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考法学概论名词解释资料仅供参考法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 1氏族:是由共同的祖先世代遗传下来的以血缘关系连结而成的人们的团体,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社会组织。 2一般的社会调整:是以一定的社会规范(特别是原始社会的习惯和文明社会的法律),经常地、普遍地处理类似事件。 3国家意志:是经过政权而获得集中表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法律是国家意志的基本表现形式。 4一般法和特别法:凡是在一国领域内对全体居民和所有的社会组织普遍适用,而且在它被废除前始终有效的法律,就是一般法。凡是只在一国的特定地域内或只对特定的主体或特定的时期内有效的,是特别法。 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律 1授权立法:指有制定法律权力
2、的国家机关把本属于自己的立法权,部分地授予行政机关;有时也指对地方国家机关的授权。 2委任性立法:指没有直接规定规范的内容,只是指出某项规范将委任特定的国家机关或规范性文件加以规定的规范。 3准用性立法:指没有直接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只规定在适用该规范时,准许援用它所指定的其它有关规范的规范。 4法律的适用:指被授予专门职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程序,实现法律对特定的社会关系的调整活动。 5司法解释:指最高国家审判机关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即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作的解释。 6学理解释:指学术研究部门、文化教育部门、宣传部门报刊等对法律所作的理
3、论性的、法制宣传性的解释,它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7法律的遵守:指一切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恪守法律的规定,严格依法办事,即守法。 8法律制裁: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违法者,依法所采取的带有强制性的惩戒措施。 9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指无产阶级法律观点的总和,包括人们对法律的基本看法,对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人们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和修养等。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制 1有法必依:指一切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办事,全体公民必须遵守法律。 2执法必严: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严格、严肃、严明,切实依据法律规定的内容、精神和程序办事
4、,一丝不苟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3违法必究:指对一切违法犯罪分子都必须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例外。 4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就是全体人民真正享有各项以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的一种国家制度。 5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就是把人民经过艰苦奋斗而争得的国家权力和各项民主自由权利,用国家的制度和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和确认,使之条文化、定型化、规范化。 第四章 宪法 1国家性质:国家的阶级本质,亦称政权性质,或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政权组织形式:亦称政体或根本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所采取的用以实现其国家权力的形式,即统治阶级为
5、了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而组织起来的国家政权机关。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就是在中国领土内,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遵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为主,组成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事务。 第五章 行政法 1行政:指国家的组织活动即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所制定的法律、作出的决定、批准的计划的执行活动。 2行政
6、法律关系: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由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 3行政机关:指执行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又称国家管理机关或政府。 4地方性规章: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面上和经国务院批准书的较大的市面上的人民政府制定的关于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5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机关以不特定的社会事实为对象而实施的行政行为,即行政立法行为。 6行政许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7行政处罚:指特定的行政机关对于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依法给予处罚的行政执法行为。 8代执行:指行政机关
7、将相对人应履行的义务先交她人代为履行后,再由相对人负担费用的强制方法。 9监察机关:是人民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依照行政监察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它人员实施监察。 第六章 民法 1民事法律关系:指由民法确认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亦即民事权利主体之间就一定的物或其它对象(客体)而发生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权利义务关系。 2民事法律事实:指符合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而能引起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各种客观情况(事件或者行为)。 3监护:指为了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而设置的对她们的行为和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 4法人
8、: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5民事法律行为:指公民或法人实施的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合法行为。 6相邻关系:指土地、土地上的自然物或建筑物的相邻所有人,在使用或者经营这些相邻的不动产时,相互发生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7直系血亲: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的亲属,如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等。 8代位继承:指被继承人的子女于继承开始前死亡,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能够代位继承其父母亲应继承的财产份额的制度。 9遗赠:指遗嘱人以遗嘱的方式,将其财产的一部或全部赠送给
9、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而于其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 第七章 商法 1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是由一定人数的股东依照公司法投资设立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责,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2股份有限公司:指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组成的,全部资本分为均等的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负责,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3和解:指人民法院受理债权人的破产申请后,为预防和避免债务人宣告破产起见,由债务人和债权人会议达成的中止破产程序进行的协议。中国企业破产法将全民企业的和解与整顿,合并为一个程序,先申请整顿后开始和解,和解协议经过后即着手
