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专题六青春意识和爱情赞歌.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427080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青春意识和爱情赞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专题六青春意识和爱情赞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专题六青春意识和爱情赞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专题六青春意识和爱情赞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专题六青春意识和爱情赞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六青春意识和爱情赞歌专题六 青春意识和爱情赞歌教学要求:1.了解作者生平作品及创作特点。2. 体味作品所蕴含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1.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是什么?2.文学世界中所体现出的爱情观。教学难点:1.体味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爱情悲剧美(长恨歌、伤逝)2.体味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爱情忧伤美(无题二首)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一、什么是爱情爱情,是人生的大事之一,与我们每一个人都结下了不解之缘。天底下的男人和女人,谁也逃脱不了爱情这张罗网,都将成为爱情的“俘虏”。然而,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是什么?要对这个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找到一个完满的答案,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

2、,有人认为:爱情是一个神秘的X ,是一个难以求解的方程式,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 对什么是爱情的问题,不少文人、学者都曾探寻过它的奥秘。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情是一个谜,各人对它所做的答案都不尽相同。”泰戈尔也认为:“爱情是个无穷无尽的奥秘,就连它自己也说不明白。”英国的大诗人布莱克写过一首爱情的秘密的抒情诗,给人以无穷的回味,但还是未能回答什么是爱情的问题。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解释这首诗说:“爱情美在无言,爱情只能靠灵悟,终非语言所能道破。”不少评论家在评论红楼梦、西厢记、牡丹亭的爱情描写时,也常常用“只可意味,不可言传”的辞句,都强调了爱情美感的神秘性。那么,爱情的奥秘是不是就根本无

3、法揭开呢?什么是爱情的问题是不是根本就无法作出科学的回答呢?尽管古今中外的学者对“什么是爱情”的看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归纳起来,除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观点外,大体上不外乎“唯精神论”和“唯性欲论”两类观点。古希腊的学者大多持“唯精神论”的观点,其中以柏拉图的学说最具典型性。柏拉图认为,人身上有两种生殖力:身体的生殖力和心灵的生殖力。身体的生殖力,即肉体上延续后代,但肉体上的两性之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只有心灵上的生殖力,才是真正的爱情。爱情是心灵上的一种“狂迷”,是一种人神相通的带有神秘色彩的精神状态。爱情的产生不需要肉体的结合,而只要灵魂的融合。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清心寡欲的“柏拉图式的爱情

4、”。 “唯精神论”的爱情所强调的是没有肉体接触的灵魂的融合,否认精神同肉体、意识同物质的联系,追求“纯粹”的精神上的依恋和享受,将爱者的情感完全溶化在对所爱的人的关怀之中。“唯性欲论”则与“唯精神论”相反,他们通常把爱情看作是纯粹的性本能,认为人类爱情产生的唯一源泉是性欲,爱情的唯一目的是为了性欲的满足。 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自然主义”大师卢梭是一个“唯性欲论”者。卢梭曾经做过放荡不羁的华伦夫人的情夫,后又与一个完全不识字的旅馆女仆德莱丝.勒华色尔同居多年,生了五个孩子,卢梭根本不负作父亲的责任,将他们全部送到了孤儿院或寄养在别人家里。这种自然主义的性爱观在当时成为时尚,将人类的性

5、爱完全等同于动物纯生理的性欲的满足。总之,上述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不能成立的。“唯精神论”过份夸大了精神因素的作用,而忽视了性欲这一人的自然生物本能的本源作用。有些人从宗教神学或封建的道德观念出发(如中国宋元理学的“存天理、灭人 欲”),把人的性欲看成是一切罪恶的根源,甚至认为“女人是祸水”,因而给爱情披上了一件神学或封建伦理的外衣,把爱从人间推向了天国或推向了“天理”,其目的在于宣扬宗教禁欲主义和维护封建统治。“唯性欲论”者将社会的人等同于自然的人,忽视了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的作用,片面夸大了人的生物本能的作用,将性欲看成是男女结合唯一的动因,用性欲来掩盖恋人、夫妻之间的纯真情感和道德义务,从

