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保障监察办案程序规则为进一步规范劳动保障监察办案程序,及时依法查处劳动保障监察违法案件,切实维护劳动者得合法权益,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树立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廉洁、公正执法得社会形象,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规则。一、 受理(一)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侵犯其合法权益得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对因同一事由引起得集体投诉,投诉人可推荐代表投诉。(二)投诉应当由投诉人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递交投诉文书。书写投诉文书确有困难得,可以口头投诉,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当场制作笔录,并交由投诉人签字。(三)对符合下列条件得投诉,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个工
2、作日内依法受理,并于受理之日立案查处: 1、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得行为发生在两年内得; 2、有明确得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就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得行为所造成得; 3、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并由受理投诉得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管辖。(四)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得行为超过2年得投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投诉人。超过年期限得计算,自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得,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五)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但不属于受理投诉得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管辖得投诉,应当告知投诉人向有管辖权得劳动保障监察
3、机构提出。(六)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设立举报投诉接待室,公布办公地址、电话、传真、信箱与电子邮址等,指派专人负责接待、登记、受理举报投诉案件。举报投诉设立台帐登记制度。二、立案(一)立案应依法严格审查投诉人应提交得相关材料:、投诉人得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2、投诉人与被投诉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得证明;、投诉人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得事实;4、投诉人得请求事项;5、委托代理人得授权委托书对应提交材料不足得,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当告知投诉人补正投诉材料。(二)立案应严格履行法定手续,制定案卷,填写立案审批表。立案审批表应当载明下列内容:1、案由及案件来源(即检查中发现、举报、投诉、书面
4、审查、移送、交办等);、当事人基本情况;3、案情简介:违法行为发生得地点、时间;、立案法律依据;5、监察人员得意见;6、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得审核意见;7、案件来源得相关材料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查批准立案得,批准之日即为立案之日三、 调查取证(一)劳动保障监察员进行调查不得少于2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指定其中名为主办监察员。(二)劳动保障监察员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时,应当遵循以下规定:1、进入用人单位时,应佩戴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标志,出示劳动保障监察证件,并说明身份;2、就调查事项制作笔录,应由劳动保障监察员与被调查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名或盖章。被调查人拒不签名、盖章得,应注明拒签情况。(
5、三)劳动保障监察员进行调查时,承担下列义务:1、依法履行职责,秉公执法;2、保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获知得商业秘密;、为举报人保密。(四)劳动保障监察员在进行劳动保障调查时,有下列情形之一得,应当回避:1、本人就是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得近亲属得;2、本人或其近亲属与承办查处得案件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得;3、因其她原因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得。当事人认为劳动保障监察员符合本回避规定应当回避得,有权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申请,要求其回避。当事人申请劳动保障监察员回避,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同时承办监察员在遇及应回避情形时,也应主动向监察机构负责人要求回避。回避决定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作出。作出
6、回避决定前,承办监察员不得停止对案件得调查处理。对回避申请得决定,应当告知申请人。承办监察员得回避,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决定;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得回避,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决定.(五)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调查时,有下列情形之一得可以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措施:1、当事人可能对证据采取伪造、变造、毁灭行为得;2、当事人采取措施不当可能导致证据灭失得;、不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措施以后难以取得得;、其她可能导致证据灭失得情形得。(六)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措施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1、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提出证据登记保存申请,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2、劳动保障监察员将证据登记保存通知书及证据登记清单
7、交付当事人,由当事人签收。当事人拒不签名或者盖章得,由劳动保障监察员注明情况;3、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措施后,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当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期限届满后应当解除证据登记保存措施;在证据登记保存期内,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及劳动保障监察员可以随时调取证据。(七)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实施劳动保障调查时,可以向用人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发出劳动保障监察询问通知书,用人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应当按劳动保障监察询问通知书规定得时限与要求予以回复。(八)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实施调查中涉及异地调查取证得,可以委托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协助调查。受委托方得协助调查应在双方商定得时间
8、内完成。(九)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得行为得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完成;情况复杂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因当事人逃匿、无法取得相关证据或者其她法定事由,致使调查无法进行得,经本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中止案件得调查。中止调查得情形消除后,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当恢复调查。自恢复调查之日起,调查期限继续计算。延长调查期限与中止调查得案件有投诉人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批准延长调查期限或者中止调查之日起三日内书面告知投诉人。(十)对不能当场作出处理得违法案件,调查结束后,劳动保障监察员应提出初步处理建议,并填写案件处理报批表,移送审理人员.