10、整顿。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破产还债程序只规定了和解。 4破产债权:指基于破产宣告以前的原因产生的,依法申报并经确认的,只能依照破产分配程序从破产财产中获得清偿的债权。包括破产宣告前成立的无财产担保的债权、放弃优先受偿权的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和数额超过担保标的物价款款受清偿的债权等。 5票据:指由出票人依法签发的,并于一定期间内由其无条件支付或委托她人无条件支付的以一定数额金钱为目的的特种有价证券,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 6票据权利:指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 7票据行为:指票据法上规定的,能引起票据上权利义务发生、变更、消灭的要式法律行为,它是引起票据关系产生
11、变化的法律事实。票据行为可大致分为主票据行为(基本票据行为)和从票据行为(附属票据行为),前者指能够引起票据关系发生的行为,即出票行为,后者指能引起票据关系变更、消灭的行为,如背书、承兑、保证、付款等。 第八章经济法 1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2产品质量认证制度:指依据具有国际水平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经过认证机构确认并经过颁发认证证书和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的形式,证明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技术要求的制度。 3经济管理关系:指国家在管理经济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利益关系,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方面的关系。 4(消费者的)知
12、情权:又可称为“知悉真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的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5(消费者的)获知权:指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第九章 刑法 1犯罪构成:指依照刑法的规定,确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每一个犯罪构成都包括四个方面的要件: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 2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指人的危害行为与其所产生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内在的,合乎规律的联系。 3刑事责任年龄:指依照刑法规定,一个人对其危害社会的行为应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4刑事责任能力:指一个人对其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13、的条件,亦即一个人辩认和控制其行为的能力。 5犯罪的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其行为可能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状态,一般指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在某些犯罪中还包括犯罪目的。 6疏忽大意的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7过于自信的过失: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可是轻信能够避免,却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8意外事件:指行为人的行为虽然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可是这种损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既无故意也无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况。 9累犯:指因犯罪受过一定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
14、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犯罪分子。 10数罪并罚:指一人犯有数罪,人民法院对其所犯的各罪分别是定罪量刑后,依照法定的原则,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第十章 刑事诉讼法 1刑事案件的管辖:指公安、检察、法院三机关受理刑事案件的权限分工、上下级人民法院或不同地区的同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刑事案件的权限分工,以及普通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刑事案件的权限分工。上述的第一种权限分工称为职能管理,第二、三种权限分工合称为审判管辖。 2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了保证侦查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加以限
15、制。 3取保候审:指公、检、法机关根据需要或有关人员的申请,责令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侦查和审判,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4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指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后,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可是,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和自诉人上诉的案件,不在上诉不加刑之限。 第十一章 民事诉讼法 1管辖权的转移:指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律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也能够把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 2反诉:指作为本诉的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开始后,被告人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出
16、同本诉在诉讼标的和诉讼理由上有牵连的保护自己民事权益的独立的诉讼请求。 3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指对当事人双方诉讼标的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同她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她参加她人之间已开始的诉讼的第三人。 4先予执行:指人民法院在作出判决之前,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为了解决申请人生活或生产经营的急需或其它紧急情况,裁定由被告先行给付一定款项、特定物暂停实施一定行为的措施。 第十二章 行政诉讼法 1行政纠纷:亦称行政争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引起的争议。 2行政起诉: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认为
17、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人作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请求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惟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十三章 国际法 1国家继承:指一国丧失其国际法律人格或丧失一部分领土时,它的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转给取代她的国家或取得其领土的国家的情况。国家继承的对象虽是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但不是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而只是与被继承领土有关连的特定的国际法权利和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或由条约所引起,或属于条约以外的事项。 2专属经济区:指沿海国在其领海以外并邻接其领海的海域所设立的专属管辖区,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在法律地位上自成一类,既不属于公海,也不属于领海。 3自保
18、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之一,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国家有权使用自己的力量,进行国防建设,防备外来侵略;其二是当国家遭到实际的武装攻击时,有权进行单独的或集体和自卫。 4最惠国待遇:指一国给予另一国国民的待遇,不低于现时已给予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 第十四章 国际私法 1冲突规范:又称法律适用规范或法律选择规范,是国际私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规范,它是在调整或处理涉及两个国家(或法域)的法律的民事关系或民事争议时,指定应适用其中哪一个国家(或法域)的法律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规则。 2识别:依据一定的法律观点或法律概念,对有关的事实构成的性质作出“定性”和“分类”,把它归入特定的法律范