6、而将至真、至善、至美的爱情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性欲关系,使人退化到了动物的水平。那么,到底什么是爱情呢?爱情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我们认为:爱情是性爱与情爱的统一,是心灵(灵)与肉体(肉)的统一,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对人来说,爱情的产生,既有它的自然属性,又有它的社会属性。毋庸置疑,性欲是爱情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生物基础。爱情是男女两性之间互相倾慕而渴望结为生活伴侣的一种强烈情感,它与父母子女之爱、兄弟姐妹之爱、朋友同志之爱是完全不同的。它是男女两性之间基于性生理、性本能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情感。爱情是男女两人之间建立在生理、心理和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它是以异

7、性间的相互吸引、相互倾慕为基础引发心灵上的共鸣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相对稳定而持久、深切而欢乐、热烈而纯真、亲密而和谐的情感及其体验。人类的爱情,体现了人性美的特点,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是心灵的一面镜子,是精神文明的标尺,它使相爱的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命运与共,同甘共苦,相依相伴地度过美好的一生,并在相濡以沫中获得一种喜悦、惬意、陶醉和满足的感受。二、文学世界中的爱情 一)文学世界中为我们演绎的爱情王娇鸾百年长恨(警世通言)与长恨歌比较概述王娇鸾百年长恨的主要内容。那么,从审美角度看,“百年长恨”的悲剧又是怎样造成的?不妨分析一下:在这个恋爱恋剧中,男女双方都在欣赏、追求对方的美,可是

8、王娇鸾对异性的审美只停留在外表上,以为外表美这个人也就美,而没有将审美过程由表及里地层层推向深入,就是说没有从更深的审美层次上把握对方的心灵,这就难免上当受骗了。由此也可以看出,虽然外形审美在恋爱中、对于爱情而言有着重要意义,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将对方的外形没看得高于一切、等于一切,把由这种美引起的愉悦、爱慕当作爱情本身,很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即王娇鸾将性爱等同于情爱。至于周廷章,他对异性的审美虽然也是只停留在外表上,但与王娇鸾不同,他不是犯了将外美等同于内美的错误,而是根本无视内心的美。从而造下了玩弄、亵渎美(包括外美和内美)的罪过。工娇鸾由外形审美而动情,目标是获得对方的心灵,但出

9、于将外形等同于内心因而犯了认识(理智)上的错误,周廷章由外形审美而动情,目的却是占有对方的肉体,由于他将渔色与肉欲联系起来,因而背弃了爱情。即性爱与情爱是相分离的。痴心等待的王娇鸾得知实情后,悲愤交加,乃制绝命诗及长恨歌,其中有句云:“当时只道春回准,今日方知色是空!“二十一岁即自缢身亡,以年轻的生命对负心人作了血泪的控诉!长恨歌是白居易的最著名的感伤诗之一,因它描写了唐玄宗与爱妃杨玉环的故事,千百年来,人们吟咏不绝,并凭据它所提供的情节改编为说唱、杂剧、传奇、电影、电视等等。从诗歌中的一些诗句来看:“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

10、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长诗的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是笼罩全篇的纲。从此句我们可知,李、杨二人的爱情并不纯粹,性爱是他们爱情的基石,而杨玉环也是以色邀宠。白枫在长恨歌的思想性一文中明确地说:李隆基是人主、至尊,杨玉环是臣妾,是受皇帝支配的女人,两者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李对杨是“重色”,不是“重情”;杨对李是“趋势”,也谈不上爱情。杨玉环入宫五年以内,被李隆基赶出宫闱两次,就在杨玉环最受恩宠的时期,李隆基又“推恩分爱”于杨妃姐妹虢国夫人等。杨玉环在马嵬坡惨死,李隆基不能救也不曾救,以“祸水”之罪赐杨妃自缢。“

11、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从前面的重色、专宠到动乱,很容易使人得出玄宗溺于女色,不顾国家大事,招致安史之乱的结论。“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从诗歌这一部分的内容,表现的是动乱中的死别、沉痛的悲伤和怀念。全诗用最大的篇幅、最多的笔墨、最深的情感,写他们的分离与怀念。而且他们的怀念之情是双方互动的,不仅有玄宗对贵妇的思念,也有即使成仙之后的杨贵妃对在人间的玄宗的思念。从这些诗句中

