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必考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每盒20mL“百菲酪”水牛高钙奶中钙的含量为240mg,这里的“钙”指的A元素B分子C原子D离子2、FeSO
2、4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症。已知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铁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原子的质量是55.85gB铁元素位于第五周期C铁离子的核外有24个电子Dx23、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B水银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分子的体积变大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体积很小D教室消毒后,消毒水的气味弥漫四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4、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OBFe3O4CCO2DP2O55、下列关于微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B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C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D干冰升华过程中,干
3、冰分子变成了二氧化碳分子6、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HBMgCClDP7、在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26B属于金属元素C元素符号为FeD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8、疫情期间,教室喷洒“84消毒液”进行消毒时,可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了A分子数目变大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反应生成新物质9、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有关钠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B质子数为11C最外层电子数为1D核外有3个电子层10、核辐射污染物主要有铯-134,铯-137和碘-131,它们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一样,属于A原子B离子C单质D分
4、子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以元素锶的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下图A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图B是锶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2)图B中的X=_,该粒子的符号是_。(3)下图表示的微粒,与S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填序号);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构成粒子是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4)锶元素的氧化物化学式为_。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为_元素,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2)Mg有电子层数为3
5、,最外层有2个电子,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表示为:第三周期第A族,则硼(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表示为_ 。(3)结合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活动性顺序,推测Li与Be的活动性强弱关系是Li_Be(填“”、“”、“”或“=”)。3、2020年4月,首钢工业遗址公园莲石湖全线完工蓄水,干涸25年的河道首次实现全线通水。(1)河水属于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河水下泄过程中有部分水蒸发掉,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填序号)。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氯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回答:氯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_个,氯元素属于_(填“金属”或“非金属”
6、)元素。请画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5、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_ 。(2)硫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的_不同;硫元素和氧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 相同。(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1、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以元素锶(Sr)的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38,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88,一个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
7、kg则求:(1)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核内中子数为 ;(2)求锶元素原子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2、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用氯酸钾制取14.3克的氧气,则这些氧气的体积是多少升?若这些氧气来自于空气则需要空气多少升?(氧气的密度1.43g/L,空气的密度1.29g/L)(2)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它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多少?3、某原子的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两倍。求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4、我国已故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学生在计算相对原子质量时,通常用近似法粗略计算或定义法准确计算。某些原子的相关信息如下
8、表:原子名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原子质量金原子7911879m碳12原子666n根据上表数据计算:(1)用近似法粗略计算:金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 _(用数字表示);(2)用定义法准确计算: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用含 m、n 的代数式表示)。5、 (1)已知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已知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则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共有_个原子核,_个质子,_个中子;(2)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核内有11个质子,则核内有_个中子,核外有 电子。(3)铁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个,则铁原子核内的微粒总数为 ,该原子中微粒总数为 个。四、实
9、验探究(1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1、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三组实验。(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如图(1)所示,甲同学在A、B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倒入酚酞试液,在C烧杯中加入浓氨水,另取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_,这一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为:_,烧杯B的作用是_,该实验也说明了_具有挥发性。(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2)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无色酚酞从_依次变红。但丙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
10、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实验三):丙同学另外设计了一个实验如下图所示,他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塞上胶塞,并在玻璃管外壁上用记号笔做了A、B、C三个几号。请回答下列问题:你认为玻璃管中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_处(选填A、B或C),理由是_。氨气(NH3)中N元素化合价为_。查阅资料:材料一: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材料二: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拓展探究)三同学在完成上述
11、实验后,还想研究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他们将等量的品红分别滴入到等量的热水和冷水中,其实验现象如下所示。实验过程冷水热水开始红色扩散较慢红色扩散较快长久放置最终均成为红色、均匀、透明的液体依据此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详解】这里的“钙”不是强调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该元素;答案:A。2、D【详解】A、元素信息图中正下方的数字是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铁原子的质量是55.85,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铁原子的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则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选项错误;C、铁离子是1个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则1个铁离子核外有2
12、3个电子,选项错误;D、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x=262814=2,选项正确;故选D。3、B【详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氢分子变成水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选项A正确;B、温度升高,水银温度计内液面上升,是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造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汞原子没有热胀冷缩现象,体积不会变大,选项B不正确;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可见水分子的体积很小,选项C正确;D、消毒水的气味弥漫四周,是消毒水中挥发性成分的分子不断运动造成的,选项D正确。故选B。4、B【详解】A、H2O是由氢、氧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Fe3O4是由铁和氧两种元
