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综合训练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43571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综合训练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综合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4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包含生物种类最少的分类单位是目B图中猫和虎的共同特征比虎和狼的共同特征多

2、C图中狗和虎的亲缘关系比狗和狼的亲缘关系近D图中猫与狼都属于犬科2、根据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将生物进行分类。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种B属C纲D界3、下列生态系统中,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是_体现了它巨大的_价值( )A草原生态系统、“直接”B森林生态系统、“间接”C农田生态系统、“潜在”D淡水生态系统、“间接”4、地球上现有动物约150多万种,对它们进行科学分类能更好地了解它们。若将蜈蚣、青鱼、蚯蚓、狮子四种动物分为两类:和,则分类依据是A是否有脊柱B体温是否恒定C是否胎生哺乳D是否用肺呼吸5、下

3、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C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丰富我国的生物多样性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一定要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6、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分类等级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B种是最大的分类单位C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D一种生物便是一个物种7、家鸽、兔等体温恒定的作用( )A使体内产生的热量多B使氧化分解有机物加快C增强运输氧的能力D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B生物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

4、C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为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9、有植物界“活化石”和“鸽子树之称”的是 ( )A水杉B苏铁C银杏D珙桐10、一项研究显示了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其结果如下图。从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保护哺乳动物和鸟类最有效的措施是()A禁止偷猎B加强爱护动物宣传C控制外来物种引入D建立自然保护区第卷(非选择题 6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在生物分类体系中,_是最小的分类单位。哺乳纲中的动物具有_、_等共同特征。2、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可以分为四大类群:_、_、_和_植物 。3、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带领他的

5、研究团队利用_的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在_和_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狼与狐在分类上共同隶属于_科。5、自然界各种动物中,体温恒定的动物类群是鸟类和_。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_)2、根据下列各类动物的化石,回答问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画“”。A格尼蛙化石B古鱼类化石C孔子鸟化石D猛犸象化石E淡水恐龙化石(1)从化石可以看出图中

6、的几种动物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_)(2)格尼蛙既可以在水中活动又可以在陆地活动,所以是两栖类。(_)(3)从孔子鸟化石可以看出他们的前肢变成了翼,适于飞行生活。(_)(4)真正适应陆地生活是从属于哺乳动物的猛犸象开始。(_)3、界、门、纲、目、科、属、种的七个等级中,共同特征最少和最多的分别是界和属(_)4、生物分类按大小和从属排列为界、门、种、目、纲、属。(_)5、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两大类。(_)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1、如图中,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B、C、D是乙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四种生物,表示生理

7、过程。图二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能量单位为千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一所示,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_,其中生理过程的表达式为_,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据图二分析,B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3)经过长期的实地观察,发现此草原正在逐渐向森林演变,在演变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逐渐_,可能原因是_。(4)若要了解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分布情况,可采用_(探究方法)进行,经研究发现,土壤中光节肢动物这一类就有几十种,这体现了_的多样性。2、鱼在水中游动,有许多器官的生理功能都与之相适应。其中各种鱼鳍都具

8、有一定的功能,请设计一份研究报告,探究某种鱼鳍究竟有什么作用。(1)你准备研究的问题是_。(2)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根据你已有的经验作出假设_。(3)设计实验:以下有2个方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分别说明选择或不选择的理由。方案1:直接观察,每次只观察一种鳍的动作。_。方案2:研究哪个鳍,就把哪个鳍剪掉,观察鱼所出现的哪些失常表现最能说明问题。_。(4)若上述二种方案你均不同意,你的方案是方案_。(5)你的实验结论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

9、多,生物亲缘关系越近;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亲缘关系越近。【详解】A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图中包含生物种类最少的分类单位是种,A错误。B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猫和虎同属于猫科,虎属于猫科狼属于犬科,因此猫和虎的共同特征比虎和狼的共同特征多,B正确。C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亲缘关系越近,狗属于犬科,狼属于犬科,虎属于猫科,因此狗和狼的亲缘关系比狗和虎的亲缘关系近,C错误。D由图可知猫属于猫科,狼属于犬科,D错误。故选B。2、A【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我们需要

10、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详解】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不同,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单位,界是最大的单位。故选A。3、B【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生态系统的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价值。【详解】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分布等如下表:种类分布特点功能草原生态系统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缺少高大的植物,

11、主要是以草本植物(草类)为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利用草原发展畜牧业森林生态系统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和池塘生态系统等由淡水水体和其中的淡水生物组成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调节气候农田生态系统人工建设的、以农作物为主体的地方以农作物为主,动植物种类少,人的作用非常突出以生产粮食为主生态系统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有实用意义;对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和间接价值(指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起到

12、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蓄洪防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作用)等,B符合题意。故选B。4、A【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详解】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蚯蚓、蜈蚣的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青鱼、狮子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故选A。5、B【分析】(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

13、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3)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详解】A生物多样性不仅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有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错误。B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

14、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B正确。C不适当的引进外来物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本地的生态安全,C错误。D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要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应该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D错误。故选B。6、B【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详解】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

15、科、属、种,A正确。B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B错误。C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C正确。D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因此种也叫物种,D正确。故选B。7、D【分析】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详解】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或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的意义是:减少了生物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生物生活和分布的范围。故选D。8、C【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