12、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美,在白居易的笔下,以性爱为基础的爱情已经悄然升华,变成对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的歌颂。李、杨二人贵妃的身份已经淡褪,政治人物对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已经烟消云散,弥漫在诗歌间的只有深情的歌颂与深深的叹息。白居易到底想通过长恨歌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学界仍在苦苦地探索着。当然,这个问题不必得出答案,也没有唯一的答案。这种探索的过程正是长恨歌得以长存的生命力。思考题:主题的探讨。这首长歌的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众说纷纭。自50年代中期以后,讨论不断,即在今日,仍有人在苦苦地较索。1.讽喻说2.爱情说3.双重主题说4.作者寄托说或自伤说5.感伤说参考:(1)讽谕说认为:作者白居易通过

13、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写,对他们的荒淫生活作了讽刺和暴露。持此说的理由是:李、杨是统治者阶级中的最高层人物,不可能有真正的爱情。他们引用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论述:“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关系,在古代只是官方社会以外才有。”“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爱慕应当高于其他一切而成为婚烟基础的事情,在统治阶级的实践中是自古以来都没有的。”白枫在长恨歌的思想性一文中明确地说:李隆基是人主、至尊,杨玉环是臣妾,是受皇帝支配的女人,两者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李对杨是“重色”,不是“重情”;杨对李是“趋势”,也谈不上爱情。白文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杨玉环入宫五年以内,被李隆基赶出宫闱两次,就在杨玉环最受恩宠

14、的时期,李隆基又“推恩分爱”于杨妃姐妹虢国夫人等。杨玉环在马嵬坡惨死,李隆基不能救也不曾救,以“祸水”之罪赐杨妃自缢。长诗的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是笼罩全篇的纲,明确标出讽刺的对象和内容,点出此诗创作的主旨。从白居易一贯的政治观点看,他对李隆基和杨玉环的荒淫误国是谴责的。白居易在写长恨歌的前几个月,在准备应制举考试拟的刺问中曾明确指出:“群之作为,为教兴废之本。”“若一肆其心,而事有以阶于乱。”怀有这样的政治观点,对以荒淫误国导致祸乱的李隆基和以色感君的杨玉环不可能抱同情态度。白居易的长恨歌与陈鸿的长恨歌传是有机的整体,而长恨歌传云:“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

15、将来者也。”这句话明确地表述了长恨歌的创作指导思想。白居易其他一些作品对杨贵妃持批判的态度,把她看作祸国之罪人。作为元和四年的胡旋女写道: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圆转。中有在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作儿。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从此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古塚狐中说: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久溺人心。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又李夫人云: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路上念杨妃。纵今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对杨贵妃是这样的态度,如何会去同情、歌颂她?再

16、从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背景来看,白居易作此诗之目的是劝谏宪宗不要重蹈玄宗的覆辙。宪宗即位之初,有志改革弊政,朝政出现一线希望,但他骄奢淫佚,宫中多内宠。为了能放肆淫乐,他竟然久久不立皇后。对讽谕说的论证,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意见:我们应该承认,封建统治者夫妇之间也会产生爱情,完全抹杀是无视客观存在。唐玄宗在粉黛三千中独爱杨妃一人,杨妃死后又那么追念,应该说是一种爱情的体现。长恨歌传末尾的评论是陈鸿的推测之语,不能代表白居易的本间。事实上传与歌在形象与主题表现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李夫人虽然指出玄宗对杨妃之死引为长恨,但诗的末尾说:“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不是严厉谴责玄宗沉湎于女色,而是

17、肯定这种感情的合理性。只是用“不如不遇”来表示惋惜。白居易写这首诗时,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还没有成为他的写诗方法,直至凶和三年,他才有意识地以诗为谏,我们不能将他后来的创作方法套用到他以前的作品上,以此来说明他创作长恨歌的目的是诗谏。历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诗歌所写之事,诗也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历史,但诗与历史之间毕竟有距离,我们可以将历史上的李杨比照艺术上的李杨,但却不能说艺术上的李杨即是历史上李杨,从而得出讽谕的结论。白居易把长恨歌归于感伤诗。他指出:“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谓之感伤诗。”(与元九书)可见,他本人并没有将长恨歌划入到“讽谕诗”中。(2)爱情说该说认为,长诗通过对