9、审理人员接受案卷后,应对案件得事实、证据、程序、适用法律等进行全面审核,对需补充调查情况得,退由调查人员进行补充调查;对符合案审要求得,提出审理意见,报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批。(十一)劳动保障监察员对调查取得得证据应制作证据清单,并将相关得证据附后。证据清单应当载明下列内容:、证据名称;、证据来源;3、证据所要证明得内容;、证据取得得时间及证据收集人员签名等内容。(十二)下列证据材料不得作为定案得依据:1、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她人合法权益得方法取得得;2、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得;、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她人合法权益得;、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得;5、被对方当事
10、人或者她人进行技术处理而无法辩明真假得;6、不能正确表达意志得证人提供得;、不具备合法性、真实性与关联性要求得其她材料.(十三)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定案得依据:1、未成年人所作得与其年龄与智力状况不相适应得证言;2、与一方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与一方当事人有不利关系得证人所作得对该当事人不利得证言;3、难以识别就是否经过修改得视听资料;4、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得复印件、复制品;5、经一方当事人或者她人改动、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得证据材料;6、其她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得证据材料(十四)证明同一事实得数个证据,其证明效力一般可以按照下列原则分别认定:1、国家机关以及其她职能部门依职权制作得公文文书优于
11、其她书证;2、鉴定结论、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档案材料以及经过公证或者登记得书证优于其她书证、视听资料与证人证言;3、原件、原物优于复制件、复制品;4、法定鉴定部门得鉴定结论优于其她鉴定部门得鉴定结论;、原始证据优于传来证据;6、其她证人证言优于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她密切关系得证人提供得对该当事人有利得证言;7、数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得证据优于一个孤立得证据。(十五)收集书证作为行政处罚证据得,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收集得原件、原本与副本均属于书证得原件。收集原件确有困难得,可以收集与原件核对无误得复印件、照片或节录本上签字或加盖公章,并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字样或文字说明;2、收集由有关部
12、门保管得书证原件得复制件、影印或者抄录件得,应当注明出处,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收集报表、图纸、会计帐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得,应当附有文字说明材料.(十六)收集计算机数据、录音或者录象等视听资料作为认定违法行为得证据使用得,应当符合下列要求:、收集原始载体.收集原始载体确有困难得,可以收集复制件;、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与证明对象等;3、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得文字记录。(十七)收集证人证言作为认定违法行为得证据使用得,应当载明下列内容:1、写明证人得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身份证件号码、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证人就所知道得违法事实作出得客观陈述;3、有
13、证人得签名;不能签名得,应以捺指印或盖章等方式证明;4、注明出具证言得日期;、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身份得文件(十八)案件调查监察员询问当事人或证人,应当制作调查询问笔录,一份调查询问笔录只能对应名被询问人,调查询问笔录应当载明下列内容:、案由;、询问机关名称;3、询问人、记录人得姓名及执法证件号码;4、被询问人得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件号码、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5、询问地点、起始得时间(起始时间应注明年、月、日、时与分);、劳动保障监察员表明身份与亮明执法证件得记录;、询问内容,包括违法事实得时间、地点、行为、行为人、情节、后果;8、被询问人对调查询问笔
14、录得确认意见;9、被询问人逐页签名或盖章。记录人在记录调查询问笔录时,应忠实被询问人原意,不能随意加进自己得理解与瞧法,也不能随意增删与更改。调查询问笔录中被询问人回答得内容记录有修改得,应由被询问人逐处签名、捺指印或者盖章确认。询问结束,应将调查询问笔录交给被询问人核对,由被询问人在调查询问笔录终结处,载明对该调查询问笔录真实性得意见,签名并注明时间。被询问人拒绝在调查询问笔录上签字确认得,应由名劳动保障监察员在调查询问笔录中注明并签名。(十九)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得情况下,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填写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审批表,经行政处罚施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准予先行登记保存得,
15、执法人员应当向当事人出具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被保存证据当事人得姓名或名称;2、采取登记保存得理由与依据;3、先行登记保存得方式、期限与地点;4、告知登记保存期间、被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当事人不得转移或销毁证据得法律责任;5、加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公章并注明日期;6、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清单:包括证据得名称、生产单位、规格与数量,监察员执法证件号码及签名,被保存证据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并注明时间。(二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实施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措施得,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作出处理决定得同时,应当向被保存证据当事人出具解除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并附先行登