19、畴,从而确定应该援用哪一种冲突规范的法律认识过程。 3公共秩序保留:如果按本国的冲突规范的指引去适用某一外国法,或根据管辖权原则去承认和执行某一外国判决或裁决,其结果会与本国国家、社会的重大利益或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发生严重抵触时,即可认为与自己的公共秩序相违背而排除该外国法的适用范围,或拒绝承认和执行该外国判决或裁决。这种制度,就叫做公共秩序保留。 4司法协助:指根据国家间签订的在关条约,或经过外交途径,一国法院接受她国法院的请求,协助进行某些诉讼行为。狭义的司法协助仅指协助送达诉讼文书和调查取证,广义的司法协助,则还包括协助执行对方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裁决。 试卷补充: 1法律规范的制定:即一
20、般所说的立法。是统治阶级按照实际需要,经过有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创立具有不同形式和不同效力的法律规范。 2.习惯法:指由国家认可并赋予法律效力的习俗和惯例。 3民事责任:指在民事生活中,公民因从事不法行为,或者不履行合同义务,从而侵犯了对方的权利或者使对方的民事权利得不到实现,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4正当防卫: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她人的人身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 5处分原则: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有权对自己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依法予以支配,即决定是否行使或如何行使自己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原则。 6国家承认:是指现存国家以一定方
21、式表示对新国家或新政府的存在的认可,从而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或保持正常关系的政治和法律行为。 7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观点、思想、心理和知识的总称,它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8行政处罚:指特定的行政机关,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依法给予处罚的行政执法行为。 9消费者公平交易权: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 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10国家责任:也称国家的国际责任,是指一国因违反国际法,侵害她国或国际社会的合法权益,从而构成国际不法行为而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11.行政解释:指
22、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它法律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作出的解释。 12行政管理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面上的人民政府制定的关于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13法律规范的认可:指国家对于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些规范加以确认赋予它们法律效力。 14监护制度:为了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而设置的一种对她们的行为和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 15紧急避险: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她人的人身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利益的行为。 16成文法:又称制
23、定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政权机关按一定的程序制定和公布,以规范化的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法。 17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定民事审判程序制度,以及规范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客体的活动以及调整她们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8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能经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亦即公民能独立为发生法律上的效果承担责任的资格。 19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是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20公民的住所:是其户籍据在地。公民的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21民事管辖: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
24、在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上的权限和分工。管辖能够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两大类。 22过失犯罪: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23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一审法院裁判不服,向该法院的上一级法院依法提出进行第二次审理的求。 24法律的渊源:指用以表现法律规范的各种具体形式,故又称法律规范的形式。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以规范文件为其主要形式。 25主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 26故意犯罪: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
25、成犯罪的行为。 27法律: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实现阶级专政的工具。 26审判监督程序: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职权提起并由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一种诉讼程序。 29夫妻关系:指男女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相互之间在人身和财产两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夫妻关系是产生其它家庭关系的基础。 30国际法:主要是指国家之间的法律,即以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31法律编纂:是一种立法活动,要按
26、照宪法的精神和法制统一的原则,将一个法律部门的所有的规范,重新进行审查,从内容上加以整理,或增加或修改,然后编纂成为一部结构严密、规范之间协调统一、内容系统完整的法律文件,即法典。 32时效中止: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它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33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审查,有关行政机关接受申请,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加以审查并作出裁决。 34财产保全:是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为保证将来作出的判决得到执行,对与案件有关的财
27、产采取强制性措施。财产保全分为诉讼保全和诉前保全两种。 35经济法:是指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6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决定、行政强制措施、强制执行、行政处罚等,是针对具体的对象而言实施的行政管理活动,在行政法学中称为具体行政行为。 37行政诉讼法中的合法性审查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恰当合理不作审查。 38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个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是一个人同某一特定国家固定的法律联系,也是国家对一个人行使外交保护权的法律依据。 39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的范围内,以被代表人的名义对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行为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一种制度。 40国际私法:是反映以涉外民事有关系为调整对象,以解决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的冲突规范为最基本的规范,同时包括规定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规范,直接规定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的统一实体规范,以及国际民事诉讼和商事仲裁程序规范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