18、李杨悲剧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的爱情。其理由主要有六点:从长诗的结构来看,贯穿全诗内容的是李杨的爱情。诗的前半部是对杨妃生前与明皇相爱的描写,后半部是表现杨妃死后李杨对爱情的坚贞和追求。从诗歌整体内容上考察,表现的是爱情的欢乐、动乱中的死别、沉痛的悲伤和怀念以及对婚烟重现的憧憬。全诗用最大的篇幅、最多的笔墨、最深的情感,写他们的结合、分离与怀念。长诗为了突出李杨爱情,使读者感受到爱情的美质,有意识地剔除了那些历史现实材料中荒淫的、爱而不纯的东西,选择和集中了那些最能表现李杨真诚和专一的爱情情节,如杨妃曾为寿王妃,为玄宗看中,先转为女道士,后再入宫,诗歌却把她描绘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生丽质

19、的少女;杨妃曾与安禄山有暖昧关系,因忌妒两次被遣出宫,玄宗在专宠杨妃的同时又私召梅妃。诗歌对这些材料也都弃而不用。诗的前半部分的有些内容,虽然含有讽刺或谴责的意思,但这仅是为了交待李杨爱情悲剧发生时的的情形,以显示悲剧结局的必然性。所以,这种讽刺或谴责的含意,表现得不显著,客观效果很微弱,它们并没有掩盖全诗的主要倾向,即对李杨遭遇的同情和对他们爱情的歌颂。白居易对历史人物唐玄宗与杨贵妃是赞美、同情大于批评。他在元和二年四月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对策时曾说:“太宗以神武之姿,拨天下之乱。玄宗以圣文之德,致天下之肥。当二宗之时,利无不兴,弊无不革,远无不服,近无不和。”显然,对玄宗是歌倾的、肯定的。

20、当然,他对玄宗后期的政治也有批评,但不是主要的。白居易的许多诗歌如上阳白发人等表现了对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他不可能对杨妃这样的女人持一种厌恶的态度。白居易生活的中唐时代,民间喜于谈论玄宗杨贵妃的故事,“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元稹灯影)而民间对于李杨的爱情悲剧是同情的。白居易写作长恨歌的地点在周至,而马嵬就在附近,当地肯定流传着有关李杨的爱情传说,那么,白居易也一定受到民间传说倾向的影响。由唐书中的玄宗本纪、杨妃传,唐郑处诲的明皇杂录补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等史书、笔记来看,李杨的爱情是有基础的。杨玉杨不仅“

21、姿质丰艳”而且“善歌舞,通音律”,而玄宗也“素晓音律”,可见有着共同的爱好。不同意“爱情”说者,对于上述论证提出了批评,他们说,把李杨的恋爱及其爱情同它的社会联系和影响割裂开来,把安史之乱的责任和李杨爱情生活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是不符合事实的作法。美化帝妃之间的爱情生活,实际上是一种用超阶级的人性论的观点来分析这一现象,把最高统治者的爱情与人民大众的爱情等同了起来。(3)双重主题说所谓“双重主题”说,意为长恨歌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倾。此说的理由是:长恨歌的内容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写玄宗溺于女色,不顾国家大事,招致安史之乱;另一方面写贵妃惨死,玄宗思念,杨妃成仙。诗歌

22、对李杨爱情及其悲剧赋予了很大的同情,同时对酿成悲剧的原因作了严肃的批判。诗歌将同情与批判集中在玄宗一人身上。对李杨爱情既同情又批判的矛盾态度是由帝妃的爱情特点所决定的。其特点有两个,既政治性与残酷性。客观上,杨妃爱玄宗不是出于干政的动机,玄宗过爱杨妃,也不是把妇女当作玩物。然则,李杨溺于情爱之中,必然会荒废政事,并且由于为了博得妃子的欢心,必然会给予姻亲杨氏很高的政治地位和很多的物质利益,从而产生了一个干预朝政的具有特权的杨氏集团,加速了政治的危机。白居易既歌颂他们爱情的热烈、真挚,也批判他们的爱情所带来的误国害民的后果。二)显示爱情观的屏幕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的本质、内容、形式等最根本最一般的