16、记保存证据清单,归还先行登记保存得物品解除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1、被保存证据当事人得姓名或名称;2、解除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得理由;3、加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公章并注明日期.四、案件处理(一)对用人单位存在得违反劳动保障法律得行为事实确凿并有法定处罚(处理)依据得,可以当场作出限期整改指令或依法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场处以警告或罚款处罚得,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1、口头告知当事人违法行为得基本事实、拟作出限期整改指令、行政处罚得依据及其依法享有得权利;2、听取当事人得陈述与申辩;3、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得得限期整改指令书或处罚决定书;、当场做出限期整改指令书与处罚决定书应当由
17、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签名或者盖章;5、将限期整改指令书与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由当事人签收;6、劳动保障监察员应当在两日内将当场限期整改指令或行政处罚决定书存档联交所属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存档。(二)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得行为,根据调查得结果,作出以下处理:1、对依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得,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应当改正未改正得,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作出相应得行政处理决定;、对情节轻微,且已改正得,撤销立案。经调查,认定违法事实不能成立得,也应当撤销立案。(三)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处理)决定书应载明下列事项:1、被处罚(处理)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地址;、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认定得违法事实与主要证据;
18、3、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处理)得种类与依据;4、处罚(处理)决定得履行方式与期限;5、不服行政处罚(处理)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得途径与期限;6、作出处罚(处理)决定得行政机关名称与作出处罚(处理)决定得日期。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处理)决定书应当加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印章。(四)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立案调查完成,应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处罚(行政处理或者责令改正)或者撤销立案决定;特殊情况,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五)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劳动保障行政处理决定书、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得,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当在7日内依照中华人民
19、共与国民事诉讼法得有关规定,将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劳动保障行政处理决定书、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由当事人签收。(六)根据调查人员处理意见,审理人员得审理意见及申辩、听证情况,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领导或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并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管领导批准,由审理人员制作劳动保障监察处罚(处理)决定书。(七)对当场责令改正与调查确认后下达得限期整改指令书,当事人不履行整改或清偿财产法定义务得,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对不整改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并对清偿财产义务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书。(八)经决定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处理)决定得,由调查人员或审理人员填写行政处罚(处理)决定审批表,并附案件
20、调查终结报告.(九)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行政处罚(处理),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得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集体讨论得案件应当如实给予以记录.案件集体讨论记录,应当载明下列内容:1、集体讨论得时间、地点;2、主持人、参加人员、记录人员得姓名;3、案由;4、案件调查人员案情汇报;5、参加讨论人员得主要观点与意见;、结论意见。(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按照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处理)决定得,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处理)决定书,行政处罚(处理)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1、当事人得姓名或者名称、地址;2、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得实施与证据;3、行政处罚(处理)得法定依据;4、具体得行政处罚(处理)种类、数额
21、并说明罚款裁量得理由;5、行政处罚(处理)得履行方式与期限;6、告知不服行政处罚(处理)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得具体途径、法定期限以及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处理)决定得法律责任;7、作出行政处罚(处理)决定得行政处罚(处理)实施机关名称与印章;8、作出行政处罚(处理)决定得日期.五、告知(一)劳动保障监察员接到案件后应及时告知投诉者案件受理情况,并做好书面告知记录(二)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得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理决定前,应当告知用人单位,听取其陈述与申辩;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法听证得,应当告知用人单位有权依法要求举行听证;用人单位要求听证得,应当组
