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3)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是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所接触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主要作用在于通过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学生要认识到信息的含义是对人们有用的消息,信息是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则是在信息的获取、存取、加工等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小学三年级学生一般特性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在九岁左右,他们在心理上具有较强的依赖特性,及易依赖于教师,自主能力较弱。同时他们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统一:一方面,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他们在注意力方面具有短暂性特点。
2.小学三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初始能力
在思想认识方面,小学生在一二年级并未接触过信息技术课,对信息技术课还比较陌生;在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面,大部分的小学生都已接触过计算机,但并不熟练。在学习能力方面,小学生无论是在逻辑思维能力、信息表达能力还是对知识的归纳提炼能力都是较为薄弱的。
三、教学目标
目标维度
行为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信息的含义。
(2)掌握信息技术的含义。
(3)了解信息获取、传递、处理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列举生活中的信息,学会从生活中发现信息。
(2)通过讨论积极思考,了解生活中获取信息的工具
(3)通过小组游戏互动,掌握正确的方法传递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信息,知道生活中信息是无处不在的。
(2)树立对信息技术课的正确看法
四、重点难点
重点:(1)信息的含义;信息技术的含义。
难点:生活中信息的获取,传递与处理过程。
五、教学环境
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并未涉及具体的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知识,仅限于对于信息及信息技术概念的讲解,因此教学环境可以在多媒体教室或者机房,运用PPT向学生进行展示。
六、教学思路
使用教师引导(利用PPT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体验学习、游戏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小组完成游戏形式进行学习活动。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情境
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现在上的是什么课吗?我们现在上的是信息技术课,那有些同学说是电脑课,对不对呢?这个回答并不是十分得正确,其实信息技术课要学习的不仅是关于电脑的知识,还有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知识。
师: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呢?
大家回答得都非常好。就像英语一样,大家觉得英语重要吗?其实很多久之前是没有英语课的,我们的时代发展了,我们发现到处都有英文,如果我们学会了英语,就能和外国人交流,出国后也很方便。英语因此对大家越来越重要,于是我们就开设了英语课。
信息技术这门课也是这样,我们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了,最初我们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打猎,逐渐地我们进步了进步了农业社会,农业社会里的人最重要的是学会种植庄稼,在学会了打猎和种植庄稼后人们就进入了工业社会,工业社会里呢,人们要学会使用工厂的机器。而在呀,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什么呢?那就是学会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知道怎么使用信息和信息技术。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
【思路】
以英语课重要性类比信息技术课。向学生阐述信息技术课与电脑课的差别,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学习了信息技术课后对学习、生活的作用。
【板书】
第1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生:信息技术课,电脑课
生:学会使用电脑
从提问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知初识
【信息的含义 】
师:那什么是信息,什么信息技术呢?
信息其实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1)铃声响了,我们知道
(2)鸟语花香,我们知道?
(3)电闪雷呜,我们知道?
(4)大家看看我们面前的这本信息技术书,摸一摸,你感觉到了什么?闻一闻,有些什么味道?
我们的信息技术书本,是不是外面的比较光滑,里面的比较粗糙,闻一闻,书本是不是有一股油墨的香味?
对了,这些啊,都是信息。
【思路】
通过以上提问,使学生明白信息其实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生:该上课了
生:春天来了
生:要下雨啦
同学们能和老师说说,你还能说出生活中的哪些信息吗?大家讨论一下。
【思路】
通过学生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
【板书】 (将同学所说罗列到黑板上)
并补充例:老师昨天通过天气预报就知道了今天的天气是晴天,就没有带伞。早上阅读了新闻报道知道了国家大事。
师:同学们看,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到处都充满了信息呢?离开了这些信息我们会怎么办?
没有了天气预报,不知道该不该带伞,可能会淋雨。不知道新闻报道了解不了国家大事。等等
离开了这些信息,我们的生活会有许多许多的麻烦,所以说信息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信息。
哪个同学能通过老师刚刚和同学们说的这么多信息,说一说,信息到底是什么啊?