23、看法。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以及不同层次的人,对爱情都有不同的看法,各自形成自己的爱情观。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24、,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思考题:请同学们谈谈这首现代新诗中所反映出诗人怎样的爱情观?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也是思想解放的突破口和文学发育的生长点。“五四” 主将鲁迅确实不擅长于爱情题材,但伤逝是一个例外。小说虽也以当时风行的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为题材,却是鲁迅在跨越了痛心于 “婚姻不自由” 而抨击封建主义的阶段,勇敢地面对新的现实和人生,进行新的题材选择和创作构思阶段的成功之作。伤逝主题的探刻性在于它不仅揭示出这是一个社会悲剧

25、,还从多方面揭示出这是一个可悲可叹的爱情观的悲剧。鲁迅的著名小说伤逝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子君和涓生是一对为“五四”风浪吹醒的青年,在盛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中,他们勇敢地自由恋爱了。尤其是外表苍白虚弱的姑娘子君,喊出了在当时可称石破天惊的声音:“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她和涓生从“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卜生,谈雪莱”开始,到毅然同居,建立了一个“满怀希望的小小的家庭”。似乎,他们的爱情胜利了。但不到一年,这个家庭就象沙漠中的海市蜃楼般地幻灭了,曾经冲出封建家庭的子君又回到了自己的封建家庭,在“烈日一般的严威和旁人赛过冰箱的冷服中”含泪死去了,连一块墓碑也没有

26、留下。为什么会造成这个撼人心魄的悲剧呢?自然有来自旧社会的种种压迫:家庭的阻拦,朋友的绝交,邻居的歧视,失业的威逼,这些都代表着整个旧势力对新生爱情的绞杀。然而,从小说中看来,造成悲剧的直接因素是子君的出走,而子君的出走又是由于爱情的破裂。这不由使人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他们相恋时纯真火热的爱情会如此脆弱呢?子君和涓生都曾是爱情至上主义者。尤其在子君眼中:爱,便是“人生的第一要义”。因此,在他们热恋的日日夜夜里,她既没有考虑怎样发展婚后的爱情,更没有考虑个人幸福和社会解放的关系,她的启蒙教师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泰戈尔、易卜生、雪莱。她的奋斗目标只是为了建立一个小家庭。可见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是建立

27、在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基础之上的。辛亥革命以前,鲁迅也曾介绍并赞美过这些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诗人,但他在坟题记中,提到这些人时却说,“先前是怎样的使我激昂啊!民国告成以后,我便将他们忘却了”鲁迅所以将他们忘却,是从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中痛感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是不可能作为解放人民的思想武器,来解决中国革命和青年的前途问题的。而子君只是凭借着它去进行反封建斗争,所以就必然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就她那句响亮的口号“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来说,也是如此。试想一下:在各种封建关系经纬密织的旧社会,“我”每个人又怎么可能是个“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自己呢?恩格斯说过:“结婚的充分自由,只

28、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换句话说,恋爱自由和社会解放是密不可分的,年轻的恋人们只有在社会解放的斗争中才能获得爱情的真正自由。然而,子君和涓生却幼稚地认为,只要有了他们之间的爱,就可以凭借着个人的奋斗飞入理想的天国。这只能是一场飘渺的幻梦。尽管他们暂时逃脱了专制家庭的小笼子,却逃不服黑暗势力的大铁笼,最后又终于被黑暗势力逼进了原先的小笼子。“只是为了爱,盲目的爱”,子君“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尤其忘了家庭必须有很实际的经济基础。果然,当涓生为封建势力猝不及防地解雇