22、织听证。(三)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劳动保障行政处理决定书、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之日起,应当告知投诉者相关权利(四)作出行政处罚、行政处理决定得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发现决定不适当得,应当予以纠正并及时告知当事人。六、送达(一)送达得方式、直接送达也称交付送达,就是指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将行政处罚(处理)决定书当面交付给被处罚(处理)人。被处罚(处理)人应当在送达回执上签名。当面交付得,处罚(处理)决定自交付之日生效,如遇受送达人不在,可以交付给与她同住得成年家属签收.如果受送达人已向送达机关指定代收人得,交代收人签收,同样视为直接送达.2、留置送达就是指受送达人无正当理由而拒绝接受文书得,
23、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得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得事由与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盖章,把送达文书留在受送达人得住所,即视为已经送达。见证人不应当就是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得监察人员,而应就是其她无利害关系得人员。3、邮寄送达就是指以邮政挂号(快递)寄送处罚(处理)决定书。这种送达方式也只适用于不能直接送达,或者直接送达有困难得。例如在外地区域,或者无法通过上述方式送达得。邮寄送达以挂号收据为邮寄送达凭证,挂号回执上得收件日期即为送达日期,邮寄途中得日期不计入送达时效。4、对下落不明得人或者用其她方法无法送达得,则可以公告送达。自公告发出之日起得3个月届满即视为送达。
24、公告应予公开张贴或登报,并在行政处罚案卷中记明原因、经过、期间、公告形式等事项.(二)送达时效劳动保障监察处罚(处理)决定书应当在7日内送达当事人,这就就是送达决定书得期间。期间以日、月、年来计算。期间开始日不计算在期间之内。期间届满得最后一日就是节假日,节假日后得第一日为期间届满得日期。期间不包括在路途得时间,送达文书在路途中得时间扣除后,余下得时间就是法定时间。邮寄送达得,在期间届满前邮局邮寄得,视为符合法定期间。(三)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送达下列文书,除该文书格式中含有签收项目或适用公告送达得外,应有送达回证:1、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解除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2、行政处罚(处理)事先告
25、知书;、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不予行政处罚通知书;5、行政处罚(处理)决定书;6、限期改正指令书;、行政强制执行申请书;8、其她涉及相对人权利与义务得法律文书。(四)送达回证应当载明下列内容:1、送达文书名称与件数;2、送达文书得文号;3、受送达人;4、送达方式、时间与地点;5、送达机关与送达人(送达机关应加盖印章,送达人应有名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6、受送达人签字或盖章;、代收得应当注明代收理由及代收人签名;受送达人拒收得,应注明拒收理由与日期,有见证日得,应由见证人签名或盖章。8、备注。(五)行政处罚(处理)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得,应当在七
26、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得有关规定进行送达(六)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处理)决定或者其她法律文书无法直接送达当事人得,可以适用公告送达。送达公告应当在当事人所在地得媒体上公开发布。送达公告应载明下列内容:、当事人姓名;2、案由;3、送达得法律文书得名称与主要内容;4、自公告之日起0日即视为送达;5、告知视为送达后当事人得权利与义务;6、发布公告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名称、日期。(七)适用公告方式送达行政处罚(处理)法律文书得,应当将已经发布公告得事实证据收入行政处罚(处理)案卷。七、销案(一)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立案后经调查,对有下列情形之一得,可以撤销立案。1、违法事实不能成立得;、违法情
27、节轻微得,且已改正得;3、被调查用人单位依法宣告破产、解散、关闭,没有财产进行分配,又没有相关义务承受人得;4、不属于立案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得;5、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得;6、根据关于实施若干规定第五条应当由劳动争议处理或诉讼程序办理得;、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得行为发生超过年得;8、其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撤销立案得情形。销案应由调查人员填写销案审批表,经审理人员审核后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批准后销案。八、结案(一)案件得移送,就是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违法行为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事项得,或者就是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得,将案件移送有处理权得部门或司法机关处理得制度。、劳动保
28、障行政部门经过调查、检查发现所查处得违法案件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范围得,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2、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查办得以下涉嫌犯罪得案件,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1)拐骗童工,强迫童工劳动,使用童工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等按规定得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得劳动,使用不满周岁得童工,或者造成童工死亡或者严重受伤得,按照刑法关于拐卖儿童罪、强迫劳动罪或者其她罪得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管理法规,以限制人身自由方法强迫职工劳动,情节严重得,对直接人员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得,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得手段强迫劳动得;侮辱、体罚、殴
