病灶穿刺。针尖接近或进入病灶后,行病灶上、下层面薄层扫描,以确定针尖在病灶内的位置,当穿刺针尖达到预定位置后切割取材,一般穿刺针切割槽内可获得cm×大小的线头虫样组织标本,获取的标本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后送病理检查。若获得的组织标本不理想可再次穿刺。 结果分析 所有病例均同时做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术后常规CT扫描或24h胸部X线摄片和透视,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恶性结果的评定标准为:手术证实;其他部位发现同一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临床随访证实。良性结果的评定标准为:手术证实;病灶消失或缩小;CT或平片随访,病灶稳定达1年以上。2 结果 标本获取的成功率 本组25例共作了30次穿刺,7例在同一结节分别做了2次穿刺,3例在同一个结节分别做了3次穿刺,5例多发病例分别在2个结节灶做了1次穿刺,其余10例均一次穿刺即得到了足够组织标本。病变刺中率100%。本组中同一病灶行多次穿刺是因病灶直径较大或第一次所获取的组织较少,且第一次穿刺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为了提高病理组织学的诊断准确率而施行,所有标本经病理医师肉眼确认能够行组织学检查,穿刺准确率为100%。    病理检查结果 25例中恶性病变23例,良性病变2例。其中鳞癌10例,腺癌11例,转移癌1例,未能确定组织类型仅见恶性细胞1例,炎性病变1例,肺结核1例。25例中24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后病理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病理结果相同23例,1例假阳性。未手术的1例为已确诊其它部位原发性恶性肿瘤活检诊断为肺转移性肿瘤。活检诊断准确率为24/25。 并发症 4例轻度气胸均发生在多次穿刺的病例,未做处理,最长2周后自行吸收。1例肿块位置接近肺门患者穿刺后即咯血痰,经使用止血药后消失。5例穿刺结束后再行CT扫描见针道内有少许出血,未出现症状,术后使用止血药治疗,并于术后24h做胸部X线摄片检查未发现肺出血征象。7例活检部位有疼痛感,未行处理,症状于1~3h后消失。本组均未发生需紧急处理的气胸、出血等并发症。3 讨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成为胸部介入放射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诊断技术,被公认为肺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2] 。近年来随着CT设备的发展,病理学技术的提高及穿刺针的改进,使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病理诊断定性准确率大幅提高。它对肺组织损伤小,安全,可靠,定位精确,准确率高,并发症少,尤其对病变位于肺周围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能达到的病灶,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有其独到的价值 [3] 。 定位方法 本组采用自制的“栅栏样”体表定位器,具有体表皮肤覆盖面广,在CT扫描图像上选择穿刺点灵活、准确、操作简便、快捷,准确性及成功率高。25例均1次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穿刺层面原则上应选择显示病灶的最大切面,进针点与靶点距离相对较小而又能够避开骨骼和血管、神经等结构。 提高穿刺准确性 将活检针按设定的进针角度穿入预定深度后,上下层面薄层CT扫描确定针尖位于病灶的预定 取活检区后再行活检是该方法成功的关键。为提高准确性,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穿刺针型号的选择应结合病变的位置、大小,尽量选择较粗的活检针,适当增加穿刺次数,应多点、不同方向取样,有多个病灶时还应分别取样,提高所取组织的代表性;对较大的病变应结合CT增强扫描片,使取材点避开病变坏死区和周边反应区;小结节灶的穿刺因针尖易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应在邻近上下层面作薄层扫描,确定针尖在病灶内的准确位置,特别是在斜行进针的情况下更应反复确认,必要时如患者情况允许应适当增加穿刺次数,本组病理仅查见恶性细胞的1例结节大小为1cm,因组织较少而不能确定组织类型;关于假阳性。复习文献报道均无假阳性报告,本组中与手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有1例假阳性,CT穿刺病理诊断为低分化磷癌,患者术后仍行系统化疗,随访2年多均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经与病理医师一起对照复习手术前后两次病理切片不存在误诊,分析可能与病灶较小同时手术标本切片较少有关。这种情况需在今后工作中观察、总结;关于假阴性。本组25例无假阴性结果。我们认为对于阴性结果需做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史、病情、穿刺活检的位置及具体的病理结果来判断穿刺病理结果的可信度,必要时可再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 影响准确率的因素 CT定位、引导:穿刺点的选择是否准确,CT图像上穿刺针尖位置与预定活检区是否相符均会影响所取组织的代表性。穿刺针的选择:穿刺针粗细、长短及切割槽大小均会影响穿刺结果的准确性。穿刺针过长,由于针尾较重而不易固定。穿刺针过粗,由于易发生并发症而影响穿刺的成功率,且发生并发症后不能进行多次、多点穿刺。穿刺针过细,则取出的标本太少,难以作出准确的病理诊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巧、经验和人员协作会影响诊断,获取的标本在病变的坏死区或在肿瘤边缘区,会出现假阴性结果。提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虽然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它还不是十全十美的。同时需要认识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肺内较小病灶,尤其是病灶位于肺下叶,呼吸活动度变化大,穿刺活检很难到达理想效果。对纵隔内病变或肺门区病变穿刺活检有一定风险性,要想提高此类病变穿刺定性的准确性,遇到困难相当多。只有不断探索新的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活检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项新技术才能真正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肖立新,袁志军,朱跃红,等.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内小肿块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师杂志,2002,4:177-178.2 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420.3 李豪,赵泉,邱孝明,等.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放射学实践,1999,14:239-24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