29、时,她也不禁“变色了”。此外,由于他们的奋斗目标只是为了建立一个“满怀希望的小小的家庭”,因此家庭的建立,“幸福”的到来,也就成了爱情的终结和不幸的开始。当新婚的喜悦刚逝去不久,超群脱俗的子君就渐渐成了庸庸碌碌的家庭奴隶,终日埋头在“吃了筹钱,筹来吃饭”的家务之中,甚至象“小官太太”一样地养起了叭儿狗,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部忘掉了。涓生的“路也铸定了是由家到局,又由局到家”。鲁迅尖锐地指出:“爱情必须对时更新,生长,创造”,而他们的爱情却“凝固”了。遗憾的是子君还时时依靠“往事的温习”和“虚伪的温存”来填补爱情的空白。然而,生活却一直在回忆以外发展着。当爱情失去了前进的生命力时,婚姻就成了它的坟墓

30、。子君涓生爱情的裂缝最早是出现在一些琐肩的小事上:先是为杀油鸡产生“抗争”,接着是为放还小狗而“不和”。最后,在涓生失业后的“个人奋斗”一一失败之际,涓生竞自私地认为子君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于是,爱情破裂了。原来是“至上”的爱情竟然为一些最“至下”的琐事所毁,可见失去了社会动力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空虚和脆弱!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如果我们生活的全部目的仅仅在于我们个人的幸福,而我们个人的幸福又仅仅在于一个爱情,那么生活就会变成片遍布荒茔枯冢和破碎心灵的真正阴暗的荒原,变成一座可怕的地狱”正如一句谚语所说:“有爱情的生活是幸福的,为爱情的生活是危险的。”思考题:请谈谈伤逝中子君是怎样的一种爱情观

31、?三)爱情的美1爱情的悲剧美爱情是一种苦味的蜜,总是苦多甜少。有位大哲学家说:“爱情总是悲剧多,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法国一位社会学家经过实际调查后说:人世间为爱情流的眼泪最多,自杀者也以爱情祸端的占的最多。无怪乎恩格斯要说:“痛苦中最高尚、最强烈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也许,爱神生性就是忧郁的,是个地道的悲观主义者,所以她总是制造爱情的悲剧。鲁迅认为,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与日常生活中的悲惨、悲哀、悲伤不同,人的悲惨遭遇并非都可以构成艺术悲剧,艺术悲剧的存在也不在于渲染人生中的悲惨和不幸;不具有真善美价值内涵的人物的悲惨境遇称不上什么悲剧,只有人生中、

32、人性中真善美的价值被毁灭才能够成悲剧。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它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鲁迅的卓越与深邃在于他并不把恋爱结婚看作爱情的完成,也不以为结婚后就能从此过上幸福生活,诚如小说中所说:“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设若不能更新、生长,又会怎样呢?在鲁迅看来,这是涓生面临的最大问题。而在涓生看来,爱情的不能更新,是子君沉入到了庸俗之中,饲养油鸡、阿随,与官太太暗中争斗,为吃饭而川流不息地忙碌,这些表现与同居之前的子君已经大不相同;尤有甚者,在失业

33、的打击面前,子君先前的勇敢也消退了。这些事情表明,子君不再是他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也就不再认为和子君的生活会有意义。他对于子君神情的冷漠以及不愿回到家中在外逡巡的行为,在在透露出他要一个人单独生活的心思。但是,涓生总是欲言又止,“我要明告她。但我还没有敢,当决心要说的时候,看见她孩子一般的眼色,就使我只得暂且改作勉强的欢容。很明显,涓生陷入到了说与不说(爱与善)的两难困境之中。想要与子君分离却又怕与子君分离,这显然不是爱在牵绊着涓生,而是善的道德理性在起着作用。在伦理学中,能够给予人幸福和喜悦的心理和行为是善的,相反予人以痛苦和不快的心理和行为则是恶的。涓生对这个基本的价值伦理原则是心中有数的,