【思路】
通过学生回答让学生知道信息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归纳信息含义,培养学生归纳信息能力。
【板书】
一、信息
含义:信息就是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生:不知道天气了,不知道新闻
【载体】
师:老师问问同学们,经过我们之前的归纳后,大家来判断一下,印刷报纸的纸张是不是信息呢?
师:非常好,纸张不是信息,纸张上的知识,新闻才是信息。那网站呢?
师:网站也不是信息,网站上的报道消息才是信息。
也就是呀,印刷报纸的纸张,网站这些只是信息的载体。
对于刚刚我们所说的报纸和网站来说,它们上面所呈现的是信息,因此它们就是信息的载体。离开了信息的报纸就只能是一张白纸。
【思路】
通过以报纸、光盘为例,解释载体含义。
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信息的获取】
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例举的那些信息都是用什么方式获得的。
(1)我们怎么知道外面闪电了:眼睛看到。(2)怎么知道打雷了:耳朵听到(3)书本的光滑和粗糙:手摸到(4)书本的墨香味:鼻子闻到(5)水的味道:舌头尝到
非常好,我们通过了眼睛,耳朵,手,舌头等感觉器官获得了生活中大量的信息。
可是有的时候,只使用这些感觉器官还是不能够得到想要的信息。例如,天宫一号已经发射上天了,航天员们可以看到月球表面的样子,可是我们不是航天员看不到,那怎样才能看到呢?
使用普通的望远镜能够看到吗?非常好,我们可以使用天文望远镜。它能帮助我们看到比望远镜更远的东西。
那看细小的东西呢?非常好。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了,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工具吗?
【思路】
师生共同归纳,信息获取通过眼睛、耳朵、手、鼻子、舌头等感觉器官。并总结归纳信息获取的工具。
【板书】
二、 信息的获取
通过眼睛、耳朵、手、鼻子等感觉器官。
通过工具
生:使用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
显微镜
【信息的传递】
看来同学们都知道得非常多。那我们平时知道了这么多的信息,肯定有一些有趣的信息想要和同学们分享。
但如果同学不在身边,但你又特别想和他分享这个有趣的信息,你会怎么办啊?很好,我们可以使用电话这个工具来告诉他,那把信息告诉同学的这个过程就是信息的传递了。
大家听过飞鸽传书吗?古代的时候,人们使用过信鸽来传递信息,书信。
大家爬过长城吗?长城上有很多像书上第5页中间图片上的建筑,这个叫作烽火台。烽火台的作用也是用来传递信息的,当有敌人入侵的时候就点燃烽火,告诉人们,敌人来了,加强警惕。
科技逐渐进步后就出现了电报,大家现在见得很少了,在战争时期,电报是用得比较多的信息传递方式,电报现在已经被淘汰。
这些传递方式,传递的时间也比较长,书信到达接收人的手上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打电话可以互相实时地传递信息,使用电脑上的QQ等来传递信息,更加地方便快捷省时。
【思路】
引出信息的传递知识点,与使用工具传递信息。
以古代与现代传递方式作对比。
【板书】
三、 信息的传递
古代:飞鸽传书,烽火,信件等
现代:电话,电脑等
生:打电话
生:听过
生:爬过
【讨论坊】
下面我们就来完成书上第六页讨论坊的问题。
我们就把书上第1页,“印刷报纸的纸张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这一句话作为要传递的内容。你会使用哪些方式呢,同时思考一下在古代我们会用什么方式传递?大家讨论一下。
同桌同学,我们可以直接对话;教室里离你最远的一位同学,可以让其他同学传话给他;外省某校的一位同学,我们可以打电话;国外的一位小朋友我们可以通过上网使用聊天工具告诉他;本校其他班的十位同学,我们可以将这一个信息写到黑板上;全校师生我们可以能过广播告诉他们。(简略选择几项讲解)
生:讨论回答
【信息的处理】
我们接收到信息后,通过思考处理后,可以产生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昨天你看了一部动画片,今天你把这部动画片讲给了你的同学听,你把直接获取到的视频的信息,通过你自己的语言,加上你自己对主人公的想法后,表达给同学。这就完成了信息的处理。
信息的处理就是将直接获取的各种信息,经过大脑处理后,通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语言、文字、动作、表情等表达信息。
【思路】
学生讲述自己感兴趣的动画,结合学生实际,同时教师进行总结复述,解释信息处理概念。
【板书】
四、信息的传递
将直接获取的各种信息,经过大脑处理,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