29、打、非法搜查与拘禁劳动者得。拖欠工资违法案件中,责任人逃逸、涉及合同诈骗、转移财产等行为;职业中介中得诈骗行为及严重得恶意社会保险骗保行为。(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得涉嫌犯罪案件,应当立即指定2名或者2名以上监察人员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得书面报告,报经本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审批。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附有得材料包括: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涉嫌犯罪案件情况得调查报告,涉案物品清单、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前已经作出得警告,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得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三
30、)劳动保障监察立案案件经监察员调查取证(经审理)提出处理意见,并已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领导批准作出行政处罚(行政处理)决定后,由劳动保障监察审理人员将决定书送达被处罚(处理)当事人,劳动保障监察立案案件即为结案。其中有些违法行为经责令改正,用人单位积极作出整改,并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作出整改反馈报告,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允许不处罚得案件,也可视为结案.(四)劳动保障监察案件调查期为60个工作日(经批准延期除外),作出行政处罚(行政处理或者责令改正)或者撤销立案决定时间为1个工作日(经批准延期除外),送达决定时效7日。(五)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行政处理决定(行政处罚决定)后,审理人员立即通知监察员。监察
31、员应当立即填写结案审批表,经审理人员同意后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批准结案。九、执行(一)劳动保障行政处理或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15天内予以履行当事人对劳动保障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得,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得除外。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得,经当事人申请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二)对不自动履行决定得单位,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定期检查履行情况,告诫被罚单位到期不缴纳罚款得,每日按罚款数额得3加以处罚;如发现用人单位有抽逃资金、转移财产得行为,应立即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三)劳动
32、保障监察机构在遇及拖欠工资有逃逸事实或可能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通知劳动者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快速裁定后由劳动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财产保全;2、快速认定事实并下达行政处理决定书,并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与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得解释第九十二条申请财产保全。即:“行政机关或者具体行政行为确定得权利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有充分理由认为被执行人可能逃避执行得,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者申请强制执行得,应当提供相应得财产担保。(四)行政处罚(处理)决定生效后,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当在决定起诉期限(行政复议期为二个月,行政诉讼期为三个月)届满之日起180日内向人
33、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得,应当制作行政强制执行申请书并附相关材料行政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1、接受强制执行申请得人民法院名称;2、申请强制执行得行政处罚(处理)决定书文号、主要内容与执行标得;3、申请强制执行得依据;4、被执行人在法定期限内既未起诉,又未履行行政处罚(处理)决定得事实;5、申请执行得行政处罚(处理)实施机关名称(盖章)与日期相关材料包括:1、行政处罚(处理)决定书副本一份;、做出行政处罚(处理)得事实证据与依据;3、证明被执行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起诉,又不履行得材料;4、被执行人得住址(或住所地)及财产状况得材料;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提交得其她材料。十
34、、案件归档(一)案件材料实行案件承办人员立卷制度,由主办监察员负责立卷,案结卷成。一切能够反映案件真实情况得事实材料都应收集立卷。(二)立卷得案件材料根据内容分为三部分:程序卷、证据卷与附加卷,以A4纸张为标准。(三)程序卷主要装订立案、审批、处理等程序性材料,立卷得案件材料得排列顺序,应遵循办案程序得实际进程及形成文书得时间顺序。程序卷中相关材料排列顺序为:(1)程序卷目录;(2)投诉书(3)立案审批表;(4)询问通知书及回执;(5)调查笔录及报告;()行政处理审批表;()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及送达回执;()整改材料;()处罚告知审批表;(10)处罚告知书以及送达回执;(1)陈述申辩笔
35、录;(12)案件讨论笔录;(1)处罚决定审批批表;(14)处罚决定书以及送达回执;(5)处罚决定执行材料;(16)结案审批表。回避申请材料、延长办案期限报批材料等应根据形成得具体时间排入.(四)证据卷主要装订案件办理过程中调查收集得证据材料,以及行政相对人提供得相关证据材料。证据卷立卷得案件材料得排列顺序,应遵循主要证据材料排列在前,旁证材料排列在后得原则,同时兼顾文书之间得有机联系。证据卷中相关材料排列顺序为:()卷宗封面;(2)投诉者身份证明及相关投诉材料;(3)用人单位提交得书面材料;(4)营业执照复印件及组织代码证复印件等单位身份材料;(5)人单位提交得授权委托书或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6)职工花名册;(7)考勤表;()工资表;(9)劳动合同鉴证花名册;(1)社会保险申报表或缴费凭证;()技术职工技术等级证书;(12)其她材料。证据材料为复印件立卷得,应在复印件上由提交单位或个人盖章或签字,并注明提交日期。(五)案件终结后,应在一个月内移交案卷管理人员。案卷管理人员要做好案卷得接收工作。按照案件材料立卷与归档得要求,认真检查验收。案卷质量不符合要求得,应退回承办人员重新整理。接收案卷时,要逐卷清点并履行交接手续。 (六)案件中形成得录音、录像材料应当编制说明,注明名称、数量、内容摘要等,归入同案案卷。 (七)档案资料应当至少保存3年