13、素组成的,铁是金属元素,故选项符合题意;C、CO2是由碳、氧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P2O5是由磷、氧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5、C【详解】A、质子、中子、电子更小,错误。B、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错误。C、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正确。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错误。故选:C。6、B【详解】A、“H”的元素名称为氢,由“气”字旁可知,氢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Mg”的元素名称为镁,由“金”字旁可知,镁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C、“Cl”的元素名称为氯,由“气”字旁可知,氯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D、“P
14、”的元素名称为磷,由“石”字旁可知,磷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B。7、A【详解】A、由图可知铁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6,原子序数=质子数,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55.85-2630,所以中子数不等于26,说法不正确;B、铁的偏旁为金字旁,故为金属元素,说法正确;C、铁元素的符号为Fe,说法正确;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说法正确。故选A。【点睛】8、C【详解】A、教室喷洒“84消毒液”进行消毒时,可闻到刺鼻的气味,是因为消毒水中含有特殊气味的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刺鼻的气味,但分子数目不变
15、,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教室喷洒“84消毒液”进行消毒时,可闻到刺鼻的气味,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教室喷洒“84消毒液”进行消毒时,可闻到刺鼻的气味,是因为消毒水中含有特殊气味的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刺鼻的气味,故选项符合题意;D、教室喷洒“84消毒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9、A【详解】A、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错误。B、圆圈内数字为质子数,是11。正确。C、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正确。D、弧线表示电子层,所以核外有3个电子层。正确。故选A。【点睛】10、A【详解】铯-134,铯
16、-137和碘-131,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一样,属于原子,故选:A。二、填空题1、(1)87.62(2) 38 Sr2+ (3) 离子 (4)SrO【解析】(1)元素周期表表格中,中文名称下方数字即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填87.62;(2)B为锶元素的某种粒子,则X表示锶元素的质子数,有元素周期表表格数据可知,锶元素质子数为38,故填38;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2+8+18+8=3638,故该粒子为阳离子,故填Sr2+;(3)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与S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锶为金属元素,为氦气,书非金属元素,性质不同),故填;表示钠原子,表示
17、氯原子,则形成的物质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离子;(4)锶原子最外层为2个电子,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表现+2价的化合价,故氧化锶的化学式为SrO,故填SrO。2、(1) 氢 18 (2)第二周期A族(3)(4) 硅、磷、硫、氯 【解析】(1)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为氢元素,氯原子的电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氯离子,所以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8。(2)硼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3,结合镁元素的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表示方法,硼元素的表示为:第二周期A族。(3)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钠、镁、
18、铝,所以同一周期中,某一金属元素比其右侧的活动性弱,因此,Li的活动性比Be的强,故填:。(4)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则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除外)的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硅、磷、硫、氯;由题中给出的信息可知,镁的金属性比铝的强,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所以氢白氧化镁的碱性比氢氧化铝的强,故填:。3、(1)混合物(2)C【解析】(1)河水中含有水、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等,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水分子本身的质量、大小和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填:C。4、17 非金属 【详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
19、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氯的原子序数为17,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17;氯元素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核外电子排布为2、8、7,所以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故填:17;非金属;。5、(1) 原子核外都有3个电子层 该周期中的原子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逐渐增加 (2) 质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3)Na+(或Mg2+、Al3+)【解析】(1)同一周期中,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中的原子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逐渐增加。(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核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硫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
20、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硫元素和氧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阳离子带正电,氖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一共有10个电子,故核外电子数是10个电子的带正电的阳离子可能是Na+(或Mg2+、Al3+)。三、计算题1、(1)38;50;(2)1.4621025Kg。设锶元素原子的质量为x,则 88,x1.4621025Kg。【详解】(1)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38,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38。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88,核内中子数883850。(2)见答案。2、
21、(1)气体的体积=气体的质量气体的密度,氧气的体积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空气的体积为10L5=50L(2)核电荷数=质子数=26,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56-26 =30;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30-26=4【分析】(1)见答案;(2)见答案。3、解:设每个碳原子质量是aKg,则某原子质量为2aKg.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答: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详解】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进行计算,即以C-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标准,其他原子质量与其相比较所得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详解见答案。4、(1)197(2)【详解
22、】(1)用近似法粗略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金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79+118=197;(2)用定义法准确计算:金的相对原子质量=。5、(1)3;22;22;(2)12;11;(3)56;82。【详解】(1)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则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共有3个原子核;一个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一个氧原子含有8个质子,故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质子数=6+82=22;一个碳原子的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2-6=6,一个氧原子的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6-8=8,故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子数=6+82=22;(2)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3、23,核内有11个质子,则核内中子数=23-11=12;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1;(3)铁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个,即中子数=26+4=30,则铁原子核内的微粒总数=质子数+中子数=26+30=56;该原子中微粒总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26+30+26=82。四、实验探究1、A中酚酞溶液变红,B中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 分子在不断运动 对照实验 浓氨水 从右到左 将浓氨水滴加到滤纸条上,将酚酞滴加到脱脂棉上 C 氨气分子运动的比氯化氢分子快 -3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详解】实验一:浓氨水易挥发,会发出的氨气溶于A中,形成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氨气无法运动出大烧杯,所以
24、B无明显现在。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也说明了浓氨水具有挥发性。B的作用是对照实验,与A对比说明使酚酞变红的不是空气是挥发出的氨气。实验二: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由右向左接触酚酞试液,所以无色酚酞从右向左依次变红。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说明试剂滴加反了,将浓氨水滴加到滤纸条上,将酚酞滴加到脱脂棉上了。实验三:因为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HCl相对分子质量为36.5,NH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所以氨气分子运动的比氯化氢分子快,接触的地点离浓氨水更远,所以C白烟最浓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氢元素为+1价,所以氮元素是-3价。拓展探究:冷水中红色扩散较慢,热水中红色扩散较快,所以可以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