生:回答
【信息处理机】
有的时候我们要处理的信息有很多很多,就需要借助工具来完成了,比如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完成处理大量信息的工作。
老师要通过查看同学们的总成绩,需要一个一个地把同学们的成绩进行计算。这个过程要花费的时间不是很长。这时候,老师就可以使用计算来帮助我完成了。
计算机可以帮助我收集同学们的成绩,老师只要将同学们的成绩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就能够把这些成绩很快地计算出同学的总分了。不用老师一个个通过手算算出来。老师建好一个文档后,计算机还可以把这些信息存在在上面。老师想要知道同学的平均成绩,计算机还可以对之前得出的总成绩进行加工除以同学的人数,得到平均成绩。最后,老师要把同学们的成绩发送给教务处,这样计算机就完成了传递信息的任务了。既快又方面。
大家看,利用计算机工作是不是很方便。因此啊,计算机也被称为信息处理机。
【信息技术】
那么在信息的获取、存取、加工等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技术,这些技术就被称为是信息技术。
【板书】
五、信息技术
在信息的获取、存取、加工等过程中会涉及到的技术。
(1)感测技术(医院里的检测仪)、
(2)控制技术(工厂的机器)、
(3)通信技术(交通、通讯)、
(4)计算机与智能技术(计算机,科技)
通过例举信息技术的类型,扩展学生知识面
【实践园】
选取6位同学分成3个小组,每组2位同学,一位同学根据计算机上出现的词语进行描述,另一位同学猜是什么词语,1分钟内猜对词语数目最多的组胜出。
说明:第1组同学只能使用语言来描述;第2组同学只能使用肢体动作来描述;第3组同学可以同时使用语言和肢体动作来描述,但是是描述的时候都不能直接说出要描述的词语。
学生游戏互动学习
通过游戏使学生知道,相同的信息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或表达方式。
4.
自评与互评
【自评与互评】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是不是已经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了简单的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自评一下:(出示自评表)
1.我会举例说明身边的信息了吗?____________
2.我能说出人获取信息有哪些方法吗?_________
3.我在能举例说出人类利用信息的特点来做事的例子吗?____________
4.我能说出我发布信息的例子?____________
5.回忆一下,在这节课中,你还有哪些感到不理解的地方,还需要向同学或老师请教的,请告诉我们,好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你能简单评价一下其他同学的表现吗?
【思路】
展开学生自评与学生间互评,及时巩固新知。
通过自评与互评总结所学内容
3.
总结及作业布置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信息以及信息技术。我们知道了信息就是对人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可以通过眼睛、鼻子、耳朵、手等感觉器官直接获取信息,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科技发达了,我们利用电话,电脑等等方式传递信息,还可以利用计算机也叫信息处理机来处理信息。
我们还学习了信息技术,知道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生活中的信息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我们将追逐渐涉及,还有很多信息技术等待我们去挖掘。
下课后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登录我们学校网站,进入老师所制作的“小学信息技术”栏目,进行课程的巩固学习,上面有一些关于信息技术的有趣的题目。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课,同学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看一看计算机到底有哪些部分组成,哪些相当于是它的“脑袋”,哪些相当于是“四肢”呢?
好,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里,下课。
巩固学生本堂课所学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