34、他实际上一直囿于这样的理念无法说出心里的“真实”。然而这种普遍的善恶原则与实际的善恶表现、道德生活常常互相冲突,这是令涓生左右为难的根本原因。的话,就会蜕变为不道德的婚姻,与个性解放相违背。在涓生发现爱正在凝固的时候,他其实也做了激活的努力,并不忍心遽然与子君分离,他那些看似高蹈实则必要的对子君的规劝也确实出自于真诚。惟其真诚地规劝了,然而并不见起色,才会促使涓生想到放弃,“我觉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不能说涓生完全无情无义、虚伪自私,因为长此以往,他预感到的将是“一同死亡”。分离虽然痛苦,但总比闷死在新的“铁屋子”里面好。在这种情况下,说分离的正当性的值已经超出了其不当性的值,具备了理

35、性伦理的可行性。涓生的合理性选择导致了子君的死亡,涓生对此心里清楚,即便事中和事后作出深重的忏悔也无济于事。在涓生冲动性的爱恋退潮之后,现代性昭示的真实与自由摆在了他的面前,最终他让真实与自由伦理战胜了责任伦理,这就让我们看到爱的真实与自由竟然也能“杀人”了,这不能不显示出残酷的人性拷问。子君自从拥有了新思想后她就不再是一个传统的女性,她走的每一步都不是盲目的,无论决定与涓生携手、之后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家、最终独自悄然离去,都有明确针对涓生的爱的指向性。子君走时尽管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是通过辣椒、白菜和几十枚铜元传达了她对涓生的珍视,和她不善于表达的爱。在这样珍视对方的前提下,油鸡和阿随的事情

36、又算得了什么呢!依然是这样的破屋,这样的板床,这样的半枯的槐树和紫藤,但那时使我希望,欢欣,爱,生活的,却全都逝去了,只有一个虚空,我用真实换来的虚空存在。”“我将在孽风和毒焰中拥抱子君,乞她宽容,或者使她快意” 爱与善在涓生心中此起彼伏,荡涤着他的灵府,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促使他跨进“新的生路”。在涓生爱与不爱、说与不说的矛盾冲突中和子君悲剧性的人生命运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与善,看到了它们是怎样被无情却又无可奈何的被毁灭,其中所给读者带来的深沉的同情和心灵的震撼,引发了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2爱情的忧伤美爱情虽是人生的一种甜蜜的痛苦,常给人带来无穷的忧伤,但人们仍是迷恋于爱情,沉睡而难醒

37、呢?这是因为爱情是美的,忧伤的爱情依然是美的。爱情生活中常常会有忧郁、悲伤、悲壮一类的心绪。有时会表现一种痛苦中的崇高。正由于这样,诗人艾青说:“忧伤比幸福更美。”诗人雪莱说:“倾诉最哀伤的思绪才是我们最甜美的歌。”忧伤的爱情所以是美的,是因为它在痛惜美的失落、美的断送、美的受难、美的毁灭,而这些都是美感心理活动。忧伤的美,深沉有力,强烈持久,更能触痛人的心灵,更能拨动人的琴弦。爱情的忧伤美,美就美在不忍失去,却又不得不失去,美就美在痛惜之余,咀嚼回味之中得到了美感。生活中许多人都喜欢吟咏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类诗,其道理恐在此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

38、静 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无题诗是李商隐的艺术独创。商隐集中以“无题”为题的诗,可以认定的有十四首。除十四首以“无题”为题的诗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诗,被不少研究者称为类似无题、准无题或广义无题。从表现的内容上看,十四首无题多写离别相思,而且多数是抒写爱情的失意、幽怨、感伤、幻灭等带有悲剧性的情感内容,抒写爱情的忧伤。而引起这种种情感的原因则是爱情的间阻。无题二首(之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

39、台类转蓬。【背景】 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 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 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分析】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

40、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

41、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42、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无题二首(之二)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分析】这是无题四首的第一首,抒发一位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

43、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梦

44、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

45、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资料链接】1 欧阳周 汪振华著:爱情美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王素华:爱情论,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3吕美生 朱永平:古代爱情诗审美谈,黄山书社1987年3月第1版。4王运熙:略谈内容的构成,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楮斌杰:一篇长恨有风情漫谈的思想和艺术,古典新义,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6罗小茗:涓生的思路重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第3期。7刘开扬:论李商隐的爱情诗,唐诗论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