16、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A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所以其实质就是基因多样性,A正确。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B正确C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错误。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上是遗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D正确。故选C。9、D【分析】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水梨子、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详解】珙桐又叫

17、“中国鸽子树”、水梨子、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每年四、五月间,珙桐树盛开繁花,它的头状花序下有两枚大小不等的白色苞片,呈长圆形或卵圆形,长六至十五厘米,宽三至八厘米,如白绫裁成,美丽奇特,好像白鸽舒展双翅;而它的头状花序象白鸽的头,因此珙桐有“中国鸽子树”的美称属落叶乔木。故选D。10、D【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详解】ABC禁止偷猎、加强爱护动物宣传、控制外来物种引入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

18、护哺乳动物和鸟类,但由于这些都不是它们濒危的主要原因,所以不能有效的保护哺乳动物和鸟类,ABC不符合题意。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D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1、种 胎生 哺乳 【详解】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

19、是最密切的。可见,在生物分类体系中,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而哺乳纲中的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等共同特征。因为除了鲸等少数水生种类的体毛退化以外,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毛,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大多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中产出,这叫做胎生。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2、藻类 苔藓 蕨类 种子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详解】生物圈中已

20、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他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根据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的不同,植物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3、基因【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如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从而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4、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 种 犬 【详解】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

21、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这些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狼和狐都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5、哺乳动物【分析】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详解】动物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可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1)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恒定的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2)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

22、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点睛】考生需识记:鸟类和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三、判断题1、正确【详解】目前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形势是严峻的,森林覆盖率低(中国森林覆盖率16.5%,世界平均26.6%),草场超载过牧,质量下降,退化、沙化加剧;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沿江重要湖泊、湿地日趋萎缩;北方地区江河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下降现象严重;全国主要江河湖泊水体受到污染。由于野生物种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加上一些地区滥捕、滥猎和滥采,导致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减少。因此,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该表述正确。

23、2、(1)正确(2)错误(3)正确(4)错误【分析】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1)由分析可知: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故题干观点正确。(2)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两栖动物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来

24、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所以,格尼蛙是两栖类的原因不仅仅是“可以在水中活动又可以在陆地活动”,故题干观点错误。 (3)孔子鸟是一种古鸟属,化石遗迹在中国辽宁省北票市的热河(即四合屯和李八郎沟等白垩纪时期的沉积岩)中发现。在已公开的化石标本中,孔子鸟的骨骼结构十分完整,并有着清晰的羽毛印迹,这一切使得孔子鸟成为最出名的中生代鸟。因此,从孔子鸟化石可以看出他们的前肢变成了翼,适于飞行生活,故题干观点正确。(4)真正适应陆地生活是从爬行动物开始的

25、。蜥蜴等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由于陆地环境相对比较干燥,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这些结构不仅保护了身体,还能够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故题干观点错误。3、错误【详解】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由于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因此,界、门、纲、目、科、属、种的七个等级中,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最少的和最多的分别是界和种。题干说法错误。4、错误【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详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

26、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可见题干说法错误。5、错误【分析】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类群。【详解】植物的分类,不仅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还有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故题干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掌握植物的分类。四、实验探究1、甲ABCD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含碳的有机物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甲固定的太阳能) 15% 增强 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变复杂 调查法 物种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图一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其中A是初级消费者、B是次级消

27、费者、C是三级消费者、D是四级消费者)丙是分解者,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传递的效率是10-20%,解答即可。【详解】(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根据图一所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甲ABC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其中表示光合作用,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甲固定的太阳能),据图二分析,B与下一营养级

28、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0.15=15%。(3)经过长期的实地观察,发现此草原正在逐渐向森林演变,在演变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可能原因是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变复杂。(4)若要了解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分布情况,可采用调查法(探究方法)进行,经研究发现,土壤中光节肢动物这一类就有几十种,这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关系;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2、鳍在鱼游泳时的作用 尾鳍可掌握游动方向。(或胸鳍和腹鳍可保持鱼体平衡) 不选方案1,

29、因为很难排除其他鳍的干扰 不选方案2,因为对鱼的伤害大,不是自然生活状态 可以依照鱼体制作模型,逐一研究每种鳍的作用 尾鳍可掌握游动方向(或胸鳍和腹鳍可保持鱼体平衡) 【解析】试题分析:(1)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如下: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2)鱼的各种鳍的作用: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1)由题意“其中鱼鳍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但鱼的各种鳍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提出问题:鳍在鱼游泳时有什么作用?(2)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作出较确定的假设尾鳍可掌握游动方向或胸鳍和腹鳍可保持鱼体平衡等。(3)设计实验:我认为2个方案都不选。不选方案1,因为很难排除其他鳍的干扰;不选方案2,因为对鱼的伤害大,不是自然生活状态。(4)我的方案是:可以依照鱼体制作模型,逐一研究每种鳍的作用,或用纱布依次捆扎鱼的鳍,逐一研究每种鳍的作用。(5)实验结论是:尾鳍可掌握游动方向(或胸鳍和腹鳍可保持鱼体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